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1頁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2頁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3頁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4頁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學習目標:

1、理解“格物致知”的含義。

2、學習本文“舉例子、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62年獲哲博士學位。后任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學研究。1974年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新粒子(J/ψ粒子),并導致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新粒子的發(fā)現(xiàn),使粒子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因此于1976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生字:

肇(zhào)

埋沒(mò)

彷徨(pánghuǎng)字詞積累(2)理解詞義: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窮盡。致知:致,推及;知,認識。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開拓展,使認識達到無所不知的極限。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該往何處去。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清談:本指魏晉間一些寸;大夫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誠意:使自己的意念真減,思想純正,不欺騙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齊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頓好。

袖手旁觀: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詞意并造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袖手旁觀、一帆風順字詞積累2、從全文出發(fā),概括“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梳理本文的寫作思路從探察物體(實驗)而得到知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為什么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為什么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很少數(shù)的人關鍵性的發(fā)現(xiàn)”?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數(shù)人缺少完成一個成功的實驗所需要的眼光、勇氣和毅力。研讀課文,探究問題2、傳統(tǒng)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徑或態(tài)度是什么?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什么?這種做法繼續(xù)支配中國一些讀書人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1)傳統(tǒng)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徑是(2)這樣做的依據(jù)是:(3)繼續(xù)支配中國一些學生的表現(xiàn)是:真理是由圣人領悟并傳給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經(jīng)書即可得到真理。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①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②偏向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3、實驗精神在科學上有什么重要性?(用課文原話回答。)

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4、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用課文原話回答。)

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5、作者舉了哪些事例、講了哪些道理來闡明觀點?王陽明“格”竹、作者自己的經(jīng)歷討論:課文說:“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庇懻撘幌?,這是不是符合實際?如果是,應該怎樣改進?拓展延伸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jīng)驗為證。我是受傳統(tǒng)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