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甲殼類育苗過程中的水質控制_第1頁
海水甲殼類育苗過程中的水質控制_第2頁
海水甲殼類育苗過程中的水質控制_第3頁
海水甲殼類育苗過程中的水質控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水甲殼類育苗過程中的水質控制

眾所周知,水產養(yǎng)殖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離不開苗木的大量供應,海洋魚類動物的苗木生產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因為技術水平和操作水平的差異,不同育苗單位的苗種產量和經濟效益卻有很大的差別。其中水質控制技術是直接關系到苗種生產的關鍵。目前,由于水質檢測技術和設備的落后,使其具有極大的模糊性,造成水質控制(在苗種產量、養(yǎng)殖病害和苗種質量等問題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具體生產操作上更易于被輕視,甚至帶有極大的隨意性。本文作者根據多年海水甲殼類育苗實踐,談幾點水質控制方面的看法。一、已過植物或ph值可以減少重建植物的生長指標由于外源導入和內部積累等原因,致使育苗水體中重金屬、氨氮、硫化氫濃度增加,COD升高、pH值降低。上述指標一旦超過苗種的耐受限度,可以直接導致苗種體質(活力)下降、發(fā)育不良甚至畸形和變態(tài)不遂,出現苗種的大規(guī)模的死亡。另外,有機物質積累滋生了大量病菌和病原原生動物,誘發(fā)了多種病害的發(fā)生,降低其成活率和質量,為以后的養(yǎng)成留下隱患。二、水質惡化的原因1.水體污染和重金屬含量隨著工農業(yè)生產的快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量工農業(yè)和生活污水未經充分凈化處理即排入江河湖泊,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終流向海洋。首先造成了近海區(qū)的重金屬、農藥和有機污染,致使海水的毒害因子劇增、富營養(yǎng)化并引發(fā)赤潮的頻繁發(fā)生。另外,養(yǎng)殖用水的隨意排放,也使養(yǎng)殖體中的有機物質、病害生物(特別是具有抗藥性的病菌)4期海水甲殼類人工育苗過程中的水質控制73混入近海海區(qū)。上述污染物質和生物都可以隨養(yǎng)殖采水而進入苗種車間而形成污染源。2.水質難以穩(wěn)定保證因育苗水體相對封閉、容量小,水體自我凈化能力遠不如流動的開放海區(qū),加之人為和非人為的不斷擾動(投餌、動物排泄、藥物投放及換水等),水質經常處于無規(guī)則的變動之中,難以形成穩(wěn)定的自凈體系,更多的情況是水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不斷惡化。3.品種的增加缺乏針對性、無節(jié)制地使用抗生素和其化學藥物,不僅僅造成藥物本身的污染,而且極易破壞水體脆弱的生態(tài)穩(wěn)定,造就抗藥性不斷增強的病原生物。其作為污染源具有當前和長遠的雙重破壞作用。4.苗池水質調節(jié)不到位4.1換水不適度兩個最常見的極端措施是:在水質狀況尚好時大量過度換水,甚至換入污染水,或在水質污染嚴重時換水量不足,未能及時改善水質。4.2育苗間水預處理不徹底或藥物殘留。4.3苗池水質調節(jié)不力或者藥物運用失當。4.4投喂過量、未及時吸底或倒池。三、水質監(jiān)測1.自然海水監(jiān)測借助當地水文、環(huán)保部門的資料,或者依靠當地科研單位的技術力量作不定期的水質調查,便可以了解自然海區(qū)的水質概況。2.浮游生物對檢測的影響由于苗池水質的不穩(wěn)定,其變化速度之快,傳統(tǒng)的觀察水色、苗情等辦法過于粗略,易于出現偏差和失誤,因此有必要尋求簡捷且有效的途徑來監(jiān)測苗池水質。從本人的實踐經驗來看,pH值和生物指示種可以作為切實可行的監(jiān)測指標來對育苗水體的水質進行有效監(jiān)測。2.1pH值是能反映水質變化的綜合化學指標pH值與水質變化存在密切的相關性:自然海水的pH值在8.3-8.5之間,在養(yǎng)殖水體中pH值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強而上升(8.6-9.2),隨水體中浮游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特別是有機耗氧(微生物對殘餌、糞便及死體碎片的分解)活動的加強而降低(7.5-8.2);并與氨氮、硫化氫的產生、揮發(fā)和毒性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pH值直接影響甲殼類動物的生理活動特別是蛻皮變態(tài)。運用pH值測試儀,可以即刻了解其數值和變化,為苗池水質檢測提供第一時間的可靠資料并及時應對水質變化。2.2水質(或生態(tài))指示生物是反映水質(生態(tài))變化的“風向標”對養(yǎng)殖用水(苗池水)進行定期檢測,選擇數種有數量優(yōu)勢且持續(xù)生長時間長的浮游生物監(jiān)測其種類數量變化,并與水體的理化狀況和苗種生長狀況相對照,從而篩選幾種對水質變化敏感的浮游生物作為水質(或生態(tài))指示生物。常見的指示生物包括:金藻類(>1×106個/毫升)、裸甲藻類(>1×103個/毫升)、隱藻類(>1×104個/毫升)、原生動物(>1×104個/毫升)和蘭藻類(>1×105個/毫升)浮游生物等,當水體中的上述生物接74海洋湖沼通報2002年近或超過該密度時,則預示著水質的惡化。四、水質控制原則1.浮菌群落微藻自然海水經一系列沉淀過濾等物理過程后,除了其相對穩(wěn)定的物理化學特性外,其中存在的大量浮游微小生物(細菌微藻等),由其與養(yǎng)殖對象一起組成“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與自然生態(tài)系不一樣的生態(tài)結構和相似的生態(tài)演變規(guī)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生態(tài)平衡,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生態(tài)學的原理和分析方法來考察微生態(tài)系統(tǒng)。2.植物體的材料和微生物對生物活性的資經過濾后的海水依然存在大量海洋細菌,在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大量繁殖,其中好氧且具有分解有機物能力的細菌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和其他生態(tài)條件的支持,必定消耗可溶和非可溶的大分子有機物質,并使之降解為小分子的有機物甚至無機物質,其中很大一部分又可以被浮游植物(硅藻、金藻、隱藻等)吸收利用,從而合成植物體營養(yǎng)。另外,細菌的滋生也將刺激原生動物(特別是纖毛蟲類)輪蟲等的生長。原生動物輪蟲和某些浮游植物都可以作為甲殼類幼體的適口餌料而被利用,從而轉化為苗體的營養(yǎng)。因此苗池海水環(huán)境的自凈能力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3.抗弧菌性物質有證據表明某些藻類(特別是硅藻)在生長旺盛期分泌具有抗弧菌能力的物質,并抑制其生長,而另外一些微藻(甲藻等)則自身具有并向水體內分泌毒素,導致養(yǎng)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劇變。五、水質控制對策1.減少水環(huán)境的引入⑴選擇納水時機,避開赤潮或污水排放高峰期,應選擇大潮納水。⑵合理投餌:選擇投喂時機、適口餌料以減少殘餌量。2.dta絡合重金屬離子⑴處理儲用水在儲用水生物和非生物學污染時,有必要進行水處理,消除污染物影響。常用的處理方法有EDTA絡合重金屬離子、漂白粉(精)、紫外光、臭氧殺滅微藻和微生物等。⑵處理育苗池水在育苗池水惡化(或者防止其惡化)時,需要采取措施,除了常規(guī)逐步換水之外,還需投放一定劑量的化學藥物來調節(jié)水質:抗生素類藥物用以抑制細菌繁殖,高錳酸鉀抗菌且降低COD,二氧化氯、碘氟殺滅單細胞病原生物等。3.建立生態(tài)措施,控制水質3.1適當換水,根據水質狀況確定換水量,促進“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良性發(fā)展和平衡,保持和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3.2合理搭配使用抗生素以降低病菌的抗藥性,盡量使用半衰期短的藥物以減少其在水中和動物體內的殘留。3.3施用吸附劑降低池水中有機顆粒、可溶性有機物質及氨氮的含量。3.4使用化學(酸堿性物質或緩沖試劑)、物理(調節(jié)充氣量、光照等)和生物(加入或去除單胞藻類)方法調節(jié)pH值,使pH值保持在8.0-8.6之間。3.5投放生態(tài)制劑,特定的微生物(益生素)可加快水體中有機物的分解,光合細菌、海洋酵母或人工培養(yǎng)的微藻則可以吸收其分解產物,從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3.6及時清除底質,消除因底質腐敗而導致的水質惡化。3.7引“種”良好水質的育苗池水,促進該池的“微生態(tài)平衡”,提高其水質凈化能力。3.8保持水體微生態(tài)的平衡,增加水體的負載力。水質控制的本質是保持水體微生態(tài)的平衡,有效利用水體自身的凈化能力并保持這種能力,為苗種提供一個穩(wěn)定和健康的生存環(huán)境,增加水體的負載力。將苗池水體的生態(tài)模式簡單等同于自然海區(qū)并試圖調節(jié)至自然水體的水質控制辦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來說都是行不通的。綜合所述,控制水質不能僅僅依賴換水、依賴天賜良水,甚至隨心所欲的濫施藥物,而應該針對不同海區(qū)、不同養(yǎng)殖時期,不同水質狀況,分析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