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殘流增量法諧振接地系統(tǒng)故障定位的新方法_第1頁
基于殘流增量法諧振接地系統(tǒng)故障定位的新方法_第2頁
基于殘流增量法諧振接地系統(tǒng)故障定位的新方法_第3頁
基于殘流增量法諧振接地系統(tǒng)故障定位的新方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殘流增量法諧振接地系統(tǒng)故障定位的新方法

0故障定位和測量原理中國大多數6.35kv配電系統(tǒng)都是輻射友好的接地系統(tǒng)。本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是,1.消弧圈的感知器電流補償了電網接地電流,限制了接地故障電流的破壞,并便于殘余電流的接地弧容易倒塌。如果剩余電流通過零冷卻弧,則可以降低故障相補償的初速度和振幅,以避免接地弧的負荷,并完全停止。但由于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對接地電流的補償,導致接地電流較小、故障線路的故障特征不明顯,增大了該系統(tǒng)故障選線和故障定位的難度。目前已提出多種諧振接地系統(tǒng)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但相關的定位方法還很少。本文將文獻的殘流增量法進一步應用到故障定位中,該方法在故障發(fā)生后改變消弧線圈的電抗值,以金屬接地的零序電壓下電感電流改變?yōu)榛鶞?根據消弧線圈改變前后該測點的零序電流模值變化特征來判斷故障位置。通過將零序電流模值折算到同一電壓水平下相減,克服了接地電阻的影響。針對線路上零序電流的測量難問題,本文采用移動式零序電流互感器法,并給出了檢測原理及檢測過程。仿真試驗充分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1故障線路的對地零序電容值的計算以圖1所示系統(tǒng)為例,對諧振接地系統(tǒng)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后的零序電壓和零序電流進行分析。該系統(tǒng)具有n條出線,出線n上A相經電阻接地,接地電阻為R。非故障出線的零序電流為:I˙0i=U˙0jωCi(1)Ι˙0i=U˙0jωCi(1)式中:Ci為非故障出線i的對地電容值。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為:故障出線n出口處的零序電流為:故障點的零序電流為:I˙0f=I˙0L?(∑i=1n?1I˙0i+I˙0nall)=U˙0j(13ωL?ωC)(4)Ι˙0f=Ι˙0L-(∑i=1n-1Ι˙0i+Ι˙0nall)=U˙0j(13ωL-ωC)(4)式中:I˙0nallΙ˙0nall為故障出線總的對地零序電流;C=∑i=1nCiC=∑i=1nCi為所有線路的對地零序電容值。繪出圖1系統(tǒng)的三相電路結構,可求得經接地電阻為R的零序電壓U˙0U˙0為:U˙0=?E˙a1+jR(3ωC?1ωL)(5)U˙0=-E˙a1+jR(3ωC-1ωL)(5)根據以上分析,諧振接地系統(tǒng)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有如下特點:1)系統(tǒng)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將產生零序電壓,且系統(tǒng)中各點的零序電壓近似相等。2)故障線路出口處的零序電流等于所有非故障線的零序電流與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之和,零序電流與零序電壓之間的相位由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大小來決定。3)過補償時,故障線路由母線至故障點的這一段故障路徑上,零序電流逐漸減小,相位超前零序電壓90°,和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的特點恰好相反。4)若單相接地故障為經電阻接地,接地電阻的大小影響到零序電壓和零序電流的大小,但不影響零序電壓和零序電流之間的相位關系。2運行定位2.1零序電流變化時c如圖1所示,如果在故障發(fā)生后調節(jié)消弧線圈的參數,使電感電流變化ΔIL,則故障路徑上的零序電流變化和補償電流變化趨勢一致,非故障路徑上的零序電流幾乎不變。故障線路上各支路的對地電容電流為:故障線路上各檢測點的零序電流為:式中:j=2,3,4。在故障發(fā)生后調節(jié)消弧線圈的參數,則消弧線圈參數的變化會引起補償電感電流的變化,故障線路各檢測點的零序電流模值變化為:式中:j=2,3,4。若所發(fā)生故障類型為金屬性接地,消弧線圈參數改變前后零序電壓不變,各線路對地電容電流不變,即ΔIi(i≤n-1),ΔIC,k(k≤4)均為0,則故障路徑上的零序電流變化量ΔIn,j(j≤4)等于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變化量ΔIL,而非故障路徑上的零序電流變化量ΔIn,5,ΔIn,6等于0。由此得出金屬接地條件下的殘流增量法判據:消弧線圈電抗發(fā)生改變時,若該點的零序電流模值變化很大,近似等于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變化,則該檢測點位于故障路徑上,若該點的零序電流模值變化很小,近似為0,說明該檢測點位于非故障路徑上。2.2量法判決的缺陷若所發(fā)生故障類型為電阻接地,由式(5)可知,當改變消弧線圈的參數時,零序電壓模值的變化將導致非故障線路、故障線路的非故障路徑的零序電流模值變化,此時無法直接應用前面所述的殘流增量法判據,需要對上述判據進行改進。改進的殘流增量法:將消弧線圈改變前后的零序電流分別折算到金屬接地情況下,用折算后的零序電流進行模值相減,發(fā)生顯著變化的即為故障路徑,變化很小近似為0的即為非故障路徑。分析如下:由ωCi=Ii′U0′=IiU0ωCi=Ιi′U0′=ΙiU0,且線路的對地電容不變,于是式中:Ubase為基準值。將所有的電流都折算到金屬接地情況下后,所有線路的對地電容電流變化為0,即有折算后非故障線路以及故障線路的非故障路徑上的測點零序電流模值變化為0,故障路徑上的測點零序電流模值變化等于折算后的電感電流變化。2.3線路的同時性問題當經電阻接地折算時,需要電壓信號沿線路在空間上隨處可測,但不能沿線到處裝電壓互感器。系統(tǒng)中各點的零序電壓近似相等,在變電站可測,將變電站測得的電壓信號傳送到線路就需解決2個關鍵問題:電壓/電流測量的同時性和電壓值的傳輸。本文采用GPS提供的標準秒脈沖作為同步信號,對電壓、電流同時采樣,然后利用GPRS將同一時刻的電壓值傳送到電流檢測點,經計算即可獲得折算后的電流。另外,由于系統(tǒng)電壓的波動和測量誤差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實際測得零序電流的變化量與理論上有一定的偏差,故應設置閾值加以限制。本文根據所選擇的電感電流的變化量,在移動式零序電流互感器測量設備中設置閾值,小于此值,認為該點不在故障路徑上,反之則在故障路徑上。3零序電流的測量線路上的零序電流難以測量是由于以下原因:①配電架空線路一般是輻射狀、多分支,且電流檢測設備一般只安裝在線路出口處;②故障電流信號混雜在很大的負荷電流之中,使之很難被提取出來;③線路周圍存在大量的50Hz信號,也影響著故障電流信號的提取。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采用移動式零序電流互感器法測量線路上的零序電流。根據I˙a+I˙b+I˙c=3I˙0Ι˙a+Ι˙b+Ι˙c=3Ι˙0,將3個單相電流求和,便可疊加出線路上的零序電流。測量時,采用如圖2所示的電流互感器,將三相的鉗形電流互感器套接于三相線路之上,由低壓端的數據處理單元發(fā)布數據采集指令,3個高壓端單元通過GPS對三相電流進行同步采樣,并將數據通過無線通信傳送到低壓端。低壓端對三相電流的采樣數據進行代數疊加,合成零序電流值,并根據零序電流值的情況,進行故障判斷,顯示判斷結果。零序電流檢測的流程見圖3。移動式零序電流互感器通過對線路的幾個關鍵點進行檢測,能將故障確定到所處的小區(qū)段,最后采用磁場檢測故障桿的方法確定具體的故障位置。4金屬接地情況下零序電流模值變化圖4為10kV的諧振接地系統(tǒng),其中非故障線路的對地電容總和為6.58μF,金屬接地故障時會產生12A的電容電流,故障線路各分支段長度均為6km,總長36km,發(fā)生A相接地故障,故障點為A2。定位時將消弧線圈的電感值從1.29H改為0.95H,金屬接地情況下,電感電流模值變化5A。1)若發(fā)生的是金屬性接地故障,接地前后零序電壓不變,電感電流模值由14A變化為19A,增大5A,并且此時的零序電壓幾乎不變,線路各測點的零序電流模值變化情況見表1。2)若發(fā)生電阻接地故障,接地電阻為2kΩ,消弧線圈電感變化前后的零序電壓模值由5565V變?yōu)?578V,電感電流的模值由13.49A變化為8.48A,折算到金屬接地情況,增大4.995A,線路各測點的零序電流模值變化情況見表2。仿真實驗表明,無論是經金屬接地還是經電阻接地,該方法均能準確定位。5基于流增量法的故障定位改進方法的優(yōu)越性本文提出了一種針對諧振接地系統(tǒng)確定單相接地故障路徑和故障點的新方法。該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1)將諧振接地選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