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文學流派與地域文學的關系京派及地域文學的文化意義
作為區(qū)域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與以往海派文學研究的豐富成果相比,北京文學近年來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和很大的成就。但是,無論京派還是海派,越是對它們深入研究,越是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它們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文學流派而存在的,它們與特定的歷史背景、社會思潮,尤其是文化底蘊存在著密切的關聯(lián)。因此,文學流派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僅在于體現(xiàn)出地域文學的某些特質,它們還有新的研究空間,這就是文化資源的開掘與發(fā)現(xiàn)。京派與海派文學更加深厚和豐富的資源在于文化,京派與海派得以不斷生存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流變,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重新探究作家作品的意義,重新進行地域文學及文學流派的定位,重新梳理文學史與學術史的脈絡,都有著新的重要的啟發(fā)。在此,首先有必要簡略回顧一下包括京派、海派文學在內的地域文學研究的主要過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單個作家作品和社團流派的研究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基礎,因此地域文學研究明顯地受到學術界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其中以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97年推出的“20世紀中國文學與區(qū)域文化”系列叢書為標志性成果,包括“江南士風與江蘇文學”、“‘山藥蛋派’與三晉文化”、“黑土地文化與東北作家群”、“湖南鄉(xiāng)土文學與湘楚文化”、“現(xiàn)代四川文學的巴蜀文化闡釋”等。此外,與之相關的成果還有“陜西文學與三秦文化”研究、“齊魯文學”研究、“吳越文學”研究、“閩粵文學”研究、“燕趙文學”研究以及“京派與海派文學”研究等等。在上述研究成果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將文學與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注意到了文學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拓展了文學的視野,豐富了文學的內涵。然而,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反映出地域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缺失,甚至可以說是偏頗,這就是將地域文學與地域文化對應起來,過于強調一方水土與一方文學的固有關系。而事實上,文學與文化的關系是異常復雜的,這種關系不僅有相對程度的穩(wěn)定性,而且還有相當程度的流變性。文化不僅僅構成了文學的一些背景和特點,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文化是文學的深層底蘊與資源,文化的流變與文學的流變還有著深刻的互動性。近年來京派文學的研究在這一方面顯示了某種代表性的意義。本文力圖通過京派文學研究中呈現(xiàn)出的問題來進一步探討地域文學的文化資源與文化意義。一、文學與文化關系的復雜性本文作者不久前在北京首都圖書館作了一次有關京味兒文學與北京文化的講演,隨后,《北京晚報》登出了講演的內容,并加上一些小標題,其中第一個小標題就是“老舍不是京派作家”!為此,本文作者在網上遭到了廣泛的質詢:老舍不是京派作家,誰是難道你是!看起來,老舍是不是一個京派作家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實上這還的確是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老舍作為“京味兒”文學的代表作家,這是沒有什么歧義的,但學術界卻很少有人把老舍當作是京派作家的主要代表,甚至有人根本不認為老舍是京派作家,這也是事實。那么老舍究竟是不是京派作家呢這就關系到京派文學的文化蘊含的復雜性。應該說,京派文學至少包含著兩個不同層面的文化內涵:其一是北京底層社會的平民文化,在這個意義上講,老舍對北京市民群像的生動描寫,對北京市井風情的多方刻畫,包括純正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語的成功運用,特別是作家投入在作品中對于北京的那一腔深情,是用力最勤最多的,也是最鮮明、最出色的,所以他當然是京派作家;其二是北京上層社會的精英文化,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在北平以大學教授、留學歐美知識分子所組成的學院派和文化沙龍,他們追求傳統(tǒng)詩意,田園牧歌,鄉(xiāng)土情調,這一文化階層的主要代表是周作人、俞平伯、廢名、林徽因、朱光潛、李健吾、沈從文等人,從這個層面上講,老舍又不是京派作家,更不能算是京派文學的代表作家。由此可以看出,老舍是不是京派作家,是從不同文化層面上來考量的,不能單向度地、簡單化地說老舍是或者不是京派作家。老舍是不是京派作家其復雜性不在老舍本身,而在于文學與文化關系的復雜性。不僅僅是老舍個人,整個京派文學的界定在學術界長期以來都是一個極有爭議的問題:“京派”的界線何以確立“京派”的范圍何以劃定究竟哪些人屬于“京派”和“京”的關系密切到哪一步才能入“派”“京派”文學與“京味”文學到底是什么關系如“九葉”詩人,他們在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lián)大成名成派,他們與北平及周邊幾所著名大學有著深厚的淵源,但他們與“京派”的關系又始終是遠距離的。他們到底算不算“京派”學術界將其納入“京派”的大有人在,將其分出“京派”的也不在少數,還有人折中一下,提出廣義的“京派”與狹義的“京派”加以調和,但至今學術界關于“九葉”詩人是不是“京派”,依然和老舍是不是“京派”一樣各說一詞。再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張恨水。張恨水20世紀30年代生活在北平,先后創(chuàng)作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美人恩》、《斯人記》、《天河配》、《落霞孤鶩》、《藝術之宮》、《京城幻影錄》、《夜深沉》等多部以北京為背景的作品,不僅生動表現(xiàn)了北京市民的生活,而且也具有相當濃郁的北京風俗民情,張恨水成了北京城上下婦孺皆知的作家??杀M管如此,學術界許多學者卻從不把他看作是京派作家,甚至有學者這樣明確地說:“張恨水的不少作品盡管京味兒十足,天橋,大柵欄,小胡同如此等等,留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再給他喬裝打扮,但誰都會認出他不是京派作家”4。像張恨水這樣以寫北京故事出名的人不算京派作家,像老舍這樣在北京土生土長的人不算京派作家,像九葉詩人這群與北京及相關大學關系密切的人也不算京派作家,那么,究竟誰才算京派作家呢這樣的質疑顯然是不無道理的。我們先放下這些歧義不說,有一點是明確的,有目共睹的,那就是被學術界、被文學史納入京派的作家,包括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和批評家?guī)缀跞际恰巴忄l(xiāng)人”:周作人是浙江人,廢名是湖北人,沈從文是湘西人,朱光潛是安徽人,李健吾是山西人,梁宗岱是廣東人,馮至是河北人,林徽因是福建人,王了一是廣西人,何其芳是四川人,此外,還有孫大雨、羅念生、葉公超、卞之琳、林庚、曹葆華,以及朱自清、俞平伯等等,這些被學術界劃在京派圈子里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北京人。關于京派作家的籍貫問題,當年魯迅就曾指出,“所謂‘京派’與‘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亦非皆上海人。”魯迅所指出的是一個基本事實,但這個基本事實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什么那些非北京籍的外鄉(xiāng)人會被認同為是京派作家呢筆者認為,這里的關鍵在于,作為一個文學流派,京派的特點和底蘊來自于復雜的文化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北京文化的一些根本特點與學術界認定的那些非北京籍的京派作家的審美追求構成了契合與共鳴。北京文化的寬厚、包容與多層空間,北京文化的同化力與親和力,北京文化特有的自然情調和鄉(xiāng)土氣息等,所有這些與京派作家的審美追求和文學姿態(tài)融為一體,特別是京派作家所普遍具有的自然人性觀和古典審美情結,也都與北京這個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蘊息息相通、一脈相承。因此,判定京派作家的標準,就不再是作家個人的籍貫,也不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素材,甚至也不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地域風情,而是一種超然于這些之上的更廣大、更駁雜的文化自覺。這就是關于京派文學界定所產生分歧的復雜而深層的原因。這一點啟發(fā)我們,地域文學的研究空間和著重點,應該向文化方面拓展,應該更關照文化的復雜性所形成的意義,既不能就文學談文學,也不能簡單地把地域文化看作是地域文學的惟一參照,因為,文化的復雜性遠遠超過了地域性。二、京派作家內部的小圈子京派的問題與歧義還不僅僅在于它的界定方面,就一個流派所具有的特點來說,京派也是比較獨特的,它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其他流派有著明顯的不同。以文學研究會為主體的“為人生而藝術”的流派,以創(chuàng)造社為主體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流派,以《語絲》同仁為主體的任意而談的散文流派,以新月社為主體的“新格律詩派”,以湖畔詩社為主體的追求“純詩”的小詩派,以及淺草—沉鐘社、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象征詩派、現(xiàn)代詩派、新感覺派、七月派和九葉詩派等等,所有這些群體之所以成為流派,最鮮明的特點一是有自己明確的藝術追求和共同的文學主張,二是與具體的社團有著較為密切的組織聯(lián)系,至少二者具備其一。而京派卻沒有這樣的特點,它從形成到發(fā)展都是非常松散的,甚至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組織形式,從來沒有正式結社,也沒有發(fā)表過任何共同的文學宣言。在被稱之為京派的作家當中,倒是確有一些各自為陣的小圈子:如周作人、廢名、馮至、梁遇春等人以苦雨齋和《駱駝草》為中心的作家群;以林徽因、葉公超、聞一多、陳夢家、何其芳、卞之琳等歐美留學生為主的“太太的客廳”;還有同樣是歐美留學生為主的朱光潛、梁宗岱等人的“讀詩會”;再有就是以沈從文、蕭乾等為主要召集人的《大公報·文藝副刊》作家群等。但這些小圈子是自然形成的,是非常隨意而松散的。京派作家內部的這些小群體無論在傳統(tǒng)底蘊、教育背景、文學情趣、審美追求和文化姿態(tài)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并沒有在某些方面構成集中的、鮮明的、共同的文學主張或審美追求,而且,京派作家內部的這些群體之間還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交叉活動,從人員構成到文學活動都相當混雜??傊?學術界通常稱之為“京派”的作家,實際上是由前后不同時期的幾部分作家匯合而成的,它既有新月社解散以后遺留下來的一部分作家,又有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部分從北京南下之后又北歸的作家,還包括像老舍、張恨水這樣一些在北京時間比較長的一些作家。難怪京派作家的界定很難劃分,相對一個嚴密和整體意義上的流派來說,京派作家的確是太松散了,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的情形都太復雜了,與其他文學流派的差異太大了。京派文學的這種組織形態(tài)和形成過程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既然如此松散,如此復雜,為什么長期以來學術界又始終將它看作是一個流派呢我們想,這里的原因還是要從文化上面去考慮。我們以往考察一個文學流派,甚至是界定一個流派的主要標準,除了組織形式以外,主要是看它提出了什么樣的共同的文學主張以及在實踐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僅僅注重這一點,是否能夠全面和準確地去把握各種不同的文學流派呢是否會影響我們對那些情形復雜的文學流派的觀察和判斷呢比如京派,它雖然沒有嚴密的組織形式,也沒有共同提出過鮮明的文學主張,而是由比較寬泛的、復雜的文化姿態(tài)使他們形成一個整體或流派的,但正因為此,京派擁有了復雜的、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僅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背景、素材、語言等等,而且包括他們的文化生活與文化活動,比如各類文化沙龍,比如他們的一些職業(yè)行為像編輯各類不同的報刊,還比如他們在大學任教過程中所從事的文學和文化活動,甚至還有他們共同生活的北京(北平)這個獨特的文化空間對廣大京派作家家鄉(xiāng)故土情結的促動和引發(fā)等等,這些看似松散的東西,實際上正是形成京派作為一個流派的共同因素。無論對于京味文學還是京派文學來說,老舍的《駱駝祥子》都應該是一部具有經典意義的作品,但是,專門針對于京派來說,更具有廣泛而深遠意義的可能是比《駱駝祥子》更早的《駱駝草》。從1924年初的《駱駝》到1930年改名的《駱駝草》,是周作人等人創(chuàng)辦的一個所謂“純文藝”的雜志。在該雜志上經常撰稿的作者除周作人外,還有俞平伯、廢名、徐祖正、馮至、梁遇春、徐玉諾等人,這個一共只刊發(fā)了26期,存活不到半年的刊物,卻對京派的思想理念和文學姿態(tài)有著深刻的影響。無論從刊名“駱駝”,還是刊發(fā)的作品都比較明確地傳達出這樣幾個信息:一是堅持精英文化的立場,走純文學之路,保持學院派的風格;二是主張中西文化的交融與整合,尤其注重對中西文化傳統(tǒng)的承接;三是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自由主義文化氣息和個人主義的濃郁色彩。這些理念和姿態(tài)對京派作家尤其是學院派為主的作家圈的創(chuàng)作有著明顯的引導作用,在周作人、俞平伯、廢名等人的作品里,常常流露出濃郁的個人情懷,穿插著大量的民俗掌故,即使對外國文學的翻譯,也是字斟句酌,講究文辭的漂亮和嚴謹,至于縝密的考辨則成為某些人的癖好。盡管《駱駝草》生長的時間不長,經營的人也不多,供它生長的園地也不開闊,但是它對京派作家沖淡自然的風格的形成,對堅持本真的文學意義的探求,以及對廣大京派作家包括后來一些年輕的京派作家如何其芳、李廣田、卞之琳等都起到了意味深長的影響作用。從辦刊的角度來說,除了《駱駝草》,京派文人還先后創(chuàng)辦了《學文》、《水星》、《大公報·文藝副刊》、《文學雜志》等,也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這些刊物的追求和特色以及圍繞辦刊的各項活動,也都構成了京派作家形成整體風格的文化資源。京派文學的又一個重要文化資源是文化沙龍,其中最有聲色的就是以林徽因為代表的“太太的客廳”和朱光潛為代表的“讀詩會”。林徽因作為京派文學的一個成員,其實她更重要的角色意義在于她不僅僅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學者,是一個擅長交際的文化名人。1930年代,總布胡同3號“太太的客廳”是京城最有名的文化沙龍之一,其中聚集的不僅僅是太太們,更有周培源、金岳霖、錢端升、張奚若、陳岱孫、沈從文、蕭乾、卞之琳等哲學家、政治學家、經濟學家、物理學家、作家、編輯、大學教授及大學生等等。在這樣的文化沙龍里,各個不同領域的學術交流,各種治學方法與思路的碰撞,包括不同的人生體驗和相互之間的情誼,帶來了比較開闊的視野,比較深層次的思想溝通,比較嚴肅的學術精神的培育。這種文化氛圍和它所形成的深度,同樣對京派文學、京派作家有著一種無形的影響。當然,作為京派內部各種圈子交叉活動的一個例證,“太太的客廳”除了高談闊論的思想交流之外,也辦刊物,也做實際事情。1934年春創(chuàng)刊的《學文》月刊就是在“太太的客廳”里形成的。它的主要作者有林徽因、葉公超、聞一多、饒孟侃、陳夢家、楊振聲、卞之琳、何其芳、廢名、沈從文、余上沅、錢鐘書等。該刊除了發(fā)表小說、詩作等文學作品之外,還多發(fā)長篇學術論文,注重實績,反對虛浮,講究本職,情感與理性兼容,古今中外貫通。文學與學術的交融是這個刊物的一大亮點,也體現(xiàn)了京派同仁諸如林徽因這樣的兼作家與學者于一身的重要特色??梢哉f,“太太的客廳”及《學文》月刊在更為寬泛的意義上體現(xiàn)了京派文學的文化姿態(tài)和審美追求。朱光潛在1933年7月回國任教于北京大學之后,在自己的住所慈慧殿三號開辦的“讀詩會”是京派文人的又一個文化沙龍。參加者主要有北大、清華的一些教授,如梁宗岱、馮至、孫大雨、羅念生、周作人、葉公超、廢名、沈從文、卞之琳、何其芳、朱自清、俞平伯、王了一、李健吾、林庚、曹葆華、周煦良、林徽因等。從名單上再次可以看出,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和“太太的客廳”和《駱駝草》雜志都是交叉的?!白x詩會”是真的讀詩,主要讀歐美的詩作,是西方文藝沙龍移植到中國來的一個經典范例。后來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讀詩會”的主持人朱光潛在大學的課堂上朗讀“英詩金庫”中華茲華斯的長詩《瑪格麗特的悲苦》時,突然感慨萬分,哽咽無語,繼而淚流雙頰,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滿屋的學生一片愕然和震驚。這一情景給當時的學生,也給后來所有了解這一情景的人留下了永遠的震撼。這就是京派文人的經典情結,不了解這一點就很難認識到京派文人的內心境界。除了讀詩之外,“讀詩會”也讀散文,也討論小說和戲劇,也發(fā)表評論,交流翻譯心得,體現(xiàn)了京派作家追求自由生發(fā)、自由討論的文化理想和生存策略。寬容、隱忍、相互鼓勵、相互論爭構成了“讀詩會”主要的文化氣氛。這對后來許多京派作家表現(xiàn)出一種自由主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甚至是政治態(tài)度都有深遠的影響。此外,圍繞《大公報》的“文藝副刊”也形成了一個文藝沙龍,開始的地點就是文藝副刊的編輯沈從文的住所達子營28號,參與者多是文藝副刊的作者如巴金、朱光潛、靳以、李健吾等和一些文藝青年。這個沙龍后來進一步擴大為以“文藝副刊”出面召集的聚餐會,周作人、胡適、聞一多、梁思成、楊振聲、俞平伯、朱自清、葉公超等人也加入進來。這個沙龍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典雅、沉郁的古典主義審美情調成為眾人的追求,這從又一個側面進一步加強了京派作家的整體風貌。從文化資源的角度來看,《大公報》“文藝副刊”沙龍還有一個獨特的貢獻,就是它設立了一個“文藝獎金”,并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文學評獎,主要獎勵小說、散文和詩歌三種體裁的作品。為此,編輯部成立了陣容龐大的評獎委員會,除北京之外,上海、武漢、天津等地也設有評委,還規(guī)定了嚴格的評獎條例和工作程序。最終,蘆焚的小說集《谷》、何其芳的散文集《畫夢錄》和曹禺的話劇《日出》分別獲獎?!洞蠊珗蟆贰拔乃嚫笨钡倪@次評獎是五四新文學以來第一次具有全國影響的文學評獎活動,它對傳播和擴大新文學作家作品的影響,豐富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風格,深化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內容,激勵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新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機制,都有著重要而獨特的意義和作用。再回到文學創(chuàng)作的層面上來。京派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之處,往往與其獨特的文化背景有關,沈從文在京城創(chuàng)作的《邊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沈從文往往被看作為湘西文化的代言人,他筆下的“湘西世界”是他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重大貢獻,并使之“走向世界”。但有一個基本事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就是沈從文是在“京城”創(chuàng)作的“邊城”!事實上,沒有京城以及上海、南京等這些所謂文明大都市的人生體驗,是很難如此深切地喚起沈從文對湘西故土的那一腔熱忱和深情的。沈從文對“邊城”的描寫,也處處蘊含著對文明都市的失望和焦慮。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邊城》的文化底蘊在京城。再有,沈從文常常被人們稱之為“文體家”,他的小說也被稱作為“詩化小說”,一般說到這些特征,人們都會將其與湘西的淳樸自然和田園詩意聯(lián)系起來,但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沈從文當年在京城參與了新月詩社的活動,并成為“新月社”的一員。1931年陳夢家所編《新月詩選》收入十八位新月詩人的詩作,沈從文作為其中一家赫然在冊,詩選收入了沈從文的詩作七首,僅比收入作品最多的徐志摩少一首,比聞一多還多一首。陳夢家本是新月社中人,他對沈從文詩作的如此看重,至少表明這樣兩點:一是沈從文詩作的水平是很高的,二是沈從文詩作在風格上堪稱新月詩作的代表。在這里我們再次可以得到這樣的感受:沈從文的“湘西世界”里不僅流淌著作家故土的血脈,而且也滲透著京城新月的光照。此外還有周作人《故鄉(xiāng)的野菜》、《烏篷船》、《苦雨》、《北京的茶食》等小品,廢名的田園小說,林徽因等人的意識流小說等等,也都讓人感受到來自京派文學深處的那股復雜而厚重的文化意蘊。在京派文學的大背景里,還有通俗文學和左翼革命文學的存在,還有京城里的大學教育對包括京派文學在內的整個新文學發(fā)展的推進作用等等,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了京派文人的文化資源。由此可見,京派文學絕不僅僅是文學的事情,也絕不是從文學這一個角度能夠講清楚的,它是由深厚而多元的、復雜而多變的、豐富而多彩的文化因素所形成的,文化資源、文化氣息、文化底蘊是京派文學從內到外全方位體現(xiàn)出來的基本特性。三、地域文學的價值和意義京派文學的文化意義啟示我們,從地域文學到地域文化的研究,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首先要把特定地域的文化根基、文化特點和文化資源查清楚、弄準確。特別要注意的是地域文學中的“地域”與“文學”不是簡單的說明關系,而是包含著多重不平衡的復雜的形態(tài)。由地域文學向地域文化的延伸,更凸顯了文學研究獲得了新的更廣闊的空間和資源,但其中也有幾個問題是應該特別加以注意的。一是地域性與全球性的復雜關系。我們強調文學和文化的地域性,原本突出的是文學和文化生成的特定環(huán)境、獨特基礎,也就是與其他地域所不同的那些東西,包括本鄉(xiāng)本土一些原生態(tài)的資源和特色,但是對這方面的強調并不意味著孤立地看待某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文學的固有特點。因為,地域是相對整體相對全球而言的,也就是說地域性和全球性實際上是兩個相互參照的關系,它們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融為一體的。地域性是個客觀存在,而所謂全球性,是建立在許多的地域性基礎之上的,但是失去了全球性這個整體的重大的參照,地域性自身的價值也就無從談起,尤其是新世紀之交以來,網絡媒體的發(fā)達,信息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地域性已經越來越在全球性的觀照之下呈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以往那種相對封閉的、遠離其他區(qū)域的,甚至比較原始的、野性的地域文化和文學越來越被全球化的浪潮卷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當然,這并不是說,在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就沒有價值了。誠如有學者所說:“且不說人的生物學的共同性必然導致人們去不斷地追索和探求人類的普遍性,就是信息交流的日趨現(xiàn)代化也不可能讓某一地域文學在廣泛而又頻繁的文化交往中不越來越多地具有人類性。然而,地域文學的存在卻是事實?!端鍟の膶W傳序》說:‘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于時用,文華者宜于詠歌。此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本湍梦鞑课膶W來說,無論對于中國文學來講還是對于世界文學來講,中國的西部文學都是獨有特色的,那里的人物,那里的風情,那里以黃土高坡為基本色調和形態(tài)的自然景觀,以通達、幽默、悠閑、散淡為特色的人文景觀,所有這些都最短限度地展示了地域性的特質,它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有著繼續(xù)生存的強大基礎和不斷發(fā)展的巨大潛力。但是,中國的西部文學和文化就其精髓和實質而言,并不是獨一無二、獨此一家的,它不但有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學與文化相通的地方,而且還有與世界文學與文化相通的東西。比如說,對神秘主義的濃厚興趣,對宗教情結的虔誠與執(zhí)著,還有對人性原始沖動的描寫和對人之命運的深切關注,等等。因此,對地域性和全球性來說,我們不僅要看到它們各自不同的東西,更要看到它們相互依存的關系,它們在依存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顯示各自的特色。二是穩(wěn)定性與流變性的多層互動。對于地域文學和地域文化而言,它們之所以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首先在于它們在長期的、特定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穩(wěn)定的特點,構成了自己相對穩(wěn)固的發(fā)展模式,像京派和海派文學及文化,不管它們各自形成歷史的長短如何,也不管它們所在地域的形態(tài)和內容有多大差距,作為一方文學和文化的特點來講,京派和海派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也正是我們對地域文學和文化包括一些文學流派關注和研究的立足點。但是如果我們過于看重地域文學和文化的穩(wěn)定性的特點,就不僅會妨礙我們更深入地探討地域文學和文化的本質內涵,甚至會走向一種偏差和局限,這是因為地域文學與文化在形成自己穩(wěn)定特色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流動和變化的,是不斷地會注入新的內涵甚至和其他地域的文化與文學相互滲透的。還是以京海兩派為例,京海兩地的文學與文化,在各自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中形成,它們各自的特點,所形成的相互之間的差異是相當明顯的,這也是京海兩地文學與文化穩(wěn)定性即固有特色的主要體現(xiàn)。但是這種固有的穩(wěn)定性并不意味著它們是不變的,事實上它們是互通、互動的。比如,筆者在一次參加復旦大學與上海市聯(lián)合舉辦的復旦論壇上,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京滬兩地學者在概括各自地區(qū)文化特征的時候,不約而同地都把“海納百川”作為首要的特點。冷靜想來,這種概括并不是京海兩地文化特點的偶然巧合,而是兩地文化在發(fā)展流變中所形成的必然的契合。盡管上海沒有北京的歷史悠久,沒有北京的人文積淀深厚,但在上海為期不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海納百川恰恰是它得以強勁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而就具體的作家和文學流派而言,他們深受自己所屬特定地域的文化熏陶,形成了自己先天而來的那種固有的特性,但這種特性顯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作家人生足跡的拓展,人生體驗的豐富,隨著文學流派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fā)展變化,作家和流派原有的那些固定的特性,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正如孫犁和他的創(chuàng)作永遠能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就想到白洋淀那片水鄉(xiāng)的風采,但是當我們通讀孫犁整個的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荷花淀派”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我們又會深切地感到白洋淀那絕不是孫犁的全部,甚至也不是“荷花淀派”的全部。也就是說,地域文學和文化所具有的穩(wěn)定性和固有色彩,并不是它最根本的價值,它的價值在于不斷地更新、不斷地發(fā)展、不斷地變化,但無論怎么變,我們總能在其中找到它的起點和原點,找到它精神的故鄉(xiāng)。三是文學性與文化性的多重交叉。對地域性來說,文學與文化雖然同根而生,但它們之間的差別是深刻而巨大的,然而兩者之間,又存在著巨大而深刻的相互關聯(lián)。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說,它的“形成的根源之一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既然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極大的穩(wěn)定性,那么地域文化也應該同時具有極大的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同時,地域文化還有“很強的傳承性,絕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消失和改變。即使一個社會的政治制度改變了,由長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所制約的‘文化基因’也會長期存在,這就是地域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市場租賃合同范文全書
- 2024年家居裝修合同
- 房屋買賣過戶合同范例
- 專利權知識產權轉讓合同
- 2024年臨時派遣協(xié)議范本
- 技術咨詢合同樣本及制作方法
- 2024年養(yǎng)殖用地承包合同養(yǎng)殖業(yè)承包合同
- 廣告公司勞動合同標準范本
- 個人汽車租賃協(xié)議
- 2024二手車買賣合同協(xié)議范本
- 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建筑構造與識圖》說課課件
- 音詩音畫-《沃爾塔瓦河》課件 2024-2025學年人音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
- 2024年供應鏈管理師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4.2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課件-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
- 2024至2030年中國差旅管理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富含蛋白質的營養(yǎng)棒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前程無憂行測題庫
- 2024年步步高高考英語大一輪復習(新人教版)基礎知識默寫本必修第一冊含答案
-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名師教案(第二課時)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15篇)
- 公司隱私保護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