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油的奇妙之旅_第1頁
一滴油的奇妙之旅_第2頁
一滴油的奇妙之旅_第3頁
一滴油的奇妙之旅_第4頁
一滴油的奇妙之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滴油的奇妙之旅導語:石油這種棕黑色可燃的黏稠液體被全世界視為“工業(yè)的血液”,它不但是交通運輸、工業(yè)生產的必備動力,更是深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產衣服所需的紡織纖維,生產糧食所需的化肥、殺蟲劑,我們生活所用的電線、牙刷、書包、文具,汽車的輪胎、內飾等等都可以找到石油的影子??梢韵胂?,如果沒有石油,我們的生活將是多么不方便。生成在海洋的深處,無數(shù)種生物你來我往,每天都上演著生老病死的周期循環(huán),海洋生物死亡之后的尸體便沉積在海床上。據科學家推算,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每年的死亡量可達5500億噸,也就是相當于78571428600頭4米高、8米長的成年非洲象的體重!接著,細菌作用將所有的生物遺體進行瘋狂的分解和破壞,最終剩下來的一部分物質被泥沙掩埋,這些物質被稱為沉積有機質。此外,泥沙之中還生活著另外一種細菌,它們擅長分解這些沉積有機質。最終,被細菌分解后剩余的殘骸已經無法判斷本來面目,科學家將這些統(tǒng)一命名為干酪根。河流每天都從陸地上給海洋和湖泊帶來新的泥沙,這些泥沙隨著洋流慢慢沉積到海底,一層層覆蓋到干酪根上。隨著沉積的泥沙越來越多,干酪根也越埋越深。有的干酪根被埋在數(shù)千米深、溫度達600C以上的地層中。在這種環(huán)境下,經過千萬年的變遷,干酪根被分解成氣液兩種形態(tài),液態(tài)的稱為石油,氣態(tài)的稱為天然氣。所以干酪根又被稱為“油母質”或者“油母”。其實石油的形成并不是說起來那么容易。必須同時滿足很多方面的條件才可以。這就跟我們煮粥一樣。第一要有“米”—充足的沉積有機質。只有氣候適宜、陽光充足、水體干凈、營養(yǎng)豐富的地方才會有豐富的生物,提供足夠的生物遺體來醞釀沉積有機質。地球上滿足這些條件的地方很少。第二要有“鍋”—沉積有機質的堆積場地。生物遺體暴露在外面就不能產生油母,必須要保證它們很快被泥沙所覆蓋保存下來。第三要有適宜的“火候”—要保證有機質能被分解,且不能被分解過度,最終形成黏稠的石油,需要溫度、壓力及化學條件。第四要有盛粥的“碗”—儲油的巖層和地質構造。剛形成的石油并不是像沼澤一樣是一片一片單獨的區(qū)域,而是蘊含在巖石的縫隙當中,因此要保證大量的巖石空隙或裂縫,能使得生成的石油聚集在一起。當然還需要一個“蓋”才能保證石油不會流失,這個“蓋”就是那些致密的巖石了。這個“煮粥”的過程非常漫長,從沉積下來的生物遺體到最后形成油藏,少則幾十萬年,多則上千萬年,甚至幾億年。那么,我們開采到的石油就一定是在發(fā)現(xiàn)它的地方形成的嗎?未必,因為石油會流動,也會因為地質變化而被迫改變。石油在復雜的地下世界,不能隨心所欲地闖蕩。它走的每一步都需要遷移的通道,也就是縫隙。比如,由粗砂形成的巖層或被擠壓變形的巖層中就有比較多的縫隙,大一些的細孔是看得見的,比如火山巖,但大部分巖石的縫隙肉眼看不見,需要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石油通過不斷地遷移,最終會聚集到最合適它們貯存的位置,那就是油藏。發(fā)現(xiàn)有機質用上萬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修煉”成石油之后,深埋在底下,那么又是怎么被聰敏的人類發(fā)現(xiàn)的呢?古時候,在一些地區(qū),石油會滲出地面,被人發(fā)現(xiàn)和利用,例如照明、煮鹽和軍事戰(zhàn)爭等。900多年前的北宋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在他寫的《夢溪筆談》一書中使用了“石油”這個詞,他是世界上最早給“石油”定名的學者。當然,僅僅是地表的那些石油根本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地下。首先,人們駕駛飛機攜帶各種儀器在地表上空進行勘測,先大致確定一下哪兒曾經有大規(guī)模的生物遺體和泥沙沉積過。接下來就該石油地質學家上場了,他們背起行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測量考察,并采集樣品,然后回到實驗室對這些樣品作進一步研究,判斷該地區(qū)是否存在生油和儲油的巖層。并推測這里的地質條件是否有利于形成油藏。一旦科學家確認某一個地區(qū)可能有油田,勘探部隊就會到達該地區(qū)進行論證。一般來說,大陸上的沉積盆地是極有可能藏油的地方;大陸與海洋銜接的200米以內深的大陸架,也是藏油豐富的寶地。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油氣會散發(fā)出一些物質透過覆蓋它的巖層擴散到地表,就是人們常說的“油苗”和“氣苗”。人們用高精度的儀器可以探測到這些物質,收集數(shù)據信息,從而推測出石油可能在哪里。石油地質工作者根據這些收集到的數(shù)據,縮小勘查的范圍,鎖定一個重點區(qū)域。首先人們通過各種儀器對地球表層的巖石進行診斷,推測它內部的巖石組成以及不同的巖層的分布情況。為了能夠詳細地了解地下的情況,需要給地球做一個“CT掃描”—地震勘探。它是一門利用地震波來進行勘探的技術。通過小型的爆破產生地震波。地震波傳播到地下,但遇到不同的巖層時地震波就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被反射回來的地震波傳回地表,被地表的探測器接收到。然后通過儀器我們記錄下了地震波傳播的時間,這樣就可以計算出地震波傳播的距離了,而這個距離就是地下某一巖層的埋藏深度了。但由于地震波的穿透性很強,即使被淺部的巖層阻礙反射了,但也會繼續(xù)向下傳播。然后碰到下一個巖層再一次被反射。如此一致持續(xù)下去,直到地震波慢慢衰減。為了能夠準確地解釋地球物理數(shù)據,有時候也需要對勘探的區(qū)域做一個小小的“開刀檢查”,即打一些勘探井,做一些測試,取一些巖心,然后以此來參考來解釋相關的數(shù)據。好了,接下來把所有的探測數(shù)據結合在一塊就可以繪制出一個三維的地下地圖,在這些立體圖像上可以看到地下的全名情況,如斷層、構造等,根據這張圖可以推測出我們石油最可能聚集在哪里了。如果是海上的油田,為了保護海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們會將炸藥爆破替換成空氣槍,把空氣壓縮到一個容器里,到達一定深度之后突然放出,通過沖擊波的速度和海洋下面地表的反射速度,來探測是否有油田,原理與陸上是一樣的。不過,海洋上面的鉆井有的是可以移動的,就像浮在海面上的一艘大船,隨著勘探的進行而發(fā)生位移。開采找到石油的位置之后,接下來就要用一系列裝置把石油寶寶們請上來了。鉆機是開采石油必不可少的“兵器”之一,鉆機的鉆頭就像醫(yī)生的針頭一樣可以插入地下,直達石油的聚集場所。接下來要在油藏和地面之間建立一條通道,引導石油與大家見面。一般來說,地下的油氣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因為地下壓力而自動噴出,就像火山爆發(fā)那樣,但是隨著地下油氣越來越少,地下壓力不足,石油就無法繼續(xù)流出。這時候,采油人員就要想別的辦法把油搞出來。什么辦法呢?一般來說,就要把水注入地下,可以讓水填補抽出的油氣的空間,從而將剩余的石油再擠出來一些。此外,注入水還可以平衡地下的壓力,防止地面陷落。當然,對注入的水是有要求的。我們想一想,存有石油和天然氣的巖石縫隙,就像人的毛細血管一樣,非常微小,如果水中含有雜質,很可能堵住孔隙,阻礙石油的流出。因此,注入地下的水必須有嚴格的質量要求。石油采集上來之后,還是原始的狀態(tài),如果直接點燃,既不能充分燃燒,又有很大的污染,為了將石油充分利用,人們發(fā)明了很多提煉加工石油的工序。沒錯,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管道和大大小小的罐子。它們是石油的“煉丹爐”。只要經過煉制加工,是喲才能真正地為人們所用。經過“煉丹爐”的錘煉,石油就變成了我們熟知的汽油、柴油、煤油乃至制造化工品的原料,又一步步走進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人們發(fā)現(xiàn)石油的地方往往是荒郊野嶺,但是真正需要使用石油的卻是全球各地的城市,那么,經過處理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怎樣走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呢?縱觀東西半球圖,我們可以看到一條非常繁忙的航線: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巨大的油輪裝載的原油從波斯灣出發(fā),一路駛向歐洲。荷蘭的鹿特丹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港。那里的油輪裝載的原油一天一夜才能卸完。另外,我們在公路上會看到一些大罐子的汽車,上面寫著“易燃”的字樣,那也是一種運輸石油、天然氣的方式,叫車運。除了用專門的汽車之外,專門的火車也可以運輸石油,一節(jié)火車有幾十列車廂,運起來比汽車更快捷?,F(xiàn)在,最主要的油氣運輸是管道運輸。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管道,可以“跋山涉水”,經歷沙漠、山區(qū)、河流、峽谷等等,有時候也會裸露在外面以免破壞特殊的地面生態(tài)。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油氣都是通過管道來運輸?shù)?。應用石油開發(fā)出來之后,到底可以變出多少花樣來??峙逻B最內行的石油化工專家也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大到國家的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國防,小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全都離不開石油。大體說,包括燃料、潤滑油、瀝青、石蠟等各類油品;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石油化工產品;以石油為原料制成的添加劑、粘合劑、染料、涂料、香料、醫(yī)藥、農藥等化工產品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在服裝市場,紡織所用的滌綸、腈綸、氨綸來自于石油。清洗各種織物的洗衣液、清潔劑、柔順劑等也都屬于石油制品。石油與我們的飲食也有關系,蔬菜瓜果生長用的肥料、農藥也是石油制品。再來看看我們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