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磨牙牙周膜廢用性萎縮功能狀態(tài)對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響_第1頁
大鼠磨牙牙周膜廢用性萎縮功能狀態(tài)對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響_第2頁
大鼠磨牙牙周膜廢用性萎縮功能狀態(tài)對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鼠磨牙牙周膜廢用性萎縮功能狀態(tài)對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響

牙齦疾病的特征位于牙齒材料和牙齒槽骨之間的硬組織之間。也被稱為牙骨質和牙槽骨的骨膜。咀嚼產生的牙合力對牙周細胞產生刺激,不僅維持了牙周膜自身的改建,并可影響相鄰牙槽骨的改建。本實驗目的是研究喪失咬合接觸情況下牙周組織的形態(tài)變化及對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響。1材料和方法1.1小蝦塊料分籠飼養(yǎng)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本校實驗動物中心提供),6~8周齡,體重(250±20)g,普通塊料分籠飼養(yǎng),自由攝食飲水。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進行實驗。大鼠隨機分為兩大組:牙周膜廢用性萎縮組(A組)和正常對照組(B組)各15只。1.2動物模型的形成實驗A組15只雄性SD大鼠腹腔麻醉下拔除右下頜全部磨牙(C區(qū)),右上頜磨牙(A區(qū))因喪失對頜牙,所受咬合力明顯減小,3周后形成A區(qū)磨牙牙周膜廢用性萎縮動物模型。A、B組各處死動物1只,組織學檢查牙周膜形態(tài)變化。1.3m鎳鈦螺旋拉瘺制備大鼠經20%烏拉坦溶液(1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臥固定,將一根長5mm鎳鈦螺旋拉簧用0.25mm(0.01英寸)正畸結扎鋼絲固定于右上頜第一磨牙與同側切牙間,初始力值為60g,使第一磨牙近中移動。上頜切牙與結扎絲間以光固化材料加固,防止脫落。實驗過程中嚴密監(jiān)控大鼠的矯治器,若有損壞和脫落,及時修理安裝。1.4牙間間隙寬度rgp測量加力14d后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大鼠頸椎脫臼處死,取上頜組織塊,在拆除加力裝置前通過可視化X線投照系統(tǒng)(radiovideograph,RVG)拍攝并測量上頜第一與第二磨牙間間隙寬度以確定牙齒移動距離,見圖1。具體方法:將組織塊頰舌向水平放置于X線攝影臺上,照相時使X線垂直向進入標本,保持每次照相時標本、X線球管及膠片三者間關系恒定,以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與可比性。每個標本重復測量5次,取平均值。所有操作由一人完成。1.5trap染色大鼠于0、3、7、14d后頸椎脫臼處死,取帶有加力側上頜第一磨牙及周圍牙槽骨的組織塊,放入10%福爾馬林溶液(pH7.4)4℃固定24h,10%EDTA(pH7.4)脫鈣4~6周,梯度乙醇,正丁醇脫水透明,浸蠟,常規(guī)石蠟包埋。將標本按平行牙長軸方向做近遠中向連續(xù)組織切片,片厚5μm。每個標本選取可見到上頜第一磨牙近中牙根根管的5張組織切片行TRAP染色,對近中根壓力側牙槽骨表面的破骨細胞記數。另取3張行HE染色對照觀察。TRAP染色方法:將4mg的萘酚AS-BI磷酸酯酶(Sigma)溶于0.25mL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0.2mol/L醋酸緩沖液25mL(Ph5.0),再加入35mg的對品紅染劑(Sigma)和60μL10%氯化鎂,液體過濾后加熱至37℃,加50mmol/L酒石酸。將切片浸入以上配制好的液體中孵育,37℃,2h,之后流水沖洗30min,蘇木素復染7min,沖洗、脫水、封片,鏡下觀察(陰性對照組不加萘酚AS-BI磷酸酯酶)。TRAP染色陽性的多核巨細胞(核多于3個)位于鋸齒狀邊緣的破骨陷窩內或牙槽骨表面,將記數結果求均值。2結果2.1細胞排列及骨髓腔變化A組(牙周膜廢用性萎縮)牙周膜寬度明顯變窄,結構稀疏,纖維、細胞排列明顯紊亂,成纖維細胞數量減少,牙槽骨骨皮質變薄,骨髓腔增寬;B組(正常對照組)牙周膜寬度正常,結構致密,纖維、細胞排列有序,牙槽骨骨壁較平,表面襯以連續(xù)排列的扁平成骨細胞,見圖2。2.2加力14d后牙齒移動距離的測量結果見表1。2.3組破骨細胞數的比較如圖3所示,未加力時實驗組及對照組近中壓力側牙槽骨表面破骨細胞數分別為0.3及0.18,二者間差異無顯著性;加力3d后2組破骨細胞數均顯著升高,分別為3.81及5.62(P<0.05);7d時分別為1.57及3.63(P<0.01);14d時記數為1.14及3.52(P<0.01),差異有顯著性。3廢用性收縮牙與正常牙、埋伏牙的合理比例,其主要反應在于讓牙周組織由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組成,是包埋、被附、營養(yǎng)和支持牙齒的組織。正畸牙齒的移動,就是牙周組織進行不斷改建的過程,受到全身和局部諸多因素的調控。牙周的改建,最終主要表現為牙槽骨的改建,而牙周膜是這一系列過程的主要執(zhí)行者,其中成纖維細胞、成牙骨質細胞、成骨細胞以及大量的未分化間葉細胞是唯一可產生牙骨質、牙槽骨的細胞群。改變牙周膜功能狀態(tài)是否會影響牙槽骨的改建?本實驗觀察到喪失咬合接觸的大鼠磨牙牙周膜寬度明顯變窄,結構稀疏,纖維、細胞排列明顯紊亂,成纖維細胞數量減少,牙槽骨組織密度較正常低,骨皮質變薄,骨髓腔擴大。這些特征性的改變,在異位牙、埋伏牙等無咬合接觸牙的正畸治療中應充分考慮到。正畸治療中,牙移動和骨改建相伴而行,因此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中常以牙移動速度來反映骨改建情況。對各組牙齒移動距離的測量表明:牙周膜廢用性萎縮組移動距離(0.631±0.142)mm較正常組(0.679±0.090)mm短(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組織學觀察結果還發(fā)現:受力后廢用性萎縮的牙周組織內可見明顯玻璃樣變(局部牙周膜結構消失,無細胞存在),牙槽骨表面出現不規(guī)則的破骨陷窩,潛掘性吸收多見;正常牙周組織中有較明顯的玻璃樣變,牙周纖維排列較紊亂,牙槽骨表面大量破骨陷窩,以直接吸收為主,也可見潛掘性吸收。這些表明:發(fā)生退行性變的萎縮牙周膜對等量矯治力的抵抗性差,產生大量透明樣變和潛掘性骨吸收,對這些組織的清除過程可能延擱了牙齒移動。破骨細胞是參與骨吸收過程的主要細胞,骨改建率直接與吸收陷窩和阻抗骨中破骨細胞數有關。本研究發(fā)現加力后正常組的破骨細胞總數明顯高于萎縮組,這可能是由于萎縮組牙周組織處于退化狀態(tài),因而分化產生的破骨細胞數量減少;也可能萎縮組牙周膜較正常組所受應力相對過大,牙周膜內毛細血管血運封閉,產生大量透明樣變,導致破骨細胞分化終止有關。綜上所述,無咬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