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企業(yè)風險影響研究-以南方航空為例論文設計_第1頁
財務管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企業(yè)風險影響研究-以南方航空為例論文設計_第2頁
財務管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企業(yè)風險影響研究-以南方航空為例論文設計_第3頁
財務管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企業(yè)風險影響研究-以南方航空為例論文設計_第4頁
財務管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企業(yè)風險影響研究-以南方航空為例論文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航空企業(yè)風險影響研究——以南方航空為例一、緒論1.1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1.1.1選題背景1.1.2研究意義1.2國內外現狀研究1.2.1國外文獻綜述1.2.2國內文獻綜述1.3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1.3.1研究方法1.3.2技術路線二、人民幣匯率波動與企業(yè)風險的相關理論基礎2.1匯率的概念及相關理論分析2.1.1匯率的概念和范疇2.1.2匯率波動相關理論分析2.2企業(yè)風險理論分析2.2.1財務風險相關理論分析2.2.2匯率風險相關理論分析2.2.3經營風險相關理論分析2.3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企業(yè)風險的理論分析三、航空業(yè)的風險分析3.1我國航空業(yè)發(fā)展現狀3.2航空業(yè)企業(yè)風險評價分析四、南航的案例研究4.1南方航空公司概況介紹4.2南方航空公司風險分析4.2.1財務風險分析4.2.2經營風險分析4.2.3匯率風險分析4.3南方航空公司風險對策研究五、結論與建議5.1研究結論5.2相關建議摘要匯率作為貨幣的比價,是金融領域中的一個關鍵變量。隨著國際國內影響因素的不斷增多,全球范圍內匯率的波動性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也呈現出異常復雜的波動態(tài)勢。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強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強也預示著新的不確定性,即在對外經濟活動中,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引發(fā)財務風險并帶來經濟損失。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呈現常態(tài)化趨勢,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由匯率波動引發(fā)的財務風險事件也越來越多,且涉及數額也越來越大。因此,研究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管控己經刻不容緩。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管控進行研究,旨在分析匯率波動可能引發(fā)的財務風險,通過制度建設和財務管理等方式盡可能減少風險,以提高經濟活動參與者的風險預警和風險管控能力。關鍵詞:匯率;金融;財務;風險目錄重新參考一下開題報告的大綱結構重新參考一下開題報告的大綱結構TOC\o"1-3"\h\u19480一、緒論 32332(一)選題背景 324610(二)研究意義 52186(三)國內外文獻綜述 6163411、國外文獻綜述 675792、國內文獻綜述 731178二、匯率波動及財務風險相關理論基礎 917261(一)匯率的范疇 920450(二)多因素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井引發(fā)匯率波動 118853(三)財務風險的相關理論分析 13260391、狹義的財務風險特指企業(yè)法人層面的財務風險 13164662、廣義的財務風險還包活政府財務風險和個人及家庭財務風險 15873(二)財務風險管控應強調構建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的財務報表并關注相關財務指標 1517566三、人民幣匯率波動復雜化及不規(guī)律波動判斷 176143(一)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更加多元 17300951、在傳統(tǒng)單一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由政府決定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 17163122、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日益增多 18150683、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更加多元 19302104、各種突發(fā)及不確定因素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2021133(二)人民幣匯率波動更加復雜化 2161201、人民幣匯率將扭轉一段時間以來對發(fā)達國家貨幣單向升值的態(tài)勢 21266472、人民幣匯率將更多地表現為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態(tài)勢 2217208(三)人民幣匯率波動群相互影響及不規(guī)則波動 2224251、人民幣匯率波動群中不同國家匯率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23163162、人民幣匯率波動群中各國匯率波動態(tài)勢呈現不規(guī)則性 234624(四)完善匯率波動指標體系而防范風險 2419245四、國內航空運輸業(yè)發(fā)展現狀 268508(一)國內航空公司基本情況 269675(二)國內航空公司運營情況 268980(三)國內航空運輸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2627849五、南方航空公司概況及財務風險分析 2725518(一)南方航空公司概況 27309461、公司簡介 27107042、發(fā)展規(guī)劃 2727349(二)南方航空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28317501、債務籌資風險分析 2873322、投資風險分析 2929193、會計政策及運用風險分析 309659六、人民幣貶值對南航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3122934(一)人民幣貶值原因分析 31208511.中國經濟發(fā)展換擋減速 3171062.美國經濟發(fā)展回暖 3188453.央行順應市場選擇的結果 3210933(二)人民幣貶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325012(三)人民幣貶值對南航的影響 3241361、對經營環(huán)境的影響 328412、對企業(yè)財務狀況的影響 331020(四)南航應對人民幣貶值的對策 34300931.調整資產負債表的幣種結構 34142.優(yōu)化配置對外投資 34215963.調整船隊結構和規(guī)模 3419734.提高本國船員比例,降低勞動力成本 34311865.加強匯率風險防范意識 3426672結束語 3621348參考文獻 37一、緒論匯率作為貨幣的比價,是金融領域中的一個關鍵變量。隨著國際國內影響因素的不斷增多,全球范圍內匯率的波動性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也呈現出異常復雜的波動態(tài)勢。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強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強也預示著新的不確定性,即在對外經濟活動中,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引發(fā)財務風險并帶來經濟損失。目前,國內尚沒有對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該領域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對國外文獻的整理和總結上。但是,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呈現常態(tài)化趨勢,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由匯率波動引發(fā)的財務風險事件也越來越多,且涉及數額也越來越大。因此,研究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管控己經刻不容緩。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管控進行研究,旨在分析匯率波動可能引發(fā)的財務風險,通過制度建設和財務管理等方式盡可能減少風險,以提高經濟活動參與者的風險預警和風險管控能力。(一)選題背景以對于人民幣波動對于企業(yè)的影響為主以對于人民幣波動對于企業(yè)的影響為主改革開放30年以來,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的十幾年間,中國經濟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長,目前,中國的經濟總量己達40萬億,躍居世界第二。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與對外貿易的不斷發(fā)展息息相關,具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已達到。然而,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對外貿易的質量還不高,國際貿易急需轉型。在美國次貸危機負面影響還沒有消散、歐債危機還在蔓延的背景下,對中國國際貿易而言,目前是實現轉型的戰(zhàn)略機遇期,中國要抓住機會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型、從粗放型貿易發(fā)展方式向集約型貿易發(fā)展方式轉型、從出口導向型向競爭優(yōu)勢導向型轉型。中國在實現國際貿易轉型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大的背景是:人民幣國際化和兩率市場化。所謂的兩率市場是指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這個大背景對中國的經濟和國際貿易來講,既充滿了機遇又布滿了風險。說它們是機遇,原因是利率市場化可以看做中國經濟繼續(xù)保持較快增長、順利實現國際貿易轉型的內部力量支持,而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市場化則可以看做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國際貿易成功轉型的國際環(huán)境保障。說它們是風險,主要是利率、人民幣匯率波動中的不確定性以及人民幣國際化中的全面風險暴露會給中國各個層面(政府層面、企業(yè)層面、個人及家庭層面)帶來巨大損失。利率市場化可以看做匯率市場化的條件,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看做匯率市場化的路徑。其中,匯率市場化,即人民幣匯率由國際外匯市場來決定,是這些大背景中的重中之重,并且可以看做影響中國國際貿易轉型的最關鍵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為應對匯率市場化,實施過兩次較大的外匯管理體制方面改革,分別是1994年的“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外匯市場”改革和2005年的“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革。這兩次改革是中國匯率市場化進程的重要進步。新的外匯管理體制下,人民幣匯率一改平穩(wěn)態(tài)勢,其波動頻率和波動幅度都在不斷加大。匯率的頻繁波動打破了既定平衡的經濟關系,給中國的經濟運行和國際收支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不確定性,而且,這種不確定性正隨著匯率波動區(qū)間的加大而不斷增大。從政府層面來看,匯率波動成為影響外匯儲備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不斷升值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使得外匯儲備折算成人民幣的賬面價值發(fā)生天量損失,這一賬面損失將在外匯儲備調回和結匯時變?yōu)楝F實。同時,國際市場上美元的量化寬松政策使得美元流動性泛濫,以美元為主要構成的中國外匯儲備也不斷面臨著購買力下降的間接財務損失。從企業(yè)層面來看,大多數企業(yè)的匯率風險意識嚴重不足,管控匯率風階的措施和手段不健全,同時,中國金融市場發(fā)展滯后,企業(yè)規(guī)避風險的工具較少,這也客觀導致企業(yè)“想避險而無能力”,匯率波動引發(fā)企業(yè)層面較大的財務風險。在這一輪人民幣升值中,許多企業(yè)的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企業(yè)發(fā)生較高的折算損失和匯兌損失,許多低端制造企業(yè)的利潤被“人民幣升值”無情侵吞。從個人及家庭層面來看,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家庭個人帶來間接影響。一方面,匯率波動引發(fā)大宗商品、貴金屬等價格發(fā)生波動,家庭資產負債表也相應發(fā)生改變。另一方面,隨著國人出國旅游、求學等活動的日益頻繁,人民幣匯率波動也對家庭財務產生影響。(二)研究意義以對企業(yè)的研究意義為主以對企業(yè)的研究意義為主人民幣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及不規(guī)律性,會給政府、企業(yè)、個人及家庭等多個層面的經濟體帶來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已經成為不能忽視的經濟現象,研究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管控也因此變得必要并愈發(fā)緊迫。要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進行管控,就要清楚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如何影響各個經濟體的。打個比方,匯率波動給經濟體帶來損失就好比外部天氣變化導致人體感冒一樣。要防控感冒,一是要對外部天氣有所預測,預測今后的天氣冷暖變化;二是要了解人本身特點,知道自身哪些因素容易引發(fā)感冒,以便提高身體素質或采取防寒措施。同樣的,防控匯率波動所導致的財務風險,要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研究產生風險的外部因素,即匯率的不規(guī)律波動,從而對匯率波動趨勢做出大體判斷。另一方面是研究發(fā)生損失的內部因素,即政府、企業(yè)、個人及家庭等各經濟體的資產負債結構,從而調整外匯資產、外匯負債的配置結構,構建起三個層面的更為科學合理的資產負債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第一,匯率波動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最終都會匯集到各個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中,并且通過資產負債表反映出來。第二,更多情況下,正是外匯資產負債結構的不合理,才使得匯率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變成了損失。因此,從這層意義上講,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與資產負債表風險的本質是一樣的。為此,在研究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管控問題時,既要從匯率波動本身入手,更要研究各經濟體的外匯資產負債結構。具體而言,研究匯率波動要從匯率及匯率波動的基本問題出發(fā),了解匯率性質及匯率波動的特征。同時,應深入探究引發(fā)人民幣匯率波動原因,如經濟周期、國家經濟政策等,并通過建立參考指標體系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態(tài)勢進行初步判斷。在對人民幣匯率波動規(guī)律和態(tài)勢有了大致判斷的同時,要結合匯率波動態(tài)勢,深入分析各經濟體的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以便及時發(fā)現各經濟體資產負債表中的風險點,從而掌握匯率波動影響風險點的作用機理。通過分析各個對象財務風險的類型和風險大小,進而因地制宜地提出應對風險的具體措施和配套措施,以供相關主體在進行風險管控時參考。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管控是跨經濟學、金融學、政府會計、財務會計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內容,也是政府財務、企業(yè)財務及個人家庭財務相結合的研究內容,除了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價值之外,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切入點。通過研究可以幫助政府、企業(yè)和個人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幫助其構建風險管控制度并建立相應的財務指標體系,使其更好地適應人民幣匯率頻繁波動下的外部市場環(huán)境。(三)國內外文獻綜述加入風險的文獻綜述;加入一部分: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整篇文章需要一個分析方法和路線,后面的案例分析則應用到這寫方法和路線。加入風險的文獻綜述;加入一部分: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整篇文章需要一個分析方法和路線,后面的案例分析則應用到這寫方法和路線。1、國外文獻綜述國外學者在匯率領域的研究成果頗豐。從傳統(tǒng)匯率決定理論開始,許多學者致力于研究不同匯率制度下匯率水平的影響因素,誕生了傳統(tǒng)匯率決定理論、現代匯率決定理論等經典理論,這些理論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影響和指導著許多政府的經濟政策和企業(yè)的經濟行為。在研究匯率風險方面,國外學者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跨國企業(yè)中,探討跨國企業(yè)的外匯敞口計算,提出風險防范方法。匯率決定理論一直以來是國際金融領域中的核心理論。從匯率決定理論的發(fā)展歷程來看,早期的匯率決定理論通過研究宏觀經濟的基本因素來解釋匯率決定及波動,主要理論成果是形成了商品貿易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資產市場平衡為核心的存量模型。但是,在實證檢驗過程中,早期匯率決定理論的理論結果與實際情況不一致,使得理論的科學性受到挑戰(zhàn)。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各國經濟學家又嘗試不同的分析思路,尋找匯率決定的方法,因此,匯率決定理論進入一個百花齊放的新階段。從具體的發(fā)展階段來看,匯率決定理論主要經歷了傳統(tǒng)匯率決定階段、現代匯率決定階段及匯率決定的新發(fā)展階段。傳統(tǒng)匯率決定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國際借貸學說(Theory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英國學者戈遜(1861)’中提出外匯匯率如商品一樣受市場的供求影響,在外匯市場中,主要的供給和需求源于本國與他國的借貸關系,這種借貸關系可以理解為進入支付階段的債權債務關系。一國逆差反映為該國存在國際債務,順差則表現為本國存在國際債權。在逆差時,市場對本國貨幣需求下降,本幣下跌;在順差時,市場對本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幣升值。該理論的假設前提是金本位制度、完全浮動匯率制度和政府不干預。戈遜的國際借貸學說第一次系統(tǒng)地解釋了國際借貸對外匯供求的影響,并將影響國際收支的重要因素均納入均衡匯率的分析之中,該思想對后來的研究影響深遠。但是,隨著金本位制度的結束,在紙幣本位制下國際借貸學說的適用性受到質疑。之后,傳統(tǒng)匯率決定理論中影響最大的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PowerParity簡稱PPP理論)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Cassel,1922)提出并做了詳細闡述。購買力平價源于貨幣數量學說,理論前提是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狀態(tài),商品具有完全彈性,市場的一切要素變化都能及時地反映到商品價格中,本國和外國的價格體系基本相同,不考慮各種運輸成本、關稅等交易費用。20世紀70末至80年代初,匯率決定理論有了新的發(fā)展。一方面,一些學者正式引入理性預期假說,強調經濟人可以利用市場中的所有信息。另一方面,一些學者把外匯市場看做資本市場,用資產價格定價方法來推導匯率,取代以前學者通過匯率市場供求平衡來確定匯率的方法。相繼提出了新聞模型、投機泡沫、跨時分析、比索問題及風險補貼等新理論。其中:穆薩(Mussa,1979)提出新聞模型,理論將非預期的能夠引起人們對匯率預期值進行修正的新的信息統(tǒng)稱為“新聞”。理論認為即期匯率的偏離或非預期變化是由于經濟變量的新聞引起的,新聞因素本身的不可預見性決定了即期匯率的隨機游走性,該模型的缺點是無法解釋在基本經濟變量沒有很大變化的情況下出現暴漲和暴跌。布蘭查德(Blanchard,1979)’和多恩布什(Dornbusch,1980)提出理性投機泡沫模型,模型指出期初匯率相對于基本因素決定的匯率水平有一個偏離,則產生了泡沫的源頭。在理性預期下,市場參與者預期匯率可能進一步偏離均衡水平,投資者購買被高估的貨幣,只要在匯率回歸之前將其賣出即可獲利。模型結論是期初的偏離在理性預期條件下會導致理性泡沫的生成和自我膨脹,使匯率進一步偏離平衡值。20世紀80年代初,奧伯斯特菲爾德、斯文森與拉金以及愛德華茲等提出實際匯率決定的跨時分析法。實際匯率決定的跨時分析法提出背景如下:一是傳播理性預期思想。在穆薩<1961)的論文中指出要建立關于經濟代理人的最優(yōu)化模型,必須假定代理人利用一切信息,這意味著代理人決策還依賴于他們對未來的預期,因此代理人的最優(yōu)行為應當是包括現在和未來所有信息的最優(yōu)行為。二是由經常項目不平衡和資本項目流動所引起的資源在國家之間的跨時配置是推動匯率變化的重要力量,這一過程需要建立模型加以說明。2、國內文獻綜述在中國,匯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wěn)定的,因此,學者真正開始關注和研究匯率問題及匯率風險問題要從1994年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開始。中國學者在研究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和對匯率波動態(tài)勢進行判斷時,大多是將國外相對成熟的匯率理論和模型應用于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研究,進而判斷理論和模型是否具有解釋能力。中國學者在對匯率波動的風險進行研究時,研究對象集中在政府風險和企業(yè)風險兩方面,對個人及家庭的匯率風險鮮有關注。國內學者在研究匯率影響因素時,大多研究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孫煥民和李國柱(2004)’采用Panel-data模型,對15個國家的經濟開放程度與匯率波動水平進行考察,數據年限為1993-2002年,主要指標為國際貿易、直接投資和資本流動,模型得出的結果是匯率波動與對外開放程度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即一國的經濟開放程度越高,越容易擺脫國情因素,減緩匯率波動風險。在所有因素中,實體經濟狀況會對匯率產生持久影響,其中,購買力平價和國際貿易因素影響較顯著,資本流動從長期來看影響較弱。梁露、李方(2006)’指出匯率波動的影響因素較多,最根本的因素是相對通貨膨脹指數和經濟增長率,較為直接的因素是國際收支,其他影響因素較多(國家之間的利差、資本項目開放程度等)。杜曉蓉C2009)3指出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市場干預活動、中美利差、上期匯率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外匯市場預期,從而影響人民幣匯率。翟愛梅(2010)通過建立人民幣匯率波動的GARCH族模型,檢驗從2005年匯改革之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特征,即人民幣匯率波動存在一定程度的杠桿效益,存在匯率升值的單項趨勢,人民幣匯率波動尚不具備浮動特征,通過檢驗作者建議通過匯率市場化改革,改善國際收支順差,減少升值預期,增加金融產品特別是培育衍生品市場來幫助企業(yè)避險。安燁、張國兵((2012)‘指出國內物價水平對匯率波動產生影響,以2005年一2010年數據為依據,通過模型得出中國的物價水平提高將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和日元的升值,但是會減緩人民幣對歐元升值。1994年匯率制度改革之后,國內學者開始廣泛地研究學習外國的成熟模型,并加以本土化創(chuàng)新來進行預測。陳詩一(2007)’利用非參數支持向量回歸方法(SVR)來預測基于非線性ARI模型的匯率時序變量,并把回歸結果與最大似然法(MLE)和人工神經網絡(ANN)法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文章選擇中國、印度、韓國及瑞士四國的貨幣日匯率來進行預測。由于MLE和ANN方法側重于樣本內擬合,而SVR方法兼具擬合和預測功能。因此,理論上和實證結果都證明出SVR方法優(yōu)于前兩者。孫葉萌(2008)博士論文z中嘗試建立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人民幣匯率預測,其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之后的人民幣對美元的日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模型預測匯率波動趨勢。使用人工神經網絡即可以捕捉非線性特征,又可以對現行假設給出直觀的判斷,模型形式多樣而可以滿足多種數據要求,具有較高的靈活性。通過模型檢驗發(fā)現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在人民幣匯率的擬合和預測中有著最高的精度。作者還同時將傳統(tǒng)的匯率決定理論與人工神經網絡模型進行比較,發(fā)現前者的預測效果遠不及后者,作者提出由于政府政策干預對外匯的影響較大,所以,匯率政策往往難以通過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用綜合性的時間序列進行預測往往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牛麗君(2011),建立了PSR-LSSVM模型對人民幣對美元日匯率中間價進行預測,并利用Matlab進行演示,兩者結果進行了對比,結論是PSR-LSSVM建立的匯率預測模型更加精確。殷光偉、李倩、戰(zhàn)玉鋒(2012)運用小波模型對人民幣匯率進行預測,作者應用小波變換對人民幣匯率序列進行了分解,對低頻、高頻部分分別作深入分析,確定混沌特征,分別建立模型預測,最后對混沌模型的預測結構進行了重構,實現了預測目標。小波模型將時間序列按照尺度劃分為不同層次,提高了人民幣匯率的預測精度。二、匯率波動及財務風險相關理論基礎人民幣匯率波動與企業(yè)風險的相關理論基礎:財務風險、匯率風險、經營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與企業(yè)風險的相關理論基礎:財務風險、匯率風險、經營風險匯率是國際貿易和國際結算不斷發(fā)展的產物。從短期來看,匯率受外匯市場的供求力量影響,外匯市場供求又受國際收支、政府干預、心理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短期匯率的波動性較強。從長期來看,匯率取決于國與國之間的貨幣價值比,由一國的經濟實力決定,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數值??傮w上說,無論短期匯率如何波動,其價格均值都不會偏離其價值基礎太遠。匯率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日常現象,受匯率波動影響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yè)法人、個人及家庭。在進行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研究時,必須對三類主體的財務風險特點和屬性分別進行研究,以便有重點地進行風險管控。當然,無論哪個主體都必須關注財務報表和相關財務指標,特別是資產負債表及其相關財務指標。財務報表作為財務信息的載體可以為財務風險的定量分析提供支撐,而關鍵財務指標的變化則可以對財務風險形成有效預警。(一)匯率的范疇國際貿易催生了國際結算,隨著國際分工的擴大和各國經濟交往的發(fā)展,國際結算的核心問題一一匯率問題也日漸重要。匯率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短期匯率在外匯市場的交易中產生,受市場供求力量影響較大。從長期來看,匯率還是圍繞其價值基礎上下進行波動。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國際貿易理論,匯率的價值基礎由貨幣的價值基礎決定,即由“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決定。西方經濟學者則認為,匯率的價值基礎是均衡匯率,即經濟在各個方面都達到均衡時所實現的實際匯率。除此之外,不同匯率所代表的含義也有所不同,需要特別關注文章所提及匯率的具體內涵。社會分工與交換的發(fā)展催生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貨幣的誕生在一定范圍內又推動了貿易發(fā)展。工業(yè)革命以后,生產力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世界范圍內的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國際貿易迅猛發(fā)展。國際貿易中同樣存在著交換的基本問題一一結算問題。隨著國際貿易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及貿易內容的不斷豐富,傳統(tǒng)以物易物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國際結算要求,在國際結算中急需一般等價物的出現,外匯因此產生。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結算的支付憑證,外幣種類繁多,少數可以被自由兌換的經濟實力較強國家的貨幣被認定為外匯,如英鎊、美元及后來的日元、歐元等。在國際貿易中,出口商通過出售商品或服務獲得外匯,進口商必須用本幣兌換成外匯才能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商品或服務。一方擁有多余的外匯需要換成本國貨幣,另一方需要將本國貨幣換成外匯才能夠完成交易,由此催生了外匯交易。其中,外匯的價格即匯率問題由此產生。匯率又稱匯價或外匯行市,是以一國貨幣表示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在國際金融及國際貿易中執(zhí)行著價格轉移的功能,使得商品在國與國之間的價格具有可比性。在馬克思的理論體系中,匯率不僅代表外匯的價格,更隱含著復雜的經濟關系‘。原本“同一民族的輸出者和輸入者之間的利益在這里是互相對立的;可是在匯率中,民族商業(yè)卻獲得了存在的假象”,“每一單個人可以獲知其他一切人的活動,并力求使本身的活動與之相適應。”也就是說,一國貨幣的匯率對本國商品輸出輸入者都存在重要影響,在一個國家范圍內,原本利益相對的雙方找到了共同利益,他們結成直接或間接的利益同盟,共同尋求對本國貿易有利的匯率。匯率的短期決定和匯率的長期決定有所不同:在短期內,匯率受外匯市場的供求力量影響,匯率價格在外匯交易中確定。但是,從長期來看,價值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匯率最終由兩國貨幣的價值比決定,價值比越高,由本幣表示的外匯匯率越高(直接標價法下,如1美元兌6.4元人民幣),外幣相對于本幣的價值越高;反之,價值比越低,由本幣表示的外匯匯率越低,外幣相對于本幣的價值越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匯率作為外匯的價格與其他價格一樣在市場中形成,短期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外匯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數外匯市場是虛擬市場,市場本身沒有固定場所,而是在一個電子系統(tǒng)中,買賣主體在分散的地方通過電話、電報、網絡等多種方式進行報價及交易。其次,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也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場上的交易主體,外匯市場存在較高的準入門檻,只有中央銀行、外匯銀行等可以參與市場的交易活動。其中,中央銀行是最重要的交易主體,中央銀行買賣外匯的行為并不是基于對外匯的實際需要,而是通過買賣行為達到干預市場而穩(wěn)定市場的目的,或是通過買賣外匯將匯率水平調整到政府需求的范圍內。因此,央行的買賣往往會成為匯率波動的風向標,其他參與者通過關注央行的行動而對自身買賣行為進行調整。除此之外,外匯銀行是最重要的交易主體,是外匯交易的主要參與者。外匯銀行通過買賣外匯實現代客理財,或是在市場中做做市商,通過雙向報價交易,獲得差價利潤,也同時給外匯市場提供了流動性。據統(tǒng)計,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由85%的交易是由做市商完成的,單純商業(yè)需求的買賣不足15%`。正是外匯市場上供求雙方的交易行為決定了短期匯率水平,如果市場上外幣需求增加,必然會引發(fā)本幣貶值,如果市場上外幣需求減少,必然會引發(fā)本幣升值。隨著市場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增強,外匯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目前,全球重要的外匯交易市場己經基本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交易,信息的傳遞速度越來越快,各國外匯市場之間價格差異越來越小。(二)多因素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井引發(fā)匯率波動外匯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場所。但是與其他市場一樣,受供求關系影響,匯率水平也常常偏離其價值基礎。引發(fā)其供求關系變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國際收支狀況、政府干預及市場預期等。其中,國際收支是引發(fā)外匯波動最關鍵的因素,無論是宏觀經濟因素,如政府支出、國內投資、國內消費和凈出口的變動,還是微觀經濟因素的變動,大多會表現為國際收支變化,而這一變化將引發(fā)外匯市場買方力量和賣方力量變化,匯率隨即發(fā)生變化。政府干預則是影響外匯市場的次重要因素,政府的強大經濟實力決定了政府的干預必然是風向標式且具有決定性的。心理預期因素則是在市場外匯交易中影響交易人員行為的重要因素,也是導致各種傳統(tǒng)模型和技術模型結論與現實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國際收支狀況分析,國際收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經濟體(通常指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qū))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發(fā)生的各項經濟活動的貨幣價值之和。從具體內容來看,一國的國際收支主要包括經常項目收支、資本與金融項目收支。如果本國與貿易國所經歷的周期階段不一致,那么本國收支就會階段性出現順差或逆差,對于貿易國也如此。如果本國的產品或服務無法滿足貿易國變化的需求,或是貿易國的產品或服務無法滿足本國的日益變化的需求,或是一國的收入水平相對于貿易國出現較大變化、或是一國的價格水平、成本、利率等相對于貿易國發(fā)生較大變化,也會影響國際收支水平。國際收支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外匯市場上的買賣力量,如果本國出現持續(xù)的國際收支順差,那么外匯市場上往往對本幣的需求會持續(xù)上升,本幣會出現供不應求,從而存在升值壓力。反之,如果本國出現持續(xù)的國際收支逆差,則必然會引發(fā)外匯市場上外幣的供不應求,進而導致外幣對本幣的相對升值。從政府干預的角度分析,Domingue}andFrankel(1993)1將央行的外匯干預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理解為“政府或其代理機構所發(fā)布的任何旨在影響匯率或國家外匯儲備的交易或公告”,狹義理解為“政府或其代理機構為了影響匯率而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的外匯買賣”,這一定義至今被學術界沿用。雖然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大力支持浮動匯率制度,并強調不用政府干預,市場上私人交易可以實現有效配置。但是,由于匯率對宏觀經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如果管理不當,會給國家經濟帶來較大沖擊。西方七國分別在1985年及1987年,先后發(fā)布“廣場宣言”和“盧浮宮宣言”,建立了聯(lián)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框架。1998年東南亞經濟危機之后,許多亞洲國家也開始加強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政府的干預通過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外匯的買賣,會較大程度影響甚至改變外匯市場的供求力量對比,對短期匯率的波動態(tài)勢有著較大的影響。從心理預期的角度來分析,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元出現脫離經濟基本面和國際貿易態(tài)勢的大幅升值現象,從1984年下半年到1985年上半年期間,美元累計升值50%以上,傳統(tǒng)匯率理論在解釋匯率這些異常波動時存在缺陷。學者在研究匯率波動時開始引入心理預期因素,重點是研究投機因素,通過研究交易人員的心理特別是異質性預期來觀測匯率的走向。交易人員是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雖然經濟學強調每一個交易人員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但是,大量研究顯示交易人員的決策心理受系統(tǒng)方法的影響,這會導致他們對匯率的判斷與傳統(tǒng)模型的結論值偏離。同時,由于交易人員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模仿和相互影響,模型會在趨勢上形成自我強化,導致實際匯率與均衡匯率偏離。而且交易人員交易分析和交易策略的不同也會對市場有著不同影響,一些交易人員偏重于基本面分析,一些交易人員偏重于技術面分析,這些決策相互影響作用并進一步引導外匯市場的走向。如果在一個時間點,交易人員對匯率產生升值預期,那么對這種貨幣的需求會大幅提升,外匯市場對貨幣出現供不應求,會引發(fā)該貨幣升值,且這種升值可能脫離其價值基礎及經濟基本面。反過來,如果市場上對某種貨幣存在貶值預期,那么即使該國的經濟基礎面很好,也很難阻擋暫時的貶值壓力。正是鑒于心理預期對市場的重要影響,央行影響干預市場的一個新措施就是通過輿論來引導交易人員的行為,進而使得匯率市場能夠向政府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研究匯率波動必須將匯率制度充分考慮入內,從國際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度到目前的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波動逐漸從窄幅雙邊匯率波動轉向寬幅多邊匯率波動,并且匯率波動日益復雜。具體來看: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普遍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各國貨幣與黃金直接掛鉤,1單位貨幣代表一定黃金量。國與國之間的匯率由貨幣的含金量即鑄幣平價(MintParity)決定。對各國政府而言,其貨幣發(fā)行量必須與本國的黃金儲備量掛鉤,一旦超發(fā)貨幣,本幣沒有足夠的儲備黃金支撐。所以在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波動主要體現為本國貨幣所代表的黃金價值的波動,可以理解為雙邊匯率波動,且匯率的波動區(qū)間并不大,僅在黃金輸送點和黃金輸入點之間波動。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金本位逐漸讓位于“雙掛鉤”的金匯兌本位制,即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規(guī)定成員國對美元貨幣的平價,各國政府通過干預外匯市場將匯率波動控制在平價上下1%的范圍內。這個階段各國匯率波動更多地體現在其對美元匯率的雙邊波動。隨著1976年“牙買加協(xié)定”和“IMF章程第二修訂案”的簽訂,“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終結,確認了浮動匯率的合法性。在簽署牙買加協(xié)議之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81個成員中,有1/3實行獨立浮動或管理浮動’,其他國家不同程度的實行盯住匯率或實行“中間”匯率制度。在此之后,國際市場上匯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大大增強,特別是進入20世紀下半葉,美國經濟的起伏使得美元的基礎貨幣地位大受影響,國際市場上日元、德國馬克、歐元等后來崛起,在國際結算中一定程度的替代了美元的結算作用。這一時期,各國的匯率波動也從以對美元匯率波動為主要內容的雙邊匯率波動逐步轉變?yōu)閷Χ鄠€主要發(fā)達國家貨幣匯率波動為內容的多邊匯率波動。從國際貨幣市場發(fā)展史的角度來看,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以來,國際外匯市場一直處于動蕩不安的態(tài)勢,國際金融的無序狀態(tài)愈演愈烈。(三)財務風險的相關理論分析對于傳統(tǒng)財務管理的風險概念中,存在一些歧義對于傳統(tǒng)財務管理的風險概念中,存在一些歧義1、狹義的財務風險特指企業(yè)法人層面的財務風險狹義的財務風險特指企業(yè)法人層面的財務風險,對企業(yè)財務風險的研究是建立在效用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及老三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基礎上。企業(yè)財務風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但是,企業(yè)在面對財務風險時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企業(yè)可以通過提高管理、加強制度建設等方式對其進行管控,從而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1)與企業(yè)財務風險相關的理論基礎企業(yè)管理者的決策選擇過程是其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過程,財務風險則是企業(yè)管理者決策和選擇的副產品,因此,效用論是研究企業(yè)財務風險的基礎?,F代企業(yè)制度普遍采取兩權分離模式(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委托代理關系會影響企業(yè)的財務決策,使企業(yè)行為偏離其財務目標而引發(fā)風險。要準確地認識財務風險并進一步對其管控,須牢牢把握老三論原則,充分掌握各種信息特別是財務信息,運用系統(tǒng)思維和分析方式,控制核心風險因子,以最終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管控。(2)企業(yè)財務風險是指在內外因素影響下企業(yè)偏離財務目標的可能風險是無所不在的,COSO認為風險是“一個事項可能引發(fā)并給目標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關于企業(yè)財務風險,學術界目前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一部分學者從籌資角度研究企業(yè)財務風險,即企業(yè)在自有資金不足時通過向外部借款來籌措資金,在到期日或利息支付日,企業(yè)可能發(fā)生無法償還債務或支付利息的情況,引發(fā)企業(yè)的財務損失。從籌資的角度分析時,財務風險的高低與企業(yè)資產負債率、籌資成本及投資收益率水平等緊密相關,如果企業(yè)的投資收益率高于企業(yè)的負債成本,企業(yè)的財務風險較小。如果企業(yè)的投資收益率低于企業(yè)的負債成本,企業(yè)的財務風險較大。另一部分學者從不確定的角度研究企業(yè)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與財務危機的最大區(qū)別是其結果和影響的不確定性,部分財務風險可能引發(fā)企業(yè)的財務損失,但是,并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會導致企業(yè)的財務損失。(3)企業(yè)財務風險具有普遍存在性及部分可控等特點企業(yè)財務風險首先是普遍存在的。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是任何企業(yè)都必須面臨財務風險的潛在影響,幾乎任何企業(yè)的失利都可以歸結為企業(yè)出現較大的財務風險并進一步演化為財務危機。二是企業(yè)財務風險不僅與企業(yè)的財務行為有關,企業(yè)任何活動都可能引發(fā)財務風險。企業(yè)的所有活動最終都直接或間接地在企業(yè)的財務結果中有所體現,如企業(yè)的擴張行為雖然屬于經營活動,但是,擴張所帶來的成本增加或現金流緊缺可能引發(fā)企業(yè)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普遍存在的,這一特點使得企業(yè)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必須從戰(zhàn)略上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并加強風險防范管控。其次,企業(yè)財務風險是部分可控的。雖然企業(yè)財務風險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并不是無法管理或預防的。任何外因都要通過內因來發(fā)揮作用,任何風險因子也是通過企業(yè)組織和運行過程來發(fā)揮作用的。因此,要防范、管控風險甚至是轉化財務風險,必須加強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特別是加強財務制度建設,提高企業(yè)的內部控制水平。盡可能防患于未然,一旦風險出現也能及時進行前期預警、中期控制等措施,相比于“聽天由命”的管理或是“救火隊”式的管理而言,通過提高企業(yè)的軟硬實力可以實現對企業(yè)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2、廣義的財務風險還包活政府財務風險和個人及家庭財務風險十九世紀以來,學者開始致力于將風險引入經濟領域,并逐步誕生了財務風險的概念。但是,在之后的較長時間里,財務風險通常被理解為企業(yè)主體的財務風險。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都可能面臨財務風險。在經濟分析中,時常把政府當作一個部門與企業(yè)部門、家庭部門平等并列起來,形成“三部門經濟”模型或“四部門經濟”模型(加上國外部門)。因此,廣義的財務風險還包括政府財務風險和個人及家庭財務風險等。在現代社會,政府不僅是一個公共主體,也是市場中的經濟主體。作為經濟主體,政府與企業(yè)、個人及家庭等經濟主體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政府維護的是其自身的公共產權利益。在參與經濟活動的過程中,政府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來內外部各種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使政府的經濟活動偏離其自身目標,引發(fā)政府的財務風險。政府財務風險從狹義的角度來看等同于財政風險,即政府擁有的公共資源不足以履行其應承擔的支出責任和義務,以至于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受到損害的一種可能性(劉尚希,2003)。政府財務風險從廣義的角度則可以界定為任何引發(fā)政府偏離其預算目標及其他既定經濟目標的可能性,包括財政風險、宏觀金融風險、國有資產管理風險等。個人及家庭財務風險是指在內外部因素影響下個人及家庭偏離預定財務目標的可能性。引發(fā)個人及家庭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來自外部的市場因素、政治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也有來自個人及家庭內部的資產配置結構、個人偏好等因素。(二)財務風險管控應強調構建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的財務報表并關注相關財務指標要有效防范和應對財務風險,必須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許多學者已經都已對財務風險管控進行過大量的研究,湯谷良(2000)從控制的機制角度分析認為,“財務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隱患、防范風險、規(guī)范經營、提高效率為宗旨和標志,建立全方位的財務控制體系、設立順序遞進的多道財務控制防線和多元的財務監(jiān)控措施”。財務風險最終會在財務報表中予以體現,財務報表也由此成了衡量和管控財務風險的重要工具。在具體的風險管控過程中,構建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的財務報表并關注財務指標是關鍵。這里所謂的“構建”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的財務報表,主要是指不能照抄照搬現有報表,而是以現有財務報表尤其是資產負債表為基礎,針對各經濟主體的特點,對資產負債表中的科目進行調整,以便使資產負債表能夠更好的反映外部風險對各經濟主體的影響。另外,對財務風險進行管控,還要重視兩個方面:一方面,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的財務報表作為財務信息的載體可以為定量分析提供依據,另一方面,財務指標作為財務信息的計算結果可以衡量財務風險。目前,無論是會計理論界還是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都非常關注資產負債表觀。從歷史角度來看,從資產負債表到利潤表,再從利潤表到資產負債表,財務報告重心的轉移經歷了一個辨證的揚棄過程(葛家澎、杜興強,2005)。眾多的專家和權威人士都認為資產負債表觀在確認、計量和財務報表結構方面具有核心地位,并有助于避免企業(yè)的短期行為(王軍,2006;劉玉廷,2006)。之所以將資產負債表作為財務報表的核心,更多的是考慮到資產負債表的重要作用。資產負債表可以使政府、企業(yè)、個人及家庭等眾多經濟體著眼于其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改善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努力優(yōu)化資本結構和資產結構,克服眼前利益的誘惑,并且也有助于進一步規(guī)范其會計行為,提高決策和控制水平,進而提升經濟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進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fā)展。財務報表,尤其是資產負債表,是主體參與經濟活動的所有信息的匯總,它可以反映并控制經濟主體的資本結構和資產結構。對于企業(yè)而言,大多企業(yè)已經開始編制較為規(guī)范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這些報表信息基本涵蓋了企業(yè)所有的經營管理信息。對于政府而一言,政府目前編制的主要報表包括政府預算決算表、國際收支平衡表等,這些表格尚無法反映出政府整體的資產負債狀況及營運狀況,應在政府會計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政府財務報表體系,以供風險管控所需。對于個人及家庭而言,資產負債、收益等已經是其耳熟能詳的概念,個人及家庭正逐步從形成財務報表意識轉變成實際編制個人及家庭財務報表。總體上說,財務報表中的信息可以反映主體的真實信息,較為公允的反映出其參與的經濟活動和所處的經濟狀況。在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時,所需數據就是財務報表中的數據或是由財務報表信息所引申出的經濟活動信息。通過財務報表,尤其是資產負債表,風險管控者可以發(fā)現引發(fā)風險的事件,可以分析出風險累積的途徑,最終確認風險影響的大小。資產負債表內容豐富,自成體系。資產負債表報表所反映的不僅僅是財務信息,更可以從簡單的數字中一一對應主體的經濟活動,可以說資產負債表是對主體在經濟活動最客觀的體現。正是由于資產負債表信息豐富,所以研究分析報表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作,從風險管控的角度來看,在研究資產負債表表的同時可以重點關注相關財務指標。在指標出現大幅偏離時,進一步分析資產負債表表甚至延伸至企業(yè)的經濟活動本身。通過分析財務指標的差異原因,對潛在的財務風險形成有效預警,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三、人民幣匯率波動復雜化及不規(guī)律波動判斷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逐漸多元化,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日趨復雜化。如今,人民幣一改過去幾十年或相對穩(wěn)定或單邊升值的態(tài)勢,取而代之的是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態(tài)勢。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波動群中各類匯率波動也呈現較大的差異性和無規(guī)律性。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日趨復雜將引發(fā)經濟活動主體更大程度的匯率波動風險,為此,要形成有效的風險管控,必須首先對人民幣匯率波動態(tài)勢進行大致的判斷,即將影響匯率波動的重要因素統(tǒng)一到匯率波動指標體系中,通過權重賦值等方式得出相應的分數,以此判斷匯率波動的方向和程度。在設計指標體系過程中,影響匯率波動因素選擇是基礎,而指標體系的邏輯性又是關鍵,這種邏輯性則集中體現在賦值和權重上,只有選取適當的指標和設置符合實際的權重賦值才能夠計算出相對準確的數值,進而對匯率波動的大致趨勢形成判斷。(一)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更加多元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及外部市場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引發(fā)人民幣匯率波動,比如: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發(fā)展周期的不一致,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及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投機因素和不同市場之間的差異也會影晌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而突發(fā)事件或不確定因素也往往會在短期內對人民幣匯率造成較大沖擊??梢哉f,隨著中國匯率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將更加多元化。1、在傳統(tǒng)單一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由政府決定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1953年,中國對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對外貿易由政府部門所屬的貿易公司統(tǒng)一經營,匯率價格逐漸與計劃固定價格和計劃價格管理體制相一致,保持相對穩(wěn)定。從1955年3月至1971年11月的近16年間,人民幣匯率一直維持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這一階段,政府調控在外匯管理中占據重要作用,匯率更多的是作為計劃體制下的核算工具,而并不能反映進出口的實際情況。1973年以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為了降低盯住單一貨幣可能引發(fā)的匯率波動風險,中國政府開始采取盯住一籃子貨幣匯率制度,主動調整匯率,對匯率變動帶來的沖擊進行有效化解。這一階段,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在各國匯率的中間以上水平,政府對匯率還是起著決定作用,匯率的市場化水平較低。1994年以后,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并軌,實行銀行結售匯,建立起銀行間統(tǒng)一的外匯市場,采取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是,從實質上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浮動較小,實際只有10.3,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實質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i0總體上說,2005年之前,人民幣尚未完全市場化,此間政府的干預作用非常大,其中中國人民銀行頻繁干預外匯市場,將匯率穩(wěn)定在一定范圍內。政府之所以更傾向于穩(wěn)定的匯率,是因為穩(wěn)定的匯率有利于形成穩(wěn)定的預期,有利于推動經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2、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日益增多2005年7月2I日,我國對匯率制度進行調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政府選擇若干國家貨幣,對其賦予相應權重組成貨幣籃子。再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改革后,人民幣匯率更加彈性化和市場化,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匯率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小而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較多,匯率的波動性增強。(1)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的不完全一致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大。經濟周期是一種現象,即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變量隨時間推移而出現規(guī)律性變化,經濟體由此而不斷出現擴張或收縮的更迭及反復。經濟周期本質上是由經濟運行規(guī)律決定,但同時受到政府經濟調控政策、經濟體產業(yè)結構、市場開放程度、技術創(chuàng)新及在國際貿易中的分工等多種復雜因素影響。在1978年國門打開以后,特別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多,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的相關性也越來越強。但是,必須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存在不完全一致性,這種不一致性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率、固定投資增長率、失業(yè)率、物價水平、利率水平及政府政策選擇等方面。經濟周期發(fā)展的不一致使得發(fā)展中國家FDI流入量占全球比例從1985^"1990年平均17%上升到1991年的25%'。從中國來看,2001年開始中國經濟相對于其他國家發(fā)展速度較快,這段時間中國經濟吸引了大量FDI進入,資本項目長期處于盈余狀態(tài)。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的不完全一致最終會轉變?yōu)閲H收支賬戶的無序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強。(2)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的自然資源在支撐經濟高速增長長達三十年后,再也無法為繼?!笆濉逼陂g,中國所面臨的首要經濟問題就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即改變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所帶來的成本優(yōu)勢,并由此改變中國對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的依賴。努力實現貿易方式的升級和替代,改善出口產品的結構,大力增加技術產品和服務貿易的出口。當然,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轉型走擴大內需、以國內需求作為經濟增長主要“引擎”的發(fā)展道路。而在這一種轉型的過,程中,長期以來所依賴的“外向型經濟”帶來的“雙順差”格局必然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雙順差減小”,甚至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市場上人民幣的供求力量也會因此發(fā)生變化,經濟轉型將引發(fā)人民幣匯率波動。3、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更加多元金融的穩(wěn)定發(fā)展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而金融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貨幣匯率制度的不斷健全。目前,人民幣還無法像美元一樣成為國際貨幣,這種流通局限使得政府和企業(yè)承擔了較大的匯率風險。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之一就是通過逐步放松資本項目管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當今世界上,美元、日元、歐元等貨幣依然扮演著國際貨幣的角色,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做到以下三點:第一,人民幣在境外具有一定的認可度,在國際市場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在國際結算中達到一定份領;第二,人民幣交易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第三,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或金融衍生品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的投資工具。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人民幣離岸市場必然愈發(fā)繁榮,其對國內外匯價格影響也必然越來越大。而離岸市場中外匯價格的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進而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不斷市場化。除此之外,人民幣的不斷國際化,意味著資本項目管制不斷放開,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受限越來越少,國際游資必然會將人民幣作為其投機的重要內容。國際游資的資本規(guī)模較大,足以影響人民幣匯率價格,或升或降,以達其投機目的,國際游資的買賣交易往往會引發(fā)被投機貨幣匯率的劇烈波動。海外人民幣市場主要是指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傳統(tǒng)金融機構的業(yè)務范圍往往局限于一國或是一個地區(qū)范圍內,二戰(zhàn)之后,隨著世界范圍內經濟聯(lián)系的日益頻繁,各國金融機構普遍開始從事外幣存貸業(yè)務,一些國家金融機構因此成為世界各國外幣存貸中心,這種專業(yè)從事外幣存貸業(yè)務的金融活動也被稱為離岸金融,山此形成的市場稱之為離岸金融市場。離岸金融市場的特點如下:離岸金融市場中有大量的金融機構與非居民進行業(yè)務往來;離岸金融體系中有大量來自于外部(非居民)的資產和負債,規(guī)模通常高于國內金融中介所提供的交易規(guī)模;離岸金融市場大多會提供較低的稅率或零稅率,較為寬松的金融監(jiān)管,重視銀行保密和匿名性等優(yōu)惠政策。目前人民幣的離岸市場主要有香港離岸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香港NDF)、香港離岸人民幣可交割遠期市場(香港GNH-DF)、新加坡離岸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新加坡NDF)等。離岸市場的價格發(fā)現能力較強,信息流動更加充分,匯率價格波動性也較強。一些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表明離岸人民幣市場對在岸人民幣市場的價格影響較大‘,離岸市場的發(fā)展和壯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土市場價格,引發(fā)本土人民幣匯率價格波動性增強。越是開放的金融市場,越容易受到國際“熱錢”沖擊,市場的潛在運行風險也越大。對于投機者而言,一國國際收支出現暫時性逆差時,該國貨幣存在短暫的貶值壓力,投機者如果認為這種貶值具有階段性,就會選擇按較低價格買進該國貨幣(意味著該國的資本流入),持有并等待該國貨幣升值后再按較高價格賣出(意味著該國的資本輸出);反之,一國國際收支出現暫時性順差,該國貨幣會存在升值潛力,投機者會選擇按較高價格賣出該國貨幣(意味著該國的資本流出),等待價格下跌后再按較低價格買進(即資本流入)。無論是1ss7年爆發(fā)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能夠保持一定的經濟穩(wěn)定得益于其相對封閉的經濟和金融市場,以及嚴格的外匯管制。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lián)系必然越來越密切,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影響。而2005年匯改以來,國際游資通過多種方式買賣人民幣以獲取投機利潤,而這種大規(guī)模資金進出則對外匯市場供需形成較為嚴重的沖擊,進而引發(fā)外匯價格的頻繁波動。4、各種突發(fā)及不確定因素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市場是信息的傳播地,也是信息的消化地,市場消化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價格的走勢上,外匯市場也不例外。在外匯市場中,除了影響供需的因素會引發(fā)匯率波動外,一些突發(fā)性不確定因素,主要是突發(fā)的政治事件,也會影響交易人員的市場預期,進而影響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性。由于突發(fā)的政治事件大多難以預測,所以對外匯市場的影響較大,由此將造成匯率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大起大落。引發(fā)外匯市場波動的政治事件較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一是政府政權更替。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發(fā)生政權更替時,新政府往往廢除以前政府發(fā)行的貨幣,以新貨幣取代,舊貨幣因此失去價值。二是政府重要官員變故。一些國家的重要政府官員遇刺或意外死亡,或是被牽扯到經濟事件、各類丑聞等,往往會引發(fā)其國內政局波動,導致該國貨幣匯率劇烈波動。三是戰(zhàn)爭因素。戰(zhàn)爭是導致一國匯率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因為戰(zhàn)爭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巨大影響,引發(fā)參戰(zhàn)國經濟衰退,并會引發(fā)國內經濟秩序波動,引發(fā)資本外流。四是恐怖襲擊??植酪u擊也是令外匯市場急劇波動的重要因素。美國“911事件”之后,美元匯率大幅波動,國際市場上投資者紛紛拋售美元,買入其他貨幣以尋求避險。在中國對外貿易過程中,貿易對象的政治環(huán)境穩(wěn)定與否決定著人民幣對該國貨幣的匯率價值,在一些政治風險較大的國家,中國與之貿易結算大多以美元或歐元等貨幣進行結算,以避免匯率頻繁波動引發(fā)巨大的不確定。(二)人民幣匯率波動更加復雜化2005年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已升值3096',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許多學者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已經接近其價值基礎。在中國進出最近人民幣貶值顯著,人民幣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考慮近10年人民幣波動的影響最近人民幣貶值顯著,人民幣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考慮近10年人民幣波動的影響人民幣升值的內在壓力和潛在動力都在不斷減弱,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正在被打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匯率將形成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的局面。1、人民幣匯率將扭轉一段時間以來對發(fā)達國家貨幣單向升值的態(tài)勢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的國際收支總體保持了順差的局面(除了1993年和1998年之外),外匯市場上人民幣供不應求,升值壓力較大。在2005年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前,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通過在外匯市場上大規(guī)模購買外匯,同時投放人民幣(向市場提供基礎貨幣),以實現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相對穩(wěn)定。在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之后(簡稱“匯改后”),中國退出盯住美元機制,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為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1997年一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不變,而同一時期,東南亞許多出口導向型國家都相繼實現了貨幣升值;中國雙順差下多年累積的巨額外匯儲備額也暗示著人民幣存在低估。人民幣匯率長期被低估,引發(fā)國內經濟轉型乏力。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匯改后人民幣升值由預期變成現實,人民幣對美元、英鎊、歐元等國家貨幣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升值。如1美元在匯改前可兌換8.26元人民幣,現在1美元僅能兌換6.3元(上下浮動)人民幣。隨著人民幣對主要發(fā)達國家貨幣的不斷升值,中國所面臨的內外部環(huán)境也在相應地發(fā)生變化。一方面,升值所引發(fā)的國內經濟轉型使得中國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正逐漸減小,2011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低于國際公認警戒線z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政府的涉外經濟調整政策初現成效,國內經濟增長不再嚴重依賴外資,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和外資的去特權化將降低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同時,人民幣在升值過程中,進入中國的熱錢也會隨著升值預期的實現通過各種方式流出國內,資本項目的順差也會因此減少。除此之外,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速度和廣度也不斷提升,資本流出的趨勢也會不斷加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資本項目收支產生影響’。2011年中國國際儲備資產增加3878億美元,低于2007^-2010年年均增加4477億美元的規(guī)模。外匯市場上,人民幣供不應求的現象正在逐步緩解,引發(fā)人民幣升值的各種實際因素正在逐漸消失。早在人民幣升值之前,經濟學家就已經對人民幣價值進行多種方式的估算,雖然結果略有差異,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計算出人民幣價值被低估了10%-30%0而從目前升值幅度來看,人民幣己經基本實現了升值預期。而從中長期來看,由于中國人民銀行大量結匯及政府經濟救助帶來的基礎貨幣超發(fā),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加,這也削弱了人民幣的升值基礎。綜上所述,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將扭轉對英美等多國貨幣單項升值的態(tài)勢,人民幣匯率波動態(tài)勢將更加復雜。2、人民幣匯率將更多地表現為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態(tài)勢匯改后,政府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逐漸減少,外匯市場交易品種和交易主體日益豐富成熟。國內國外市場也不斷健全,人民幣在岸價(CNY)、離岸價((CNH)和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價(NDF)的互動性越來越強,市場發(fā)現價格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日漸發(fā)揮出來。2012年4月14日,政府決定擴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及擴大人民幣當日匯率中間價變化的幅度。此舉之前,人民幣匯率波幅較小,要形成有效的人民幣價格機制很難,這是人民幣長期偏離其價值基礎的原因之一,也導致市場難以形成能夠進行自主風險定價的交易主體及交易機制。2012年改革后,一方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擴大一倍;另一方面,改革使銀行所提供的買賣差價中間價波動浮動擴大一倍。這兩方面內容都增加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都有利于形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快匯率市場化進程,人民幣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實現。人民幣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有利于發(fā)現市場中的供給關系,使人民幣匯率價格不斷趨近其價值基礎,這也是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但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擴大也使得外匯市場更加復雜,影響匯率的因素更加多元化。(三)人民幣匯率波動群相互影響及不規(guī)則波動人民幣匯率波動群涵蓋了人民幣對主要貿易伙伴國家貨幣的匯率,在國際外匯市場日益復雜的背景下,人民幣對各國匯率的波動態(tài)勢也變得日益復雜。一方面,波動群中各國匯率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美元匯率毋庸置疑影響著許多國家的匯率態(tài)勢,而同區(qū)域內國家之間匯率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協(xié)同性。另一方面,波動群中各國匯率整體上呈現無規(guī)則性,即各國貨幣不可能同時單邊升值,也不可同時單邊貶值,升值或貶值共存且不可預測,很難在波動群中發(fā)現較為普遍且通用的匯率波動法則。這也使得經濟主體所面臨的匯率波動風險更加多元和復雜。1、人民幣匯率波動群中不同國家匯率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群中,人民幣對各國匯率的波動態(tài)勢并不是完全獨立的,世界經濟一體化下各國經濟聯(lián)系越來越頻繁,國與國之間貨幣匯率政策不再完全獨立,這也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群內各國匯率相互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將影響人民幣對一些國家匯率波動態(tài)勢。這種影響程度取決于其他國家匯率與美元掛鉤的緊密程度,越是與美元聯(lián)系緊密的貨幣,美元匯率波動對其影響就越大,如沙特阿拉伯、黎巴嫩、科威特、阿聯(lián)酋等多數海灣國家等選擇將其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所以人民幣對這些國家貨幣匯率波動的態(tài)勢與人民幣對美元波動的態(tài)勢趨于一致。除此之外,許多國家貨幣與美元匯率雖然沒有嚴格掛鉤,但是這些國家貨幣與美元也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關聯(lián),美元的走勢也會影響這些國家貨幣匯率的走勢。中國在與這些國家進行經濟交往時,匯率波動風險顯然或多或少地來自于美元的匯率波動。二是一些區(qū)域經濟體國家貨幣匯率之間相互影響較大。一些國家由于地域相近,國與國之間的歷史文化、發(fā)展方式和政策制度等具有一定的相似處,這些國家貨幣波動也存在較強的互動性,如歐元與英鎊的波動態(tài)勢在過去十幾年中具有較強的協(xié)同性。因此,在考慮匯率波動風險時必須充分考慮匯率波動群中各國匯率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2、人民幣匯率波動群中各國匯率波動態(tài)勢呈現不規(guī)則性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群中,除少數國家采取固定匯率制度外,其他大多國家采取的是浮動匯率制度。國際國內多種因素都可能影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供需,進而引發(fā)外匯市場匯率價格的大起大落。2005年匯改之后,人民幣對其他國家匯率的波動性明顯增強,從本文第三章的各圖中可以發(fā)現,無論是波動頻率還是波動幅度都在加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引發(fā)匯率波動的因素不同,人民幣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匯率波動缺乏規(guī)則性,這種缺乏規(guī)則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人民幣對一類匯率波動缺乏規(guī)則性,人民幣對一類匯率波動不是一致的,這種不規(guī)則性使得匯率波動不存在一致的升值或貶值。如從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幣卻對同為發(fā)達國家的澳大利亞等國貨幣大幅貶值。國與國之間匯率波動的無規(guī)則導致國家和企業(yè)所面臨的外匯風險更加多元化和難以預測。二是人民幣對某一種貨幣匯率波動也缺乏規(guī)則性。雖然各國的貨幣都存在內在價值基礎,匯率價格理論上應該圍繞該價值基礎上下波動。但是,由于現實中匯率的價值基礎很難確定,且在各種外界力量干預下,匯率本身偏離其價值基礎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說,一國的匯率波動更多的表現出無規(guī)則性。無論是在各國匯率之間,還是一國貨幣的波動態(tài)勢上,匯率波動都呈現出一定的無規(guī)則性,而這種無規(guī)則性使得匯率波動群呈現出更為紛繁復雜的情況。(四)完善匯率波動指標體系而防范風險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具有不確定性,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給政府、企業(yè)及個人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并由此會造成相當大的財富損失。因此,判斷并把握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方向也就成了充分認識財務風險避免財富損失的前提條件。要想較為準確的對人民幣匯率波動進行判斷,鎖定波動幅度,可以構建較為完善的參考指標體系,并通過該指標體系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給予分析。本節(jié)正是在判斷人民幣態(tài)勢的基礎上,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參考指標體系進行設計嘗試。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多種多樣,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外因素;既有經濟因素,也有政治因素,還有心理預期等其他因素。因素雖多,但從分析的維度來講,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維度:一是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運行差異的維度;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維度;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維度;各種突發(fā)及不確定因素的維度。各因素從不同的維度對匯率的影響波動力度及波動頻率又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單從一個維度入手,很可能無法解釋以前的匯率波動原因,更不用說預測匯率的波動趨勢,即使勉強進行預測,也會跟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因此,參考指標體系要想發(fā)揮更為精確的分析預判作用,就應該從多個維度著手設計并分析。這里需要注意,由于該指標體系將人民幣作為匯率波動的軸心,所選取的指標是一個相對概念,即其他目標國家相對中國的變化情況。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多種多樣,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外因素;既有經濟因素,也有政治因素,還有心理預期等其他因素。因素雖多,但從分析的維度來講,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維度:一是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運行差異的維度;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維度;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維度;各種突發(fā)及不確定因素的維度。各因素從不同的維度對匯率的影響波動力度及波動頻率又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單從一個維度入手,很可能無法解釋以前的匯率波動原因,更不用說預測匯率的波動趨勢,即使勉強進行預測,也會跟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因此,參考指標體系要想發(fā)揮更為精確的分析預判作用,就應該從多個維度著手設計并分析。這里需要注意,由于該指標體系將人民幣作為匯率波動的軸心,所選取的指標是一個相對概念,即其他目標國家相對中國的變化情況。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具有規(guī)律性的周期性變動,都有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的階段,然而兩者在升降幅度、調整頻率、時間跨度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表現為經濟增長方面的差異、通貨膨脹方面的差異及宏觀政策方面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才使得人民幣匯率波動更加劇烈。從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運行差異的維度來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就要對其差異進行度量。為操作方便起見,可以世界經濟周期運行指標為標準,用中國經濟周期運行指標的相對數進行比較,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指標:1.國內生產總值的穩(wěn)定增長率;2.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率;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4.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率;5.通貨膨脹指數;6.貨幣發(fā)行量增長率;7.貨幣存款利率上漲率;8.城鎮(zhèn)失業(yè)登記減少率;9.經理人采購指數上漲率;10.外匯儲備額度增加率。人民幣國際化就是指人民幣跨越國界,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備貨幣工具的經濟過程。由于國際貨幣職能的實現是有層次的,人民幣國際化也因此是一個流通范圍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國際貨幣職能由低到高逐步實現的漸進過程。目前,人民幣所能發(fā)揮的國際賈幣職能相當有限,而且多限于周邊國家,人民幣國際化還處于貨幣自由化的深入階段和貨幣區(qū)域化的初始階段。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和人民幣國際地位提高,會帶來中國的國際貿易、人民幣國際支付以及資本市場資金注入的大幅增加。相應的,中資銀行可以通過國際結算、國際銀行卡、基金托管等業(yè)務,大力發(fā)展國際中間業(yè)務,分享經濟高速發(fā)展和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穩(wěn)定收益。另外,人民幣國際化將使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更多的依靠市場力量來決定匯率水平,這樣將有利于人民幣衍生產品的定價、推廣和運作。從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視角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可以選取以下指標:貨幣在全球外匯貯備份額占比、全球貿易結算人民幣份額、外匯交易中人民幣活躍程度等。四、國內航空運輸業(yè)發(fā)展現狀主要闡述人民幣波動對于整個國內航空業(yè)的影響,從行業(yè)來入手談論匯率波動影響的情況,比如整個航空業(yè)負債遭受匯率的變動、營業(yè)收入遭受匯率的變動、資產遭受匯率的變動等的情況,主要闡述人民幣波動對于整個國內航空業(yè)的影響,從行業(yè)來入手談論匯率波動影響的情況,比如整個航空業(yè)負債遭受匯率的變動、營業(yè)收入遭受匯率的變動、資產遭受匯率的變動等的情況,然后再在下文重點分析南航的影響。(一)國內航空公司基本情況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46家,按不同類別劃分:國有控股公司36家,民營和民營控股公司10家;全貨運航空公司10家。目前上市航空公司包括: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海南航空,他們也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4家航空公司。其他規(guī)模較大的航空公司還包括深圳航空(國航控股)、_上海航空(東航控股)、廈門航空(南航控股)、山東航空(國航聯(lián)營)、四川航空。截至2012年底,南航集團、國航集團、東航集團、海航集團擁有飛機數量分別為491架、461架、428架、117架。(二)國內航空公司運營情況2012年度,各航空公司(集團)生產運營數據如下:對比2013年按營業(yè)收入排名的財富世界500強中的航空公司可知,中國大型國有航空集團與世界大規(guī)模航空公司之間的差距己經開始縮小。南航2012年營業(yè)收入1014.83億元,與財富500強中的國際航空集團差距已經不大,國航資產規(guī)模甚至已經超過了500強中的2家世界航空公司。國內航空公司近年來的盈利能力更是普遍強于國際大型航空公司。(三)國內航空運輸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制訂的“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內容,至2015年底,航空運輸周轉量將達到99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將達到4.5億人次,貨郵運輸量將達到900萬噸,全國民用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