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保險的基本原則教學目的通過本章學習,掌握保險的基本原則——保險利益原則、最大誠信原則、近因原則和損失補償原則的內容,以進一步明確保險經營的特殊性。第一節(jié) 保險利益原則一、保險利益的含義及其確定(一)保險利益的含義保險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保險利益產生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物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并為法律所承認,可以投保的一種法定權利,是投保人可以向保險人投保的利益,也是保險人可以提供保險保障的最大額度。(二)保險利益的性質1、保險利益是保險合同的客體。2、保險利益是保險合同生效的依據。3、保險利益并非保險合同的利益。(三)保險利益確立的必要條件1.必須是法律認可的利益。必須是客觀存在的確定的利益。必須是經濟利益,即可以用貨幣計量的利益。二、保險利益原則的含義及意義(一)保險利益原則的含義投保人必須以其具有保險利益的標的投保,否則,保險合同無效;當保險合同生效后,投保
人或被保險人失去了對保險標的的保險利益,
則保險合同隨之失效;當發(fā)生保險責任事故后,被保險人不得因保險而獲得保險利益額度以外
的利益。(二)確立保險利益原則對保險經營的意義防止賭博行為的發(fā)生防止道德風險的發(fā)生限定保險人承擔賠償或給付責任的最高限額三、保險利益原則的應用(一)保險利益的確定
1、財產保險中的確定——產生于財產的不同關系現(xiàn)有利益由現(xiàn)有利益產生的預期利益責任利益合同利益2、人身保險中的確定——人身保險保險利益在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之間具有經濟利害關系本人親屬、血緣關系撫養(yǎng)、贍養(yǎng)、扶養(yǎng)關系其他有經濟利益的人(借貸關系、雇傭關系、債權債務關系、合伙關系)人身保險保險利益確定原則:利益主義原則(英美法系)——即以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是否存在經濟上的利益關系為判斷依據。同意主義原則(大陸法系)——即無論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有無利益關系,只要被保險人同意,則具有保險利益。我國采用利益主義和同意主義相結合的原則——我國采用限制家庭成員關系范圍,并結合被保險人同意的方式,來確定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保險法第31條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一)本人;(二)配偶、子女、父母;(三)前項以外與投保人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或者扶養(yǎng)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四)與投保人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除前款規(guī)定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視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合同無效。(二)保險利益的變動保險利益的變動指保險利益的轉移或消滅。
保險利益的轉移指保險合同有效期內,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將保險利益轉移給受讓人,而保險合同依然有效。保險利益的消滅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保險利益由于保險標的的滅失而消滅。1、財產保險中保險利益的轉移和消滅在財產保險中,保險利益存在因繼承、讓與、破產而發(fā)生轉移,因保險標的的滅失而消滅的情況。2、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的轉移和消滅在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的轉移通常體現(xiàn)在因債權債務關系而訂立的合同的繼承和讓與上。除因債權債務關系而訂立的合同可隨債權一同轉讓外,其他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不得因讓與而轉讓。在人身保險中,被保險人因人身保險合同除外責任規(guī)定的原因死亡,則保險利益消滅。(三)保險利益的適用時限1、財產保險中,要求從保險合同訂立到保險合同終止,始終都要求存在保險利益,特別強調發(fā)生損失索賠時,被保險人必須對標的存在保險利益。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投保人在投保時可以不具有保險利益,但當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必須具有保險利益。2、人身保險中,在保險合同訂立時投保人對標的必須具有保險利益,而當保險事故發(fā)生索賠時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則不要求。第二節(jié) 最大誠信原則一、最大誠信原則的含義
1.誠信誠實可靠、堅守信譽。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不得隱瞞和欺騙,同時,任一方當事人都應善意地、全面地履行自己的義務。2.最大誠信當事人要向對方充分而準確地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虛偽、欺騙和隱瞞行為3、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內,應依法向對方提供影響對方作出是否締約及締約條件的全部實質性重要事實;同時絕對信守合同訂立的約定與承諾。否則,受到損害的一方,可以以此為理由宣布合同無效或不履行合同的約定義務或責任,還可以對因此而受到的損害要求對方予以賠償。4、規(guī)定最大誠信原則的原因:保險經營的特殊性——投保方對保險標的的風險最了解保險合同的附和性——保險條款和費率由保險人事先制訂保險合同的射幸性二、最大誠信原則的基本內容既有對投保方的要求——如實告知、保證,也有對保險人的要求——說明、棄權和禁止反言既包括訂立保險合同時的要求,又包括履行保險合同過程中的要求(一)告知1.告知的概念又稱為如實告知,是保險合同當事人一方在合同締結前、締結時以及合同有效期內,就重要事實向對方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重要事實(實質性事實、重要事項)——保險合同一方所知曉的可能影響對方是否締約和決定締約條件的事實。2.告知的內容(1)投保方的告知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締結前、締結時及合同有效期內應盡量將已知和應知的與保險標的有關的重要事實如實告知保險人。重要事實:影響謹慎的保險人是否承保以及承保條件的事實①超出事物正常狀態(tài)的事實(出險、轉移、重復保險)②保險人所負責任較大的事實③有關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詳細情況④保險合同有效期內危險增加的事實投保人告知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在保險合同訂立時根據保險人的詢問,對已知或應知的與保險標的及其危險有關的重要事實進行如實回答。第二,保險合同訂立后,在保險合同的有效期內,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增加時,應及時告知保險人。第三,保險標的發(fā)生轉移或保險合同有關事項有變動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應及時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確認后可變更合同并保證合同的效力。第四,保險事故發(fā)生后投保人應及時通知保險人。第五,有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將有關情況通知保險人投保人告知的形式:客觀告知:又稱為無限告知,即法律上或保險人對告知的內容無論有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只要是事實上與保險標的的危險狀況有關的任何事實,投保人都有義務告知保險人。對投保人要求比較高,法國、比利時及英美法系國家的保險立法采用該形式。主觀告知:又稱為詢問回答告知。指投保人對保險人詢問的問題必須如實告知,而對詢問以外的問題投保人無須回答。大多數(shù)國家保險立法及我國均采用該種方式。以投保單問題及保險人及其代理人詢問為限。(2)保險人的告知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締結前、締結時及合同有效期內也應將與投保人有利害關系的重要事實如實向投保人陳述。重要事實:影響善意的投保人是否投保的重要事實保險合同條款內容(尤其是責任免除條款)、保險費率保險人告知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保險合同訂立時,保險人應主動地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內容,特別是免責條款的內容須明確說明。第二,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或保險合同約定的條件滿足后,保險人應按合同約定如實履行賠償或給付義務;若拒賠條件存在,應發(fā)送拒賠通知書。保險人告知的形式:明確列示:保險人只需將保險的主要內容明確列明在保險合同中,即視為已告知投保人。明確說明:保險人不僅要將保險的主要內容明確列明在保險合同中,還必須對投保人進行正確的解釋。我國采用明確說明形式,要求保險人要對保險合同的主要條款尤其是除外責任部分進行明確說明。(二)保證1.保證概念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對某種事項的作為或不作為,某種事態(tài)的存在或不存在作出的許諾。保證是保險人接受承?;虺袚kU責任所需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履行的某種義務,是合同成立的基本條件。2.保證的種類:按形式不同,保證可分為明示保證和默示保證
明示保證是以文字或書面的形式在保險合同中載明,條款形式的保證。常見的主要形式。默示保證指雖未載明于合同,但按照法律和慣例投保人應保證的事項。與明示保證具有同樣的約束力,海上保險和再保險中應用較多。按性質不同,保證可分為確認保證和承諾保證
確認保證又稱認定事項保證,是投保人在投保時對某一事實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證,涉及過去和現(xiàn)在。承諾保證又稱約定事項保證,是投保人在投保時對某一事項作為或不作為的保證,涉及現(xiàn)在和將來。(三)棄權與禁止反言1.棄權是指保險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放棄其在保險合同中可以主張的權利。通常是指保險人放棄合同解除權與抗辯權。2.禁止反言也稱為禁止抗辯,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既已放棄其在合同中的某項權利,日后不得再向另一方主張這種權利。在保險實務中主要約束保險人。構成保險人棄權的要件:①保險人須有棄權的意思表示,明示或是默示②保險人必須知道有違背約定義務的情況及因此享有抗辯權或解約權。保險人棄權的判斷規(guī)則:第一,投保人有違背按期繳納保險費或其他約定義務的時候,保險人原本應解除合同,但是,如果保險人已知此種情形卻仍舊收受補繳的保險費時,則證明保險人有繼續(xù)維持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其本應享有的合同解除權、終止權及其他抗辯權均視為棄權。第二,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明知有拒絕賠付的抗辯權,但仍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提出損失證明,因而增加投保人在時間及金錢上的負擔,視為保險放棄抗辯權。第三,保險人明知投保人的損失證明有紕漏和不實之處,但仍無條件予以接受,則可視為是對紕漏和不實之處抗辯權的放棄。第四,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單持有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應于約定或法定時間期限內通知保險人,但如逾期通知,保險人仍表示接受的,則認為是對逾期通知抗辯權的放棄。第五,保險人在得知投保人違背約定義務后仍保持沉默,即視為棄權。保險人出現(xiàn)棄權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可能是由于保險人的疏忽可能是基于保險代理人的原因。保險代理人的棄權行為可視為保險人的棄權。三、違反最大誠信原則的法律后果(一)違反告知的法律后果1、投保方違反告知的法律后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違反告知義務有四種情形:漏報、誤告、隱瞞和欺詐,處理有所不同。對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違反如實告知的行為,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我國保險法第十六條有明確規(guī)定。保險法第十六條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于合同解除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不退還保險費。投保人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的發(fā)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于合同解除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應當退還保險費。保險法 第十六條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前款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fā)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2、保險人未盡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免責條款無效。保險人欺騙投保方或阻礙投保方履行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保險法第十七條訂立保險合同,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的內容。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二)違反保證的后果保證的事項為重要事項,是訂立保險合同的條件和基礎,違反保證無論其是否有過失,是否對保險人造成危害,保險人均有權解除合同,不予承擔責任。破壞保證,除人壽保險外,一般不退還保費。但下列情況下,保險人不得以被保險人違反保證為由使保險合同無效或解除保險合同。一是因環(huán)境變化使被保險人無法履行保證事項;二是因國家法律法規(guī)變更使被保險人不能履行
保證事項;三是被保險人破壞保證是由保險人事先棄權所致,或保險人發(fā)現(xiàn)破壞保證仍保持沉默,也視為棄權。第三節(jié) 近因原則一、近因的含義近因指引起保險標的損失的直接、有效、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注意:近因指導致標的損失直接、有效、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因,但在時間和空間上不一定是最接近損失結果的原因。二、近因原則的含義若引起保險事故發(fā)生,引起保險標的損失的近因屬于保險責任,則保險人承擔損失賠償責任;若近因屬于除外責任,則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即只有當承保危險是損失發(fā)生的近因時,保險
人才負賠償責任。處理保險賠案時,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條件是造成標的損失的近因必須屬于保險責任,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與損失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三、近因原則的分析和運用(一)認定近因的基本方法第一種是從原因推斷結果,從最初的事件出發(fā),按邏輯推理直至最終損失的發(fā)生,最初事件就
是最后事件的近因。第二種是從結果推斷原因,即從損失開始,從后往前推,追溯到最初事件,沒有中斷,則最初事件就是近因。(二)近因的認定和保險責任的確定1、單一原因保險標的的損失由單一原因所致,該原因即為近因當該近因屬于保險責任,保險人承擔賠付責任;如果該近因是除外責任,保險人不承擔賠付責
任。2、多種原因并存均屬于保險責任 賠付均屬于除外責任 不賠付多種原因中有的屬于保險責任,有的不屬于保險責任——損失結果是否能夠分解如果損失結果可以分解,則保險人只對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損失的結果不能分解,則視除外危險為近因,保險人可不負賠償責任。3、多種原因連續(xù)發(fā)生若前因與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且各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則最先發(fā)生并造成一連串風險事故的原因即近因連續(xù)發(fā)生的原因均屬保險責任,賠付連續(xù)發(fā)生的原因均屬除外責任,不賠付連續(xù)發(fā)生的原因中,前因屬保險責任,后因屬除外責任,且是前因的必然結果,賠付連續(xù)發(fā)生的原因中,前因屬除外責任,后因屬保險責任,且是前因的必然結果,不賠付4、多種原因間斷發(fā)生在一連串發(fā)生的原因中有間斷情形,有新的獨立的原因介入,使原有的因果關系斷裂,并導致?lián)p失,則新介入的獨立的原因為近因近因屬于保險責任賠付
近因屬于除外責任不賠付第四節(jié) 損失補償原則也叫賠償責任原則或損害賠償原則只適用于補償性保險合同(財產保險合同和部分健康保險合同),不適用于給付性保險合同一、損失補償原則的含義(一)損失補償原則的含義是指當保險標的發(fā)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時,被保險人有權按照合同的約定,獲得保險賠償,用于彌補被保險人的損失,但被保險人不能因
損失賠償而獲得額外的利益。損失補償原則即有損失,有補償;無損失,無補償;損失多少,補償多少。第一,損失補償以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發(fā)生為前提,即有損失,有補償;無損失,無補償。第二,被保險人不能通過損失補償獲得額外的利益,即通過保險賠償使被保險人的經濟狀態(tài)恢復到事故發(fā)生前的狀態(tài)。損失多少,補償多少。(二)堅持損失補償原則的意義維護保險雙方的正當權益,真正發(fā)揮保險的經濟補償職能,保障了保險關系的實現(xiàn)有利于防止被保險人通過保險賠償獲得額外利益有利于防止道德風險的發(fā)生二、損失補償原則的內容(一)保險人只負責賠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二)保險人的賠償金額有一定限度損失補償以實際損失為限損失補償以保險金額為限損失補償以保險利益為限——三個限額同時起作用,以三者中金額最少的為準。(三)被保險人不能通過賠償而得到額外利益通過各種賠償方式予以約束,具體規(guī)則:
1、超額保險超額部分無效2、賠款扣除殘值3、權益轉讓(代位追償、委付)4、重復保險的分攤三、損失補償?shù)馁r償方式現(xiàn)金賠付修復更換重置四、保險賠償計算方式(一)比例賠償方式1.在不定值保險情況下,保險賠償金額按保險保障程度計算,其算式為:保險賠償額=保險財產損失額×保險保障程度保險財產損失額=損失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保險標的殘值保險保障程度=保險金額/損失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100%2.在定值保險情況下,保險賠償按財產受損的損失程度來計算,其算式為:保險賠償額=保險金額×損失程度損失程度=(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保險標的殘值)/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100%(二)第一危險(損失)賠償方式第一危險(損失)是保險金額限度內的損失。第一危險(損失)賠償方式是指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人僅按保險金額限度內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而對保險金額之外的損失不予賠償?shù)姆绞?。(三)限額賠償方式1、固定責任賠償方式(限額責任賠償方式)是指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規(guī)定保險保障的標準限額,保險人只對實際價值低于標準保障限額之差予以賠償?shù)姆绞?。適用于農作物保險賠償金額=標準限額(標準收獲量)-實際價值(實際收獲量)2、免賠限度賠償方式指保險人事先規(guī)定一個免賠限度,在損失超過該限度時才予以賠償?shù)姆绞?。當損失在限度內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這種限度是保險人享受的免責權。免賠可分為兩種:相對免賠方式:是保險標的的損失程度超過規(guī)定的免賠限度時,保險人按全部損失予以賠償?shù)姆绞?。絕對免賠方式:是保險標的的損失程度超過規(guī)定的免賠限度時,保險人只對超過限度的損失部分予以賠償?shù)姆绞?。五、損失補償原則的例外情況定值保險重置價值保險人壽保險等給付性合同第五節(jié) 代位原則一、代位原則的含義(一)代位在保險中是指保險人取代被保險人獲得追償權或對保險標的的所有權。(二)代位原則的含義是指保險人依照法律或保險合同約定,對被保險人所遭受的損失進行賠償后,依法取得向對財產損失負有責任的第三者進行追償?shù)臋嗬蛉〉帽槐kU人對保險標的的所有權。代位原則包括兩個部分:代位追償和物上代位。二、代位原則的意義防止被保險人因同一損失而獲取超額賠償。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使肇事者對其因疏忽或過失所造成的損失負有責任有利于被保險人及時獲得經濟補償三、代位原則的內容(一)代位追償是指保險標的遭受保險責任事故造成損失,依法應當由第三者承擔賠償責任時,保險人自支付保險賠償金后,在賠償金額的限度內,相應取得對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嗬?。代位求償是一種權利代位代位求償權即保險人取得的代替被保險人向責任人請求賠償?shù)臋嗬?代位追償?shù)膶嵤l件:1、被保險人對保險人和第三者同時存在損失賠償請求權。導致?lián)p失的風險事故屬于保險責任范圍保險事故是由第三者責任直接造成的2、被保險人要求第三者賠償,不放棄對第三者的賠償請求權3、保險人履行了賠償責任,已經依照保險合同支付了保險金代位追償中保險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代位求償權在保險人支付保險金后自動轉讓
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shù)牟糠窒虻谌哒埱筚r償?shù)臋嗬槐kU人如果先從責任方獲得賠償,保險人的賠償義務也自然得到豁免。被保險人獲得保險賠償后,擅自放棄向第三者的追償權,其行為無效代位追償?shù)慕痤~限定保險人在代位追償中享有的權益以其對被保險人賠付的金額為限。如果保險人從第三者處追償?shù)慕痤~大于其對被保險人的賠償,則超出部分應歸還被保險人。代位追償?shù)膶ο笙拗瞥槐kU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故意對保險標的進行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嗬?。保險法第六十條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
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
賠償?shù)臋嗬?。前款?guī)定的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已經從第三者取得損害賠償?shù)模kU人賠償保險金時,可以相應扣減被保險人從第三者已取得的賠償
金額。保險人依照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嗬?,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shù)牟糠窒虻谌哒埱筚r償?shù)臋嗬5诹粭l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未賠償保險金之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嗬模kU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后,被保險人未經保險人同意放棄對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嗬?,該行為無效。被保險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致使保險人不能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嗬模kU人可以扣減或者要求返還相應的保險金。第六十二條除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故意造成本法第六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保險事故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嗬?。第四十六條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fā)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償?shù)臋嗬?,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二)物上代位和委付物上代位是指保險標的遭受保險責任事故,發(fā)生全損或推定全損,保險人在全額給付保險賠償金之后,即擁有對保險標的物的所有權,即代位取得對受損標的的權利與義務。所謂推定全損是指保險標的遭受保險事故尚未達到完全損毀或完全滅失的狀態(tài),但實際全損已不可避免;或修復和施救的費用將超過保險價值;或失蹤達一定時間,保險人按照全損處理的一種推定性損失。物上代位一般通過委付實現(xiàn)。委付是被保險人在發(fā)生保險事故造成保險標的推定全損時,將保險標的的一切權益轉移給保險人,而請求保險人按保險金額全數(shù)予以賠付的行為。委付是被保險人放棄物權的法律行為,在海上保險中經常采用。委付的實施條件委付以保險標的推定全損為前提條件委付必須由被保險人在法定時間內向保險人提出書面委付申請委付須就保險標的整體或全部(包括可分部分的全部)進行請求委付不得附帶條件。必須把保險標的的一切權利(包括義務)都轉移給保險人委付須經保險人承諾方為有效代位追償和委付的區(qū)別都是保險標的的有關權益由被保險人向保險人的轉移區(qū)別:代位求償是一種純粹的追償權,保險人取得代位求償權,只享有由此產生的利益;而保險人接受委付,則既享有保險標的的利益,又要承擔有關的義務保險人實際獲得的只是保險賠償金額內的代位追償權;保險人接受委付后,則有權獲得超過已付保險賠款的數(shù)額,即有權保留處置保險標的而取得的額外利益第六節(jié) 重復保險的分攤原則一、重復保險和共同保險重復保險:是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同時分別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其保險金額之和超過保險價值的保險。共同保險:簡稱共保,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保險人同時聯(lián)合共同承保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而保險金額之和不超過保險價值的保險。重復保險和共同保險的異同:相同:條件相同(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同時)存在數(shù)個保險人不同:保單份數(shù)不同重復保險中存在多個保單;共同保險中只有一份保單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關系不同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之和超過保險價值;共同保險的保險金額之和不超過保險價值。二、重復保險分攤原則的含義在重復保險的情況下,當保險事故發(fā)生時,通過采取適當?shù)姆謹偡椒ǎ诟鞅kU人之間分配賠償責任,使被保險人既能得到充分補償,又不會超過其實際損失而獲得額外利益《保險法》要求,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當將重復保險的有關情況通知各保險人,若其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賠償金額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三、重復保險的損失分攤方式(一)比例責任制由各保險人按其所承保的保險金額與所有保險人承保的保險金額的總和的比例來分攤保險賠償責任的方式。計算公式:各保險人承擔的賠償金額=損失金額×賠償比例賠償比例=該保險人承保的保險金額/所有保險人承保的保險金額總和(二)限額責任制假設沒有重復保險的情況下,各保險人按其所承保的保險金額獨自應負的賠償限額與所有保險人應負的賠償限額的總和的比例承擔損失補償責任。計算公式:各保險人承擔的賠償金額=損失金額×賠償比例賠償比例=該保險人的賠償限額/所有保險人的賠償限額的總和(三)順序責任制規(guī)定由先出單的保險人首先承擔損失賠償責任,后出單的保險人只有在承保的標的損失超過前
一保險人承保的保險金額時,才順序承擔超出
部分的損失賠償。保險法第五十六條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當將重復保險的有關情況通知各保險人。重復保險的各保險人賠償保險金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共同保險的損失分攤由各保險人按其所承保的保險金額與所有保險人承保的保險金額的總和的比例來分攤保險賠償責任。計算公式:各保險人承擔的賠償金額=總賠償金額×賠償比例賠償比例=該保險人承保的保險金額/所有保險人承保的保險金額總和本章復習思考題什么是保險利益?分析保險利益的構成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實驗與探究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不等關系》聽評課記錄
- 魯教版歷史六年級上冊第5課《夏、商、西周的興亡》聽課評課記錄
- 魯人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13.1《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聽課評課記錄1
- 部審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聽評課記錄18.2.1 第1課時《矩形的性質》
-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聽課評課記錄(2課時)
- 星球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二節(jié)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開發(fā)》聽課評課記錄1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2課《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聽課評課記錄
- 小學五年級聽評課記錄
- 魯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1.1《認識三角形》聽評課記錄5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聽評課記錄7.3圖形的平移1
- 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1全冊導學案
- 四年級計算題大全(列豎式計算,可打印)
- 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培訓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處置制度
- 產業(yè)鏈鏈長分工表
- 國際金融課件(完整版)
- 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一)課件
- 220t鍋爐課程設計 李學玉
- 全英文劇本 《劇院魅影》
- 北京城的中軸線PPT通用課件
- 黑布林繪本 Dad-for-Sale 出售爸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