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與歸化的交織_第1頁
異化與歸化的交織_第2頁
異化與歸化的交織_第3頁
異化與歸化的交織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異化與歸化的交織

《紅樓夢》的英譯本(分別稱為“霍爾”和“楊爾特”)是學(xué)術(shù)界公認(rèn)的最好翻譯。對于兩位大家的翻譯策略,理論界也似乎早有定論。“大衛(wèi)·霍克斯譯《紅樓夢》時幾乎都采用了讓作者走近讀者的歸化譯法,或者類似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所說的交際翻譯法”。而楊憲益則選取了讓讀者走近作者的異化策略或者語義翻譯。馮慶華教授在他的《文體翻譯論》中指出了一個“特異”現(xiàn)象,即在“其文若何,龍游曲沼”的譯文中,霍克斯用了“dragon”一詞。馮教授質(zhì)疑“這是譯者另有深意,還是一時貪圖表達之便的權(quán)宜之計?果真如此,在他的歸化譯文中豈不鬧了旗袍與西服同掛一身的笑話?”霍克斯的譯本中有對原文的異化處理。無獨有偶,在楊憲益的譯本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對原文的歸化處理,楊氏夫婦多采用紀(jì)實翻譯、語義翻譯和異化手法以保留和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異國風(fēng)情。筆者將著力探討楊憲益采用歸化譯法(這是不同于其基本翻譯策略的反向譯法)的場合和條件,并對這些例句進行分類和歸納。一、“兔”和“物傷其類”雖然東西方在語言與文化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在各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中,也存在許多共性的方面。正是這種共性使得說不同語言的人能夠順利實現(xiàn)溝通與交流。奈達認(rèn)為:“所有語言的基本結(jié)構(gòu)至少有90%是十分相似的,語言共性遠遠多于各種語言的差異”。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生理與文化上具有很多共同點。在某些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下,目標(biāo)語讀者完全能夠根據(jù)常識,通過共同的文化語境推測出某一語言或文化信息的隱含意義。就楊譯本而言,當(dāng)原文中有的意象或表達方式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意義,并非漢文化所特有,楊憲益則采取了意譯法,并未保留原文的意象。這符合其簡約精練、忠實清晰的風(fēng)格。例1:黛玉便說“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不免感嘆起來。(第57回)楊譯:Daiyuexclaimedindistressandsympathy“兔”與“狐”在中西生態(tài)文化中具有相同的含義。兩種動物都是打獵的主要對象,在英語中也有fox-hunting,hare-coursing的用法。這兩個意象并未包含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所以跳脫未譯,在楊譯本中沒有出現(xiàn)。類似的還有:例2:只見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滿面淚光,不是黛玉,卻是哪個?(第34回)楊譯:Hereyeswereswollen,herfacewasbathedintears:itwasDaiyubeyondadoubt.例3:賈瑞急的也不敢則聲,只得悄悄的出來,將門撼了撼,關(guān)的鐵桶一般。(第12回)楊譯:Hecreptouttotrythegateandfounditsecurelylocked.例4:薛蟠急的眼似銅鈴一般。(第34回)楊譯:XuePan'seyesnearlystartedfromhisheadinfury.例5:(賈政)“若再多說兩句,豈不蛇足了。”(第78回)楊譯:“Anothercoupleoflineslikethiswillbesuperfluous.”以上譯例看似平鋪直敘,但也準(zhǔn)確到位,緊扣原文意義。二、第1句是作為文化內(nèi)涵的異質(zhì)文化語言文化的開放性使得各種新的、外來的詞匯或表達方式、文化觀念等紛紛涌入,逐漸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大大增強了語言的生機和活力。各種語言的變化與發(fā)展的潛能是驚人的,各種文化的不斷交流與融合,豐富與發(fā)展是必然的歷史趨勢。語言與文化這種開放性特質(zhì)使得許多外來詞幾乎完全融入本族的語言和文化系統(tǒng),人們使用它們時往往忘記其外來者的身份。一種特定的語言總是具有自身的語言特征、固定的語法和句法形式。由于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語言的這些部分不可能發(fā)生大的變化。但某一文化的一些形意俱佳的表達形式能被引入另一文化,豐富與充實其詞匯系統(tǒng),并滿足目標(biāo)語讀者追求新異的好奇心。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和不斷深化,一種文化對于異質(zhì)文化的接受與消化能力也大大增強。所以,當(dāng)楊憲益發(fā)現(xiàn)這些形象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的漢語表達法已經(jīng)在目標(biāo)語言中廣泛接受或使用時,他沒有刻意去保留其形象。例6:說話時,劉姥姥已吃畢了飯,拉了板兒過來,舚舌咂嘴的道謝。(第6回)楊譯:AsXifengwasspeakingGrannyLiucamebackfromhermealwithBaner,loudinherthanks.例7:寶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這邊來。(第23回)楊譯:ThenursescompliedandBaoyuleftwithdraggingsteps.例8:(興兒)“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第65回)楊譯:Ifotherwomenarejealous,she'sahundredtimesso.楊憲益對以上例句的歸化處理是與目標(biāo)語語言文化的基本規(guī)則相吻合的。楊譯是要努力在篇內(nèi)連貫與篇際連貫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契合點,既忠實于原文,又考慮到譯文讀者的感受、需要和語言習(xí)慣。三、“水落石出”的隱喻有些意象和表達法并未帶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或者在源語文化背景并不突出的情況下,楊憲益也進行了歸化處理或者傾向于歸化處理。例9:(平兒)“如今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連前兒太太屋里丟的也有了主兒。”(第61回)楊譯:“Thefactis,thisbusinessismoreorlesssolved;we'veevenfoundoutaswellwhotookthethingsmissingfromthemistress'placetheotherday.”例10:雖不免大家賴一回,終不免水落石出。(第73回)楊譯:Thoughatfirsteveryonedeniedeverhavinggambled,intheendinevitablytheyarrivedatthetruth;在處理“水落石出”這一習(xí)語時,楊憲益沒有保留“水”(waters)和“石”(rocks)的意象。“水落石出”這個隱喻在漢語文化中使用頻率很高,大家耳熟能詳,基本相當(dāng)于死喻。由于這一比喻顯豁,意義不言自明,且此處源語文化背景并不十分突出,楊憲益采取意譯法將其隱含意義明示出來,直截了當(dāng),簡潔明快。類似的譯例還有:例11:“這么些婆婆嬸子來湊銀子給你過生日,你還不足,又拉上兩個苦瓠子作什么?”(第43回)楊譯:“Somanyin-lawsandnurseschippinginforyourbirthday,yetyou'restillnotsatisfied.Youmustneedsdraginthosetwopoorwretchestoo.”例12:襲人等笑道:“他奶奶病了,他又成了香餑餑了,都搶不到手?!?第60回)楊譯:Xirenandtheotherscommentedjokingly:“Withhermistressillshe'sinsuchgreatdemand,everyone'stryingtograbher.”例13:(鳳姐)“這日久天長,這些個奴才們跟前,怎么說嘴。我反弄了個魚頭來拆?!?第69回)楊譯:“Ifthisgoeson,howarewetoholdupourheadsinfrontoftheseslaves?Iseemtohavelandedmyselfinafoulmess.”例14:那小廝聽了,只得也從樹后爬出來,磕頭如搗蒜。(第71回)楊譯:Atthatthepageboyhadtocrawloutfrombehindthetreetothumphisheadvigorouslyontheground.例15:況且見薛蟠氣質(zhì)剛硬,舉止驕奢,若不趁熱灶一氣炮制熟爛,將來必不能自豎旗幟矣。(第79回)楊譯:Inview,moreover,ofXuePan'spig-headedprideandextravagance,shedecidedshemuststrikewhiletheironwashotandtamehimcompletely,orshewouldneverbeabletohaveherownway.以上例句大都包含隱喻、明喻、借代等修辭手法。海芳在研究《紅樓夢》口語辭格時曾指出,對于辭格的翻譯,楊憲益和霍克斯均采用了歸化和異化策略。楊譯更偏重于歸化,而霍譯卻趨向于異化。四、翻譯策略及方法原文中有的表達形式在譯語中能夠找到現(xiàn)成的相近的表達,楊憲益借用了英語的表達方式,與譯文讀者的需求、期望和現(xiàn)有知識體系不謀而合,語言地道,自然流暢,可讀性強。例16:(寶釵)“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第27回)楊譯:“Well,it'stoolatetohidenow.Imusttrytoavoidsuspicionbythrowingthemoffthescent”.“put/throwsomebodyoffthescent”這個現(xiàn)成的英語表達完全可以準(zhǔn)確再現(xiàn)“金蟬脫殼”的意義,二者都表示“以虛假或錯誤信息誤導(dǎo)某人”。根據(jù)功能翻譯理論,譯者可以在翻譯過程中,自由選擇并隨時調(diào)整最能實現(xiàn)其翻譯目的和要求的翻譯策略及方法。楊憲益在其譯本中靈活運用了異化和歸化的手法。就單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