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傳染病與寄生蟲病_第1頁
病理學-傳染病與寄生蟲病_第2頁
病理學-傳染病與寄生蟲病_第3頁
病理學-傳染病與寄生蟲病_第4頁
病理學-傳染病與寄生蟲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與寄生蟲病

本章大綱要求1.掌握結核病的基本病變及肺結核病的病理特點和分型;掌握傷寒、細菌性痢疾的病理改變。2.了解結核病、傷寒等各種傳染病的發(fā)病機理;3.掌握阿米巴病和血吸蟲病病變特點。

重點:1.結核病的基本病變及其轉化規(guī)律

2.傷寒病的病變特點難點:原發(fā)性肺結核與繼發(fā)性肺結核的關系及各型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內(nèi)容的發(fā)展點:

1.介紹結核球的病變。

2.列表比較腸阿米巴病、細菌性痢疾的區(qū)別要求掌握的專業(yè)英語詞匯結核結節(jié):tubercle原發(fā)綜合征:primarycomplex傷寒:typhoidfever血吸蟲?。簊chistosomiasis課時安排,共7學時(280分鐘)結核病

120分鐘傷寒

45分鐘細菌性痢疾

25分鐘腸阿米巴病

25分鐘血吸蟲病

50分鐘小結、布置思考題

5分鐘第十五章傳染病已經(jīng)消滅的傳染病:天花接近消滅的傳染?。郝轱L、脊髓灰質炎死灰復燃的傳染?。好范尽⒔Y核病新的傳染?。喊滩?、SARS、禽流感本章僅重點介紹結核病、傷寒、細菌性痢疾。我國傳染病的分類方法

甲類(2)包括鼠疫、霍亂。報告時間城鎮(zhèn)不超過2小時,農(nóng)村不超過6小時。乙類(25)包括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及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非典、甲型流感、禽流感。報告時間城鎮(zhèn)不超過12小時,農(nóng)村不超過24小時。丙類(12)包括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棘球蚴?。òx?。⒙轱L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手足口病。報告時間城鎮(zhèn)、農(nóng)村不超過24小時。19世紀的“白色瘟疫”——肺結核。

面色蒼白、身體消瘦、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死于結核病的人物

林黛玉、周瑜、肖邦、契訶夫、雪萊、梭羅、席勒、魯迅、郁達夫、蕭紅、關向應、林徽因、王盡美、劉師培第一節(jié)結核?。╰uberculosis)一、概述1.概念: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腫性疾病2.發(fā)病率:中國第二,僅次于印度3.病理特征:結核結節(jié)形成4.臨床: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咳嗽、咯血等.二、病因和發(fā)病機理1.病因:人、牛型結核桿菌

索狀因子

決定毒力大小

糖脂蠟質D

變態(tài)反應

脂質

硫酸腦苷脂抗吞噬

磷脂巨噬細胞

類上皮細胞結核菌

蛋白

菌體蛋白

變態(tài)反應

核糖核酸蛋白復合物免疫反應

多糖類

中性粒細胞浸潤半抗原

免疫反應2.傳播途徑:(1)主要途徑:呼吸道傳播(2)次要途徑:消化道傳播、皮膚傷口等3.機制

(1)取決感染的菌量,毒力和機體的反應性.(2)變態(tài)反應和免疫反應同時出現(xiàn).

免疫反應變態(tài)反應免疫/變態(tài)原多糖和核糖核酸復合物菌體蛋白和蠟質D作用殺菌組織損傷引起病變結核結節(jié)干酪樣壞死

三、基本病變(一)以滲出為主的病變

1.條件(結核病早期)(1)細菌多(2)毒力強(3)免疫反應低(4)變態(tài)反應較強

2.病變:漿液/漿液纖維素性炎

3.部位:肺、漿膜、滑膜和腦膜

4.結局:完全吸收,轉變?yōu)橐栽錾驂乃罏橹鞑∽儯ǘ┮栽錾鸀橹鞯牟∽?/p>

1.條件(1)細菌少(2)毒力較低(3)免疫反應較強(4)變態(tài)反應較弱

2.病變:結核結節(jié)(tubercle)形成肉眼觀:界清、粟粒大小、灰白/灰黃色、半透明微隆起于器官表面鏡下觀:中央:含菌的干酪樣壞死物質周圍:類上皮細胞和langhans巨細胞外周:淋巴細胞,纖維母細胞等

形成性練習結核結節(jié)中特征性的細胞有?A.漿細胞

B.淋巴細胞

C.纖維母細胞

D.巨噬細胞

E.類上皮細胞和郎罕氏巨細胞

結核結節(jié)形成過程(以細胞免疫為基礎)

TB菌機體中性粒細胞滲出(吞噬但不能殺菌)24h后由巨噬細胞取代吞噬并殺菌磷脂類上皮細胞融合Langhans巨細胞+

淋巴細胞、纖維母細胞和干酪樣壞死形成典型的結核結節(jié)

結核結節(jié)

形成性練習下列哪項不屬于炎性肉芽腫:

A.傷寒小結

B.結核結節(jié)

C.肺肉質變

D.風濕小結

E.假結核結節(jié)類上皮細胞Langhans巨細胞`(三)以壞死為主的病變

1.條件(1)細菌多(2)毒力強(3)免疫反應低(4)變態(tài)反應強

2.病變干酪樣壞死(caseousnecrosis)

肉眼觀:淡黃色、均勻細膩、質地較實、狀似奶酪.鏡下觀:紅染無結構的顆粒狀物.

壞死灶不易液化,干酪樣壞死含大量結核桿菌(播散源)干酪樣壞死

四、轉歸(一)轉向愈復1.吸收消散(吸收好轉期)2.纖維化、纖維包裹、鈣化(硬結鈣化期)(二)轉向惡化1.浸潤進展(浸潤進展期)2.溶解播散(溶解播散期)自然管道(支氣管、輸尿管等)血道淋巴道結核病的診斷與治療

二、肺結核?。╰uberculosisoflung)(一)原發(fā)性肺結核病(primarytuberculosisoflung)

1.概述(1)第一次感染結核桿菌(2)年齡:多發(fā)生于兒童(兒童型肺結核?。┏扇耍ㄉ僖姡何锤腥具^/免疫功能嚴重受抑制

2.病變

原發(fā)灶(最早病變)1~2個肺上葉下部或下葉上部近肺膜處(右

左),1~

1.5cm,灰黃色

原發(fā)綜合征(primarycomplex)

原發(fā)灶結核性淋巴管炎肺門淋巴結結核

X線:啞鈴狀陰影

3.臨床:無明顯癥狀(結核菌素試驗+)

4.結局(1)自愈:95%(細胞免疫建立)(2)轉向惡化(AIDS病人容易血道播散)

形成性練習有關肺結核原發(fā)綜合癥的描述.下列哪項錯誤?A.大多發(fā)生在兒童

B.原發(fā)灶多在肺尖部

C.肺的淋巴結干酪樣壞死

D.一般無明顯臨床表現(xiàn)

E.可發(fā)展為粟粒性結核

(2)轉向惡化

A:浸潤進展

B:淋巴道播散途徑:肺門淋巴結氣管叉、旁、縱隔、鎖骨上下及其他頸部淋巴結。腹膜后、腸系膜淋巴結肉眼觀:1/數(shù)個,腫大,粘連形成大腫塊鏡下觀:干酪樣壞死/結核結節(jié)

C:血道播散

①全身粟粒性結核?。毙浴⒙裕?/p>

②肺粟粒性結核?。毙浴⒙裕鄯瓮馄鞴俳Y核病

(二)繼發(fā)性肺結核?。╯econdarytuberculosisoflung)

1.概述(1)再次感染結核桿菌而發(fā)生(2)成人(成人型肺結核?。?)機制:外源性內(nèi)源性(4)原發(fā)性肺結核病和繼發(fā)性肺結核病的區(qū)別原發(fā)性肺結核繼發(fā)性肺結核感染第一次感染(外源性)再感染(主要為內(nèi)源性)發(fā)病人群兒童成人特異性免疫力開始無,病程中發(fā)生有早期病變肺原發(fā)綜合征肺尖或鎖骨下局灶性病變病變特點早期出現(xiàn)滲出和干酪樣壞死,病變不易局限易發(fā)生干酪樣壞死,其周圍有結核結節(jié)形成,病變易局限病程短、大多自愈長,波動性,需治療播散方式淋巴結,血道為主肺內(nèi)支氣管播散為主常見類型支氣管淋巴結結核,粟粒性結核病,肺外結核病浸潤型肺結核,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結核球,結核性胸膜炎

形成性練習繼發(fā)性肺結核不具備的病變是:

A.肺尖可有單個或多個病灶

B.新舊病變交替

C.原發(fā)綜合征形成

D.支氣管播散為主

E.常累及胸膜

2、常見類型(1)局灶型肺結核肉眼觀:肺尖下2-4cm,1/數(shù)個,d:0.5-1cm

鏡下觀:以增生為主(中央有干酪樣壞死)

X線:肺尖見1個或多個界清的結節(jié)狀陰影臨床:無明顯的癥狀結局:好轉浸潤型肺結核(2)浸潤型肺結核來源:多由局灶型肺結核發(fā)展而來肉眼觀:以滲出為主鏡下觀:中央:有干酪樣壞死周圍:肺泡內(nèi)可見漿液、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

X線:邊緣模糊的云絮狀陰影臨床

A:最常見類型

B:活動性肺結核

C:痰中帶菌

形成性練習繼發(fā)性肺結核病的最常見類型是:

A.局灶型肺結核

B.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C.浸潤型肺結核

D.干酪樣肺炎

E.結核球結局

A:及早發(fā)現(xiàn),合理治療,可治愈

B:浸潤進展液化物支氣管播散急性空洞

支氣管播散干酪樣肺炎穿破肺膜自發(fā)性氣胸液化物進入胸腔膿氣胸及時治療疤痕治愈空洞塌陷索狀疤痕愈合經(jīng)久不愈慢纖空

(3)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來源:浸潤型肺結核的急性空洞發(fā)展而來病變特點

厚壁空洞:肺上葉,1/多個,新舊不一,大小不等,形狀不規(guī)則。

壁(1cm以上):分三層(干酪樣壞死、結核性肉芽組織、纖維結締組織)。臨床特點:

A:開放性肺結核

B:自發(fā)性氣胸/膿氣胸

C:大咯血

D:喉結核,腸結核

E:肺心病結局小空洞:疤痕愈合大空洞:開放性愈合

(4)干酪樣肺炎來源:浸潤型肺結核惡化/急、慢性空洞支氣管播散。肉眼觀:病變肺葉腫大實變。切面干酪樣壞死伴急性空洞。鏡下觀:大量紅染無結構的壞死物,肺泡腔:漿液纖維素滲出物,含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等。臨床與結局:A嚴重中毒癥狀B奔馬癆(gallopingcomsuption)

形成性練習奔馬癆是指:

A.局灶型肺結核

B.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C.干酪樣肺炎

D.浸潤型肺結核

E.結核球

(5)結核球(tuberculoma)又叫結核瘤概念:孤立的有纖維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樣壞死灶(d:2-5cm)形成:浸潤性肺結核干酪樣壞死灶纖維包裹空洞引流支氣管阻塞多個干酪樣壞死灶融合后纖維包裹部位:肺上葉相對靜止的病變,需要手術切除。

(7)結核性胸膜炎濕性(滲出性)(常見)干性(增生性)主要由原發(fā)性肺結核病引起,也可由繼發(fā)性肺結核病引起,極少數(shù)來源于肺外器官結核?。ㄈ┓谓Y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變1、急性全身粟粒性結核病

a:菌入血部位:肺靜脈分支(大量入血)

b:部位:肺、腦(膜)、肝、脾、腎等全身器官

c:肉眼觀:器官內(nèi)密布大小一致、灰白帶黃、粟粒大小的結核病灶鏡下觀:增生為主,滲出和壞死輕

X線:雙肺大小一致、密度均勻細點狀陰影

d:臨床:全身中毒癥狀2、慢性全身粟粒性結核?。ǔ扇耍?/p>

a:細菌多次少量入血

b:結節(jié)大小不一3、急性肺粟粒性結核病

a:細菌入血部位:肺門、縱隔和支氣管旁淋巴結干酪樣壞死破壞附近的靜脈(無名、頸內(nèi)和上腔靜脈)→右心→肺動脈→雙肺

b:肉眼:切面暗紅,密布灰黃粟粒大小的結節(jié)。

c:鏡下:大小一致的結節(jié)狀陰影。

4、慢性肺粟粒性結核?。ǔ扇耍?/p>

a:肺外器官結核病灶細菌長期間歇入血

b:結節(jié)大小不一

5、肺外器官結核病

細菌→經(jīng)原發(fā)灶入血→右心→左心→全身器官潛伏→抵抗力下降→惡化進展為肺外器官結核病

三、肺外結核病來源:

1.多為原發(fā)性肺結核病血道播散的遺患

2.繼發(fā)性肺結核引起肺外器官結核病少見

3.淋巴結結核由淋巴道播散引起

4.消化道結核可由咽下含菌的食物/痰液所致

5.皮膚結核可經(jīng)傷口感染引起(一)、腸結核病1.分類(1)原發(fā)性(少見):小兒飲用含菌的牛奶

腸結核原發(fā)綜合征:腸原發(fā)結核性潰瘍、結核性淋巴管炎、腸系膜淋巴結結核(2)繼發(fā)性(多數(shù)):咽下含菌痰液2.部位:回盲部(85%),是最易引起腸道狹窄的腸道疾病。

3.潰瘍型腸結核(多見)(1)病變特點:

A:潰瘍形成結核桿菌腸壁淋巴組織結核結節(jié)融合干酪樣壞死脫落潰瘍

潰瘍特點:

潰瘍長徑與腸腔長軸垂直

腰帶狀潰瘍??梢鹉c腔狹窄(多見)

形成性練習潰瘍性腸結核病變特點是:A.潰瘍的長徑與腸腔長軸平行B.潰瘍邊緣整齊.底部有壞死C.好發(fā)于乙狀結腸和直腸D.常引起出血、穿孔E.常引起腸腔狹窄

潰瘍底部血管因炎癥而閉塞腸出血(少見);邊緣參差不齊,多較淺,腸穿孔(少見)。(2)臨床:腹痛、腹瀉、營養(yǎng)不良和中毒癥狀。4.增生型腸結核(1)病變特點:腸壁內(nèi)大量結核性肉芽組織伴纖維組織明顯增生腸壁增厚、腸腔狹窄(2)臨床:腸梗阻

形成性練習下列哪種疾病最易引起腸道狹窄:A.腸阿米巴病B.腸傷寒C.腸結核D.細菌性痢疾E.以上都不是

傷寒typhoidfever

簡介: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以全身MMS增生為主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回腸末端淋巴組織的病變最明顯,故又稱腸傷寒。以傷寒肉芽腫形成為其特征性病變。以持續(xù)高熱、相對緩脈、脾腫大、皮膚玫瑰疹、中性及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為臨床特征。

形成性練習下列哪一項不是腸傷寒的臨床表現(xiàn)

A.相對緩脈

B.皮膚玫瑰疹

C.脾腫大

D.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

E.高熱

本病多見于青壯年,夏秋季好發(fā)。

病因及發(fā)生機理傷寒桿菌(G-);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肥達反應。菌體裂解時釋放的內(nèi)毒素

主要致病因素。

發(fā)生機理傷寒桿菌---穿過小腸粘膜上皮---侵入腸壁淋巴組織----巨噬細胞內(nèi)繁殖---胸導管入血---第一次菌血癥。部分傷寒桿菌進入膽囊后,增殖。此階段患者無癥狀,稱為潛伏期。

傷寒桿菌隨血流進入脾、肝、骨髓及膽囊等繼續(xù)大量繁殖----再次進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癥,釋放內(nèi)毒素---引起敗血癥。

膽囊內(nèi)的細菌隨膽汁再次到達已致敏的腸道淋巴組織---引起劇烈的過敏反應,導致腸粘膜的壞死、脫落和潰瘍形成。二、病理變化和臨床巨噬細胞增生---傷寒細胞---傷寒肉芽腫本質──急性增生性炎部位:回腸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結巨噬細胞增生(組織細胞,單核細胞)

傷寒細胞

傷寒小結(肉芽腫)

形成性練習腸傷寒炎癥性質是:

A.漿液性炎

B.化膿性炎

C.滲出性炎

D.變質性炎

E.增生性炎

形成性練習傷寒的病理變化最主要的特征是:

A.腸道潰瘍

B.脾腫大

C.肝腫大

D.腹直肌變性

E.傷寒肉芽腫

(一)腸道病變回腸末端1.髓樣腫脹期(第一周)髓樣腫脹期2.壞死期(第二周)

3.潰瘍期(第三周)穿孔出血

4.愈合期(第四周)細菌培養(yǎng),血第1周、大便第2~3周可為陽性,肥達反應在第2周后出現(xiàn)陽性。(二)其他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病變

1.腸系膜LN、肝、脾、骨髓巨噬細胞增生

2.器官腫大,肉芽腫及壞死灶形成

3.骨髓培養(yǎng)90%(三)其他器官病變

1.膽囊:細菌繁殖---傳播源

2.心肌:水樣變性、心肌炎----相對緩脈

3.腎:IC腎炎,近曲管上皮水樣變性---蛋白尿,尿菌(+)25%

形成性練習傷寒帶菌者細菌一般居留在:

A.小腸

B.膽囊

C.大腸

D.膽小管

E.肝臟

4.皮膚:淡紅色斑丘疹玫瑰疹細菌

5.肌肉:膈肌、腹直肌和股內(nèi)收肌常發(fā)生凝固性壞死(臘樣變性)肌疼、感覺過敏結局1.多在4~5周痊愈,并獲持久免疫力。2.大約3%的病人成為慢性帶菌者。3.敗血癥、腸出血和腸穿孔是主要的死亡原因。4.其他:支氣管肺炎、腦膜、腎、關節(jié)炎細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

概述:由痢疾桿菌所致的常見的傳染病,夏秋最多,兒童最多見。以大量纖維素滲出假膜形成為其病變特征。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粘液膿血便為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形成性練習細菌性痢疾炎癥性質是:

A.漿液性炎

B.化膿性炎

C.增生性炎

D.變質性炎

E.纖維素性炎

病因及傳播途徑痢疾桿菌G(-)短桿菌,分福氏、宋內(nèi)氏、鮑氏、志賀氏菌,均釋放內(nèi)毒素,我國主要是福氏及宋內(nèi)氏菌致病?;颊?、帶菌者細菌隨糞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物品經(jīng)口侵入腸道。

發(fā)病機制痢疾桿菌對粘膜的侵襲力為致病主要因素。細菌口(胃酸、正常菌群、SIgA)大腸粘膜上皮上皮內(nèi)繁殖侵入固有膜繁殖釋放內(nèi)毒素粘膜炎癥和壞死。內(nèi)毒素吸收入血導致毒血癥。固有膜細菌被MMS吞噬、殺滅。

病理變化及臨床聯(lián)系好發(fā)部位:乙狀結腸、直腸分為以下三型:(一)急性細菌性痢疾肉眼:黏膜充血、水腫、點狀出血,假膜形成,假膜脫落后,“地圖狀”潰瘍形成,潰瘍多較淺表。

鏡下:早期引起腸粘膜的卡他性炎,進一步引起纖維素性炎。假膜由纖維素、炎細胞、壞死組織及紅細胞和細菌形成。臨床: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粘液膿血便,伴毒血癥。(二)慢性細菌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福氏居多病變特點:病變此起彼伏,新舊混雜,粘膜上皮增生、息肉、深潰瘍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和斑痕形成而增厚變硬,易導致腸腔狹窄。臨床:腹痛、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xiàn),少量粘液膿血便,大便細菌培養(yǎng)持續(xù)陽性,病人成為慢性帶菌者。

(三)中毒性細菌性痢疾病變特點:發(fā)病急驟,腸道病變不明顯,卡他性腸炎,但有明顯的全身中毒癥狀。多見于2~7歲的兒童,致病菌常為毒力較弱的福氏菌或宋氏菌。臨床以高熱、驚厥、昏迷、呼吸循環(huán)衰竭為特征。常無腹疼、腹瀉、黏液膿血便。第十六章寄生蟲病

本章僅重點介紹阿米巴病、血吸蟲病。第一節(jié)阿米巴病溶組織內(nèi)阿米巴原蟲感染人體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寄生在結腸,也可以到肝、肺、腦、皮膚等處,引起相應部位的阿米巴潰瘍或者阿米巴膿腫。以局部組織變性壞死為主要病變,屬于變質性炎。南方>北方,農(nóng)村>城市,兒童>成人,男性>女性。一、腸阿米巴病概述:是溶組織內(nèi)阿米巴原蟲寄生于結腸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果醬樣大便為主要表現(xiàn)。

病因及發(fā)生機理阿米巴滋養(yǎng)體致病。

包囊傳播食物水腸道脫囊壁小滋養(yǎng)體包囊排出。侵入腸壁大滋養(yǎng)體侵蝕致病

形成性練習阿米巴致病型是:

A.包囊體

B.中滋養(yǎng)體

C.小滋養(yǎng)體

D.大滋養(yǎng)體

E.以上都不是

形成性練習阿米巴傳染型是:

A.大滋養(yǎng)體

B.中滋養(yǎng)體

C.小滋養(yǎng)體

D.包囊體

E.以上都不是侵襲機制:

1、接觸溶解凝集素、穿孔素、半胱氨酸蛋白酶

2、機械性損傷和吞噬作用偽足運動

3、細胞毒素作用腸毒素

4、免疫抑制及逃避凝集素

病理變化病變部位主要在盲腸和升結腸,其次在乙狀結腸和直腸。

1.急性期病變?nèi)庋郏涸缙谛纬啥鄶?shù)針尖大小的點狀潰瘍。切面,為口小底大的燒瓶狀潰瘍。進一步發(fā)展,潰瘍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潰瘍。腸粘膜表面可見散在的點狀壞死及淺表潰瘍形成,呈鈕扣狀突起。

潰瘍口小底大,呈燒瓶狀,深達粘膜下層,潰瘍口腸粘膜剝脫并懸覆于潰瘍面上。

鏡下壞死物和出血及少量炎細胞浸潤,交界處及小靜脈內(nèi)見阿米巴滋養(yǎng)體。臨床右下腹痛、腹瀉,果醬樣大便,特殊腥臭味。阿米巴滋養(yǎng)體

結局(1)急性期多數(shù)可治愈。(2)少數(shù)可腸穿孔。(3)少數(shù)可轉為慢性。2.慢性期病變壞死、潰瘍、增生、瘢痕形成,最終致腸壁增厚,腸腔狹窄。肉芽過度增生可形成腫塊稱阿米巴腫(amoeboma)二、腸外阿米巴?。?)阿米巴肝膿腫(2)阿米巴肺膿腫(3)阿米巴腦膿腫(1)阿米巴肝膿腫肉眼:腔內(nèi)液化壞死及出血混合為果醬樣壞死物,膿腫壁呈破絮狀。鏡下:炎癥不明顯,尤其缺乏中性粒細胞,壞死邊沿可查見滋養(yǎng)體。

是腸阿米巴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并發(fā)癥。

形成性練習腸阿米巴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

A.阿米巴肺膿腫

B.阿米巴腦膿腫

C.阿米巴脾膿腫

D.阿米巴腎膿腫

E.阿米巴肝膿腫

血吸蟲?。╯chistosomiasis)由血吸蟲寄生于人體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蟲病。我國主要流行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三個省市。我國僅有日本血吸蟲流行。病因及感染途徑生活史可分為蟲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蟲及成蟲等階段。成蟲以人體或其他哺乳動物為終宿主。自毛蚴至尾蚴的發(fā)育繁殖階段以釘螺為中間宿主。血吸蟲生活史感染途徑

病變和發(fā)病機制尾蚴、童蟲及成蟲、蟲卵等均可引起病變但以蟲卵引起的病變最嚴重,危害也最大。

1.尾蚴及童蟲引起的病變(1)尾蚴性皮炎:小丘疹,奇癢。真皮充血出血水腫粒細胞浸潤。(2)肺部病變:充血水腫點狀出血粒細胞血管炎??砂l(fā)熱、咳嗽、痰帶血。

尾蚴性皮炎2.成蟲引起的病變靜脈內(nèi)膜炎及周圍炎、血栓形成、貧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脾腫大。成蟲攝取紅細胞血紅蛋白分解血紅素樣色素(血吸蟲色素)巨噬細胞吞噬沉積于組織內(nèi)死亡成蟲---嗜酸性膿腫

3.蟲卵引起的病變主要沉著于乙狀結腸、直腸壁及肝。回腸末段、闌尾及升結腸等處

形成性練習日本血吸蟲病的病變主要由下列何者所致?

A.蟲卵

B.毛蚴

C.尾蚴

D.童蟲

E.成蟲

血吸蟲蟲卵

(1)急性蟲卵結節(jié):

肉眼觀:為灰黃色粟粒至黃豆大小結節(jié)。鏡下觀:結節(jié)中央有一至數(shù)個成熟蟲卵,蟲卵表面附有放射性嗜酸性均質棒狀物(Hoeppli現(xiàn)象),實為抗原抗體復合物。結節(jié)周圍是一片無結構凝固性壞死區(qū)和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膿腫。其間可見菱形或多面形蛋白性Charcot-Leyden結晶,系嗜酸性粒細胞中嗜酸性顆?;ハ嗳诤隙伞?/p>

形成性練習血吸蟲病的急性蟲卵結節(jié)中浸潤的細胞主要為:A.嗜中性粒細胞

B.巨噬細胞

C.嗜堿性粒細胞

D.嗜酸性粒細胞

E.上皮樣細胞

形成性練習血吸蟲病的急性蟲卵結節(jié)又稱為:A.異物肉芽腫

B.冷膿腫

C.結核結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