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第一人稱零主語的認知分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1.gif)
![漢語第一人稱零主語的認知分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2.gif)
![漢語第一人稱零主語的認知分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3.gif)
![漢語第一人稱零主語的認知分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4.gif)
![漢語第一人稱零主語的認知分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3b8b235590acbae12f3d5f07af386f0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第一人稱零主語的認知分析
1.關于“事實-經驗-認知”的結構第5類icm(“理想化認知模型”,簡稱“想象中的conomicform”)是基于經驗主義哲學的類比模型,是認知語義學(conomicformulation)的一個重要概念(見lekoff1987)。多年來,主流語言學(如結構和生成語言學)受主導語言哲學(如邏輯實證主義)的影響根深蒂固,在理論上崇尚和追求邏輯和形式的完美,由此而產生的語義學理論企圖對真實世界進行客觀描述。Kripke(1972)等人的“可能世界語義學”(possibleworldsemantics)、Barwise&Perry(1984)的“情境語義學”(situationsemantics)等,都把理論基礎奠定在客觀主義哲學(Objectivisim)之上,試圖全方位或部分地模擬真實世界本體,從而忽略了本體與認知之間的辨證、互動和平衡關系。如Barwise(1989)曾經提出過一種取“ifaseesp,thenp.”為邏輯形式的“非幻覺原則”(principleofveridicality),提出下面這樣一種推論:顯然,此邏輯忽視了本體和認知之間的差異。而Jackendoff(1986)在引用心理學家Wertheimer(1912)和Neisser(1967)理論的同時,指出在黑暗背景中兩燈間或閃爍,只要間隔時間不長,兩燈間距不大,由于視象滯留的原因,便會在觀察者那里產生“一燈來回移動”的幻覺。Jackendoff把這種感知產生概念、將其投射到客觀世界、在兩燈位置上形成動感的經驗,看作是一種“概念投射”(conceptualprojection)過程。運用Barwise邏輯,我們可以自得到:Alightshuttlesbetweentwopoints。然而這僅是一種SEEING模型,和與其相應本體(即事實):并非吻合。傳統(tǒng)語義理論似乎很難對這種現象作出辨證的、令人滿意的解釋。而要對此現象進行比較科學的闡述,就要兼顧事實(本體)和經驗(認知),以及這兩方面的互動與平衡,從得出一種更為科學的“兩燈交替閃爍的快節(jié)奏導致一燈不斷換位的視覺效果”(即電影效果)的SEEING-AS模型。而這種考慮實際、兼顧認知因素、在兩者之間建立平衡的原則,就是ICM的初衷。根據Fauconnier(1994)的話語分析理論,語言依賴類似認知活動來構建意義,事實模型與經驗模型是兩種大腦空間(mentalspaces),可通過連接器(connectors)融合。大腦空間的內涵多半是概念性質的,雖不嚴格與世界本體對應,卻有傳統(tǒng)語義學所不具備的很強的模型理論解釋功能。Fillmore(1982)和Lakoff(1987)認為,語言使用者都具有以經驗和文化為基礎的有關世界的“俗理論”(folktheories),并分別用“框架”(frames,Fillmore)和“理想化認知模型”(ICMs,Lakoff)來命名。這些似乎都不是科學理論或邏輯定義,而多半是文化觀念的集合。如“bachelor”這一概念,詞典充其量只能給出類似“anunmarriedman”的定義,但忽視了單身漢身份和婚姻的文化百科內涵(如婚配制度、符合婚姻的身份和年齡等),而后者只能通過框架或認知模型給出。典型的“單身漢”ICM模型應包含詞典定義和文化百科知識,這樣我們就不至于把符合“anunmarriedman”定義的所有人(如牧師等)都當成單身漢或光棍兒來處理。因此,ICM綜合了定義(屬指稱語義學(denotationalsemantics)范疇)和表征(屬表征語義學(representationalsemantics)范疇)兩方面的內容,與人的心理經驗部分取相對態(tài)勢,故不一定要與世界絕對吻合(Fauconnier1985)。而客觀主義哲學啟動的模型理論,追求的是認知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客觀性等同,即把兩種世界特征彼此關聯表現成鏡象狀態(tài),故不能解釋感知(如視覺)的非客觀部分。我們可以把客觀主義模型(A)和ICM模型(B)之間的差異歸納成:A模型中的E(即人對世界的認識),經過C(認知)的介入后,產生的是對世界等同的抽象;而B模型中的E,經C的介入后,生成的是既有E(等同抽象)又有C(即非客觀的概念)的EC組合。然而,ICM模型EC中的C部分,并非是隨意添加的內容,而是受文化心理定勢控制的認知因素。假如下面是一個“鳥”的范疇框架,大框在理論上囊括所有與“鳥”有瓜葛的成員(即“鳥”范疇的所有可能成員),小框ICM則僅容納該范疇的中心成員p(如“麻雀”、“知更鳥”等最為典型的成員),而x、y、z、w則屬典型程度較低的邊緣成員。由于中心成員和邊緣成員的差異并非涇渭分明,而是呈某種梯度狀態(tài),對中心與邊緣成員的鑒別,就要以文化心理定勢為依據。Rosch(1977)曾讓受試者按1-身體小、2-有羽毛、3-能飛、4-嘴尖等10項成員鑒定指標給各種各樣的鳥打分,結果發(fā)現麻雀和知更鳥的得分比企鵝等高得多,也就是說前者的原型性比后者高很多。我們從Rosch的試驗得到如下啟迪:A.受試者打分評判的依據是社會共認的文化心理定勢。B.成員滿足的指標量有百分比差異,但達到一定的比例(如70%),就可以進入ICM原型范圍。可見,什么是典型的鳥,以EC結合的飽和程度和突破點為準。EC結合體中的C(即認知)部分,包括語言使用主體的身體經驗、想象創(chuàng)造、語言完形(linguisticgestalt)等方面,可用意象圖式、隱喻模型、轉喻模型等概括(Lakoff1987)。我認為,ICM的EC結合狀態(tài),可以用來比較切合實際地分析無法用形式語法理論解釋的(漢語第一人稱)零主語(zerosubject)現象。為了與形式句法學中的空范疇(emptycategory)劃清界線,本文采用○e和○a兩種符號,分別代表零外指詞語(zeroexophor)和零回指詞語(zeroanaphor)兩種零主語。2.e的外指存在著明確的認知邏輯把○說成是非句法現象,意思是○的用或不用,不受句法規(guī)則的限制,而是受到語用規(guī)律或文化規(guī)律的左右。○雖無語音內容,但在心理上可以論證,這似乎和生成語法所討論的空位e、語跡t、空主語pro、不定式從句主語PRO在定義上有雷同之處。然而細分下去,個中端倪便可見一斑。e=抽象句法樹上的空位,待其它成分移入。t=詞匯或功能成分移出后留下的心理痕跡。PRO=不定式空主語,受上層主句內的主語控制,由上層主句動詞分派抽象格。如:b.他們今年夏天要(我)PRO去西藏。e和t顯然與○無關,PRO是不定式(infiniteclause)主語,也無法和定式(finiteclause)○等視齊觀。那么○與空主語pro相比,情況又將如何呢?在意大利語中,pro的存在,受到高屈折動詞的支持。比如在Parlafrancese這句話里,有形主語可免,動詞詞綴所攜帶的語法信息(時、體、數、性、人稱等),已足夠保證別人對該句主語的辨認。莎士比亞年代所使用的英語也是類似的“強主謂一致語言”(strongagreementlanguage,Radford1999:119ff)。如(pro)Hastanymoreofthis?這句話不需要有形主語,因為Hast動詞中的-st詞綴,已攜帶“第二人稱單數主語”語法信息,足以保證了對主語thou的分辨。而當代英語和漢語因主謂之間的一致狀態(tài)在動詞形態(tài)上的反映較弱(如英語)或根本沒有(如漢語),有形主語便不可缺損。比如光說“(?)canspeakFrench”和“(?)說法語”,我們就無法分辨主語到底是什么。生成語法學家把主謂強一致的語言稱作“空主語”(nullsubject)或“主語脫落”(pro-drop)語言,把主謂弱一致的語言稱作“非空主語”(non-nullsubject)或“非主語脫落”(non-pro-drop)語言。我們認為,當代英語和漢語屬于第二種情況。我們先來觀察○的跨句回指(transclausalanaphora,即○a)和外指(exophora,即○e)兩種使用情況?!餫與先行詞語(antecedent)語義共指的情況:(2)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a乃是前科的探花,○a今已升蘭臺寺大夫,……(曹雪芹高鶚:《紅樓夢》)而○a與“林如海”又共同指向語句或話語外的實際所指X,從而構成下面這種語義指稱三角關系:(3)a.○e要到東關看五猖會去了。......(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b.○e種牽?;?接連有三四年了。(葉圣陶:《牽?;ā?○e出現在文首,在話語內找不到先行詞語,故形成了下面這種外指性指稱狀態(tài):()是一個隨意符號,意思是:假如○e后面有與○e語義共指的○a,○e與○a就構成一個回指鏈[○e←○a]。當然,也可以把(○a)看成是一個外指的○e,構成一種漢語中可能有的連續(xù)外指鏈[○e,○e]。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可以說,○e已虛化成一個認知語言單位(參看熊學亮1999a)。那么是否可以把這種情況分析成“后指現象”(cataphora,即[○c→○p]:○c=后指詞語、○p(零)后行詞語)呢?原則上不可以。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話語中的外指對象X,是話語生成者本人(即作者)。理由很簡單:既然文名涉及特定事件或活動(如《牽?;ā?,而一開始又未提當事人,那么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作者本人,除非有其它附加語境因素推翻這一判斷。而如果硬要把○e分析成○c,在話語中就很難確定到底哪個成分是○p了。英語中的回指模式多半是[Xr←A](Xr=X的指稱詞語,A=回指詞語)式,而漢語除了有[Xr←○a]模式外,[○e←○a]模式似乎占了很大的比例,即漢語中○e比比旨是。此式除了在口語場合使用,還大量出現在書面語中,且[○e←○a]還有超長的特點,即○e后面跟有大量的○a:(4)初四日。十五里,到湯口。五里,到湯寺,浴于湯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黃泥崗。向時云里諸峰,漸漸透出,亦漸漸落吾杖底。轉入石門,越天都之脅而下,則天都、蓮花二頂,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東上,乃昔所未到者,遂前趨而直上,幾達天都側。......(徐宏祖:《徐霞客游記》)對于類似現象,可以考慮下面三種分析方案:A.[○e←○a]式:以○e啟動話題,后面全部跟○a。B.語境控制式:傳統(tǒng)語法把這種現象統(tǒng)稱為省略,原因是○的所指,可以通過上下文判斷。C.全○e式:即把所有的○都當作外指○e處理。國外學者的分析,針對的基本上是[Xr←A]式。如“話題原則”(topicalityprinciple,參看Givon1983)規(guī)定,話題一經建立,便可通過○a來保持。在隨后的幾年里,這一原則逐漸演變成了可度量指稱詞語(referentialexpression)的語言材料量與其在話語中或語用者知識結構中的可及程度成反比關系的“可及性原則”(accessibilityprinciple,參看Givon1985;Ariel1990,1994;熊學亮1999a)。此原則的“可及性梯度序列”(accessibilityscale){○>...>LM}(LM=elementofmaximallinguisticmaterial),把○標示成語言材料量等于零故可及性最高的成分。由于這與我們的直覺吻合,類似理論也可以用來分析A型[○e←○a]式。如在(4)語段中,認定第一個○是○e,啟動話題(即“徐霞客(游記)”)導致高可及性,后面保持話題的成分便是○a了。而根據B型分析,對○所指的判斷,要依賴語境,故涉及到一定的認知努力(即推理),以建立○e或○a的相關性(Sperber&Wilson1995),否則說話人就會使用其它指稱詞語來建立和保持話題。Kuno(1987:271)在考察(英語和日語的)句內回指一般情況時,就已經發(fā)現:話語的信息結構、先設知識、話題、評述關系等功能因素,在解釋回指鏈時起重要作用(Kuno1987:203ff)。他認為,回指詞語(如he、him、himself等)的選用,有時就像拍電影一樣:有兩個對象A和B,導演既可以把攝象機放在兩者中間,也可以放在較靠近A的地方,也可以從A的角度來拍。對同一對象拍攝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自然不一樣。而話語的回指狀態(tài)理應比語句回指狀況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靈活性。Langacker(1985)也討論過話語中不熟悉概念(即非話題)的“前臺”(on-stage)展示和熟悉概念(即話題或顯突內容)的“后臺”(off-stage)效果。前、后臺之間似乎存有量變向質變飛躍的關系,此演變過程可作為支持C型方案的依據。其實,國外學者所分析的[Xr←A]式的長度,都多少受到記憶和語型的限制。如Fox(1986)的研究發(fā)現,英語中[Xr←A]式的平均長度為1.83個基本句,而我對漢語的一項研究得到的平均值卻是7.32個基本句(熊學亮1999a),因此可能還有其它原因要追究。而特殊的原因,可以導致分析方案的改變。我曾在自己主講的《認知語言學》選修課上選擇了10名學生(復旦大學外文系和中文系的博士生和碩士生),請他(她)們對A、B、C三種分析方案進行意測。其中竟有9人(達90%)不同意B型,認為對類似例(4)的文本解讀,根本不需要推理。有7人認為,A與C無大差別:既然○e可以啟動話題,那么把所有的○都看成是○e也無礙大局,故C似乎比A還來的更爽直一點。上述裁決以對推理度的判斷和文化的直感為依據,未能明顯感覺到的推理,即被判為非推理。而文化則涉及到語用意象、語境固化等認知方面,其使用內涵,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識領域。忠、孝、禮、義等道德體系,織成了倫理之大網,抑制了個性的突顯。老莊哲學講究泯滅萬物,融化自然,也將自我疏散于宇宙之中,乃至達到物我不分的境界。在此狀況下,分辨第一人稱(即我稱)的主語,似乎也無關緊要了?,F將Rosch(1977)的調查模式如法炮制,根據上述10名同學的意測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一種(漢語)○的使用的ICM模型以及分析這種使用方式的理論的ICM模型的合并框架:也就是說,在使用方面,[○]似乎比[我]、[自己]等更典型;在理論方面,全○e式的C型似乎比A和B更典型。Hudson(1983)在討論語言、文化與思維的關系時,把知識分成(i)向別人學習來的文化知識、(ii)共有的非文化知識、以及(iii)非共有的非文化知識。第二種指的是純語言知識。然而在話語中刻意用“我”、“自己”等詞語來代替○,并不會導致非語法結局,因此我們不得不把○的用法,看成是第一種與第二種的組合,產生的是文化語言原型效果(即ICM)。這樣分析的優(yōu)越性在于:(a)可以解釋純句法學無法解釋的后天學習問題,(b)給創(chuàng)造力以余地,(c)理論闡述時不必包羅萬象,(d)可解釋與語言對應的文化因素的范疇化問題。后天學習包括觀察和直接指導兩方面,比如在不該多提自我的場合由于缺少經驗用了太多的“我”,別人就會說:“這種場合最好少用或不用“我”。久而久之,習慣潛移默化,便成為自然。因此,語言(使用)的知識,實際上是記憶中的概念集合和語言項目的社會分布。在語言使用時,語言項目的解讀者,利用已知概念來推導命題和用概念來定義社會范疇。因此,外指性質的○e與其所指之間的語義關系,完全可以隨著使用時間的流逝和使用頻率的增加固化成一種特殊的語言單位。比如,用○來表達“謙虛”的文化意識概念Im(ideologyofmodesty),其實是在無其它更好方案時的一種權宜之計,也體現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殊現象特殊處理的現實語用態(tài)度。3.特性c:迅速判斷主客觀行為語言用來闡述事件、行為、狀態(tài)、過程等,每一例都可以按認知心理學的方式勾勒成“側面”(profile,即顯突部分)和“基底”(base,即襯托側面的背景)兩部分(Langacker1987,1991)。vanHoek(1997)在運用這種理論分析典型回指結構時,把主語的所指當著句子或話語的側面X處理。方框表示襯托X的背景,包括“說者和聽者”和“語用場合”因素。X用什么指稱詞語來表達,也按可及性原則操作:箭頭指向表示的是有關指稱詞語(如“瘦黑貓”、“黑貓”、“貓”和○)的可及性遞增方向,表明○的所指X在話語中可達到最高的心理或認知顯突程度。支持這種顯突性的因素,似乎是說者和聽者的語用知識CC(cognitivecontext)、語言使用場合中的視覺和聽覺輸入PC(physicalcontext)和先前話語LC(linguisticcontext)。而為了證明CC可以完全替代PC和LC,我們可以做下面的試驗(參考熊學亮1999a、1999b)。把一個語用機制或能力已發(fā)育成型了的成人,請入不存在視覺和聽覺輸入(即PC)和先前話語(即LC)的暗室里,突然對他播放下例錄音,隨即要他快速回答“下雨了的主語是什么?”、“誰給誰開刀?”等問題,結果是:他所作出的判斷,與有PC(即在具體場合中)和LC(即已給出有關天氣和醫(yī)院的先前話語)可參考的人的判斷相同。在上述預試的前提下,我們隨后又將下面的話段錄音后,放給受試者聽要其迅速判斷主語是誰(即○e的所指),暗室人的判斷也與其它場合內受試者的判斷雷同。實驗結果至少可以部分說明,PC和LC信息完全可以是多余的或不相關的(熊學亮2000),語用者有惰性,無PC和LC可依賴時,會自動(或不得不)從CC中調出相關信息供話語處理使用,而與日常交際有關的CC“庫存”,對教育足量的成年人來說,理應是綽有余裕的。因此我們可以把上述主題指稱圖改成:修正后的分析方法,還會產生延伸的應用效果。如閱讀散文等文學作品,理解○的所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暗室操作過程”。此時讀者面對的,僅僅是一部作品,而無PC可言。此時此刻LC因信息量有限,在某種程度上起的是CC觸發(fā)器的作用。而通過激活有關的CC因素,解讀者自然而然會“身份易位”,向作者的視角靠攏到幾乎重合的地步(Scholes1982),直接體會○的所指。(這里兩個○e的指向是不一樣的)(8)前天那篇《自剖》,就比是○e1哇出來的幾口苦水,過后○a只是更難受,○a更覺著○e2往上冒。(除志摩:《再剖》)暗室試驗還告訴我們,在裁定○的所指時,即使能感覺到較為明顯的推理,其指向也是針對CC的,而CC中與○形式對應的認知單位,如果和相應的語言單位(即○形式本身)在話語中的同時出現率達到一定的百分比(如90%)時,推理就趨向于消失,此時對○的解讀,便成為一個直接或自動的過程。誠然,不同的文體和語體,標識不同的CC語境。在閱讀書信、散文、第一人稱小說時,基本感覺不到推理的存在,而說明文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假如針對類似下例的話語,(9)○較注重課外時間以培養(yǎng)能力?!鸫笠槐慵尤肓藢W生會,○從中結識了很多出色的朋友?!鹪诖笠簧蠈W期被新聞系同學請去參加新聞學院元旦師生聯誼晚會上的戲劇演出,○擔任主角。同時○也很注意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等鍛煉機會?!鹪谝患矣v滬機構利用本余時間做陪同翻譯,○在語言、工作等能力上都有提高。下半學期中,○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復旦外語節(jié)演講比賽,○真的是很掃興也很無奈?!鹎耙恢鼙l(fā)重感冒,○含了8粒金嗓子喉寶也只拿了個優(yōu)勝獎,○當時真很不滿意也很無奈。但在這些課外實踐中○的確得到了鍛煉。認可了本文中提出的C型分析方案,“說話人自我淹沒”這種“謙虛意識”(Im),便轉移到○上,以后便可用○來傳遞“謙虛”信息(熊學亮1999a)。也就是說,假如第一人稱○在90%或大于90%的使用頻率上,受到“免用指向自我的詞語”這種Im的控制(熊學亮1999a),該意識實際上已從○的語用矩陣PM中游離出來,轉移到了○的語義矩陣SM中:然而,這種○/Im單位,僅僅是寄生性質的認知(意識)語言單位,因為○必須依附于句法框架。如我們可以說(10b),但不可以說(10c):其次,○必須是第一人稱,出現在限定和實義主語的位置上,如下面的○在沒有任何前提(如類似例(4)中的文名提示)的情況下,既不能指稱第二或第三人稱,也不可出現在賓語或非限定非實義主語(即表示態(tài)度和具有語法隱喻功能的虛義主句)的位置上:而在英語里,○僅出現在由基本句構成的(多重)并列句和結構較為松散的口語(如電影對白)中。(13)例當然可以用A方案分析。而(14)例最好采用B型分析方案,以將其中的○e現象判為省略,結合語境來進行解讀,如1=you、2=I、3=it和4=I等。英語似乎不存在C型方案的可能。4.icm分析法的價值形式語言學理論不能解釋○的用法,功能語言學理論也無法僅用“話題”等因素來充分闡述其它人稱的○與第一人稱的○的分布在計量分析上的懸殊差異(見熊學亮1999a),因此我們只好在第一人稱○的解釋過程中,追加文化意識因素。本文的分析,沿用典型的認知語言學“基本行為→概念化(即范疇化和圖式化)→語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事故車維修技術與人才輸出合同
- 如何進行有效的員工福利調研
- 2025年農產品害蟲防治合作協議
- 2025年智能真空斷路器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范
- 2025年農業(yè)服務項目申請報告模稿
- 2025年紫外固化材料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2025年角鋼項目提案報告模板
- 2025年腈類項目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二手獨立產權房產轉讓協議書
- 2025年商業(yè)店鋪租賃轉讓協議
- 復產復工試題含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入學考試英語試卷(附答案)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大單元整體作業(yè)設計
- 售后服務經理的競聘演講
- 臨床醫(yī)技科室年度運營發(fā)展報告
- 慢加急性肝衰竭護理查房課件
- 文件丟失應急預案
- 從建設和諧社會角度思考治超限載(十)
- 幼兒園小班開學家長會課件
- 云南華葉投資公司2023年高校畢業(yè)生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ABB電子時間繼電器CTMVS系列操作與安裝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