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外治法在痤瘡中的應用_第1頁
中醫(yī)外治法在痤瘡中的應用_第2頁
中醫(yī)外治法在痤瘡中的應用_第3頁
中醫(yī)外治法在痤瘡中的應用_第4頁
中醫(yī)外治法在痤瘡中的應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外治法在痤瘡中的應用

正常性癲癇(以下簡稱癲癇)是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結構的慢性炎癥。臨床表現(xiàn)有晉升、丘疹、膿傷口、結節(jié)、囊腫、面部痤瘡和其他傷口。好發(fā)于顏面、頸、胸及上背部。病因復雜,迄今為止尚未完全明了。痤瘡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其發(fā)病機制與性激素水平、皮脂腺毛囊口角化、毛囊內微生物及遺傳有關,另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視。痤瘡發(fā)病率高,更重要的是影響容貌而對患者造成心理損害,因此,它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而中醫(yī)外治法以其劑型、方法多樣,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作用直接,見效快等特點而廣泛應用于痤瘡的治療。1中藥外治1.1不同藥物治療的植物極限療效姚春海等人研制了治療痤瘡的純中藥外用制劑——痤瘡乳膏及其微制劑(微米痤瘡乳膏)。藥物組成包括生大黃、白花蛇舌草、茵陳、蒼術、丹參、生地榆、生甘草、冰片。采用隨機、平行對照的方法把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治療組2及對照組,其中治療組1、治療組2分別為32例,對照組33例。治療方法:治療組1外用痤瘡乳膏,治療組2外用微米痤瘡乳膏,對照組外用0.025%維A酸乳膏。各組的用藥方法均為先用溫水洗凈患處,輕輕揩干后將藥物均勻涂于患處,輕揉1-2min,每晚1次,兩周為1個療程,連用6周。各組在治療后第2、4、6周的總有效率:治療組1分別為34.37%、53.12%、68.75%,治療組2分別為40.62%、50.00%、71.87%,對照組分別為42.42%、51.51%、69.69%。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各組間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娭兴幹苿┰谥委燄畀彿矫娴拇_切性。王新梅等在外用麝香、牛黃、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爐甘石等藥組成的龍珠軟膏治療痤瘡時,治療有效率達88.3%。周淑芳等外用解毒去斑膏治療痤瘡,藥物組成用蟾蜍、大黃粉等藥物經(jīng)95﹪酒精浸泡24h后,取適量藥液配用新鮮雞蛋清,混合均勻外用,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8﹪。膏劑外用治療痤瘡的實驗研究也有很大的進展:陳衛(wèi)平等研制的純中藥制劑黃白痤瘡膏(處方:大黃、黃連、硫磺、白芷、白茯苓、白薇)外用,觀察對金黃地鼠皮脂腺斑組織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黃白痤瘡膏對皮脂腺斑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能通過抑制皮膚脂腺細胞增生和分泌功能,進而使皮脂腺斑萎縮,顏色變淺,改變地鼠皮膚脂腺斑的顯微結構,以此達到防治痤瘡的作用。谷建梅等運用黃連、煅牡蠣、丹參、薏苡仁、紅花及紫草等制成的黃連牡蠣膏外用觀察其對兔耳痤瘡實驗模型的抗角化作用,結果表明:黃連牡蠣膏外涂兔耳角化部位的皮膚可減輕皮膚毛囊皮脂腺導管的過度角化,組織病理學改善呈劑量依賴性??v觀方中各味藥的作用機理,提示黃連牡蠣膏適用于濕熱蘊結及痰濕凝結型的痤瘡,對痤瘡發(fā)病機制中出現(xiàn)的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進一步揭示運用中藥制劑中要注意辨證與辨病的關系,更堅定了我們以中藥外用治療痤瘡的理念。1.2臨床治療組中藥外用治療痤瘡的方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逐漸得到改善,很多醫(yī)者把中藥制成面膜來治療,使治療手法更簡便,更全面。如祁國榮取大黃60g、硫磺40g、黃柏40g、紫草20g、白芷40g、水蛭20g、生南星20g研成極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5g左右,加入雞蛋清1個,盛于干凈容器中,攪勻即成藥物面膜液,每晚先用溫熱肥皂水洗面擦干,用干凈毛刷蘸面膜液均勻地涂于面部,干燥后即取下,次日溫水洗凈,每日1次,6次為1療程,一般治療3-6個療程,150例患者治愈120例(尋常型100例,繼發(fā)感染20例),顯效12例,好轉8例,無效10例,治愈率為80%,總有效率為93.3%。孫宏偉等在醫(yī)用熟石膏中加入適量的金銀花、大黃、黃芩、黃連、丹參粉、夏枯草制成中藥面膜,每周1-2次涂抹,4周為一療程,治療痤瘡66例,總有效率達到80.30%。徐樹槐用白芷80g,丹參100g,硫磺、大黃、苦參各50g,連翹、穿心蓮、蒲公英、天葵子各20g,制成中藥面膜外用治療痤瘡,總有效率為95.24%,總治愈率為66.67%。李定文等運用痤瘡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40例,處方組成:大黃50g,丹參50g,黃芩30g,白花蛇舌草40g,白芷20g,石膏100g,冰片1g,薄荷醇5g。將以上藥物篩選、混合、干燥后再粉碎,過120目篩,消毒(鈷60照射消毒),分裝成30g/袋,使用時用40℃的溫水調成糊狀均勻涂敷患處30min;對照組用痤瘡凝膠(廣東田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均勻敷30min,兩組用藥均每兩天1次,兩周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兩個療程后判斷主要癥狀積分變化及綜合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5﹪,對照組總有效率77.5﹪;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說明痤瘡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顯著,治療效果顯而易見。1.3治療嫌犯性瞳膠病王景風等等自制痤瘡酊劑,主要成分為白蘚皮100g,魚腥草50g,加95﹪酒精200ml、蒸餾水300ml,浸泡72h后過濾備用。水楊酸5g、間苯二酚5g,、冰片10g用95﹪酒精100ml稀釋,使用前加備用液混勻,外涂患處,治療丘疹性痤瘡279例,總有效率91.4﹪。李玉仙等配制的痤瘡酊,組方:黃連15g,黃柏15g,黃芩20g,地膚子15g,苦參15g,陳皮15g,丹參20g,冰片10g,甲硝唑2g,螺內酯1g,維生素B62g;將中藥飲片磨碎后放入大磨口瓶中,加入40﹪-60﹪乙醇溶液浸泡7d后過濾,再將冰片及其它西藥研粉后加入濾液,融化后外涂患處,治療青年痤瘡,總有效率為96﹪。1.4中藥經(jīng)辨證治身以及藥浴工藝在局部治療中的應用各有側重,并將書靳正倉等應用中藥蒸氣面部熏蒸治療痤瘡118例,方法:將保溫式自動壓力電飯鍋蓋上的小孔連接一膠管,膠皮管另一端連接一蒸汽小噴頭,加底座及控制開關,將中藥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加熱,待蒸汽噴出時對著病變部位熏蒸30min,每天1次,熏后有膿頭囊腫者可用粉刺針清除內容物,7d一個療程,休息2d后再開始下一個療程治療,本組治療共7個療程。所用中藥經(jīng)辨證分為四個類型:①肺經(jīng)風熱,以枇杷清肺飲加減;②脾胃濕熱,以平胃散加減;③火毒內盛,以五味消毒飲加減;④血瘀型,以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結果總有效率96﹪。中藥蒸氣熏蒸法巧妙將中醫(yī)辨證施治與面部熏蒸直接用藥相結合,對各度痤瘡尤其是對病程長的重度痤瘡治愈率高,療效確切可靠。黃萌等運用中藥熏蒸法治療胸背部痤瘡,熏蒸組:薄荷、苦參、敗醬草、百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茵陳、仙鶴草、虎杖組成的中藥痤瘡方熏蒸,每日1次;熏蒸加刺絡拔罐組:除每日熏蒸外,隔日行夾脊穴拔罐1次;對照組:外用自制藥水沖洗,每日1次,配合內服中藥治療。結果總有效率:熏蒸組90.48﹪,熏蒸加刺絡拔罐組95.56﹪,對照組80.95﹪.熏蒸組與熏蒸加刺絡拔罐組療效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以熏蒸加刺絡拔罐組療效最佳。2針灸和針灸2.1穴位點刺加刺內固定姜麗應用背俞穴點刺放血治療痤瘡,患者取端坐位,頭頸部稍向前傾,背俞穴充分暴露。先用2%碘酒將患者的肺俞穴或膈俞穴處消毒,然后用75%乙醇脫碘再消毒。取經(jīng)過消毒的梅花針重扣肺俞穴或膈俞穴,再在扣刺部位快速拔上火罐放血,放血量3-5ml,每周兩次,兩穴交替使用,10次為一個療程,療程間不休息。治愈21例,占67.6%;顯效6例,占19.4%;有效2例,占6.5%;無效2例,占6.5%。總有效率為96.8%,其中10例隨訪,未見復發(fā),療效可靠。趙宏瀾等選擇的穴位是大椎、肺俞、膈俞、曲池、耳尖;治療方法:常規(guī)局部消毒皮膚,左手拇、食指提捏皮膚大椎、肺俞、膈俞等穴位,用三棱針分別點刺5-8下,見少量出血后拔火罐。視患者的皮膚充血狀況拔罐10-15min,點刺曲池擠出3-5滴血,擦除血跡隔日1次。揉捏耳尖,使血液充盈,雙耳放血5-8滴,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效:本組58例,治愈45例,占78%,好轉10例,占17%,無效3例,占5%,有效率為95%。黃桂興等用電針接臍周八穴加刺絡拔罐治療痤瘡,刺絡拔罐取穴為大椎、肺俞,每次選一穴,兩穴交替。操作方法:囑病人反坐于靠背椅上,穴位常規(guī)消毒,醫(yī)生用拇、食指捏緊或舒張局部皮膚,用三棱針快速點刺穴位5-7下,再用閃火法拔罐,留罐10min,放血量為3-5ml為宜。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d,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3個療程治療后,32例患者,痊愈7例占21.9%,顯效17例占53.1%,有效7例占21.9%,總有效率為96.9%。張克旭等用三棱針點刺背俞穴配合拔罐放血治療尋常性痤瘡臨床觀察:①取穴:主穴為阿是穴、大椎;配穴為肺經(jīng)風熱型或痤瘡在額頭多配肺俞,脾胃濕熱型或痤瘡在鼻翼兩頰多配胃俞,熱毒內蘊型配靈臺,氣滯血瘀型配肝俞,痤瘡在下頦較多配腎俞,痤瘡在顳部較多配膽俞。②治療方法:阿是穴為背部反應點,每次選用1-2個;配穴根據(jù)患者皮損部位每次選用1-2對?;颊呷「┡P位,穴區(qū)常規(guī)消毒,術者用拇、食指捏緊局部皮膚,用三棱針快速點刺穴位1-3下,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用中號玻璃罐以閃火法拔罐,留罐10-15min,隔日1次。上述方法治療15次為1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43例患者治愈22例,占51.16%,顯效11例占25.58%,有效7例占16.28%,無效3例占6.98%,總有效率為93.02%。2.2常規(guī)皮膚保乳手術唐中生根據(jù)證型配合在耳穴“肺”、“胃”、“面頰”、“大腸”等處放血來治療尋常性痤瘡也有不錯的療效?;颊哒?先按摩耳尖穴使之充血后消毒,然后將患者耳尖部折疊,持三棱針迅速點刺耳尖穴使之出血,用消毒干棉簽擦拭,待出血5-15滴、出血量達0.3-1ml時用棉簽按壓止血。每次取雙側耳尖穴放血,每三天1次,4次為1療程。76例患者治愈64例,占84.2%,好轉10例,占13.2%,未愈2例,占2.6%,總有效率達97.4%。李月霞使患者臥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于單側耳穴:肺、胃、神門、內分泌中每次選取兩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并于同側耳背靜脈放血,每次放血量1-2ml。每星期兩次,左右耳交替使用,10次為1療程。輔以:胸1-胸7椎脊柱旁開左右各1.5-3寸范圍內尋找皮膚異點2-3處,三棱針挑刺加閃火拔罐放血。局部炎癥嚴重者配合常規(guī)皮膚抗炎治療。54例患者中治愈25例,占46.3%;顯效14例,占25.9%;好轉11例,占20.4%;無效4例,占7.4%;總有效率92.6%。2.3耳穴固定和網(wǎng)絡覆蓋孔宇虹等以耳穴內分泌、腎上腺、肺、脾為主;配穴:熱盛疼痛劇烈者取心,大便干燥者取大腸、便秘點,失眠或癢甚者取神門,月經(jīng)不調者取肝、腎。取單側耳部,用75%乙醇常規(guī)消毒耳廓部,用0.6cm×0.6cm膠布將王不留行子固定在耳穴上,囑患者自行按壓耳穴,每日3-5次,每次5-10min,每隔3d換貼一次,左右耳交替,10次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應囑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油膩及含糖量高的食物,痊愈率37.5%,有效率82.5%。李登科等觀察耳穴貼壓配合體針治療痤瘡的療效時發(fā)現(xiàn),根據(jù)痤瘡的證型不同取穴:肺胃蘊熱型:耳穴取肺、大腸、胃、神門、腎上腺、面頰,用王不留行子貼壓;氣血郁滯型:耳穴取肝、膽、胰、脾、胃、腎上腺、皮質下,用王不留行子貼壓;痰瘀結聚型:耳穴取耳尖(放血)、脾、胃、腎上腺、皮質下、面頰,用王不留行子貼壓,每天輕輕揉壓3-5次,3d換貼1次??扇〉煤芎玫寞熜?治療30例患者,治愈17例,好轉11例,總有效率達93.3%。2.4點刺的消毒和消毒黃蜀等對火針治療痤瘡做了細致的研究。黃氏局部取每個結節(jié)或囊腫頂部中央及基底部,整體取肺俞、膈俞、脾俞等穴。操作時:面部痤瘡患者取仰臥位(頸背部皮損患者取俯臥位),醫(yī)者坐于患者頭頸部端,充分暴露皮損部位,選好進針點。左手持酒精燈(酒精燈內酒精裝1/3即可),盡可能接近施術部位,右手拇、食、中指持針柄,置針于火焰的中焰,先加熱針體,再加熱針尖,把針燒至發(fā)白(若火針溫度太低,疼痛反而更甚)。先點刺皮損局部,左手持酒精燈微向外移,燒針后右手運用手腕力量,持針迅速垂直刺入皮損頂部,若皮損為丘疹、黑頭、膿皰,常點刺一下即可,稍加擠壓,把皮疹上的黑頭粉刺或膿皰分泌物、膿栓、膿血清除;若皮損為結節(jié)堅硬者,則應在其中心和周圍多處點刺,不擠壓;若為囊腫,刺破囊壁時則有落空感,用棉簽輕輕擠凈囊內物,消毒棉簽沾干并輕按針孔,酒精再次消毒,暴露針孔。深度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