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綜合:儒道墨異同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第二單元綜合:儒道墨異同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第二單元綜合:儒道墨異同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第二單元綜合:儒道墨異同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第二單元綜合:儒道墨異同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道墨濟世,

擷取各家精華單元聯(lián)讀,再悟經典活動一:合作探究,辨“兼愛”“仁愛”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兼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兼愛》)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中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

孔子出生于禮儀相對完備的魯國,從小受到宗法禮儀的熏陶,深諳周禮。面對天下動亂的局面,孔子希望通過恢復禮樂中的人文精神來實現(xiàn)天下大治??鬃犹岢觥叭省弊鳛榻鉀Q社會失序的重要舉措?!靶⒌芤舱撸錇槿手九c”,就是說,“仁是建立在對親人的孝悌基礎上的??鬃又鲝垚廴擞邢群箜樞?,即“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從家人開始,由近及遠,逐漸展至忠君、交友大眾等方面。孔子的“仁愛”強調提高自身修養(yǎng),“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實現(xiàn)“仁愛”全在于自覺、自律,而不在于他人?!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提到如何用“仁”處理與他人的關系??鬃拥摹叭蕫邸敝鲝埣纫萍杭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又要做到不強人所難,要體現(xiàn)對他人尊重。仁

愛墨子強調愛人是不分地域、等級、親疏、貴賤的,所有人都應做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也就是提倡無差等的愛。同時墨子又非常重視利,愛就是利,利就是愛,“必吾先從事于愛利人之親,然后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也”,墨子認為我們愛人、利人,之后才能得到他人的回饋。墨子認為“義,利也”,義指的是公利、天下大利?!皻⒓阂源嫣煜?,是殺己以利天下”,強調犧牲個人而保存天下是值得的。墨子的“愛人”對孔子有所超越,不僅強調在思想動機上要“兼相愛”,在實際行動上也要“交相利”。首先從動機上來說,“仁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將以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將是否對他人有利看作衡量行動的標準,有利就實施,不利就停止,功利目的非常明顯。在行動上,倡導人們“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若此則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強調人人各盡其能、各盡其力,從物質上幫助他人,并把“勸之以賞譽,威之以刑罰”作為外在強制手段,使人們將道德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上,這是一種心理動機與行為功效相統(tǒng)一的“愛”,也與墨子提出的“合其志功而觀”的動機與效果統(tǒng)一論不謀而合。兼

愛孔子和墨子的主要思想對比孔子墨子政治思想仁愛德政,實現(xiàn)大同社會(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實現(xiàn)“兼相愛,交相利”(為廣大底層百姓的發(fā)聲)教育理論基礎性相近,習相遠(否認先天稟賦的差異,外爍論)素絲說(調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外爍論)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把教育的對象擴大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教育目的培養(yǎng)“賢人”和“君子”(培養(yǎng)社會人才)培養(yǎng)“兼士”,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苯逃齼热荨笆龆蛔?,信而好古”——重道德、文史教育,輕生產勞動。(強調繼承)“述而且作”自然科學知識、文史教育,生產技能、思辨能力培養(yǎng)(強調創(chuàng)新)教學原則學、思、行結合、啟發(fā)誘導、因才施教、好學與實事求是不叩必鳴、言行一致、量力而行孔孟的“仁愛”墨子的“兼愛”相同點不同點愛的基礎愛的關系

愛的含量①內涵一致。兩者都顯示出愛的普遍性、廣泛性。②社會背景和基本目標相同。都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動亂時期,都懷著安邦定國、終止混亂紛爭的理想,都體現(xiàn)出一種“大同社會”的理想。③均注重個人內在修養(yǎng)?!叭蕫邸迸c“兼愛”都把個人內在修養(yǎng)放在重要的地位,借此來是實現(xiàn)各自“愛”的理想。君子如果想要有所作為,要先修身。 仁愛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的兼愛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倫理的基礎之上的兼愛是雙向交互的,提出對等互報的原則仁愛可以是單向不求回報的仁愛是有差等的,不均衡的兼愛是無差等的,均衡的結合表格,歸納“仁愛”與“兼愛”的差異?;顒佣簱峁潘冀?,悟“兼愛”“仁愛”

熱播劇《掃黑風暴》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高赫的父親是長藤資本的老板高明遠,母親是中江市公安局賀副局長。高赫在被判死刑后通過其父母打通市法院院長的關系,改判死緩保外就醫(yī),自己易容后改名換姓,繼續(xù)危害社會。賀副局長由于自己與高赫父子的關系,成為了中江市黑惡勢力的保護傘。

請結合“兼愛”與“仁愛”的思想,談談你對這一案例的看法。微評論:儒家的仁愛,是有等級和差別的,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愛先從雙親開始,然后是仁民,最后是愛物,這似乎沒什么過錯。誰不是先從最近的人開始認識世界的呢,不僅人類如此,動物莫不如此。但是人類畢竟是有社會的,如果一直生活在“民相望,老死不相往來”的道家社會,儒家的主張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社會中,就要有公平、平等和正義,這就使得墨家“兼愛”的主張顯得非常有必要。墨子認為愛是人類的一種通感,是無等級、無差別、無種族的,兼則愛,別則恨,有利于社會公平。所以要“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其目的是為了社會的公平、平等和正義。這樣的話,不難看出儒家的仁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愛父母子女勝過愛別人的父母之女。所以,高明遠和賀副局長一直為其子高赫開脫,而對徐英子姐弟的死漠然視之。他們在保全自己兒子的同時,根本不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可能就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傳統(tǒng)使然。相反,在社會生活中應該更重視法家的“兼愛”——“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尤其像中江市公安局賀副局長更不應該把在家中的“仁愛”用到社會上來,而應該對徐英子姐弟施以無差別的“兼愛”,否則,等待她的只能是法家的法則?!叭蕫邸迸c“兼愛”都是愛,一個側重于家庭,一個側重于社會。等在家時,多點仁愛;等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時多點兼愛;等二者有交集或沖突時,要處理好仁愛和兼愛的關系,否則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法律。

——南懷瑾:《老子他說》對這三家(儒佛道),我經常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雜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顒尤汉献魈骄浚宓阑パa仁者愛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薄献渝羞b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f子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f子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莊子儒道互補體現(xiàn)在何處?儒家思想:為國獻身的愛國情懷;關注現(xiàn)實,憂國傷時;匡扶天下的壯志豪情儒家偏重社會倫理,思考人與人的關系,強調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注重積極進取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側重人道。道家思想:淡泊名利、回歸自然的情懷;自我開解,排遣內心的苦悶;人生得失的豁達精神道家偏重哲學問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擺脫出世入世的束縛,注重寧靜和諧與超越世俗的觀念;側重天道。不滿社會現(xiàn)實自身修養(yǎng)積極進取使命責任(社會價值)自然天性寧靜和諧超越世俗(生命價值)療救社會,使之恢復正常的秩序儒道加法減法異同糧店藥店活動三:合作探究,儒道互補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千方難歷盡,荏苒光陰。人生無悔,終顯君子風度。用儒家思想進取,用道家智慧煉心。做勇于擔當?shù)奶锰谩熬印弊鰞刃某坏挠朴啤笆ト恕钡谝?,可以“各取所需”,但不要“厚此薄彼”;第二,可以“學以致用”,但不要“急功近利”;第三,可以“弘揚繼承”,但不要“全盤照搬”?!字刑臁度迥婪ǖ木仁乐摺房偨Y文題訓練①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雹诳鬃釉疲骸安换既酥患褐?,患不知人也?!遍喿x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讀了上面兩則材料,你獲得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以“自知”,致“知人”“知”是一種能力,是不斷的探索,不斷的追尋。知己與知人都是認識了解的重要過程。在我看來,推己及人,需先自知,而后知人。何為自知?我們無時無刻不與自己打交道,但是否發(fā)出過這樣的靈魂三連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秉持著疑問審視自己的內心,我的來處,我的性格特征,我的認識論與價值觀,不斷地問是為了不斷地知,如同哲學家所言“認識你自己”。不管最終清楚還是存疑,終歸有助于與自己對話,將心扉敞開。自知的目的又在何處?是在困境中理清萬千思緒,明確初心并堅守自我。屈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他明白,于楚國,自己愿竭忠盡智,不惜窮矣。他自知,所以他自尊自立,浮游塵埃之外,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而蘇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19年的屈辱,觸手可及的富貴,在他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