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國語》詩用素語淺析_第1頁
《左傳》《國語》詩用素語淺析_第2頁
《左傳》《國語》詩用素語淺析_第3頁
《左傳》《國語》詩用素語淺析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左傳》《國語》詩用素語淺析

根據(jù)《左傳》和《普通話》的常用短語,春秋詩歌的使用可分為:引用語言詩歌和禮儀賦;詩歌、交叉點(diǎn)詩歌、儀式歌曲和評論。我們先談言語引詩。言語引詩是在述說時引用詩篇中的詩句來表述自己的意思或印證自己的觀點(diǎn)。如《國語·晉語四》:桓公卒,孝公即位。諸侯叛齊。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于桑下。蠶妾在焉,莫知其在也。妾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言于公子曰:“從者將以子行,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子必從之,不可以貳,貳無成命?!对姟吩?‘上帝臨女,無貳爾心?!韧跗渲?貳將可乎?子去晉難而極于此。自子之行,晉無寧歲,民無成君。天未喪晉,無異公子,有晉國者,非子而誰?子其勉之!上帝臨子,貳必有咎?!惫釉?“吾不動矣,必死于此?!苯?“不然。《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硪拐餍?‘不遑啟處’(《小雅·采薇》),猶懼無及。況其順身縱欲懷安,將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日月不處,人誰獲安?西方之書有之曰:‘懷與安,實(shí)疚大事?!多嵲姟吩?‘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艄芫粗儆醒?小妾聞之,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從懷如流,民之下也。見懷思威,民之中也。畏威如疾,乃能威民。威在民上,弗畏有刑。從懷如流,去威遠(yuǎn)矣,故謂之下。其在辟也,吾從中也。《鄭詩》之言,吾其從之?!舜蠓蚬苤僦约o(jì)綱齊國,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子而棄之,不亦難乎?齊國之政敗矣,晉之無道久矣,從者之謀忠矣,時日及矣,公子幾矣。君國可以濟(jì)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敗不可處,時不可失,忠不可棄,懷不可從,子必速行。吾聞晉之始封也,歲在大火,閼伯之星也,實(shí)紀(jì)商人。商之饗國三十一王。瞽史之紀(jì)曰:‘唐叔之世,將如商數(shù)?!裎窗胍病y不長世,公子唯子,子必有晉。若何懷安?”公子弗聽。在這段文字中,姜氏在勸說公子重耳時,三次引詩,第一次引《大雅·大明》,以天命勸重耳回歸,第二次引《小雅·皇皇者華》,規(guī)勸重耳速歸,不要懷有私心,茍且偷安,第三次引《鄭風(fēng)·將仲子》,規(guī)勸重耳要順從民意。更讓人重視的是,在表述中,還將《小雅·采薇》的詩句“不遑啟處”自然地融合在話語之中。這說明姜氏對于《詩》非常熟悉,而且了解所引之詩內(nèi)容與命意,因而用起來才得心應(yīng)手。在這個例證中,我們也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提示,這就是“引詩”同樣可以起到“詩教”的作用,它雖然不是有意的為了“詩教”,但確是用詩在勸說,在開導(dǎo),在為重耳的未來指引路向。這無疑是走出了“學(xué)校教育”的“詩教”,無疑是“詩教”手段的拓展。接著,我們談禮儀賦詩。禮儀賦詩原則上是出現(xiàn)在正規(guī)的場合,大多是朝廷的燕享儀式之上,如第一章所舉“鄭伯享趙孟”、上面所舉“秦伯燕享公子重耳”都是典型的例證,下面再舉《左傳·文公十三年》的一個例子:冬,公如晉朝,且尋盟。衛(wèi)侯會公于沓,請平于晉。公還,鄭伯會公于棐,亦請平于晉。公皆成之。鄭伯與公宴于棐,子家賦《鴻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蔽淖淤x《四月》。子家賦《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鄭伯拜,公答拜。鄭國和衛(wèi)國,原本都是晉的盟國,可是,鄭、衛(wèi)迫于楚國的壓力,又不得不與楚結(jié)成聯(lián)盟。鄭、衛(wèi)兩國即依附晉,又投靠楚,擔(dān)心晉國反目成仇,所以請魯文公從中斡旋,平息此事。在這種背景下,鄭伯在·這個地方宴請了魯文公,在燕享中,鄭大夫子家賦《小雅·鴻雁》,取其“侯伯哀恤鰥寡有征行之勞”之義,言鄭國寡弱,請求魯侯還晉,以存恤之。魯季文子賦《小雅·四月》,取其“行役踰時,思?xì)w祭祀”之義,以不想為鄭返還晉國之想法答之。子家又賦《鄘風(fēng)·載馳》的第四章,取其“小國有難,有求于大國”之義,再次請求。文子又賦《小雅·采薇》的第四章,取其“豈敢定居,一月三捷”之義,答應(yīng)了鄭國的請求,同意重返晉國。在這個例子中,詩被用作外交的辭令,雖然在賦詩時關(guān)涉到詩的本義或其中某個章節(jié)的意思,但它表達(dá)的真正含意卻與詩沒有直接關(guān)系。然而問題在于,你要弄懂賦詩所隱喻或暗示的意思,卻非得諳熟詩本義不可,這便激發(fā)了人的學(xué)詩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對于“詩教”的實(shí)施便起到了推動作用。其次,我們談交際解詩。交際解詩是用在禮儀賦說之后,由于所賦之詩表意比較隱晦,所以要作進(jìn)一步的解釋?!秶Z·周語下》記載說:晉羊舌肸聘于周,發(fā)幣于大夫及單靖公。靖公享之,儉而敬;賓禮贈餞,視其上而從之;燕無私,送不過郊;語說《昊天有成命》。單之老送叔向(即羊舌肸之字),叔向告之曰:“……且其語說《昊天有成命》,頌之盛德也。其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緝熙!亶厥心肆其靖之?!堑莱赏踔乱?。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稱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讓于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寬也。密,寧也。緝,明也。熙,廣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讓,而敬百姓。其中也,恭儉信寬,帥歸于寧。其終也,廣厚其心,以固和之。始于德讓,中于信寬,終于固和,故曰成。單子儉敬讓咨,以應(yīng)成德。單若不興,子孫必蕃,后世不忘?!边@段文字是說,在晉之使者于周行聘禮之時,曾演奏《昊天有成命》這一《周頌》中的詩篇,單子在燕享中說了他喜歡這篇詩的話,因此,叔向結(jié)合單子在燕享時的表現(xiàn)認(rèn)為,單子若不是自己有所發(fā)達(dá),那么必將德澤子孫,于是詳細(xì)地解說了《昊天有成命》,說明單子的行為品德與詩所歌頌的美德相吻合,并以此證明自己之預(yù)測的可靠性。在這個個案中,實(shí)際上是把《詩》當(dāng)作了衡量和檢驗(yàn)人的道德品行的參照,或者說是標(biāo)準(zhǔn)。這對于春秋的“詩教”來說,在強(qiáng)調(diào)人的品德修養(yǎng)方面,無疑具有典型作用和示范作用。不過,用《周頌》的詩篇去比對單子,從禮樂的等級規(guī)范來說,則是僭越的表現(xiàn)。再次,我們談典禮歌詩。歌詩和賦詩一樣也用在正規(guī)的場合,但歌詩與賦詩不同,賦詩如《漢書·藝文志》所說乃是“不歌而誦”,類如沒有音樂伴奏的“徒歌”,或是類如后世私塾的“吟詩”,歌詩則是用樂器伴奏的歌詠;賦詩是由典禮儀式的主、客,或是主、賓親自誦讀,歌詩則是由樂工來表演,有時還伴有舞蹈。可以說,典禮歌詩是西周禮樂形式在春秋的延續(xù)?!蹲髠鳌は骞哪辍酚腥缦碌挠涊d:穆叔如晉,報知武子之聘也。晉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三拜。此事與上引《國語·魯語下》“叔孫穆子聘于晉”記載的是一件事,這里我們不再去說晉國用禮僭越的事,而是討論歌詩的問題。關(guān)于“金奏《肆夏》之三”,杜預(yù)注說:“《肆夏》,樂曲名。周禮以鐘鼓奏九夏,二曰肆夏,一名樊;三曰韶夏,一名遏;四曰納夏,一名渠。蓋擊鐘而奏此三夏曲?!薄端料摹分?是為樂曲,是注釋家“以《文王》類之”所推測出來的,其樂曲是否有歌詞,杜注未為明言??追f達(dá)疏引呂叔王云:“《肆夏》《繁遏》《渠》,皆周頌也?!端料摹?《時邁》也;《繁遏》,《執(zhí)競》也;《渠》,《思文》也。肆,遂也。夏,大也。言遂于天位也。杜預(yù)注說:“《小雅》之首《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笨追f達(dá)疏又說:“奏,謂作樂也。作樂先擊鐘,鐘是金也。故稱金奏?!吨芏Y》鐘師掌金奏。鄭玄云:金奏,擊金以為奏樂之節(jié),金謂鐘及镈也。又燕禮注云:以鐘镈播之,鼓磬應(yīng)之,所謂金奏也。此晉人作樂,先歌《肆夏》,《肆夏》是作樂之初,故于《肆夏》先言金奏也。次工歌《文王》,樂已先作,非復(fù)以金為始,故言工歌也。于《文王》已言工歌,《鹿鳴》又略,不言工,互見以從省耳。其實(shí),金奏《肆夏》亦是工人歌之,工歌《文王》,擊金仍亦不息。其歌《鹿鳴》亦是工歌之耳。”從古注中可以知道,《肆夏》之三、《文王》之三、《鹿鳴》之三,都是有音樂伴奏的歌詩,歌者都是樂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歌詩。最后,我們談評論用詩。評論用詩,出現(xiàn)于《左傳》之中,是針對某個歷史事件或某個歷史人物加以評論,評論者常以“君子”身份出現(xiàn),其實(shí)發(fā)表評論的人就是《左傳》的作者。這種評論用詩,有兩種方式,除以“君子”口吻評說外,有時還借孔子的言論來評說。《左傳·襄公五年》:楚人討陳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實(shí)侵欲焉。乃殺之。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本又^:“楚共王于是不刑。《詩》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講事不令,集人來定。’己則無信,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夏書》曰:‘成允成功。’”這是以“君子”口吻來引詩評論的。下面再舉一個以孔子口吻引詩評論的例子: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左衣、右日)服,以戲于朝。洩冶諫曰:“公卿宣淫,民無效焉。且聞不合,君其納之?!惫?“吾能改矣?!惫娑?二子請殺之。公弗禁。遂殺洩冶。孔子曰:“《詩》曰:‘民之多辟,無自立辟?!錄敝^乎!”前引為逸詩,是批評楚王“不刑”,有背于“周道”,“言謀事不善,當(dāng)聚致賢人以定之?!彼娛瞧渑u的理論依據(jù)。后引之詩,杜預(yù)注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