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期末復習資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1.gif)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期末復習資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2.gif)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期末復習資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3.gif)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期末復習資料)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4.gif)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期末復習資料)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9a9a08375fe00a62d057670ab26ff59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期末復習資料)
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期末復資料第一單元1、比較放大鏡的鏡片、玻璃片和近視眼鏡的鏡片。放大鏡的中央厚、邊緣薄,能夠放大圖像;玻璃片無厚薄,不能放大圖像;近視眼鏡的鏡片中央薄、邊緣厚,不能放大圖像。2、放大鏡的鏡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邊緣薄。3、不同放大倍數的鏡片凸度不同,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4、我們可以使用中央厚、邊緣薄的透明,如燒杯、燒瓶、玻璃杯和礦泉水瓶,加滿水制作成一個放大鏡。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個放大鏡。5、放大鏡的鏡片又叫凸透鏡,近視眼鏡的鏡片又叫凹透鏡。6、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方法有兩種:(1)保持觀察對象不動,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手持放大鏡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圖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7、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能把物體放得更大。8、制作一個組合凸透鏡的方法:(1)用一個放大鏡觀察書上較小的文字,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保持這個放大鏡的位置不動;(2)在第一個放大鏡下增加一個放大鏡,并和第一個放大鏡相互平行,上下移動第二個放大鏡,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測量這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3)把兩個凸透鏡用紙筒固定。當放大鏡離書本較近時,圖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數較小;當放大鏡離書本較遠時,圖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數較大;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這個位置上的圖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數也相對較大。9、組合凸透鏡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目鏡,位于下方靠近觀察物體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10、用透鏡組合而成的顯微鏡叫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一兩千倍。11、用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約200萬倍。12、顯微鏡的發(fā)明,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13、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安放—對光—壓片—調焦—觀察。14、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視野(看到的范圍大?。┚煌?。圖像越大,視野越?。粓D像越小,視野越大。15、蝴蝶的翅膀其實是由許多小鱗片組成的,通過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這些彩色的小鱗片。16、放大鏡下觀察不同昆蟲的觸角,可以發(fā)現它們的形狀各異。17、昆蟲的觸角就像它們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種氣味,有些昆蟲的觸角比人的鼻子更加靈敏。18、蠅的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睛組成的復眼,能夠看到周圍360°范圍內的物體。19、受到昆蟲的啟發(fā),人類進行了一系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例如模仿蒼蠅的觸角研制出“蠅式氣味分析監(jiān)視儀”,根據蒼蠅復眼的視覺原理研制出了“蠅眼照相機”和“蠅眼雷達”,還仿制出一種“蠅眼探測系統(tǒng)”。20、英國科學家XXX是第一個發(fā)現細胞的人,他通過顯微鏡觀察軟木片發(fā)現了細胞,并將其命名為“細胞”。21、洋蔥表皮由許多細胞構成,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它的精細結構。22、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物體需要制成玻片標本,而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制作過程包括蓋上蓋玻片、滴碘酒染色等步驟。23、洋蔥表皮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結構,在顯微鏡視野中呈現出長方形的形態(tài)。24、除病毒外,絕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不同生物的細胞形態(tài)各異。25、科學家XXX發(fā)現了血液紅細胞。26、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雖然都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結構,但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27、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我們的皮膚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超過10萬個細胞。30、大部分生物由多個細胞組成,但也有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眼蟲、喇叭蟲、變形蟲、太陽蟲和細菌等。31、顯微鏡的發(fā)明幫助人們看到了細胞和許多微小的生物。32、水中生活著各種形態(tài)的微小生物,它們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需求、對外界刺激有反應、會運動和繁殖等。33、池塘的水中可能存在草履蟲、水蚤、鐘形蟲、喇叭蟲、變形蟲、線蟲、新月藻、衣藻和眼蟲等微小生物。34、觀察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包括:(1)使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魚缸里的水,放在載玻片上,然后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2)在顯微鏡下觀察水滴中運動的微小生物;(3)控制微生物運動速度的方法包括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和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水分。35、我們還可以提前培養(yǎng)微小生物,例如霉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聚集而成的。在用滴管取燒杯內的水時,可以適當靠近水面附近,這里的微生物比較密集。36、荷蘭科學家XXX是世界上首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微生物的人。37、大多數微生物非常細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才能看到。但蘑菇、木耳和靈芝等微生物可以在生活中直接看到。38、在放大鏡和顯微鏡發(fā)明之前,人們只能用感官器官探知世界。當時,人們能發(fā)現的最小動物是一些很小的昆蟲。39、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們看到了細菌、病毒、生物細胞等微小物體。觀察工具的發(fā)展和觀察范圍的拓展導致了許多科學發(fā)現和技術創(chuàng)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從眼睛到放大鏡,再到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40、微生物既帶來危害,也帶來好處。41、微生物帶來的危害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和引起傷寒、鼠疫、霍亂等傳染病的細菌和病毒。但科學家已經研制出許多對付細菌和病毒的藥物和方法。一些微生物也會引起霉變,對身體有害。保持干燥低溫可以防霉。42、微生物帶來的好處包括提供食物(如蘑菇、酸奶、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醬油等)和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人類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制成各種疫苗,為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疫苗可以幫助人類獲得免疫力,從而抵抗病毒和細菌的侵襲。此外,人類還通過研究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成功培育出許多高質量的動植物新品種。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而地球表面則主要由海洋和陸地組成。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而陸地則約占29%。地球是一個球體,它圍繞著太陽公轉,并且在自轉。地球形成的時間非常久遠,已經超過了40億年。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地球模型。觀察地球儀可以了解到,與赤道平行、指示東西方向的圓圈是緯線,而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則是經線。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上被陽光照到的地方處于白晝,而沒被照到的地方則處于黑夜。晝夜交替是地球常見的天文現象,一晝夜的時間是24小時。在探索地球運動的過程中,人類提出了許多觀點,其中影響最大的是XXX的“地心說”XXX的“日心說”。這兩種觀點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而“日心說”則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通過模擬實驗,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晝夜交替現象,這一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除了自轉,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因此,地球上不同的地區(qū)在不同的時間會受到不同的陽光照射,這也是導致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之一。17、不同地區(qū)每天迎來XXX的時間不同。比如,北京比XXX先迎來XXX。18、大家可以手拉手進行模擬實驗,用紅色紙片模擬太陽,圍成一圈的同學模擬地球,貼有地名的同學模擬不同地區(qū)。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慢慢轉動,北京先看到太陽;按照由“東”向“西”的方向慢慢轉動,XXX先看到太陽。19、當坐在前進的汽車上觀察窗外的樹木時,樹木的運動方向是向后。20、觀察者坐在轉動的轉椅上觀察,周圍的景物圍著觀察者轉動,且景物轉動的方向與轉椅轉動的方向相反。21、每天看到太陽和其他天體東升西落,這說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22、在地球儀上模擬北京和烏魯木齊的晝夜變化:先將反光小圓片貼在地球儀北京和烏魯木齊的位置上,再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照射。一個同學讓地球模型按正確的方向(自西向東)旋轉,另一同學從“太陽”的位置進行觀察。這樣可以發(fā)現,北京先迎來XXX。23、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4小時,并形成了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24、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25、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26、正午時,物體影子隨季節(jié)變化呈有規(guī)律的變化。27、根據圭面上表的日影長度,人們就可以確定四季和二十四節(jié)氣。28、制作簡易圭表來觀察日影的四季變化。29、在正午時分觀察物體的影長變化,可以得到以下規(guī)律:夏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短,冬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長,從夏至到冬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長,從冬至到夏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短,春分與秋分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一樣長,在連續(xù)測量到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短或最長之間的時間是一年。30、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同一地方,夏至時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時夜最長、晝最短,春分、秋分時晝夜平分。從夏至到冬至,晝越來越短、夜越來越長;從冬至到夏至,晝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31、太陽高度角(太陽仰角)是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32、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33.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的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不會改變。34.地球公轉軌道呈橢圓形,每年一月初地球與太陽距離最近,七月初地球與太陽距離最遠。35.四季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一個公轉周期中會發(fā)生四季變化。36.四季變化與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無關,因為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是一個定值。正確的觀點是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北半球的冬季,遠時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37.用塑料小球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傾斜的塑料小球模擬地軸傾斜,線模擬赤道圓盤模擬地球公轉軌道。38.地球不停地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公轉過程中產生四季變化。39.晝夜交替對生物影響很大,光照是最主要的因素。有些動物適應較強的光照,在白天活動,稱為晝行性動物;有些適應弱光,在夜間活動,稱為夜行性動物。一些植物也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40.四季變化對生物也有影響,一些動物會換毛,比如北極狐,夏季和冬季換上不同顏色的毛;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動物會冬眠,比如刺猬、蛇、蛙、熊等;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節(jié)會落葉,比如楓樹、楊樹。1.工具是我們完成活動所使用的物品,能夠使我們省力或方便。2.取出核桃仁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使用工具時要小心,防止受傷。使用核桃夾可以省時省力,熟練后還能取出完整的核桃仁。3.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也不同。同一種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也會有不同效果。使用恰當的工具能夠省力、方便地完成費力難做的事情。4.我們在活動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稱為技術。5.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有通信工具如手機、電話、電腦等,測量工具如溫度計、刻度尺、秒表等。3.機械工具包括螺絲刀、鉗子、扳手、羊角錘等。4.交通工具有自行車、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等。6.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巧,可以根據技巧來發(fā)明工具。7.古時候的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斜坡了。他們利用斜坡將巨石從低處推到高處,這樣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種斜面,利用斜面搬運物體可以省力。8.利用斜面滑道從上往下搬運物體十分省力,不需要人為施加力。9.利用斜面從下往上搬運物體比直接搬運物體要省力。10.斜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見到斜面的應用,比如刀、斧等;你還能在許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盤山公路、橋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設計等。11.人們利用斜面和其他技術修建了運河、水壩、水渠、水溝等設施,組成水利系統(tǒng)。12.很久以前,人類就學會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如石頭、木頭、獸骨、植物纖維等來制造工具。人們知道,單純依靠自己肌肉產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13.一根木棒就可以變成杠桿。古人利用木棒撬動大石頭,或者將植物粗壯的根撬出來。杠桿和斜面一樣,都是一種簡單機械。14.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阻力點、支點和用力點。15.用一塊小石塊和木板撬動一塊大石塊時,支點距離阻力點越近,距離用力點越遠,就越省力。16.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包括增大力的作用效果(如撬棍、啟瓶器、鉗子、羊角錘等)、擴展力的作用范圍(如打撈網、筷子、船槳、釣魚竿等)和改變力的作用方向(如鋤頭、撬棍等)。17.在車輪發(fā)明之前,人們大多通過雙腳行走去探索自然,也依靠人力或畜力運輸物品。18.隨著車輪的運用,人們不僅發(fā)明了馬車、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還發(fā)展了交通圖、橋梁、鐵軌等技術,人類的交通運輸變得快捷和高效。19.通過在操場沿直線、曲線使用平板和手推車來運送物品,可以總結出車輪的作用:省力、省時、靈活、平穩(wěn)、便利等。實驗中使用秒表進行計時。20.車輪是一種輪軸,由半徑較大的輪和半徑較小的軸組成。在漫長的歷史中,車輪也在不斷地改進和發(fā)展。21.輪軸可以省力,而且在軸不變的情況下,輪越大,輪軸越省力。22.水龍頭、扳手、滑輪和螺絲刀都是輪軸的變形。這些工具的制造得益于冶煉技術的發(fā)展,金屬材料的可塑性強大,人們可以將其熔化、拉伸、彎曲、成形和再成形,制造出復雜精密的工具。23.利用金屬材料制造工具成為可能,這得益于冶煉技術的發(fā)展。金屬的可塑性強大,人們可以將其熔化、拉伸、彎曲、成形和再成形,制造出堅硬耐用的工具。24.剪刀是一種組合工具,具有斜面和杠桿的結構特點。刀刃和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繞著中間的轉軸轉動,可以看作杠桿。25.工具的發(fā)展需要組合多項技術。這是工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26.剪刀是一種可以靈活、精細加工的工具。人們通過把手控制刀刃移動的方向和開合的角度,通過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變化可以靈活地對材料進行加工和剪切。27.在模擬醫(yī)生做外科手術時,使用解剖剪刀會更方便,因為用普通剪刀剪開組織時容易將開口開得太大。28.有三種剪刀:(1)裁衣剪刀,為了獲得更大的裁剪距離,剪刀的結構都設計成等臂杠桿甚至是費力杠桿,但刀刃是斜面,越鋒利越省力;(2)理發(fā)剪刀(牙剪),多為費力杠桿,刀刃是梳齒形狀,可以用來打薄頭發(fā);(3)解剖剪刀,刀柄很長,刀刃很短,可以很省力。29.工具和技術的不斷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印刷術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0.我國的四大發(fā)明包括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31.模擬活字印刷的過程包括:(1)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3)拓印,鋪上白紙,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4)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32.印刷一本書的時間等于檢字一本書的時間加刷墨一本書的時間加拓印一本書的時間加晾制一頁的時間。印刷100本同樣的書的時間等于檢字一本書的時間加(刷墨一本書的時間加拓印一本書的時間)乘以100.33.制作少量的書時,如制作一本書,比較省時的方法是手工抄寫。制作大量的書時,如制作100本書,比較省時的方法是活字印刷。手工抄寫容易出錯,而活字印刷可以在檢字階段多檢查幾次,從而降低錯誤率。34.印刷術的出現使書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為可能。印刷術本身也在不斷地發(fā)展。35.印刷革命帶來了書籍、報刊的大量普及。36.在信息時代,信息交流變得越來越便捷和準確。37.書籍、廣播、電視、電腦和手機等都是人類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工具。它們各有不同的特點和優(yōu)點。38.書籍主要提供文字和圖像形式的信息,人們通過閱讀來獲取。而電腦可以提供更多形式的信息,包括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等,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取信息。39.閱讀圖文和觀看視頻的傳播效果不同。閱讀圖文可以快速獲取信息,但有時候信息比較抽象,不易理解。而觀看視頻可以讓人們更直觀地理解信息,但獲取信息的速度可能會比較慢。40.制作獨輪車的過程中,運用了很多技術,比如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來設計車架,使用吸管來減小摩擦力等。車輪是輪軸的應用,車架是杠桿的應用。41.在工具和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信息的交流傳播就像是一個齒輪,驅動著它們共同發(fā)展。1.在世間萬物中,能量是描述物體運動的一種方式。2.能量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聲、光、電、熱和磁等。這些形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3.電能可以通過小燈泡轉換成光能和熱能。在這個過程中,電能的總量與光能和熱能的總量是相等的。4.不同的交通工具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來驅動,比如汽油、電能和太陽能等。5.在我們身邊的各種現象中,能量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包括風、熱、磁和光等。這些現象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從而使物體運動起來。6.每一種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經濟成本和環(huán)境代價。7.大多數交通工具的能源都來自不可再生的石油。而燃油汽車發(fā)動機排放的氣體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8.在制造和使用交通工具時,需要考慮能源的可持續(xù)性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9.家庭日常用品的能源消耗我們家里使用的電燈、平板電腦和太陽能熱水器等物品需要消耗能源。這些能源來自于火力發(fā)電廠提供的電、電池和太陽能等。其中,太陽能是可再生的,而火力發(fā)電廠提供的電和電池則是不可再生的。為了節(jié)約能源,我們可以使用節(jié)能燈、關閉電器等待機狀態(tài)以及在不使用時關機。此外,我們還可以手洗衣服,少用洗衣機等措施來節(jié)約能源。10.電器的功率和耗電量功率是指電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量。單位為瓦特(W),常用符號為W。電器的耗電量常用單位為度,即功率(瓦)×時間(小時)=耗電量(度)。例如,功率為1000瓦的電器,1小時的耗電量就是1度。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電器的銘牌來了解它的功率、容量等信息,如下圖所示。11.節(jié)能建議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措施來節(jié)約能源,例如在房間無人時關閉電燈和電視,不使用電腦時設置成待機狀態(tài)或關機,夏季使用空調時將溫度設置不低于26℃等。12.XXX實驗的發(fā)現在1820年,丹麥科學家XXX在一次實驗中偶然發(fā)現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會發(fā)生偏轉,從而證明通電導線會產生磁性,即電可以轉換成磁。13.XXX實驗的演示我們可以通過組裝一個簡單的電路并讓導線靠近指南針來演示XXX。當電路通電時,指南針會發(fā)生偏轉,斷開電路后指南針會恢復原位。14.短路電路的XXX我們可以利用短路電路來做奧斯特實驗,因為電路短路,電流很強,所以指針偏轉的更加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電路短路會導致電池發(fā)熱,因此只能短暫接通一下,馬上斷開。15.通電線圈的奧斯特實驗使用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可以比通電導線更加明顯地演示XXX實驗。16.電流檢測器我們可以利用通電線圈和指南針來制作電流檢測器,檢查廢電池中是否還有電。17.磁能的應用磁能的應用非常廣泛,從磁懸浮列車、電磁起重機,到耳機、電磁爐等,都有磁能的影子。18.大部分生活中的磁能可以通過適當的裝置轉換成電能。19.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被稱為電磁鐵。20.制作鐵釘電磁鐵時需使用較短的導線并連接在電池上,但長時間連接會導致耗電過多和電池發(fā)熱。21.電磁鐵可以搬運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如大頭針。22.將電磁鐵連接到電池上并通電,可以觀察到電磁鐵能夠吸起大頭針;斷開電流后,大頭針會落下。這說明電磁鐵通電后會產生磁性,斷電則磁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租賃與咨詢顧問服務合同
- 成本控制與降低運營成本指南
- 裝卸承包合同協(xié)議年
- 建筑裝飾裝修行業(yè)指南
- 2023年寶安區(qū)積分入學規(guī)則
- 精裝修公寓裝修合同
- 貨物運輸代理合同書
- 醫(yī)療器械與藥品研發(fā)技術作業(yè)指導書
- (高清版)DB2105∕T 001-2022 地理標志產品 連山關刺五加
- 2025年荊門道路客貨運輸從業(yè)資格證b2考試題庫
- 2012年安徽高考理綜試卷及答案-文檔
- 《游戲界面設計專題實踐》課件-知識點5:圖標繪制準備與繪制步驟
- 自動扶梯安裝過程記錄
- MOOC 材料科學基礎-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智慧供熱管理系統(tǒng)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
- 帕金森病的言語康復治療
- 中國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調研分析報告
- 上海星巴克員工手冊
- 貓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復產復工試題含答案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大單元整體作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