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高三語文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guī)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guī)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規(guī)范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歷史上,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從來不是自明的。按理說,文學理論發(fā)生的根據在于對文學的解釋,理論是對文學的守護。然而,考察文學與理論關系的歷史不難發(fā)現,理論在發(fā)展中不僅沒有與文學達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斷挑起事端,造成了文學與理論關系緊張。在馬可·愛德蒙森的心目中,理論應該能被反駁,應該具備“使文學充滿活力的潛能”。而一旦將文學視為“難以駕馭的能量”,理論就會滑向“焦灼的單線思維方式”之中,就會威風凜凜地對文學實施“驅逐、壓制、帶傾向性的頌揚、代價慘重的辯護”。蘇珊·桑塔格對理論的抵制表現在她對闡釋的獨特分析和評價中。她堅決反對對藝術進行闡釋,認為闡釋是一種概念化的活動,即從作品整體中抽繹出思想,使藝術同化于思想,或者同化于文化。闡釋背離了藝術的特征,是對藝術作品整體的破壞。在所有關于理論的討論中,美國解構主義文論家喬納森·卡勒的一句名言最耐人尋味:“理論是對常識的批評,是對被認定為自然的觀念的批評。”按照常理,常識是從日常生活經驗中總結出的基本道理,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但是,卡勒卻提出“理論是對常識的批評”“理論常常是常識性觀點的好斗的批評家”的觀點?,F代意義上的理論更加確證了自身的這種特質:理論與其說是一種體系,不如說是一種反思懷疑的氣質,一種推測探究的動能。在當前反思性語境下,我們試圖提出“理論的文學性”命題,以化解理論與文學的緊張關系,恢復理論的信譽。“理論的文學性”這個命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理論的文學性在場。文學與理論具有內在精神的一致性,理論是關乎文學的,但是理論一旦形成,就可以超越文學,成為一種獨立的言說方式。理論既可以以文學為言說對象,也可以以自身為言說對象。文學性是理論的基本在場,這是衡量理論屬于文學理論的一個基本標準。在理論文本的生成中,文學性不單是文學的特點或品質,更是理論的一種發(fā)現問題的視角和進入文本的工具。借助這種視角和工具,理論實現了對理論之不可言說之域的抵達。文學性作為理論的在場,要求理論對形式有一種特殊的尊重意識。唯有形式,超越了邏輯的、理性的言說,有能力抵達本源的世界。從形式進入,能發(fā)現文學藝術不同尋常的洞見真相、揭示生存的功能。理論的文學性言說。既然文學性是理論的基本在場,文學性有助于理論抵達理論無法呈現之域,那么,文學性就不應該只是理論的手段,更應該是理論自身,是真理呈現的方式。相應地,理論,無論是知識生產還是理論言說,無論是講述還是陳述,都不應該將觀點、論據、論證的邏輯自洽視為唯一有效的方式。事實上,文學理論的書寫更應該是多維的、豐富的、指向內心經驗的、更具反思精神氣質的,因而是更具文學性的。信念、價值、經驗、情感、事件、隱喻、圖像和敘事等,正是理論文學性言說處理的問題。理論同樣可以使用隱喻、象征、暗示、形象、體悟、反思等概念工具,甚至可以通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身。文學性言說之于文學理論,不是一個技巧、策略的問題,實際是走進文學、最大限度秉持對文學善意的努力。理論如何穿梭于文學的世界,講述文學的故事,文學性言說是一個基本的制衡機制。(摘編自邢建昌《文學需要理論嗎》)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理論之所以造成與文學的緊張關系,是因為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從來不是自明的。B.蘇珊·桑塔格從闡釋的角度抵制理論,因為闡釋會對藝術作品整體造成破壞。C.喬納森·卡勒所說的理論是對自然觀念的批評這個觀點違反了常識,有失偏頗。D.現代意義上的理論自身的特質是,理論不是一種體系,而是一種反思懷疑的氣質。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提出文學與理論關系緊張的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指出應該怎樣化解兩者的緊張關系。B.文章引用馬可·愛德蒙森的觀點,闡述理論如果壓制文學的活力,試圖“駕馭”文學,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就會變得緊張。C.文章第七段和第八段把“理論的文學性在場”和“理論的文學性言說”并舉,用對比的方法論述了“理論的文學性”。D.文章以理論是對文學的守護為創(chuàng)作動機,深入淺出,探討了文學與理論的深層關系,回答了文學是否需要理論的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性的基本在場,是衡量理論屬于文學理論的一個基本標準,更是理論的一種發(fā)現問題的視角和進入文本的工具。B.理論應當借助形式,超越邏輯的、理性的言說,抵達本源的世界,去發(fā)現文學藝術不同尋常的洞見真相、揭示生存的功能。C.文學理論以多維、豐富的形式,使用隱喻、象征等概念工具,通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身,使理論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學本身。D.文學性是制衡理論穿梭于文學的世界、講述文學故事的機制,也是理論走進文學、最大限度秉持對文學善意的努力。二、非連續(xù)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社會認同的發(fā)生所依賴的都是特定的事實基礎,這類事實基礎有當下的,也有過往的,過往的即社會記憶。那些來自過往的社會記憶對社會認同能夠產生更為根本和深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記憶構成了社會認同得以形成的重要事實基礎。共同的經歷、相似的遭遇、特定的歷史時期等,奠定了群體中每一個個體記憶的底色或基調。但是,記憶首先是個體的,是基于個體感知、受個人情感支配的。個體記憶在形成的過程中會有意或無意地向群體和社會層面展開,通過記憶的選擇和加工,區(qū)分出“我群”和“他群”,促成“群體”意義的形成即社會分類,進而實現社會認同。而社會認同感的獲得,一方面為個體認同增強了合法性,同時也使群體得以鞏固。在微觀層面,從社會記憶的個體性出發(fā),我們看到了一條從個體記憶到社會認同的形成路徑。相對于宏大統(tǒng)一而又抽象的社會記憶而言,個體記憶的鮮活性、事件性、直觀性往往更具沖擊力,對認同的形成有著更為直接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每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新聞媒體再現的宏觀歷史敘事以及30萬死亡人數的數字,是我們對那一段歷史共有的社會記憶的一部分,成為民族和國家認同的事實基礎。但是當我們看到描述這其中個人經歷的文字,或通過口述歷史直面主人公的經歷和遭遇時,那種沖擊力往往更為強烈。相對于宏大的社會記憶,個體記憶是微小的,但正是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記憶最終匯成了整個社會的記憶。需要強調的是,所謂個體記憶,不是生理學意義上的單純的腦部記憶,實質上是社會記憶的個體性表現。之所以選擇用“個體”這個詞,只是為了區(qū)別國家或政治意義上權力所建構而生成的社會記憶。對于宏觀敘事的社會記憶而言,建構社會認同往往和權力聯(lián)系在一起。哈布瓦赫認為過去不是被保留而是被重建,即記憶展現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對過去的重現,而是一種滿足于當前社會利益的對過去的重建。當下的利益關系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對社會記憶進行著選擇和建構。建構社會記憶不是最終目的,社會記憶只是一個中介、一個橋梁。無論是哪方面的“利益關系”,都希望借助對社會記憶的建構來實現對社會中人們思想的某種引導,形成社會認同。(摘編自胡潔《基礎、生成與建構:從社會記憶到社會認同》)材料二:回顧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我們發(fā)現,“中華民族”事實上就是一個在無數革命先驅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主權的斗爭中顯現并逐漸清晰起來的集體身份,是一種為積聚所有社會力量以謀取革命勝利而建構的中國人的“集體的自我身份”,一種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構建過程與結果。從實際效果來看,抗擊外侮和共克時艱,促進了中國不同群體之間原發(fā)的親近和認同,凝聚了空前的社會力量,實現了一個偉大的政治目標和社會理想。對這種親近和認同的記憶,最為集中、最為形象地體現在文藝作品及其所保存、發(fā)展和精煉化的語言文字當中。不可否認,這種記憶與敘述延續(xù)和強化了“我們”之間的認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異。正因如此,我們才會有《血戰(zhàn)臺兒莊》的悲壯、“北京奧運”開幕式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演出的雄美。對于多民族現代中國來說,“中華民族”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體身份,通過國家權力對價值觀、象征符號、記憶等諸多東西的創(chuàng)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構;國家則從這一建構過程中獲得國民的認同,增強了社會凝聚力。(摘編自閆國疆《社會記憶、民族身份與國家認同》)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與來自過往的社會記憶相比,當下社會發(fā)生的特定事實基礎對社會認同的形成并不能產生更重要的影響。B.個體記憶基于個體的感知,受個人情感支配,社會記憶的底色或基調決定了個體記憶可以向社會層面展開。C.每年國家公祭日的事例啟示人們,形成社會認同,不但要重視宣傳社會記憶,而且要重視再現個人記憶。D.材料一中,“‘我群’和‘他群’”的概念,與材料二中“‘我們’與‘他們’”的說法,兩者含義完全相同。5.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沒有個體記憶促成社會分類,也就不會有社會認同感的獲得,也就更談不上沒有實現群體鞏固的可能性。B.知青生活雖苦,但知青群體出于肯定自我的利益訴求構建“無悔青春”的群體記憶,這一選擇與哈布瓦赫觀點相通。C.宏觀敘事的社會記憶是統(tǒng)一而抽象的,雖然這并不一定會產生某些蓄謀已久的權力對其操控,但仍然值得人們警惕。D.閱讀體現中華民族親近和認同的記憶的相關文藝作品,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集體身份認同感。6.下列選項,最能夠支持材料一第四段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學者王珂表示:“一個利益群體的領導者選擇、組織、重述‘過去’,以創(chuàng)造一個群體的共同傳統(tǒng),來詮釋該群體的本質及維系群體的凝聚。”B.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說:“穩(wěn)定社會關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謂了解,是指接受著同一的意義體系,同樣的刺激會引起同樣的反映?!盋.德國學者烏爾夫說過:“機構、組織只有不斷改變自身,才能實現他們的任務。它們傾向于根據變化的條件調整自己的內容與形式?!盌.法國社會學家哈布瓦赫認為,“人們通常在社會之中才獲得他們的記憶。也正是在社會中,他們才能進行回憶、識別并對記憶加以定位”。7.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了社會認同,但側重點并不一樣,請簡要說明。
8.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關社會記憶和社會認同之間關系的觀點,分析下列社會現象。為表達對抗擊疫情而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家在2020年清明節(ji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全國下半旗志哀,上午十時,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一位武漢網友駐足解放大道,面對“重啟”的家園淚奔,視頻被大量轉發(fā),引發(fā)廣泛共鳴。三、雙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幽冥鐘汪曾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很早很早以前(大概從宋朝開始)就有人提出過懷疑,認為夜半不是撞鐘的時候。我從小就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夜半不是撞鐘的時候呢?我的家鄉(xiāng)就是夜半撞鐘的。而且只有夜半撞。半夜,子時,十二點。別的時候,白天,還聽不到撞鐘。“暮鼓晨鐘”。我們那里沒有晨鐘,只有夜半鐘。這種鐘,叫做“幽冥鐘”。撞鐘的是承天寺。關于承天寺,有一個傳說。傳說張士誠是在這里登基的。張士誠是泰州人。泰州是我們的鄰縣。史稱他是鹽販出身。鹽販,即販私鹽的。中國的鹽,秦漢以來,就是官賣。賣鹽的店,稱“官鹽店”。官鹽稅重,價昂。于是有人販賣私鹽。賣私鹽是犯法的事。這種人都是亡命之徒,要錢不要命。遇到緝私的官兵,便要動武。這種人在官方的文書里被稱為“鹽匪”。在蘇北里下河一帶,一提起“私鹽販子”或“販私鹽的”,大家便知道這是什么角色。張士誠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元至正十三年,他從泰州起事,打到我的家鄉(xiāng)高郵。次年,稱“誠王”,國號“周”。我的家鄉(xiāng)還出過一位皇帝(他不是我們縣的人,他稱王確是在我們縣),這實在應該算是我們縣歷史上的第一號大人物。我們縣的有名人物最古的是秦王子嬰?,F在還有一條河,叫子嬰河。以后隔了很多年,出了一個秦少游。再以后,出了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但是真正叱咤風云的英雄,應該是張士誠??墒俏仪皫啄昊剜l(xiāng),翻看縣志,關于張士誠,竟無一字記載,真是怪事!但是民間有一些關于張士誠的傳說。張士誠在承天寺登基,找人來寫承天寺的匾。來了很多讀書人。他們提起筆來,剛剛寫了兩筆,就叫張士誠拉出去殺了。接連殺了好幾個。旁邊的人問他:“為什么殺他們?”張士誠說:“你看看他們寫的是什么?‘了’,是個了字!老子才當皇帝就‘了’了,媽媽的!”后來來了個讀書人。他先寫了一個:“王”字,再寫了左邊的“〉”,右邊的“〈”,再寫上邊的“乛”,然后一豎到底,張士誠一看大喜,連說:“這就對了——先稱王,左有文臣,右有武將,戴上平天冠,皇基永固,一貫到底!——賞!”我小時讀的小學就在承天寺的旁邊,每天都要經過承天寺,曾經細看過承天寺山門的石刻的匾額,發(fā)現上面的“承”字仍是一般筆順,合乎八法的“承”字,沒有先稱王、左文右武、戴了皇冠、一貫到底的痕跡。我也懷疑張士誠是不是在承天寺登的基,因為承天寺一點也看不出曾經是一座皇宮的格局。承天寺在城北西邊,挨近運河。城北的大寺共有三座。一座善因寺,廟產甚多,最為鮮明華麗。天王寺氣象遠不如善因寺,但房屋還整齊,——因此常常駐兵。獨有承天寺,卻相當殘破了。一進山門,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的顏色都暗淡了。大雄寶殿的房頂上長了好些枯草和瓦松。大殿里很昏暗,神龕佛案都無光澤,觸鼻是陳年的香灰和塵土的氣息。一點聲音都沒有,整座寺好像是空的。偶爾有一兩個和尚走動,衣履敝舊,神色凄涼。——不像善因寺的和尚,一個一個,都是紅光滿面的。大殿西側,有一座羅漢堂。羅漢也多年沒有裝金了。長眉羅漢的眉毛只剩了一只,那一只不知哪一年脫落了,他就只好捻著一只單獨的眉毛坐在那里。羅漢堂外面,有兩棵很大的白果樹,有幾百年了。夏天,一地濃蔭。冬天,滿階黃葉。羅漢堂東南角有一口鐘,相當高大。鐘用鐵鏈吊在很粗壯的木架上。旁邊是從房梁掛下來的撞鐘的木杵。鐘前是一尊地藏菩薩的一尺多高的金身佛像。地藏菩薩戴著毗盧帽,跏趺而坐,低眉閉目,神色慈祥。地藏菩薩前面點著一盞小油燈,燈光幽微。在佛教的菩薩里,老百姓最有好感的是兩位。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她)救苦救難。另一位便是地藏菩薩。他是釋迦滅后至彌勒出現之間的救度天上以至地獄一切眾生的菩薩。他像大地一樣,含藏無量善根種子。他是地之神,是一位好心的菩薩。為什么在鐘前供著一尊地藏菩薩呢?因為這鐘在半夜里撞,叫“幽冥鐘”,是專門為難產血崩而死的婦人而撞的。不知道為什么,人們以為血崩而死的女鬼是居處在最黑最黑的地獄里的,——大概以為這樣的死是不潔的,罪過最深。鐘聲,會給她們光明。而地藏菩薩是地之神,好心的菩薩,他對死于血崩的女鬼也會格外慈悲的,所以鐘前供地藏菩薩,極其自然。撞鐘的是一個老和尚。相貌清癯,高長瘦削。他已經幾十年不出山門了。他就住在羅漢堂里。大鐘東側靠墻,有一張矮矮的禪榻,上面有一床薄薄的藍布棉被,這就是他的住處。白天,他隨堂粥飯,灑掃庭除。半夜,起來,剔亮地藏菩薩前的油燈,就開始撞鐘。鐘聲是柔和的、悠遠的?!皷|——嗡……嗡……嗡……”鐘聲的振幅是圓的?!皷|——嗡……嗡……嗡……”,一圈一圈地擴散開。就像投石于水,水的圓紋一圈一圈地擴散?!皷|——嗡……嗡……嗡……”鐘聲撞出一個圓環(huán),一個淡金色的光圈。地獄里受難的女鬼看見光了。她們的臉上現出了歡喜?!拔恕恕恕苯鹕墓猸h(huán)暗了,暗了,暗了……又一聲,“東——嗡……嗡……嗡……”又一個金色的光環(huán)。光環(huán)擴散著,一圈,又一圈……夜半,子時,幽冥鐘的鐘聲飛出承天寺?!皷|——嗡……嗡……嗡……”幽冥鐘的鐘聲擴散到了千家萬戶。正在酣睡的孩子醒來了,他聽到了鐘聲。孩子向母親的身邊依偎得更緊了。承天寺的鐘,幽冥鐘。女性的鐘,母親的鐘……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四日中午,飄雪。文本二:《幽冥鐘》幾乎連人物也沒有,只有一點感情。這樣的小說打破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簡直近似隨筆。結構尤其隨便,想到什么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我這樣做是有意的(也是經過苦心經營的)。我要對“小說”這個概念進行一次沖決:小說是談生活,不是編故事;小說要真誠,不能耍花招。小說當然要講技巧,但是:修辭立其誠。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9.下列對文本一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幽冥鐘”為題,首段緊扣標題寫夜半撞鐘,營造出陰森可怖的氛圍,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B.關于張士誠,雖然縣志中無一字記載,但從書寫匾額而濫殺無辜的傳說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暴虐與兇殘。C.文章末尾對鐘聲的描寫細膩而有質感,“金色的光環(huán)擴散著”賦予鐘聲圣潔的光芒,象征著對苦難的撫慰。D.文章的結尾“承天寺的鐘,幽冥鐘。女性的鐘,母親的鐘……”,表意含而不露,委婉雋永,余味無窮。10.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介紹承天寺時,文中特意寫到了子嬰、秦少游、王念孫、王引之等人,這對張士誠有烘托作用。B.“夏天,一地濃陰。冬天,滿階黃葉”形成了對偶,句式整飭,音韻和諧,使語言富有古典美感。C.先寫傳說中張士誠的殘暴,再寫我對傳說的否定及對他在承天寺登基的懷疑,這是欲揚先抑手法。D.本文語言簡練,生動傳神,如寫撞鐘的老和尚,用白描手法寫其肖像與動作,寥寥數語,栩栩如生。11.文本一花費了很多筆墨寫張士誠的傳說,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12.文本二中,作者自言《幽冥鐘》對“小說”這個概念進行了一次沖決,這一“沖決”在文本一中是如何體現的,請簡要分析。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今周室既滅,天子既廢,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劃,不得休息。今之世當之矣。諸眾齊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禮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禮必知,然后其智能可盡也,晏子之晉,見反裘負芻息于涂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曷為而至此?”對曰:“齊人累之,名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驂以贖之載而與歸至舍弗辭而入。越石父怒,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嬰未嘗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猶未邪?”越石父曰:“吾聞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請絕也?!标套幽顺鲆娭唬骸跋蛞惨娍椭荻?,今也見客之志。嬰聞察實者不留聲,觀行者不譏辭,嬰可以辭而無棄乎?”越石父曰“夫子禮之,敢不敬從”晏子遂以為客。俗人有功則德,德則驕。今晏子功免人于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遠矣。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陀醒灾卩嵶雨栒?,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令官遺之粟數十秉。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聞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樂。今妻子有饑色矣,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豈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罪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殺子陽。受人之養(yǎng)而不死其難,則不義;死其難,則死無道也。死無道,逆也。子列子除不義、去逆也,豈不遠哉?且方有饑寒之患矣,而猶不茍取,先見其化也。先見其化而已動,遠乎性命之情也。(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先識覽》)1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遽A解B左C驂D以E贖F之G載H而I與J歸K至L舍M弗N辭O而P入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眾者暴寡”與“暴霜露,斬荊棘”(《六國論》)兩句中的“暴”字含義不同。B.“晏子之晉”與“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兩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C.十秉,秉為古代容量單位,一秉等于十六斛,在此指鄭相子陽送給列子粟的數量。D.“其妻望而拊心曰”與“吾嘗跂而望矣”《勸學》兩句中的“望”字含義相同。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詳察當世治亂之由,君主求賢實為重要。“得士”的關鍵在于君主對賢士的態(tài)度,了解他們并待之以禮,這樣才能發(fā)揮他們的智慧才能。B.晏子救下越石父,但其之后的行為卻讓越石父非常生氣,甚至直呼要與晏子絕交,是因為越石父認為在已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挺胸做人。C.列子貧困,鄭相子陽得知這一情況后,讓官吏送給他數十秉糧食,列子拒絕了這一幫助。于苦寒中看清形勢,正是列子“先識”的體現。D.列子認為妻子并不了解自己,子陽送自己糧食完全是因為聽了別人的話,當然也會因為別人的話治自己的罪。果然人民發(fā)難,殺死子陽。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晏子功免人于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遠矣。
(2)死無道,逆也。子列子除不義、去逆也,豈不遠哉?
17.列子不接受子陽送的糧食,是“義”舉,更是“智”舉,為什么?請簡要說明。
五、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送周十一儲光羲秋風隕群木,眾草下嚴霜。復問子何如?自言之帝鄉(xiāng)。豈無親所愛,將欲濟時康。握手別征駕,返悲岐路長。1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圍繞標題中的“送”字謀篇布局,寫了送別環(huán)境、別時交流、別后感受等。B.首聯(lián)描寫了風吹落葉、草披寒霜的秋景,對句中的“下”字有化靜為動的效果。C.頷聯(lián)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交代離別的原因,頸聯(lián)又對周十一的情況做了補充交代。D.詩歌使用了動靜結合、以景結情等手法,其語言具有簡潔凝練、質樸自然的特點。19.有評論者認為,詩人在送別周十一時亦喜亦悲,為什么這樣說?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寫
2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蘇詞“月有陰晴圓缺”異曲同工,都寫出了月亮的圓缺變化。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總是容易成功,《勸學》中表達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州”在古代是一種行政區(qū)劃,后來多用于地名;而“洲”則是指水中的陸地?!霸娫~曲”包含“州”或“洲”的詩句中,“_____________”為前者之意,“______________”符合后者之意。
七、簡答題
2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快思網幼兒園課件
- 玉溪師范學院《體操》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玉溪師范學院《社會統(tǒng)計學》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玉溪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導讀》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投影儀銷售行業(yè)的成本核算-記賬實操
- 某電商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管理
- 2024年制造業(yè)統(tǒng)一數據管理方案-工控機操作系統(tǒng)備份與恢復
- 腫瘤患者營養(yǎng)教育
- 2024年耐高溫涂料項目成效分析報告
- 2024年筒式采煤機項目評估分析報告
- 設備包機制度
- 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方案
- 1803綜采工作面供電設計
- 胎心聽診技術PPT參考課件
- (完整版)(標準)項目總投資估算方法及依據最新(精華版)
- 貴州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學生自治管理實施方案
- 《三只小豬》劇本
- 藥廠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對策
- 從軌道電路的運用看區(qū)間信號的發(fā)展
- 杜邦材料命名規(guī)則
- CJJ_T243-2016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臭氣處理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