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渡荊門送別 課件(共25張)_第1頁
13渡荊門送別 課件(共25張)_第2頁
13渡荊門送別 課件(共25張)_第3頁
13渡荊門送別 課件(共25張)_第4頁
13渡荊門送別 課件(共25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13渡荊門送別課件(共25張)(共25張PPT)

渡荊門送別

李白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

導入新課

詩人李白一生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寫了不少歌頌祖國壯麗河山的名詩佳篇。這首詩是詩人于開元十三年(725)辭親遠游,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渡荊門送別

李白

了解詩人及詩歌寫作背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全詩。(重點)

反復誦讀,理解重點詩句的含義,領會本詩的意境美、語言美。(難點)

激發(fā)學生想像,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感及對“送別”的理解。(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目標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的詩歌表現出藐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豪邁奔放,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與杜甫齊名,并稱“李杜”。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

李白知多少

出生

寫作背景

五歲

十五歲

十八歲

二十五歲

巴渝地區(qū)

開始讀書

詩賦多篇,獲推崇與獎賞

大匡山讀書,增長閱歷見識

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

自由練習有感情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jīnɡ

huānɡ

誦讀文本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誦讀文本

誦讀要求:1、想象文中畫面;

2、讀出節(jié)奏;

3、讀出感情。

評點朗讀:

請從儀態(tài)、情感、語音、語速等方面評價同學的表現。

總結:

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應該和作品思想內容相適應

疏通詩意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⑴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⑵遠:遠自。

⑶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⑷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⑸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⑹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⑺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⑻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

⑼萬里:喻行程之遠。

結合課下解釋,自主疏通文意。

渡荊門送別

乘船

解題

荊門:荊門山,在現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

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是設想故鄉(xiāng)的山水送別自己。點明主題。

標題點明了詩歌的寫作內容

首聯(lián)賞析

渡遠荊門外,

來從楚國游。

(我乘舟)遠渡到荊門山以外,去楚地漫游。

“渡”字直接扣題,“遠”“游”字交代了此行的目的,這三個字不僅包含著多年愿望得以實現的興奮,更有自己將實現抱負的激動。這聯(lián)用了敘事的表達方式。

頷聯(lián)賞析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山隨著平曠的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奔入遼遠無限的原野后,依舊滔滔東流。

寫了高山、平野、江流;從遠景、俯視、動景角度來寫的。

頷聯(lián)賞析

“隨”連接了山和原野

舟船移動的動態(tài)

“盡”川蜀:陡峭奇險,山巒疊嶂

荊門:山勢平緩,視野寬闊

豁然開朗的喜悅

情緒振奮的豪情

煉字

頷聯(lián)賞析

喜悅豪情激情

煉字

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流入碧空

流入荒漠

流入大海

氣勢磅礴

頸聯(lián)賞析

起名

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形成了海市蜃樓。

水中映月圖

上句

下句

靜謐寬闊的月夜

綺麗奇幻的白晝

頸聯(lián)賞析

修辭

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形成了海市蜃樓。

比喻

襯托

明月倒映在平緩的江面

月如明鏡

江水的寧靜

頸聯(lián)賞析

寫法

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形成了海市蜃樓。

想象

云多——天空高遠

海市蜃樓——云霞之美

反襯——原野低平

江岸遼闊

兩岸平曠

尾聯(lián)賞析

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依依不舍之情。

直抒胸臆

我還是喜愛故鄉(xiāng)的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直抒胸臆”往往能帶給我們心靈的美感?!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是美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自信是美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戀是美的。同樣,李白對農鄉(xiāng)的眷戀、不舍,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也是美的。所有最真摯的感情,都是美的。

尾聯(lián)賞析

我還是喜愛故鄉(xiāng)的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①“送”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送”的主體是故鄉(xiāng)的山水,賦予故鄉(xiāng)水以人的情感,借故鄉(xiāng)水對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發(fā)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惜別之情。

②“仍”——還、繼續(xù)、依舊的意思,詩人因見到異鄉(xiāng)的新奇景色而欣喜、激動,胸中豪情萬丈,這時忘掉故鄉(xiāng)是正常的,可不但沒有忘,反而勾起了對鄉(xiāng)的無限眷戀。(異曲同工:“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保?/p>

③“萬里”——突出距離之遠,表現了對故鄉(xiāng)的不舍。

煉字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寫出了依依惜別的深情。古詩詞中“送別”的句子很多,請再舉出三例。

拓展延伸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蹙S《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詩人從蜀地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展現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構成的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表達了詩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情感。

主旨思想

板書設計

渡荊門送別

敘事:遠渡地點,出蜀目的

描寫

抒情:憐水送行舟

遠景——平野江流

近景——江月云生

雄渾壯闊

意境高遠

1.構思巧妙,脈絡清晰。詩歌首聯(lián)是總敘,交代詩人此行的目的,為下文的寫景和抒情做了鋪墊。接著,頷聯(lián)、頸聯(lián)詳細地描繪了長江江面開闊、兩岸平曠的景色,言語間滿含詩人初見平原的新奇感受。最后兩句緊扣“送別”主題,與首聯(lián)的詩意遙相呼應,脈絡清晰。

寫作特色

2.想象奇特,富有浪漫色彩?!霸孪嘛w天鏡,云生結海樓”通過兩幅美麗的畫面來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圖,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寫夜間的風景;第二幅是天邊云霞圖,云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寫黃昏的風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