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2023) 必修 第一冊專題2 研究物質(zhì)的基本方法 第一單元 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 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共42張PPT)_第1頁
蘇教版(2023) 必修 第一冊專題2 研究物質(zhì)的基本方法 第一單元 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 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共42張PPT)_第2頁
蘇教版(2023) 必修 第一冊專題2 研究物質(zhì)的基本方法 第一單元 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 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共42張PPT)_第3頁
蘇教版(2023) 必修 第一冊專題2 研究物質(zhì)的基本方法 第一單元 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 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共42張PPT)_第4頁
蘇教版(2023) 必修 第一冊專題2 研究物質(zhì)的基本方法 第一單元 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 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共42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蘇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專題2研究物質(zhì)的基本方法第一單元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第1課時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共42張PPT)(共42張PPT)

第一單元|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一)實驗安全和基本規(guī)范

實驗前應(yīng)做好預習和實驗準備,熟悉實驗所需的藥品,掌握、安全使用的要領(lǐng),理解、掌握,熟悉和操作要求[微提醒]

確保實驗安全一定要做好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及防炸裂。

實驗中應(yīng)集中注意力,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

實驗后應(yīng)將藥品和所用儀器收拾干凈,保持實驗室整潔衛(wèi)生

儀器

藥品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二)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過濾適用于兩種物質(zhì)組成的固體混合物,一種組分可溶于水,另一種組分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的方法分離。如除去KCl中的MnO2

結(jié)晶適用范圍若固體混合物中的兩種組分都可水,且隨溫度變化有較大差異,可利用溶解、結(jié)晶等方法分離

兩種結(jié)晶方法蒸發(fā)結(jié)晶:即蒸發(fā)溶劑,使溶質(zhì)析出。如KCl溶液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KCl晶體

降溫結(jié)晶:先蒸發(fā)濃縮,形成較高溫度下的濃溶液,再,即有晶體析出。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KCl

難溶

過濾

溶于

溶解度

冷卻

蒸餾概念將液態(tài)物質(zhì)加熱至,使之,然后將重新冷凝為的操作過程

適用范圍蒸餾可分離沸點相差的液體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體中或的雜質(zhì)

分液與萃取分液①概念:將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離。

②分液的主要儀器:。

③實驗操作

當漏斗中的液體分成清晰的兩層后,取下分液漏斗頂部的,打開,使下層液體從漏斗流出,然后關(guān)閉旋塞,將上層液體從倒出

續(xù)表

沸點

汽化

蒸氣

液體

較大

難揮發(fā)

不揮發(fā)

分液漏斗

塞子

旋塞

下端

上口

分液與萃取萃?、俑拍睿豪梦镔|(zhì)在的溶劑中的不同,將物質(zhì)從一種溶劑轉(zhuǎn)移到另一種溶劑(也稱)中的分離方法。

②實例:CCl4和水互不相溶,而且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Cl4可以把溴從溴水中提取出

來,CCl4為萃取劑。如圖所示。

上層顏色比原來溴水的顏色淺了許多,

下層的四氯化碳變成了色

續(xù)表

互不相溶

溶解度

萃取劑

橙紅

[微辨析]

過濾和結(jié)晶時玻璃棒的作用

①固體溶解時的作用是攪拌,以加快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速度,玻璃棒在過濾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②在蒸發(fā)結(jié)晶中的作用是攪拌,以免液體局部過熱,致使液滴飛濺出來。蒸發(fā)完畢可以用玻璃棒轉(zhuǎn)移固體。

續(xù)表

[微點撥]

蒸餾實驗的注意事項

①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yīng)與蒸餾燒瓶支管口下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②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入,從上口流出。

[微提醒]

①常用萃取劑有苯和CCl4。

②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時,上層為水層,下層為CCl4層,而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時,上層為苯層,下層為水層。

續(xù)表

[新知探究(一)]

蒸餾

[理解與辨析能力]

[發(fā)展認知]

1.實驗裝置

2.注意事項

裝置的安裝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氣密性的檢驗連接好裝置,在冷凝管的出口處接一橡膠管,并將橡膠管插入水中,將燒瓶微熱,水中有氣泡產(chǎn)生,冷卻到室溫,橡膠管中有水柱生成,則氣密性良好

冷凝管的使用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先通冷凝水,再加熱,蒸餾結(jié)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再停止通冷凝水

溫度計的使用溫度計的水銀球與蒸餾燒瓶支管口處相平

蒸餾燒瓶的使用在使用蒸餾燒瓶進行蒸餾實驗時,應(yīng)在蒸餾燒瓶中加入少許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止瓶內(nèi)液體暴沸,產(chǎn)生危險

在酒類生產(chǎn)中,為了確保酒的品質(zhì),需要用什么方法來提高酒精濃度?

提示:蒸餾。

[跟蹤訓練]

1.下列對蒸餾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應(yīng)使溫度計的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B.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加熱時蒸餾燒瓶劇烈跳動

C.冷卻水的方向應(yīng)上進下出,這樣水流比較暢通,冷卻效果更好

D.當蒸餾到燒瓶內(nèi)剩有少量液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蒸干,不能直接加熱蒸干

解析: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放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是為了準確掌握餾出氣體的溫度,A項正確;加入碎瓷片是為了防止過熱時液體因暴沸而劇烈跳動,B項不正確;冷卻水的方向應(yīng)下進上出,C項不正確;任何時候都不能將蒸餾燒瓶中液體蒸干,D項不正確。

答案:A

2.在自來水蒸餾實驗中,下列操作敘述正確的是()

A.在蒸餾燒瓶中盛滿自來水,并放入幾粒沸石

B.將溫度計水銀球插到蒸餾燒瓶的自來水中

C.冷水從冷凝器上口進,下口出

D.收集到的液體取少量滴入硝酸銀和稀硝酸,無明顯現(xiàn)象

解析:蒸餾燒瓶中不可盛滿自來水,A不正確;溫度計水銀球應(yīng)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B不正確;冷凝器中冷卻水的流向應(yīng)為下口進水,上口出水,C不正確。

答案:D

3.如圖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示意圖,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中兩處明顯的錯誤: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A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B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

(3)實驗時A中除加入少量自來水外,還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其作用是防止加熱時液體暴沸。

解析:對于蒸餾的實驗裝置,最重要的問題有:①儀器的連接順序,②溫度計的位置,③冷卻水的流向(進出口),④防暴沸的措施。

答案:(1)①溫度計水銀球位置應(yīng)處于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②冷卻水進出口反了(2)蒸餾燒瓶冷凝管(3)沸石(或碎瓷片)

[新知探究(二)]

萃取和分液

[理解與辨析能力]

[發(fā)展認知]

1.萃取實驗的操作步驟

2.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項

操作目的

振蕩過程中要不時旋開活塞放氣防止分液漏斗內(nèi)部壓強過大發(fā)生危險

分液時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緊貼燒杯內(nèi)壁防止液體飛濺

待下層液體恰好流盡時及時關(guān)閉活塞防止上層液體流出

分液時要先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保證分液漏斗內(nèi)部氣壓與外界相同,使液體順利流下

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保證上層液體盡量少地黏附下層液體

3.萃取劑選擇的“三原則”

(1)萃取劑和原溶劑互不相溶。

(2)萃取劑和溶質(zhì)不發(fā)生反應(yīng)。

(3)溶質(zhì)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較大能否選用酒精做萃取劑?為什么?

提示:不能;酒精與水互溶,無法分層。

[跟蹤訓練]

1.在使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上層液體經(jīng)漏斗下口倒出

B.分離液體時,將漏斗拿在手上進行分離

C.分離液體時,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與大氣相通時打開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裝的是液體,振蕩后不必扭開活塞把氣體放出

解析:為確保分離效果,下層液體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層液體要從漏斗上口倒出;分離液體時,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鐵架臺的鐵圈上;分液時,磨口塞上的凹槽與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對準,這時漏斗內(nèi)外的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漏斗內(nèi)的液體自然流下;振蕩后由于溶液體積要發(fā)生變化,需旋開活塞放氣。

答案:C

2.選擇萃取劑將碘從碘水中萃取出來,這種萃取劑應(yīng)具備的性質(zhì)是()

A.不溶于水,且必須易與碘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須比水的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須比水的密度小

解析:假設(shè)要用溶劑A將溶質(zhì)X從溶劑B中萃取出來,A應(yīng)具備的基本性質(zhì)是:①與B互不相溶;②X在A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③X與A不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答案:B

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使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

B.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紅色

D.分液時,水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解析:利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時,四氯化碳層在下面,先打開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放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水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項不正確。

答案:D

(1)一種試劑除去一種雜質(zhì)離子,則BaCl2、Na2CO3、NaOH分別除去的雜質(zh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種試劑BaCl2、Na2CO3、NaOH為什么都要加入稍過量?

(3)②③④步操作中所加入的試劑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適量鹽酸的目的是什么?⑤和⑦的實驗操作分別是什么?

[生成認知]

1.混合物分離提純的物理方法

分離提純的方法適用范圍實例

過濾固體與液體不互溶的混合物粗鹽的提純

結(jié)晶與重結(jié)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劑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發(fā)結(jié)晶和降溫結(jié)晶分離NaCl和KNO3的

混合物

蒸餾(分餾)①難揮發(fā)的固體雜質(zhì)在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②互溶液體沸點有明顯差異蒸餾水、無水乙醇的制備、石油的分餾、CCl4(沸點76.75℃)和甲苯(沸點110.6℃)混合物的分離

分液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CCl4和水的分離

萃取溶質(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不同利用CCl4從溴水中萃取溴

2.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化學方法

可以歸納為“雜轉(zhuǎn)純,雜變沉,化為氣”。

3.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原則

不增操作中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由于所加試劑過量而引入的新雜質(zhì)必須除去

不減盡量不減少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其他物質(zhì)后,應(yīng)將其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易分離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應(yīng)易與其他物質(zhì)或雜質(zhì)分離

易復原操作要簡單易行,所選試劑容易獲得、價格低廉,并且被分離的每種純凈物都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解析:反應(yīng)后剩余物為KCl、MnO2的混合物,利用KCl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的性質(zhì),先溶解再過濾,然后洗滌、干燥即可。

答案:B

2.下列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從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酒精——蒸餾法

B.使渾濁的食鹽水變澄清——過濾法

C.從溴水中分離出溴——萃取、分液法

D.把硝酸鉀和氯化鉀從同一溶液中分離開來——蒸發(fā)結(jié)晶法

解析:用蒸餾法可以把酒精從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食鹽水渾濁,用過濾法可除去混在食鹽水里的固體物質(zhì);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勻液態(tài)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劑(如CCl4)將溴從溴水中萃取出來,然后再進行分液;硝酸鉀和氯化鉀都易溶于水,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氯化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由此可以用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的方法把硝酸鉀和氯化鉀從同一溶液中分離開來。

答案:D

3.為除去下列待提純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解析:A項中CaO與水反應(yīng)生成Ca(OH)2,CaCO3不溶于水;C項中CuSO4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D項中CO與O2反應(yīng)生成CO2。

答案:B

選項待提純的物質(zhì)選用的試劑操作方法

ACaO(CaCO3)水溶解、過濾、結(jié)晶

BCu(CuO)稀鹽酸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CuSO4(H2SO4)氫氧化鈉溶液過濾

DCO(H2)氧氣點燃

贏微點——內(nèi)化學科素養(yǎng)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根據(jù)混合物的各個組分性質(zhì)的差異選擇適當?shù)姆椒?,分離除去雜質(zhì)。

[應(yīng)用體驗]

1.下列實驗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

解析:濃縮硝酸鉀溶液,可用蒸發(fā)的方法;粗鹽的提純,涉及到溶解、過濾和蒸發(fā);從碘水中分離出I2,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分離汽油和水應(yīng)用分液操作,D為蒸餾裝置,符合題意。

答案:D

2.下列除雜(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過程正確的是()

A.MnO2(KCl)加水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C.CuO(Cu)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D.KCl(K2CO3)加足量稀鹽酸、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解析:A項,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后可得到MnO2;C項,加稀鹽酸后CuO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的是銅;D項,加足量稀鹽酸后,K2CO3轉(zhuǎn)變成KCl,不需要過濾,只要蒸發(fā)、結(jié)晶即可得到KCl。

答案:B

3.人們可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采取適當?shù)姆椒▽⒒旌衔镏懈魑镔|(zhì)分離開來。

(1)不溶性固體與水的混合物,如泥沙與水,可用______方法分離。

(2)可溶性固體與水的混合物,如水和食鹽,可用______方法分離。

(3)兩種可溶性固體,若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同,如氯化鈉和硝酸鉀,可通過________方法將其分離。

(4)兩種互相溶解但沸點不同的液體,如水與乙醇,可用________方法分離。

(5)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如汽油與水,可通過________方法分離。

解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并結(jié)合分離方法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答案:(1)過濾(2)蒸發(fā)(3)結(jié)晶(4)蒸餾(5)分液

練好題——滲透核心價值

1.在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都會用到物質(zhì)分離的方法,下列分離方法與過濾原理相同的是()

A.含有泥沙的渾水,靜置一會兒水沙分離,可取得上層的清水

B.農(nóng)村“揚谷”分離飽滿的谷粒和干癟的谷殼

C.建筑工地上用鐵篩把大小不同的沙粒分開

D.淘米除去米中混有的小沙粒

解析:過濾是根據(jù)顆粒大小不同進行物質(zhì)分離的方法,只有C項符合,A、B、D是根據(jù)密度大小不同分離的。

答案:C

2.飲茶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之一。為方便飲用,可通過以下方法制取罐裝飲料茶,下述過程涉及的實驗方法、實驗操作和物質(zhì)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操作利用了物質(zhì)的溶解性

B.②操作為過濾

C.③操作為分液

D.加入抗氧化劑是為了延長飲料茶的保質(zhì)期

解析:由提取可溶物可知①操作利用了物質(zhì)的溶解性,A正確;②操作是分離茶湯和茶渣屬于過濾,B正確;③操作為茶湯的分罐封口,不是分液,C錯誤;加入抗氧化劑是為了延長飲料茶的保質(zhì)期,如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維生素C可作抗氧化劑,D正確。

答案:C

““四翼”檢測評價”見““四翼”檢測評價(六)”

(單擊進入電子文檔)第一單元|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一)實驗安全和基本規(guī)范

實驗前應(yīng)做好預習和實驗準備,熟悉實驗所需的藥品,掌握儀器、藥品安全使用的要領(lǐng),理解、掌握實驗原理,熟悉實驗步驟和操作要求[微提醒]確保實驗安全一定要做好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及防炸裂。

實驗中應(yīng)集中注意力,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

實驗后應(yīng)將藥品和所用儀器收拾干凈,保持實驗室整潔衛(wèi)生

(二)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過濾適用于兩種物質(zhì)組成的固體混合物,一種組分可溶于水,另一種組分難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過濾的方法分離。如除去KCl中的MnO2[微辨析]過濾和結(jié)晶時玻璃棒的作用①固體溶解時的作用是攪拌,以加快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速度,玻璃棒在過濾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②在蒸發(fā)結(jié)晶中的作用是攪拌,以免液體局部過熱,致使液滴飛濺出來。蒸發(fā)完畢可以用玻璃棒轉(zhuǎn)移固體。[微點撥]蒸餾實驗的注意事項①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yīng)與蒸餾燒瓶支管口下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②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入,從上口流出。[微提醒]①常用萃取劑有苯和CCl4。②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時,上層為水層,下層為CCl4層,而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時,上層為苯層,下層為水層。

結(jié)晶適用范圍若固體混合物中的兩種組分都可溶于水,且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有較大差異,可利用溶解、結(jié)晶等方法分離

兩種結(jié)晶方法蒸發(fā)結(jié)晶:即蒸發(fā)溶劑,使溶質(zhì)析出。如KCl溶液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KCl晶體

降溫結(jié)晶:先蒸發(fā)濃縮,形成較高溫度下的濃溶液,再冷卻,即有晶體析出。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KCl

蒸餾概念將液態(tài)物質(zhì)加熱至沸點,使之汽化,然后將蒸氣重新冷凝為液體的操作過程

適用范圍蒸餾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體中難揮發(fā)或不揮發(fā)的雜質(zhì)

分液與萃取分液①概念:將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離。②分液的主要儀器:分液漏斗。③實驗操作當漏斗中的液體分成清晰的兩層后,取下分液漏斗頂部的塞子,打開旋塞,使下層液體從漏斗下端流出,然后關(guān)閉旋塞,將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萃?、俑拍睿豪梦镔|(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將物質(zhì)從一種溶劑轉(zhuǎn)移到另一種溶劑(也稱萃取劑)中的分離方法。②實例:CCl4和水互不相溶,而且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Cl4可以把溴從溴水中提取出來,CCl4為萃取劑。如圖所示。上層顏色比原來溴水的顏色淺了許多,下層的四氯化碳變成了橙紅色

[新知探究(一)]

蒸餾

[理解與辨析能力]

[發(fā)展認知]

1.實驗裝置

2.注意事項

裝置的安裝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氣密性的檢驗連接好裝置,在冷凝管的出口處接一橡膠管,并將橡膠管插入水中,將燒瓶微熱,水中有氣泡產(chǎn)生,冷卻到室溫,橡膠管中有水柱生成,則氣密性良好

冷凝管的使用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先通冷凝水,再加熱,蒸餾結(jié)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再停止通冷凝水

溫度計的使用溫度計的水銀球與蒸餾燒瓶支管口處相平

蒸餾燒瓶的使用在使用蒸餾燒瓶進行蒸餾實驗時,應(yīng)在蒸餾燒瓶中加入少許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止瓶內(nèi)液體暴沸,產(chǎn)生危險

在酒類生產(chǎn)中,為了確保酒的品質(zhì),需要用什么方法來提高酒精濃度?

提示:蒸餾。

[跟蹤訓練]

1.下列對蒸餾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應(yīng)使溫度計的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B.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加熱時蒸餾燒瓶劇烈跳動

C.冷卻水的方向應(yīng)上進下出,這樣水流比較暢通,冷卻效果更好

D.當蒸餾到燒瓶內(nèi)剩有少量液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蒸干,不能直接加熱蒸干

解析:選A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放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是為了準確掌握餾出氣體的溫度,A項正確;加入碎瓷片是為了防止過熱時液體因暴沸而劇烈跳動,B項不正

確;冷卻水的方向應(yīng)下進上出,C項不正確;任何時候都不能將蒸餾燒瓶中液體蒸干,D項不正確。

2.在自來水蒸餾實驗中,下列操作敘述正確的是()

A.在蒸餾燒瓶中盛滿自來水,并放入幾粒沸石

B.將溫度計水銀球插到蒸餾燒瓶的自來水中

C.冷水從冷凝器上口進,下口出

D.收集到的液體取少量滴入硝酸銀和稀硝酸,無明顯現(xiàn)象

解析:選D蒸餾燒瓶中不可盛滿自來水,A不正確;溫度計水銀球應(yīng)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B不正確;冷凝器中冷卻水的流向應(yīng)為下口進水,上口出水,C不正確。

3.如圖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示意圖,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中兩處明顯的錯誤: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A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B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

(3)實驗時A中除加入少量自來水外,還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其作用是防止加熱時液體暴沸。

解析:對于蒸餾的實驗裝置,最重要的問題有:①儀器的連接順序,②溫度計的位置,③冷卻水的流向(進出口),④防暴沸的措施。

答案:(1)①溫度計水銀球位置應(yīng)處于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②冷卻水進出口反了(2)蒸餾燒瓶冷凝管(3)沸石(或碎瓷片)

[新知探究(二)]

萃取和分液

[理解與辨析能力]

[發(fā)展認知]

1.萃取實驗的操作步驟

2.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項

操作目的

振蕩過程中要不時旋開活塞放氣防止分液漏斗內(nèi)部壓強過大發(fā)生危險

分液時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緊貼燒杯內(nèi)壁防止液體飛濺

待下層液體恰好流盡時及時關(guān)閉活塞防止上層液體流出

分液時要先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保證分液漏斗內(nèi)部氣壓與外界相同,使液體順利流下

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保證上層液體盡量少地黏附下層液體

3.萃取劑選擇的“三原則”

(1)萃取劑和原溶劑互不相溶。

(2)萃取劑和溶質(zhì)不發(fā)生反應(yīng)。

(3)溶質(zhì)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較大能否選用酒精做萃取劑?為什么?

提示:不能;酒精與水互溶,無法分層。

[跟蹤訓練]

1.在使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上層液體經(jīng)漏斗下口倒出

B.分離液體時,將漏斗拿在手上進行分離

C.分離液體時,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與大氣相通時打開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裝的是液體,振蕩后不必扭開活塞把氣體放出

解析:選C為確保分離效果,下層液體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層液體要從漏斗上口倒出;分離液體時,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鐵架臺的鐵圈上;分液時,磨口塞上的凹槽與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對準,這時漏斗內(nèi)外的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漏斗內(nèi)的液體自然流下;振蕩后由于溶液體積要發(fā)生變化,需旋開活塞放氣。

2.選擇萃取劑將碘從碘水中萃取出來,這種萃取劑應(yīng)具備的性質(zhì)是()

A.不溶于水,且必須易與碘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須比水的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須比水的密度小

解析:選B假設(shè)要用溶劑A將溶質(zhì)X從溶劑B中萃取出來,A應(yīng)具備的基本性質(zhì)是:①與B互不相溶;②X在A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③X與A不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使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

B.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紅色

D.分液時,水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解析:選D利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時,四氯化碳層在下面,先打開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放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水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項不正確。

[新知探究(三)]

物質(zhì)分離提純的方法與原則

[歸納與論證能力]

[典例導引]

[典例]為了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以及泥沙等雜質(zhì),某同學設(shè)計了一種制備精鹽的實驗方案,步驟如下(所加的試劑BaCl2、Na2CO3、NaOH均稍過量):

稱取粗鹽精鹽。

(1)一種試劑除去一種雜質(zhì)離子,則BaCl2、Na2CO3、NaOH分別除去的雜質(zh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種試劑BaCl2、Na2CO3、NaOH為什么都要加入稍過量?

(3)②③④步操作中所加入的試劑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適量鹽酸的目的是什么?⑤和⑦的實驗操作分別是什么?

[解析]粗鹽中的Ca2+、Mg2+、SO一般通過生成沉淀的方法除去,為了除盡雜質(zhì),沉淀劑要加過量,Ca2+用Na2CO3來沉淀,Mg2+用NaOH來沉淀,SO用BaCl2來沉淀。若BaCl2過量,過量的試劑還需要用Na2CO3來沉淀,所以在滴加試劑順序上,Na2CO3要在BaCl2之后滴加,而多余的Na2CO3要轉(zhuǎn)變成NaCl,需要加鹽酸,使雜質(zhì)轉(zhuǎn)變?yōu)闅怏w而除去。

[答案](1)SO、Ca2+、Mg2+

(2)盡可能除掉雜質(zhì)離子。

(3)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4)反應(yīng)除去多余的NaOH和Na2CO3。⑤為過濾,⑦為蒸發(fā)、結(jié)晶。

[生成認知]

1.混合物分離提純的物理方法

分離提純的方法適用范圍實例

過濾固體與液體不互溶的混合物粗鹽的提純

結(jié)晶與重結(jié)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劑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發(fā)結(jié)晶和降溫結(jié)晶分離NaCl和KNO3的混合物

蒸餾(分餾)①難揮發(fā)的固體雜質(zhì)在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②互溶液體沸點有明顯差異蒸餾水、無水乙醇的制備、石油的分餾、CCl4(沸點76.75℃)和甲苯(沸點110.6℃)混合物的分離

分液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CCl4和水的分離

萃取溶質(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不同利用CCl4從溴水中萃取溴

2.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化學方法

可以歸納為“雜轉(zhuǎn)純,雜變沉,化為氣”。

雜轉(zhuǎn)純將要除去的雜質(zhì)變?yōu)樘峒兾铮@是提純物質(zhì)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則可將混合物加熱使NaHCO3全部轉(zhuǎn)化為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

雜變沉加入一種試劑將要除去的雜質(zhì)變?yōu)槌恋?,最后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為氣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使雜質(zhì)變?yōu)闅怏w逸出。如食鹽水中混有Na2CO3,則可加鹽酸使CO轉(zhuǎn)變?yōu)镃O2逸出

3.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原則

不增操作中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由于所加試劑過量而引入的新雜質(zhì)必須除去

不減盡量不減少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其他物質(zhì)后,應(yīng)將其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易分離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應(yīng)易與其他物質(zhì)或雜質(zhì)分離

易復原操作要簡單易行,所選試劑容易獲得、價格低廉,并且被分離的每種純凈物都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跟蹤訓練]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yīng)為2KClO32KCl+3O2↑,反應(yīng)后從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錳的操作順序正確的是(已知MnO2為黑色難溶于水的固體)()

A.溶解、過濾、蒸發(fā)、洗滌

B.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溶解、蒸發(fā)、洗滌、過濾

D.溶解、洗滌、過濾、加熱

解析:選B反應(yīng)后剩余物為KCl、MnO2的混合物,利用KCl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的性質(zhì),先溶解再過濾,然后洗滌、干燥即可。

2.下列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從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酒精——蒸餾法

B.使渾濁的食鹽水變澄清——過濾法

C.從溴水中分離出溴——萃取、分液法

D.把硝酸鉀和氯化鉀從同一溶液中分離開來——蒸發(fā)結(jié)晶法

解析:選D用蒸餾法可以把酒精從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食鹽水渾濁,用過濾法可除去混在食鹽水里的固體物質(zhì);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勻液態(tài)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劑(如CCl4)將溴從溴水中萃取出來,然后再進行分液;硝酸鉀和氯化鉀都易溶于水,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氯化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由此可以用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的方法把硝酸鉀和氯化鉀從同一溶液中分離開來。

3.為除去下列待提純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選項待提純的物質(zhì)選用的試劑操作方法

ACaO(CaCO3)水溶解、過濾、結(jié)晶

BCu(CuO)稀鹽酸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CuSO4(H2SO4)氫氧化鈉溶液過濾

DCO(H2)氧氣點燃

解析:選BA項中CaO與水反應(yīng)生成Ca(OH)2,CaCO3不溶于水;C項中CuSO4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D項中CO與O2反應(yīng)生成CO2。

贏微點——內(nèi)化學科素養(yǎng)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根據(jù)混合物的各個組分性質(zhì)的差異選擇適當?shù)姆椒?,分離除去雜質(zhì)。

[應(yīng)用體驗]

1.下列實驗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

解析:選D濃縮硝酸鉀溶液,可用蒸發(fā)的方法;粗鹽的提純,涉及到溶解、過濾和蒸發(fā);從碘水中分離出I2,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分離汽油和水應(yīng)用分液操作,D為蒸餾裝置,符合題意。

2.下列除雜(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過程正確的是()

A.MnO2(KCl)加水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C.CuO(Cu)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D.KCl(K2CO3)加足量稀鹽酸、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解析:選BA項,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后可得到MnO2;C項,加稀鹽酸后CuO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的是銅;D項,加足量稀鹽酸后,K2CO3轉(zhuǎn)變成KCl,不需要過濾,只要蒸發(fā)、結(jié)晶即可得到KCl。

3.人們可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采取適當?shù)姆椒▽⒒旌衔镏懈魑镔|(zhì)分離開來。

(1)不溶性固體與水的混合物,如泥沙與水,可用______方法分離。

(2)可溶性固體與水的混合物,如水和食鹽,可用______方法分離。

(3)兩種可溶性固體,若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同,如氯化鈉和硝酸鉀,可通過________方法將其分離。

(4)兩種互相溶解但沸點不同的液體,如水與乙醇,可用________方法分離。

(5)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如汽油與水,可通過________方法分離。

解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并結(jié)合分離方法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答案:(1)過濾(2)蒸發(fā)(3)結(jié)晶(4)蒸餾(5)分液

練好題——滲透核心價值

1.在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都會用到物質(zhì)分離的方法,下列分離方法與過濾原理相同的是()

A.含有泥沙的渾水,靜置一會兒水沙分離,可取得上層的清水

B.農(nóng)村“揚谷”分離飽滿的谷粒和干癟的谷殼

C.建筑工地上用鐵篩把大小不同的沙粒分開

D.淘米除去米中混有的小沙粒

解析:選C過濾是根據(jù)顆粒大小不同進行物質(zhì)分離的方法,只有C項符合,A、B、D是根據(jù)密度大小不同分離的。

2.飲茶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之一。為方便飲用,可通過以下方法制取罐裝飲料茶,下述過程涉及的實驗方法、實驗操作和物質(zhì)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操作利用了物質(zhì)的溶解性

B.②操作為過濾

C.③操作為分液

D.加入抗氧化劑是為了延長飲料茶的保質(zhì)期

解析:選C由提取可溶物可知①操作利用了物質(zhì)的溶解性,A正確;②操作是分離茶湯和茶渣屬于過濾,B正確;③操作為茶湯的分罐封口,不是分液,C錯誤;加入抗氧化劑是為了延長飲料茶的保質(zhì)期,如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維生素C可作抗氧化劑,D正確。

?基礎(chǔ)性——強調(diào)基礎(chǔ)扎實

1.化學實驗中安全意識是重要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實驗操作或事故處理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A.將CO中毒者移至通風處搶救

B.被玻璃割傷手后,先取出傷口里的碎玻璃片,再用稀雙氧水擦洗,然后敷藥包扎

C.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先通氫氣后加熱

D.使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

解析:選D將CO中毒者移至通風處,可使其呼入新鮮空氣,緩解體內(nèi)組織缺氧。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先通入氫氣,檢驗氫氣純度后再加熱,否則可能會引起爆炸。使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容易失火。

2.《本草綱目》中記載“用濃酒和槽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描述的實驗方法是()

A.過濾B.分液

C.蒸餾D.萃取

解析:選C“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體現(xiàn)了物質(zhì)由液態(tài)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再由氣態(tài)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的過程,因此該實驗方法為蒸餾。

3.現(xiàn)有三組實驗: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將海水制成淡水;③用酒精浸泡中草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上述分離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餾B.萃取、蒸餾、分液

C.分液、蒸餾、萃取D.蒸餾、萃取、分液

解析:選C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將海水制成淡水可根據(jù)物質(zhì)的沸點不同用蒸餾的方法分離;用酒精浸泡中草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采用萃取的方法。

4.下列每組中的兩對物質(zh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離且油層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

A.汽油和水、四氯化碳和水B.汽油和水、苯和水

C.食用油和水、醋酸和水D.葡萄糖和水、酒精和水

解析:選BA項中四氯化碳比水重,分液時油層從下口放出;B項中都不互溶,且兩組中的有機物都比水輕,分液時均從上口倒出;C項中醋酸與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D項中都是均相體系(溶解在一起),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

?綜合性——強調(diào)融會貫通

5.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汽油、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蕩后靜置,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入的是汽油,③加入的是酒精

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入的是CCl4,③加入的是汽油

C.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入的是酒精,③加入的是CCl4

D.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入的是CCl4,③加入的是酒精

解析:選D汽油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但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看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分層,上層呈橙紅色,下層呈無色;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但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看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分層,下層呈橙紅色,上層呈無色;酒精和溴水能互溶,所以看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不分層,溶液仍為橙黃色。

6.下列實驗中,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

A.用①裝置除去粗鹽水中混有的泥沙

B.用②裝置加熱碳酸氫鈉固體制備碳酸鈉

C.用③裝置制取蒸餾水

D.用④裝置分離水和汽油

解析:選BA項,泥沙為難溶的固體,故可以用過濾法除去,正確;B項,加熱固體應(yīng)在坩堝中進行,蒸發(fā)皿只用到蒸發(fā)溶液,錯誤;C項,蒸餾水應(yīng)用蒸餾裝置,正確;D項,水和汽油是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故可用分液法分離,正確。

7.下列除雜(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一組是()

選項待提純的物質(zhì)選用的試劑操作方法

ANaCl(Na2CO3)鹽酸蒸發(fā)

BCO2(CO)O2點燃

CFe(Zn)稀硫酸過濾

DCO2(SO2)NaOH溶液洗氣

解析:選AB項錯誤,實際上不能完成操作,因CO量少,反應(yīng)的O2量又不易控制;C項錯誤,主要成分Fe也能與稀硫酸反應(yīng)而消耗;D項錯誤,NaOH在吸收SO2的同時也吸收主要成分CO2。

8.下列各組混合物的分離或提純方法不正確的是()

A.用高溫加熱的方法除去CaO中的CaCO3雜質(zhì)

B.用結(jié)晶法提純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

C.用蒸餾法分離乙醇(沸點為78℃)和乙酸(沸點為118℃)的混合物

D.用分液的方法可以分離水中的食鹽和碘

解析:選D用高溫加熱分解除雜,A正確;NaCl和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同,則用結(jié)晶法提純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B正確;乙醇和乙酸互溶,但沸點不同,則應(yīng)選蒸餾法分離,C正確;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則利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離食鹽和碘,D錯誤。

9.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與對應(yīng)原理都錯誤的是()

選項目的分離方法原理

A分離溶于水中的碘四氯化碳萃取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較大

B分離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除去KNO3固體中混雜的aCl重結(jié)晶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

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餾丁醇與乙醚的沸點相差較大

解析:選B乙酸乙酯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應(yīng)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故B錯誤;NaCl隨溫度升高溶解度變化不大,KNO3隨溫度升高溶解度變化大,經(jīng)冷卻過濾可析出KNO3固體,故C正確;丁醇和乙醚混溶,但二者的沸點不同,且相差較大,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故D正確。

10.Ⅰ.閱讀、分析下列兩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質(zhì)熔點/℃沸點/℃密度/(g·cm-3)溶解性

乙醇(C2H6O)-114.178.30.789易溶于水

丙三醇(C3H8O3)17.92901.26能跟水、乙醇以任意比例互溶

根據(jù)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填字母):

A.蒸餾法B.萃取法

C.溶解、結(jié)晶、過濾的方法D.分液法

(1)將純堿從氯化鈉和純堿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最好采用________。

(2)將乙醇和丙三醇相互分離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Ⅱ.材料三:在溶解性方面,Br2與I2很相似,其稀的水溶液呈黃色。在實驗室里從溴水中提取Br2和提取I2的方法相似。

回答下列問題:

(1)常用的提取Br2的方法是________,所需試劑是________,最主要的儀器是________。

(2)若發(fā)現(xiàn)提取Br2后的水層還有顏色,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一中,根據(jù)題圖知,純堿和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相差很大。提純純堿時,可以先將混合物在較高溫度下溶于水形成濃溶液,然后冷卻到一定溫度,由于純堿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迅速下降,因此大量純堿晶體析出,而氯化鈉不會析出,再過濾可得純凈的純堿晶體。材料二中,乙醇和丙三醇沸點相差很大,可用蒸餾法分離。材料三中,Br2和I2在溶解性方面很相似,因此可以用CCl4從溴水中萃取Br2。如果萃取Br2后,水層還有顏色,說明沒有萃取完全,可再進行萃取直至水層呈無色。

答案:Ⅰ.(1)C(2)A

Ⅱ.(1)萃取四氯化碳(或苯、汽油)分液漏斗

(2)再進行萃取,直到水層呈無色,將每次分離出來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

11.已知乙醇的沸點為78.3℃,與水以任意比互溶,且在78.15℃時與水可形成95.57%(體積分數(shù),下同)的恒沸混合物(即水和酒精可同時揮發(fā))。酒精中的水可加入生石灰除去,反應(yīng)如下:CaO+H2O===Ca(OH)2,CaO和Ca(OH)2均不溶于酒精。

某化學活動小組要用35%的酒精制取無水酒精,設(shè)計了如下四種方案。

方案一:對35%的酒精直接蒸餾得無水酒精。

方案二:先對35%的酒精蒸餾得95.57%的酒精,再加入生石灰,然后進行蒸餾得無水酒精。

方案三:用CCl4對35%的酒精進行萃取,然后對酒精的CCl4溶液進行蒸餾得無水酒精。

方案四:向35%的酒精中直接加入生石灰,然后進行蒸餾得無水酒精。

請對四種方案進行評價,回答下列問題:

(1)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錯誤的方案是__________,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余方案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最好的方案進行實驗時,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餾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三項即可)。

解析:酒精與水可形成95.57%的恒沸混合物,直接蒸餾無法得無水酒精。CaO和Ca(OH)2都是不溶于酒精、難揮發(fā)的固體,95.57%的酒精中加入生石灰再蒸餾可以制取無水酒精。若向35%的酒精中直接加入生石灰進行蒸餾,水太多,消耗生石灰太多。酒精與水混溶,不能用CCl4萃取。故四個方案中最好的是方案二,錯誤的是方案一和方案三。蒸餾時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蒸餾燒瓶、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溫度計和酒精燈。蒸餾操作中要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冷凝水的流向,加熱時溫度的控制,為保證蒸氣的及時冷卻,還應(yīng)該先通冷凝水后加熱。

答案:(1)方案二方案一和方案三方案一,酒精與水可形成95.57%的恒沸混合物,直接蒸餾無法得無水酒精;方案三,酒精與水混溶,不能用CCl4萃取

(2)方案四的酒精中水太多,要消耗大量的生石灰

(3)蒸餾燒瓶、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溫度計和酒精燈

(4)溫度計水銀球要在燒瓶支管口處;冷凝水要下口進上口出;加熱時要適當調(diào)整酒精燈的位置,以控制溫度;先通冷凝水后加熱等

?應(yīng)用性、創(chuàng)新性——強調(diào)創(chuàng)新思維,體現(xiàn)應(yīng)用價值

12.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學課外小組用海帶為原料制取少量碘單質(zhì),他們將海帶灼燒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時間(以讓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帶灰懸濁液,然后按以下實驗流程提取單質(zhì)碘:

(1)灼燒海帶時,除需要三腳架、泥三角外,還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是________(填字母)。

A.燒杯B.表面皿

C.坩堝D.酒精燈

(2)指出提取碘的過程中有關(guān)的實驗操作名稱:

①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機試劑是CCl4,簡述選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過程③可以分解為如下幾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蓋好玻璃塞;

C.檢驗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轉(zhuǎn)漏斗振蕩,并不時旋開活塞放氣,最后關(guān)閉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開活塞,用燒杯接收溶液;

F.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層水溶液;

G.將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開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準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靜置、分層。

a.正確操作步驟的順序是(填寫各操作的編號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G→E→F。

b.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最后碘的有機溶液是通過____________獲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

(5)請設(shè)計一種檢驗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還含有單質(zhì)碘的簡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含碘的有機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機溶液,還需要經(jīng)過蒸餾,觀察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指出其所有錯誤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進行上述蒸餾操作時,使用水浴的優(yōu)點是________,最后晶態(tài)碘在________里聚集。

解析:(1)灼燒海帶時用坩堝盛放海帶,用帶鐵圈的鐵架臺放置坩堝,用酒精燈進行加熱,所以灼燒海帶時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是坩堝、帶鐵圈的鐵架臺、酒精燈。(2)將溶液和不溶性固體分離的方法是過濾,從碘水中獲取碘單質(zhì)采用萃取的方法。(3)萃取劑的選取標準是:溶質(zhì)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質(zhì)和萃取劑不反應(yīng),萃取劑和原來溶劑不能互溶,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劑的選取標準,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劑。(4)不打開活塞,液體在大氣壓作用下無法流出,故G步操作的目的是保持分液漏斗內(nèi)外壓力平衡,使液體易于流下。有機層在下層,最后碘的有機溶液是通過漏斗下口放出。(5)碘遇淀粉溶液變藍色。(6)圖示中錯誤有:①給燒杯加熱時沒有用石棉網(wǎng),②溫度計測量的是餾分的溫度,溫度計的水銀球應(yīng)該插到支管口略靠下位置,③冷凝管的冷卻水的方向應(yīng)該是下進上出。(7)用酒精燈直接加熱溫度變化快,而水浴加熱蒸餾燒瓶內(nèi)溶液受熱比較均勻,且溫度高時碘易升華,為防止碘升華,采用水浴加熱,碘在蒸餾燒瓶內(nèi)聚集。

答案:(1)CD(2)過濾萃取分液(3)與碘水不反應(yīng),與碘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較大(4)a.CBDHb.平衡壓力便于液體流下c.漏斗下口(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淀粉溶液,若不變藍,說明沒有I2剩余(6)沒有用石棉網(wǎng),溫度計的水銀球插入溶液中,冷卻水口的方向接反了(7)受熱均勻且容易控制溫度蒸餾燒瓶第一單元|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

第1課時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一)實驗安全和基本規(guī)范

實驗前應(yīng)做好預習和實驗準備,熟悉實驗所需的藥品,掌握_________、_________安全使用的要領(lǐng),理解、掌握_________,熟悉_________和操作要求[微提醒]確保實驗安全一定要做好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及防炸裂。

實驗中應(yīng)集中注意力,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

實驗后應(yīng)將藥品和所用儀器收拾干凈,保持實驗室整潔衛(wèi)生

(二)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過濾適用于兩種物質(zhì)組成的固體混合物,一種組分可溶于水,另一種組分_________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_________的方法分離。如除去KCl中的MnO2[微辨析]過濾和結(jié)晶時玻璃棒的作用①固體溶解時的作用是攪拌,以加快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速度,玻璃棒在過濾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②在蒸發(fā)結(jié)晶中的作用是攪拌,以免液體局部過熱,致使液滴飛濺出來。蒸發(fā)完畢可以用玻璃棒轉(zhuǎn)移固體。[微點撥]蒸餾實驗的注意事項①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yīng)與蒸餾燒瓶支管口下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②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入,從上口流出。[微提醒]①常用萃取劑有苯和CCl4。②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時,上層為水層,下層為CCl4層,而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時,上層為苯層,下層為水層。

結(jié)晶適用范圍若固體混合物中的兩種組分都可_________水,且_________隨溫度變化有較大差異,可利用溶解、結(jié)晶等方法分離

兩種結(jié)晶方法蒸發(fā)結(jié)晶:即蒸發(fā)溶劑,使溶質(zhì)析出。如KCl溶液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KCl晶體

降溫結(jié)晶:先蒸發(fā)濃縮,形成較高溫度下的濃溶液,再_________,即有晶體析出。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KCl

蒸餾概念將液態(tài)物質(zhì)加熱至_________,使之_________,然后將_________重新冷凝為_________的操作過程

適用范圍蒸餾可分離沸點相差_________的液體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體中_________或_________的雜質(zhì)

分液與萃取分液①概念:將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離。②分液的主要儀器:_________。③實驗操作當漏斗中的液體分成清晰的兩層后,取下分液漏斗頂部的_________,打開_________,使下層液體從漏斗_________流出,然后關(guān)閉旋塞,將上層液體從_________倒出

萃取①概念:利用物質(zhì)在_________的溶劑中_________的不同,將物質(zhì)從一種溶劑轉(zhuǎn)移到另一種溶劑(也稱_________)中的分離方法。②實例:CCl4和水互不相溶,而且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Cl4可以把溴從溴水中提取出來,CCl4為萃取劑。如圖所示。上層顏色比原來溴水的顏色淺了許多,下層的四氯化碳變成了_________色

[新知探究(一)]

蒸餾

[理解與辨析能力]

[發(fā)展認知]

1.實驗裝置

2.注意事項

裝置的安裝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氣密性的檢驗連接好裝置,在冷凝管的出口處接一橡膠管,并將橡膠管插入水中,將燒瓶微熱,水中有氣泡產(chǎn)生,冷卻到室溫,橡膠管中有水柱生成,則氣密性良好

冷凝管的使用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先通冷凝水,再加熱,蒸餾結(jié)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再停止通冷凝水

溫度計的使用溫度計的水銀球與蒸餾燒瓶支管口處相平

蒸餾燒瓶的使用在使用蒸餾燒瓶進行蒸餾實驗時,應(yīng)在蒸餾燒瓶中加入少許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止瓶內(nèi)液體暴沸,產(chǎn)生危險

在酒類生產(chǎn)中,為了確保酒的品質(zhì),需要用什么方法來提高酒精濃度?

提示:蒸餾。

[跟蹤訓練]

1.下列對蒸餾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應(yīng)使溫度計的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B.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加熱時蒸餾燒瓶劇烈跳動

C.冷卻水的方向應(yīng)上進下出,這樣水流比較暢通,冷卻效果更好

D.當蒸餾到燒瓶內(nèi)剩有少量液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蒸干,不能直接加熱蒸干

確;冷卻水的方向應(yīng)下進上出,C項不正確;任何時候都不能將蒸餾燒瓶中液體蒸干,D項不正確。

2.在自來水蒸餾實驗中,下列操作敘述正確的是()

A.在蒸餾燒瓶中盛滿自來水,并放入幾粒沸石

B.將溫度計水銀球插到蒸餾燒瓶的自來水中

C.冷水從冷凝器上口進,下口出

D.收集到的液體取少量滴入硝酸銀和稀硝酸,無明顯現(xiàn)象

3.如圖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示意圖,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中兩處明顯的錯誤: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A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B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

(3)實驗時A中除加入少量自來水外,還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其作用是防止加熱時液體暴沸。

[新知探究(二)]

萃取和分液

[理解與辨析能力]

[發(fā)展認知]

1.萃取實驗的操作步驟

2.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項

操作目的

振蕩過程中要不時旋開活塞放氣防止分液漏斗內(nèi)部壓強過大發(fā)生危險

分液時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緊貼燒杯內(nèi)壁防止液體飛濺

待下層液體恰好流盡時及時關(guān)閉活塞防止上層液體流出

分液時要先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保證分液漏斗內(nèi)部氣壓與外界相同,使液體順利流下

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保證上層液體盡量少地黏附下層液體

3.萃取劑選擇的“三原則”

(1)萃取劑和原溶劑互不相溶。

(2)萃取劑和溶質(zhì)不發(fā)生反應(yīng)。

(3)溶質(zhì)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遠大于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較大能否選用酒精做萃取劑?為什么?

提示:不能;酒精與水互溶,無法分層。

[跟蹤訓練]

1.在使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上層液體經(jīng)漏斗下口倒出

B.分離液體時,將漏斗拿在手上進行分離

C.分離液體時,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與大氣相通時打開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裝的是液體,振蕩后不必扭開活塞把氣體放出

2.選擇萃取劑將碘從碘水中萃取出來,這種萃取劑應(yīng)具備的性質(zhì)是()

A.不溶于水,且必須易與碘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須比水的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須比水的密度小

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使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

B.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紅色

D.分液時,水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新知探究(三)]

物質(zhì)分離提純的方法與原則

[歸納與論證能力]

[典例導引]

[典例]為了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以及泥沙等雜質(zhì),某同學設(shè)計了一種制備精鹽的實驗方案,步驟如下(所加的試劑BaCl2、Na2CO3、NaOH均稍過量):

稱取粗鹽精鹽。

(1)一種試劑除去一種雜質(zhì)離子,則BaCl2、Na2CO3、NaOH分別除去的雜質(zh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種試劑BaCl2、Na2CO3、NaOH為什么都要加入稍過量?

(3)②③④步操作中所加入的試劑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適量鹽酸的目的是什么?⑤和⑦的實驗操作分別是什么?

[生成認知]

1.混合物分離提純的物理方法

分離提純的方法適用范圍實例

過濾固體與液體不互溶的混合物粗鹽的提純

結(jié)晶與重結(jié)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劑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發(fā)結(jié)晶和降溫結(jié)晶分離NaCl和KNO3的混合物

蒸餾(分餾)①難揮發(fā)的固體雜質(zhì)在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②互溶液體沸點有明顯差異蒸餾水、無水乙醇的制備、石油的分餾、CCl4(沸點76.75℃)和甲苯(沸點110.6℃)混合物的分離

分液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CCl4和水的分離

萃取溶質(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不同利用CCl4從溴水中萃取溴

2.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化學方法

可以歸納為“雜轉(zhuǎn)純,雜變沉,化為氣”。

雜轉(zhuǎn)純將要除去的雜質(zhì)變?yōu)樘峒兾?,這是提純物質(zhì)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則可將混合物加熱使NaHCO3全部轉(zhuǎn)化為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

雜變沉加入一種試劑將要除去的雜質(zhì)變?yōu)槌恋?,最后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為氣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使雜質(zhì)變?yōu)闅怏w逸出。如食鹽水中混有Na2CO3,則可加鹽酸使CO轉(zhuǎn)變?yōu)镃O2逸出

3.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原則

不增操作中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由于所加試劑過量而引入的新雜質(zhì)必須除去

不減盡量不減少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其他物質(zhì)后,應(yīng)將其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易分離被分離或被提純的物質(zhì)應(yīng)易與其他物質(zhì)或雜質(zhì)分離

易復原操作要簡單易行,所選試劑容易獲得、價格低廉,并且被分離的每種純凈物都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跟蹤訓練]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yīng)為2KClO32KCl+3O2↑,反應(yīng)后從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錳的操作順序正確的是(已知MnO2為黑色難溶于水的固體)()

A.溶解、過濾、蒸發(fā)、洗滌

B.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溶解、蒸發(fā)、洗滌、過濾

D.溶解、洗滌、過濾、加熱

2.下列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從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酒精——蒸餾法

B.使渾濁的食鹽水變澄清——過濾法

C.從溴水中分離出溴——萃取、分液法

D.把硝酸鉀和氯化鉀從同一溶液中分離開來——蒸發(fā)結(jié)晶法

3.為除去下列待提純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選項待提純的物質(zhì)選用的試劑操作方法

ACaO(CaCO3)水溶解、過濾、結(jié)晶

BCu(CuO)稀鹽酸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CuSO4(H2SO4)氫氧化鈉溶液過濾

DCO(H2)氧氣點燃

贏微點——內(nèi)化學科素養(yǎng)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

根據(jù)混合物的各個組分性質(zhì)的差異選擇適當?shù)姆椒?,分離除去雜質(zhì)。

[應(yīng)用體驗]

1.下列實驗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

2.下列除雜(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過程正確的是()

A.MnO2(KCl)加水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C.CuO(Cu)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D.KCl(K2CO3)加足量稀鹽酸、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3.人們可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采取適當?shù)姆椒▽⒒旌衔镏懈魑镔|(zhì)分離開來。

(1)不溶性固體與水的混合物,如泥沙與水,可用______方法分離。

(2)可溶性固體與水的混合物,如水和食鹽,可用______方法分離。

(3)兩種可溶性固體,若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同,如氯化鈉和硝酸鉀,可通過________方法將其分離。

(4)兩種互相溶解但沸點不同的液體,如水與乙醇,可用________方法分離。

(5)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如汽油與水,可通過________方法分離。

練好題——滲透核心價值

1.在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都會用到物質(zhì)分離的方法,下列分離方法與過濾原理相同的是()

A.含有泥沙的渾水,靜置一會兒水沙分離,可取得上層的清水

B.農(nóng)村“揚谷”分離飽滿的谷粒和干癟的谷殼

C.建筑工地上用鐵篩把大小不同的沙粒分開

D.淘米除去米中混有的小沙粒

2.飲茶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之一。為方便飲用,可通過以下方法制取罐裝飲料茶,下述過程涉及的實驗方法、實驗操作和物質(zhì)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操作利用了物質(zhì)的溶解性

B.②操作為過濾

C.③操作為分液

D.加入抗氧化劑是為了延長飲料茶的保質(zhì)期

?基礎(chǔ)性——強調(diào)基礎(chǔ)扎實

1.化學實驗中安全意識是重要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實驗操作或事故處理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A.將CO中毒者移至通風處搶救

B.被玻璃割傷手后,先取出傷口里的碎玻璃片,再用稀雙氧水擦洗,然后敷藥包扎

C.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先通氫氣后加熱

D.使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

2.《本草綱目》中記載“用濃酒和槽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描述的實驗方法是()

A.過濾B.分液

C.蒸餾D.萃取

3.現(xiàn)有三組實驗: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將海水制成淡水;③用酒精浸泡中草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上述分離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餾B.萃取、蒸餾、分液

C.分液、蒸餾、萃取D.蒸餾、萃取、分液

4.下列每組中的兩對物質(zh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離且油層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

A.汽油和水、四氯化碳和水B.汽油和水、苯和水

C.食用油和水、醋酸和水D.葡萄糖和水、酒精和水

?綜合性——強調(diào)融會貫通

5.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汽油、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蕩后靜置,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入的是汽油,③加入的是酒精

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入的是CCl4,③加入的是汽油

C.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入的是酒精,③加入的是CCl4

D.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入的是CCl4,③加入的是酒精

6.下列實驗中,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

A.用①裝置除去粗鹽水中混有的泥沙

B.用②裝置加熱碳酸氫鈉固體制備碳酸鈉

C.用③裝置制取蒸餾水

D.用④裝置分離水和汽油

7.下列除雜(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一組是()

選項待提純的物質(zhì)選用的試劑操作方法

ANaCl(Na2CO3)鹽酸蒸發(fā)

BCO2(CO)O2點燃

CFe(Zn)稀硫酸過濾

DCO2(SO2)NaOH溶液洗氣

8.下列各組混合物的分離或提純方法不正確的是()

A.用高溫加熱的方法除去CaO中的CaCO3雜質(zhì)

B.用結(jié)晶法提純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

C.用蒸餾法分離乙醇(沸點為78℃)和乙酸(沸點為118℃)的混合物

D.用分液的方法可以分離水中的食鹽和碘

9.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與對應(yīng)原理都錯誤的是()

選項目的分離方法原理

A分離溶于水中的碘四氯化碳萃取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較大

B分離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除去KNO3固體中混雜的aCl重結(jié)晶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

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餾丁醇與乙醚的沸點相差較大

10.Ⅰ.閱讀、分析下列兩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質(zhì)熔點/℃沸點/℃密度/(g·cm-3)溶解性

乙醇(C2H6O)-114.178.30.789易溶于水

丙三醇(C3H8O3)17.92901.26能跟水、乙醇以任意比例互溶

根據(jù)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填字母):

A.蒸餾法B.萃取法

C.溶解、結(jié)晶、過濾的方法D.分液法

(1)將純堿從氯化鈉和純堿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最好采用________。

(2)將乙醇和丙三醇相互分離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Ⅱ.材料三:在溶解性方面,Br2與I2很相似,其稀的水溶液呈黃色。在實驗室里從溴水中提取Br2和提取I2的方法相似。

回答下列問題:

(1)常用的提取Br2的方法是________,所需試劑是________,最主要的儀器是________。

(2)若發(fā)現(xiàn)提取Br2后的水層還有顏色,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乙醇的沸點為78.3℃,與水以任意比互溶,且在78.15℃時與水可形成95.57%(體積分數(shù),下同)的恒沸混合物(即水和酒精可同時揮發(fā))。酒精中的水可加入生石灰除去,反應(yīng)如下:CaO+H2O===Ca(OH)2,CaO和Ca(OH)2均不溶于酒精。

某化學活動小組要用35%的酒精制取無水酒精,設(shè)計了如下四種方案。

方案一:對35%的酒精直接蒸餾得無水酒精。

方案二:先對35%的酒精蒸餾得95.57%的酒精,再加入生石灰,然后進行蒸餾得無水酒精。

方案三:用CCl4對35%的酒精進行萃取,然后對酒精的CCl4溶液進行蒸餾得無水酒精。

方案四:向35%的酒精中直接加入生石灰,然后進行蒸餾得無水酒精。

請對四種方案進行評價,回答下列問題:

(1)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錯誤的方案是__________,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余方案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最好的方案進行實驗時,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餾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三項即可)。

?應(yīng)用性、創(chuàng)新性——強調(diào)創(chuàng)新思維,體現(xiàn)應(yīng)用價值

12.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學課外小組用海帶為原料制取少量碘單質(zhì),他們將海帶灼燒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時間(以讓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帶灰懸濁液,然后按以下實驗流程提取單質(zhì)碘:

(1)灼燒海帶時,除需要三腳架、泥三角外,還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是________(填字母)。

A.燒杯B.表面皿

C.坩堝D.酒精燈

(2)指出提取碘的過程中有關(guān)的實驗操作名稱:

①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機試劑是CCl4,簡述選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過程③可以分解為如下幾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蓋好玻璃塞;

C.檢驗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轉(zhuǎn)漏斗振蕩,并不時旋開活塞放氣,最后關(guān)閉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開活塞,用燒杯接收溶液;

F.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層水溶液;

G.將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開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準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靜置、分層。

a.正確操作步驟的順序是(填寫各操作的編號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G→E→F。

b.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最后碘的有機溶液是通過____________獲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

(5)請設(shè)計一種檢驗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還含有單質(zhì)碘的簡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含碘的有機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機溶液,還需要經(jīng)過蒸餾,觀察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指出其所有錯誤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進行上述蒸餾操作時,使用水浴的優(yōu)點是________,最后晶態(tài)碘在________里聚集。“四翼”檢測評價(六)

實驗安全與基本規(guī)范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