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24:大道之行也以、(2021·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節(jié)選自《禮記》)1.解釋加點的詞語。①男有分,女有歸
分:________
②是謂大同
是:________2.翻譯句子。選賢舉能,講信修睦。3.“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對你有什么啟示?【答案】1.職分,職守
這2.選拔推舉品德高尚的、有才干的人(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3.“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人們的愛要能推己及人,這樣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世界變得更溫馨、美好?!窘馕觥?.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解釋。①該句的意思是: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分:職分,職守;②該句的意思是:這叫做理想社會。是:這。2.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達(dá)到詞達(dá)意順即可。注意句中重點詞語的翻譯:選,選拔;賢,品德高尚的人;修,培養(yǎng)。3.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該句話意思是: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告訴我們應(yīng)該有大愛精神,不能僅僅只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對待別人的父母和孩子也應(yīng)該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樣才能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愛,社會就能充滿愛,世界才能更加的溫馨和睦。【點睛】參考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讓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長的地方,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guān)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二、(2021·山東濟(jì)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4.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
與:同“舉”,推舉 B.故人不獨親其親
親:親人C.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D.是故謀閉而不興
興:興起5.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大道之行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吳廣者,陽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其如土石何6.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選自《禮記》?!抖Y記》是儒家經(jīng)典“五經(jīng)”之一。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zhǔn)則。C.本文描繪了一個普遍仁愛、安定和諧的太平盛世,是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反映。D.本文使用了對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較整齊,也能增強(qiáng)表意效果?!敬鸢浮?.B5.A6.C【分析】4.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B.“故人不獨親其親”的意思是: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父母親為親人。親:意動用法,以……為親;不是“親人”。故選B。5.考查對文言詞語意義和用法的理解。A.之: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者:助詞,……的人/表示停頓、判斷,無實義;C.于:介詞,在/介詞,比;D.其:代詞,它/助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故選A。6.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大道之行也》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xué)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其人認(rèn)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盡管在當(dāng)時的戰(zhàn)亂時期下,那個愿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那是儒家學(xué)者在亂世中一個美好愿景。故C項“是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反映”的說法是錯誤的?!军c睛】參考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信用,培養(yǎng)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僅僅敬愛自己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終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財物,厭惡它被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就不會有人盜竊財物,作亂害人,所以家家戶戶都只把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就叫做大同社會。三、(2022·山東濱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看蟮乐幸?,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乙】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保ü?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②非:詆毀,埋怨。③非:錯誤。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男有分,女有歸
歸來見天子B.是謂大同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C.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D.樂民之樂者
然則何時而樂耶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貨惡其棄于地也
皆以美于徐公C.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D.不得而非其上者
其一犬坐于前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10.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倡導(dǎo)講仁愛、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1)“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會理想,【乙】文則明確提出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執(zhí)政為民要落實在一件一件的實事之中,“憂民之憂”就是為群眾排憂解難,“樂民之樂”則主要體現(xiàn)在讓發(fā)展成果惠及百姓。(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請從修身立德的角度談?wù)剬Α炯住课闹挟嫏M線句子的認(rèn)識?!敬鸢浮?.B8.A9.(1)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2)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10.(1)天下為公(2)樂以天下
憂以天下(3)要點:結(jié)合“不必藏于己”“不必為己”,扣住“樹公心(去私心、講奉獻(xiàn)等)”談?wù)J識。【解析】7.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jié)詞。A.女子出嫁/回來;B.這/這;C.接見/參見;D.以……為快樂/快樂;故選B。8.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一詞多義的理解。A.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B.介詞,在/介詞,比;C.連詞,就/連詞,卻;D.代詞,他們的/代詞,其中的;故選A。9.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dá)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1)“賢(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眾)”“與(同‘舉’,推舉)”“修(培養(yǎng))”是此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zhǔn)確;(2)第一個和第三個“憂”都是“以……為憂”的意思,第二個和第四個“憂”的意思都是“憂愁”。10.本題考查的是學(xué)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得出答案。(1)“天下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闡明了大同社會的理想;(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意思是“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闡明了孟子的憂樂觀;(3)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柏洂浩錀売诘匾?,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的意思是: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這告訴我們,人如果沒有德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國家無德的話就不能興旺發(fā)達(dá),每個人都要加強(qiáng)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品德,去除私心雜念,無私奉獻(xiàn)?!军c睛】參考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乙: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齊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人民的領(lǐng)導(dǎo)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彼摹ⅲ?021·貴州銅仁·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勘壁び恤~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疽摇看蟮乐幸泊蟮乐幸?,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1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B.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
其翼若垂天之云C.是日更定矣
是謂大同D.怒而飛
一怒而諸侯懼1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存在的文言現(xiàn)象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馬也,塵埃也(古今異義)B.使老有所終
女有歸(詞類活用)C.選賢與能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通假)D.南冥者,天池也
天下為公(表判斷)13.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莊子筆下的“鵬”碩大無比、志存高遠(yuǎn),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鵬自比,寫下“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詩句。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奮斗不息的目標(biāo)和動力;陶淵明筆下的桃源社會是大同社會的具體描述;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們期盼的愿景“學(xué)有所教,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與大同社會也有許多相似之處。C.甲文中莊子認(rèn)為,天地萬物都有其依賴的東西。高飛的大鵬、浮游的塵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遙游”。乙文中孔子闡述了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D.在寫法上,甲乙兩文都大量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增強(qiáng)了文章的氣勢。其中甲文極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萬里”等詞,用語夸張,想象雄奇瑰麗,行文汪洋恣肆。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2)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敬鸢浮?1.C12.D13.D14.(1)這只鳥,海水運動時就要遷徙到南海。(2)因此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偷盜財物作亂害人的事不會必起?!痉治觥?1.A.之:處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結(jié)構(gòu)助詞,的;B.其:表示選擇/代詞,指大鵬;C.是:都是這的意思,指示代詞;D.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發(fā)怒;故選C。12.A.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立帝業(yè),不是古今異義詞/野馬:云霧之氣變化騰涌成野馬的樣子。B.老:老年人/女:女子,不是詞類活用;C.與:同“舉”,推薦/與:參與,這里有欣賞的意思,不是通假字;D.者……也:表判斷/為:是,表判斷;故選D。13.D.甲文沒有運用對偶句,選項錯誤;故選D。1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1)“是(這)海運(海水運動),徙(遷徙),冥(同“溟”,海)”(2)“是故(因此,所以),閉(杜絕),興(發(fā)生),作(興起)”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军c睛】【甲】參考譯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dāng)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當(dāng)海動風(fēng)氣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洱R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fēng)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fēng)離開了北海?!毕褚榜R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lán)湛藍(lán)的,難道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鵬鳥從高空往下看的時候,也不過就像這個樣子罷了?!疽摇繀⒖甲g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五、(2021·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看蟮乐幸玻煜聻楣?。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大道之行也》)【乙】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節(jié)選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丙】孟子見梁襄王①。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②然問曰:‘天下惡乎定?③’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肽芘c④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⑤矣。天油然⑥作云,沛然⑦下雨,則苗浡然⑧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⑨,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⑩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刪改)【注釋】①梁襄王:即魏襄王,魏惠王的兒子,前318-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謚號。此處所說的事,當(dāng)在襄王繼位后不久。②卒:通“猝”,突然。③天下惡乎定: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④與:此處為歸順,隨從之意。歸附。⑤槁:枯槁。⑥油然:云濃厚地聚攏起來的樣子。⑦沛然:盛大的樣子。⑧浡(bó)然:興起或旺盛的樣子。⑨人牧:管理民眾的人,即統(tǒng)治者。⑩領(lǐng):即脖子。?由:通“猶”。15.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及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誠如是也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B.寡助之至
大道之行C.貨惡其棄于地也
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D.然而不勝者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16.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古今沒有發(fā)生變化的一項是(
)A.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B.誠宜開張圣聽C.沛然誰能御之D.池非不深也1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其如是,孰能御之?18.選文【乙】【丙】都表現(xiàn)了孟子重要的政治主張:_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選擇初中學(xué)過的與此主張相關(guān)的一個文言篇目,簡要分析這一主張是如何體現(xiàn)的。19.實現(xiàn)大同社會需要一代代人不斷地為之奮斗。請你結(jié)合下面材料的內(nèi)容,談?wù)勛鳛樾聲r代中學(xué)生,怎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静牧稀俊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W(xué)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yīng)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項事業(yè),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边@是永恒的道理。(選自《習(xí)近平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xué)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答案】15.B16.C17.(1)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2)如果像這樣,誰又能阻擋得了呢?18.以民為本,推行仁政或施行仁政。示例:《曹劌論戰(zhàn)》中,魯莊公能取信于民,最終以少勝多,取得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示例:《陳涉世家》中,秦二世實行暴政,導(dǎo)致陳勝吳廣起義,秦王朝滅亡。19.①腳踏實地(實干)②知行合一(嚴(yán)格按照答案給分)【分析】15.A.都譯為:確實;B.到/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都譯為:在;D.都譯為:然而。故選B。16.A.獨:古義,老而無子的人;今義:單一。B.開張:古義,擴(kuò)大;今義:新建的商店開始營業(yè)。C.御:古義,抵擋;今義,抵擋。D.池:古義,護(hù)城河;今義,池塘。故選C。17.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①句中重點詞:與,同“舉”,選拔。修,培養(yǎng)。句意為:(人們)把品德高尚、德才兼?zhèn)涞娜诉x舉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的氣氛。②句中重點詞:其,助詞,相當(dāng)于如果。孰,誰。句意:像這樣的話,誰能夠阻止它呢?18.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結(jié)合“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和“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可知,【乙】【丙】都表現(xiàn)了孟子“以民為本,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張。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通過議論,論述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中心論點,強(qiáng)調(diào)了民貴、人和的重要。“民貴”即“以民為本”,“人和”實際上就是“仁政”?!坝蛎癫灰苑饨?,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其中“得道”的意思是指得“治國之道”,即指行仁政。孟子認(rèn)為,在贏得戰(zhàn)爭的所有條件中,“民心向背”是至關(guān)重要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人和”,主要是指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人心所向。行仁政便是得道,得道即可人和,擁護(hù)的人便多,以至于天下歸順。19.本題考查閱讀感悟。結(jié)合“學(xué)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yīng)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一句概括作答即可?!军c睛】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了占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乙:孟子說:“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團(tuán)結(jié)(重要)。周圍三里的城,七里高的,(敵人)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敵人既然)圍起來攻打它,必定有適宜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的條件;但是還不能取勝,這是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守城的)城墻不是不高,護(hù)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銳利,裝備盔甲不是不堅固,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拋棄城池離開了它,這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團(tuán)結(jié)。所以說,限制百姓的流動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界線,鞏固國防不能依靠山川河流的險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堅固銳利。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達(dá)到極點,(連)骨肉至親(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達(dá)到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服從他。憑借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被骨肉至親背叛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去打仗就罷了,若進(jìn)行戰(zhàn)爭,則必定勝利。丙:孟子進(jìn)見梁襄王,出來后,對人說:“(梁襄王)遠(yuǎn)遠(yuǎn)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埃ㄒ娏宋液螅┩蝗粏柕溃骸煜乱鯓硬拍馨捕??’“我回答說:‘天下安定在于統(tǒng)一天下?!啊l能統(tǒng)一天下呢?’“我對他說:‘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統(tǒng)一天下?!啊l會歸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dāng)七八月間一發(fā)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烏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xiàn)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殺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著他來解救。如果像這樣,老百姓就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嘩啦啦的洶涌勢頭,誰又能夠阻擋得了呢?六.(2022·貴州畢節(jié)·中考真題)閱讀古文,完成問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稱量),然后知輕重;度(測量),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孟子?梁惠王》)20、解釋加點詞的意思。①講信修睦_____②男有分,女有歸_____③今恩足以及禽獸_____④王請度之_____21、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②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22、【甲】文說“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乙】文的話說就是_____23、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個方面內(nèi)容?孟子認(rèn)為古人“過人”之處是什么?請分別用原文回答?!敬鸢浮?0、培養(yǎng)
職責(zé),職分
遍及
思量,揣度。21、①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②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3、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古人“過人”之處是:善推其所為而已矣?!窘馕觥?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修:培養(yǎng);(2)句意: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分:職責(zé),職分;(3)句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遍及到禽獸身上。及:遍及;(4)句意: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度:思量,揣度。2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行:實行;為:是;公:公共的;(2)權(quán):稱量;度:測量。2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甲】文中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意思是: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與【乙】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進(jìn)而遍及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hù)自己的孩子,進(jìn)而遍及到愛護(hù)別人家的孩子)”意思相近。2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甲】文中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guān)愛;“男有分,女有歸”,各司其職,安居樂業(yè);“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盡其用,人盡其才?!疽摇课?,孟子采用類比的方式,先由尊敬自己的老人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hù)自己家的孩子到愛護(hù)別人家的孩子,引出“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的原因“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军c睛】【甲】參考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疽摇繀⒖甲g文:尊敬自己的老人,進(jìn)而遍及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hù)自己的孩子,進(jìn)而遍及到愛護(hù)別人家的孩子。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難道大王要興師動眾,使將士們身陷危險,同別的國家結(jié)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嗎?七.(2022·廣東廣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炯住侩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正義》)2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不知其善也
陳康肅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
窺谷忘反C.女有歸
一屠晚歸D.是謂大同
是非木柿25、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引《兌命》佐證了觀點:教學(xué)相長,即教師的教與學(xué)生的學(xué)可以互相促進(jìn)。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都能夠安居樂業(yè)。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愿意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為了自己。D.甲乙兩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了整齊鋪排的效果,增強(qiáng)了文章的氣勢?!敬鸢浮?4、D25、選舉有才能的人(為大家服務(wù)),講究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26、A【解析】2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善:好處/擅長;B.反:反省/同“返”,返回;C.歸:女子出嫁/回來;D.是:這/這。故選:D。25、本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dá)、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與,同“舉”,推舉,選舉;信,誠信;修,培養(yǎng)。26、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A.有誤,甲文所說的“教學(xué)相長”與現(xiàn)在的理解不一樣,現(xiàn)在的理解“教”“學(xué)”是兩個主體,而課文所說的“教”和“學(xué)”是對同一個主體而言,即教師自身的學(xué)習(xí)與其教導(dǎo)學(xué)生的教育實踐都是一種學(xué)習(xí)。因此本項說法錯誤;故選A。【點睛】參考譯文:【甲】
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學(xué)習(xí),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xué)習(xí)這樣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dǎo)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xué)是互相促進(jìn)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xué)問?!秲睹飞险f“教人是學(xué)習(xí)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疽摇?/p>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guān)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八、(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洞蟮乐幸病罚ㄒ遥┳幽友栽唬骸叭嗜酥詾槭抡?,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薄都鎼邸?7.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培養(yǎng))B.不獨親其親,不獨于其子。(父母親人)C.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D.家之與家之相篡。(掠奪)28.翻譯下列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②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29.甲文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其中對人才的選拔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30.根據(jù)甲乙兩文的描寫,你對“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rèn)識?【答案】27.B28.①施行大道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②讓老年人有終老的保障,年輕人能夠發(fā)揮自已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夠順利成長。29.有德行、有才能、講信用、能和人和睦相處。(答“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也可)30.人人能得到社會關(guān)愛;人人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社會穩(wěn)定;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等?!窘馕觥?7.B.句意:不僅僅只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僅僅疼愛自己的子女。親:以……為親。故選B。28.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zhǔn)確。注意:(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謂之間,不譯。行:施行;為:是。(2)有所終:有終老的保障。有所用: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長:撫養(yǎng)。2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甲文中的“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表明對人才的選拔標(biāo)準(zhǔn),即選拔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能夠講信用、能和人和睦相處的人來管理社會。30.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比較閱讀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根據(jù)甲文中“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可概括為:人人能得到社會關(guān)愛。根據(jù)“男有分,女有歸”概括為:人人能安居樂業(yè)。根據(jù)“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可以概括為: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根據(jù)乙文中的“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概括出“天下之利”的內(nèi)容為:沒有戰(zhàn)爭,社會穩(wěn)定,人們能安居樂業(yè);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等。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乙: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wù)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wù)?!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果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劫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融洽、協(xié)調(diào),這些都是天下之害。”九、(2020·江蘇常州·初三學(xué)業(yè)考試)(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jié)選自《禮記·禮運》(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fù)曰“能徙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時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jié)選自《<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注釋)①布:頒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終于。④嗣:繼承。⑤刑:處罰。⑥傅:老師。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刺字,再涂以墨。3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秦民大說②有一人徙之31.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B.故/外戶/而不閉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費3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33.乙文衛(wèi)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敬鸢浮?0.①通“悅”,愉快。②代詞,指“木”(木頭)。31.A32.招募能搬(木頭)放置(到)北門的百姓賞給十金。33.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騙百姓);“講信”【解析】3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注意①中“說”是通假字,同“悅”,愉快的意思。3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中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A.“親其親,子其子”中前一個“親”和“子”是動詞,分別是“敬愛”和“疼愛”的意思,后一個“親”和“子”是名詞,分別是“父母”和“孩子”的意思,“獨”是“只,單單”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及語法結(jié)構(gòu),斷句應(yīng)該為“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選A。3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翻譯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澳济裼心茚阒帽遍T者予十金”是省略句,應(yīng)該為“募民有能徙(之,代詞,指木頭)置(省略了介詞于,到的意思)北門者予十金”,翻譯時應(yīng)該“增”上省略掉的部分,同時注意實詞“募”是“招募”的意思,“徙”是“搬”的意思,“予”是“給”的意思,故應(yīng)翻譯為“招募能搬(木頭)放置(到)北門的百姓賞給十金”。33.本題考查對文言內(nèi)容的理解。在準(zhǔn)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chǔ)上,梳理各句之間的聯(lián)系,依據(jù)題干提取重要信息。乙文“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的目的在于第一段中的“以明不欺”,即用來表明絕不欺騙或取信于民。甲文中能體現(xiàn)信用的一句是“講信修睦”,題干要求填兩個字,故為“講信”。參考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但并非據(jù)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guān)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乙】商鞅法令已經(jīng)制訂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有誰把木頭搬到北門就賞給十金。人們覺得奇怪,沒有人敢搬動。又下令說:“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把木頭搬走了,當(dāng)即就賞給他五十金,以表明決不欺騙。然后終于發(fā)布法令。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于上層人士帶頭違犯?!碧邮菄睦^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xiàn)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的太平景象。十、【2018年中考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卷】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34.解釋加點的詞①選賢與能②女有歸35.請將文中與下面意思相近的語句寫出來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②路不拾遺。36.本文描述大同社會的人才選拔制度與福利保障體系是怎樣的?人才選拔:福利保障:37.現(xiàn)代漢語中還保有許多古代語言的含義。請從下列字中,選三字寫出三個成語來。皆、惡、興、作、謂、藏、閉,信、棄【答案】34.①與:通“舉”。②歸:女子出嫁。35.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有所終,幼有所長。②路不拾遺——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6.人才選拔: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福利保障: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37.皆大歡喜、好逸惡勞、百廢待興、作奸犯科【解析】選自:《禮記》作者:戴圣年代:西漢參考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guān)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34.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本題需要注意的詞語是:與:通“舉”。3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型題,要對原文言文內(nèi)容透徹理解,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信息的比較、篩選,寫出符合題意的句子即可。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有所終,幼有所長。②路不拾遺——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6.本題考查學(xué)生從文中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應(yīng)明確信息篩選的方向,即挑選的范圍和標(biāo)準(zhǔn),其次要對原文語句進(jìn)行加工概括,用凝練準(zhǔn)確的語言來作答。人才選拔: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福利保障: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37.這是傳統(tǒng)的記憶型默寫題。要求學(xué)生根據(jù)提示,寫出成語,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強(qiáng)背誦識記,尤其是不僅能背誦,還要能默寫。只有正確理解成語意思才能準(zhǔn)確作答。本題可以組成的成語有:皆大歡喜、好逸惡勞、百廢待興、作奸犯科。十一、【2018年中考湖北襄陽卷】文言文比較閱讀【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復(fù)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時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節(jié)選自《<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注釋】①布:頒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終于。④嗣:繼承。⑤刑:處罰。⑥傅:老師。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刺字,再涂以墨。3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秦民大說說:(_____)②有一人徙之之:(_____)39.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B.故/外戶/而不閉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費40.翻譯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徒置北門者予十金。41.乙文衛(wèi)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42.有同學(xué)讀完乙文后得出“秦國己進(jìn)入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的結(jié)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答案】38.(1)通“悅”,愉快。(2)代詞,指“木”(木頭)。39.A40.招募能搬(木頭)放置(到)北門的百姓賞給十金。41.(1)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騙百姓);(2)“講信”42.不同意。示例1:因為太子當(dāng)繼承人不符合“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特征;示例2:太子老師代罰不符合“修睦”(成員間建立良好關(guān)系)的特征?!窘馕觥?8.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有古今異義詞,如“說”:通“悅”,愉快。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爸弊鳛槲难蕴撛~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guān)鍵。39.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biāo)志性的虛詞,注意結(jié)構(gòu)的對稱,這是基礎(chǔ),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zhuǎn)換和在句中充當(dāng)?shù)某煞?,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qiáng)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此題較容易,根據(jù)文意即可推斷出斷句錯誤的答案A項。改為: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此題要注意把主語部分與謂語部分劃開。譯為:所以人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4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募”“徒”“予”等字詞的翻譯?!懊裼心芡街帽遍T者”定語后置句的翻譯。41.文言文要點的提取。在準(zhǔn)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chǔ)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依據(jù)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傲⒛灸祥T,徙者獎勵”這件事的目的可從取信于民的角度作答。甲文中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詞語可提取“講信”作答。42.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nèi)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chǔ)。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同社會”,然后根據(jù)文言文所描述的內(nèi)容來分析。如太子當(dāng)繼承人不符合“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特征,太子老師代罰不符合“修睦”的特征。所以不同意這種說法。(一)譯文:在政治上最高的理想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選舉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是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對于財產(chǎn),人們憎惡把它拋棄在地上的行為(而要去收貯它),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這樣一來,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會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二)譯文:法令已經(jīng)制訂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有誰把木頭搬到北門就賞給十金。人們覺得奇怪,沒有人敢搬動。又下令說:“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賞五十金?!庇幸粋€人把木頭搬走了,當(dāng)即就賞給他五十金,以表明決不欺騙。然后終于發(fā)布法令。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于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钡诙欤貒寺犝f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xiàn)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十二、【2016年中考福建福州卷】(2016福州)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閑,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43.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屋舍儼然②阡陌交通 ③不獨子其子④貨惡其棄于地也 44.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予作文以記之 B.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長跪而謝之45.翻譯下面句子。 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②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46.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 ①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余陰,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是: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 47.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fēng)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 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 【答案】43.①整齊的樣子;②交錯相通;③以…為子;④憎惡。44.B45.①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閑快樂。 ②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46.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47.①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笨梢钥闯觥疤以础敝械?/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市靜安區(qū)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 2025年度個人自建廠房產(chǎn)權(quán)交易合同范本4篇
- 2025個人退伙經(jīng)營合同(物流配送行業(yè)專用)4篇
- 2025年度鋼構(gòu)建筑綠色施工監(jiān)理合同
- 2025-2030全球鐵基超塑形狀記憶合金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輸注穿刺耗材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高純度氫氧化鈷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度鋼管及配件進(jìn)出口代理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個人二手車買賣協(xié)議示范文本2篇
- 2025版教育培訓(xùn)機(jī)構(gòu)推廣服務(wù)合同模板3篇
- 道路瀝青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正規(guī)離婚協(xié)議書電子版下載服務(wù)
- 《田口方法的導(dǎo)入》課件
- 春節(jié)后安全生產(chǎn)開工第一課
- 內(nèi)陸?zhàn)B殖與水產(chǎn)品市場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電力電纜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
- 2024年重慶市中考數(shù)學(xué)試題B卷含答案
- 醫(yī)生給病人免責(zé)協(xié)議書(2篇)
- 票據(jù)業(yè)務(wù)居間合同模板
- 承包鋼板水泥庫合同范本(2篇)
- 頸椎骨折的護(hù)理常規(gu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