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方歌教學法在方劑學教學中的應用
方歌,又稱方歌和湯頭歌,是中醫(yī)初學者必須熟悉的基礎方、代表方或常用方的背誦歌的公式。古今醫(yī)家常借鑒古體詩詞的韻律特點,采用五言、七言格律形式將方劑的名稱、藥物組成、劑量配比、功用主治、配伍特點等相關信息進一步提煉,簡明扼要地編成歌訣,即為方劑歌訣或湯頭歌訣。方歌都體現(xiàn)了對仗工整、言簡意賅、重點突出的特點,其中蘊涵著有關該方的大量信息。自明清時期以來,中醫(yī)初學者必須熟讀、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方劑歌訣,最為有名的方劑歌訣當屬清代汪昂所著《湯頭歌訣》一書。近年來,如全國中醫(yī)院校統(tǒng)一試用教材《方劑學》中所附方歌,很受初學者歡迎。福建中醫(yī)學院方劑學教研室在教學實踐中非常重視方歌的吟誦與理解,組織教師編寫了《方劑歌訣手冊》、《方歌導讀》等教輔材料,指導學生理解、誦讀方歌,也取得了較好教學的效果。筆者將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習理解性背誦、記憶方歌的方法與經(jīng)驗探討如下。1理解方歌的方歌了解方劑的出處并聯(lián)系其制方背景、相關方劑文化,是全面掌握、理解方劑知識的重要前提。首先,某些方劑歌訣中體現(xiàn)了該方劑的原始出處或該方的最早記載典籍,如方歌云:“《金匱》大黃附子湯”、“《金匱》桂枝茯苓丸”、“《溫病條辨》益胃湯”等。其次,某些方劑歌訣中載有制方者姓氏的相關信息,如方歌云:“王氏清暑益氣湯”、“陶氏柴葛解肌湯”、“牽正散是楊家方”等。通過以上方歌的背誦、記憶,即可知曉該方劑的作者、出處,并根據(jù)該典籍主要學術特色或該醫(yī)學家學術思想加以聯(lián)想,與《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各家學說》、《中醫(yī)醫(yī)史文獻》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記憶,融匯貫通。另外,中醫(yī)方劑的命名不僅反映方劑的組成、主治、功用等特點,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可以體現(xiàn)天文、地理、哲學,以及儒、釋、道各家思想等諸多信息,無不與制方者的學習思想、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因此,準確記憶、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一首方劑,首先要求知曉并理解該方劑的名稱由來與命名依據(jù),對初學者學習方劑起到執(zhí)簡馭繁的作用。某些方劑如四君子湯方歌云:“四君子湯中和義”,玉屏風散方歌云:“芪術防風鼎足形”等。均蘊涵極為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和歷史典故內涵,值得反復玩味、體會。因此,應重視并加強方歌學習中對方名的理解記憶,這樣才能夠全面、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方劑知識。2通過引導制劑進行藥味數(shù)信息的表達,并將二者結合起來方劑的組成、功用與主治是教學大綱要求必須掌握的重點知識,也是方歌所涵載的最為重要的信息。如桂枝湯方歌“解肌發(fā)表調營衛(wèi),傷寒有汗此為功”,青蒿鱉甲湯方歌“夜熱早涼無汗出,養(yǎng)陰透熱服之安”等,均簡明扼要地指出了方劑的功用與主治病證。在某些方歌中直接或間接地提示了組成方劑的藥味數(shù),如“六味地黃丸”、“八珍湯”“九仙散”等方劑將藥味數(shù)信息直接體現(xiàn)于方名中;也有如加減葳蕤湯方歌云“草棗薄荷八味共”,將方劑藥味數(shù)信息隱藏在歌訣中的。另外,因方劑歌訣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某些方歌中將密切相關的數(shù)味藥物進行習慣性地名稱簡化,既節(jié)省字數(shù),又便于簡化記憶。如小活絡丹方歌云“二烏南星乳沒龍”,將川烏、草烏合稱為“二烏”,將乳香、沒藥合稱為“乳沒”;又如大定風珠方歌云“三甲并同五味子”將龜板、鱉甲、生牡蠣等介類潛陽之品簡稱為“三甲”等。也是一些方歌中執(zhí)簡馭繁地指出了方劑組成藥物的簡稱或入藥部位,如五皮飲方歌云“五皮飲用5種皮”,即指本方5種藥材均系藥物的種皮,令初學者易學、易記、易于理解。3理解記憶方歌中醫(yī)自古就有“秘方不傳在劑量”的說法。一些方歌為了強調方劑中某些藥物的特殊用量或者特殊劑量配比關系,均在方歌中有明顯的提示,值得引起初學者的重視和理解記憶。標明方中特殊用量的方歌如回陽救急湯“加麝三厘或膽汁”,即強調用辛香走竄的麝香三厘,以通行十二經(jīng)脈;又如補陽還五湯方歌“四兩黃芪為主藥”,即強調重用生黃芪四兩以補益元氣,使氣旺血行絡通;它如旋覆代赭湯方藥“旋覆代赭重調重用生姜”等,均強調了藥物在方中的特殊用量。而標明方中藥物特殊劑量配比關系的方歌如金鈴子散“金鈴元胡等分研”等,桂枝湯方歌“桂枝芍藥等量伍”,當歸補血湯“芪歸用量五比一”等,則提示了方中藥物劑量配比關系的重要性。4傳統(tǒng)方歌中本方方的方歌其一,方劑都有其嚴密的組方基本結構,即“君、臣、佐、使”的組方形式。對于初學者而言,因方中藥物較為繁雜,或因相似功效藥物較多,常常難以掌握各組成藥物在方劑配伍中的主次地位。故可根據(jù)部分方劑歌訣中對此的提示加以理解記憶。如小建中湯方歌“小建中湯君飴糖”,茯苓丸方歌“指迷茯苓君半夏”,固經(jīng)丸方歌“固經(jīng)丸用龜板君”等,均明確提示了方劑組成藥物中的君藥。又如一貫煎方歌云:“少佐川楝泄肝氣”,則指出了方中特殊藥物川楝子的佐藥地位,提示雖該藥性苦寒,但作為佐藥,與大量甘寒滋陰養(yǎng)血藥配伍,則無苦燥傷陰之弊。其二,方劑的配伍特點能具體地體現(xiàn)“以法統(tǒng)方”,體現(xiàn)方劑的代表性意義,使初學者從整方的角度概括其治法特點。如九味羌活湯方歌云:“分經(jīng)論治變通良”,即明確指出了“分經(jīng)論治”是該方的重要配伍特點;又如六味地黃丸方歌:“澤瀉苓丹三瀉侶,三陰并補重滋腎”,即提示該方“三補”、“三瀉”且以補腎為主的配伍特點。另外,由于中醫(yī)方劑數(shù)量眾多,浩如煙海,歷代傳統(tǒng)方劑逐漸形成了基礎方、代表方、常用方3類不同的性質,其在教學要求、學習方法上也有不同,在某些方歌的安排上也有所體現(xiàn)。如四君子湯是補氣方劑的祖方,是具有健脾益氣功用的基礎方劑,因此方歌中體現(xiàn)為“益氣健脾基礎劑”。5中表現(xiàn)出某類統(tǒng)一方歌的關系方其一,某些方歌中體現(xiàn)出方劑的加減運用方法,如白虎湯方歌“益氣生津人參添”,三子養(yǎng)親湯方歌“大便實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等,均是臨床常用加減法。其二,某些方歌中體現(xiàn)出方劑類方的關系、藥物組成、功用主治的比較等,如承氣湯系列方、六味地黃丸系列方、血府逐瘀湯系列方等方歌。其三,某些方歌的編寫,還體現(xiàn)了某類方劑配伍特點或主治病證的比較:如麻黃湯“傷寒表實無汗宜”與桂枝湯“中風表虛自汗出”、小青龍湯“表寒內飲最有功”、正柴胡飲“表寒輕證服之康”等系列方歌、方證的前后聯(lián)系與比較;又如敗毒散“氣虛感寒有奇功”與參蘇飲“氣虛外感最相宜”、麻黃附子細辛湯“陽虛外感風寒證”等系列方歌。如左歸丸“壯水之主方第一”、右歸丸“益火之源此方魁”等系列方歌體現(xiàn)了方證的前后聯(lián)系與比較。6方歌與藥物配伍比例除上述內容外,因方劑的制服方法、應用注意事項等也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故在某些方歌中也有所體現(xiàn)或強調。前者如金鎖固精丸“蓮粉糊丸鹽湯下”、金鈴子散“黃酒調服或水煎”、滾痰丸“瀉火逐痰臨睡服”、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等均屬此類;也有些方歌將藥物配伍比例與制服方法同時提示,如槐花散“等分為末米飲調”、桂枝茯苓丸“等分為末蜜丸服”、失笑散“等量為散釅醋沖”等均屬此類。后者如增液湯“補藥之體作瀉劑,若非重用不為功”,強調應用時注意重用;養(yǎng)陰清肺湯“時疫白喉急煎嘗”,強調應用時應急救而不可延誤治療時機。綜上所述,在方劑學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以理解為基礎,結合以上多種分析、學習技巧,背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機委托管理協(xié)議書(2025年度)生態(tài)農業(yè)專案
- 二零二五年度大理石石材行業(yè)金融服務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雙道氫化物發(fā)生原子熒光光度計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休閑專用車及其零附件合作協(xié)議書
- 施肥與根瘤菌對黑土大豆根際微生物組的影響及固氮溶磷菌群構建
- 三個蘋果砧木離體快繁體系優(yōu)化與遺傳變異檢測
- 區(qū)域協(xié)同立法模式研究
- 美發(fā)沙龍裝修合同終止
- 2025年度報紙專賣店信息安全與網(wǎng)絡安全合同
- 居民區(qū)有害垃圾運輸協(xié)議
- DBJ50-T-100-2022 建筑邊坡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版校園樂器銷售代理與服務協(xié)議3篇
- DB11-T 1004-2023 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檢查評定技術規(guī)程
- 2024-2025年天津河西區(qū)七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藝術與傳播》課件
- 烹飪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預制板粘貼碳纖維加固計算表格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智慧旅游認知與實踐》課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