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復習觀念_第1頁
轉變復習觀念_第2頁
轉變復習觀念_第3頁
轉變復習觀念_第4頁
轉變復習觀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觀念

轉變提高復習實效一、傳統(tǒng)復習課的利與弊利:通過題海戰(zhàn)術,強化訓練環(huán)節(jié),以加深影響,提高熟練程度。弊:重復性勞動,效率低;漠視學生內化,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作用不大,容易導致復習疲勞。二、打造高效復習課堂模式學生是復習備考的主人,要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兩種復習課課型:學案導學、互動式學習探究(1)小專題課的知識歸納、整合,讓學生上臺講;(2)典型例題解析、拓展,讓學生上臺“寫”;(3)復習過程中的實驗改進探究,讓學生上臺做;(4)學教反思——試卷講評的糾錯,讓學生上臺評。三輪復習設置:第一輪:研究中招試題第二輪:中招熱點專題復習第三輪:模擬考試階段第一輪:研究中招試題指導思想:體驗中招,熟悉試題,形成初步認識。這一輪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中招考試,熟悉考試的題型、難度、考點等,使學生對中招有個初步的認識,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評估,以增強復習的主動性。第二輪:中招熱點專題復習指導思想:針對中招,凸顯重點,提高復習實效。

這一輪主要結合中招??家族e重難點進行,同時總結做題規(guī)律和方法。通過復習使自己原有知識鏈中薄弱環(huán)節(jié)得到加強,錯誤理解的概念得到糾正。

(二)2007~2009年化學試題考查的知識點分布如下:知識點各年試卷題號200720082009變化和性質112、4物質分類4、15133、9元素及化合價10、138、1512、13化學用語7、10、15、18、20、22、2310、13、15、16、18、20、21、22

9、12、13、15、16、18、20、21、22、23分子原子離子3、7、117、8、99、11、12質量守恒定律8、118、

12、1519、21反應基本類型4217、12pH及酸堿指示劑216、10、1117、23空氣中各成分含量91313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7無無氧氣性質及制取5、20、233、22、232、22催化劑17無

16二氧化碳性質及制取1、2、9、11、22、231、22、232、11、17、19、22、23水的凈化46、154、12200720082009碳單質1

1無金屬活動性順序10、161821金屬銹蝕與防銹1、9、11

無21煉鐵202018金屬性質及用途6、911、2021常見酸堿鹽性質制法及用途6、7、11、12、14、15、18、21、246、10、11、12、16、18、21、227、12、14、15、16、17、20、23復合肥61314燃燒及滅火9、193、19、232200720082009燃料能源及對環(huán)境影響8、19、201、4、138、

11、20、軟硬水檢驗

46

4一氧化碳性質202018溶解度曲線161710復分解反應無217、23營養(yǎng)物質13141、14生活中的化學1、2、7、913、20、212、4、10、1314、15、19、

201、2、4、6、8、9、12、14、15、16、

20、21200720082009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12、2312、2323實驗基本操作5、17、21、235、7、225、17、23氣體制取及檢驗232222除雜141617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14、21、236、16、18、2315、17、18、19、21、22科學探究17、21、22、237、18、20、22、2311、19、21、22、23200720082009內容設置:1、空氣、水的組成研究;2、物質的組成和結構;3、化學用語;4、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的性質、用途和制法比較表;5、氫氣、碳、鐵的性質和用途對比;6、氫氣、碳、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和用途對比;7、酸堿鹽的性質和用途對比;8、物質的化學變化及燃燒;9、化學與生活、社會發(fā)展;10、營養(yǎng)物質、有機合成材料、化學肥料等11、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12、化學計算;相對原子質量、根據(jù)化學式的計算、有關化合價的計算、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綜合計算13、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第三輪:模擬考試階段指導思想:查漏補缺,加強反思,掌握解題技巧。

要求學生本身像對待中考一樣,認真參加每次訓練,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要求學生都相互講解,每個同學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根源,不斷消除化學復習中的疑點、盲點。(08)1.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學性質決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劑

B.用金剛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發(fā)燒病人用酒精擦身體降溫(07)4.水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水是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氧化物

B.用肥皂水可以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C.氫氣燃燒生成水和電解水的基本反應類型相同

D.凈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09)7.下列各組物質中,能相互反應且反應類型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A.鋅和稀鹽酸

B.二氧化碳和水

C.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鉀溶液

D.氫氧化鈉和稀硫酸(07)10.依據(jù)氯元素的化合價的不同,有關物質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可排列為: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則R可以是下列物質中的()A.KClO3

B.Ca(ClO)2

C.HClO4D.KCl2.下列儀器中,能用于加熱液體藥品的是()①量筒②試管③蒸發(fā)皿④水槽⑤燒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⑤(09)17.(2)除去Na2SO4溶液中少量的Na2CO3,不能選用鹽酸的原因是

。(08)21.(1)NaOH和Ba(NO3)2兩種溶液混合后能否發(fā)生反應?理由是什么?(08)

18.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若密封不嚴會使氫氧化鈉部分變質為碳酸鈉。

(1)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請從酸、堿兩類物質中各選出一種物質檢驗氫氧化鈉已變質(用化學式表示):酸

;堿

.1.向紫色石蕊試液中加稀鹽酸,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某同學為研究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做出了以下三種猜測:第一種:可能是稀鹽酸中的H+離子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第二種:可能是稀鹽酸中的Cl-離子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第三種:可能是稀鹽酸中的H2O分子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1)你認為該同學的哪種猜測是正確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三種猜測,請給出你的猜測)。

(2)請設計實驗方案,證明(1)中你的判斷或猜測(簡要寫出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和相應的結論)。第一單元考點1、判斷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理解用途與性質之間的關系;2、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藥品的取用、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物質的加熱、溶液的配制及誤差的簡單分析、過濾、蒸發(fā)、濃硫酸的稀釋);3、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第二單元考點1、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藥品及誤差原因;2、硫、磷、鐵等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3、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的反應方程式、裝置及收集、檢驗;4、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應用(保護氣、保鮮食物等)。第三單元考點1、水的污染來源和凈化方法;2、區(qū)別軟水和硬水的方法;3、礦泉水、純凈水、蒸餾水、水、冰水混合物、自來水的區(qū)別;4、電解水、水的組成、水是氧化物第四單元考點1、構成物質的微?!肿?、原子、離子;2、微粒解釋現(xiàn)象(運動、間隔、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3、地殼中元素的存在;4、根據(jù)化學式推求未知元素的化合價;5、元素周期表;6、化學式的意義及簡單計算;7、物質的分類(有機物、氧化物等)。第五單元考點1、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解釋現(xiàn)象、批駁錯誤觀點、推出化學式、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2、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3、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4、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5、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第六單元考點1、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檢驗、驗滿方法;2、二氧化碳的用途(干冰);3、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第七單元考點1、滅火的原理和方法;2、化石燃料對環(huán)境影響、列舉新能源;3、燃燒劇烈程度的影響因素;4、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第八單元考點1、金屬的性質及用途;2、設計實驗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3、根據(jù)金屬順序判斷與酸或鹽溶液反應后的濾液、濾渣;4、金屬與酸、鹽反應后溶液質量的變化;5、鐵生銹的條件;6、鋁抗腐蝕的原因;7、煉鐵(反應方程式、尾氣的處理)。第九單元考點1、乳化劑(洗潔精)的乳化作用;2、溶解熱量變化、反應熱量變化引起U型管的液面變化;3、溶解度曲線的應用(比較大小、判斷飽和與否、判斷飽和轉化不飽和的方法、結晶的方法);

特別注意熟石灰的特殊性!4、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與配制、誤差(量筒);5、增加溶質、溶劑、蒸發(fā)結晶、降溫或升溫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第十單元考點1、使用酸堿指示劑與pH試紙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探究(氣球的變化、U型管液面的變化、塑料瓶的變化);3、氫氧化鈉變質的檢驗(檢驗生成物、酚酞不行);4、中和反應的探究、應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氫氧化鎂治療胃酸過多的方程式);5、物質的鑒別(氣體的鑒別如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或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酸堿性、水溶性及溶解熱、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碳酸根離子、氫氧化鈉與碳酸鈉、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6、物質的除雜[CO(CO2)、CO2(CO)、除O2、H2O及利用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的除雜]。第十一單元考點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