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1頁
第24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2頁
第24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3頁
第24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4頁
第24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愚公移山》精品實用高效教學設計【導入新課】“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jīng)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還被人們廣為傳唱。為什么愚公移山的精神會產(chǎn)生如此大的影響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寓言《愚公移山》一探究竟?!緦W習目標】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積累重要詞語。2、掌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文中對比、烘托手法的表達效果。3、感受愚公的英雄氣概,樹立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作者簡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zhí)撿o、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唐玄宗于天寶年間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列子一生安于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十萬多字。【作品簡介】《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于諸家學派著作,是一部能夠開啟人們的心智的智慧之書,相傳戰(zhàn)國鄭國人列御寇著?!读凶印返膬热荻酁槊耖g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其旨意大致歸同于老、莊,又往往與佛經(jīng)相參。內有很多膾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如《兩小兒辯日》《九方皋相馬》《紀昌學射》《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文學遺產(chǎn)。【文題解讀】題目點明了寓言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也表現(xiàn)了人物的信念和精神。成語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難?!咀x音停頓】愚公移山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rǔ)/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損/魁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率子孫荷(hè)擔(dàn)者/三夫,扣石墾壤,箕(jī)畚(běn)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應(yì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cuò)朔東,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lǒng)斷焉?!臼柰ㄎ囊狻竣偬?、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方:方圓仞:七尺或八尺為一仞之:的陽:北岸(山之南、水之北為“陽”)翻譯:大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極高,本來在翼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且:將近而:連詞,修飾關系懲: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繞遠聚:集合謀:商量汝:你們畢:盡、全險:險峻的大山指:一直陰:南岸雜然:紛紛地許:贊同獻:提出以:憑借曾:連……都……損:削減如……何:把……怎么樣且:況且焉:哪里置:安放諸:之于尾:旁邊遂:于是、就荷:扛、挑夫:成年男子叩:敲、打墾:挖掘箕畚:用箕畚,名詞作狀語孀妻:寡婦遺男:孤兒齔:換牙易:更替反:同“返”,往返焉:語氣詞翻譯:北山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去和進來都要繞遠路,集合全家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況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大家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愚公)于是帶領子孫中三個能挑擔的人,敲石頭,挖泥土,用箕畚裝土石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遺孀有個孤兒,剛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叟:老年男子而:修飾關系止:勸阻甚:嚴重惠:同彗,聰明以:憑毛:草木長息:長嘆固:頑固徹:改變不若:不如弱子:小孩雖:即使焉:語氣助詞,“呀”窮匱:窮盡而:可是加增:加大增高苦:擔心亡:通“無”翻譯:河曲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也太不聰明了!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毀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小孩。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可是山不會再增高,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聞:聽說已:停止于:向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負:背厝:同措,放置、安放自:從隴斷:壟斷,即“阻隔”焉:語氣詞“了”翻譯: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上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岸,再沒有山岡阻隔了?!菊w把握】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明確:愚公帶領家人和鄰人之遺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動天帝移走了兩座大山。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難。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明確:困難:(1)方七百里,高萬仞——山高;(2)年且九十——年邁;(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人少;(4)叩石墾壤,箕畚運于運于渤海之尾——工具簡陋;(5)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路遠。作用:這些困難烘托愚公改造大自然的偉大魄力和堅強毅力。3、理清文章脈絡。明確:第一段:故事背景——介紹兩座山。第二段:故事開端——愚公率眾移山。第三段:故事發(fā)展——愚公駁斥智叟。第四段:故事高潮和結局——感動天帝,移走兩山?!竞献魈骄俊?、第一段屬于什么描寫?介紹了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明確:環(huán)境描寫。介紹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位置。作用:①用夸張的手法寫兩山的高大,②交代故事的背景,③為寫愚公移山作了鋪墊,④襯托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他的毅力和氣魄。2、第二段可分為三層,請用文中語句寫出每層大意。明確:第一層(①):面山而居;第二層(②-⑥):聚室而謀;第三層(⑦-⑨):叩石墾壤。3、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和方法分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確: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方法: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4、從第二段來看,眾人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用原文回答。明確:(1)雜然相許;(2)其妻獻疑;(3)跳往助之。5、“雜然相許”與“其妻獻疑”是否矛盾?為什么?明確:不矛盾?!半s然相許”表現(xiàn)愚公提議移山得到了眾人的擁護,“其妻獻疑”是出于對移山的關心,并提出移山中遇到的問題,并不是反對移山。6、計算一下,參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明確:由“荷擔者三夫”來看,愚公一家一共去了四個人,再加上“跳往助之”的京城氏孀妻的遺男,一共五個人參加移山勞動。7、寫愚公及其子孫們移山,為什么還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節(jié)?明確:①表明愚公移山受到眾人的支持;②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強烈的對比,加強了文章的諷刺效果。8、智叟對愚公移山是什么態(tài)度?哪些內容可以體現(xiàn)出來?明確:嘲笑?!靶Α鄙駪B(tài)描寫,直接表現(xiàn)態(tài)度;“甚矣,汝之不惠!”倒裝句,你太不聰明了,智叟開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問增強嘲笑的語氣;“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嘲笑的態(tài)度。9、面對智叟的嘲笑,愚公的態(tài)度是什么?他的話運用了什么修辭?體現(xiàn)了什么品質?明確:態(tài)度:針鋒相對,反唇相譏。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愚公移山的決心和信心。10、愚公對智叟是先斥后駁,其中“斥”的句子是哪句?明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11、愚公認為兩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什么?明確: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12、智叟和愚公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明確:智叟用眼前的、靜止的觀點來看問題,認為人力有限,不能改變自然;愚公用長遠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認為人定勝天。13、標志愚公和智叟辯論取勝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確:河曲智叟亡以應。14、故事的結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怎樣理解這個神話結尾?明確:這個結尾反映了古代在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的條件下,人們幻想借助神力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更加突出了愚公精神的驚天地、泣鬼神,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內容上深化主題;結構上照應開頭,總結全文。15、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特點。明確:愚公: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目光長遠,有宏偉抱負和堅定信念,積極奮斗,不怕困難,勇于奉獻;智叟:以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目光短淺,安于現(xiàn)狀,胸無大志,自作聰明。16、作者在愚公和智叟命名上有什么深意?明確:作者反用其意,把有宏偉抱負,有堅定信念的稱做“愚公”;把目光短淺,冥頑不靈的叫做“智叟”。這樣命名,加重對比色調,增強諷刺效果。17、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確:(1)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①正面描寫——愚公語言、行動;②側面烘托——山高、路遠,操蛇之神懼、帝感其誠。(2)鮮明的對比手法。①愚公——智叟;②京城氏之子——智叟;③愚公之妻——智叟。18、本文是一篇古代寓言,它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明確: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19、歸納主旨明確:本文通過愚公立志移山,終于搬掉兩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就卣寡由臁?、讀了這則寓言故事后,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明確:(1)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艱難險阻。(2)做事要發(fā)揮集體的力量。(3)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4)對不同意見要以理服人。(5)人要有志向,敢于迎接挑戰(zhàn)。……2、由愚公移山的故事,你能想到哪些與之內涵相同的典故或成語?明確:精衛(wèi)填海、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鐵杵磨針、鍥而不舍、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眾志成城、事在人為……【課堂檢測】1、理解性默寫。(1)移山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移山的目:___________________。(3)處理土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寫運土石的路途遙遠,從而從側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難:____________________。(5)表現(xiàn)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處典型細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愚公認為兩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表明愚公取得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