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教考銜接訓練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第六單元教考銜接訓練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第六單元教考銜接訓練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第六單元教考銜接訓練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第六單元教考銜接訓練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上第六單元一、【教材知識點】1、本單元文章大都針對現(xiàn)實問題發(fā)表議論,論證思路清晰,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勸學》、《師說》、《反對黨八股》和《拿來主義》都具備先批判錯誤、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張的“駁立結合”的特點。在新高考選題之中,信息性文本閱讀常選用2-3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本材料,具有理論性強、邏輯性強、針對性強的特點。2、【對接考題】信息類文本閱讀(2022日照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材料一: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胡應麟云,“變異之談,盛于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個說以寄筆端?!逼湓啤白饕狻保啤盎迷O”者,則即意識之創(chuàng)造矣。此類文字,當時或為叢集,或為單篇,大率篇幅曼長,記敘委曲,時亦近于俳諧,故論者每訾其卑下,貶之曰“傳奇”,以別于韓柳輩之高文。傳奇者流,源蓋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繪,擴其波瀾,故所成就乃特異,其間雖亦或托諷喻以紓牢愁,談禍福以寓懲勸,而大歸則究在文采與意想,與昔之傳鬼神明因果而外無他意者,甚異其趣矣。(摘編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材料二:魯迅關于唐傳奇的具體論述多有精彩之處,如“大歸則究在文采與意想”,“大率篇幅曼長,記敘委曲”,“敘述宛轉,文辭華艷”等。但“唐人始有意為小說”這一命題則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疏漏,在邏輯上不能成立。第一,魯迅所謂“唐人始有意為小說”,其立論前提是:“傳奇者流,源蓋出于志怪?!彼^“有意”是相對于六朝志怪而言的。但實際上,從文體淵源看,唐傳奇源出于傳記,而不是源出于志怪。魯迅的立論前提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從語義、分類角度來看,所謂的“志怪小說”,乃是以題材為標準的分類名稱;所謂“傳奇小說”,則是以文體為標準的分類名稱。從邏輯學的角度看,它們分屬兩個內涵不同、外延交錯的概念。就文體而言,傳奇小說大體以傳、記為名,清楚顯示了它與傳記的承繼關系。其次,從目錄學的劃分來看,唐傳奇也一向被視為傳記類作品,《郡齋讀書志》《通志·藝文略》等都是這樣歸類的。與其說唐傳奇源出于志怪,不如說唐傳奇源出于傳記。第二,把有意以虛構的方式敘事寫人視為“有意為小說”,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首先提出“唐人乃作意好奇”的是明代的胡應麟,他指出,“凡變異之談,盛于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如《毛穎》《南柯》之類尚可,若《東陽夜怪錄》稱成自虛,《玄怪錄》元無有,皆但可付之一笑,其文體亦卑下無足論?!焙鷳胝J為,六朝志怪雖多“變異之談”,但大都不是有意“幻設”,而是作者當作真事記下來的。唐傳奇則是有意“幻設”,胡應麟稱之為“作意好奇”,言下頗有不屑之意。從《中國小說史略》的行文脈絡可以看出,魯迅引述胡應麟的話,是為了得出“唐人始有意為小說”這一結論。胡應麟只說唐人與六朝人的區(qū)別在于“有意幻設”,魯迅則由此推出了“唐人始有意為小說”的命題,把“有意幻設”當成了“有意為小說”,照他的理解,有意以虛構的方式敘事寫人就是“有意為小說”。從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角度看,魯迅的推論是站得住的?!八囆g內容的虛構性是近代意義小說的重要規(guī)定性,也是小說同實錄文學的重要區(qū)別?!薄皼]有虛構,就沒有真正意義的小說。”馬振芳教授的表述,大體代表了20世紀下半葉大陸學者的共識,而魯迅的推論與這一共識是吻合的。只是,如果回到中國古代的文學生態(tài),就不難發(fā)現(xiàn),魯迅的推論其實大為不妥。蓋歷史的事實是,有意以虛構的方式敘事寫人,并不始于唐代,而是始于先秦。“在中國文學史上,莊派學者大約是最早正面而系統(tǒng)地提出以虛構想象來寫人敘事的文學家?!薄肚f子》中的《盜跖》《漁父》《列御寇》等篇表面上是歷史故事,實際上純屬虛構。這足以把魯迅置于兩難的境地:要么將《莊子》中的許多篇章視為“有意”寫成的“小說”,要么放棄有意以虛構的方式敘事寫人就是“有意為小說”的論斷,兩者必居其一。而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是對“唐人始有意為小說”的否定?!疤迫耸加幸鉃樾≌f”的命題之不夠嚴謹,由此可見。第三,說“唐人始有意為小說”,這里包含了一個假定:唐人已有一種與今人相近的小說觀念。否則的話,怎么能說“有意為小說”呢?而從歷史的事實看,唐人雖有其小說觀,但絕不同于今人的小說觀,當然也就不可能“有意”地來寫一種符合現(xiàn)代標準的小說了?;蛘哒f,唐傳奇的確大體符合現(xiàn)代的小說標準,但唐傳奇不是為了符合這種現(xiàn)代小說標準而“有意”寫出來的。許多學者之所以認同“唐人始有意為小說”的命題,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唐傳奇與唐詩并稱“一代之奇”,其成就之卓越輝煌,只有這個命題才與之相稱。如果否定了這一命題,就相當于否定了唐傳奇在小說史上的劃時代意義。在我看來,唐傳奇在小說史上的劃時代意義,有目共睹,誰也不能貿然加以否定。只是,用“唐人始有意為小說”這一命題來揭示唐傳奇的小說史意義,則未免欠妥。如果一定要就唐傳奇的小說史意義提出一個命題,我們的表述是:“傳記辭章化”開創(chuàng)了中國小說史的新紀元。唐傳奇基本包括傳、記兩種體制?!皞鳌陛^多地繼承史家紀傳體的傳統(tǒng),對人物的生平、出處、歸宿等有相當完整的交代,文末通常還有一段論贊式的議論;“記”不大注意交代人物生平,而是截取人生的某一片段加以記敘。但無論是“傳”,還是“記”,它們都屬于史書一脈。因此,尚未辭章化的傳、記只是歷史文體,并不具備傳奇小說品格。唐傳奇“有意幻設”的虛構特征,唐傳奇對私生活感情和日常生活的關注,唐傳奇對自然景物的鐘情,唐傳奇的第一人稱限知敘事,唐傳奇的駢儷句式與華麗辭藻,凡此種種,無不取之于辭章??梢哉f,在融合了辭章的旨趣和表現(xiàn)手法后,傳、記就成為了傳奇。唐傳奇的那些符合現(xiàn)代小說標準的特點,就是這樣產生的。傳記辭章化開創(chuàng)了小說發(fā)展史的新紀元。當然,以辭章的方式改造傳、記,并不始于唐人,而是始于六朝,但將這種創(chuàng)作傾向發(fā)展成一種劃時代的風尚,卻非唐人莫屬。(摘編自陳文新《“唐人始有意為小說”這一命題不能成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與粗陳梗概的六朝志怪小說相比,唐傳奇大多敘述更加宛轉曲折,文辭也更加華艷,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就。B.歷代論者對唐傳奇褒貶不一,或認為其格調低下,不如韓、柳的文章;或將傳奇與唐詩并稱為“一代之奇”。C.早在先秦時期,文學家就有意識地以虛構方式創(chuàng)作小說,這證明魯迅“唐人始有意為小說”的觀點不夠嚴謹。D.“傳”往往完整交代人物生平,“記”則記敘人生中的某一片段,二者本屬歷史文體,不具備傳奇小說品格。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志怪小說”和“傳奇小說”分屬兩個內涵不同、外延交錯的概念,可見二者之間不可能有繼承關系。B.六朝志怪小說雖多“變異之談”,但都是作者當作真事寫的,不符合現(xiàn)代小說的標準,不能看作小說。C.“唐人已有一種與今人相近的小說觀念”這一假定不能成立,所以“唐人始有意為小說”也不能成立。D.兩則材料都引用了胡應麟的話,材料二的引用相對完整,材料一部分引用,以致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唐代小說作家主體意識增強,他們有意識地采取夸張、想象等文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作,逐漸擺脫了史學的束縛。B.辭章注重語言的華麗、駢偶,聲調和諧。史家偏愛簡凈質樸的語言,辭章則更多講求語言的形、聲之美。C.傳奇是一種詩化的小說,除了文中穿插詩歌以外,整個作品往往采用詩的語言,某些作品還具有“賦”的成分。D.小說和史傳尤其是雜史雜傳存在著血肉聯(lián)系,小說總是處在雜史雜傳的邊緣地帶,其間的差別常常是模糊的。4.材料二是如何反駁“唐人始有意為小說”這一觀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1.C[解析]“早在先秦時期,文學家就有意識地以虛構方式創(chuàng)作小說”不當,先秦文學家以虛構方式敘事寫人,而不是創(chuàng)作小說。2.C[解析]A項,“二者之間不可能有繼承關系”說法絕對化。B項,“不符合現(xiàn)代小說的標準,不能看作小說”于文無據(jù)。D項,“材料一部分引用,以致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不當,強加因果。3.A[解析]A項,可以證明材料二“‘傳記辭章化’開創(chuàng)了中國小說史的新紀元”的觀點。B項,比較辭章和史傳作品在語言上的區(qū)別。C項,闡述傳奇的詩化特征。D項,談小說和史傳的聯(lián)系。4.①采用先駁后立的論證結構,從前提錯誤、以偏概全、小說觀念三個方面來反駁,又提出“傳記辭章化”開創(chuàng)中國小說史新紀元的觀點。②運用駁論點、駁論據(jù)、駁論證的駁論方式,如指出魯迅使用的論據(jù)不能推出“唐人始有意為小說”的觀點。③使用例證、引證、歸謬等論證方法增強批駁力度。【評分標準】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二、【教材知識點】1、《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并且善于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可以銜接新高考中議論文多種論證方法的相關訓練,感悟魯迅關于“拒絕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拿來主義”,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2、【對接考題】信息類文本閱讀(2023屆新高考高三全國第五次大聯(lián)考)閱讀下面文字,完成題目。材料一:中國文學在從古典向現(xiàn)代發(fā)生轉型變化之際,就在創(chuàng)作中顯示了自身的特色。近代發(fā)生的文學變革,雖然以“文界革命”、“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相標榜,但其創(chuàng)作帶有很深的傳統(tǒng)文學印記。五四文學革命,結束了這種新舊雜糅的狀態(tài),但新文學最初的創(chuàng)作嘗試,仍免不了要經歷一個“小腳放大”的蛻變過程。這期間,所謂中國特色在創(chuàng)作中的最初表現(xiàn),是從中國文學的母體中帶出來的鮮明胎記。五四文學革命之后,中國文學受外來影響漸多,取法于外漸成一時風氣,但新文學并未就此泯滅中國特色。只要祛除闡釋的遮蔽,就不難看出,在這些新式的外衣下,各體文學創(chuàng)作,仍然具有中國文學的特質。以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為例,筆者曾把魯迅的小說分為以下幾類:承襲古人“發(fā)憤”著書的傳統(tǒng),如“憂憤深廣”的《狂人日記》;以古仁人之心,關切民瘼,悲天憫人,而以寫實筆法出之的《祝?!返?;直接繼承清代諷刺小說的傳統(tǒng),因“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冷嘲熱諷”的《孔乙己》和《阿Q正傳》等;受“詩騷傳統(tǒng)”和古代散文影響,如“詩化”“散文化”的《故鄉(xiāng)》和《傷逝》等;化用筆記文體,而以“油滑”之筆出之的《故事新編》等。這些都留有很深的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印記。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后,因為有“革命文學”的提倡和左翼作家的實踐,成長期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在接受傳統(tǒng)浸潤的同時,又自覺地開發(fā)民間資源,汲取民間滋養(yǎng),逐漸在民族化、民間化的方向上,凝聚自身特色。到四十年代的根據(jù)地、解放區(qū)文學,“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就成了這期間及此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文學追求中國特色的主要方向。李季等人的長篇敘事詩創(chuàng)作、趙樹理等人的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榜樣。他們的作品在改造民間曲藝方面所取得的寶貴經驗,是這期間的文學鍛造中國特色的主要表現(xiàn)。同樣緣起于根據(jù)地、解放區(qū)時期,在新中國成立后得到長足發(fā)展的“革命歷史演義”和“新英雄傳奇”創(chuàng)作,是中國特色創(chuàng)作追求的又一重要成果。這種由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轉化而來,又融進新的觀念和手法的新興文類,是具有鮮明特色的現(xiàn)代中國小說。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各體文學在中國特色的方向上,都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為中國特色文學理論建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及其后興起的文學革新,在一個時期雖然再度把探索的目光轉向二十世紀西方現(xiàn)代文學,但在經歷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歷史行程之后,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又在一種更高的意義上,以一種更新的姿態(tài),回到這一方向上來。(摘編自於可訓《創(chuàng)作經驗是文學理論建構的基礎》)材料二:現(xiàn)代世界的生成,能夠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中的人民意識到同處于這個世界上,文學是最好的溝通橋梁。據(jù)嚴家炎先生的研究,陳季同的《黃衫客傳奇》是中國人最早用法文寫的文學作品,雖然這部中篇小說來自對唐傳奇《霍小玉傳》的再創(chuàng)造,但嚴家炎認為它加入了許多富有時代感的新內容,人物性格和追求愛情的主題都有新的發(fā)展。而且可以看出陳季同在濃郁的風俗畫色彩描寫方面明顯受到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的影響。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進程雖然緩慢,卻持續(xù)不斷,由最早的涓涓細流,經過百年的頑強走向世界,終于成就當今的氣候和陣勢?,F(xiàn)代中國要自強,要新生,要創(chuàng)造全新的中國,這是幾代仁人志士的渴求。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趨于保守。從另一種視角也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民族在任何時期,都沒有像現(xiàn)代中國人這樣頑強地學習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傳統(tǒng)中國尊崇祖訓,“敬德宗孝”,以儒家為正統(tǒng)的思想價值,不管是治國方略還是家庭倫理,都以“三綱五?!睘樯?,“四書五經”則是文人學子的文化基礎。但在思想文化的創(chuàng)造革新方面,中國文化又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在西方各民族因為宗教打得你死我活的情況下,中國則可以完成“儒道釋”三位一體。中國文化始終有勇氣有胸懷吸收外來文化,兼容不同的思想。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則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策略,并非文人學子的排斥異己。唐宋古文運動,雖然強調“文起入代之衰”,但也是借古之名,托古革新。直至近代“桐城派”之復興古文,也適應時代變化,不斷革新語言。連胡適也承認,“桐城派”的古文為現(xiàn)代白話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確實,中國幾千年社會之穩(wěn)定,其政治上的制度性保守是顯而易見的,這也使中國能夠進行五千年文明傳承而不中斷;但中國文化始終有兼收并蓄創(chuàng)化革新的活力,這也是事實。唯其如此,在展開現(xiàn)代轉型時,才能如此熱烈地敞開胸懷,容納世界各種優(yōu)秀文化進入中國,為中國完成現(xiàn)代社會的創(chuàng)造所用。(摘編自陳曉明《面向世界的中國現(xiàn)代視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五四文學革命前,中國文化界提出了“文界革命”、“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等口號。B.中國現(xiàn)代文學成長過程中,曾提倡創(chuàng)作“革命文學”,左翼作家是“革命文學”的踐行者。C.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李季、趙樹理等人創(chuàng)作的民間曲藝作品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D.陳季同的《黃衫客傳奇》受法國文學的影響,也在唐傳奇《霍小玉傳》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近代發(fā)生的文學變革不僅完成了中國文學從古典向現(xiàn)代的轉型,而且堅持了自身的特色。B.經歷五四文學革命后,中國新文學雖然占據(jù)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地位,但仍然有古典的印跡。C.魯迅先生受外來文化影響,以寫實筆法創(chuàng)作的《祝福》體現(xiàn)出關切民瘼、悲天憫人的思想。D.傳統(tǒng)中國有很多諸如“敬德宗孝”之類的糟粕,但“四書五經”給文人學子奠定了文化基礎。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xiàn)材料二主張的一項是()A.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白居易《醉中對紅葉》)B.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李唐《題畫》)C.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蘇軾《琴詩》)D.東海廣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雖高大,不逆垢與塵。(曹植《當欲游南山行》)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運用的論證方法。5.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說:“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备鶕?jù)兩則材料,我們應怎樣“拿來”?請簡要概括?!敬鸢浮?.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李季、趙樹理等人創(chuàng)作的民間曲藝作品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錯誤,原文為“李季等人的長篇敘事詩創(chuàng)作、趙樹理等人的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榜樣。他們的作品在改造民間曲藝方面所取得的寶貴經驗,是這期間的文學鍛造中國特色的主要表現(xiàn)”,是說李季等人創(chuàng)作的長篇敘事詩和趙樹理等人創(chuàng)作的小說在改造民間曲藝方面取得了寶貴經驗,不是李季、趙樹理等人創(chuàng)作了民間曲藝作品。2.B[解析]A.“中國近代發(fā)生的文學變革不僅完成了中國文學從古典向現(xiàn)代的轉型,而且堅持了自身的特色”錯誤,原意為“從古典向現(xiàn)代發(fā)生轉型變化之際”,并非“完成了中國文學從古典向現(xiàn)代的轉型”;原意為“在創(chuàng)作中顯示了自身的特色”,并非“文學變革……堅持了自身的特色”。C.“受外來文化影響”錯誤,原文有“承襲古人‘發(fā)憤’著書的傳統(tǒng),如‘憂憤深廣’的《狂人日記》;以古仁人之心,關切民瘼,悲天憫人”,關切民瘼悲天憫人是中國文學的特質,不是因為受外來文化影響。D.“傳統(tǒng)中國有很多諸如‘敬德宗孝’之類的糟粕”錯誤,原文為“傳統(tǒng)中國尊崇祖訓,‘敬德宗孝’,以儒家為正統(tǒng)的思想價值,不管是治國方略還是家庭倫理,都以‘三綱五?!癁樯希臅褰洝瘎t是文人學子的文化基礎”,只客觀陳述傳統(tǒng)中國尊崇祖訓,“敬德宗孝”,沒有將其定義為“糟粕”。故選B。3.D[解析]材料二的核心主張為“兼容并包”,D項說山海之高深由于納微塵、百川,最能體現(xiàn)這一主張。A.詩句意思是,年事已高的自己,面容在喝醉過后漾著酒紅,宛如在風中飄搖的霜葉一般,雖顯出紅色但不是春啊。主旨為感慨時光流逝和惜時。B.諷喻醉心聲色犬馬、貪圖富貴榮華、缺乏真正審美能力的人。C.揭示的哲理是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故選D。4.①比喻論證。如以“母體”喻“中國文學”,以“胎記”喻“中國特色”,生動形象地闡釋兩者的緊密關系。②舉例論證。如以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為例,證明五四文學革命后新文學仍然具有中國特色。③引用論證。如引用“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句子,具體闡釋根據(jù)地、解放區(qū)文學的中國特色。④對比論證。如以西方各民族因為宗教爭斗與中國完成“儒道釋”三位一體對比,有力支撐中國文化兼容并包的觀點。5.①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②開發(fā)民間資源,汲取民間滋養(yǎng)。③學習外來優(yōu)秀文化。三、【教材知識點】1、《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兩文作者記述了自己求學讀書的生活與感悟。黑塞從切身體會出發(fā),思考讀書的意義;王佐良回顧上圖書館的幾段經歷,體現(xiàn)對圖書館的禮贊和對知識的崇敬。兩文展現(xiàn)出的對學習的感悟,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生活,思考閱讀對人生的意義,對于當代社會學風也有著警示作用和借鑒意義。2、【對接考題】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最近,一張“復旦學霸”的截圖在社交媒體刷屏,這張截圖展示了過去一年復旦學生前往學校圖書館的打卡情況。其中,一位堪稱“醫(yī)科館打卡王”的孔同學,竟有1424次打卡記錄,一位“最愛泡圖書館”的陳同學,在館時長達到驚人的2325.5小時,其余不少被稱為“早鳥”、“夜貓”、“貓頭鷹”的同學,也讓網友贊嘆道:“怪不得能上復旦!”學生愿意泡在圖書館,①。以復旦大學為例,“醫(yī)科館打卡王”孔同學經常去的自修區(qū),除了出入方便、座位充裕,每張自修來都配備了電源、USB插座及臺燈,檔板也讓閱讀空間更加私密。雖說個人的學習效率和自制力、專注度、學習習慣等內因關系密切,②。盡管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和復旦大學一樣,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流的學習環(huán)境,但持續(xù)改善圖書館、自習室的條件,是所有學校都值得為之盡心付出的目標。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③。但這群坐得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