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石潭記》2016-2020年中考閱讀題匯編
【2020年遼寧省朝陽市中考題】閱讀下面課內文言文,完成11—14題。(8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嵋,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⑴日光下澈(2)里爾遠逝
12.下列句中加點的“為”與“為垠,為嶼,為蟾,為巖?!钡摹盀椤币馑枷嗤囊豁検牵ǎ?
分)
A.為宮室之美(《魚我所欲也》)
B.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C.行拂亂其所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溝坎穴(《河中石獸》)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14.作者的情感由快樂變?yōu)槠嗫嗟脑蚴鞘裁??(用自己的話概括)?分)
【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
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
①句意為:陽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②句意為: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2)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為”的辨析能力。答題需要結合句子的意思來理解“為”的含
義,然后總結歸納得出答案。例句:句意為: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
等各種不同的形狀;為:成為。
A.句意為:為住宅的華麗;為:為了。
B.句意為: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說;為:向。
C.句意為;擾亂他的所作所為;為:行為。
D.句意為: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著水流沖擊的地方,沖走沙子成為溝坎洞穴;為:成為。
故選:D.
(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
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
詞達句順。
句中重點詞: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樣。蛇,像蛇那樣。句意為:向小石潭的西
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
見。
(4)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一切景語皆情語,解答此題可從描寫的景物,再結合
作者的寫作背景來分析。作者筆下的小石潭,被人遺忘于荒野,但小石潭的優(yōu)美純凈的景
色,讓作者感到了快樂;但是因為小石潭四周寂靜無人,環(huán)境過于凄清,這不禁讓作者想
到了自己的遭遇,于是又觸景傷情,快樂就被自己內心的痛苦所代替了。據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穿透;②忽然。
(2)D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蜓前行,時而
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4)柳宗元遭貶謫,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悅;但這種快樂是短暫的,一
經小石潭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點評】文言文翻譯方法:
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xiàn)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
之成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xiàn)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
現(xiàn)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
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
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xiàn)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法結
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部
分加以調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
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
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xiàn)
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
【2020年四川省瀘州市中考題】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題。(17分)
[甲】小石潭記
唐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詆,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鐘山記
宋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
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
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槨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
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
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碎碎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
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閑
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
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眩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
風水相吞吐有嶷坎螳鞫之聲與向之噌眩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眩者,
周景王之無射也;森坎螳鞫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
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森坎螳
輅之聲/與向之噌眩者相應/如樂作焉
B.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嶷坎螳
輅之聲與向之/噌眩者相應/如樂作焉
C.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薪坎螳
鞘之聲與向之/噌吹者相應/如樂作焉
D.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森坎螳
輅之聲/與向之噌眩者相應/如樂作焉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布:投映
B.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蛇:像蛇一樣
C.而此獨以鐘名名:名字
D.自以為得其實實:真相
10.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甲文是作者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到湖南永州,為排解內
心苦悶,探山訪水而寫的一篇精短游記。
B.乙文以游蹤為順序,先交代作者夜游石鐘山的原因,再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再現(xiàn)了作
者月夜獨游石鐘山時的見聞和獨特感受。
C.甲文在景物描寫中巧妙傳達出作者情感的變化:聽見水聲的高興一一發(fā)現(xiàn)小潭的欣喜一
-欣賞美景的愉悅一一難耐凄清的悲傷。
D.雖然都是游記,但兩文在寫法上卻各有千秋。甲文記敘和描寫相結合,融情于景;乙文
重在明理,以記敘、描寫和議論為主。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8分)
(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4分)
(2)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4分)
【乙】參考譯文:《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為石鐘
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
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
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
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
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
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
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
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
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硅硅地發(fā)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
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
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
間發(fā)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
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
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
而發(fā)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
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fā)出嶷坎鎮(zhèn)格
的聲音,同先前噌眩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
些典故嗎?那噌眩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薪坎鎮(zhèn)轄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
音。古人沒有欺騙我??!”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
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
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
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
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
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解答】(8)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句意
進行分析。句意為: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
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fā)出薪坎鎮(zhèn)
格的聲音,同先前噌眩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故斷為: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
/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藏坎螳整之聲/與向之噌眩者相應/
如樂作焉。
故選:Ao
(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
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ABD.正確;
C.有誤,名:命名。
故選:Co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
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
ABD.正確;
B.有誤,“以游蹤為順序”說法不準確;“獨游”與原文不符合。
故選:Bo
(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
“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以,因為。居,停留。乃,于是,就。而,表承接關系。句意:因為(認為)
小石潭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②重點詞:以,把。置,放。雖,即使。句意:現(xiàn)在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
能使它發(fā)出聲響,更何況是石頭呢?
答案:
8.(3分)A
9.(3分)C【解析】名:命名
10.(3分)B【解析】“以游蹤為順序”說法不準確;“獨游”與原文不符合。
11.(8分)
⑴(4分)因為(認為)小石潭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清”“居”“去”各1分,句意1分。)
(2)(4分)現(xiàn)在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更何況是石頭呢?(“置”
“雖”“鳴”各1分,句意1分。)
(2020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考題】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題。(共10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斑,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
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乙】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
疾趨,度石下罅: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如虹,忽卷掣折
⑤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游人坐欹⑥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
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
(節(jié)選自《觀第五泄①記》)
【注釋】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今浙江境內。②罅:縫隙,裂隙。③掉:
搖動。
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折。⑥欹:斜靠。
12.請解釋句中加點的字。(2分)
(1)悄愴幽邃邃:(2)而猶不忍去去:
13.翻譯下列句子。(2分)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14.請劃分下面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2分)
游人坐欹巖下望
15.甲、乙兩文寫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點,其中甲文突出了水
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別
用文中的一個字回答)。兩文在寫作手法上都運用了。(2
分)
16.請比較甲、乙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分析】參考譯文:
【甲】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
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樱_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
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
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
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
(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
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
的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
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
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乙】從廟門往右拐,有一個石頭鋪的小路。走幾步聽到很響的打雷聲,心里感到害怕。山
上的和尚說:“這是瀑布的聲音?!?/p>
快步走去,邁過一塊石頭縫隙,就看見了瀑布。石頭青綠,陡峭如刀削,達不到寸膚(長
度單位)的寬度,三面石頭就像外城一樣聳立。瀑布在青壁間落下,震撼著山谷,就像直著
向下噴出雪花一樣,突兀的巖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邊水浪突然卷起來
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
游人們有的人坐,有的人靠著巖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臉接住迸起的水沫,開始就像一絲
涼線,空空的都像編織物的橫線,到了飛雨瀉崖,還留戀不想回去。
傍晚回來,游人們各自寫詩贊嘆。所看到的景色已經非常綺麗,回想起來更加變幻。
【解答】(1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
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①句意:寂靜幽深。邃:深。
②句意:還留戀不想離開。去:離開。
(1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
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句中重點詞有: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那樣。見,看見。
句意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
②句中重點詞有:愈,更,越。觀,景象(景觀)。句意: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看到
的最壯觀的景色了。
(14)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此句句意為:游人們有的人坐,有的人靠著
巖石向下望;故斷句為:游人/坐/欹巖下望。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結合甲文內容可知,“皆若空游無所依”是側面描寫,
寫出了水的“清”;由乙文,“聞疾雷聲,心悸”是側面描寫,寫出了瀑布的“疾”;據此
可知,兩文在寫作手法上都運用了側面描寫。
(16)本題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缎∈队洝分行∈兜倪^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
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表達了作者被貶謫后孤獨、寂寞、凄涼之情。《觀第五泄記》
中的一些句子,如“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
答案:
12.(1)邃:深(2)去:離開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
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2)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沿著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象了。
評分說明:(2分)每句1分。重點詞“斗”“蛇”“愈”“觀”漏譯或錯譯各扣0.5分。
14.游人/坐欹巖/下望
評分說明:(2分)劃對一處給1分。
15.清偉(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換景)
評分說明:(2分)前兩個空,每空0.5分;第三個空1分。
16.甲文表達了作者被貶謫后的孤獨、寂寞、凄涼之情。
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
評分說明:(2分)各1分,意對即可。
【點評】做“斷句題”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文意和常用的斷
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
式等。
(2020年山東省泰安市中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詆,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皆若空游無所依
A.若為傭耕,何富貴也?B.曾不若孀妻弱子。
C.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D.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1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蜓前行,時隱時現(xiàn)。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蜿蜒排列,像蛇那樣在曲折前行,時隱時現(xiàn)。
13.下列對選文寫景特點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描述作者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一一移步換景,逐一顯現(xiàn)。
B.描寫小石潭以及周圍的景物一一由遠及近,定點觀察。
C.描寫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頭一一抓住特征,細致描繪。
D.描述小石潭環(huán)境的清冷幽寂一一景中傳情,情景交融。
14.下列對本文內容和寫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明寫了游魚活潑,暗寫潭水清澈,這些都給作者帶來了暫時的快樂。
B.“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既狀寫了青樹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機盎然。
C.“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寫出了作者被貶謫后內心的落寞也隨之而去。
D.選文句式靈活多樣,有參差錯落的變化美,讀起來和諧流暢,富有韻味。
【解答】(")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
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皆若空游無所依”中的“若”的意思是:好像。
A.若:你;
B.若:如,比得上;
C.若:好像;
D.若:如果。
故選:Co
(1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
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西南,向西南。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火,暗,
看不見。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
又看不見。
故選:Ao
(1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ACD.正確;
B.有誤,描寫潭水及游魚-由遠及近,定點觀察。
故選:Bo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
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
ABD。
C.有誤,“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寫作者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被貶謫后內心
的落寞并沒有去掉。
故選:Co
答案:
(11)C
(12)A
(13)B
(14)C
【2019年貴州省銅仁市中考題】
閱讀《小石潭記》,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聞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氓,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
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悄愴幽邃邃:深
B.為土氐,為嶼,為峨抵: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過清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慍
B.以以其境過清屬予作文以記之
C.之心樂之天子之怒伏尸百萬
D.乃乃記之而去乃重修岳陽樓
(3)下列對課文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按照空間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介紹了游覽小石潭的全過程。
B.本文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都屬游記,都借山水之景表達了作者悲傷厭世之
情。
C.一切景語皆情語,第④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內心的悲傷、凄涼。
D.本文是作者被貶謫到湖南永州后,流連于自然勝境,以排解心中郁積的苦悶而作。
(4)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
8.【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
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
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A.句意:
寂靜的使人感到憂傷,也幽深極了。邃:深。解釋正確。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城:水中高地。解釋正確。
C.句意: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彎曲。蛇:像蛇那樣。解釋不正確。
D.句意: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清:凄清。解釋正確。
故選:C.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
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個“而”,表示修飾;
第二個“而”,表示轉折。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B.第一個“以”,因為:第二個“以”,來。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C.第一個“之”,代詞;第二個“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選項加點
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D.兩個“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
故選:Do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
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斷正誤即可。ACD.
分析正確。
B.錯誤;《岳陽樓記》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
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故選:B
(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
順。
④句中重點詞:可,大約;許,表示約數;皆,都;空,在空中。句意為:潭里的魚大
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點詞:犬牙,像狗的牙齒那
樣;差互,互相交錯;知,知道。句意為: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
溪流的源頭(在什么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么地方)。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題】
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來翁忽,似與游者相樂。
(1)下列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順流而下)
B.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表示數目不確定)
C.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雖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過,透)
(2)【甲】文段中與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3)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都寫到了水,但特點不同,【甲】文段水的特點
是:;[乙]文段水的特點
是:
【分析】【參考譯文】
【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
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
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
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
【乙】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
(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
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解答】(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ABD.正確;
C.有誤,雖:即使?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能力?!俺o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意思
是: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該句寫出了船行之快。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意思是:這時只要
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
船快。該句也寫出了船行之快。所以這兩個句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
是“增、冊h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
充完整。
①重點詞:自,在、從。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缺口,空隙。句意:在三
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
②重點詞:俶爾,忽然。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句意: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
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4)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根據具體內容分析。
【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寫水大,“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
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水流急。【乙】文中的“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寫出了水的清澈。
答案:
(1)C;
(2)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①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②忽然間(又)
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4)水勢大、水流急;清澈。
(2019年海南省中考題】
文言文閱讀(1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12分)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
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
能與其奇者。一一選自《答(與)謝中書書》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琬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氓,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
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
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一一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8.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曉霧將歇(h6)B.沉鱗競躍(y&o)C.參差披拂(ci)D.值然不動(tdi)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⑴五色交輝()(2)四時俱備()(3)青樹翠蔓()(4)俶爾
遠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實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魚可百許頭。
11.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水,請說說作者筆下的水有何共同特點。(2分)
答案:
8.C9.(1)交相輝映(2)四季(3)翠綠的藤要(翠綠的莖蔓)(4)忽然10.示例:(1)這里實在
是人間的仙境。(這里確實是人間的仙境。)(2)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石潭里的魚大約
有一百來條)11.清澈、透明、純凈
[2019年重慶市A卷中考題】
閱讀《小石潭記》,完成9-12題。(15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城,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9.解釋下列加點的司琦。(4分)
⑴潭中魚亙百許頭()(2)僧然不動()⑶俶爾遠逝()⑷以其境
過道()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
A.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記,按“發(fā)現(xiàn)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溪流一一潭上感受一
交代同游者”的順序,記錄了作者游覽的經歷。
B.文章開篇以環(huán)佩相擊之音來寫水聲,表現(xiàn)出水聲的清脆,令人愉悅;同時也借水聲烘托出
環(huán)境的幽靜。
C.第②段寫游魚,先總體寫魚的大體數量和“空游無所依”的狀態(tài),接著采用特寫鏡火寫日
光魚影,勾面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游魚圖。
D.作者善用正面和側面的描寫方法來寫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
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不僅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冷清所致,還有更為深層的
原因。請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作者同時期在永州寫給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層原因。(4分)
[鏈接材料]
仆(D悶即出游,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⑵復不樂。何者?譬如囚拘圓土⑶一遇和景⑷,
伸展支體,亦以為適,然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選自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
有刪節(jié))
[注]⑴仆:對自己的謙稱。⑵已:過一會兒。⑶譬如囚拘圓土:好像被因禁在圓形圍墻之中。
⑷和景:溫暖的日光。
答案:
9.可:大約怡然:呆呆的樣子俶爾:忽然清:凄清
10.(1)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2)兩岸的地勢象狗的牙齒
一樣相互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11.D(解析:“斗折蛇行”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表現(xiàn)溪水的曲折蜿蜓。)
12.(1)柳家元寫小石潭的美景,是為寫自己被貶后的憤懣孤凄做鋪墊,以樂景寫悲情,也
隱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沒的境地;(2)材料中“警如囚居圓土”“然終不得出”等句,也表達
了對統(tǒng)治者排擠埋沒人才的不滿和嘲諷,進一步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壓抑和孤凄。(解析:分
析這道題需結合柳宗元被貶的背景。小石源記主要表達的情感就是柳宋元被貶后內心的壓
抑。欲抑先揚,同時結合材料得出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結合具體語句作答即可。)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4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詆,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耋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水尤清
冽冽:
(2)影布石
上布: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隸而從
者隸:
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心樂
X
馬之千里者
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幺其境過清以中有足樂者
D.乃記之而去乃石性堅重
19.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畫一處)(1分)
其岸勢犬牙差互
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項是(3分)()
A.文章按游覽順序,先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然后描寫水、石、樹、魚等潭中景物,再寫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圍,最后記錄同游者,構思巧妙,結構完整。
B.文中的“心樂之”之“樂”表現(xiàn)了作者聽到悅耳水聲之后的欣喜之情;“似與游者相樂”
之“樂”則寫出了作者與游人同樂的輕松與快慰之情。
C.本文運用了點面結合和動靜互襯的表現(xiàn)手法:“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土氐,為嶼,為崎,
為巖”是點;“影布石上”是靜,“往來翕忽”是動。
D.“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八個字不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圍以及環(huán)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
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答案:
17.【答案】(1)涼
(2)投射(照映,分布,散布)
(3)隨從
【解析】冽:涼。布:投射,照映,分布。隸:隨從。
【考點】對重點字詞的理解。
18.【答案】C
【解析】A.代詞/結構助詞;B.代詞,可譯為“它”/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向語氣;C.
都是“因為”的意思;D.于是/是。
【考點】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19.【答案】其岸勢/犬牙差互
【解析】文言文節(jié)奏,要根據語言順序處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中心
語”“狀語/中心語"“動補”來停頓,以使語意明顯。本題中,“其岸勢”是主語,“犬
牙差互”是謂語。
【考點】文言句讀。
20.【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時隱時現(xiàn)。
【解析】要抓住關鍵詞語,如上句中的“斗”和“蛇”都是名詞狀語,注意詞類的活用。另
外還須適當補充和調整。
【考點】對文言句意的理解。
21.【答案】B
【解析】“似與游者相樂”不是“作者與游人同樂”,而是“魚兒與游人相樂”。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
環(huán)相互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十分高興??撤ブ褡?,開辟(一條)道路,順勢往下走可以看見
(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
水面,成為詆、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
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
和游玩的人逗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小
潭的岸勢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我坐在潭邊,四周竹林和樹木環(huán)繞合抱,寂靜冷落、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
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記
錄下了當時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人還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玄宗。隨從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
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考點】對文章的理解與鑒賞。
【2018年山東省日照市中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題。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3?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樂:快樂
B.影布石上布:映照
C.斗折蛇行蛇:像蛇爬行那樣
D.悄愴幽邃悄愴:憂傷的樣子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以其境過清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B.隸而從者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
C.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記之而去馬之千里者(《馬說》)
15.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文字從小丘到篁竹,從篁竹到水聲,再從水聲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
B.文章描寫游魚“皆若空游無所依”襯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給人以鮮明的畫面感。
C.作者寫“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靜、冷寂的特點。
D.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繪之中,委婉地表達了被貶流放的憂傷怨憤之情。
答案:
13.A(樂:以……為樂)
14.B(B項,“從”都是動詞,跟從。A項,前句'‘以",介詞,因為;后句的“以”,
介詞,拿,把。C項,前句的“其”,代詞,指小溪;后句的“其”,語氣助詞,一定。D
項,前句的“之”,代詞,指小石潭的風景;后句的“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可不譯。)
15.C(小石潭景色幽靜、冷寂的特點,觸發(fā)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感受。)
【2018年廣西北部中考】
小石潭記(節(jié)選)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13.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為底一食或盡粟一石
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林盡水源
14.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潭中魚可百許頭可以調素琴
B.似與游者相樂至于負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思而不學則殆
D乃記之而去乃不知有漢
15.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第段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講述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由小丘西行到看見篁竹、聽聞
水聲,尋得小石潭,移動變化中景致不同,極具動態(tài)畫面感。
B.第段特寫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動靜之間,游魚形象豐滿靈動,體現(xiàn)游魚怡然自得的
同時,也側面凸顯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盡其妙。
C.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個“清”字,環(huán)境之清深入心神,作
者頓感悠閑寧靜,直接反映他縱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寫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把自身遭遇、個人心境融入自然風
景的描繪中,抒發(fā)自己被貶后無法排道的憂傷悲涼之情。
16.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譯文:
(2)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譯文:
答案:
。
13.D
14.B
15.C
16.(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2)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
課內文言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
甲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
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節(jié)選)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摯一小舟,擁蠡
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一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
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記(節(jié)選)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7.下列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B.霧淞沆揚天/與
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C.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D.以其境過清不可
/久居乃記之而去
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B.湖中人鳥聲俱絕(隔
絕)
C.從小丘酉行百二十步(西邊)D.怡然不動(呆呆的樣子)
9.下列對選文文意理解概括與寫法分析丕正通的一項是
A.三則選文都有敘事。甲文寫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寫的是到湖心亭賞雪,內文寫
的是游覽小石潭。
B.三則選文都寫到了水。甲文寫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寫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
丙文寫了水中魚兒嬉戲的畫面。
C.三則選文都融情于敘事寫景中。甲文抒發(fā)了蘇軾貶謫的悲涼,乙文抒發(fā)了張岱對故國往
事的懷念,丙文抒發(fā)了柳宗元貶官失意后的孤凄。
D.畫線句子寫景各有千秋。甲文運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
兼?zhèn)洌槐膭屿o結合,游魚與潭水相映成趣。
三、文言文語句翻譯與古詩文積累(10分)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11.根據提示,寫出古詩文名句。(6分)
(1),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2)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
□北固亭懷古》)
(3),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4)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杜甫《茅屋為秋風
所破歌》)
(5)與人交往,我們應該有君子風范。即使不被別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
《〈論語》十二章》中所
言,?
答案:
二、課內文言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
7.C【解析】見教材。
8.D【解析】(A.念:考慮。B.絕:消失。C.西:向西。)
9.B【解析】(甲文沒有寫水。)
三、文言文語句翻譯與古詩文積累(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店面租賃合同租賃費用調整辦法
- 二零二五年度高層建筑消防改造勞務分包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內部承包合作協(xié)議范本12篇
- 《特種設備安全法》解析-浙江
- 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客戶服務
- 科技應用在小班教育中的探索計劃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租賃山地別墅及園林使用權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寵物領養(yǎng)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收入證明修訂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方式適用條件及技巧解析合同3篇
-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綜合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第二版)》 課件 3.第三章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意義
- 2025年供應鏈管理培訓課件
- 2025年浙江省麗水市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招聘3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智集團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加油加氣站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全套資料
- 2025地下停車位使用權買賣合同 標準版模板
- 《攜程旅行營銷環(huán)境及營銷策略研究》10000字(論文)
- 餐飲行業(yè)優(yōu)化食品供應鏈管理計劃
- 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世界史導言課課件
- 語言規(guī)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