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氧化硅微球的制備_第1頁
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氧化硅微球的制備_第2頁
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氧化硅微球的制備_第3頁
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氧化硅微球的制備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氧化硅微球的制備

在酸性-現(xiàn)代-現(xiàn)代-納米氧化物溶液中,醇酸鹽沉淀反應合成氧化微球的方法稱為聚合反應。在合成過程中,首先將醇酸鹽溶膠中的暉二醇反應合成有機的氧化物微球。最后,在高溫下分解聚吡咯中的醇亞硝酸鈉,得到聚吡咯中的有機氧化物微球。氧化硅溶膠中尿素和甲醛的聚合反應具有突出的多樣性,實驗中控制形成均勻分散和結構穩(wěn)定的粒子并不容易本文以正硅酸乙酯水解液中脲醛樹脂的半結晶性聚合沉淀反應制備雜化微球,首次考察了中性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以及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對脲醛樹脂氧化硅雜化反應的影響,首次通過雜化產物的正硅酸乙酯浸漬的方式提高了雜化微球中無機氧化硅的含量.600℃焙燒后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表面活性劑對脲醛樹脂聚合誘導反應的作用完全不同,而不同雜化產物結構上的差異可能是體系中表面活性劑的兩親界面相作用以及催化特征引起的.1實驗部分1.1藥物、試劑及儀器正硅酸乙酯(TEOS,分析純,≥98.5%,中國醫(y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無水乙醇(分析純,≥99.7%,中國醫(yī)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尿素(分析純,≥99.0%中國醫(y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甲醛溶液(分析純37.0%~40.0%,以38.0%計量,中國醫(yī)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平均分子量5800,巴斯夫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分析純,≥99.0%,中國醫(y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分析純,≥88%中國醫(yī)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鹽酸(分析純36.0%~38.0%,以37.0%計量,金山化工廠).所有藥品和試劑均未經進一步處理直接使用.1.2sdbs/ctab法將34.4mL正硅酸乙酯、1.00mL鹽酸和100mL去離子水在三口瓶中混合,水浴加熱至70℃后恒溫電磁攪拌2.0h得到水解產物.水解液過濾后冷卻至室溫,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分別加入5.00%(質量分數)的SDBS水溶液1.50mL,5.00%的P123乙醇溶液1.50mL和5.00%的CTAB乙醇溶液1.50mL后攪拌均勻.以上溶液分別在攪拌條件下滴加新配制的尿素甲醛溶液3.78mL(尿素甲醛物質的量比=1∶1.6),使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后靜置反應,大約10min后溶液變成乳白色,繼續(xù)反應20h.用布氏漏斗過濾并用少量水和乙醇分別洗滌所得白色固體沉淀1.3征服征服紅外光譜在ThermoNicoletNEXUS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上測試,分辨率4cm2結果與討論先前的工作中報道過正硅酸乙酯水解液中生成的脲醛樹脂沉淀材料由氧化硅和脲醛樹脂的層狀半結晶產物雜化而成2.1電子顯微鏡觀察圖1為純脲醛樹脂聚合反應條件下得到的氧化硅雜化微球樣品HySph的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可以看出HySph樣品中粒子的球形和分散性極不規(guī)整,實際上是一種具有較多粒子之間團聚的不規(guī)則的脲醛樹脂氧化硅雜化粒子,顯然希望直接利用這種雜化粒子焙燒來制備規(guī)整的氧化硅微米球的思路并不理想.當正硅酸乙酯水解液中存在表面活性劑時脲醛樹脂聚合生成雜化材料的球形形貌明顯改善.圖2為不同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得到的脲醛樹脂氧化硅雜化微球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其中樣品HySph中雜化微球的表面明顯凹凸不平;盡管所有樣品都存在不同程度微米球之間的交聯(lián),但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得到的雜化微球表面均勻,球形完整,總體上看作為進一步焙燒合成氧化硅微球的前體雜化粒子是可以接受的.600℃焙燒4h后不同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得到的氧化硅微球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如圖3所示.對照圖2a和3a可以看出純脲醛樹脂條件下得到的樣品焙燒前后微米粒子的形貌未發(fā)生明顯改變,但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得到產物焙燒后的狀態(tài)卻完全不同,典型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如圖3b~3d所示.可以看出SiP123樣品只是一堆殼狀氧化硅碎片,推測焙燒之前HyP123樣品(如圖2b)微球的球形徑向本身具有了明顯的氧化硅含量梯度,這種梯度是由尿素甲醛的聚合以及氧化硅納米粒子的雜化速度的變化造成的圖4為氧化硅樣品SiSDBS的整體形貌,盡管經過了600℃的高溫處理,最終產物仍保持了良好的分散特征和球形完整性.根據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統(tǒng)計氧化硅微球的尺寸集中分布在3~7μm之間.從我們的實驗結果看直接使用純脲醛樹脂合成的雜化微球球形完整性差,容易粘連,所得粒子在焙燒的過程中可能爆裂,考慮到雜化材料中氧化硅含量偏低可能是合成失敗的原因,這里利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首先合成氧化硅雜化微球,之后使用正硅酸乙酯處理補充氧化硅,焙燒后最終得到了球形完整的氧化硅粒子.余家國等2.23環(huán)氧樹脂-氧化硅雜化過程尿素甲醛聚合反應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層狀半結晶現(xiàn)象,這種特征可以用X-射線衍射和紅外光譜來分析2.3dsc分析圖6為不同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脲醛樹脂雜化微球的紅外光譜.實驗以Pb(SCN)圖7為不同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所得脲醛樹脂雜化微球的DSC分析.其中100℃以下的吸熱峰為物理吸附水的脫附峰,200~350℃為有機組分的分解過程.除了HyCTAB以外,其它反應條件下得到的樣品均只有一個分解峰,這表明氧化硅雜化微球中脲醛樹脂的特征基本一致.盡管純脲醛樹脂雜化反應條件下也可能出現(xiàn)類似的差熱分解雙峰2.4微球雜化硅微球中氧化硅含量的變化圖8為不同條件下所得氧化硅樣品的液氮吸附脫附等溫線.純脲醛樹脂雜化得到的SiSph樣品表現(xiàn)為第IV類吸附脫附等溫線,遲滯回線為H1型.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所得樣品的吸附量明顯減少.陰離子和陽離子存在條件下得到的樣品SiSDBS和SiCTAB脫附過程相對復雜的多,其中的遲滯回線接近H4型(圖8c,8d),推測樣品中同時混合了層狀折疊縫隙孔和墨水瓶孔的復雜結構特征.BJH法計算得到的不同氧化硅樣品的孔徑分布如圖9所示.600℃焙燒后SiSph樣品中10~50nm范圍的大孔結構完整保留了下來,而表面活性劑條件下所得樣品這一區(qū)域的孔分布基本消失,這里純脲醛樹脂聚合反應條件下氧化硅的雜化反應完全復制了脲醛樹脂的半結晶性模板化反應過程表2列出了不同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所得氧化硅樣品的比表面積、平均孔徑和孔體積.所有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所得氧化硅樣品的平均孔徑和孔體積均明顯減少,同時SiP123和SiCTAB樣品的比表面積分別多出了20%和13%,這里再次強調了P123和CTAB本身的模板化作用雜化材料中無機組分的含量是反映氧化硅微球結構穩(wěn)定性的基本參數.表3為不同雜化材料焙燒前后的定量分析結果,其中也包括正硅酸乙酯浸漬補硅前后氧化硅的百分含量.可以看出添加表面活性劑后生成的雜化產物的量明顯減少,實驗條件下HySph樣品沉淀的質量為2.73g,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沉淀的質量分別為1.65,1.48和1.50g,大約減少了五分之二,這說明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抑制了脲醛樹脂氧化硅的雜化沉淀反應過程.從表2中的數據還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劑條件下生成的雜化材料包含脲醛樹脂的質量分別為1.36,1.30和1.36g,幾乎接近一個常數,可見不同表面活性劑對尿素甲醛之間聚合反應的影響基本相似.然而不同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氧化硅的雜化特征卻完全不同,HyP123樣品中氧化硅的含量最高為17.8%,而電性表面活性劑條件下生成的HyCTAB和HySDBS氧化硅的含量較低,分別為11.9%和9.50%,證明靜電作用,尤其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靜電作用嚴重抑制了無機氧化硅的雜化沉淀反應過程.利用正硅酸乙酯浸漬雜化材料的方法希望在最終的雜化材料中增加無機氧化硅的含量,從而保證焙燒后氧化硅微球的強度和球形完整性.這里HySph,HyCTAB和HyP123樣品浸漬正硅酸乙酯后補充的氧化硅的量相對有限,氧化硅的含量增加了2%~4%.盡管HyCTAB樣品中氧化硅的含量較低為11.9%,但利用補硅的方法提高氧化硅含量的努力也完全失敗,補硅后HyCTAB樣品中氧化硅的含量僅增加了2.3%,這里氧化硅含量的嚴重不足對焙燒得到的氧化硅微球的穩(wěn)定性是致命的,最終導致了焙燒后生成的SiCTAB樣品大幅度收縮坍塌(如圖3c所示).相比而言HyP123樣品中氧化硅的含量最高達17.8%,甚至比HySph樣品中的15.0%還高,補硅后的氧化硅含量接近22%(如圖10b),然而如此高的氧化硅含量卻沒有改變HyP123的核殼結構特征,對照參見圖2b和3b,可見P123表面活性劑的存在嚴重干擾了氧化硅納米粒子的雜化反應進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情況極端不同,補硅之前HySDBS中氧化硅的含量最低為9.5%,只占HySph中氧化硅含量的三分之二,補硅后氧化硅的含量增加了將近一倍為18.1%(如圖10d),這和HySph中氧化硅含量值19.1%基本一致(如圖10a),這里SDBS的存在促進了尿素甲醛的半結晶反應過程(如圖5和6所示),而HySDBS所具有的良好的補硅性能同時提高了雜化微球中氧化硅的質量百分含量,最終在SDBS存在條件下獲得了良好分散且球形完整和性能穩(wěn)定的氧化硅微球.這里我們認為SDBS存在實驗條件下良好的補硅性能可能正是這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酸性催化引起的,正是雜化微球中SDBS的滯留加速了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反應進程,這種酸性活性也同時催化了HySDBS樣品中脲醛樹脂的分解反應過程(參見圖7d中樣品HySDBS具有更低的初始分解溫度).2.5雜化硅納米粒子的表征借助表面活性劑的微膠囊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脲醛樹脂的聚合雜化反應過程.圖11a~11d分別為純脲醛樹脂和表面活性劑P123,CTAB以及SDBS存在條件下的雜化微球示意圖.表面活性劑形成的兩親界面相產生了反應物的傳質阻力,因此所有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聚合雜化的速率明顯下降(表3沉淀產物的量減少)由于尿素甲醛及其低聚體本身為中性,在兩親界面相的擴散沒有差別,以至于所有表面活性劑存在條件下所得雜化產物中有機樹脂的含量相等(1.34g,如表3所示).氧化硅納米粒子的雜化相對復雜的多,根據我們的測定結果本實驗的酸性條件下氧化硅雜化微球以及純脲醛樹脂雜化微球均帶有一定程度的負電性.P123和脲醛樹脂與氧化硅納米粒子之間發(fā)生競爭作用以至于最終氧化硅大量沉積在雜化微球的表面上.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對氧化硅的靜電作用更強,這種作用中和了氧化硅納米粒子的電性,擾亂了脲醛樹脂的結晶性雜化聚合反應3拓展了球的表面活性形式在以正硅酸乙酯為硅源制得的溶膠體系中,酸性條件下利用脲醛樹脂聚合過程的導向作用,在表面活性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