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全冊說課稿_第1頁
八年物理全冊說課稿_第2頁
八年物理全冊說課稿_第3頁
八年物理全冊說課稿_第4頁
八年物理全冊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理說課比賽后的反思

參加深圳市青年物理教師說課比賽后,我思索很久,收獲頗多,既有兒分收

獲成就的喜悅,又有幾分莫名的失落。

一、幾分成就感,教學理念和課堂風格與其他老師有點不同

1.所用參加說課比賽的老師中,只有我一人所說的課是采取物理詞匯滲透的

雙語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深圳應該說正處于一種起步探索階段。在師父李學龍

老師的帶領下,我已經在高中一年級堅持實施了一年的這種雙語課堂探索,并有

一定的成效。

2.有幾位老師的課堂也是有學生參與講解,但我覺得我課堂上的學生參與程

度和方式與他們有點不一樣。學生當小老師,學生講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說

是弊病,我課堂上要求學生講解的知識點都是由針對性的,都是按照我預先設置

好的問題或路子,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循序漸進的進行的,這樣可以避免盲目性,既可

提高課堂效率,又能夠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要求。

在努力把握和理解教學理念的情況下,我正試圖尋找一種屬于自己的、有個

性的并行之有效的課堂風格。

二、幾分失落,更加真實、客觀的認識自己

在紅嶺中學,我是物理教研組內最年輕的,跟著這些經驗豐富的師傅們一起

工作,水漲船高,總覺得自己也很優(yōu)秀,在說課比賽后,我開始客觀真實的剖析

自己。

1.有一位平岡中學的老師,聲音很具有磁性,具有感染力,抑揚頓挫,表達

清晰、連貫、準確。我想這就是一種課堂語言藝術,這種語言,學生喜歡,聽起

來是--種享受。這位老師的優(yōu)點,也就是我最突出的,最難改進的弱點。

2.平時教學時,自認為我所用的方法是非常好的,實則不然。一位老師在

講解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中心天體質量時,介紹的幾種方法,我覺得很符合學

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在教學此內容的時候卻根本沒有想到這些方法。這說明我平時

對教材\教綱還沒有鉆透,我沒有準確把握教綱理念的情況下,學生的學是比較

吃力的。我應該多謙虛,多下功夫去鉆研教材,去學習。

最后,要感謝湯老師為我們這些年青物理教師提供這樣一個展示、交流、學

習的平臺,感謝評委老師的辛勤工作。希望以后能多舉辦一些這種活動。

“動能與勢能”說課

晉江市南峰中學邵邦武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能與勢能”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六節(jié)“合理利用機械能”中的

一部分內容,主要是介紹能量、動能和勢能以及機械能的初步概念,重點是通過

實驗探究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功”的基礎上

來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今后學習各種形式的能的起點,因此,引導組織學生學

好,能為后續(xù)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知道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相關因素。

2、能力目標:

(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歸納

概括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2)進一步了解利用“控制變量”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

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發(fā)現探索問題的良好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重視實踐,養(yǎng)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心理品質;

(3)有意識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知道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2、教學難點:用控制變量法研究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二、說教法:

1、實例講授法

能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于它比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時,

運用舉例法進行教學,并結合實例中共同存在著的“有做功的能力”這一因素,

推出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概念。

2、實驗探究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規(guī)律、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對于決定動能、

勢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學則采用實驗探究法進行,以實驗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

究,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

3、交流討論法

對于實驗結論的正確與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學性,則采用交流討論法,

讓學生相互交流實驗情況形成共識,得出可靠的正確的實驗結論,從中也培養(yǎng)學

生交流合作的意識。

此外還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鞏固本節(jié)的知識,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

方法。

三、說學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使學生了解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

學生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怎樣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

結出物理規(guī)律,這就要指導學生主動的根據實驗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考

察,綜合分析,達到從實踐到認識上的飛躍。另外要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加油站”

幫助理解,拓寬知識。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復習提問:

1、物理學上所說的功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2、功的單位是什么?

(為引入能量概念以及能的單位的講授做準備)

(二)舉例引題,建立能量、動能、勢能等物理概念

1、首先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關于“能”方面的俗語,如風能、

水能、電能、太陽能、能源等,引入“能”這個概念。

2、從實例中抽取出能的基本含義。如流動的水、風、張開的弓、壓縮的彈

簧、舉高的鐵錘等都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并能夠使其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

離,即都能對其他物體做功,從而概括出能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就說它

具有能。做功越多,表明具有的能量越大。強調做功的過程就是能的轉化過程,

從而指出能的單位與功的單位一致也是焦(J)o

3、針對實例中共同存在著的“有做功的能力”這一因素,并結合實例中的

物體是由于運動還是舉高或是發(fā)生彈性形變等而能夠做功,得出動能、勢能和機

械能的概念。

在講完概念后再舉一此實例讓學生分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題:公路上奔馳的汽車具有能;空中飛行的飛機具有

能;壓彎了的撐桿具有能。

(三)進行實驗探究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

實驗探究1: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課本圖8-35和8-36的實驗,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法研究、探索出決定動能

大小的因素和規(guī)律。

實驗1:利用同一個鋼球來控制質量相同時,從不同的高度滾下(速度不同),

觀察被撞擊的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鋼球做功的多少,即具有的動

能的大小,得出動能與運動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實驗2:利用木球和鋼球(質量不同)從同一高度滾下(控制速度相同),

觀察被撞擊的木塊在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木球和鋼球做功的多少,從而判

斷出動能的大小,得出動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以上兩次實驗是在“加油站”中所提供的兩點結論的基礎上完成的,耍注意引導

學生閱讀“加油站”中的信息。

實驗探究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課本中圖8-37和圖8-38的實驗,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法研究、探索出

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和規(guī)律。

實驗1:同一重物從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到特制的小方桌上,觀察小方桌的

桌腿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出重物的勢能與重物所處的高度有關——高度越高,

勢能越大;

實驗2:讓兩個質量不同的木塊和鐵塊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小方桌上,觀

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出重物的勢能與重物的質量有關------質

量越大,勢能越大。

實驗探究3: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將一只彈簧橫放在一個丁字形架子上,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將一小鋼球向固定

端壓縮彈簧,叫學生認真觀察放手后能將小鋼球推出多遠。用大小不同的力壓縮

彈簧做兩次,再引導學生探究,最后得出決定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

(四)小結、鞏固練習

1、讓學生對本課中的知識要點進行小結,訓練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

2、鞏固練習:

例1:跳傘運動員勻速下落時,動能、勢能、機械能怎樣變化?

例2:一物體機械能為35J,勢能為27J,則它的動能是多少?

例3:灑水車沿街道勻速行駛,將水灑向路面。在此過程中,它的動能將

,這是因為.

3、布置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第1題;《學生用書》P116補充習題中的(1)和(2)

五、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動能與勢能

1、能量的定義:物體能夠對別的物體做功,就說物體具有能量。

動能:物體由于運動具有的能

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或發(fā)生彈性形變具有的能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tǒng)稱

2、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有就

越大。

3、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它具有的

重力勢能就越大。

物體的彈性勢能與物體的彈性形變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也越大。

“空氣的力量”說課稿

晉江市新僑中學陳進及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滬科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物理八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壓

強的概念、壓強的公式和單位、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之后,學習

的又一壓強方面的知識。這節(jié)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

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教材通過事例、實驗引入課題,

教材的編排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重視定性分析和實際應用,強調實驗探究。通過這節(jié)課

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

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了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學好本節(jié)課,對學生理解大

氣壓的成因、大小及其應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為以后的學

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進一步認識“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科學研究方法具有指導意

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的編排特點,結合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擬定本課時

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1)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氣壓強解釋

簡單的現象。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強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強的大小可以用氣壓計來測量。

(④知道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2?能力目標

(1)進一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夠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相結合。

(3)培養(yǎng)物理科學實驗探究研究方法

3.德育目標

(1)學會與人合作,共同學習。

(2)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物理學習,對這門學科有了簡單的了解,物理觀察、實驗探

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親身體驗到了物理知識與人們生活、生產的密切聯系,

對物理有了一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希望教師能滿足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渴求,

希望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鍛煉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更希望品嘗到成功學習的快樂。

教學中應注意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的同時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

氣,教會他們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探究式學習的主角。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選擇生動、趣味性強、直觀的實驗,不但有力地說明大氣壓的存在,降低教學難度,同

時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2觀察托里拆利實驗,說明原理和變化

3.大氣壓的變化的理解和應用

五、教學與學法:

(一)、說教法

1、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總體采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的方法。

全班分為六個學習小組,天才學生與需要幫助的學生搭配組成。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提

供必要的參考資料如實驗設想、相關網站等,要求學生最后能完成布置的相關的學習任務,

在“空氣的力量”的學習中,由各個學習小組展示各自準備的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

驗或事例,教師通過演示或利用網頁動畫課件設置懸念,用虛擬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

們判斷真假。在后面“大氣壓強有多大”的學習中,主要由教師通過實驗演示結合課件講解

分析,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逐個突破。最后出示相關問題進一步拓展研究,達到鞏固深化學習

的目的。主要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動手實驗,在于防止虛擬的網絡界面,過度的刺激學生,讓學生體會

物理的學習是研究客觀事物的。安排機動的實驗內容班幫助學生學習。

入托里拆利的實驗學習,

以提供課件為主,學生通過課間的內容,小組討論,自組學習,大大的提高課堂學習

效率,避開了實驗操作的繁瑣,同時也避開水銀的危害。

(二)、說學法

學生圍繞一個活動主題即任務、問題),在老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下,利用現代教育信

息技術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究活動,收集相關的資料,去準備小實驗,一切都是在充滿激情、

懷有極大的興趣、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的心態(tài)下進行,可以想象這時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在

探究過程中解決每個問題,學生內心都會充滿成功的喜悅,富有成就感,同時更進一步激發(fā)

他們探求卜一個答案的樂趣。這種探究型的學習模式不但使學生基本可以掌握所學的內容,

達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

想,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的發(fā)散性思

維、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體現,學生實驗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得到了發(fā)展。

這種學習模式的顯著特點,使學生置身于實驗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由感性認識到實

驗探究,然后上升到理論分析,最后鞏固拓展,回歸生活,逐層推進,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

體驗了“從實驗中來到實驗中去”的方法論。

六、主要教學程序設計

(-)復習提問:

1、如圖侈媒體展示)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是否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強?(受)

2液體內部向什么方向有壓強?(各個方向)??

3.液體內部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液體受重力,具有流動性)―i—

(-)新課教學fQ+

1、大氣壓強:??

問題: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層所包圍,即大氣層,也有流動性,地球上的物

體(包括人)都浸在其中。那么大氣對浸它里面的物體是否有壓強呢?說說你的猜想并用

你日常所見一些現象來支持你的猜想。

引導學生根據日常所見一些現象來支持他的猜想。

如:(1)把一個小小的塑料掛衣鉤緊貼在很平的墻上,就能用它掛衣服而掛衣鉤卻不掉下來

(2)只有一個小孔時,飲料罐里的飲料不易倒出(3吸飲料時,飲料罐紙盒會變扁

初步分析討論出結論:從以上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生活其中的大氣對我們應該是有

壓強的?

但是,純討論出的結論是否完全正確呢?所以我們還得從科學實驗探究中驗證是否有大

氣壓強??茖W實驗探究:請用給出的儀器,設計一?二個驗證是否有大氣壓強的實驗,并解

釋現象

實驗」把浸過酒精的棉花用火柴點燃投入事先準備好的空瓶中,用剝了皮的熟雞蛋堵住

瓶口,稍后,雞蛋被吸入瓶內.

實瞼2給茶杯中裝滿水,蓋上硬紙片,倒置過來發(fā)現水和硬紙片都不下落.

實驗3拿一空鐵皮罐,放少許水,罐口打開,放在火上將水燒開。水燒開后,注意觀察

鐵皮罐的形狀,然后將鐵皮罐罐口用蓋子蓋緊,小心放入盆內,然后用冷水澆鐵皮罐,再仔

細觀察鐵皮罐是否有變化?

實驗4取兩個掛東西的小吸盤對接,擠出吸盤內部的空氣,然后試圖拉開吸盤,注意體

驗拉開吸盤容易嗎?

實驗5馬德堡半球實驗-----它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正確結論:由以上的眾多

實驗證明,我們生活其中的大氣對我們確確實實有壓強。

那么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釋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

圍著。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這厚厚的氣體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層。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有幾百千米,主要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其中,大部分氣體

分布在距離地球表面幾十千米厚度的范圍內。交流與討論:空氣有質量嗎?我們在上一章里

已經知道空氣的密度是L29kg/fn3,可見空氣是有質量的,空氣體積很大時,其質量也是相

當大的。同學們試計算充滿我們這間教室的空氣的質量有多大。

計算:'.'Q=n)/v、v=10mX6nx4n=240Q

m=0v=1.29kgX240=309.6kg

我們周圍的大氣既有質量,同時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動性,這幾個原因

就產生了大氣壓強。

2大氣壓強的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

根據奧托格里克的馬德堡半球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還表明大氣壓強是

很大的。那么大氣壓強有多大呢?

我們先看看,歷史上人們是怎樣測量大氣壓強的?1644年,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及其同

伴通過實驗第一次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大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樣測出大氣壓

強的?

①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

②演示:托里拆利實驗(課件演示)

③分析:玻璃管內水銀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銀面受到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持著管

內76chm高的水銀柱,就是大氣壓強跟760n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p=2gh=13.6X103kgzx10^/kgx0.7(m=1.013x105Pa

④應用:人的頭頂面積約為0.02m2,請計算大氣壓對頭頂的壓力為多少?

②測量大氣壓強的工具:①水銀氣壓計:優(yōu)點:精確缺點:不方便攜帶

②金屬盒氣壓計:原理:優(yōu)點:使用方便缺點:不精確

A大氣壓強的變化:

(1)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強不斷減小。

海拔300(M以內,每上升1CM大氣壓強減小lOOPa。

(2)1個標準大氣壓=760n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4思考:

1、學過本節(jié)后,你對馬德堡半球實驗,有什么新的推論?

2抽水機是靠大氣壓把水壓上去的,抽水機能否一次把水從地面抽上地王大廈的頂樓?

入西藏的人們?yōu)槭裁戳晳T吃燒烤的東西而不習慣湯煮的東西?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所學的內容用多媒體給出)

1、空氣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動性所以空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有壓強;

2.托里拆利實驗測出大氣壓的值等于76(h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即1.0X10帕;

3.大氣壓強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課文,預習第四節(jié)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課本第149頁,作業(yè)1、2,

《9.4電磁鐵》說課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四節(jié)——電磁鐵

一、教材分析

這一章主要講述磁現象、電流的磁場、電磁鐵及其應用、電動機、

電磁感應及其應用。教材從生活常見的磁現象出發(fā),介紹磁的一些基

本知識,通過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感知特殊的物質“磁場”的存在,

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在學生已有電學知識的基礎上,探究“電生

磁”和“磁生電”的辨證關系,揭示“物質處于永恒的運動中,不同

的物質和不同的運動形式之間又發(fā)生著相互作用”;通過電磁知識在

生活、生產中應用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

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好地體現了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本章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兒乎都是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概括得

出,更加注重學生的親自體驗和感悟,更加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電

動機”、“發(fā)電機”、“電磁繼電器”、“揚聲器”等對現代社會有著深遠

的影響。但除了“磁現象”知識較簡單易懂外,其他知識比較抽象難

懂,想要一下就學透是很難做到的。本章教材在知識深度的要求上,

較過去有所下降,但突出了過程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目標。也就是說,

在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想象力,以及從實驗事實

出發(fā),歸納概括概念、規(guī)律的能力和應用概念、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訓練上,要求提高了。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本課制定了如下目

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電磁鐵,會制作電磁鐵。

知道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有關因素

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有關因素的過程中,歸納電磁鐵磁性

強弱與電流、線圈匝數、鐵心的關系,體會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熟練控制變量

法。

教學難點:

設計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有關因素的實驗。

二、教材處理

本課的重點是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并進一

步體會控制變量研究問題的方法,而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三個因素有

關,即電流的大小、鐵心的有無、線圈匝數的多少,為了探究其磁性

強弱與某一因素的關系,要控制另外兩個量保持不變。教材首先安排

了演示實驗探究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然后再讓學生猜想與其

他因素的關系。很明顯,這是為了降低難度,但是這樣就把一個完整

的實驗思路分解了。所以我沒有采用這種做法,而是在學生作出猜想

后,以討論的形式設計實驗,這樣更有利于體會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

法。

對于現在的學生,盡管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對控制變量也有

所了解,但是要設計這節(jié)課的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要探究

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思路很簡單,要保持電流不變,

但是怎么實現電流不變,和哪次實驗進行比較,在實驗之前很少有人

能分析全面,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之

前,我先“牽著”學生走,和學生一起分析實驗過程,引導學生發(fā)現

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也就是要記錄電流值。把問題想在前面,在

實驗中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

另外,設計表格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比不可少的,而在第

二學期末的探究實驗里,教材竟然給學生一個現成的表格,更加說明

這一實驗的難度很大。為了不給學生造成新的難點,我也沒有要求學

生設計更加合理的表格,盡管所給表格并沒有記錄電流的位置,在改

變線圈匝數一欄里,也無法體現與哪次實驗對照電流不變。

三、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通過比較條形磁體與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

處,引導學生分析出二者的本質區(qū)別在于:螺線管只有在通電時才有

磁性,而在斷電時就沒有了磁性,從而引出電磁鐵的概念。

2、進行新課

第一個過程是讓學生動手制作電磁鐵。

第二是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哪些因素有關。包括提出問題、

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由于沒有線圈匝數不同的兩個電磁鐵,所以在這里采用兩個電

磁鐵串聯的方式進行代替。

最后是讓學生簡單了解電磁鐵的應用,主要是選擇一些和學生

比較接近的,例如電鈴、電磁起重機等。

3、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完成。

4、布置作業(yè)

課后完成實驗報告冊。

《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說課稿

平湖市林域中學王春亞

一、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加深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鞏固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操作技

能;

2、過程與方法:根據公式P=IU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本節(jié)擬采用與伏安法測小燈炮電阻的實際進行對比學習,用電壓表、

電流表測量小燈泡的功率是電學中第二個要求定量測量的實驗,它關系到電

壓表,電流表和變阻器等電學器件的正確使用和操作,所以對學生要求比較

高,正確選擇儀表及合理地進行實驗,準確地記錄及處理實驗中的數據是個

關鍵,教師注意適當引導。

教學重點:用伏安法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教學難點: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關系,自己設計電路測定小燈泡的功率和各種

故障的排除.

教學器材:電源、開關、導線、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二、說教學設計方案

復習導入

1、什么是電功率?

2、電功率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們學習了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參考這種方法,你能設計實

驗測定一個小燈泡的電功率嗎?如何測定呢?

實驗過程:

1、注意電源的正負極,電壓表、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初步估計電壓表、

電流表的量程。

2、設計實驗電路圖,并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再進行實驗。

3、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分別計算出: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對額定功率

和實際功率,及燈泡的明暗程度進行比較。

評估交流:

1、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能正常工作,此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2、實際電壓偏低,小燈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燈光變暗.不能正常工作;

3、實際電壓偏高,小燈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燈光過亮,若長期使用會影響

燈泡的壽命,還有可能直接燒壞小燈泡。

4、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通過改變電阻來調節(jié)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三、說教學理念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

人。”我在這堂課中充分體現了這一新課程理念,做到了五個“能讓”。

(-)能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比如實驗前,學

生要觀察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開關的閉合情況,實驗中,讓學生觀察

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學生們都觀察得特別仔細。

(二)能讓學生思考的盡量讓學生思考。比如根據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電阻

的實驗思路,讓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如何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并設計相應的實驗

方案;實驗結束后讓學生思考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三)能讓學生表述的盡量讓學生表述,在實驗過程中,應該有哪些注意事

項需要引起重視,對于這個問題,就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進行表述,而不是教師

刻意的呈現與說教。

(四)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這堂課中我充分挖掘了學生自主探

究的功效性,使每個學生都動手參與了實驗,并在實驗中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

(五)能讓學生總結的盡量讓學生總結。實驗結束,每個小組都推薦了代表

對本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總結性的發(fā)言,得出了較多合理的結論。我也適時地給

予了教學評價,鼓勵等,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以學生的原有經驗出發(fā),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給

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探究過程,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

良好的科學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觀察、思考、動手、記錄和表述的能力,在活

動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啟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活

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在

動手動腦中學科學

《電流表》說課

珠磯中學周紅華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電流表。

2.教材分析:電流表是電學實驗的重要儀器,學會用電流表測量電

流的大小是電學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而本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也是

電學的基礎。本節(jié)的內容主要有兩個:一是電流表的示數,二是電

流表的使用。教材列出了各種場合下使用電流表的注意事項,并用具

體的條文和簡潔的語言列出這些內容,使學生易接受和記憶。

3.教學目的:根據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制

定以下二方面的目標。

(1).教學目標:①.知道電流表是測量電流大小的儀表,記住電流表

的符號,認識學生用電流表。②.知道正確使用電流表的規(guī)則,會正

確選用電流表的量程和進行讀數。③.能正確地將電流表畫在電路中。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4.教材的重點與難點:掌握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是本節(jié)的重點;正確

讀取電流表的示數以及將電流表連入電路中是本節(jié)的難點。

二、說教法

通過提問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運用引導的方法使學生從常見物理

量的測量儀器進入到電流的測量儀器。通過引導回憶刻度尺使用前的

注意事項聯想到電流表使用前的注意事項,并用設問的方式引用學生

的注意力,使他們認識到電流表使用前應注意的問題。由掛圖引導學

生學會讀取電流表的讀數。通過設問與實驗演示,從感覺與視覺方面

引導學生學習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

三、說教學程序與時間安排

(一).復習提問:(約3分鐘)第1題復習電流單位的換算及電流強度的

意義,第二題復習公式I=Q/to

(二).新課引入:(約1分鐘)由兒個基本物理量的測量引出電流的測量,

目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進行新課:(約27分鐘)

1.創(chuàng)設直觀環(huán)境,認識電流表。(約3分鐘)

給出學生電流表,并結合課本圖5-4向學生介紹電流表的種類及電流

表的符號。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約6分鐘)

由刻度尺使用前應注意的問題過渡到電流表使用前要注意的問題。給

出電流表,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電流表。弄清零刻線的位置,有

兒人接線柱,接不同接線柱時量程(最大測量值)是多少,每大格和每

小格所表示的電流值。然后引導學生學會讀取電流表的數值。

3.給出一個簡單的電路,提出問題:電流表該如何接入電路中?引導

學生學習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約16分鐘)

(1).提出問題之后,告訴學生電流表要串聯接入路中。然后畫出電路

圖,并連接實物。

(2).指出電路中電流表的接線柱的極性,讓學生記住電流表的接法要

“十”進“一”出,并說明電路中電流的方向。接著提出問題:如果

不按要求接,結果會怎樣?然后進行碰接演示,讓學生從現象中認識

到這樣易損壞電流表。

⑶.提出問題:被測電流能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然后說明被測電流

超過電流表的量程,易損壞指針或燒毀電流表。但在不超過量程的前

提下,用小量程去測電流則測量的結果比較精確。并提醒學生在測量

前要先估計被測電流的大小,在測量時采用試觸的方法。

(4).提出問題:能不能直接將電流表接到電源兩極上?然后說明這樣是

屬于短路,而短路時電路中電流過大,會將電流表燒壞。強調:絕對

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將電流表接到電源兩極。

4.引導學生思考“想想議議”。(約2分鐘)

學生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一個是“0-0。6A",另一個是“0-3A”,

而0.5A要比0.6A小,因而用與“006A”兩個接線柱測量時得

到的結果比較精確。

(四).課堂小結。(約2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所要掌握的內容是什么,

(五).鞏固練習:(約10分鐘)

通過練習、應用,使知識得到鞏固。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學生找出本課的重點促

進思維和記憶。本課板書如下:

1.電流表:測量電流大小的儀表。

符號:?

2.電流表的示數:(l)o使用前弄清量程、零刻線、分度值。

(2)讀數時由量程確定分度值后再從指針位置讀出數值。

3.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電是什么》說課稿

安陽市梅園中學馬富強

本節(jié)課我從四個方面談?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材是滬科版九年級第十三章第一節(jié)。本章教材介紹了摩擦起電、電路連接、串并聯電

路的電流與電壓、電流表與電壓表的使用,是整個電學的基礎。

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本節(jié)教材學習的好與壞將會直接影響整個電學部分的學習興趣

和知識積累:本課內容在編排上真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基

本理念,通過探究、分析、歸納來認識靜電,防止和利用靜電,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

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上都十分重要。

2、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

1、知道摩擦起電及帶電物體的性質

2、知道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

3.、認識驗電器及其作用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身邊現有物品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以實驗事實為依據,歸納、概括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C、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了解靜電的應用和危害,培養(yǎng)大家一分為二認識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3、學情分析和重點、難點

學生對電已有感性認識,但電是怎樣來的卻一無所知,因此,摩擦起電和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

是重點;電荷是真實存在的微觀物體,我們看不到,所以,電荷的分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是難點。本節(jié)課我通過實驗探究和分析討論來突破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摩擦起電的探究

2、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

教學難點

電荷的分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二、教法與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關鍵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本節(jié)課

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互動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通過身邊摩擦起電的

事例的探究、分析、討論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利用自制教具驗電娃做實驗,減小了實驗

的難度,而且這個實驗器材很有趣味性,通過這樣改進實驗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

體的直觀動態(tài)教學手段,增加一系列師生、學生與學生活動展開教學。因此,確定本節(jié)課的

教法與學法為:

教法:科學探究法

互動實驗啟發(fā)

多媒體直觀教學

學法:主動探究

合作互助

分析總結

三、教學過程

依據本節(jié)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

作:

教學流程圖

(-)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題

一上課,多媒體顯示雷公電母,電閃雷鳴,用聲音和畫面給學生心靈以震撼。

2002年7月28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qū)發(fā)生雷擊火災,先后出現了大小19個

火場、幾十個火點,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森林雷擊火災。

老師:雷公電母是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掌管雷電的神,傳說中他會給犯罪的人以懲罰。難道

以上現象是雷公電母給人類的懲罰嗎?我們趕快來學習這一課,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其實,電早已深入了我們的生活。請看:我們的生活因電而精彩

我們的生活因電而精彩

1、電器的工作既改善了環(huán)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電使人類由黑暗走向光明

3、無線電通訊使我們走的更遠

4、電子顯微鏡使我們看清了物質的本來面目

課前準備:泡沫塑料、絲綢、覆管、氣球、塑料梳子、吹塑紙、塑料棒、各種文具、雞毛、

頭發(fā)、紙屑等輕小物體

老師;什么是電?為了搞清電的真面目,我們看一個小實驗。

(二)I、實驗探究-摩擦起電

講述:拉燈繩后,教室里的燈管亮了,因為燈管里有電通過,下面,我們用燈管靠近摩擦過

的物體,如果燈管也亮了,這說明什么?

演示實驗:用絲綢摩擦過的大泡沫塑料塊接近燈管,可見管燈閃閃發(fā)亮。

說明:摩擦過的物體有電

(在黑暗處(或課桌內)用息泡去接近摩擦后的吹塑紙,)

經過這樣的對比,充分說明摩擦過的物體帶電,消除了學生對“摩擦后能吸引物體就說明起

電”的疑惑。

下面請同學們探究摩擦過的物體具有什么性質。

師生互動實驗:①游戲要求:用摩擦過的氣球、塑料梳子、直尺、鉛筆、圓珠筆分別靠近紙

屑、頭發(fā)、雞毛、塑料纖維、穿的衣服等物體,看發(fā)生什么現象?學生做游戲后做匯報;

②老師拿氣球在一個同學頭發(fā)上摩擦后,順勢吸到另一同學臉上;

③摩擦過的氣球懸在指尖上。

通過師生互動實驗使學生明白身邊物品也可以用于實驗探究,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興

趣。

學生分析上述現象后總結

摩擦起電:一些物體被摩擦后,能夠吸引輕小物體。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物體帶了‘電’,

或者說帶了電荷

帶電物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現象例如:

1、用手掰碎泡沫時,現象為o請解釋。

2、電風扇工作一段時間后顯得很臟。想一想,因為什么?

通過這兩個練習,更加深了對物體帶電的認識

4、老師:摩擦為什么可以起電,請看信息窗

*信息窗:摩擦起電的原因

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發(fā)生了轉移,并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

老師:摩擦可以使很多物體起電,它們帶的電一樣嗎?下一環(huán)節(jié):

Ik實驗探究-電荷的種類及作用

1、兩根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時,觀察現象為(相互排斥)

2、兩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時,觀察現象為(相互排斥)

3、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時,觀察現象為(相互吸引)

老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電相同嗎?

學生:不同

兩種電荷:

規(guī)定: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

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

老師:根據上面的實驗現象你能總結出電荷的作用規(guī)律嗎?看誰說的又快又準確。

學生: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迷你實驗室:1、不友好的氣球:將兩個氣球充氣后掛起來,讓他們碰在一起,用毛織品分

別摩擦兩個氣球相接觸的部分,放開氣球后,你觀察到什么現象?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2、

將一束扯成線狀的塑料捆綁繩用清潔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塑料繩就會向四周散開,而且捋的

次數越多下端散開的越大,是因為(塑料捆綁繩和手摩擦后帶上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這兩道實驗性練習讓學生輕松加深了對電荷之間作用規(guī)律的理解。

老師:同學們,我現在遇到了一個難題,手中的這把直尺是否帶電,請大家?guī)蛶兔?,設計一

種合適的儀器來檢驗。

學生甲:看能否吸引輕小物體;

老師:如果是輕小物體帶電,而直尺不帶電,也可以吸引,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乙:我想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來檢驗,象上題中的頭發(fā)、塑料捆綁繩一樣,但不知該怎

樣做。

老師:關鍵是怎樣讓頭發(fā)、塑料捆綁繩帶上同種電荷。我這兒有個小娃娃,他能告訴你怎樣

檢驗物體帶電(展示驗電娃)

將學生情緒再一次帶向高潮,學生用驗電娃檢驗手邊的物體是否帶電,分析、討論驗電器的

原理。

III、驗電器

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片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粗略比較帶電多少

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信息窗:介紹閃電的成因、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和避雷針目的有三個

1、讓學生知道閃電是由于云層之間摩擦后帶靜電和靜電的放電現象

2、告訴學生雷電不是雷公電母給人類的懲罰,是一種自然現象,雷電就是普通的電,給樓

房安裝上避雷針就是一種防雷措施。與課文開頭相照應。

3、增加了知識性、趣味性,用科學巨人百折不撓探索精神去激勵學生

IV、精練反饋,鞏固升華

為了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融會貫通,熟練應用,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練習。比一比,是為了鞏

固新知;想一想、議一議通過分析討論使知識升華。

牡匕一比

1、空氣干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頭發(fā)會隨著梳子飄起來,這是因為塑料梳子與頭發(fā)

的緣故;看到頭發(fā)越梳越蓬松是因為的緣故。

2、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是,驗電器是根據原理。

3、有一個帶正電的物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則該輕小物體()

A、一定帶正電B、一定帶負電

C、可能帶正電,也可能不帶電D、可能帶負電,也可能不帶電

*想一想

檢驗物體帶電的方法有幾種?

為什么摩擦過的塑料棒能使水流彎曲呢?

*議一,議

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一條醒目的標語:“嚴禁用塑料桶裝運汽油”,請你說出這種規(guī)定的道理。

實踐活動:靜電的危害及作用

四、小結和板書設計

*小結:

學生分組討論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然后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發(fā)言。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

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

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于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jié)課的

重點又是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

生的原因,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

等.還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三、學情分析

任教班級屬重點中學,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

問題的能力.

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

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與學生實臉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

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

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

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險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可綜合應用分組實驗、直觀演示、講授和討論并輔以電教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

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已列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物理教

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初中物理教學目的之一.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程序

教學中要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

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課便以課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

考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

動性。

2.講授新課:

任何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臉。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浮力的概念。

我將書中圖12-2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臉,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

的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能認識到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托的力,這里我增加設計一個用手托石塊使彈簧

秤示數減小這樣一個隨堂小實臉,讓學生通過實臉概括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從日常生

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這個重、難點時,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經臉或思維定勢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

模糊的觀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這里可以演示一個小實臉:一根小鐵釘在水中

下沉,而大木塊在水中會上浮,大木塊顯然比小鐵釘重??赡苡钟幸徊糠滞瑢W這時會提出小鐵釘下沉是因

為鐵的密度大.教師可再演示一個小實驗:一個廢牙膏殼密度沒有變,空心時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團后在

水中會下沉.說明密度也不是決定浮沉的條件.這樣經過演示,討論和分析,糾正了錯誤觀點,引導學生

從運動和力的關系角度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

力的大小關系,根據二力合成知識,由學生討論得出物體在什么條件下下沉、懸浮,上浮和漂浮.為提高

課堂效率,我將已經設計好的表格內容在學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用電腦漸進地展現出來(如表1所示),并

以動畫形式將用實臉難以緩慢展現的物體上浮和下沉的過程也表現出來,使學生獲得較生動的感性認識.

揭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又是一個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實驗來引入:乒乓球在水中會上浮,

這個現象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如圖1所示的實臉中,這個塞在瓶口的乒乓球為什么不會上???這里又制造

了本節(jié)課的一個興奮點,使學生有了一種急切需要解惑的心情。這時可請同學回顧做過的一個舊實臉:六

個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體,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六個面的橡皮膜均向內凹進,而且前后左右面凹進的

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進的程度要大.引導學生密切聯系原有的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二力合

成、二力平衡等知識,并設計了一個軟件,將抽象、難懂的壓力方向以動畫形式展現出來,加強了直觀性。

通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yǎng)學

生分析能力的過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浮力等于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最后再用如圖2器材通

過演示實驗加以臉證,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作好了準備。

至此,教材內容已經講授完畢,浮力作為同學們新認識的一種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據重點校學生情況,我繼續(xù)引導同學們思考課文后的"想想議議",由此引入對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

研究.學生經過合理猜想,討論,設計出探索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實臉方案。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我

設計了一個軟件,用圖示方式將實驗方法和步驟表現出來(如圖3-圖7所示),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

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沒后深度改變無關。受時間、器材

限制,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形狀等因素無關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加以說明。這樣就為下一節(jié)學習阿基

米德原理留下懸念,作好鋪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3、反饋和鞏固:

這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后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余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

內容,歸納出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的三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為下一節(jié)課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實

臉作準備.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qū)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

二力平衡

(說課稿)閔行四中倪紀華

一、教材分析

二力平衡是物體受外力(共點力)平衡時的最簡單情況,是平衡態(tài)物體受力分析的基礎.在上海市課

程標準中:二力平衡條件為認知C級,要求掌握(聯系相關內容,解決簡單問題)。實驗B,要求學會用DIS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材〉課本非常精練:直接給出物體平衡狀態(tài)和力平衡概念,然后是二力平衡條件.活動卡中提供

了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臉,及應用該條件的一些活動.

由于沒有單獨突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從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的推進上,教材層次不明顯,另外我校沒

有DIS實臉系統(tǒng)。

二、學生分析

二力平衡是學生感受較多,生活經驗也較豐富的知識段.對于二力平衡條件中的部分內容一方面絕大

多數學生憑借經臉就能正確說明(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另一方面學生也不會去深究經臉中是否有漏洞.

對于我所面對的學生就是要求他去研究,大部分學生也無法科學地展開研究,因此課堂教學中就應該明確

定義,指導研究,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到理論體系中去,然后是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與教學方法

重點:學生明確相關定義;認知結構中建立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應用二力平衡解釋實際問題。

難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方法:物理概念的教學方法跟物理定律的教學方法并不一樣,而學生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的思維程序

也截然不同。

對于物體平衡狀態(tài),二力平衡等概念。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臉或回憶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實例;其次,

引導學生尋求這些物理事實的共同特點;再次,引導學生顧義思名,用合適的名稱來定義上述事實的共同

特點。

對于二力平衡條件的教學應在已有經臉的基礎上首先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研究問題,再對實臉結

果概括、總結得出規(guī)律,不能只強調結論,而要加強過程教學.

對于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對教學的檢臉,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二期課改理念的體現

1.二期課改提倡自主學習,然而學生能否自主學習,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流

程,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有了這個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會有內驅力,學生才能很自然地進

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并驅使自主學習的進程始終處于正確軌道上。

2,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關鍵.課堂

內的師生合作探究,生生合作討論與交流,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學習能力的機

會,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二期課改物理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應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積極開展合作與探究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基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不僅學得了新知,掌

握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在發(fā)現新知的過程中嘗試到探究學習的成功喜悅。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

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了方法上的基礎,而且會激勵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不斷進行

科學探究活動.另外,師生間'生生間討論不僅能幫助學習掌握新知,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對

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物體平衡、二力平衡等一些相關概念.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歸納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并予以掌握.

過程與方法

(1)經歷由生活經驗出發(fā),基于實驗的科學探究的過程.

(2)接受在知識結構框架中把握研究方向的方法。

(3)體會和初學從逆命題驗證中找到充要條件的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1)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流程使學生勤于思辨.

(2)使學生樹立思辨與實臉相互印證的科學觀。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引入]問物體運動狀態(tài)指哪些方面?

答:快慢、方向、動/靜等(……狀態(tài)變化是指……)

判斷下述事例中,哪些運動狀態(tài)變了?哪些沒有變?

[圖或文情景]

[新課進入]歸納:運動狀態(tài)不變將是什么樣的情況?

定義1:物體平衡狀態(tài)

[板書](我們……的狀態(tài)叫做……狀態(tài))

再觀察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幾個力.(突出二力作用的事例)

[提示]我們在學力的效果時,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問]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了兩個力,為什么運動狀態(tài)不變呢?

[討論、交流]

解釋:物體受到了兩個力,而這兩個力(的效果)互相抵消了.

[思考]:(1)如果物體只受一個力,能平衡嗎?

(2)如果物體受多個力,能平衡嗎?

[得出]:當物體受到力而平衡時,至少受到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力(R,F,.....)

定義2:二力平衡

[板書]如果兩個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而使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板書)這兩個力也叫做一對平衡力“

[應用]情景中找出一對平衡力

[課題]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就一定能平衡嗎?接下來我們來研究:

[板書]:二力平衡的條件

確定研究方向并逐項、逐層實臉研究:

1、作用點:[演示]①在同一點上②在同一物體上,)

2,方向:[演示]①方向相反②且在同一直線上

?---->

3、大?。海蹖嶒灒荽笮∠嗟龋ㄒ部蛇@樣做)

[歸納、板書]二力平衡的條件

[應用]

例1:鋼絲吊著重5000牛的電梯勻速上升時拉力大小「方向_______」

鋼絲吊著重5000牛的電梯勻速下降時拉力(大于、小于、等于)勻速上升時的拉力。

例2:書P22[2、3]

[說明]:一對平衡力與一對相互的力的區(qū)別聯系

請在左圖系統(tǒng)中,各找出一對平衡力和相互的力。

[小結]:

二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二力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

勺i束百'線[云方4犬本w

[作業(yè)]I小力大小和等,萬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浮力復習》說課案

友愛中學:張超英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浮力;第二、求解浮力的方法;第三、浮力與密度知識的整合。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復習課依據《課程標準》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習,對基礎知識全面復習,重

點知識重點復習,難點強化復習,

教學內容是在前幾節(jié)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密度等知識來

展開的。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

生的原因,浮力與密度知識的整合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

推理能力等。還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二、說學生

任教班級屬普通中學的中等班級,多數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探索研究問題和實

驗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弱.

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

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與學生實臉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