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科四大穿刺(腹穿、胸穿、腰穿、骨穿)_第1頁
內(nèi)科四大穿刺(腹穿、胸穿、腰穿、骨穿)_第2頁
內(nèi)科四大穿刺(腹穿、胸穿、腰穿、骨穿)_第3頁
內(nèi)科四大穿刺(腹穿、胸穿、腰穿、骨穿)_第4頁
內(nèi)科四大穿刺(腹穿、胸穿、腰穿、骨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腰椎

穿刺術

骨髓穿刺術第一部分骨髓穿刺術骨髓穿刺術(bonemarrow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nèi)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適應證

1各種原因所致的貧血和各類型的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fā)性骨髓瘤、轉移瘤、骨髓發(fā)育異常綜合征、骨髓纖維化、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2某些寄生蟲病,如瘧疾、黑熱病等可檢測寄生蟲。

3長期發(fā)熱,肝、脾、淋巴結腫大均可行骨髓穿刺檢查,以明確診斷。

4骨髓穿刺又可觀察某些疾病的療效。第一部分操作步驟1.穿刺部位選擇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fā)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臥位。髂后上棘穿刺時應取側臥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臥位。

3.常規(guī)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第一部分操作步驟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于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后則左右旋轉,緩緩鉆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nèi)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nèi)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nèi),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tài)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第一部分操作步驟6.如需作骨髓培養(yǎng),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yǎng)液內(nèi)。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nèi),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鉆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第一部分注意事項1.穿刺針進入骨質后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nèi)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