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作用第二針灸配穴原則_第1頁
針灸治療作用第二針灸配穴原則_第2頁
針灸治療作用第二針灸配穴原則_第3頁
針灸治療作用第二針灸配穴原則_第4頁
針灸治療作用第二針灸配穴原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治療作用第二針灸配穴原則第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教學內容定義針灸治療作用針灸治療原則WHY?第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教學目標與要求掌握針灸治療學定義。掌握針灸治療作用。掌握針灸治療原則。第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定義針灸---工具----《經絡腧穴》《刺法灸法》治療---運用----《中基》《中診》《中內》學---學科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以經絡學說為核心,以針刺和艾灸為主要手段,遵循辨證論治等規(guī)律,防治疾病,并闡明其作用機理的一門學科。第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針灸治療作用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第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疏通經絡第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疏通經絡又稱解結。指針灸治病就是根據(jù)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響的機理,在腧穴部位進行針刺或艾灸,取得“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的作用,從而祛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第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機理]人體經絡內溉臟腑、外濡腠理,是溝通表里內外、氣血循環(huán)的通路。就病理而言,經絡與臟腑密切相關,病可先起于外,由經絡先病而后內傳臟腑;或病先生于內,由臟腑先病而后反映于經絡。故針灸能運行氣血,治療經絡氣血痹阻;針灸能通暢脈道,驅邪外出,治療經絡氣血邪阻;針灸能調暢氣機,治療經絡氣血逆亂;針灸能調整臟腑功能,治療經絡氣血偏盛偏虛。 第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疏通經絡是針灸治療疾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大凡針刺的一切方法,都有疏通經絡的作用。[例如]實寒證針用瀉法加灸、虛寒證用補法加灸。第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舉例]闌尾炎、膽囊炎在腹痛、脅痛的同時,都可在其下合穴附近找到壓痛點。這類病證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導致腑腑經絡氣血盛衰變化,并反映于經絡,取這些穴位治療,可緩解疼痛。第1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舉例]1.“不通則痛”2.《千金方》:“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灸以溫暖之。第1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扶正祛邪第1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扶正祛邪是針灸治病的根本法則和手段。扶正就是利用針灸方法扶助正氣,增強抗病能力,使正氣得復而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利用針灸方法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使病邪得除而減輕對正氣的損傷。 第1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機理]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轉化過程,就是正氣和邪氣相互斗爭的過程,若正能勝邪,則邪退病愈;若正不敵邪,則病趨惡化,針灸治病的過程,就是不斷發(fā)揮扶正祛邪作用的過程。 第1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1.選用適當?shù)闹委煼椒╗例如]:艾灸多為扶正、刺絡放血多為祛邪2.選用適當?shù)尼槾淌址?/p>

[例如]:扶正用補法,祛邪用瀉法 3.選用部份有補瀉性能的穴位[例如]:如膏肓俞、氣海、關元多偏補而用于扶正;十宣、中級、人中多偏瀉而用于祛邪。 4.根據(jù)邪正消長轉化,病證標本緩急,決定扶正與祛邪的主次先后。第1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調和陰陽第1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陽,針灸治病的關鍵在于根據(jù)證候的屬性來調節(jié)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轉歸于“陰平陽秘”,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達治愈疾病的目的。第1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機理]陰陽互根,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疾病的發(fā)生,從根本上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了破壞,即陰陽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陰陽消長,導致“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等病理變化。第1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基本上是通過針刺補瀉手法和經穴配伍來完成的。 第1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舉例]補陰瀉陽:如陽氣盛陰氣虛之失眠,宜補照海,瀉申脈。 補陽瀉陰:如陰氣盛陽氣虛之嗜睡,宜補申脈,瀉照海。 從陰引陽:如六腑病(陽)取募穴(陰位)。 從陽引陰:如五臟病(陰)取背俞(陽位)。 陰中求陽:陽不足者,補陽時兼以滋陰。第2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舉例]陽中求陰:陰不足者,滋陰時兼以補陽。 滋陰潛陽:陰虛陽亢之頭目昏眩,可補太溪,瀉太沖。 補陽消陰:脾陽虛乏,濕濁困脾之嗜睡,可補脾俞,瀉陰陵泉。 第2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針灸治療原則補虛與瀉實清熱與溫寒局部與整體治標與治本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三因制宜第2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補虛與瀉實第2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虛實] 虛證——表現(xiàn)為人體正氣不足的一類證候。 實證——表現(xiàn)為邪氣亢盛的一類證候。 第2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靈樞.九針十二原》:“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盛則虛之。”《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這是針對虛證、實證制定的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 補虛——扶助正氣,補益人體陰陽氣血以抗御疾病。 瀉實——祛除邪氣,以利于正氣的恢復。 第2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1.選用正確的補瀉手法: 虛證——用補法 實證——用瀉法 2.選擇一些有偏補或偏瀉作用的穴位: 氣虛取氣海,陽虛取命門。 祛痰取豐隆,瀉熱取大椎。

3.選用一定的針灸方法: 灸法偏補,刺血法多瀉。 第2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清熱與溫寒 第2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寒熱] 寒證,是由感受寒邪,或體內陽虛所引起的一類證候。 熱證,是由感受熱邪,或體內陰虛所引起的一類證候。 第2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靈樞?經脈篇》:“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這是針對熱性病證和寒性病證制定的清熱、溫寒的治療原則。 清熱——指熱證用清法,用針法疏熱、清熱、瀉熱,即以寒治熱。溫寒——指寒證用溫法,用針灸溫通經絡,溫養(yǎng)陽氣,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即以熱治寒。 第2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1. 運用一定的方法操作: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熱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是淺刺疾出或點刺出血,手法宜輕而快,少留針。 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寒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是深刺而久留針,以候氣散寒。 針刺涼瀉法——透天涼 針刺熱補法——燒山火 第3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2.選擇一定的治療方法:

艾灸、火罐、火針等方法可以溫寒。三棱針、皮膚針、毫針放血可以瀉熱。 3.選擇某些有特殊作用的穴位:

熱證取滎穴,如心熱瀉勞官。 點刺大椎、曲池、十二井穴瀉熱。 陽虛灸命門、關元。 第3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局部與整體 第3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局部與整體]辨局部——局部癥狀。 辨整體——某一疾病的病因,全身情況的綜合辨證。 第3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局部治療——指治療解除局部癥狀。 整體治療——指治療某一疾病的根本原因。 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是根據(jù)疾病的局部表現(xiàn)與整體的聯(lián)系而制定的原則。 第3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局部治療——對癥治療,屬治標。[例如]:如牙痛、面癱取地倉、頰車。 整體治療——對證對因治療,屬治本。[例如]:如陽明頭痛取太溪、太沖滋陰潛陽。 局部與整體兼顧——病證結合治療。[例如]:脾虛泄瀉,取大橫、天樞止瀉,整體取脾俞健脾。第3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治標與治本第36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標本]標——指事物的現(xiàn)象。本——指事物的本質。1.以疾病而分:癥狀為標,病因為本;2.以正邪而分:邪氣為標,正氣為本;3.以病位而分:體表為標,內臟為本;4.以疾病發(fā)生而分:新病、繼發(fā)病為標,舊病、原發(fā)病是本。第37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治標與治本是根據(jù)標本學說及疾病的緩急情況而制定的治標、治本及標本同治的基本原則。治標——應急情況下緩解病情、解除新病的治療。治本——對疾病根本原因的治療。第38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1.急則治標:在緊急情況下,標病急于本病時,應先治標病,后治本病。2.緩則治本:在一般病勢不急的情況下,根除本病,正虛者扶正,邪盛者祛邪。

3.標本兼治:當標病與本病并重時,采用二者兼顧。第39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第40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同病與異病]同病——病位、病癥同,證及病機異。異病——病位、病癥異,證及病機同。第41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含義]同病異治——同一疾病用不同方法治療。異病同治——不同疾病用同一方法治療。其實質是辨證論治的靈活運用。第42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1.同病異治:同一種疾病,病機不同,則治法異,取穴異,手法、方法異。如胃痛:肝氣犯胃——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取期門、章門、太沖、中脘、足三里,針用瀉法。脾胃虛寒——宜補脾益胃,溫中散寒,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針用補法加灸。飲食積滯——宜消食導滯,通調腑氣,取中脘、建里、天樞、公孫、內關,針用瀉法。第43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法]2.異病同治:不同疾病,出現(xiàn)相同病機變化,則治法同,取穴同,手法同。如直腸脫垂、子宮下垂、胃下垂均為內臟下垂性病變,病機均為中氣下陷,故可益氣舉陷,針灸百會、氣海、中脘。第44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6.三因制宜第45頁,課件共4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定義]三因制宜,是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據(jù)季節(jié)、時辰、地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