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辦法平臺體系建設技術要求講義_第1頁
國家應急辦法平臺體系建設技術要求講義_第2頁
國家應急辦法平臺體系建設技術要求講義_第3頁
國家應急辦法平臺體系建設技術要求講義_第4頁
國家應急辦法平臺體系建設技術要求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技術要求(試行)國務院應急治理辦公室二00七年四月目次TOC\o"1-2"\h\z\u1適用范圍 4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43術語和定義、縮略語 43.1術語和定義 43.2縮略語: 54國家應急平臺體系 54.1應急平臺體系構成 54.2應急平臺的差不多組成部分 65國務院應急平臺技術要求 75.1指揮場所 75.2通信系統 105.3計算機網絡系統 165.4視頻會議系統 175.5圖像接入系統 195.6綜合應用系統 215.7數據庫系統 286省級應急平臺技術要求 326.1指揮場所 326.2通信系統 346.3計算機網絡系統 406.4視頻會議系統, 406.5圖像接入系統 406.6數據共享與交換系統 406.7空間數據庫 417部門應急平臺技術要求 427.1指揮場所 427.2通信系統 427.3計算機網絡系統 427.4視頻會議系統 427.5圖像接入系統 437.6數據共享與交換系統 438移動應急平臺技術要求 448.1大型移動應急平臺 448.2中型移動應急平臺 458.3小型移動應急平臺 479安全保障體系技術要求 479.1總體要求 489.2應急指揮場所物理安全 489.3通信保密 499.4網絡和系統安全 539.5移動應急平臺安全 599.6應用系統安全 619.7容災備份 62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技術要求為了指導和規(guī)劃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按照《國家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應急體系建設規(guī)劃》、《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和電子政務建設相關標準規(guī)范,制定本技術要求。1適用范圍本技術要求適用于國務院、省級和部門應急平臺的建設;省級以下應急平臺和部門向下延伸的應急平臺的技術要求,由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參照本技術要求制定。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所引文件和標準中的有關條款,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技術要求。3術語和定義、縮略語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技術要求。3.1術語和定義3.1.1突發(fā)公共事件突然發(fā)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財產的重大損失,并對社會造成重大阻礙,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包括自然災難、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3.1.2應急平臺針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具備風險分析、監(jiān)測監(jiān)控、預測預警、動態(tài)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功能的綜合性軟硬件集成的平臺。3.能夠針對突發(fā)公共事件,進行現場語音、視頻和數據采集,信息傳輸、指揮調度,能夠獨立或與其他應急平臺協同工作的可移動平臺。3.1.4應急方艙自身無機動能力,但適于多種運輸工具,用于處置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專用艙體,包括便攜式應急方箱。3.1.5前置機前端用于數據共享和交換的系統。3.2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DLGDigitalLineGraphic(數字線劃圖)WFSWebFeatureService(網絡要素服務)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數字高程模型數據)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統)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動通信系統)MCUMultipointControlUnit(多點操縱單元)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公共交換電話網)QoSQualityofService(網絡服務質量)SBCSessionBorderController(邊界會話操縱器)TDMTimeDivisionMultiplex(時分多路復用)UPS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不間斷電源系統)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虛擬專用網絡)VOIPVoiceOverIP(IP語音)WMSWebMapService(網絡地圖服務)4國家應急平臺體系4.1應急平臺體系構成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包括國務院、省級和部門應急平臺,以及依托中心都市輻射覆蓋到城鄉(xiāng)基層的面向公眾緊急信息接報平臺。省級應急平臺在滿足本地區(qū)應急治理需要的基礎上,實現與國務院應急平臺、部門應急平臺以及省級有關部門應急平臺、地市級和縣級應急平臺互聯互通,重點實現監(jiān)測監(jiān)控、信息報告、綜合研判、調度指揮、異地會商和現場圖像采集等要緊功能。按照國務院應急平臺要求完成有關任務,提供國務院應急平臺所需的數據、圖像、資料等。部門應急平臺針對本部門或本領域突發(fā)公共事件信息的接報處理、跟蹤反饋和應急處置等應急治理需要,建設并完善本系統專業(yè)應急平臺,與相關應急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重點生成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指揮調度和異地會商等功能。按照國務院應急平臺要求完成有關任務,并提供所需的專業(yè)數據和實時圖像等信息。應急平臺可依照需要與軍隊(武警)應急平臺和國際應急機構實現信息數據的互聯。4.2應急平臺的差不多組成部分各級應急平臺要緊由應急指揮場所、基礎支撐系統、綜合應用系統、數據庫系統、安全保障系統和移動應急平臺等部分組成。5國務院應急平臺技術要求國務院應急平臺是國家應急平臺體系的樞紐,能夠滿足同時處置多起特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需要,其要緊功能包括信息采集、風險隱患監(jiān)測防控、預測預警、智能方案、指揮調度、應急資源信息治理、綜合業(yè)務治理和模擬演練等。5.1指揮場所國務院應急指揮場所包括國務院應急指揮廳、總值班室、會議室/會商室、專家工作室/案例室、領導休息室等。要緊建設顯示系統、供電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燈光照明系統、音響系統、智能操縱和安全保障系統等。5.1.1顯示系統功能要求國務院應急指揮場所在應急指揮廳、值班室和會商室等應急指揮場所設置顯示系統。應|能接入和顯示計算機、圖像、視頻會議和電視等多種來源的信號,滿足日常值班、應急處置、指揮調度等業(yè)務的需要。性能要求.1指揮廳顯示系統滿足同時顯示32路視頻會議信號,顯示至少32路來源的圖像信號,并能獨立操縱和選擇顯示信號。.2值班室顯示系統'滿足同時顯示8路視頻會議信號,顯示至少8路來源的圖像信號,顯示指揮廳的音視頻信號,并能獨立操縱和選擇顯示信號。.3會商室顯示系統滿足同時顯示2路視頻會議信號,顯示至少2路來源的圖像信號,顯示指揮廳的音視頻信號,并能獨立操縱和選擇顯示信號。5.1.2供電系統功能要求供電系統包括供配電、UPS、備用發(fā)電機、接地、防雷措施等,滿足下述要求:供配電系統為一級負荷,采納雙路供電:UPS備用電池供電時刻不小于2小時,并做好有長時刻斷電的應急工作預備;配電符合《GB50054-95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要求,實現三級防雷,接地滿足要求。引用標準《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174-19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guī)范》.1功能要求綜合布線應滿足保密要求,布線包括數據線路、語音線路、音視頻線、操縱線等多種線纜,應符合《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要求:內網布線按照國家保密局有關計算機涉密信息系統建設規(guī)范執(zhí)行,語音線路采納與數據網絡相同的六類綜合線,大屏幕和音箱等音視頻設備為共享使用,單向連接到內外網上的視頻會議和圖像接入等系統。引用標準《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312-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密設計指南》5.1.4其他要求照明系統系統設計應遵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照明系統建設需實現許多于4組的分組操縱,滿足視頻會議、會商、值班等不同場合下的照明要求:指揮廳、會議室/會商室、侯會室的燈光照明要求參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標準值(lx)UGRRa0.75M水平面3001980總值班室、專家工作室/案例室燈光照明要求參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標準值(lx)UGRRa0.75M水平面5001980領導休息室、夜間值班室燈光照明要求參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標準值(lx)UGRRa0.75M水平面150-80l音晌系統音響系統應滿足召開視頻會議的要求,系統設計遵循《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和《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guī)范》。智能操縱智能操縱系統實現圖像接入、計算機顯示、視頻會議等音視頻信號的切換、燈光分組開關、音響等環(huán)境操縱。在指揮廳、值班室、會商室有單獨的智能操縱系統,值班室的智能操縱系統應同時作為應急指揮廳的備份系統,應滿足同時處置多起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要求。其他應用標準《GB9361-1988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GB2887-1989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GB50174-19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GU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guī)范》《GB50222-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5.2通信系統通信系統應支持話音、數據、視頻的傳輸。應充分利用保密電話網、公共交換電話網、部門專用電話網、公共移動電話網、數字集群系統、衛(wèi)星通信和短波等通信資源,為各級應急平臺與上、下級平臺和突發(fā)公共事件現場的信息傳輸提供通信鏈路和手段,確保應急通信安全、可靠。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保證應急治理機構人員在處置突發(fā)公共事件時的通話優(yōu)先權。通信系統要緊由有線和無線調度系統、多路傳真系統和衛(wèi)星通信系統等組成。5.2.1電話調度系統電話調度系統由有線電話調度、無線調度、IP電話調度、多路傳真和數字錄音等系統組成。.有線電話調度系統實現國務院對部門和省級應急平臺的電話調度,包括組呼和群呼、電話會議、數字錄音、優(yōu)先呼叫、強插強拆、縝密監(jiān)聽等功能??膳c省級應急平臺電話調度系統互連。在應急指揮廳、總值班室和會商室設置調度臺,滿足同時組織至少三組獨立電話會議,電話會議總容量不大于60方同時通話。.2性能要求有線電話調度系統應支持電話調度功能,并與一般電話網互聯互通,可組織包括普網電話、公網電話、移動電話、衛(wèi)星電話及無線集群電話等的電話會議:系統應滿足同時組織至少三組獨立電話會議,電話會議總容量滿足工作需要;每個調度臺應能同時接入4路電話、同時接昕2路電話,同時具備2個呼出電話,可顯示被叫號碼,被叫號碼能自動關聯用戶名及相關信息系統。有線電話調度系統的呼損率應小于0.5%。有線電路調度交換機應具備2.048Mbps或155Mbps中繼接口;有線電路調度交換機須支持中國7號信令、l號信令和PRI信令。.4引用標準YD/T954-1998《數字程控調度機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YD/T762-1995《程控模擬電話調度機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YDN065-1997《郵電部電話交換設備總技術規(guī)范書》IP電話調度系統.1功能要求IP電話調度系統以內網為承載網,連接到各省和有關部門:應急IP電話調度系統作為有線電話調度系統的補充,應具備熱線電話、組呼和群呼、電話會議、數字錄音、優(yōu)先呼叫、強插強拆、縝密監(jiān)聽等功能。.2性能要求IP電話調度系統具有召開IP電話會議的功能,單路呼叫建立時刻應在5s以內。IP電話調度系統端到端延時〈40Oms,其中網絡時延〈250ms;兩側終端編解碼時延〈150rns。IP電話調度系統網絡時延抖動〈80IBS,丟包率小于10%。IP電話調度系統語音編碼應支持G.711、G.729、G.723.1,可選支持G.726。IP電話調度系統應具有傳真功能,支持T.30協議和T.38協議。設置VPN時,IP電話全網統一分配IP地址:不設置VPN時,IP電話采納私網IP地址,私網穿越可采納ALG或SBC等方式。.3接口要求IP電話調度服務器應預留電話網側中繼接口,包括數字中繼接口或模擬用戶線接口。IP電話終端支持TCP/IP協議,并支持IEEE802.3af以太網供電能力。.4引用標準YD/T1264-2003《IP電話/傳真業(yè)務總體技術要求》YD/T1071-2000《IP電話網關設備技術要求》YD/T1046-2000《IP電話網關設備協議互通技術規(guī)范》YD/T1434-2006《軟交換設備總體技術要求》無線調度系統國務院應急平臺的數字集群系統建設,使用北京市政府80OM數字集群系統,滿足國務院與各部門無線集群通信的需要。國務院平臺應配置固定及手持式終端。數字錄音系統應實現對有線電話調度系統和IP電話調度系統的錄音。系統應具有錄音、存儲備份查啕放音和監(jiān)聽治理等功能。.2性能要求數字錄音系統需支持高精度的DTMF檢測,可準確檢測混合在強大話音里的信號:支持話音能量檢測和聲控錄音,支持自動錄音增益操縱,支持GPS時鐘自動校時,支持錄音聲音自動增益平衡。數字錄音系統的文件存儲格式依據標準可調,語音支持可調壓縮比(2,4,8等)。數字錄音設備的容量應滿足在線存儲三個月的數據,離線存儲6個月的數據。5.2.1有線電話調度系統和IP電話調度系統應分不配置數字錄音設備;有線電話調度系統數字錄音設備可選以太網接口或El接口;IP電話調度系統數字錄音設備應支持以太網接口。5.2.2多路傳真系統功能要求支持各級應急平臺多路傳真系統互聯,滿足應急值守的需要。支持多路傳真同時收發(fā);支持接收傳真自動識不分發(fā)、傳真到達自動提示,人工接收確認等功能;支持友送傳真優(yōu)先級設置,緊急傳真優(yōu)先發(fā)送;支持傳真線路自習負載均衡,當有大量傳真或群發(fā)傳真時,自動排隊,自動查找空閑的線路發(fā)送,并均衡每條傳真線的傳真負載量;支持可定制的群發(fā)功能和定時發(fā)送功能;支持詳細的日志功能、查詢功能、統計功能和存儲功能。性能要求傳輸速度可支持4800bit/s;9600bit/s;14400bit/s;26400bit/s;28800bit/s;31200bit/s;33600bit/s??v向分辨率為3.85線/mm時,通信質量應達到:通信建立率和報文成功率為100%;A4幅面的傳真接收副本發(fā)生上差錯的掃描線數<=6線;傳真接收副本的主觀評價應在3.5分以上,文字可讀度為100%。接口要求傳真機接入電話網的接口參數應符合YD/T514的相關規(guī)定。最高發(fā)送電平功率為0~-4dBm。引用標準GB/T3382.1-2003《文件傳真三類機在電話網中的互通技術條件:用于文件傳輸的三類傳真端的標準化》GB/T3382.2-2003《文件傳真三類機在電話網中的互通技術條件第2部分:在公用電話交換網上的文件傳真?zhèn)鬏斠?guī)程》YDT589-2002《電話網上文件傳真三類機承受傳輸損傷能力的差不多要求》YDT514-1998《非話用戶終端設備與公用電話網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YD/T945-1998《公用電話交換網和點對點二線專線電路上使用的數據信號速率高達33600bit/s的調制解調器》5.2.3衛(wèi)星通信系統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1功能要求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用于移動應急平臺與各級應急平臺之間的話音、數據和圖像傳輸,在專門情況下可作為計算機網絡的鏈路備份。利用國家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與國家衛(wèi)星通信運營商合作建設全國應急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北京設1個衛(wèi)星中心站,供國務院和部門共享、省應急平臺應設立衛(wèi)星地面站;在移動應急平臺設立衛(wèi)星移動站或衛(wèi)星便攜站。.2性能要求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應采納統一體制,保證全網的互通;衛(wèi)星地面站應實現話音、數據、視頻等多種業(yè)務的接入;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應配置網管系統,實現對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的配置和治理,網管系統應采納標準和通用的網絡治理協議,便于系統的維護升級以及與其它相關網管系統的接口和通信:關于基于IP技術實現的話音和視頻業(yè)務,衛(wèi)星系統應具有針對實時圖像和話音傳輸的Q0S功能。固定站之間系統可用度應在99.8%以上:移動站與固定站之間系統可用度應在99.5%以上(上述系統可用度含空間鏈路可用度和地面站設備可用度等因素〉;衛(wèi)星帶寬應不小于2OM,滿足國務院與部門寬帶衛(wèi)星通信的需要;大中型移動應急平臺衛(wèi)星移動站的網絡帶寬不小于2M;衛(wèi)星移動站同意寬帶衛(wèi)星上級網管系統的治理。小型移動應急平臺的衛(wèi)星便攜站網絡帶寬不小于384K,便攜站同意上級網管系統的治理。.3接口要求衛(wèi)星地面中心站、固定站、移動站至少應具備以太網接口、可選El接口,通過以太網接口實現數據和圖像的接入;通過以太網接口+VoIP網關或El接口實現語音的接入;衛(wèi)星地面便攜站至少應具備以太網接口、可選2線FXS接口等。.4參考標準寬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可參考以下標準:YD5050-2005《國內衛(wèi)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設計規(guī)范》YD/T5028-2005《國內衛(wèi)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YD/T1513-3006《農村VSAT衛(wèi)星通信網絡/系統技術要求》窄帶衛(wèi)星通信系統應急平臺可依照需要配備必要的衛(wèi)星電話,滿足應急情況下的通信需要。5.3計算機網絡系統國家應急平臺體系的計算機廣域網要緊依托內、外網資源,局域網采納以太網組網技術進行設計和建設,滿足應急平臺信息報送、數據交換和共享、音視頻數據傳輸的需要。5.3.1應急平臺的局域網分內網局域網和外網局域網,核心網絡設備上聯帶寬采納萬兆骨干,百千兆自適應到桌面,部分重要用戶光纖到桌面;支持TCP/IP通訊協議;支持數據、語音、視頻等多業(yè)務;網絡可靠性要求達到99.999%。5.3.2內外網廣域網廣域網接入帶寬滿足信息報送,數據交換和共享,音視頻數據傳輸的需要。國務院應急平臺電子政務網出口帶寬要求≥19OM,外網出口帶寬要求≥150M;在實際工作中,必須保障應急平臺工作的帶寬需要。5.3.3服務器與存儲系統國務院應急平臺主機存儲設備分內、外網兩套,采納SAN架構存儲區(qū)域網技術進行設計和建設,要緊的服務器與存儲設備采納雙千兆光纖連接到核心交換機上。功能要求;國務院應急平臺的服務器系統應采納服務器集群的方式,包括綜合應用服務器、空間信息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和文件服務期等。存儲系統應采納SAN存儲區(qū)域網絡技術。服務器端的操作系統宜采納國產產品??蛻舳瞬僮飨到y宜采納Windows系列或Linux。性能要求綜合應用服務器和空間信息服務器應滿足系統TPMC值要求達到35萬以上。數據庫等其它服務器應滿足系統TPMC值要求達到60萬以上。SAN光纖交換機應采納4G帶寬的交換機;磁盤陣列應滿足性能能達到150,OOOI0PS以上,存儲容量應達到40TB,擴展容量應達到80TB以上;磁帶庫應支持多主機連接,支持多平臺連接,支持LTO-2,應支持多種存儲網絡,提供多種接口,支持混合連接環(huán)境。接口要求服務器連接網絡應采納1000M光纖接口連接到核心交換機;SAN架構存儲區(qū)域中,光纖交換機的帶寬應為4G5.4視頻會議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應有內網視頻會議系統和外網視頻會議系統。內網視頻會議系統依托內網進行建設,滿足國務院應急平臺、部門應急平臺和省級應急平臺的應急指揮工作的需要。外網視頻會議系統依托外網、互聯網、衛(wèi)星寬帶網等網絡資源進行建設,滿足移動應急平臺以及無法接入內網的應急平臺進行視頻會議的需要。5.4.1功能要求:能夠同時召開多個分組會議;會議中具有多路混音功能;會議中能夠接入計算機信號;會議具有混速、混協議功能;會議具有分屏顯示功能:設備能夠通過級聯方式實現擴容。5.4.2性能要求新建議全國的視頻會議系統規(guī)劃在同一個獨立的IP地址段內,支持跨不同網段的IP視頻會議;視頻會議系統應至少達到一般級性能要求:帶寬768kbit/s(支持H.264CIF,25幀以上),網絡時延≤l00ms,抖動≤30ms,丟包率小于1%;內、外網視頻會議系統統一采納H.323V4協議;視頻編碼支持:H.261t、H.263、H.264;音頻編碼支持G.711、G.722;PAL制下,在速率不小于384K時視頻不小于25幀/秒;視頻格式固定場所:4CIF;視頻格式移動場所:QCIF、CIF;選用分體式結構終端,外圍設備安裝在會場之內,編解碼器安裝在設備操縱間。5.4.3接口要求視頻會議終端能夠與發(fā)言系統集成,具有獨立回聲抑制接口;視頻會議終端具有多路視頻輸入接口,連接輔助鏡頭;視頻會議終端支持雙顯示器顯示,會議期間能夠同時顯示本地畫面和遠端畫面;視頻輸入/輸出接口:RCA復合信號和S-VIDEO、VGA信號(采集信號可達1024*768像素);輸入/輸出阻抗:75Ω;數據接口:RS-232C或RJ45;傳輸接口:LAN10/l00/1000BASE-T,1×RJ-45。5.4.4引用標準GB/T15839-1995《64~1920kbit/s會議電視系統進網技術要求》YD5032-97《會議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ITU-TH.261-1993《關于P×64kbit/s視昕業(yè)務的視頻編解碼器》ITU-TH.263-1998《關于低碼率通信的視頻編解碼》ITU-TH.264-2005《關于高壓縮比通信的視頻編解碼》.ITU-TG.711-1988《話音頻率的脈沖編碼調制》ITU-TG.722-1988《7kHz的64kbit/s音頻編碼》ITU-TH.323-2000《基于不保證QoS的分組網絡中多媒體業(yè)務的框架協議(V4)》ITU-TH.225-2000《基于分組網絡的多媒體通信系統呼叫信令與媒體流傳輸協議(V4)》ITU-TH.245-2003《多媒體通信操縱協議(V10)》5.5圖像接入系統圖像接入系統依托各地區(qū)和各有關部門的現有圖像監(jiān)控系統。圖像接入以數字方式為主。5.5.1功能要求按照指定設備、指定通道進行圖像的實時調閱,支持點播圖像抓幀。按照指定設備、通道、時刻等要素檢索歷史圖像文件并回放。圖像信息來源應包括本地固定視頻監(jiān)控圖像、移動平臺現場圖像、下級平臺上傳的圖像、有線及衛(wèi)星電視信號、指揮場所內圖像。應能實現圖像信息的存貯??纱尜A重要事件圖像信息、用戶遠程下載和回放的錄像文件。對重要的視頻信號保存至少6個月,滿足存檔和回放的要求。建立索引,形成圖像信息數據倉庫。授權用戶可索引并提取回放相關重要歷史圖像信息。終端用戶有權限獵取所轄范圍內的歷史圖像和實時監(jiān)視圖像,當需要獵取非管轄范圍內的歷史圖像和實時圖像時,需要獲得有效授權。語音編碼格式支持G.711、G.722、G.728標準協議。.1系統時延圖像的一次編解碼系統延時(編碼設備和解碼設備之間直接連接)小于300毫秒。數字圖像傳輸圖像數據的延時小于50毫秒。5.5.2大型移動應急平臺現場采集的實時圖像信號通過衛(wèi)星、微波等方式接入到應急平臺,編解碼采納H.264協議,帶寬不低于768kbps;中型移動應急平臺現場采集的實時圖像信號通過衛(wèi)星、微波等方式接入到應急平臺,編解碼采納H.264協議,帶寬不低于384kbps:小型移動應急平臺現場采集的實時圖像信號可通過GPRS、CDMA公網方式接入到應急平臺,編解碼采納H.264協議。5.5.3接口要求物理接口視頻接口:復合視頻75歐姆BNC,lVp-pPAL復合/75Ω音頻接口:線性輸入/輸出傳輸接口:以太網接口網絡通訊協議通訊協議:TCP/IP,UDP組播協議:IGMP圖像編碼圖像接入編解碼采納H.263/H.264協議5.5.4引用標準GB/T17191.3-1997《具有1.5Mbit/s數據傳輸率的數字存儲媒體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的編碼第3部分:音頻》GB/T17975.1-2000《運動圖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編碼第1部分:系統》GB/T17975.2-2000《運動圖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編碼第2部分:視頻》GB/T20090.2-2006《先進音視頻編碼第2部分:視頻》GB50198-1994《民用閉路監(jiān)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200-94《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guī)范》GA/T367-2001《視頻安防監(jiān)控系統技術要求》5.6綜合應用系統.1.1技術路線要求綜合應用系統應采納基于J2EE的技術架構。其中批量數據更新維護、配置治理、處理大數據量分析等系統采納客戶機/服務期技術構建,其他采納掃瞄器/服務器技術進行構建。系統的應用以應急流程為主線,并強調綜合應用系統內各子系統之間的集成應用,采取統一的接口標準(相關標準另行公布),采納國務院己有的統一的安全保障體系。數據庫治理系統應遵循SQL-99標準,支持TB級數據的治理,同時支持空間數據及其屬性數據一體化存儲和治理。5.6綜合應用系統在線用戶數許多于400,并發(fā)用戶數許多于50,同時訪問GIS用戶數許多于20;確保7x24小時持續(xù)運行;應急平臺服務器系統時刻與標準時刻誤差不超過3秒。5.各級應急平臺應遵循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交換數據統一封裝、統一表示,實現系統之間、不同網絡之間、異構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結構化的交換數據采納XML格式,編碼采納GBK??臻g數據交換應采納GML格式,遵守OGC規(guī)范與標準,要緊采納WMS、WFS、CSW。數據傳輸應采納HTTP、FTP協議,大于1OM的文件傳輸宜采納FTP協議,數據壓縮應采納zip格式。5.6.3綜合業(yè)務治理業(yè)務描述綜合業(yè)務治理系統實現各級應急平臺的日常值班業(yè)務和應急業(yè)務治理,滿足應急平臺同時處置多起突發(fā)公共事件的需要。功能要求要緊包括日常業(yè)務治理和系統監(jiān)控與運行治理。(l)值班業(yè)務治理包括值班治理、電話號碼治理、文電公文治理、電話錄音治理等。(2)信息接報包括信息接收、匯總審核、接收續(xù)報、響應指示、協調調度、災后匯總等。(3)事件治理包括應急事件進行分類、分級治理,實現查詢、匯總統計等功能。(4)預案治理包括對各級各類預案進行分類、分級治理,實現調用、預覽、查詢等功能。(5)報表治理包括生成和治理各類報表。(6)信息公布包括向應急相關機構和人員以及公眾公布通過審批的突發(fā)公共事件預警信息、事件信息、處置信息、公眾防范信息、公眾培訓信息等。(7)數據治理與維護。實現應急信息和相關數據資料的查詢、調用和維護。(8)系統監(jiān)控與運行治理。用戶權限治理、日志治理工作臺治理、檔案歸檔、標注服務等功能。5.6.4風險隱患監(jiān)測防控業(yè)務描述實現各地點和有關部門監(jiān)測信息和風險分析信息的匯合,并可對相關信息進行查詢或篩選,對其中一些數據進行特征識不,判讀信息內涵或其標志的狀態(tài),進行風險評估分析。功能要求實現防護目標、危險源、關鍵基礎設施等監(jiān)測信息的接入,實現隱患分析與風險評價。5.6.5綜合預測預警業(yè)務描述在有關部門預測預警的基礎上,進行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綜合預警和分析。實現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早期預警、趨勢預測和綜合研判,預測突發(fā)公共事件的阻礙范圍、阻礙方式、持續(xù)時刻和危害程度,達到減少和幸免原發(fā)性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以及減少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衍生、次生,為應急救援決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技術支撐。功能要求應具備信息獵取和匯總,模擬預測和綜合研判,預警分級核定,預警結果輸出,模型治理,預警信息治理、預警分析指標治理功能:(l)信息獵取與匯總。對事件的預測預警信息進行匯總和分析。(2)模擬預測與綜合研判。對事件信息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調用有關突發(fā)公共事件預測預警模型,進行模擬預測,并將結果進行二、三維可視化。(3)預警分級核定。依照事件信息匯總分析、模擬預測和綜合研判結果,比對分級指標,確定事件目前預警級不。必要時可對分級進行調整。(4)預警結果輸出。輸出預測預警的結果到數據庫供智能方案等相關系統調用或供信息公布。(5)模型治理。對預測預警模型進行參數調整、配置及模型的增加、刪除、修改等。(6)預警信息治理。記錄多次預測預警過程中的基礎信息、匯總信息、模型信息、研判信息、預警分級信息等,并支持預測預警歷史信息的查詢、統計和分析等功能。(7)預警分級指標治理。對預警分級指標(標準)進行維護。5.6.6智能方案業(yè)務描述依照國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等相關預案,利用預測預警分析和研判結果,結合應急組織體系和工作流程、現場應急救援力量和應急救援物資以及專家意見等,對有關法規(guī)、政策、安全技術要求以及相關案例等進行智能檢索和分析,生成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指導流程和多種可供選擇的應急輔助決策方案。功能要求智能方案系統應包括數字預案、方案生成、方案調整和方案查詢與方案要素配置部分。(1)數字預案。要緊完成對應急預案的結構化存儲,包括結構化的預案內容以及預案涉反的救援機構、救援隊伍、裝備設施、醫(yī)療急救、圾場警戒等應急資源等信息的索創(chuàng)。(2)方案生成。依照事件接報及周邊信息、專業(yè)部門預測分析和綜合預測分析的結果,與事件相關的應急預案、類似案例以及處置經驗和知識,可供利用的應急處置力量和資源等信息,生成實戰(zhàn)化的作戰(zhàn)指南。(3)方案調整。依照事件現場反饋的信息、新的預測分析結果等,對己生成的方案進行實時動態(tài)調整。調整內容包括避難空間配置、人員疏散策略、救援力量調度、應急資源保障等;方案調整應依照顧急機構和救援力量的反應能力、疏散能力和效果、醫(yī)療搶救能力和效率、方案實施的時效性等指標。(4)方案查詢與方案要素配置。包括對己生成的智能方案的查詢、分析、統計,以及對方案生成和調整中所用到的方案內容要素、方案對比分析要素的治理和維護功能。方案內容要素應包含事件接報信息、周邊信息、處置流程、組織機構、處置措施、應急保障、善后恢復等:方案對比分析要素應包含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應急費用、應急效率、社會阻礙等。5.6.7指揮調度業(yè)務描述輔助應急指揮人員有效部署可調度應急隊伍、應急物資、應急裝備等資源,實時或及時將突發(fā)公共事件發(fā)生進展情況和應急處置狀況傳遞給相關人員,實現協調指揮、有序調度和有效監(jiān)督,提高應急效率。功能要求指揮調度系統包括情況綜合和應急指揮功能。(l)情況綜合。情況接收、情況處理、情況綜合顯示、綜合分發(fā);(2)應急指揮。任務分析、跟蹤打算、方案推演、生成命令、命令的執(zhí)行與行動掌控、效果評估。.8.1業(yè)務描述對突發(fā)公共事件進行全面協調、處理等應急工作提供差不多保障,實現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財力、醫(yī)療衛(wèi)生、交通運輸、通信保障等資源的治理。提供對應急資源的優(yōu)化調配方案,應對過程中所需資源的狀態(tài)跟蹤、反饋,保證資源及時到位。功能要求應急資源治理包括資源調配治理,資源監(jiān)控(應急資源跟蹤反饋、應急資源分布、應急資源狀態(tài)等〉,資源儲備治理,資源配置治理,資源編碼治理。實現各部門應急資源的信息匯總和統一編碼。5.6.9應急評估業(yè)務描述記錄應急事件的應對過程,按照顧急預案的相關規(guī)定,建立評價模型,再現應急過程,應急過程前、過程中和過程后進行綜合評估,形成應急能力評估報告。功能要求應急評估系統應包括評估對象治理、評估指標治理、評估模型治理、應急評價、應急過程再現。應急過程再現應包含對應急過程中組織機構建立、信息接報、風險監(jiān)測、預測預警、應急處置、指揮調度、決策支持等功能。應急評價是依照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對應急隊伍、應急物資、應急裝備和應急技術進行綜合評估,并生成評估報告。5.5.6模擬演練系統通過對各類突發(fā)公共事件場景進行仿真模擬,在虛擬場景中分析事態(tài)、提出應對策略,進行模擬演練,能夠自動記錄演練過程,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價。5.模擬演練系統包括:(l)模擬演練打算。制定人員分組、人員分配、流程配置、環(huán)境配置、模擬演練打算。(2)演練方案分發(fā)與匯總。將演練方案分發(fā)到各個所轄機構,并將參演機構制定好的打算匯總形成模擬演練報告。(3)模擬數據預備。依照模擬打算預備事件信息、演練場景等數據。(4)模擬場景構建。依照各類信息快速構建二三維模擬場景。(5)演練狀態(tài)切換。實現系統在正常運行狀態(tài)與模擬演練狀態(tài)之間的切換。(6)演練過程操縱。監(jiān)控整個模擬演練過程,調整演練流程。(7)演練過程記錄與回放。記錄整個模擬演練過程,可在演練結束后進行回放。(8)模擬演練評估。評估演練效果,形成演練評估報告。5.7數據庫系統數據庫系統包括基礎信息數據庫、空間信息數據庫、信息接報處置數據庫、模型庫、預案庫、知識庫、案例庫和文檔庫等。5.7.1基礎信息數據庫基礎信息數據庫指各級應急平臺應急常用的基礎性數據,包括應急資源信息、危險源信息、防護目標信息以及專題信息等。應急資源信息包括應急指揮治理機構、應急人力資源、應急財力資源、應急物資設備、應急通信資源、應急運輸資源、應急醫(yī)療資源及應急避難場所等。重大危險源信息包括危險源名稱、危險源描述、危險品類不、危險籌級、所在位置、所屬單位、安全責任人、聯系電話、阻礙范圍、可能災難形式等。重點防護目標包括國家級重要部門、國家骨干管網、核設施、航天基地、戰(zhàn)略物資儲備基地、機場、港口等。專題信息包括人口統計信息、經濟統計信息、安全分區(qū)信息、地震地質信息、氣象水文信息、土地信息、環(huán)保信息、礦業(yè)信息、要緊森林草場信息等。5.7.2空間信息數據庫空間信息數據存儲基礎空間地理信息,包括自然地理信息叫貌、水系、植被以及社會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道路、境地、專門地物、地名等要素,以及相關的描述性元數據組成。空間信息的承載形式有數字線劃圖(DLG)、航空航天影像數據、數字高程模型數據(DEM)和地名數據等。DLG數據包括1:400萬、1:100萬、l:25萬、1:5萬等比例尺的數據,關于重點都市或地區(qū),可存儲1:1萬或更大比例尺數據。DEM數據包括1:100萬、1:25萬、1:5萬等比例尺的數據,關于重點都市或地區(qū),可存儲1:1萬比例尺數據。航空航天影像數據應包括30米分辨率的TM遙感影像。關于重點都市或地區(qū),可存儲更高分辨率(如lOInn-5m/lrn/0.61m等)的航空航天影像。地名數據庫包括1:100萬、l:25萬、l:5萬等比例尺數據。要緊引用標準:GB/Tl8315-2001《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差不多要求》GB/T17797-1999《地形數據庫與地名數據庫接口技術規(guī)程》GB/T13923-1992《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數據》。5.7.3信息接報處置數據庫信息接報處置數據庫包括事件接報信息、預測預警接報信息、信息公布、監(jiān)測監(jiān)控信息、值班治理信息、指揮調度信息和系統治理信息。事件接報信息包括事件標題、事件地點、事發(fā)時刻、報送單位、報送人、聯系電話、報送方式、簽發(fā)領導、事件類型、事件等級、報送時刻、事件描述、死亡人數、受傷人數、事;件緣故、損失程度、涉及范圍、阻礙程度、己采取措施、支援請求、是否到現場、接收人、接收時刻等;預測預警接報信息包括預警標題、報送單位、報送人姓名、報送時刻、聯系電話、報送方式、簽發(fā)領導、預警級不、事件類型、預警內容、阻礙時刻、阻礙范圍、防范措施、接收人、接收時刻等;指揮調度信息包括標題、研判結果、領導批示、調度記錄、會商記錄以及處置記錄等;監(jiān)測監(jiān)控信息包括風險隱患監(jiān)測信息和事件現場監(jiān)測監(jiān)控信息等;信息公布包括公布標題、公布類型、公布對象、公布內容、公布范圍、公布時刻、公布單位、簽發(fā)領導、公布渠道等。要緊引用標準:《GB2260-198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代碼》,《GBl0114-1988縣以下行政區(qū)劃代碼編制規(guī)則》,《GB/T4754-2002國民經濟行業(yè)分類標準與代碼》5.7.4模型庫模型庫存儲模型目錄體系、模型元數據、模型參數、模型辨識、模型利用、分析及展現。模型目錄體系包括節(jié)點編號、模型編號、父節(jié)點編號、層次級不、描述信息等。模型元數據包括包括模型編號、模型名稱、關鍵詞、理論依據、適用范圍、限制條件、使用講明、開發(fā)單位、負責人、聯系方式等;模型參數包括模型編號、參數名稱、參數講明、參數類型、字段長度、小數位、單位、數據項約束、屬性域、計算處理方法;模型辨識包括模型編號、突發(fā)事件類不、突發(fā)事件級不、發(fā)生時刻、發(fā)生地點等;模型利用包括模型編號、事件編號、使用前提、利用機構、利用時刻、參數信息、阻礙分析、實際情況、模型偏差分析、效果評價等;模型分析及展現包括模型編號、事件編號、分析時刻、參數信息、分析原始數據等。5.7.5預案庫預案數據庫包括文本預案以及數字預案。文本預案存儲屬性包括預案名稱、預案類不、預案級不、版本號、主題詞、公布時刻、公布單位、預案內容等;數字預案把文本預案中的預案內容分解為許多任務節(jié)點,每個任務節(jié)點包括預案名稱、任務名稱、任務描述、應急機構、職責分工、任務所在應急環(huán)節(jié)、任務級不等。5.7.6知識庫知識庫存儲與應急有關的常識類信息、累積知識和策略知識等。常識類信息應包括應急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技術規(guī)范、常識和經驗等;累積知識應包括應急工作中積淀、總結、提高形成的知識信息等:策略知識應包括應急知識分析、總結的手段方式的歸納等。5.7.7案例庫案例庫存儲突發(fā)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包括案例差不多信息和案例擴展信息。案例差不多信息包括案例名稱、案例類型、案例等級、主題詞、事發(fā)時刻、事發(fā)地點,案例起因、死亡人數、重傷人數、輕傷人數、經濟損失、案例摘要、案例描述、經驗教訓、綜合評價。案例擴展信息存儲不具有普遍共性的案例特征數據。通常與突發(fā)事件的類型相關,擴展信息能夠分為多級。文檔庫文檔庫要緊存儲應急工作中所產生的有關文檔,包括文本、圖片、音視頻等。文檔屬性包括標題、主題詞、公文類型、文號、狀態(tài)、來文時刻、來文單位、來文份數、承辦人、承辦單位、內容、密級、等級、主送單位、抄送單位、緊急程度、批示內容、批閱人、批閱日期等。6省級應急平臺技術要求省級應急平臺包括應急指揮場所、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圖像接入系統、綜合應用系統和數據庫系統等。6.1指揮場所應急指揮場所應包括應急指揮廳、值班室等。應滿足日常治理和同時處置多起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的需要,提供7×24小時值守應急和指揮會商的差不多條件。應急指揮場所應包括顯示系統、供電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燈光照明系統、音響系統、智能操縱、安全保障系統等。6.1.1顯示系統6.應急指揮場所顯示系統應能滿足同時處理兩起突發(fā)公共事件的顯示要求。在應急指揮廳、值班室等應急指揮場所設置顯示系統,接入計算機、圖像監(jiān)控、視頻會議、電視等多種來源的信號,滿足日常值班、指揮會商時的圖像顯示要求。性能要求顯示系統應能顯示圖像、視頻會議、電視、計算機、錄放設備、監(jiān)控等各類信號。值班室顯示系統應滿足值班或處置突發(fā)事件所需要信號。6.1.2供電系統功能要求供電系統包括供配電、UPS、備用發(fā)電機、接地、·防雷措施等,要求實現:供配電系統為一級負荷,采納雙路供電;UPS備用電池供電時刻不小于2小時,并要求依照各地實際情況,做好有長時刻斷電的應急工作預備;大屏幕電源可不接入UPS;配電符合《GB50054-95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要求,實現三級防雷;接地滿足要求。引用標準《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174-19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guī)范》.3.1功能要求綜合布線包括數據線路、語音線路、音視頻線、操縱線等多種線纜。應符合《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要求。內網布線按照國家保密局《涉及國家秘密計算機信息系統建設規(guī)范》執(zhí)行。內外網系統的單向輸出的大屏幕和音箱等音視頻設備共享使用。6.《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312-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計算機涉密信息系統建設規(guī)范》.1照明系統系統設計應遵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照明系統建設需實現許多于4組的分組操縱,能夠滿足電視會議、會商、值班等不同場合下的照明要求。音晌系統音響系統應滿足召開視頻會議的要求,系統設計遵循:《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和《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guī)范》。6.智能操縱系統實現圖像接入、計算機顯示、視頻會議等音視頻信號的切換、燈光分組開關、音響等環(huán)境操縱。在指揮廳、值班室需要有單獨的智能操縱系統,值班室的智能操縱系統應同時作為應急指揮廳的備份系統,應滿足同時處置兩起不同事件的要求:其他應用標準《GB9361-1988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GB2887-1989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GB50174-19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guī)范》《GB50222-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6.2通信系統依照需要建設省內有線、無線調度系統、IP電話調度系統、多路傳真系統和數字錄音系統等。各省利用國家寬帶衛(wèi)星網絡,與衛(wèi)星通信運營商合作建設寬帶衛(wèi)星固定站,固定站應在上級網管系統的授權范圍內進行網絡治理:衛(wèi)星固定站的網絡帶寬應不小于2M。各省可依照需要建設省內有線電話調度系統,應配置有線有線調度交換機、電話調度臺和數字錄音系統,并能接入國務院應急平臺有線調度系統。6.2.1有線調度系統有線電話調度系統.1功能要求有線電話調度系統實現省級應急平臺的電話調度,包括組呼和群呼、電話會議、數字錄音、優(yōu)先呼叫、強插強拆、繽密監(jiān)昕等功能。可與地市級應急平臺電話調度系統互連。在應急指揮廳、值班室設置調度臺,滿足同時組織至2組獨立電話會議,電話會議總容量不大于30方同時通話;.2性能要求有線電話調度系統應支持電話調度功能,并與一般電話網互聯互通,可組織包括普網電話、公網電話、移動電話、衛(wèi)星電話及無線集群電話等的電話會議;系統應滿足同時組織至少三組獨立電話會議,電話會議總容量滿足工作需要;每個調度臺應能同時接入2路電話、同時接昕2路電話,同時具備2個呼出電話,可顯示被叫號碼,被叫號碼能自動關聯用戶名及相關信息系統;有線電話調度系統的呼損率應小于0.5%。.3接口要求有線電路調度交換機應具備2.048Mbps或155Mbps中繼接口;有線電路調度交換機須支持中國7號信令、1號信令和PRI信令。.4引用標準YD/T954-1998《數字程控調度機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YD/T762-1995《程控模擬電話調度機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YDN065-1997《郵電部電話交換設備總技術規(guī)范書》IP電話調度系統.1功能要求應急IP電話調度系統作為有線電話調度系統的補充,應具備熱線電話、組呼和群呼、電話會議、數字錄音、優(yōu)先呼叫、強插強拆、繽密監(jiān)聽等功能。.2性能要求IP電話調度系統具有召開IP電話會議的功能,單路呼叫建立時刻應在5s以內。IP電話調度系統端到端延時〈400ms,其中網絡時延〈250ms;兩側終端編解碼時延〈150ms。IP電話調度系統網絡時延抖動〈80ms,丟包率小于10%。IP電話調度系線語音編碼應支持G.711、G.729、G.723.1,可選支持G-126。IP電話調度系線應具有傳真功能,支持T.30協議和T.38協議。設置VPN時,IP電話全網統一分配IP地址;不設置VPN時,IP電話采納私網IP地址,私網穿越可采納ALG或SBC等方式。.3接口要求IP電話調度服務器應預留電話網側中繼接口,包括數字中繼接口或模擬用戶線接口。IP電話終端支持TCP/IP協議,并支持IEEE802.3af以太網供電能力。.4引用標準YD/T1264-2003《IP電話/傳真業(yè)務總體技術要求》YD/Tl071-2000《IP電話網關設備技術要求》TD/T1046-2000《IP電話網關設備協議互通技術規(guī)范》YD/T1434-2006《軟交換設備總體技術要求》6.2.2無線調度系統功能要求數字集群系統用于區(qū)域范圍內的無線指揮調度。用戶優(yōu)先級定義、用戶強插、調度臺強插、繽密監(jiān)昕等集群補充型業(yè)務。同時需要支持電話業(yè)務、短信業(yè)務、數據業(yè)務等等業(yè)務。數字集群系統應支持呼叫處理、移動性治理、鑒權認證、虛擬專網、加密、故障弱化及直通工作等要緊功能。集群通信優(yōu)先采納省級部門已有的集群通信系統,關于有條件和確實有實際需求的省,能夠考慮建設覆蓋要緊地區(qū)的數字集群系統。新建數字集群調度系統應充分考慮與原有集群系統的協同使用。省應急平臺應設置交換機、調度臺,配置固定調度終端和手持機終端。性能要求新建的數字集群系統全省范圍內應采納統一體制,可選TETRA、iDEN、GT800、GoTa四種體制:數字集群系統要求初始呼叫建立時刻小于1秒,話權搶占時刻小于300毫秒;關于呼損制系統的調度電話無線信道呼損率應小于10%,互聯電話無線信道呼損率應小于5%:關于等待制系統,無線呼叫接入等待時刻超過15s的概率應小于30%:集群系統應能與公用電話網、公用移動網實現互通;集群系統應能實現與有線電話調度系統的互通。接口要求集群交換機應采納標稱2.048Mbps或155Mbps的中繼接口:集群交換機須支持中國7號信令。引用標準SJ/T11228-2000《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系統體制》YDC060-2004《基于GSM技術的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總體技術要求》YDC061-2004《基于CDMA技術的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總體技術要求》GF005-1994《專用移動通信系統接入公用電話自動交換網的接口技術要求》6.2.3多路傳真系統功能要求支持省級應急平臺多路傳真系統互聯,滿足應急值守和應急處置的需要。支持多路傳真同時收發(fā):支持接收傳真自動識不分發(fā)、傳真到達自動提示,人工接收確認等功能:支持發(fā)送傳真優(yōu)先級設置,緊急傳真優(yōu)先發(fā)送:支持傳真線路自動負載均衡,當有大量傳真或群發(fā)傳真時,自動排隊,自動查找空閑的線路發(fā)送,并均衡每條傳真線的傳真負載量;支持可定制的群發(fā)功能和定時發(fā)送功能;支持詳細的日志功能、查詢功能、統計功能和存儲功能。性能要求傳輸速率可支持4800bit/s;960Obit/s;1440Obit/s;2640Obit/s;2880Obit/s;31200bit/s;3360Obit/s。縱向分辨率為3.85線/mm時,通信質量應達到:通信建立率和報文成功率為100%:A4幅面的傳真接收副本發(fā)生上差錯的掃描線數≤6線;傳真接收副本的主觀評價應在3.5分以上,文字可讀度為100%。接口要求傳真機接入電話網的接口參數應符合YD/T514的相關規(guī)定。最高發(fā)送電平功率為0~-4dBm。6.2.3GB/T3382.l-2003《文件傳真三類機在電話網中的互通技術條件:用于文件傳輸的三類傳真終端的標準化》GB/T3382.2-2003《文件傳真二類機在電話網中的互通技術條件第2部分:在公用電話交換網上的文件傳真?zhèn)鬏斠?guī)程》YDT589-2002《電話網上文件傳真三類機承受傳輸損傷能力的差不多要求》YDT514-1998《非話用戶終端設備與公用電話網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YD/T945-1998《公用電話交換網和點對點二線專線電路上使用的數據信號速率高達33600bit/s的調制解調器)〉6.2.4短波通信功能要求短波通信作為省、市縣級應急平臺與邊遠地區(qū)之間通信,以及現場應急通信的補充手段,實現遠距離的點對點和點對多點語音通信業(yè)務,各省依照需要可使用信息產業(yè)部建設的短波通信網。性能要求短波電臺采納3M-3OM的頻段;短波電臺應具有頻率可調功能;各省依照自身地理條件和對短波的使用打算,確定應急平臺固定電臺與邊遠地區(qū)固定電臺間應達到的通信距離;車載短波電臺與便攜式短波電臺之間的通信距離應達到3OKM以上;短波通信的電磁發(fā)射和敏感度要求應符合GJB151.4和GJB151.5的要求。接口要求短波通信設備的外部接口應符合GJB880的規(guī)定。引用要求GB/T16946-1997《短波單邊帶通信設備通用規(guī)范》SJ20492-95《便攜式何濺單邊帶電臺通用規(guī)范》SJ20491-95《車載短波單邊帶通信設備通用規(guī)范》SJ/T10656-95《短波單邊帶通信設備外部接口》SJ/T10652-95《短波單邊帶通信設備通用技術條件》SJ20557-95《固定式短波單邊帶發(fā)射機通用規(guī)范》SJ20556-95《一級短波單邊帶接收機通用規(guī)范》6.3計算機網絡系統省級應急平臺通過內網接入國務院應急平臺,接入帶寬≥23M:省級應急平臺通過外網接入國務院應急平臺,接入帶寬≥74M。6.4視頻會議系統,應具有內網和外網視頻會議系統,能夠接入國家應急平臺體系。6.5圖像接入系統要能同時傳輸4路以上圖像,單路圖像傳輸帶寬應達到768kbps以上。通過應急平臺內、外網實現圖像接入國務院應急平臺,圖像信號按照統一標準完成數字轉換后上傳。6.6數據共享與交換系統省級應急平臺應配置數據共享與交換服務器(前置機),實現與應急平臺間的數據交換。應用數據通過前置機轉換,數據轉換格式標準另行印發(fā)。省級應急平臺應具有以下業(yè)務系統數據,并按照要求提供共享。6.6.1綜合業(yè)務應提供事件接/續(xù)報信息,必須包括事件名稱、事件地點、發(fā)生時刻、報送單位、報送人姓名、報送方式、事件類型、事件等級、報送時刻、事故起因、事件詳細內容、前期處置、協調需求、事件狀態(tài)等。6.6.2風險隱患監(jiān)測防控應提供重大危險源的監(jiān)測數據以及差不多信息,包括危險源名稱、危險品類不、所在位置、所屬單位、安全責任人、責任人聯系電話、阻礙范圍、目前狀態(tài)、危險源周邊信息(救援力量信息,人口、經濟等統計信息〉等:還應上報關鍵基礎設施、重點防護目標的監(jiān)測數據以及差不多信息,包括名稱:類不、所在位置、所屬單位、安全責任人、責任人聯系電話、周邊信息等。6.6.3指攆調度應提供人員、物資、設備、資金等到位情況,方案執(zhí)行效果和請求支援信息等。6.6.4應急保障應提供資源調配方案、應急資源跟蹤反饋、應急資源分布、應急資源狀態(tài)等。6.6.5應急評估省級應急平臺應提供應急隊伍、應急物資、應急裝備、應急技術、突發(fā)事件處置過程前、過程中、過程后的評估結果。6.7空間數據庫DLG數據:全省1:25萬、1:5萬以及1:1萬比例尺,省內要緊都市和地區(qū)1:2000,1:1000或1:500比例尺。DEM數據:全省1:25萬、l:5萬,省內要緊都市和地區(qū)1:1萬比例尺。航空航天影像數據:全省30米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省內要緊都市和地區(qū)可存儲更高分辨率(如l0m/2.5m/0.61m等)的航空航天影像。地名數據庫:1:25萬、1:5萬比例尺。7部門應急平臺技術要求部門應急平臺應完善本部門的應急信息資源,充分發(fā)揮現有應急平臺的作用。部門應急平臺要緊由應急指揮場所、計算機網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圖像接入系統、綜合應用系統和數據庫系統等構成。7.1指揮場所應急指揮場所應滿足日常治理和處置兩起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的需要,提供7×24小時值守應急和指揮會商的差不多條件。應急指揮場所應包括顯示系統、供電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燈光照明系統、音響系統、智能操縱、安全保障系統等。7.2通信系統部門應急平臺充分利用本部門的衛(wèi)星通信資源和數字集群系統,按照要求配置800M依照需要配置短波設備滿足對邊遠地區(qū)和現場范圍內的通信需求。7.3計算機網絡系統有關部門通過內網接入國務院應急平臺,接入帶寬≥33M;有關部門通過外網接入國務院應急平臺,接入帶寬≥51M。7.4視頻會議系統具有內網和外網視頻會議系統,能夠接入國家應急平臺體系。7.5圖像接入系統通過應急平臺內、外網實現圖像接入國務院應急平臺,圖像信號按照統一標準完成數字轉換后上傳。7.6數據共享與交換系統部門應急平臺應建立數據共享與交換服務器(前置機〉,實現與應急平臺間的數據共享與交換。應用數據均通過前置機轉換,前置機轉換數據格式標準另行印布。部門應急平臺應具有以下業(yè)務系統數據,并按照要求提供共享。7.6.1綜合業(yè)務系統提供事件接/續(xù)報信息,必須包括事件名稱、事件地點、發(fā)生時刻、報送單位、報送人姓名、報送方式、事件類型、事件等級、報送時刻、事故起因、事件詳細內容、前期處置、協調需求、事件狀態(tài)等。7.6.2風險隱患監(jiān)測防控提供本部門風險隱患監(jiān)測的專業(yè)數據,包括收集到的實時監(jiān)測數據和經統計分析匯總后的監(jiān)測數據。7.6.3預測預警提供本部門針對事件的預測預警分析結果等信息。7.6.4指揮調度提供本部門專業(yè)救援力量到位情況,方案執(zhí)行效果和請求支援信息等。7.6.5應急保障提供本部門所負責的應急資源的分布和應急資源狀態(tài)等。提供演練打算、演練方案、演練過程記錄、演練評估結果。8移動應急平臺技術要求移動應急平臺滿足移動現場音視頻采集、現場通信利指揮調度等應急處置需要,包括移動數據庫、移動應用軟件以及通信設備,能夠與相關應急平臺互聯互通。移動應急平臺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各級應急平臺可依照實際需求,建設移動應急平臺。大、中型移動應急平臺可采納方艙形式,小型移動應急平臺可采納方箱形式。8.1大型移動應急平臺大型移動應急平臺采納車輛改裝或方艙技術實現。8.1.1功能要求具備現場聲音和圖像的采集,音視頻信號的接入和傳輸功能;應急平臺數據庫的快速加載和遠程調用功能;具備GPS定位和地理信息分析功能;具備信息分析處理功能,并具備趨勢分析和預測預警能力;具有現場信息采集功能的車載升降云臺,提供環(huán)境和危險源等參數信息的實時傳輸接口;能夠獨立工作并能與應急通信車、電源保障車、集群通信車協同使用;具有信息加密的能力;具備視頻會議功能。8.具備移動通信、衛(wèi)星通信、地面寬帶網等多種通信方式;在靜止、行進中均可進行衛(wèi)星通信;具有良好的避震能力(<0.5g/60km);裝載車體/方艙行駛性能要求:在一、二級公路上行駛速度不低于80KM/H,三級公路行駛速度不低于具有抗9級陣風的能力,具有耐腐蝕性;避雷及接地系統接地電阻小于1OQ;具備發(fā)電機、市電、不間斷電源3種供電方式,UPS備電許多于60分鐘:在30分鐘內完成系統預備,正常開展工作;內部空間滿足小型會議需求,有效凈高大于1.8米;具備生化防護能力,具有保溫、隔音性能(總傳熱系數K≤1.5W/m2.K,艙室噪聲≤75dBA)圖像編解碼均采納H.264協議,雙向帶寬不低于768kbps:至少具備2M衛(wèi)星信道帶寬;至少配置一臺服務器和兩臺工作站,服務器存儲容量不小于1.8T,服務器和工作站內存不小于4G;滿足現場許多于20人接入計算機局域網。8.具備對外的網絡接口。8.1.4引用標準配GB/T15296-1994《可搬移式衛(wèi)星通信地球站設備通用技術條件》ITU-TH.264-2005《關于高壓縮比通信的視頻編解碼》8.2中型移動應急平臺中型移動應急平臺采納車輛改裝或方艙技術實現。8.2.1功能要求具備移動通信、衛(wèi)星通信、地面寬帶網等多種通信方式;具備現場聲音和圖像的采集,音視頻信號的接入和上傳功能;應急平臺數據庫的快速加載和遠程調用功能;具備GPS定位和地理信息分析功能;具備信息分析處理功能,并具備一定的態(tài)勢分析和預測預警能力;能夠獨立工作并能與應急通信車、電源保障車、集群通信車等協同使用;應具有信息加密的能力;具備視頻會議功能。8.2.2性能要求中型移動應急平臺在靜止、行進中均可進行衛(wèi)星通信;具有良好的通過能力及避震能力(<0.5g/60km)至少抗8級陣風的能力;較好的耐腐蝕性;避雷及接地系統接地電阻小于10Ω;具備車載電源、UPS供電方式,UPS備電許多于30分鐘;在20分鐘內完成系統預備,正常開展工作;移動應急平臺圖像編解碼均采納H.264協議;帶寬不低于384kbps;至少配置一臺服務器和一臺工作站,服務器硬盤存儲容量不小于1.8T,服務器和工作站內存不小于4G;應滿足現場許多于10人接入計算機局域網。8.2.3接口要求具備對外的網絡接口。8.2.4引用標準GB/T15296-1994《可搬移式衛(wèi)星通信地球站設備通用技術條件》8.3小型移動應急平臺8.3.1功能要求:可由單人攜帶,完成全部操作;具備GPS定位和周圍地區(qū)地理信息分析功能;具有信息加密的能力;通過蜂窩移動通信或衛(wèi)星通信與相關應急平臺連通;使用小型攝像機、便攜式電腦、PDA、智能手機等設備采集和上傳現場圖片、音視頻等信息。8.3.2性能要求系統預備時刻應小于10分鐘;電池連續(xù)工作時刻許多于4小時,可由備用電池供電;至少配置一臺便攜式電腦,內存許多于2G,硬盤容量不小于160G。8.3.3接口要求具備對外的網絡接口。8.GB/T15296-1994可搬移式衛(wèi)星通信地球站設備通用技術條件9安全保障體系技術要求依照國家安全保密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和信息安全等級愛護要求,建立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安全保障體系。9.1總體要求應急平臺安全保密系統應采納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鑒定或測評認證的安全技術和產品,符合《信息系統安全等級愛護差不多要求(試用〉》和《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技術要求》規(guī)定。9.2應急指揮場所物理安全9.2.1功能要求具備安全的物理場所,并有劃分清晰的功能區(qū)域;重要區(qū)域設置門禁系統,區(qū)域之間設置物理隔離裝置,并嚴格操縱人員迸出;具備差不多的防火、防雷、防水和防潮、防靜電、防盜竊和防破壞、溫濕度操縱(空調系統)、電磁防護功能;配備市電供應、UPS供電、備用發(fā)電機共同構成的供電系統,保證供電安全;要求綜合布線統一使用屏蔽雙絞線、屏蔽水晶頭、屏蔽RJ45模塊,減少網線的電磁泄漏;在電源線和信號線上加裝性能良好的濾波器,減少傳輸阻抗和導線間的交叉藕合,防止傳導發(fā)射;重要終端配備電磁干擾儀或者屏蔽終端臺。9.2.2性能要求達到三級防雷要求,同時避雷及綜合接地電阻小于1Ω;綜合布線中,不同用途、不同電平的線路要分開,不能平行:使用屏蔽電纜供電:所有線纜都敷設于金屬管、槽內;供配電系統為一級負荷,采納雙路供電;UPS備用電池供電時刻不小于4小時。9.2.3引用標準GB4943-1990《信息技術設備(包括電氣設備)的安全》YD/T755-1995《與電信網電器連接的設備安全原則》《信息系統安全等級愛護差不多要求(試用)》《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技術要求》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174-19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guī)范》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3124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計算機涉密信息系統建設規(guī)范》GB9361-1988《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GB2887-1989《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GB50222-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9.3通信保密為確保通信保密系統的安全性和互通性,規(guī)劃設計國家應急平臺體系的通信保密體系,省級和部門應急平臺應按照要求建立通信保密機制。各級應急平臺采納有線電話系統、移動通信系統、衛(wèi)星通信系統、數字集群、計算機網絡系統等傳輸涉密話音、數據、視頻等信息時,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配備與涉密信息密級相符的加密設備,實現信息的加密傳輸。通信加密設備應符合相關通信系統通信接口、通信協議、處理速率等特性,滿足實際使用的處理時延、服務質量、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9.3.1功能要求有線電話加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