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歷史-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歷史-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歷史-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歷史-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方法

1、

情景教學法:通過設置情境、設疑引思,并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用有效的策略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升華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2、

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逐步展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特點,同時指導學生注重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時空結合觀點。

3、

討論法:結合課前準備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讓學生了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歷程,感受中國政府順應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潮流、積極迎接挑戰(zhàn)以促進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勇氣和決心。

板書設計

(一)

經濟特區(qū)和經濟開發(fā)區(qū)

1、

經濟特區(qū)的設立

設立背景②

設立的原因及國家政策

2、

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形成歷程

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特點

(二)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

世貿組織的由來和發(fā)展

2、

中國加入世貿的歷程

3、

中國加入世貿的影響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在這首歌曲中,“老人”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當年畫的那個“圈”不斷擴展,開放的春風綠了江南岸,又度玉門關,從南方到北方,從沿海到內地的發(fā)展中,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一)

經濟特區(qū)和經濟開發(fā)區(qū)

設計思路:展示反映深圳設為特區(qū)前后的兩幅圖片,引出中共十一解散后中全會確定的對外開放方針。出示課堂探究一:“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分析中國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蓖ㄟ^分析,讓學生理解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為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課件演示“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陸省會城市—中西部”這一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的過程,出示課堂探究二:“中國對外開放格局呈現出什么特點?當代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向列強開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質區(qū)別?”重點分析經濟特區(qū)“特”的含義及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1、

經濟特區(qū)的設立

(課件展示)

20世紀70年代末的深圳,還是中國南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如今,它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新興城市。外國人稱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

課堂設問:

深圳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得益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對外開放”方針;自身地理位置優(yōu)越。

(課件展示)看下面三段材料:材料一

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yè)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后,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

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fā)展不起來。——《鄧小平文選》材料二1978年3月,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著重強調:“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的科學技術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材料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訪問日本,11月5日至14日,鄧小平到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訪問。世界現代科技的發(fā)達和各國利用外資帶來的經濟迅速發(fā)展狀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鄧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講話中說:“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們利用外資的一些情況。外國人在新加坡設廠,新加坡得到幾個好處:一是外國企業(yè)利潤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來交稅,這一部分國家得了;一個是勞務收入,工人得了;還時又要開拓國外市場。江澤民同志形象地說:“‘引進來’與‘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的兩個輪子,必須同時轉動起來?!币虼?,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選擇。

(二)加入世貿組織。設計思路:通過展示圖片或音像資料,讓學生了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歷程,分析“入世”的原因,探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感受中國政府順應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潮流、積極迎接挑戰(zhàn)以促進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勇氣和決心。

1、世貿組織的由來和發(fā)展

前身

建立

原則

關貿總協(xié)定

1948年1月1日

世界貿易組織

1995年1月1日

關于關稅和貿易準則的多邊國際協(xié)定

2、中國加入世貿的歷程

結合課前準備的圖片和音像資料,介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世界貿易組織于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會議,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國政府用了15年多的時間,堅持以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經過數輪談判,終于在2001年底正式成為它的一員。

課堂探究:中國為什么要加入世貿組織?

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

課堂探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將會面臨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的其他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所以有必要針對城鄉(xiāng)結合部中學的學生學情,有效開展歷史教學。現對高一學生的學情具體分析如下:

1、學生審題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較差。有些題目不知道問的是什么。盡管題目不難,但答的文不對題,效果自然不夠理想。2、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差。學的比較死板,對于一些歷史知識出題問法、角度變了,或者稍稍擴展一些,答起來就感覺手足無措。3、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識記、比較、歸納能力較差。4、對于開放性的試題無從下手。尤其是抒發(fā)觀點、看法的題目。學生便不知所云,總想借抄書上原話。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便說不到點子上,答的角度也不夠準確,主要是對歷史事件、現象、人物不能夠科學、客觀地認識和理解。5、很多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主動學習,后進生學習吃力,自制力差。

通過對以上的學情分析,我深刻感覺到歷史教學中還有待提高,決定在歷史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改進和提高:

1、夯實基礎。提高學生對歷史時間、地點、人物、時間和結果的掌握。2、提高學生能力,包括審題、歸納、分析、評價、遷移、對比等能力。3、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開卷考試不同于閉卷。往往題量較大,這就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有一個橫向與縱向兩方面的宏觀認識。4、為學生營造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減輕學生學習歷史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歷史。并且學會賞識,善用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我相信,只要在歷史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進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歷史教學一定會逐步提高。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應著力構建自主的課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狀態(tài)中高效率地學習。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節(jié)課中的教學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一、溫故知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不是負擔”,這句話飽含深刻的道理。對知識有濃厚興趣時,就會產生不斷前進,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強烈渴望,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興趣的學習中。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要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高中課堂的主渠道,必須著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學生活動的自主性,使學生主體處于活躍興奮狀態(tài),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讓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參與。

三、巧設目標,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吸收。

最后,我讓學生之間圍繞學習內容而進行互檢互測。測試學生新課學習后教學目標達成率,檢驗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體現科學知識的實用與趣味性,練習題我盡量結合實際,且逐步遞進,這樣的達標檢測不僅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可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勇氣。

但與自己曾設想的效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課堂形式上顯得比較單一,和學生們的互動不是很多,替學生們回答的較多,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沒能夠靈活處理,給學困生的鼓勵較少。

其次,在知識的講解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不夠靈活。

再次,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太少,教師指導還不到位,只照顧到個別小組。因此,匯報交流時,個別小組不太積極。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要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必須以學生為本,憑借歷史思維性強、靈活性強、運用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會;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開拓。注重學生優(yōu)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分析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對外開放的方針,之后,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30年來,對外開放在我國經濟的增長過程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這段歷史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歷程。

本課分兩目內容,闡述了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過程。第一目“經濟特區(qū)和經濟開發(fā)區(qū)”,講述了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過程。第二目“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講述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因和影響。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原因

2、

難點: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1.鄧小平說:“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斌w現了他主張

A.

對外開放是國家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B.

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C.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fā)

D.

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清朝的對外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對外開放,主要不同點在于

A.開放的地點不同

B.開放的內容與程度不同

C.開放的方式不同

D.開放的背景、目的不同

3.《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崩先嗽谝痪牌呔拍辍爱嬃艘粋€圈”是指

A.廣東、福建沿海設立經濟特區(qū)

B.劃海南省為經濟特區(qū)

C.促進深圳與香港經貿關系發(fā)展

D.開辟香港、澳門為經濟特區(qū)

4.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等地設立第一批經濟特區(qū)。其“特殊性”的實質是

A.實行特殊的經濟發(fā)展政策

B.突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

C.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采用特殊的經濟管理辦法

5.之所以選擇深圳、廈門作為經濟特區(qū)的原因有①海路交通方便②經濟基礎發(fā)達③是著名的僑鄉(xiāng)

④離港、澳、臺近A.①

B.①

C.②

D.①

6.根據中國現代國情,黨和政府在某些地區(qū)實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別行政區(qū)、民族自治區(qū)、經濟特區(qū)的共同點是

A.都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的社會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統(tǒng)一管轄和行使主權

C.都實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體制

D.都有較大的自治管理權和行政自主權

7.國際輿論高度評價當代中國的開放舉措,“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了半個中國”,它是35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行動”。這是指

A.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

B.創(chuàng)辦四個經濟特區(qū)

C.開放沿海14個港口城市

D.開放海南島為經濟特區(qū)

8.20世紀90年代有人把中國東部經濟發(fā)展狀態(tài)比作“滿弓待發(fā)之箭”:“弓”比喻1984年國家開放的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線通車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京九鐵路。那么,“箭頭”比喻的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東

9.21世紀初,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一時期,我國

A.在東南沿海陸續(xù)建立了一批經濟特區(qū)

B.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作出了開發(fā)上海浦東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D.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0.“六五”

(1981~1985)計劃期間,我國按照國家統(tǒng)一計劃先后派出的留學人員達30500余人。與此相關的熱門話題《世界大串聯》、《出國出國》報告文學問世。外文書店《新概念英語》、《生活日語》格外好售。這反映出

A.國人為加入世貿組織積極學習外語

B.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C.改革開放使國人日益渴望了解世界

D.中國的教育體制開始與世界相接軌

本節(jié)課內容呈現如下特征:主題集中、重難點清晰、現實感強,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政史地尤其是史地結合比較緊密,所以我在處理本課時:

注意理清思路:對外開放的原因——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過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對外開放的成就及影響。

一、著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科學安排史地的結合和特別是注意地圖在本課中的使用。

二、著力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教師引領,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深入歷史、聯系現實、主動探究問題,以此來體現新課改精神。

反思一,本課不足:

一、教師教課情緒不夠飽滿,感染力不強。

二、語言表達上出現某些口誤。

反思二: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反思應加強知識點的前后聯系,如比較中國近代經濟發(fā)展較快地區(qū)和現代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發(fā)展地區(qū)都在東南沿海及長三角地區(qū),同時>總結具有共性

的原因各是什么。課文中關于對外開放給我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浦東開發(fā)開放前后的巨大差異等,非常有限,也相對抽象,可利用課余時間,到本地的經濟

技術開發(fā)區(qū)或新區(qū)或鄰近城市的對外開放區(qū)域去實地參觀,增強感性認識和切身體會。

反思三: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按照教學設計順利完成,學生參與度高,積極踴躍,環(huán)節(jié)流暢,節(jié)奏合理,在輕松愉悅中有所得,教學反饋效果良好??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看:

第一、學生參與度高。通過一首快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歌曲和本節(jié)課的結合緊密,設置的問題恰當到位,把本課的基調奠定——輕松開心?;脽羝瑢嵱眯詮?,對比強烈,尤其是上海的百年滄桑變化,直觀的就反映出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變。自然就得到結論,改革開放是正確的政策,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身在珠三角的學生感觸更深。

第二、課堂環(huán)節(jié)流暢,線索清晰,邏輯性很強,自然流暢的過度,教師語言干凈漂亮,如鄧小平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圈住了那些地方?(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又如改革開放的春風不但眷顧沿海地區(qū)。更吹向了內地,吹綠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古詩有云"春風不渡玉門關",今天開放的春風偏偏飛躍了玉門關。這樣的語言在整節(jié)課隨處可見,給課堂增添了不少的靚麗。

第三、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處處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加入世貿",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信任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設計了學生介紹關貿總協(xié)定的由來,記者提問,和現場問答等一些列形式,把重點內容深入淺出的處理解決,學生接受良好。難點不難,化繁為簡,效果頗佳。

第四、教學反饋良好。教師把題目設置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不單單是集中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準確率很高。

總之,本節(jié)課可謂是成功的設計,成功的教學,成功的一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