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接球-五忌_第1頁
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接球-五忌_第2頁
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接球-五忌_第3頁
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接球-五忌_第4頁
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接球-五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接球"五忌

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接球"五忌

課堂像一個球場,發(fā)生的問題就像孩子拋過來的"球".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孩子們之間的"問與答"的互動就像拋球和接球的過程一樣,孩子會主動地拋球給老師,表明他們的想法、主張,老師如何接球,并以什么樣的方式把球再拋給幼兒,將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結合教學中的事例談談幼兒教師"接球"的具體法則:

一、忌搶球

【鏡頭一】一次音樂欣賞課,教師為了讓幼兒能將欣賞的曲子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體驗快樂、高興等情緒,于是,欣賞一遍樂曲后,問幼兒:"聽完這首樂曲有什么感覺?想做哪些事情?"沒想到一小朋友說:"我聽了這首樂曲有點想睡覺。"這個答案大大出乎教師的預料,教師一時不知如何回應,就重復道:"哦,你聽了想睡覺。"不料這引來了許多幼兒的模仿,這個說:"我聽了音樂也很想睡覺。"那個說:"我現(xiàn)在就想睡覺了"一時局面難以控制。

【鏡頭二】大班晨間活動,幾個小朋友圍在新建好的區(qū)域"菜市場"討論,嘟嘟說"這生菜的葉子綠得發(fā)黃,真漂亮!"王夢琪說:"它的形狀像小扇子。"……老師走過去接著他們的話說:"生菜葉子就是黃綠色,它一片片的葉子還好像小姑娘的裙子,很漂亮的,還可以吃……"孩子們靜靜地聽著,一個個開始默不作聲。

【鏡頭一】中的教師無意識犯了"搶球"的錯誤,孩子拋向老師的球出乎教師的意料,以至于教師沒有思考,下意識接球。又順應孩子的思維重復性拋球,結果影響了其它小朋友的思維。在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回答與教師預設的情況不一致是常有的事,作為教師,首先,我們應意識到幼兒的獨特理解可能恰好是引導幼兒探索學習的最佳切入點。在幼兒表達自己獨特的理解時,我們應傾聽他們的解釋,從幼兒的視角去尊重、去感受、去理解。案例中,當時如果教師不急著接球而是能耐心詢問為什么,然后結合幼兒的回答順勢引導,或者,教師平時對這個孩子比較了解的話,如果孩子是故意搗亂,教師可接過這個球默默扣下,轉問其他孩子,接下來的效果可能就不一樣。

【鏡頭二】中教師明顯有意"搶球",由于介入時間過早,以至于擾亂了幼兒互相討論學習的氛圍。所以教師要多給孩子自由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根據(jù)幼兒的能力適時接球。

二、忌躲球

中班數(shù)學活動《小猴摘桃》?;顒右婚_始,老師扮"猴媽媽"帶著"小猴們"來到了"大桃園",老師說:"今天猴媽媽要帶小猴一起來學本領。孩子們,你們餓嗎?"由于這是個下午活動,幼兒午睡起床后剛吃過點心,有不少孩子說"不餓。"老師看了看這些孩子,自顧自說"哦,我們肚子餓了是不是?。磕俏覀兘裉煲獙W的第一個本領是摘桃子"……

案例解析之一:理解、尊重孩子

本案例中的教師顯然有意識"躲"過了孩子們拋過來的球,對幼兒的回答不予理睬,沒能對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的應答,而是沿著自己設計的活動思路自己顧自己開展活動,幾乎是把教學活動變成了自己"一個人的球場".這種現(xiàn)象在一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中出現(xiàn)的比較多,長此以往,孩子在潛意識里就容易形成一種"有我無我都一樣"的思想,養(yǎng)成"順著老師的思路走"的習慣,缺少自己的主見和看法,難以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如果教師大膽的接球,首先肯定孩子們的說法,轉變自己的思路,然后可能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說"是啊,我們已經(jīng)吃得飽飽的了,吃飽了就有精神學本領了,今天要學的第一個本領就是摘桃子".雖然這樣的應答仍是圍繞著預設的目標而進行的,但比不尊重孩子的反應而言,應該是好得多。

三、忌平行傳球

一次語言活動《貓種老鼠》,講到貓捉住了老鼠,為了鼓勵幼兒續(xù)編故事,教師提問:"老鼠該想什么辦法救自己呢?"頓時,幼兒甲回答:"老鼠拿大石頭打貓"幼兒乙:"老鼠用爪子抓貓的眼睛"教師又說:"你們想的都很好,還有誰想的跟大家不一樣丙回答:"老鼠戴個拳擊手套打貓的鼻子……

很顯然,上述案例中老師一直在"平行傳球",幼兒并沒有實現(xiàn)對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有效擴充,雖然教師意識到"要說的和別人不一樣"但并沒有對幼兒的回答做具體的回應,如果教師對前兩個幼兒的回答這樣引導:"你們幫老鼠想出了勇敢同貓搏斗的辦法,大家想一想,除了同貓搏斗,還會有什么辦法?"甚至在幼兒再次回答后,再歸納提升幼兒的答案,直至幼兒想出搏斗、哄騙、求饒、呼救等多種辦法。如果采取這樣梯度式的"拋接球"的方法,此次教學活動才能對幼兒的發(fā)展起到引導提升的作用,并使幼兒獲取新的生活經(jīng)驗。

四、忌主觀性接球

科學活動《彈性》,教師壓彈簧,問:"現(xiàn)在彈簧怎么樣了???",幼兒舉手。"丫丫來說說","變形了",又問:"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用力壓可以變形的","丫丫你來回答","有沙發(fā)、海綿"……在整個活動中,丫丫回答問題的機率最高,將近七八次,多數(shù)幼兒沒有回答的機會。

此案例中,教師對于"接球"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意識,即憑經(jīng)驗和印象選擇性接球。只想接投的又準又正的球,不喜歡接歪球、偏球。因為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往往就期望幼兒的回答是切入問題中心的,為了有利于活動順利進行,而且幼兒的回答質量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藝術。在這種期待下,老師往往會選擇"聰明的孩子"(語言發(fā)展好、能力好)回答問題,而那些"差的孩子"(膽小、怯懦,語言表達能力差)回答問題的機會則較少。長此以往,"差的孩子"就得不到發(fā)展,也會喪失自信心及學習積極性,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教師應該客觀公平的去接孩子拋過來的每一個球,應從教育教學考慮,因為有時印象中的"差孩子"往往會拋過來意想不到的球,會使整個教學"畫龍點睛"甚至為教學提供契機,更能鍛煉教師的教育機智。

五忌攬球

科學活動《轉動的陀螺》,觀看完有關陀螺的動畫片,教師問:"陀螺都有什么形狀的?"幼兒:"方的""圓的""帶花邊的",教師"陀螺有各種形狀的"教師:"陀螺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幼兒:"尖尖的頭",教師:"哦,陀螺都有尖"教師:"怎樣讓陀螺轉起來?"幼兒:"用手扭""用力拉"教師:"哦,陀螺轉起來的方法很多:"可用手扭一扭,可用力拉"下面我們玩陀螺……

此案例乍一看,師幼之間的問答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進展很順利,但是幼兒在此次活動中獲取新知識、新經(jīng)驗、及同伴交往合作討論方面卻沒有得到充分發(fā)展。因為教師在師幼應答上犯了一個"攬球"的錯誤,即活動中幼兒拋出的"球"老師全盤接受,沒有給其它孩子思考和鍛煉的機會。教師成了整個活動的核心。如果在活動中教師把一些接球的機會轉讓給孩子,即采用孩子應答孩子的方式,把一定量的問題交給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評判他人的過程,學習贊同和批判。比如,老師問大家:"他的回答怎么樣?"他的方法你們同意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