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1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2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3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4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言之辯勝于百萬雄師——《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一、設計理念對話體文言散文是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中一類代表性課文,特點非常鮮明,教學理應自成體系。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將對話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方式,分析課文中人物對話時的神態(tài),感受課文中人物對話的精準用詞,體會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表達技巧,探究一種對話體文言散文教學的良范式。對話體文言散文的“對話”體式共性,決定了課文都具有對話者在場的明顯特征,同時借助大量的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刻畫人物形象和表達思想主題。那我們何不就以對話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方式,讓學生置身于課文的對話情境開展教學呢?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可通過課堂教學“四階”活動,探索對話體文言散文教學的良性范式。學習活動一:察言觀色——分析對話時的人物神態(tài)師:同學們,如果人與人之間要展開一次高水平的對話,需要注意什么?生:對話時人物的表情、動作,用詞的準確性,語氣以及語言的藝術性等方面。師:有同學說對話要注意表情,那我們就來看看《燭之武退秦師》中的人物在對話時的神態(tài)。比如這三處對話,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對話雙方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并請說明原因(PPT):【第二段】1.(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2.公(鄭文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第三段】3.(燭之武)(A.謙卑恭敬地;B.義正詞嚴地;C.真摯誠懇地)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鄙何艺J為第一處的動作應該是拱手作揖,但神態(tài)是冷漠的。因為他具有如此才華能力,可到老不被賞識。現(xiàn)在有急事了才想到用他,他內心有怨氣,只是不明說罷了。師:為什么認為他的動作是拱手作揖?生:因為春秋很注重君臣之禮。他雖然心有不滿,但動作上還得行禮。師:很好。那請問第二處鄭文公聽到這番話后,會以什么樣的神色說話?生:他終于認識到“是寡人之過也”,神色定然十分羞愧懊悔。師:第三處呢?你覺得哪個選項更符合燭之武面對秦穆公時候的神情?生:燭之武去見秦伯的時候,他的身份是一個外交使節(jié),他的一言一行后代表的是一個國家,所以他不能過于謙卑,也不能過于強硬。我看后面燭之武在和秦穆公分析利弊的內容,沒有過度抬高秦國貶低鄭國。他只是真摯地為他考慮,客觀闡述自己的觀點,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態(tài)度是C項“真摯誠懇地”,這樣就能夠在試圖說服對方的時候又讓對方感覺自己是在真誠地為他考慮?!皩W習活動一”的主要任務是分析對話中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關聯(lián)。對話中人物的語言和神態(tài)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過分析對話發(fā)生時的語境和語言內容,以想象的方式來還原當時對話人物的神態(tài),引導學生依據(jù)文本,設身處地,進入情境。表層是借助形象思維能力大膽設想,深層是調動邏輯思維能力精準推斷。通過填補人物的神態(tài),增強教學的可操作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思維發(fā)展具象化,更好地把握人物靈魂深處的真實情懷。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可以在對話體文言散文教學中廣泛運用。比如在學習《侍坐》時,也可以設計“孔子()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圍繞補出表達神態(tài)的詞語,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把握孔子和弟子的形象,進一步深入領會他們的政治理想。學習活動二:字斟句酌——感受對話中的精準用詞師:前面我們通過“察言”來“觀”對話時人物的神色。其實對話中用詞的準確性也很重要。請同學們看下面兩句話的對比(PPT):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寡人不能早用汝,今急而求汝”?!举Y料鏈接】燭之武身份很低微,是負責養(yǎng)馬的圉政。馮夢龍《東周列國志》這樣介紹燭之武:“考城人也,姓燭名武,年過七十,事鄭國圉正,三世不遷官。”2.“敢以煩執(zhí)事”——“請以煩君”。【資料鏈接】“敢”,謙辭,表示冒昧地請求?!皥?zhí)事”,本是官吏身邊的侍從,后表對對方的敬稱。因為“執(zhí)事”表示不敢直指說話對象,而是通過侍從將自己的話傳達給尊者。師:“子”是古代對男子的敬稱,一般用在下對上或者平級之間。鄭文公作為國君,稱養(yǎng)馬的燭之武為“子”,而自稱“吾”,這是不是不合規(guī)矩?生:我覺得不但不會不合規(guī)矩,反而特別能讓燭之武感受到鄭文公的后悔自責。對話中鄭文公不只是表面上的禮賢下士,還有一種認錯態(tài)度上的誠懇。我如果是燭之武,面對這樣真誠的明君風范,一定會深受感動。師:還有一處字句也十分值得琢磨,在見到秦穆公以后,燭之武稱他為“執(zhí)事”,并且用了一個“敢”字,請問為什么不說成意思相同的“請以煩君”呢?生:這正是燭之武的智慧。說自己“敢”是謙卑低調,稱秦穆公為“執(zhí)事”是抬高對方。燭之武初見秦穆公表面上誠惶誠恐,讓秦穆公消除敵意,是為接下來進一步勸說作準備。師:可燭之武的低調,會不會讓秦穆公覺得鄭國弱小,然后變得更加驕橫跋扈呢?生:不會。秦穆公也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這是當時常用的外交辭令。不過,面對燭之武的禮貌先行,秦穆公想怒也怒不起。再仔細想想,燭之武說(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冒昧地煩請您把鄭國滅了吧”,還有些許不卑不亢的味道。反之,如果燭之武一開口就顯擺,不可一世的秦穆公肯定不干,那燭之武下面就沒戲了。“學習活動二”的主要任務是感受對話中用詞的精準美妙。煉詞析句是文言文教學的傳統(tǒng)技法,但是這里對于對話用詞精準性的分析,更注重對話本身的層面。通過對對話稱謂的謙恭、詞義范圍的大小、感情色彩的褒貶等細微差別的推敲和體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去探究說話人之所以這樣用字措辭的原因,最后理解說話人想要達成的語言效果。在對話體文言散文教學中,感受對話中的精準用詞,不僅是把握物形象的主要途徑,也是把握作者情感傾向和所寄深意的重要手段。學習活動三:賞枝析葉——體會對話里的表達技巧師:本文最重要的對話在第三段——燭之武在見到秦伯后的一番說辭,請同學們找一下這段話的中心句(PPT):見秦伯曰:“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③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④鄰之厚,君之薄也。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⑥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⑦夫晉,何厭之有?⑧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⑨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鄙褐行木涫恰瓣I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師:對話中語氣也非常重要,同學們覺得燭之武說這話時,語氣應當是怎樣的?生:應該是語重心長、真摯懇切吧。因為他說“唯君圖之”的時候,仿佛是秦公的謀臣,是站在秦國的角度說的,語氣是真誠的。師:那么燭之武是怎樣向秦王闡明利害關系的呢?可以討論一下。生:先用③④兩句正面直接說明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滅了鄭國,晉國變得強了,秦國相對就弱了。再用⑤句反面假設,表明了“不亡鄭”對秦國的好處。之后⑥句用事實證明晉國的忘恩負義。最后用⑦⑧句直指晉國的野心,假設未來晉國強大后對秦國的危害。燭之武的“離間計”極為高明,但又毫無虛言,令秦穆公不得不服。師:非常好!你說燭之武的“離間計”極為高明,毫無虛言,那么,除了前面提過的語氣真摯,你能否再概括揭示一下精彩在哪里?生:他說話邏輯性特別強,且說理的辦法一套一套的,讓我很佩服。師:是的。大家注意到?jīng)]有,燭之武說話,仿佛縱橫世界都在他的掌控當中,這就是對話語言高超的藝術美?!皩W習活動三”的主要任務是為了體會對話中語言的藝術性。所謂的“賞枝析葉”,指的是在把握對話主要內容“枝干”的同時,去分析剩下的說話語氣、論證邏輯等“葉片”。很多內容看似不是“主枝”技巧,起到的作用卻非同小可。在《燭之武退秦師》中,無論是在謙卑真摯的語氣上的拿捏,還是橫縱多維的邏輯論述,所有的“葉片”層層推進,相輔相成,最終都為“主枝”服務,讓語言充滿藝術美和邏輯性,最終達成勸秦退兵的目的。好作品呈現(xiàn)出的高品質對話,不會只有表達主要目的的“枝干”,必然還有藝術性的“葉片”來豐滿對話本身。對話體文言散文更是大多如此。與《燭之武退秦師》內容風格都非常接近的課文《齊桓晉文之事》,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創(chuàng)設了極強的論說藝術氛圍,文中人物的對話也極具表現(xiàn)力。學習活動四:有的放矢——組織對話后的自主探究師:同學們,前面三個階段的學習活動,我們通過“察言觀色”“字斟句酌”“賞枝析葉”三個途徑,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的大部分內容?,F(xiàn)在請同學們用剛學到的方法來自主探究一下《燭之武退秦師》的最后一段對話,并完成以下三個探究任務(PPT):探究任務一察言觀色——在兩處括號中補出神態(tài)語1.子犯()請擊之。2.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探究任務二字斟句酌——比較前后兩種說法的區(qū)別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秦伯之力不及此”問題:在春秋時,對尊者直稱其名或稱其為“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為什么晉文公稱呼對自己有恩的秦穆公“夫人”?2.“吾其還也”——“吾還也”問題:“其”的意思是什么?用在此處有何作用?探究任務三賞枝析葉——人物對話詳略的良苦用心問題:明明是對話,卻省略了子犯說的話,只詳細描述了晉文公的回答,用意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小結。)生:我認為任務一第一處要填“怒不可遏地”。得知友邦突然撤軍,本來勝券在握的局勢突然被扭轉,如果是我一定很生氣。生:任務一第二處應該填“無可奈何地”,因為他說“吾其還也”,“其”解釋為“還是”,是一種商量語氣。但可以聽出晉文公的無奈。師:分析得很好。還有誰能回答探究任務二的第一個問題?生:我認為稱秦穆公為“夫人”而不是尊稱他為“秦伯”,明顯含有對說話人的不滿。生:雖然文中晉文公的反應好像很理性淡定,但稱秦穆公為“那個人”,顯然是不把秦穆公放在眼里,對話中的這個詞泄露了天機。生:晉秦相約攻鄭,而秦卻臨陣背盟,不但撤軍,還留下軍隊扶鄭抗晉,這讓晉文公情何以堪!好在晉文公內心極為強大,沒有輕易失態(tài)。師:還有最后一項探究任務,誰能說說?生:子犯只是次要人物,文中只說他提出請求,并沒寫他怎么說,目的是突出晉文公的回答。生:晉文公其實內心怒不可遏,但他表現(xiàn)得冷靜克制,權衡利弊后,理性拒絕了子犯擊秦的請求,撤師離鄭。晉文公的內心太強大了,我們看到了一代霸主的沉穩(wěn)大氣和政治眼光。師:很好!同學們已經(jīng)真正讀通了《燭之武退秦師》,教材中還有不少類似的對話體文言散文,比如接下來要學的《齊桓晉文之事》也一樣精彩,課后請大家用今天的方法先去琢磨一下其人物對話?!皩W習活動四”的主要任務是用已學的方法再讓學生自主探究。從《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進程看,還有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