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_第1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_第2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_第3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_第4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一單元冷和熱1冷熱與溫度教學目標1.通過感知水的冷熱,知道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2.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能連續(xù)測量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并運用圖表將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3.通過分析圖表,發(fā)現(xiàn)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重點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教學難點在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連續(xù)測量溫度,并發(fā)現(xiàn)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玻璃溫度計、燒杯、鐵架臺、夾子、石棉網(wǎng)、三腳架。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歡迎大家再次來到我們的科學課堂中來。這節(jié)課,首先請大家閱讀一首小詩。2.出示小詩:夏天,媽媽在陽臺上洗了一盆衣服。糟了,里面有我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咦,花裙子怎么干啦?冬天,爸爸在院子里提了滿滿一缸水,水結(jié)成了冰。壞了!缸怎么破啦?……3.學生閱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4.教師引導:同學們,花裙子為什么會干呢?缸又為什么會破呢?聰明的同學一定會知道這些與溫度有關。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究第1單元——冷和熱。5.冷和熱究竟與什么有關呢?(與溫度有關。)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1個話題——冷熱與溫度。板書課題:1冷熱和溫度二、探究活動一:感受水的冷熱差異,形成溫度的概念1.教師出示一杯熱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老師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還有一杯是溫水,請同學們先將兩手的食指分別插入熱水和冷水中,5秒鐘之后再同時插入溫水中,比較手指的感覺。2.出示課本第2頁上面的兩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實驗的方法及要求。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要求體驗手指插進熱水、冷水、溫水的感覺。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強調(diào)同小組的每一位同學都要進行體驗。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準確描述活動的感受,預設:放入熱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溫水中,會感覺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溫水中,會感覺溫暖。4.明明是同一杯水,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覺呢?我們用手測量溫度,準確不準確呢?(不準確)怎樣才可以準確的知道水的溫度呢?(要想知道水,準確的溫度,必須使用溫度計。)5.出示溫度計,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溫度計的外部特征及結(jié)構(gòu)。溫度計主要由液泡、液柱構(gòu)成。溫度計又該如何使用呢?我們在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些什么?6.出示課本第2頁下面一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這段文字,初步了解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拿溫度計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2.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cè)壁。3.要等溫度計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讓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師生共同閱讀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邊讀邊弄清楚這樣使用溫度計的原因。預設:用手捏住溫度計的上端,可以避免手的溫度影響溫度計內(nèi)液面的位置;如果溫度計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測量的便不是水的溫度;如果不等溫度計內(nèi)液柱穩(wěn)定就讀數(shù),或讀數(shù)時拿出水面,所讀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溫度。教師再次出示課本第2頁正確使用溫度計的圖片,引導學生再次觀察,進一步強化溫度計正確的使用方法。7.學生分小組活動,練習正確的使用溫度計的方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練習情況,相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并且強調(diào)溫度計是易碎品,在使用時必須輕拿輕放。8.出示幾種錯誤的使用溫度計的方法,引導學生看一看,并且說一說這些使用溫度計的方法錯在哪里?9.教師小結(jié):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儀器,在測量溫度時,我們必須要正確的使用溫度計,這樣才能保證測出來的結(jié)果更加準確?;顒佣鹤鰺崴儧鰧嶒?,探究水溫下降的規(guī)律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一杯熱水倒到杯子中,過一會兒,杯子中的熱水就變涼了。大家知道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嗎?這其中有沒有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2.出示問題: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水溫是勻速下降?還是先快后慢的下降?或者其他?3.教師引導: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究竟是怎樣下降的?請同學們進行預測,提出自己的假設,并且填寫在活動手冊上。下面我們就來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4.出示課本第3頁上面做實驗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且閱讀旁邊的實驗設計與記錄,了解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支架、溫度計、燒杯、熱水、三腳架、實驗記錄表等等。實驗方法:①安裝好測溫裝置。②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水溫,連續(xù)記錄6次。③把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在方格紙上描點并連成曲線。教師強調(diào)實驗注意點:在實驗過程中因為我們使用的是熱水,所以請同學們注意安全。在實驗中,我們每隔兩分鐘就要測量一次水溫,并且記錄下數(shù)據(jù),要連續(xù)測量6次到7次。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液泡始終不能離開水面或者觸碰到杯壁和杯底,還要及時準確的記錄數(shù)據(jù)。各小組同學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這次實驗。5.學生分小組開始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進展情況,并且做適當?shù)闹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測量溫度的方法要準確,數(shù)據(jù)要記錄清楚,并且填寫好活動手冊。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組的實驗情況以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展示各小組繪制的曲線圖。教師小結(jié):剛剛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一杯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水溫下降的速度一開始很快,后來越來越慢。7.研討問題問題1:實驗我們做過了,實驗結(jié)論我們也得出來了,請大家將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與你的假設比較一下,看一看你的實驗結(jié)果與你的假設一致嗎?(有的同學一致,有的同學不一致。)教師引導:假設僅僅是我們的主觀判斷,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因此我們的實驗結(jié)論與自己的假設不一致,這也是很正常的。問題2:我們剛剛通過實驗,懂得一杯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水溫下降的速度一開始非???,后來越來越慢。那么問題來了,假如我們持續(xù)觀察下去,水溫會怎樣變化?會不會一直往下降低呢?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弄明白,繼續(xù)觀察下去,會發(fā)現(xiàn)水溫下降速度越來越慢,達到某一個溫度(該溫度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室溫相同),這個時候,溫度就會停止下降,保持不變。學生完善好自己的實驗記錄?;顒尤河^察各種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特點和用途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用途。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2.出示課本第3頁的4種溫度計,引導:你們認識這4種溫度計嗎?3.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溫度計的特點和用途。電子水溫計:用來測量各種液體的溫度,精度高,讀數(shù)方便。電子體溫計:用來測量體溫,讀數(shù)更方便。干濕溫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紅外線感應溫度計:探測物體的溫度時不需要接觸被測物,更方便、快捷。4.其實還有許多我們平時沒有見過的溫度計,教師相機出示一些學生不常見的溫度計的圖片,并作一些介紹,引導學生了解更多溫度計的特點和用途,增進學生對各類溫度計的了解。5.教師小結(jié):溫度計主要的功能是測量溫度,不同的溫度計其特點和用途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溫度計。三、課堂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溫度計,學會了使用溫度計的方法,并且通過實驗明白了一杯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下降具有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查閱資料,了解更多有關溫度的知識。2熱脹冷縮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與實踐,掌握酒精燈的使用方法。2.通過實驗與分析,知道絕大多數(shù)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3.能夠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教學重點認識到液體、氣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教學難點設計實驗驗證液體、氣體、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水槽、燒瓶、膠塞、細玻璃管、高錳酸鉀水溶液、氣球、溫度計、銅球?qū)嶒炑b置、酒精燈、火柴。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上一課,我們探究了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在這個實驗中,我們使用溫度計測量熱水的溫度,發(fā)現(xiàn)溫度計放在熱水中,液柱會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會下降。2.教師相機出示課本第4頁上面兩幅圖。引導學生看一看。重點引導學生注意溫度計在熱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3.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溫度的高和低對溫度計中的液柱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這方面的問題。板書課題:2熱脹冷縮二、學習新課活動一:研究液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熱和受冷時,它們的體積會有變化嗎?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2.出示問題:水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同學們,你認為水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是變大?還是變?。炕蛘呤遣蛔??請大家對這個問題做出自己的預測。3.學生預測。出示課本第4頁下面的一幅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進一步了解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實驗注意點。4.全班交流實驗材料:中間插有空心管的膠塞和配套的瓶子、紅顏色的水、水槽、熱水、冷水等等。實驗方法:①準備一個中間插有空心管的膠塞和配套的瓶子。②往瓶里加滿染了顏色的水,用膠塞塞緊瓶口。③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記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④往水槽里加熱水,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變化。⑤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變化。實驗注意點:玻璃管的粗細是影響實驗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細,液柱高度的變化越明顯。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這個實驗,便于學生觀察。在使用熱水時注意安全。在這個實驗中,有時實驗現(xiàn)象不太明顯,因此大家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觀察要仔細。5.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進行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填寫好實驗報告。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實驗情況,說一說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預設:實驗現(xiàn)象:放入熱水中,玻璃管內(nèi)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內(nèi)液面下降。實驗結(jié)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顒佣貉芯繗怏w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的變化1.教師引導:我們剛剛探究了水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變化的規(guī)律,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氣體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的變化情況。2.出示問題:空氣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什么變化?3.引導:請同學們針對這個問題做出自己的推測。學生預設:空氣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受冷時體積會縮小。下面我們也來通過實驗驗證一下我們的預測。4.出示課本第5頁上面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上面的實驗設計,了解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驟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燒瓶、水槽、熱水、冷水、氣球等等。實驗方法:①把氣球嘴套在玻璃瓶口。②將瓶子放入熱水中,觀察氣球的變化。③再將瓶子放入冷水中,觀察氣球的變化。實驗注意點:做完受熱實驗后,立即將燒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熱實驗,這樣實驗的現(xiàn)象會明顯一些。同樣本次實驗要填寫好實驗報告。5.學生分小組進行本次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做適當?shù)奶嵝选?.全班交流,說一說本小組的實驗情況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預設:實驗現(xiàn)象:放入熱水中,氣球鼓起來了,放入冷水中,氣球變癟了。實驗結(jié)論:氣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活動三:研究固體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的變化1.教師引導:剛剛我們研究了液體和氣體受冷和受熱時體積的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氣體還是液體,受熱時體積都會膨脹,受冷時體積都會縮小。那么固體受冷和受熱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呢?2.出示一個小銅球,引導: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只小銅球來探究一下,固體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3.出示問題: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會有什么變化?4.同樣的。下面先請同學們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預測。學生預測:銅球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后體積會縮小。小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究竟會有怎樣的變化?我們?nèi)匀灰ㄟ^實驗來驗證。5.出示課本第5頁最下面的有關銅球?qū)嶒灥奈淖趾蛨D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讀一讀相應的文字,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小銅球、鐵圈、酒精燈、水槽、冷水等等。實驗方法:①觀察常溫下銅球通過鐵圈的情況。②給銅球加熱后,觀察銅球是否能通過。③將銅球放入水中冷卻后,再試著讓它通過鐵圈。6.教師指導并強調(diào)酒精燈的使用。出示酒精燈,引導學生認識酒精燈,了解酒精燈的結(jié)構(gòu)及各部分的作用。出示課本第6頁上面有關酒精燈使用方法的圖片和文字,學生仔細觀察這4幅插圖,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酒精燈的使用方法①打開燈帽,將燈帽豎放在燈旁。②用點著的火柴從燈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③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熱。④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教師和學生一同學習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強化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意識。教師演示酒精燈的使用方法,一邊演示一邊強調(diào)使用注意點,各小組同學在小組內(nèi)按照步驟練習使用酒精燈,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燈。教師引導:此項實驗,要求我們認真細致做好每一個實驗環(huán)節(jié),才能完滿的完成實驗,得出實驗結(jié)論。7.教師進行演示實驗,邊演示邊強調(diào)實驗方法和注意點。8.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并且做適當?shù)闹笇А?.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實驗情況,說一說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以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預設:實驗現(xiàn)象:加熱銅球,銅球不能通過鐵圈,冷卻銅球,銅球又能通過鐵圈了。實驗結(jié)論:固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10.實驗總結(jié)教師引導:同學們,剛剛我們一連做了三次實驗,分別探究了液體、氣體和固體在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情況。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實驗中得出的結(jié)論。11.學生回顧實驗,并且說一說三個實驗中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12.出示課本第6頁的一段文字絕大多數(shù)物體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這種現(xiàn)象叫作熱脹冷縮。讀一讀這段文字,初步了解固體、液體、氣體在遇冷和受熱時,體積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了解什么是熱脹冷縮。13.教師強調(diào)這段話中的“絕大多數(shù)”4個字能否去掉?預設:“絕大多數(shù)”這4個字是不能去掉的,絕大多數(shù)表明并非所有的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特點,也有一些特別的物體沒有熱脹冷縮的特點。因此我們在科學中語言表達要注意嚴謹。活動四: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在生活中的運用1.同學們,在我們?nèi)粘I钪校?jīng)常會看到這些現(xiàn)象。2.出示課本第6頁下面三幅圖片,學生仔細觀察,了解圖中三幅圖片的內(nèi)容。輪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癟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夏天架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3.同學們,這些生活現(xiàn)象我們能夠用今天學到的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來解釋嗎?預設:夏天溫度高,輪胎內(nèi)的氣體受熱膨脹,容易爆胎。把癟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乒乓球內(nèi)氣體受熱膨脹,可使癟的乒乓球重新鼓起來。如果夏天架電線時拉得太緊,到了冬天電線遇冷收縮,就會繃斷。4.無論是輪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癟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還是夏天夏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都是因為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除了我們書上提到的這三種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之外,你還知道有哪些現(xiàn)象與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有關?預設:溫度計就是利用熱脹冷縮最簡單的例子。因為水銀的膨脹系數(shù)比較大,變化較明顯。人們就把水銀或酒精,導入密封的玻璃管,用來測量溫度。鐵路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鋼軌溫度每升降1℃,每1米鋼軌就會伸縮0.0118毫米。所以,鋼軌之間都預留了縫隙,中國鐵路的鐵軌接頭之間的縫隙在18毫米之內(nèi)。人行道的地磚每塊之間還留有空縫。有的門在夏天很緊,開關不方便。三、課堂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三個實驗分別探究了液體、氣體和固體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的變化,明白了絕大多數(shù)物體在受熱時體積都會膨脹,遇冷時體積都會收縮,這種現(xiàn)象叫做熱脹冷縮,同時我們還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體現(xiàn)了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課后,請同學們留心觀察我們的生活,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出現(xiàn)了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3水受熱以后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受熱以后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2.通過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C時,水會沸騰。3.通過比較冰、水、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冰、水、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教學重點了解融化和沸騰的條件。教學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冰融化和水沸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鐵架臺、三腳架、酒精燈、石棉網(wǎng)、溫度計、燒杯、冰塊、秒表。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知道我們的地球上絕大多數(shù)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蘊藏著大量的各種形態(tài)的水。2.今天這一課,我們來探討水受熱以后會有怎樣的變化。板書課題:3水受熱以后二、探究活動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氣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1.出示課本第7頁上面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教師提問:同學們,在這兩幅插圖中,你能看到水了嗎?預設:冰、水和水蒸氣都是水。2.那么冰、水和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嗎?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3.出示冰塊、一杯常溫水、一杯熱水,引導學生看一看,仔細觀察,體會冰、水和水蒸氣的相同和不同之處。4.教師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等等各種方法。預設:冰、水、水蒸氣的相同之處:無色、無味、透明……冰、水、水蒸氣的不同之處: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是固體;水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液體;水蒸氣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氣體。5.出示課本第7頁的一句話冰受熱后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作融化。6.學生齊讀這句話,理解什么是融化。7.教師講解,冰是水的固體形態(tài),我們稱之為固態(tài),水是液體形態(tài),我們稱之為液態(tài)。從固態(tài)冰變成液態(tài)水,需要的條件就是加熱?;顒佣貉芯勘诨^程中溫度的變化1.教師引導: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會有變化嗎?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2.出示課本第7頁下面的一幅圖,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實驗材料:支架、三腳架、酒精燈、冰、溫度計、等等。實驗方法:①取少量冰,測量它的溫度。②用酒精燈加熱冰,每隔1分鐘測一次溫度,直到燒杯中的水溫達到10°C時為止。③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實驗注意點:(1)強調(diào)酒精燈的使用教師引導:上一課我們使用了酒精燈,大家還記得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點嗎?全班同學一起回顧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點。(2)溫度計的使用教師引導:除了酒精燈,溫度計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使用方法,請同學們再次回顧之前的學習的知識,想一想溫度計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教師小結(jié):在本次實驗中安裝加熱裝置時,要注意溫度計不能碰到燒杯的底部和燒杯的內(nèi)壁,另外燒杯中的冰塊要蓋過溫度計底部的紅色液泡。4.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且相機加以指導。5.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實驗情況,說一說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6.分析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曲線圖(1)出示課本第8頁上面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初步了解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情況。(2)出示旁邊的三個問題,學生讀一讀三個問題,并思考和交流。問題1:冰融化前,溫度是否持續(xù)上升?問題2:冰開始融化時的溫度是多少?問題3: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3)學生交流,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實驗及我們的分析,我們知道冰融化前,溫度持續(xù)上升,當溫度達到0攝氏度時,冰開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顒尤鹤鏊序v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水和水蒸氣狀態(tài)轉(zhuǎn)化的特點1.教師引導:大家平時都有燒水的經(jīng)歷,大家有觀察過水沸騰時的樣子嗎?知道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有哪些變化嗎?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2.首先請大家來預測一下水沸騰后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它的體積和溫度有什么變化?學生預測:給水加熱,水就會沸騰,在水沸騰之前,溫度會持續(xù)上升,水沸騰之后,溫度不再持續(xù)上升,水沸騰之后,水的體積會變小。同學們預測的是否正確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3.出示課本第8頁的實驗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4.全班交流實驗材料:酒精燈、支架、三腳架、燒杯、水、溫度計等等。實驗方法:①加熱前,記錄燒杯中水面的位置。②用酒精燈繼續(xù)加熱燒杯中的水,每隔1分鐘測一次水溫,直到水沸騰。記錄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③水沸騰后4分鐘,停止加熱,待水面平靜后,觀察、記錄燒杯中水面的位置。實驗注意點:在本次實驗中,給水加熱到沸騰狀態(tài),一定要注意安全。5.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好活動手冊上的實驗報告,并且思考下面的4個問題。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加以指導和提醒。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實驗情況,展示本小組畫出的水沸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7.出示課本第9頁上面的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曲線圖,按照要求先把點連成線,再分析并且回答下面的問題。預設:水沸騰前,溫度持續(xù)上升,當溫度達到100攝氏度時,水開始沸騰,但是在沸騰的過程中,溫度不再持續(xù)上升。停止加熱后,能夠發(fā)現(xiàn)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8.交流研討:燒杯中的水面為什么會下降呢?水去了哪里呢?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jié):停止加熱后,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是因為產(chǎn)生了水蒸氣。9.出示課本第9頁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C時,水會沸騰,并產(chǎn)生大量氣泡。水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水的沸點。10.學生認真朗讀這段文字,了解水的沸點,知道水的沸點的含義,并且知道100攝氏度是水的沸點,當水達到水的沸點時,水就會沸騰?;顒铀模河懻撍疅_后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及原因1.同學們,你們見過燒開的水嗎?燒開的水有什么現(xiàn)象呢?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呢?2.出示課本第9頁下面這幅圖,引導學生觀察這幅沸騰的水圖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這個問題并回答。預設:現(xiàn)象:水壺里的水變少了,產(chǎn)生了大量氣泡;在壺蓋和壺把手上有水珠形成。原因:分別發(fā)生了沸騰和凝結(jié)(對于凝結(jié),只要能說出有水珠出現(xiàn)即可,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鋪墊)。三、課堂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水受熱以后的變化,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冰、水和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冰是固態(tài),水是液態(tài),水蒸氣是氣態(tài),三者之間是會互相轉(zhuǎn)化的,并且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冰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以及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課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水沸騰時會有哪些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的所學的知識。4水遇冷以后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2.通過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C時,水會結(jié)冰。3.知道水會從一種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教學重點了解凝結(jié)和凝固的條件。教學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水結(jié)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燒杯、鋁箔紙、玻璃棒、冰塊、試管、試管夾、秒表。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上一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水受熱以后的變化,那么水遇冷以后,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4水遇冷以后二、學習新課活動一:交流露水的形成時間及氣溫,做水蒸氣遇冷實驗1.教師引導:你們見過露水嗎?你在什么時候見過露水?那個時候的氣溫在一天中是高還是低?2.出示課本第10頁上面兩幅有關露水的圖片,喚起學生對露水的回憶。生回答:露水大多出現(xiàn)在溫差較大的凌晨時分,這時候的氣溫在一天中比較低。3.教師提問:為什么露水會出現(xiàn)在早上呢?下面我們來繼續(xù)探究4.研究水蒸氣遇冷以后的變化(1)出示課本第10頁下面的兩幅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2)全班交流實驗材料:燒杯、酒精燈、鋁箔紙、玻璃棒等等。實驗方法:①用鋁箔紙包住裝有溫水的燒杯口,在鋁箔紙上開個小洞。②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中的水,直到水沸騰。③在鋁箔紙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溫度較低的玻璃棒。教師強調(diào),在實驗過程中,要正確使用酒精燈,避免意外的發(fā)生,時刻注意安全,不要被水蒸氣燙傷。(3)學生分小組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做相應的指導。(4)全班交流,組織學生交流:水蒸氣遇冷以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說一說在玻璃棒上,出現(xiàn)了什么?預設:實驗中,在玻璃棒上出現(xiàn)了流下來的水滴。(5)全班研討:從玻璃棒上流下來的水滴是怎樣形成的呢?(6)學生討論,教師小結(jié):水蒸氣遇到了溫度較低的玻璃棒的時候,就從氣態(tài)變成了液態(tài),就在玻璃棒上凝結(jié)成了水滴。(7)出示課本第10頁下面的一句話水蒸氣遇冷后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作凝結(jié)。學生認真的讀一讀這段話,了解什么是凝結(jié)?凝結(jié)的條件是什么?活動二:做水結(jié)冰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水結(jié)冰狀態(tài)轉(zhuǎn)化的特點1.出示冰的圖片,引導:大家見過水結(jié)冰嗎?水結(jié)冰前后溫度和體積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2.請同學們想一想,猜一猜水在什么溫度時就會結(jié)冰?學生猜測水結(jié)冰的溫度。3.出示課本第11頁上面研究水結(jié)冰前后溫度和體積變化的實驗圖片,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實驗設計,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試管、試管夾、水、溫度計、加了鹽的水、冰等等。實驗方法:①在試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溫度計,再記下水面的位置。②把試管連同溫度計放到加了鹽的碎冰中,每隔1分鐘讀取溫度,直到溫度降到-2°C時為止。③觀察試管中冰面與原來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實驗注意點:在本次實驗中,要注意溫度計不能碰到試管的底部和內(nèi)壁,水要浸沒溫度計底部的紅色液泡。完成實驗后,要繪制出水結(jié)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并且思考下面的兩個問題。問題1:水開始結(jié)冰時的溫度是多少?問題2:水在結(jié)冰的過程中,溫度是怎么變化的?4.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做好實驗記錄。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可以采用分批次在碎冰中加食鹽并攪拌的方法,降低碎冰的溫度,使冰的溫度盡可能的低一些。5.全班交流,各小組說一說本小組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以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6.出示課本上學生繪制的水結(jié)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并回答曲線圖下面的兩個問題。預設:水結(jié)冰時的溫度是零攝氏度。在水結(jié)冰的過程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先是下降,然后不變,再下降。因為水的溫度降到零攝氏度時開始結(jié)冰,結(jié)冰的過程中,水的溫度一直保持在零攝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結(jié)冰后,溫度就會又開始下降。7.出示課本第11頁下面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C時,水會結(jié)冰。水結(jié)冰時,體積會膨脹。8.學生認真的讀一讀這段文字,了解水結(jié)冰的溫度以及水結(jié)冰前后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顒尤航忉屔钪械哪Y(jié)和凝固現(xiàn)象,歸納總結(jié)水的三態(tài)變化1.教師引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2.出示課本12頁上面的6幅插圖,學生觀察這6幅插圖,了解六幅插圖的內(nèi)容。預設:圖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圖片2:屋檐下掛滿冰凌。圖片3:水缸里的水結(jié)冰后,水缸裂開。圖片4:冬天進入室內(nèi),鏡片上出現(xiàn)小水珠。圖片5:瓶子里的水結(jié)冰后,塑料瓶鼓脹。圖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3.同學們,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呢?大家能夠運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xiàn)象嗎?預設:圖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瓶子外壁時,凝結(jié)成水珠,這是一種凝結(jié)現(xiàn)象。圖片2:屋檐下掛滿冰凌,是因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過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圖片3:缸里的水結(jié)冰后水缸裂開,是因為冬天室外溫度比較低,當達到零攝氏度時,水會結(jié)冰,體積膨脹,缸就會被撐破。圖片5瓶里的水結(jié)冰后,塑料瓶鼓脹,圖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一樣的道理。圖片4:冬天進入室內(nèi),鏡片上出現(xiàn)小水珠,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鏡片時,會凝結(jié)成水珠,這與圖片1是一樣的道理。4.出示課本12頁下面的一段文字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態(tài)、氣態(tài)、固態(tài)三種狀態(tài)存在的物質(zhì)。當外界溫度發(fā)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學生認真讀一讀這段文字,了解水的三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固態(tài)是怎樣轉(zhuǎn)化的。5.出示學生活動手冊的第2題,學生認真思考并且在括號里填寫變化的條件。全班交流,共同完成這一道題目,歸納總結(jié)水的三態(tài)變化,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水三態(tài)變化的條件。三、課堂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水蒸氣、水和冰轉(zhuǎn)化的過程,了解了凝結(jié)和凝固的概念,認識了生活中的一些凝結(jié)與凝固現(xiàn)象,懂得了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態(tài)、氣態(tài)、固態(tài)三種狀態(tài)存在,當外界溫度發(fā)生變化并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就會從一種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身邊的水的各種狀態(tài)及水的三態(tài)轉(zhuǎn)變的現(xiàn)象,并試著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釋這些現(xiàn)象。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5地球教學目標1.知道人類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球形天體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陸分布等基本信息。2.閱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資料,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從簡單直觀的想象到根據(jù)經(jīng)驗、事實進行推測,最后通過實踐證實的過程,體會隨著經(jīng)驗和實踐的深入,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教學重點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教學難點將“地球是球形”的常識回溯到歷史情境,讓學生重新經(jīng)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各種關于地球的圖片和視頻。學生分組材料:地球形狀模擬器、模型小船、充氣地球儀、氣球、氣筒、陸地板塊貼紙、記錄用的紙和筆。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課本13頁的小詩:太陽用燦爛的陽光,描繪白天的畫卷。月亮用柔和的月光,講述夜晚的故事。......仰望蒼穹的人啊,從未停止過對它們的探尋與思索。2.學生讀一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里面提到了哪些事物?3.教師引導:大家知道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嗎?學生答:地球。教師問:大家知道,白天照亮地球,給地球送來光明和溫暖的是什么嗎?學生答:是太陽。教師問:那同學們知道每天晚上給地球送來月光的是什么嗎?學生答:是月亮。4.教師引導:大家對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及與地球密切相關的月球和太陽了解嗎?又了解多少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討地球、月球和太陽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5.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我們生活的地球。板書課題:5地球二、探索活動一:閱讀資料,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1.同學們現(xiàn)在都知道,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一個球體。不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認識你做的嗎?2.出示課本第14頁的幾幅圖片,學生認真觀察,并讀一讀相關的文字,了解我們?nèi)祟惖淖嫦仁窃鯓诱J識地球的。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觀察圖片,研讀相關的文字,進一步體會古人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史。預設:這四種觀點具有典型性,涵蓋中外不同認識:蓋天說是中國古代人的一種直觀感受;海面彎曲是古希臘人根據(jù)船只進出港時的現(xiàn)象作出的猜測;渾天說是張衡根據(jù)日月星辰的運動提出的一種抽象模型;而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jù)月食變化提出的觀點則是一個推論。課本這樣編寫實際上暗含著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4.交流討論:同學們,剛剛我們了解了古人是怎么認識地球和宇宙的?下面請大家想一想,古人的這些宇宙觀,哪些地方和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觀察相一致,哪些地方與日常觀察不一致?預設:蓋天說是中國早期的宇宙模型,其合理部分為符合觀察,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是大地的方和天空的圓之間如何結(jié)合;古希臘人根據(jù)船只進出港時的現(xiàn)象作出的猜測,超越了人眼所見;張衡的渾天說和現(xiàn)代宇宙觀最接近,但是難以解釋日月星辰的周期運動現(xiàn)象;亞里士多德的推測是有依據(jù)的,解釋也是合理的。5.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在海邊看到帆船回港,人們總是先看見船帆,后看見船身;而船離開岸邊時,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學生思考,嘗試解釋原因。預設:因為地球是圓的,因此當帆船回港時,總是比較高的船帆先進入人們的視線,而比較低的船身后進入人們的視線,船離開岸邊,正好相反。6.出示亞里斯多德提出的根據(jù)月食的形狀變化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這一推斷以及旁邊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片,閱讀旁邊的文字,想一想亞里士多德根據(jù)月食的形狀變化,為什么能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預設:發(fā)生月食時,陰影邊緣總是圓弧形,而當時人們已經(jīng)知道月食是因為地球擋住了陽光,因而猜測地球是一個球體。7.教師相機補充古人猜測地球是球體的另外一些證據(jù)資料:古代牧羊人向南方行進,會看到南部天空總是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星座,而北部天空則有些星座落到地平線以下;向北方行進則相反,南部天空的星座會落到地平線之下,北方天空的地平線上會看到一些新的星座。8.教師小結(jié):經(jīng)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古人的一些宇宙觀,知道古人因為科學條件的限制,對地球以及宇宙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但是隨著人們觀察的深入,古人逐漸認識到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顒佣耗M帆船進港和出港的現(xiàn)象1.教師引導:古人在岸邊看到帆船離港時,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帆船返港時,總是先看見桅桿,后看見船身,這種現(xiàn)象是生活在海邊的古希臘人最先觀察,并且記錄下來的,據(jù)說古希臘人根據(jù)這個推測地球是球形的。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模擬實驗來探究一下。2.出示課本第15頁上面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初步了解本次探究活動的材料、方法及要求。3.全班交流活動材料:海面演示儀、小船、觀察記錄表等。方法:第1步,將實驗演示儀的“海面”調(diào)整為平直狀態(tài),在桅桿頂部、桅桿中部和船身分別做上記號。負責操作的學生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移動模型小船,負責觀察的學生記錄三個記號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第2步,將實驗演示儀的“海面”調(diào)整為彎曲狀態(tài),重復第一步。教師強調(diào)實驗注意點:用模型小船在平面上模擬帆船進港、出港時,觀察者要平視海面,開船者的速度要控制好,不要太快。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同學們在做這次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比較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與曲面上航行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4.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要求進行模擬實驗,并且做好觀察記錄,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適當?shù)募右灾笇А?.全班交流,各小組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結(jié)論。預設:實驗現(xiàn)象: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航行,無論是進港還是離港,都是同時看見帆船的全身,而模型小船在曲面上航行時,離港時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返港時,是先看見桅桿,后看見船身。實驗結(jié)論:由此可以證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形的。6.教師小結(jié):剛剛大家通過模擬帆船進港出港的實驗,進一步驗證了古希臘人的推測,說明地球是球形的?;顒尤耗M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經(jīng)過1.出示航海家麥哲倫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人嗎?學生答:麥哲倫。教師問:大家知道麥哲倫的有關資料嗎?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麥哲倫的資料。教師小結(jié):麥哲倫最大的一個貢獻就是進行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出示學生活動手冊第5頁上有關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學生自由讀一讀,進一步了解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故事。2.引導: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究竟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模擬實驗在現(xiàn)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3.出示課本15頁下面的一幅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本次模擬實驗的要求。4.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本次模擬實驗的要求:①閱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②用彩筆在地球儀上標注出麥哲倫航行路線的主要??奎c。③在主要停靠點上插一面小旗,并用棉線將小旗按航行路線連起來。5.學生分小組活動,仔細閱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并用彩筆在地球儀上標注出麥哲倫航海路線的主要停靠點,在主要??奎c上插一面小旗,然后用紅色的線按航行的路線將小旗連接起來。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模擬實驗的情況,并且做適當?shù)闹笇А?.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自己小組的小紅旗連線情況,觀看麥哲倫的航海路線,想一想,麥哲倫的航海路線,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形狀?預設:在地球儀上標注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后,你會發(fā)現(xiàn):當取下連接小旗的棉線時,棉線呈環(huán)狀。這是因為麥哲倫從西班牙出發(fā)后始終朝著一個方向——西邊航行,最終又回到了起點。7.教師小結(jié):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再一次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證明了渾天說、蓋天說等等都是錯誤的?;顒铀模洪喿x地球的相關資料1.教師引導:大家現(xiàn)在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員,那么地球在太陽系中是一個怎樣的位置呢?2.出示課本16頁上面的地球和太陽的關系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系,再讀一讀旁邊的相關文字,想一想從哪里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顆行星?預設:地球圍繞著太陽做有規(guī)律的轉(zhuǎn)動;自身不發(fā)光,并且質(zhì)量足夠大,從這兩點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顆行星。3.除了這些,同學們還知道,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呢?預設: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地球表面有液態(tài)的水,溫度適宜,是太陽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別是有高級智慧生物的行星。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同時,自身也在自轉(zhuǎn)。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4.出示課本16頁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教師引導:這是一幅地球的圖片,是從太空拍攝的,大家想一想,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藍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綠色部分又可能是什么?請大家比較一下藍色、咖啡色、綠色部分的面積哪個更大?教師出示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進一步思考,我們剛才提出的問題。預設: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層或冰川;藍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綠色部分能是森林或草原。其中,藍色部分面積最大,因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5.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初步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圍繞太陽轉(zhuǎn)動。并且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最大,因此藍色是地球的主要顏色。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地球的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地球的知識?;顒游澹涸跉馇蛏险迟N陸地板塊貼紙1.教師出示地球儀,引導:這是一個地球儀,模擬了地球上海洋、陸地的分布情況。學生分別說一說地球儀上海洋和陸地的位置。2.再出示一個藍色的氣球,提出要求: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個藍色氣球,再看一看地球儀,想一想藍色氣球和地球儀的相同之處,然后參考地球儀,將陸地板塊貼紙貼在這個藍色氣球上。3.教師提供地球陸地板塊貼紙,提醒學生注意分清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大洋洲大陸、南極洲大陸等板塊,一定要找到相應的位置。4.學生分小組活動,對照地球儀在氣球上貼上個陸地板塊貼紙。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且做適當?shù)闹笇А?.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貼好的藍色氣球,再將它與地球儀比較一下,看看哪一組貼的最好,最與地球儀吻合。6.討論交流:剛剛我們對照地球儀,在氣球上粘貼了各個陸地板塊的貼紙,通過這個活動。請大家比較一下各個大陸的分布情況,并說一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預設: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比陸地的面積要大得多,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也沒有海洋的面積大。在陸地面積當中,亞歐板塊的面積是最大的,最小的是大洋洲板塊的大陸面積。三、課堂總結(jié)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的相關知識,知道古代對于地球的認識有蓋天說、渾天說等等,人們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接著通過模擬帆船進港活動和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活動,知道了地球是一個球體。最后通過閱讀資料了解了地球是太陽系當中的一顆行星,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占絕大部分,陸地僅僅是一小部分。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閱讀有關地球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一些地球的有關知識。6月球教學目標1.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過程。2.了解月球概況,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wèi)星。3.知道月相名稱,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教學重點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過程。教學難點知道月相名稱,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有關月球的視頻。學生分組材料:月球儀、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電筒、排球、月相圖。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上一課我們了解了有關地球的知識,指生說一說上一課學習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在我們地球附近,有一顆始終圍繞地球旋轉(zhuǎn)的衛(wèi)星,同學們知道他的名字嗎?是月球。2.是的,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大家知道月球的有關知識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月球的知識。板書課題:6月球二、探索活動一:閱讀有關環(huán)形山的資料,做環(huán)形山形成和陰影變化的模擬實驗1.教師引導:月球的歷史由來已久,我們古人是怎樣認識月球的呢?2.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說一說古人對月球的認識。3.400多年前,意大利的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了地球,讓我們跟隨伽利略一起去看一看,月球上究竟有什么?4.出示課本17頁伽利略觀察月球的圖片和月球表面的圖片,學生認真觀察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伽利略觀察到了月球表面有什么?。預設:伽利略通過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環(huán)形山、高地和月海。5.學生看旁邊的月球表面圖片,分別在這幅圖上找一找環(huán)形山、高地和月海。6.對于這些環(huán)形山,人們又是怎樣認識的呢?預設:許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環(huán)形山是由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直到大約50年前,科學家又得出新的結(jié)論,這些環(huán)形山大部分是來自宇宙的流星撞擊而形成的。7.教師出示火山噴發(fā)及火山噴發(fā)后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且與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比較一下,想象兩者的相同之處。8.教師引導:到了大約50年前,科學家對于環(huán)形山又有了新的結(jié)論,認為這些環(huán)形山大部分是由來自宇宙的流星撞擊而形成的。來自宇宙的流星撞擊為什么會形成環(huán)形山呢?下面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體驗一下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9.出示課本第17頁下面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圖片,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相關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擬實驗的所需材料、方法及要求。10.全班交流實驗器材:托盤、細沙、石子、泡沫球、手電筒等等。實驗方法:①在一個盤子里鋪上約3厘米厚的細沙。②從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盤里丟相同大小的石子。③再從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丟大小不同的石子。實驗注意點:本次實驗是一個對比實驗,分別要從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盤里丟大小相同的石子,再從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丟大小不同的石子,然后比較沙盤里沙坑的情況。11.學生分小組活動,進行模擬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做相應的指導。全班交流,各小組說一說本小組的實驗情況以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預設:從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盤里丟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從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丟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手電筒代表太陽,當陽光從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時,形成的陰影不同,太陽光斜射月面,環(huán)形山最為明顯,而直射時環(huán)形山不太明顯。實驗結(jié)論: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主要由隕石撞擊形成。12.教師小結(jié):剛剛我們模擬了環(huán)形山的形成,觀察了環(huán)形山投影的變化,從這個模擬活動中,我們初步可以得出結(jié)論——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主要是由隕石撞擊而形成的?;顒佣耗M月球公轉(zhuǎn),觀察月相變化1.教師引導: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wèi)星,地球始終圍繞太陽轉(zhuǎn),而月球始終圍繞地球轉(zhuǎn)。那么,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會有什么變化呢?這種變化又有怎樣的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探究這個方面的問題。2.出示課本18頁上面的模擬月球公轉(zhuǎn)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擬實驗的材料、方法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實驗材料:臺燈、排球等。實驗步驟:①拉上窗簾,關上頂燈,打開臺燈并放在教室中央。②手臂伸直,雙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頭稍高。③原地轉(zhuǎn)動身體,讓球一直保持在身體的前方。④觀察球面受光的情形。教師強調(diào)本次實驗的注意點:實驗時,教室里面要保持黑暗狀態(tài),這樣效果更好。在這個實驗中,落地臺燈相當于太陽,排球相當于月球,人的頭部相當于地球。地球轉(zhuǎn)動一周,相當于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臺燈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變化。4.教師請一位同學做演示實驗,其他同學認真看一看,進一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方法以及注意點。學生分小組活動,做一做這個模擬實驗,進一步體會月球公轉(zhuǎn)時月相的變化。5.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以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預設:我們可以看到8個方向的排球受光部分的情形。可以知道月球按逆時針方向繞著地球公轉(zhuǎn)?;顒尤洪喿x月球的相關資料1.出示課本18頁中間的一段文字,學生自由讀一讀,初步了解這段文字的內(nèi)容,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在宇宙中,環(huán)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衛(wèi)星。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wèi)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它還是至今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外天體。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月球自己并不發(fā)光,但能夠反射太陽光。2.出示18頁中間有關月球以及月球圍繞地球轉(zhuǎn)動的圖片,引導學生再看一看,結(jié)合有關月球的介紹,進一步體會月球的知識。3.討論交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月球的表面和地球的表面,想一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預設:①地球表面有大氣、土壤、巖石,還有液態(tài)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體;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因而沒有風),沒有液態(tài)水,有巖石,月壤因熱脹冷縮而呈粉末狀。②地球表面有地殼結(jié)構(gòu)和地質(zhì)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沒有地質(zhì)作用,月表雖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隕星撞擊形成的。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來很容易,但容易摔跤。4.教師相機補充一些有關月球的知識月球繞地球的公轉(zhuǎn)周期是27.3天,月球在繞地球公轉(zhuǎn)的同時也在自轉(zhuǎn),自轉(zhuǎn)周期也是27.3天。由于月球自轉(zhuǎn)周期和公轉(zhuǎn)周期相等,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見月球的背面,因此模擬月球的排球需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5.討論交流:同學們,假如我們要登陸月球或者參加月球基地建設,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需要帶哪些物品?出示課本18頁最下面一幅圖片,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第1次登上月球的情景。活動四:連續(xù)觀察月亮并整理月相觀察日記,總結(jié)月相變化規(guī)律1.教師引導:月亮每天升起,把淡淡的月光灑向地球,月亮每天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請同學們觀察月亮。出示課本19頁上面連續(xù)觀察月亮的要求。2.提出要求:①每晚6點對月亮進行觀察。②將觀察到的月亮形狀和它的位置畫在月相記錄單上。3.指導學生觀察月相和記錄月相月相的畫法:先畫一個圓,再通過圓心畫圓的一條中心線,陰暗部分涂上黑色,光亮部分涂上黃色,這樣一個月相就記錄好了。4.教師強調(diào):每天觀察月相要在固定時間觀察,要記錄月亮的相對位置,因為月亮和太陽一樣,也會東升西落,同一天中晚上6:00、9:00和夜里12:00,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因此,每天觀察月亮的時間要固定。說明:本次活動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因此課堂上可以將活動要求布置下去,引導學生每天堅持觀察月相,并且記錄整理。一個月后,再利用時間進行交流展示。在本次課堂上,教師可以事先提供1-2個月的月相記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學習,得出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5.整理月相觀察記錄出示月相記錄,引導:這是老師觀察記錄的月相記錄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且按照要求完成相關的活動要求。6.出示課本19頁中間的整理月相觀察記錄要求。①根據(jù)形狀認識各種月相名稱。②將你記錄的月相對照形狀進行歸類。③根據(jù)月相觀察記錄,數(shù)一數(shù)兩次滿月大約間隔多少天。學生讀一讀,初步了解本次月相觀察日記的整理要求。7.學生分小組活動,進行月相觀察日記的整理活動,并且思考要求中提出的問題。出示課本19頁各種月相名稱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認識各種月相的名稱。8.討論:從新月到滿月,月相是怎樣變化的?從滿月到殘月,月相又是怎樣變化的?預設:從新月開始,月亮亮右邊一點點,隨著日期的增加,亮的部分愈來愈多;滿月之后,月亮右邊亮的部分由邊緣逐漸消失而陰影慢慢增多,變成亮左邊一半的下弦月。右邊陰影部分愈來愈多,而到亮左邊一點點的殘月,再后來就看不見了。9.教師相機出示一些月相,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這些月相的名稱。10.交流討論:根據(jù)月相觀察記錄,大家想一想,兩次滿月大約間隔多少天?預設:兩次月圓之間相隔29.53天,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huán),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11.同學們,經(jīng)過月相的觀察日記的整理,我們發(fā)現(xiàn)月亮升起的位置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呢?每天固定時間觀察,6點或者9點都可以,這樣可以觀察到月亮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傮w是上半夜上弦月出現(xiàn)在西部天空,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圓,下弦月出現(xiàn)在東部天空或者看不見(一天比一天出現(xiàn)得晚);下半夜則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見,下弦月出現(xiàn)在東部天空。三、課堂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過程,模擬了月球環(huán)形山的形成實驗,并且在此基礎上,觀察了環(huán)形山投影的變化。接著我們又模擬了月球的公轉(zhuǎn),觀察了月相的變化,了解了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課后,請大家堅持每天觀察月相,做好觀察記錄。7太陽教學目標1.知道像太陽這樣的天體叫恒星,了解太陽的概況。2.知道太陽在一天中的高度變化規(guī)律和視運動軌跡。3.會用量角器測量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教學重點了解太陽的概況。教學難點用量角器測量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教學準備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學生分組材料:量角器、線。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有一樣東西,每天給我們帶來了光和溫暖,沒有他,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復存在。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太陽)2.教師引導:大家了解太陽嗎?知道太陽的哪些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太陽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7太陽二、探究活動一:閱讀太陽的相關資料,了解太陽的概況1.出示課本20頁太陽的圖片,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太陽的形態(tài),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說一說從這段文字中,你了解了太陽的哪些知識?全班交流,預設:發(fā)光發(fā)熱,太陽是一個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氣體星球。溫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內(nèi)部溫度可達1500萬攝氏度。體積,它的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恒星,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2.除了這些,大家還了解太陽的哪些知識呢?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太陽的知識。3.剛剛我們了解了太陽本身的一些知識,那么,太陽究竟離我們地球有多遠呢?(1)出示課本20頁下邊的一段文字:太陽離地球約有1.5億千米,光每秒的傳播距離約為30萬千米,請你計算一下,此刻照在你身上的太陽光,是什么時候發(fā)出來的?(2)學生讀一讀這段文字,了解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并計算一下太陽光從太陽照射到地球需要多長時間?(3)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的計算結(jié)果。預設:用路程1.5億千米除以速度30萬千米/秒,得到的答案是500秒,換算成分鐘約為8分20秒。也就是說,此刻照在我們身上的太陽光,是太陽8分20秒之前發(fā)出來的。(4)1.5億千米究竟有多遠?我們剛剛利用太陽光體驗了一下。下面我們繼續(xù)體驗1.5億千米究竟有多遠?(5)出示課本20頁旁邊的卡片,學生自由讀一讀,進一步體會1.5億千米究竟有多遠?預設:假如乘坐速度為1000千米/每小時的飛機,要連續(xù)飛行17年;假如乘坐速度為4萬千米/每小時的火箭,要連續(xù)飛行5個多月。4.教師小結(jié):太陽離我們有1.5億千米,即使利用我們現(xiàn)在地球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飛機,也要連續(xù)飛行17年。由此看來,太陽離我們的確非常遙遠?;顒佣好枋霾煌瑫r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1.教師引導: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不同的時候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我們在語文書上也學到過很多與太陽運動有關的成語,大家能夠來說一說嗎?預設:東升西落日上三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西山2.這些成語所描述的都是太陽在不停的運動,那么,怎樣才能清楚的表示太陽的位置在一日內(nèi)的變化呢?要想清楚的表述太陽在一天中的位置變化,就需要用到一個科學名詞——太陽高度。3.出示課本21頁太陽高度的詞語解釋: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用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4.利用場景圖和示意圖,講解太陽高度角(1)出示場景圖,描述太陽高度角。(2)畫出示意圖,講解太陽高度角。(3)觀察同一時刻陽光下不同物體的太陽高度角有什么規(guī)律,出示兩幅圖(4)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及畫出的不同物體的太陽高度角,從中得出規(guī)律。預設: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的任何物體,他們的太陽高度角是相同的。5.出示課本21頁上面的5幅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太陽在7:00、9:00、12:00、16:00和18:00時不同的高度。6.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要想知道太陽的高度,就需要用太陽高度角去描述。太陽高度角就是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的任何物體,他們的太陽高度角都是相同的?;顒尤河昧拷瞧鳒y量太陽高度角1.教師引導:我們該怎樣測量太陽的高度角呢?2.出示課本21頁學生在操場上測量太陽高度角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測量太陽高度角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測量材料:細繩子、量角器等。測量方法:①一名同學背對太陽站定。②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測出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角度。教師強調(diào)測量注意點:選擇一個晴朗的日子去測量,效果會更好。細繩子要從學生的頭頂開始拉起,另一端固定在影子的末端。4.學生分小組活動,去室外測量太陽高度角。5.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測量過程,并且匯報測量的數(shù)據(jù)。6.教師引導: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有很多,大家還有哪些測量高度角的方法呢?學生提出自己的測量高度角的方法,預設: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二①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用鉛筆在地面上畫一條從東到西長10厘米左右的直線。②將木棍立在直線中央,一人站在木棍東側(cè)或西側(cè)并用手扶住木棍,另一人蹲下用量角器測定木棍是否與地面垂直,特別是木棍一定要垂直于木棍北側(cè)的地面。③陽光下,木棍北側(cè)的地面會形成木棍的影子,在影子的最北端用鉛筆畫下一條線。這時,木棍、影子和太陽光線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影子線和東西線的夾角就是當時的太陽高度角。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三。①把太陽高度測量器放在水平桌面或地面上,讓鉛垂線和90°線重合。②旋轉(zhuǎn)測量架,讓太陽光線通過它的圓孔投影到下一段的圓面上,保證投影圓面和太陽光斑重合。③讀出測量架箭頭所指刻度盤上的度數(shù),就是當時的太陽高度角。7.教師引導: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很多,大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測量。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測量某一時間,某一地點的太陽高度角。8.交流討論(1)問題1: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角是不一樣的。那么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陽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預設:一日內(nèi),太陽位于上中天時,其高度達到最大值,稱為“正午太陽高度”。以正午太陽高度為對稱點,上午和下午的太陽高度呈軸對稱。如上午9點和下午3點的太陽高度相同,只是方向不同。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緯度和季節(jié)變化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教師小結(jié):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正午為界,呈現(xiàn)出軸對稱性。上下午的太陽高度相等,只是方向不同。(2)問題2:一天中什么時候太陽高度角最?。渴裁磿r候太陽高度角最大呢?預設:一天當中,正午12:00太陽直射的時候,太陽高度角最大,接近于90度,而太陽升起和太陽落下的那一瞬間,太陽高度角最小,接近于0度。三、課堂總結(jié)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的有關知識,了解了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同時學會了測量太陽高度,懂得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角是不一樣的,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的任何物體,他們的太陽高度角都是相同的。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測量太陽高度角,進一步體會太陽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8太陽鐘教學目標1.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與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2.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據(jù)日影變化規(guī)律發(fā)明的計時工具。3.會制作簡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種類和工作原理。教學重點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與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教學難點制作簡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種類和工作原理。教學準備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學生分組材料:鉛筆、手電筒、燈、影子模擬器、影子觀察器、橡皮、指南針、影子觀察記錄紙、硬卡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當我們站在陽光下,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身前或身后有一道影子。2.其實,太陽照在任何物體上都會產(chǎn)生影子,影子是怎樣變化的?影子的變化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8太陽鐘二、探究活動一:做物體影子變化的模擬實驗1.教師引導:陽光下影子的方向與長短究竟是怎樣變化的?有沒有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研究影子方向與長短變化的規(guī)律。2.出示課本22頁上面的模擬實驗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本次模擬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驟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實驗材料:手電筒、鉛筆、橡皮等。實驗方法:①用手電筒照射一支豎立的鉛筆,觀察它的影子。②改變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觀察鉛筆的影子有什么變化。③試試在什么情況下,影子會不見。出示學生活動手冊的第1題。4.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初步研究影子的方向與長短變化的規(guī)律,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全班交流,各小組說一說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5.討論交流問題1:如果我們改變照射的方向和高度,鉛筆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預設:改變照射的方向,鉛筆的影子的方向也會隨之變化。改變照射的高度,手電筒越高,影子越短;手電筒越低,影子越長。問題2:在什么情況下,影子會不見呢?當手電筒垂直于鉛筆照射的時候,桌子上就不會出現(xiàn)鉛筆的影子。問題3: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影子的形成需要三個條件:光源、不透明物體和承接影子的屏。6.教師引導:通過剛才這個模擬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改變手電筒照射的方向和高度,鉛筆的影子就會發(fā)生變化,那么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是怎樣隨太陽的位置變化而改變的?下面我們繼續(xù)通過實驗來探究7.提出實驗要求:用手電筒模擬太陽,觀察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是怎樣隨太陽的位置變化而改變的?8.出示課本22頁下面模擬實驗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想一想本次模擬實驗需要哪些材料?方法步驟是怎樣的?9.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半圓形,因此我們可以用竹篾和手電筒來模擬這個實驗。實驗材料:手電筒、鉛筆、橡皮、竹篾等等。實驗方法:將長竹篾彎成弧形,表示太陽的運行軌道(黃道),在竹篾上標注好相應的整點時刻,讓手電筒沿著竹篾移動,照向鉛筆,在整點時刻位置作停留,觀察鉛筆影子的變化。教師強調(diào)本次實驗的注意點:這個實驗需要一個比較暗的環(huán)境,教室應該進行遮光。10.學生分小組活動,探討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是怎樣隨太陽的位置變化而改變的。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本小組模擬實驗的情況,分享本小組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11.討論交流:太陽位置變化對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究竟有哪些影響呢?預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位置相反;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著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12.教師小結(jié):剛剛我們通過模擬實驗初步了解了影子的長短和方向是怎樣隨太陽位置的變化而改變的,知道了影子和太陽照射的方向正好相反,影子的長短隨著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顒佣鹤鲫柟庀挛矬w影子變化的觀察實驗1.教師引導:剛剛我們探討了物體影子的長短和方向怎樣隨太陽位置的變化而改變,下面,我們來做一做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觀察實驗。2.出示課本23頁上面的兩幅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了解這次實驗的材料、方法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實驗材料:小棒、橡皮、記錄紙、指南針、活動記錄表等等。實驗方法:①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記錄紙的觀察點上。選擇空曠處放置,不要移動。②利用指南針確定方位,并在記錄紙上標出來。③每隔1小時,在記錄紙上標出小棒的影子,并記下時間。實驗注意點:本次實驗要選擇空曠處。在實驗過程中,小棒不要移動。中途每隔15分鐘,就要在記錄紙上畫出小棒的影子,并記下時間。說明:本次實驗活動所需的時間比較長,因此鼓勵學生利用空余時間記錄整個上午每個下課時間的影子數(shù)據(jù),給學生半天的影子紀錄數(shù)據(jù),讓學生推測下午的影子。4.學生分小組在空曠處進行實驗,及時記錄下小棒的影子,并想一想實驗結(jié)論。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記錄紙以及實驗報告。5.交流討論問題1:最長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最短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一般來講,最長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太陽升起和太陽落下的那一刻,最短的影子出現(xiàn)在太陽與小棒垂直的時候。問題2:早晨和上午的影子為什么都在西邊?而下午和傍晚的影子為什么都在東邊?因為影子與太陽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早晨和上午太陽在東方,因此影子都在西邊,而下午和傍晚太陽在西方,因此影子是在東方。問題3:影子長短的變化是均勻的嗎?影子長短的變化不是均勻的,越接近正午,影子長短變化越慢,越接近太陽升起和太陽落下的時候,影子長短變化越明顯。問題4:小棒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太陽的位置變化有什么關系呢?預設: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有規(guī)律地改變著:(1)影子的長短有規(guī)律地變化。早晨的影子較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一過正午它又重新變長。(2)影子的方向有規(guī)律地變化。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東方。6.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初步探究了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懂得了影子的長短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影子的方向也是有規(guī)律的?;顒尤赫J識日晷,了解其工作原理1.我們的祖先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太陽照射與地面物體影子的長短和方向的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制造出了可以計時的工具,這個工具我們稱之為日晷。2.出示課本24頁上面的赤道日晷,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赤道日晷的組成結(jié)構(gòu),再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赤道日晷制造原理。3.全班交流日晷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日晷是有晷盤和晷針兩部分組成,赤道日晷的晷盤平行于赤道面,晷針指向北極星。(1)晷盤:圓形,石制,盤面上有刻度,盤面與地平面成30°角斜對正南方向。(2)晷針:鐵制細圓柱,安在晷盤中心,與盤面垂直。日晷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陽光”下,晷針影子投于晷盤,影子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移動而移動,古人根據(jù)晷針的影子落在晷盤上的刻度確定當時的時間——×時×刻。4.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日晷的晷盤,了解一刻鐘的來歷。教師問:一刻鐘等于多少分鐘?學生答:15分鐘。教師問:為什么一刻鐘會等于15分鐘呢?教師介紹一刻鐘的來源,問: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學生答:24個小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日晷的晷盤上有多少大格?每一大格又有多少個小格?學生答:晷盤上一共有12個大格,每一大格又有8個小格。教師分析:晷盤上一共有12個大格,代表一天24小時,那么一大格就代表兩個小時,每一大格又有8個小格,這樣算下來一小格就是15分鐘。教師小結(jié):晷針的影子經(jīng)過晷盤上一刻度的時間為15分鐘,現(xiàn)代人便引用古人的說法,稱15分鐘為一刻鐘,一刻鐘的概念就是來源于日晷。5.教師引導:除了我們剛剛認識的赤道日晷之外,還有哪些日晷呢?6.出示課本24頁中間的三幅插圖,分別為牛頓鐘、立式日晷、地平日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3插圖,了解牛頓鐘、立式日晷、地平日晷的外形特征,想一想,這些日晷是怎么工作的?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牛頓鐘屬于地平日晷,根據(jù)豎立在平坦地面的竿子在不同時刻的影子和線條的相對位置,直接讀取時刻,是最原始的地平日晷。地平日晷的晷針始終指向北極星,也就是晷針與晷盤的夾角是當?shù)氐木暥?。立式日晷的晷盤垂直于地平面,晷針的反向延長線指向北極星。7.教師小結(jié):不管是哪一種日晷,都是古人用來計時的工具,利用的原理都是影子的長短與方向跟太陽的位置之間的關系?;顒铀模褐谱骱喴兹贞?.教師引導:剛剛我們認識了一些日晷,也知道了日晷的工作原理,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日晷呢?2.出示課本24頁下面的一幅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讀一讀上面的文字,初步了解制作地平日晷的所需材料、方法。3.全班交流制作材料:硬卡紙、量角器、指南針等等。制作方法:①在一張半圓形的硬卡紙上按左下圖標明刻度和方向。②如右下圖所示,把一張三角形的硬卡紙豎直粘貼在半圓形硬卡紙上。③確定好方向后,根據(jù)三角形硬卡紙的投影確定時間。教師強調(diào),我們在制作地平日晷的時候,硬卡紙上的刻度一定要均勻,方向要準確。4.學生分小組活動,動手制作地平日晷,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日晷制作情況,并且做適當?shù)闹笇А?.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制作的地平日晷,教師引導:我們的簡易日晷已經(jīng)制作好了,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利用自己制作的簡易日晷來計時呢?三、課堂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條件以及影子的長短、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知道影子的長短與方向是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的,同時我們還認識了古人的計時工具——日晷,了解了它們的制作原理與工作原理。課后,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制作的簡易日晷進行計時,看一看自己的日晷計時是否準確。2021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第三單元昆蟲本單元主題的提出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大的動物群體,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余萬種,還有許多種類尚待發(fā)現(xiàn)。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shù)量也十分驚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龐大“家族”。這個“家族”的蹤跡幾乎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廣泛適應各種環(huán)境條件,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引導本年段學生以昆蟲為對象開展探究活動,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知道昆蟲的生命活動和生命周期再合適不過。學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養(yǎng)螞蟻的經(jīng)歷,他們對昆蟲并不陌生,但是對昆蟲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內(nèi)的變化,他們的認知存在著模糊和不確定。比如,會有凡是蟲子都是昆蟲的片面認識,知道昆蟲有腿但說不準有幾條腿、腿長在什么位置,等等。因此,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