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3課時_第1頁
桃花源記3課時_第2頁
桃花源記3課時_第3頁
桃花源記3課時_第4頁
桃花源記3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桃花源記陶淵明晉城十中語文八年級組

溫故知新1、抽查背誦3-5段2、檢查作業(yè)

檢查作業(yè)

檢查作業(yè)

小測試一、讀?書(11分)1、請你選擇一個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用工整的楷書將其書寫在下面的田字格內(nèi)。(2分))2、補充原句,并根據(jù)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9分)①中無雜樹,

,

。②土地平曠,

。③

,

并怡然自樂。④既出,得其船,

,

。⑤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二、讀?思(29分)3、下列劃線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3分)A、屋舍Shè儼然B、黃發(fā)垂髫tiáoC、此中人語yǔ云D、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4、下面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緣溪行(沿著,順著)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人隔絕的地方)C、便要還家(同“邀”,邀請)D、無論魏晉(不管)5、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3分)A、林盡水源: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B、阡陌交通:田間小路是最主要的交通道路。C、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斷絕了來往。D、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6、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聽了漁人對外界的介紹后,桃花源中的人感嘆不已,從上下文可以推知,他們感嘆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脫了外界的糾紛與禍亂。B、作者在文中描繪了一個與黑暗社會相對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dāng)時是不可能存在的。C、文章最后寫南陽劉子驥向往這塊樂土,欣然尋訪,沒有成功。劉子驥是晉代名士,與陶淵明同時代,把他寫進作品中,增強了文章的真是性。D、作者成功地運用了虛景寫實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顯示出高超的敘事寫景的藝術(shù)才能。7、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17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每空3分,共9分)①表現(xiàn)作者春游滿井輕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②描寫波光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描寫山巒為晴雪所洗后的鮮艷明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2.文中表現(xiàn)"閑適滿意"的一個詞語是:________。(3分)3.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句話的含義的?(5分)三、讀?寫(10分)8、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了理想社會的代名詞。每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