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yōu)選)物探淺層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章要求了解淺層地震勘探的主要儀器設備;掌握淺層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野外觀測系統(tǒng),了解數(shù)據(jù)采集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掌握直達波、兩層水平與傾斜界面反射波和折射波時距曲線的推導方法,了解多次波與繞射波時距曲線的特征與推導方法;掌握真傾角與視傾角的概念;了解傾斜界面反射波和折射波時距曲線,了解彎曲界面對反射波時距曲線的影響;了解淺層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的資料處理方法;掌握地震勘探資料的定性和定量解釋。
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第一節(jié)數(shù)據(jù)采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一、主要儀器設備
淺層地震儀又叫工程地震儀,具有探測深度淺、探測對象規(guī)模較小、體積小、重量輕、靈敏度高等特點。
地震儀的發(fā)展:模擬光點記錄地震儀→模擬磁帶記錄地震儀→數(shù)字磁帶記錄地震儀→數(shù)字電子記錄地震儀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工程地震儀的基本要求:1.應具有高放大倍數(shù)的性能;2.記錄強、弱信號不失真;3.應具有較寬的通頻帶:fHi>300Hz、fLo<30Hz。工程地震儀的特殊要求:1.應具有較高的分辨率;2.應具有較高的信噪比;3.應具有信號增強功能;4.輕便、工作效率高。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地震儀的四個組成部分檢波器放大器震源同步系統(tǒng)記錄顯示裝置一個地震道:一個檢波器、一個放大器(包括濾波器等電路)和一個記錄器組合在一起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1.檢波器(1)速度檢波器
其電壓輸出與地表質(zhì)點運動速度成正比的檢波器檢波器:是把地震波到達引起的地面微弱振動轉(zhuǎn)換成電訊號的裝置。
速度檢波器:因為檢波器輸出信號電壓與其振動時位移速度有關,一般為電磁式;加速度檢波器:具有固有頻率高的特點,可用來測量物體振動的加速度,一般為壓電晶體。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加速度檢波器
其電壓輸出與地表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成正比的檢波器,也叫渦流檢波器。速度檢波器根據(jù)其固有頻率可分為:低頻檢波器-----<10Hz中頻檢波器-----10~33Hz高頻檢波器-----33~100Hz加速度檢波器一般為高頻,頻率可達1000Hz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震源錘擊炸藥震源槍電火花3.震源同步系統(tǒng)(觸發(fā)系統(tǒng))在激發(fā)地震波的同時產(chǎn)生使主機記錄的同步信號。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二、觀測系統(tǒng)激發(fā)點和接收點之間以及排列和排列間的位置關系稱之為觀測系統(tǒng)測線布置原則:1.測線最好為直線,此時垂直切面為一平面,所反映的構(gòu)造形態(tài)比較真實;2.主測線應盡量垂直巖層或構(gòu)造的走向,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構(gòu)造形態(tài);3.測線應盡可能與其它物探或鉆探等勘探線一致;4.測線的密度應根據(jù)地質(zhì)任務要求及探測對象的復雜程度等因素決定。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1.觀測系統(tǒng)有關的專業(yè)術語①道間距②排列長度淺折:5~10m;淺反:2~5m如接收道數(shù)為N,則:③偏移距偏移距為道間距的整數(shù)倍,一般不小于最淺的目的層深度指相鄰兩道檢波器的間距,一般用△X表示。第一道到最后一道檢波器的距離,用L表示。炮點距最近的檢波器之間的距離,一般用X1表示。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④最大炮檢距△XX1LXmax炮點S1S2S3SN測線
炮檢距為炮點與檢波點的間距,炮點離最遠的檢波點距離為最大炮檢距,一般用Xmax表示。最大炮檢距與探測深度密切相關,對于折射波法,Xmax大于5~7倍目的層深度;反射波法為0.7~1.5倍目的層深度。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折射波法觀測系統(tǒng)(1)測線類型縱測線非縱測線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觀測系統(tǒng)單支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相遇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多重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追逐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時距曲線:指接收點距離和地震波走時之間的關系曲線Xt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①單支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OS1S2S3·······················Sn排列關系:OS1S2S3·······················SntXiS直達S折射盲區(qū)t0Δt直ΔX直ΔX折Δt折V1V2各層速度:V1=ΔX直/Δt直V2=ΔX折/Δt折一端連續(xù)增加發(fā)射點即形成追逐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②相遇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OS1S2S3·······················SnO′排列關系:OO′
ABCES折射S′折射S折射反映了BE段;S′折射反映了CA段;BC段則是兩條曲線共同反映的地段兩端同時增加發(fā)射點即形成多重相遇時距曲線觀測系統(tǒng)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3.反射波法觀測系統(tǒng)①單次覆蓋簡單連續(xù)觀測系統(tǒng)寬角范圍觀測系統(tǒng)多次覆蓋觀測系統(tǒng)
在淺層反射波法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采集中,根據(jù)儀器及地震地質(zhì)條件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觀測系統(tǒng)。一般可用的觀測系統(tǒng):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多次覆蓋觀測系統(tǒng)
多次覆蓋觀測系統(tǒng),又稱水平疊加、共反射點疊加、共中心點疊加,是指一條測線上不同點擊發(fā)、不同點接收地下同一反射點的信號。
Sn·········S2S1OD1D2········DnR共反射點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右圖為6次覆蓋觀測系統(tǒng)O1~O6激發(fā)6炮后得A、B、C、D、四個達到六次覆蓋的共反射點。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炮點移動道數(shù)計算:其中:
N為每炮的接收道數(shù);
n為覆蓋次數(shù);
d是激發(fā)點間距;
S為常數(shù),單邊激發(fā)為1、雙邊激發(fā)為2。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4.影響淺震采集質(zhì)量的因素野外采集中,除正確選擇震源、儀器和合理布置觀測系統(tǒng)外,還要選擇采集條件和工作條件:如測線位置、掃描時間、儀器增量、通頻帶等來突出有效波,壓制干擾波以得到高質(zhì)量地震記錄。試驗階段:
對區(qū)內(nèi)各種干擾波和有效波的分布特點進行研究,分析各種波在時空域中相對關系,以及頻率、視速度方面差異,以便更好設計采集系數(shù)。
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工作階段:
圖模型試驗結(jié)果圖中可確定出最佳接受窗口。圖淺層試驗記錄。圖中間放炮雙邊接受的淺震實驗記錄。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理論時距曲線是指在理想狀態(tài)下,典型界面的反射波和折射波理論上可出現(xiàn)的時距曲線形態(tài)和規(guī)律第二節(jié)理論時距曲線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一、直達波時距曲線OS1S2S3·······················SntXΔtΔX曲線方程:曲線斜率:表層速度: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二、折射波時距曲線1.水平二層界面的折射波時距曲線假設地下深度h處,有一水平速度分界面R,其上下兩層速度分別為v1和v2,且v2>v1,如圖從激發(fā)點O到地面接收點S的距離為x,折射波旅行路程O→A→B→S。
則旅行時t: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所以:由于:V2=V1/sini所以:從圖中簡單的幾何關系知: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此為水平二層介質(zhì)的時距曲線方程,為直線,斜率:k=1/V2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如果令X=0,則曲線的延長線相交t軸為t0,稱為截距表示界面深度h與截距t0之間的關系此求深度法稱t0法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水平三層界面的折射波時距曲線斜率:k=1/V3,盲區(qū):OM2=2h1tgi13+2h2tgi23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將上式推廣到n層:由上可見,在多層水平介質(zhì)情況下,折射波時距曲線仍為直線。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3.傾斜界面折射波時距曲線下傾方向接收時折射波的旅行時間為: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則:同理,在O2點激發(fā),在上傾方向O1點接收,波的旅行時間為: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傾斜界面時距曲線的特點:①時距曲線的形狀:傾斜界面的折射波時距曲線仍為直線,其斜率或視速度的倒數(shù)分別為:特點:上傾方向折射波時距曲線斜率小、視速度大、曲線緩;下傾方向折射波時距曲線斜率大、視速度小、曲線陡。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②特征點的距離:下傾方向接收的折射波時距曲線盲區(qū)O1M1較小、截距時間t01也較??;上傾方向接收的折射波時距曲線盲區(qū)O2M2較大、截距時間t02也較大;
此特點可幫助我們判別界面傾向。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③傾角計算:解斜率公式:得:得到傾角公式:V1由直達波曲線上求得V*上和V*下由S上和S下求得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④界面傾角的影響:實際工作時,可將測線布置的與地層傾角斜交,使視傾角變小,以滿足i+φ<90°的條件。當?+φ≥90°時,下傾方向接收,折射波射線將無法返回地面,上傾方向入射角總小于臨界角,無法形成折射波,
見左圖:φφφiiRX?+φ=90°時的示意圖?+φ>90°時的示意圖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⑤V*與i、φ的關系:只討論上傾方向接收時:當i>φ時V*為正當i=φ時V*為∞折射波為垂直地面?zhèn)鞑ギ攊<φ時V*為負時距曲線倒轉(zhuǎn),意味著折射波先到達離震源遠的檢波器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⑥V2的計算:由V*上和V*下的公式得:即可求出V2當φ<15°時,COSφ≈1,則上式=2/V2當φ=0時,為水平界面,V*上=V*下=V2,視速=真速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⑦h1、h2的計算:
將S上、S下分別各自的時間軸延長,得截距t0上、t0下,用t0法求兩個激發(fā)點的界面法向深度(t0=2hcosi/V1)。h2h1OO'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4.其它特殊界面折射波時距曲線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三、繞射波時距曲線xLsOhAXt波的旅行時間由二部分組成:為雙曲線方程,最小點為繞射點在地面的投影位置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四、反射波時距曲線1.水平界面反射波時距曲線根據(jù)光學的鏡像關系,求出O點的鏡像點O*,我們將O*點稱為虛震源點??烧J為反射波是O*激發(fā)的直達波。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波的旅行時間:移項變換后:為雙曲線方程,對稱于t軸,極小點位于震源點上方當x=0時:t0=2h/V1界面深度: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1)反射波和直達波時距曲線雙曲線的漸近線斜率:水平界面反射波的幾個問題這個斜率實質(zhì)上是前面所討論的直達波的斜率,也就是說,當接收點遠離震源時,即X很大的情形,反射波時距曲線與直達波時距曲線重合,意味著直達波時距曲線是反射波時距曲線的漸近線。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時距曲線的彎曲情況由前面介紹可知:V*=V/sinα當X→∞時:α→90°,V*=V曲線趨于漸近線當X→0時:α→0°,V*→∞
曲線變得平緩對于某一反射界面的時距曲線來說,隨著炮檢距X的增大,α角也增大(α2>α
1),從而使V*變小,斜率變大,曲線越來越彎曲:我們可用視速度定理來討論時距曲線的彎曲情況: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另外,也可根據(jù)反射波時距曲線方程求得雙曲線斜率的倒數(shù)(視速度):來討論上述結(jié)論而對于埋藏深度不同的反射界面的二條時距曲線來說,因深層反射波返回地表的α角比淺層的要小,V*相對變大、斜率變小、曲線變緩。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對于多層水平反射界面,地震波沿折線傳播,此種條件下,若炮檢距不大,可以將多層介質(zhì)的反射波時距曲線近似為雙曲線,即將多層介質(zhì)等效為厚度為H,速度為平均速度的單一反射界面。(3)多層水平反射界面①等效平均速度法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等效平均速度數(shù)學模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將多層介質(zhì)用具有均方根速度和厚度的均勻介質(zhì)來代替,即:②均方根速度法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傾斜界面反射波時距曲線對于傾斜界面我們?nèi)匀挥锰撜鹪碠*來推導時距曲線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曲線極小點坐標:曲線t坐標軸的截距:應用此式可求出反射界面的法向深度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傾角φ(嚴格講為視傾角)的求法thdxφ-xx△td另一方法(見右圖)在時間剖面上任意取與t軸等距離的兩炮撿距±x,則有:△td稱為傾角時差傾角時差:是由激發(fā)點兩側(cè)對稱位置觀測到的來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時差,由界面傾角引起的。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3.反射波時距曲線與反射界面的關系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變換后:h時差△t的大小與斷距△h有關: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第三節(jié)淺震資料處理及解釋理論上淺層地震的分辨率縱向分辨率:橫向分辨率:縱向分辨率也叫垂向分辨率或時間分辨率。它是指地震記錄沿垂直方向能夠分辨的最薄地層的厚度。通常的含義為地震記錄上能夠正確地識別地層頂、底界面的反射波。橫向分辨率也叫水平分辨率或空間分辨率。它是指地震記錄沿水平方向能夠分辨的最小地質(zhì)體的寬度。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影響分辨率的因素1.主頻和頻帶寬度:寬頻帶的高頻地震波具有較高的分辨率2.時間采樣率:時間采樣率----相鄰兩組紀錄數(shù)據(jù)的時間間隔。設為Δt,則能夠記錄到的不出現(xiàn)假頻的最高頻率為[1/(2Δt)];如:有效波的上限頻率為250Hz,則Δt
=2ms3.空間采樣率:空間采樣率一般指道間距ΔX。道間距越小,則橫向分辨率越高;淺反中應ΔX<r,一般為r/2左右。4.地震波的穿透深度:穿透深度越大分辨率越低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折射波的資料處理與解釋
總體分為兩步:
1.
對地震記錄進行波的對比分析,識別并提取有效波的初至時間和繪制相應的時距曲線。2.
據(jù)時距曲線特征,選用相應的方法進行解釋工作。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兩種解釋方法:定性解釋和定量解釋方法
定性解釋:
根據(jù)已知地質(zhì)情況和時距曲線特征,判別地下折射界面的數(shù)量及其大致產(chǎn)狀,是否有斷層或其它局部性地質(zhì)體的存在,為選擇定量解釋方法提供依據(jù)。定量解釋:
根據(jù)定性解釋的結(jié)果選用相應的數(shù)學方法或作圖方法求取折射波界面的埋深和形態(tài)參數(shù),然后可根據(jù)結(jié)果構(gòu)制推斷地質(zhì)圖等成果圖件。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折射波t0法解釋系統(tǒng)
預處理:若地層記錄中初至區(qū)干擾波較強,有效波相對較弱,則應選擇預處理中通過濾波,切除或均衡壓制干擾波,以保證對有效波的識別。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折射波t0法解釋步驟:在記錄上識別折射波
靜校正
繪制時距曲線
t0解釋法
求取地層厚度及縱波速度和地層傾角。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淺反資料處理與解釋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淺反資料的一般處理流程:淺反資料處理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一、預處理預處理的目的是把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加工,使之滿足處理方法技術的要求。1.剪輯處理2.切除淺反資料處理所謂剪輯,就是將那些不好的原始數(shù)據(jù)改正或切除。不正常的記錄道包括工作不正常道、死道。工作不正常的道可能使記錄的波形嚴重畸變,表現(xiàn)為振幅過大或過小,需將它們充零(切除);死道是由于檢波器埋置不好或檢波器、儀器、大纜線等的故障造成的,也應充零。切除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切除強振幅的初至波,這些初至波一般是直達波和淺層反射波等干擾波;(2)切除發(fā)生相位畸變的淺層寬角反射波;(3)切除震源干擾波,以防止強振幅的相干干擾波參與水平疊加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原始紀錄與經(jīng)過剪輯切除處理后的對比圖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3.抽道集
多次覆蓋觀測系統(tǒng)處理時為共反射點疊加,又稱CDP疊加。疊加前要將整個剖面的共反射點的道抽出來,每一反射點一張記錄,即形成CDP道集。這實際是一種數(shù)據(jù)重排,其目的是為了水平疊加和計算速度譜的方便。共反射點時距曲線方程: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二、參數(shù)分析處理
參數(shù)分析處理是為了尋找在常規(guī)處理或其他處理中采用的最佳處理參數(shù),一般包括頻譜分析(一維和二維)及速度分析等。1.頻譜分析淺反資料處理頻譜分析是為了了解有效波和干擾波的頻率分布范圍,以便選取合適的頻率濾波參數(shù)。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速度分析速度參數(shù)在數(shù)據(jù)處理和解釋中至關重要,疊加速度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地震時間剖面的質(zhì)量,也影響層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計算精度,最終影響到地質(zhì)解釋的精度。速度分析的目的之一是水平疊加、偏移等提供處理的速度參數(shù),同時為時深轉(zhuǎn)換提供平均速度。非正確速度正確速度速度參數(shù)在水平疊加時的重要性CDP道集t=2h0/v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三、常規(guī)處理
常規(guī)處理是淺反資料處理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通過合理的處理方法及流程,把在參數(shù)分析階段確定的最佳處理參數(shù)用于地震資料的處理。常規(guī)處理一般包括濾波、靜校正、動校正、水平疊加等步驟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1.數(shù)字濾波數(shù)字濾波包括頻率濾波和視速度濾波
根據(jù)有效波和干擾波在頻率上的差異來壓制干擾波、突出有效波的方法叫頻率濾波。由于其信號以及濾波因子都是單變量的函數(shù),所以頻率濾波又稱一維濾波。
利用視速度不同進行濾波的方法稱視速度濾波。頻率濾波和視速度濾波結(jié)合起來稱為二維濾波。頻率濾波是一種線性運算,可用于處理過程中的每一作業(yè),如在共炮點或共反射點道集記錄、疊加前后或偏移前后的CDP剖面等。一維濾波可以壓制低頻和高頻的的干擾波,但一般聲波和面波及多次反射波的干擾仍然存在。此時必須采用二維濾波。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濾波效果對比一維頻率濾波結(jié)果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靜校正
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論均以地面為水平面、近地表介質(zhì)均勻為假設前提的,而在野外實際工作時,情況并非如此。由于地形起伏不平、低速帶的厚度和橫向速度也是經(jīng)常變化的,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引起反射波到達時間的改變,從而影響地震疊加剖面的質(zhì)量。因此要進行表層因素的校正,即靜校正。
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人為選定一個靜校正基準面,利用野外實測得到的各點高程、低速帶厚度、速度等資料,將所有的炮點和檢波點都校正到該基準面上,用低速帶層以下的地層速度代替低速帶的速度,從而去掉表層因素的影響,以滿足地表水平、表層介質(zhì)均勻的假設條件。野外靜校正方法
地形校正有正有負,通常規(guī)定當測點高于基準面時為正,低于基準面時為負。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野外(一次)靜校正量計算示意圖1基準面;2地形線;3基巖頂面;4反射界面;0---炮點:S---接收點1234OS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3.動校正(正常時差校正)
為了進行水平疊加,用反射同相軸直觀地反映地下的構(gòu)造形態(tài),便于波的對比解析,故要對雙曲線形的反射波時距曲線進行正常時差校正,動校正處理是針對共反射點(CDP)道集的。它把炮檢距不同的共反射點校正為中心點的回聲時間(相當于自激自收的記錄道)。將CDP各道均換成0偏移距的過程叫動校正淺反資料處理5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動校正前后反射時距曲線t0=2h0/v淺反資料處理反射時距曲線為一雙曲線時距曲線與t0的直線一致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多次覆蓋就是為了水平疊加,水平疊加(或稱為共反射點多次疊加)技術是目前淺層地震反射波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將動校正后的共反射點道集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個CDP道。4.水平疊加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共反射點(CDP)水平疊加的過程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一個共中心點道集經(jīng)過靜、動校正后,水平疊加作為一道輸出。輸出道上的反射波時間t0就是共中心點M處的回聲時間。一條剖面有數(shù)千道共中心點道集。以t為縱坐標,測線為橫坐標,將每一個共中心道集的疊加輸出道按順序排列在各自相應的共中心點位置,就構(gòu)成了時間剖面。時間剖面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時間剖面
經(jīng)過水平疊加得到的剖面稱時間剖面。(見圖)剖面坐標軸:縱坐標為零偏移距t0;橫坐標為CDP點(相鄰兩CDP點間距為1/2道間距)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四、解釋處理
所謂解釋處理就是為了消除水平疊加時間剖面上的某些模糊特征和進行正確地質(zhì)解釋而做的一些數(shù)據(jù)處理,包括偏移處理、修飾處理和時深轉(zhuǎn)換等當反射地層為非水平時,水平疊加的時間剖面沒有反映真實的地層情況。這就需要把水平疊加時間剖面上偏移的同相軸反射層歸位到真實的空間位置上,這樣會使剖面面貌變得清晰,從而提高地震記錄的分辨率。由于偏移處理一般在水平疊加處理之后進行,故又稱疊加偏移,處理后得到一種偏移時間剖面。1.偏移處理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偏移處理的效果圖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偏移處理前后的地震剖面對比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時深轉(zhuǎn)換以t0為縱坐標的時間剖面能定性地反映出反射界面的輪廓,但界面的確切深度及產(chǎn)狀還和速度參數(shù)密切相關,必須輸入相應的速度參數(shù),并逐次計算出各反射界面的深度,將時間剖面轉(zhuǎn)換為深度剖面。
時深轉(zhuǎn)換處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轉(zhuǎn)換速度得到轉(zhuǎn)換速度的方法:
①地震測井(地層的平均速度和層速度數(shù)據(jù))
②均方根速度(疊加速度或等效速度)求取層速度和平均速度。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時-深轉(zhuǎn)換t0法繪制深度剖面S1S2S3h1h2h3淺反資料處理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淺反資料解釋淺反資料解釋
地震剖面是地質(zhì)剖面對地震波的響應,在地震剖面中蘊藏著極豐富的地質(zhì)信息,就地震剖面中所含的信息來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地震波運動學特點的,主要是反射波的時間信息,利用該信息可以研究地質(zhì)構(gòu)造和地層的幾何形態(tài)、空間位置等;另一類是反映地震波動力學特點的,主要是反射波的振幅、頻率和相位等信息,用它可以研究地層的巖性。
我們只研究與地層、構(gòu)造有關的時間信息,即地震時間剖面。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一、水平疊加時間剖面的特點經(jīng)過水平疊加后的時間剖面,一般在地層傾角小、構(gòu)造簡單的情況下,能夠較直觀地反映地下的地質(zhì)構(gòu)造特征,同時也保留了各種地震波的現(xiàn)象和特點。
時間剖面表現(xiàn)為:反射界面總有一定的延續(xù)范圍,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形也相對穩(wěn)定,且能在時間剖面中延續(xù)一定的長度,形成醒目的同相軸。同相軸的起伏能定性地反映出反射界面的起伏變化情況。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時間剖面和地質(zhì)剖面的主要區(qū)別:(1)在測線上同一點,根據(jù)鉆井資料得到的地質(zhì)剖面上的地層分界面,與時間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軸在數(shù)量上和出現(xiàn)的位置上常常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2)時間剖面上的縱坐標是t0不是深度,而地震波的傳播速度一般是隨深度而變化的,另外地層的非水平及構(gòu)造等因素影響,時間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軸反映的界面形態(tài)和界面之間的距離,可能有假象(見下圖)。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7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8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尖背斜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99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界面傾斜時導致地震記錄的同相軸相對于實際界面發(fā)生偏移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0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二、時間剖面中波的對比
在時間剖面上,反射層位表現(xiàn)為同相軸的形式。在地震記錄中相同相位(主要指波峰和波谷)的連線叫做同相軸,所以在地震時間剖面上反射波的追蹤實際上就變?yōu)橥噍S的對比。根據(jù)反射波的一些特征來識別和追蹤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就叫做波的對比。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1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反射波識別對比的3個標志振幅標志波形標志相位標志時間剖面中波的對比(T1、T2、T3同相軸)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2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三、時間剖面的地質(zhì)解釋時間剖面地質(zhì)解釋的任務是:確定反射層的地質(zhì)屬性,了解地層厚度的變化及接觸關系;對斷層等地質(zhì)構(gòu)造作出解釋;繪制地震地質(zhì)解釋剖面圖。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3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1.原則與方法(1)掌握地質(zhì)資料、通觀全局,研究剖面結(jié)構(gòu)(2)重點研究標準層的反射同相軸
具有強振幅和較穩(wěn)定的反射波叫做標準層,它們是工區(qū)主要的巖性分界面,特征明顯而又易于研究剖面的主要構(gòu)造特點。
(3)相位對比
進行相位對比有下列幾種做法:一種是強相位對比,當反射界面連續(xù)性好、巖性穩(wěn)定、波的特征明顯,可以在較大范圍內(nèi)連續(xù)追蹤時,可選擇最強最穩(wěn)定的相位進行波的對比追蹤,但須注意剖面上所對比的相位應一致;另一種是多相位對比,對比波的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相位。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4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4)波組對比
所謂波組對比,是指比較靠近的若干個反射界面產(chǎn)生的反射波的組合,一般是由某一標準波及臨近的幾個反射波組成,能連續(xù)追蹤,具有較穩(wěn)定的波形特征,各波的出現(xiàn)次序和時間間隔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5)研究異常波
常見的異常波有三種,即與巖性突變點有關的繞射波、斷層面產(chǎn)生的斷面波、凹界面產(chǎn)生的回轉(zhuǎn)波。它們是研究斷面、尖滅和繞曲等現(xiàn)象的有效異常波。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5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2.反射層地質(zhì)層位的確定(標定)
形成地震反射的物性界面(波阻抗界面),主要是具有明確地質(zhì)年代的地層層面和不整合面,如果能確定反射界面的地質(zhì)年代,就可以把地震剖面變成地質(zhì)剖面。在常規(guī)的地震資料解釋中,是用井孔的資料來標定過井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層位的。隨著地震資料處理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可以根據(jù)聲波速度測井資料以及垂直地震剖面資料來進行標定。淺反資料解釋本文檔共123頁;當前第106頁;編輯于星期六\14點24分
①反射波同相軸錯斷。一般為中小斷層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分包補充協(xié)議書范本
- 標準平房租賃合同書
- 磚塊砌體采購合同
- 招標方案文件編寫方法
- 熱力管道建設招標預算
- 短期服務合同樣本
- 攝影配樂服務協(xié)議
- 建筑地樁勞務合作
- 專業(yè)建議潤滑油銷售合同的優(yōu)化建議
- 小學食堂食材供應商招募
- 【MOOC】線性代數(shù)-同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大美勞動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江西財經(jīng)大學
- 蔣詩萌小品《誰殺死了周日》臺詞完整版
- 勞動教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河南省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指引V1
- 報價單(報價單模板)
- 刑事案件模擬法庭劇本完整版五篇
-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鮮(凍)畜、禽產(chǎn)品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課文原文
- 桃李面包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及提升對策研究會計財務管理專業(yè)
- 室內(nèi)設計中植物的應用.docx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