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詩詞示例與訓練_第1頁
2023屆高考詩詞示例與訓練_第2頁
2023屆高考詩詞示例與訓練_第3頁
2023屆高考詩詞示例與訓練_第4頁
2023屆高考詩詞示例與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高考推薦詩詞示例與訓練

考點:

1.非連文本:詩詞

2.推薦一位詩人的詩詞

3.非連文本:古詩文——推介詞的要點

4.非連文本:宋詞——推介把握中國文學作品意境的要領

【考點研究】

一、常見考點

1.推薦語

2.推薦詩詞

3.推介詞的要點

4.推介把握中國文學作品意境的要領

【考點示例】

一、非連文本:詩詞

【考點】

1.推薦語

2.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3.信息正誤判斷

4.主張與例證

5.因果題

材料1“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

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

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

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補習,東抓

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

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

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

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

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

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

現(xiàn)光芒??萍碱惖膱D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

夕卜。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

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zhèn)涞男詽M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

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

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摘編自袁行需《〈大家小書〉序言》)

材料2每有青年問我以攻治詞學的途徑,輒要求其先熟讀、讀懂一定數量的歷代詞家的名作,向其

推薦九部書,今欣悉嘉瑩教授大作《名篇詞例選說》即將問世,喜見我所推薦的治詞基本讀物有

了重要的補充,使此書目由九部增為十部,可稱十全十美了。

說詩固已難,說詞則尤難。嘉瑩教授說詞,著重傳達詞的興發(fā)感動之作用,曾在《迦陵論詞

叢稿?后敘》中云:“對于詩歌這種以興發(fā)感動之作用為生命的美文,我們在對之加以評說時……

應該透過自己的感受把詩歌中這種興發(fā)感動的生命傳達出來,使讀者能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動。”

此《名篇詞例選說》收文十二篇,評說詞三十二闋,可視為嘉瑩教授實現(xiàn)其所持的評說詩歌之主

張的范例。

對于詞這一文體之感發(fā)質案的接受與辨析,嘉瑩教授獨具靈心慧悟,對一些內涵深曲、意象

空靈之作的評說,輒能探觸其詞心,進入其詞境,發(fā)其幽情,得其微旨。在《靈谿詞說.前言》

中,嘉瑩教授自述:“我自幼即耽讀古典詩詞,此雖由家庭環(huán)境之薰習,然亦出于一己之天性。

當時每讀歷代之名篇佳什,總常常會引起心中一種感發(fā)不能自已之情。”正因有此“感發(fā)不能自

已之情”,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得以深入作品的世界。加以嘉瑩教授數十年來始終致力于詩

詞的講授與研究,又曾長期在海外執(zhí)教,廣研西方文論,故其積也厚,其識也廣,每能遠弊旁搜,

就作品的諸多方面作兼有深度與廣度的闡述。收入本編的說詞著作,可說是:既憑其稟賦上的靈

心慧悟,對所評說的作品之興發(fā)感動的作用,以特有的敏銳感受及觀照入微的辨析能力發(fā)人之所

未發(fā);又憑其學養(yǎng)上的厚積廣識,就作品涉及的問題作了通古今中外而觀之的比照與融會,對作

品中某些微妙的語詞及生僻的典故,也作了詳盡的解說。其品賞之精微、論證之周密,自非時下

一般詩詞鑒賞之作所可望其項背。

我一向還認為,詩詞的理論研究應與詩詞的創(chuàng)作實踐兩相結合?,F(xiàn)今不少評說詩詞者不一定

從事詩詞的創(chuàng)作,因而其對詩詞作品的評說常有與作品隔一層之憾。嘉瑩教授幼承家學,十一歲

即開筆寫詞,進入大學后開始寫曲,以后在其投入教學與研究的數十年中始終不廢詩詞的寫作。

從其《迦陵詩詞稿》一編,可見其這方面的造詣之深?!哆x說》之所說,既是從詞的理論研究者

的精思,也是從詞的創(chuàng)作實踐者的體驗展開其評說的。

此書收入“大家小書”叢刊中。書中,精義時見,妙旨紛陳,使人應接不暇。覽讀后,未暇

深研熟思,草成此淺陋的短文,對全書內容的評價,深愧掛一而漏萬。

(摘編自陳邦言《〈名篇詞例選說》題言》)

問題1書店或出版方要給《大家小書》系列叢書擬一段推介語,你覺得它的哪些特點應該著重介紹?

答案學術大家寫的;給普通人讀的;方便閱讀和攜帶;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具;人文社科類;傳統(tǒng)文化

結晶;給讀者閱讀的樂趣;增添社會文化色彩和學習氛圍。

解析從材料一第一段“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

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可總結出:此套叢書是學術大家寫的,給普通人讀的。

從材料一最后一段“'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

可以總結出:方便閱讀和攜帶。

從材料一第三段“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

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zhèn)涞男?,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

求”可以總結出來,“大家小書”叢書是人文社科類叢書,是傳統(tǒng)文化結晶,兼具學術性和普及

性。

從材料一第二段“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

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可以總結出:這套叢書能給讀者閱讀的樂趣。

從材料一最后一段“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

好事嗎”可以總結出:這套叢書可以增添社會文化色彩和學習氛圍。

問題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書”是就篇幅而言,而且是就今天的印刷條件和方便攜帶與閱讀而言的,若是放在孔子時

代,這些小書的篇幅一點不算小。

B.科技類圖書時效性較強,過時則無人問津,而這套人文類“大家小書”雖然都是挖掘性過往的

出版,但肯定會讓讀者常讀常新。

C.說詞者應該有敏銳的感受力和豐富的生命體驗,如此才能探觸詞人之心,得其微旨,再傳達給

讀者,使其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動。

D.葉嘉瑩教授長于說詞,《名篇詞例選說》即是其說詞作品選集,材料二是陳邦言為其所作書序,

此書又收入“大家小書”叢書。

答案B

解析B.“雖然都是挖掘性過往的出版,但肯定會讓讀者常讀常新”說法錯誤。從材料一第三段“人文

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

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zhèn)涞男詽M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可知,“大家小書”

不全是過往著作的挖掘性出版,也約請了現(xiàn)在的著名學者新寫書;“肯定”表述絕對化。

問題3根據材料一和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作品價值之有無,并不看當時是否暢銷,唯一的評判標準是經得起時間的淘洗。

B.材料二中加點的“質素”的意思是特征;“遠紹旁搜”中“紹”的意思是繼承。

C.凡評說詩詞者,如果不親自創(chuàng)作詩詞,縱有高深的理論研究,也說不好詩詞。

D.就像這套“大家小書”叢書一樣,凡好的著作一定是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具的。

答案B

解析A.“并不看當時是否暢銷,唯一的評判標準是經得起時間的淘洗”說法錯誤。當時就暢銷的作品

也會有很大價值。

C.“如果不親自創(chuàng)作詩詞,縱有高深的理論研究,也說不好詩詞”說法絕對。從材料二第四段“現(xiàn)

今不少評說詩詞者不一定從事詩詞的創(chuàng)作,因而其對詩詞作品的評說常有與作品隔一層之憾”可

知,是說不少詞評家因為不創(chuàng)作而有隔,并非全部。

D.“凡好的著作一定是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具的”以偏概全?!按蠹倚奔婢吡藢W術性和普及性,

但好的學術著作不一定都有普及性。

問題4不可作為材料二中劃線句“我一向還認為,詩詞的理論研究應與詩詞的創(chuàng)作實踐兩相結合”這個

主張的例證的一項是()

A.葉嘉瑩在論及韋莊詞時,曾寫過一首絕句:“誰家陌上堪相許,從嫁甘拼一世休。終古摯情能

似此,楚騷九死誼相侔”。

B.清代文學家趙翼寫過一首《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C.杜甫曾經寫過《戲為六絕句》,其二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

滅,不廢江河萬古流?!?/p>

D.相傳《詩經》為孔子所編訂,對于這部經典,孔子如此評價:“《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p>

答案D

解析D.孔子論詩,但他不是詩人,選項里只提到了“編訂”,所以孔子不存在創(chuàng)作的問題,故不能作

為論據支持“我一向還認為,詩詞的理論研究應與詩詞的創(chuàng)作實踐兩相結合”這個主張。

問題5在《〈名篇詞例選說》題言》中,作者認為葉嘉瑩說詞很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自身稟賦,讀詞常引起感發(fā)不能自己之情;學養(yǎng)上的厚積廣識;有親身的寫作實踐。

解析對于作者認為葉嘉瑩說詞很成功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首先,從材料二第三段”對于詞這一文體之感發(fā)質素的接受與辨析,嘉瑩教授獨具靈心慧悟,對

一些內涵深曲、意象空靈之作的評說,輒能探觸其詞心,進入其詞境,發(fā)其幽情,得其微旨”“正

因有此'感發(fā)不能自己之情',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得以深入作品的世界”可以總結出:葉

嘉瑩自身稟賦高,讀詞常引起感發(fā)不能自己之情。

其次,從材料二第三段“加以嘉瑩教授數十年來始終致力于詩詞的講授與研究,又曾長期在海外

執(zhí)教,廣研西方文論,故其積也厚,其識也廣,每能遠紹旁搜,就作品的諸多方面作兼有深度與

廣度的闡述”可以總結出:葉嘉瑩學養(yǎng)上的厚積廣識。

最后,從材料二第四段“嘉瑩教授幼承家學,十一歲即開筆寫詞,進入大學后開始寫曲,以后在

其投入教學與研究的數十年中始終不廢詩詞的寫作。從其《迦陵詩詞稿》一編,可見其這方面的

造詣之深”可以總結出:葉嘉瑩有親身的寫作實踐。

二、推薦一位詩人的詩詞

問題某校舉辦“誦經典詩歌,品詩意人生”活動,擬開展詩人作品海選活動,請你在毛澤東的《沁園

春?長沙》、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與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任選其中一位詩人的詩詞,寫一段推薦詞,200字左右。

答案古往今來,詩意無處不在。陶潛隱居山林,這是一種詩意;杜甫憐惜天下人才,這是一種詩意。

而我則更欣賞李白的詩意,因為他雖然仕途失意,卻思想自由,于失意中紓解煩憂,擁有自己的

詩和遠方:他聽聞越人“語天姥”,可以一夜“飛度鏡湖”;他可以腳著謝公之屐,身登青云之

梯;他可以觀虎鼓瑟鸞回車,可以騎白鹿訪名山,瀟灑如斯,恣意如斯,一句“古來萬事東流水”

釋然了被放還的憂傷。一場夢游,一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怒吼,至今仍回蕩在經典的星

空,熠熠閃光。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擬寫推薦詞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誦經典詩歌,品詩意人生”;推薦的篇目有毛澤東的《沁園

春?長沙》、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與辛棄疾的《永遇樂?京

口北固亭懷古》,考生可以從這幾個篇目中任選一個來寫推薦詞。

擬寫推薦詞的時候可以結合詩人的經歷、情懷以及詩歌的內容、情感來陳述推薦的理由。

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考生可以從青年毛澤東的豪情壯志入手,結合詞中壯麗的秋景

以及作者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世界的革命豪情進行推薦;如李白的《夢游

天姥吟留別》,考生可以結合寫作這首詩歌時詩人被賜金放還的處境,借助這首詩歌的雄奇浪漫景

象來展現(xiàn)詩人在失意之時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權貴的蔑視;如蘇軾

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考生可以結合詞人所寫的赤壁壯景以及借助周瑜所抒發(fā)的豪情來展現(xiàn)詞

人在經歷烏臺詩案后的達觀;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考生可以結合詞人的時

代以及詞中所用典故展現(xiàn)其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擬寫的時候要緊扣詩人及其作品,同時語言要準確流暢富有感染力。

【考題對接】

一、非連文本:古詩文——推介詞的要點

材料一:

古典文學是中華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學的載體——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讀文言文,幾千年

的中華文化,包括文學,我們很難吸收,很難理解。先奏時代是中國文言文形成并逐漸成型的重要時期。

那個時代的文言文雖然離所謂“今古文”還較有距離,但已經為后來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為漢代華麗

的賦體、魏晉風骨,唐詩宋詞做了鋪墊。應該說,從先奏開始,中華絢爛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緊密地結合在

了一起。所以說,不熟讀古文,就不會見識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會領悟古人的造詣能抵達怎樣的

深度和高度。學習古文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文以載道,經典古文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載體。

處世為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背誦和學習這些經典古文,對我們的眼

界、志氣、品格修養(yǎng)的提高大有幫助。

有很多人對學習古詩文有誤解,認為學了這些詩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還要回到古

代那樣的生活,我必須告訴各位,其實這是一種功利思想在作怪。當然,讀了古詩文,的確可能不能馬上

看到什么成效,獲得什么收益。但是,學習古詩文一個最大的好處在于能涵養(yǎng)一個人的心性并為之奠定堅

實的文化底蘊。而最重要的是,這樣一種文化熏陶正是我們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與自己的先人進行對話的基本

途徑?,F(xiàn)代著名文史學家顧隨先生曾經說過:“學古詩文的目的是為了做一個現(xiàn)代人。”一個人學習了古

詩文,能夠愛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學會寬容,而且可以獲得閱讀體驗和精神感悟,這無疑是最大的

收獲。一個現(xiàn)代中國人,沒有對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從嚴格意義上講,尤其從文化意義上

來說,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現(xiàn)代人。

(摘編自張勝強《古詩文學習的現(xiàn)代意義》)

材料二:

古人說“倉縻實而知禮節(jié)”,當人們吃飽穿暖,自然就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詩詞以短小的形態(tài)、

精準的表達、高度的思想性、動情的內涵回應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發(fā)布的《古詩詞數據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古詩詞短視頻在抖音上累計播放量達178億,同比增長168%。無獨有偶,來自圖

書銷售市場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古詩詞圖書銷量猛增。這些充分說明,在精神文化產品極度豐富的今天,

古詩詞依舊熱度不減。

古詩詞中,唐詩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體裁之一。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人們依然能在唐詩中找到屬于

自己的喜怒哀樂,找到與古人強烈共鳴的情感瞬間。那些經過時間洗禮的經典詩句,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中

國人。

之所以大家喜歡唐詩,一方面是因為詩歌本身的節(jié)奏韻律十分便于朗誦記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唐詩

興盛的時代極具魅力。歷史上的唐朝,風氣開放、兼收并蓄,出現(xiàn)了許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現(xiàn)出大量詩

人、藝術家?,F(xiàn)存的5萬多首唐詩,基本涵蓋了一個中國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

的藝術水準、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詩成為中國古典詩歌領域最為璀璨的明珠,讓后來歷代人充滿敬仰。

也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唐詩是中國人情感的最大公約數”。

今天我們如何閱讀古詩詞?以唐詩為例,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發(fā),今天我們回顧

這些詩句時,不僅要讀出詩人們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更要讀出他們展現(xiàn)的樂觀心態(tài)。比如,《行路難》,

李白在詩中感慨''將登太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塞川”,顯示出他對前途困難的清醒認識。面對艱難險阻,

“詩仙”李白也會有迷茫,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欠N豪邁自信之力躍然紙上,令人

動容。

我們的詩人沒有回避人生面對的困難、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終釋放出來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當然,

這并不是說大家一讀古詩詞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難時,能夠學習詩人的自信、樂觀:我遇

到了困難,我承認這個困難,我也敢于面對這個困難,并最終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詩里有悲傷、有淚水、

有痛苦,還有挫折和煩惱,但最終傳遞給人們的是希望,是未來,是陽光,這也是許多古詩詞能夠經久不

衰的原因。

總之,人們對于古詩詞的熱愛,就在于它能夠變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當你讀一首絕句或者律詩

時,文字背后的詩意、韻律也被深深印入腦海,使我們看月不僅是月,還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的思鄉(xiāng)之情;看水也不僅是水,還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情。時代在發(fā)展,但古詩詞所蘊含的

詩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滋養(yǎng)著我們的精神。我想這正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摘編自康震《古詩詞在今天為何熱度依舊》)

1.你校將舉行“走進唐詩”推介活動,讓你寫一篇推介詞。請依據材料二列出推介詞的要點。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時代的文言文為后來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也為漢代華麗的賦體、魏晉風骨、唐詩宋詞做了鋪墊。

B.功利思想造成很多人對學習古詩文有誤解,但作為一個現(xiàn)代中國人,須繼承和發(fā)揚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C.現(xiàn)存的唐詩,基本涵蓋了一個中國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這是唐詩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D.“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體現(xiàn)了李白對困難的清醒認識、面對艱難時的迷茫和他的豪邁自

信。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古詩文(詞)在當今社會的作用,但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閱讀古詩詞,我們往往能從中學習到詩人的自信,樂觀,能夠感受到希望,未來以及陽光。

C.文史學家顧隨先生針對人們認為學習古詩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的問題做出有力的答復。

D.中國古典詩詞依然熱度不減,所蘊含的詩意與文化,依然可以為當代人提供精神動力。

4.下列選項,與材料一觀點最為接近的一項是()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B.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一一歐陽修

C.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畎?/p>

D.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5.著名學者商偉認為,學習古詩文可以使我們成為更好的現(xiàn)代人。請結合材料一對此加以分析。

一、非連文本:古詩文【答案】

1.①唐詩以其特點回應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人們能在唐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找到與古人

強烈共鳴的情感瞬間。②唐詩因為詩歌本身的節(jié)奏韻律十分便于朗誦記憶,也因為唐詩興盛的時代極具魅

力。唐詩中的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發(fā),我們不僅要讀出詩人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挫折,

更要讀出他們展現(xiàn)的樂觀心態(tài),學習詩人的自信、樂觀。③雖然時代在發(fā)展,但唐詩等古詩詞所蘊含的詩

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

【解析】推介詞,就是推廣介紹某個地方、企業(yè)、個人等的介紹文稿。本題要求為“走進唐詩”活動寫推

介詞,需要結合文本材料,從唐詩自身特點、與時代精神契合等角度作推介。

結合材料二“古典詩詞以短小的形態(tài)、精準的表達、高度的思想性、動情的內涵回應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

追求”“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人們依然能在唐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找到與古人強烈共鳴的情

感瞬間”可知,唐詩以其特點回應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人們能在唐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

找到與古人強烈共鳴的情感瞬間。

結合材料二“之所以大家喜歡唐詩,一方面是因為詩歌本身的節(jié)奏韻律十分便于朗誦記憶;另一方面也是

因為唐詩興盛的時代極具魅力"''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發(fā),今天我們回顧這些詩句時,

不僅要讀出詩人們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更要讀出他們展現(xiàn)的樂觀心態(tài)”可知,唐詩因為詩歌本身的節(jié)

奏韻律十分便于朗誦記憶,也因為唐詩興盛的時代極具魅力。唐詩中的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

有感而發(fā),我們不僅要讀出詩人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更要讀出他們展現(xiàn)的樂觀心態(tài),學習詩人的自信、

樂觀。

結合材料二“人們對于古詩詞的熱愛,就在于它能夠變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時代在發(fā)展,但古詩

詞所蘊含的詩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滋養(yǎng)著我們的精神”可知,雖然時代在發(fā)展,但

唐詩等古詩詞所蘊含的詩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

2.D【解析】D.“面對艱難時的迷茫和他的豪邁自信”錯。依據材料二可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

行雪滿山”只體現(xiàn)了李白對困難的清醒認識,沒有體現(xiàn)李白面對艱難時的迷茫和他的豪邁自信。

3.C【解析】C.“針對人們認為學習古詩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的問題”錯誤。文史學家顧隨先生的話,是表

達自己對讀古詩文的目的的看法,并不是針對誤解做出的答復,文中并無此依據。

4.B【解析】A.強調“擇善而從,不善則改”的原則和善于向別人學習的態(tài)度。

C.激勵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D.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B.修養(yǎng)品行從學習開始。學習以讀書為根本,強調讀書的重要作用,而材料一的觀點是古詩文學習的重要

意義。觀點接近。

5.①文以載道,經典古文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載體。飽讀詩書能使我們的眼界、志氣、品格修養(yǎng)得

到提高。②飽讀詩書能夠涵養(yǎng)一個人的心性并為之奠定堅實的文化底蘊;學習古詩文,能夠愛生活、有情

趣,成為一個有氣質、有內涵、精神世界充實的人。

【解析】結合第一段“學習古文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文以載道,經典古文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

好的載體。處世為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背誦和學習這些經典古文,

對我們的眼界、志氣、品格修養(yǎng)的提高大有幫助”概括出:文以載道,經典古文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

的載體。飽讀詩書能使我們的眼界、志氣、品格修養(yǎng)得到提高。

結合第二段“學習古詩文一個最大的好處在于能涵養(yǎng)一個人的心性并為之奠定堅實的文化底蘊”“一個人

學習了古詩文,能夠愛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學會寬容,而且可以獲得閱讀體驗和精神感悟,這無疑

是最大的收獲”概括出:飽讀詩書能夠涵養(yǎng)一個人的心性并為之奠定堅實的文化底蘊;學習古詩文,能夠

愛生活、有情趣,成為一個有氣質、有內涵、精神世界充實的人。

二、非連文本:宋詞——推介把握中國文學作品意境的要領

材料一:

宋詞之所以成為“一代之文學”,就因其具有自己獨有的區(qū)別于詩之“言志”的抒發(fā)“隱幽”之情的

美學特質。這種美學特質,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得到了較為系統(tǒng)的闡發(fā)。他認為,“詞之為體,要

眇宜修?!庇终f:“詞以境界為最上?!边@就指出了詞這種文體的“要眇宜修”之美學特質?!耙鹨诵蕖保?/p>

原義指愛情中的女性為了美而刻意地修飾提升;“境界”,則是指詞之特有的富于興發(fā)感動作用的作品中

之世界。也可以說,是指詞之生命情感之美所達到的“疆界”。由此,我們可以把宋詞的境界之美概括為

生命情感的“要眇宜修”。

宋詞“要眇宜修”的境界之美的呈現(xiàn)無疑是在其無比多姿多彩的詞作之中,大體表現(xiàn)為婉約與豪放之

別。明人張,蜒在《詩余圖譜》中言道:“詞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蓋詞情蘊籍、氣象恢弘之謂

耳。然亦在乎其人,如少游多婉約,東坡多豪放。東坡稱少游為今之詞手,大抵以婉約為正也。”這里提

出詞體以“婉約為正”之問題,學術界多有爭論。從歷史實際來看,詞之產生于唐末五代即以歌女之歌詞

呈現(xiàn),當然是美女愛情,婉約為宗。宋詞之發(fā)展,就因其“要眇宜修”,“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從而在

某種特定空間中得到迅速發(fā)展。從宋初來看,詞確然是以婉約為宗。那時詞尚未成為正宗文體,不上大雅

之堂,多是一種游戲之作。北宋后期,詞逐漸進入正統(tǒng)文人視野,納入社會生活,遂變而為正宗。豪放之

詞應時代之需要,橫空出世。但詞之婉約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即便是豪放派詞人,還是以抒情為主,敘事

與言志為輔,否則即是“以詩入詞”,詞便面臨瓦解。正如《四庫提要》所言:“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

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一

派。尋源溯流,不能不謂之別格?!?/p>

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指出,作詞之標準,“音律欲其協(xié),不協(xié)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

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fā)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這可說是對于婉約之美的一種總結:協(xié)律、字雅、情長、意柔?,F(xiàn)在來看李煜詞。李煜是南唐后主,國亡

被俘,成為宋朝的階下囚,他的重要的詞作多創(chuàng)作于這段時間。其詞哀怨悲切,輾轉俳惻,充滿國破家亡

之感慨,為詞壇之佳作,王國維多所稱許。他的著名詞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

向東流?!边@首詞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以“愁”字貫穿始終,表達其亡國與淪陷之愁。全詞充滿問

句,自問自答,是一種心靈的叩擊。小的方面的“愁”是其失國之痛,大的方面的“愁”是人類失去自由

之痛。該詞巧用虛字,如“只是”“問君”“恰是”等等,強化了物是人非,愁上加愁的感情,成為千古

名詞與千古名句。再如,寫于同期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

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边@是一首與

江山永別之詞,以“別”情貫穿始終,抒寫家國淪亡之痛;以最美的詞匯,表達了“天上人間”,家國無

法再見的最深的痛苦。上述兩首詞都表達的是一種“幽約隱微”之情,但卻將其中的“憂愁”和“別離”

提升到人類共有之高度,并以傳頌永恒愁情的名句鐫刻在人們的心中。

(摘編自曾繁仁《宋詞的境界之美——生命情感的“要砂宜修”》)

材料二: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注重意境的

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于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蚯殡S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

物我情融。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堵旁娫挕?/p>

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后改為“桃花細逐楊

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

久坐江畔,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疤一ㄓ矖罨ㄕZ”,偏于想象,意境活潑,與此時心情不合?!疤?/p>

花細逐楊花落”偏于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xiàn)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于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自不待言。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

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詩一樣的片段。如《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人都直

截了當地說,而曾皙是借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風乎舞零,詠而歸?!边@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于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

子在窗外贊曰:“于相公勤讀哉!”于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綠衣長裙,婉妙無比。其腰細殆不盈掬。

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一夕,女走后于忽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

嘶。于破網挑下,則一綠蜂將斃?!白綒w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

出伏幾上,走作'謝'字。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闭≌f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

境。

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注重表現(xiàn)意境,文學的鑒賞也應該力求感受并進入意境。當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

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時是自

己過去的審美經驗被喚起,和詩人取得共鳴;有時仿佛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

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摘編自袁行需《意境》)

1.中華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那么,應該如何將中華文化的特色推介給全世界呢?魯結合材料二,

向外國友人推介把握中國文學作品意境的要領。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較為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宋詞“要眇宜修”的美學特質。

B.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初為游戲之作的詞成為正統(tǒng)文人的寫作對象,變而為正宗。

C.作家將自己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交融,構建起可以讓讀者沉浸其中的意境。

D.不僅詩詞中存在意境,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甚至某些小說也存在意境。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宋詞創(chuàng)作中通過抒發(fā)“隱幽”之情所追求的境界之美體現(xiàn)為生命情感的“要眇宜修”。

B.從蘇東坡稱秦少游為“今之詞手”史實可知,當時蘇東坡就提出“婉約為正”的觀點。

C.作家構造的意境很快就可以鮮明清晰,但也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

D.讀者在鑒賞意境深遠的作品時都會深入其境界,將有可能從中獲得感性或理性的升華。

4.下列各項中的小說情節(jié)不具備詩歌意境的一項是()

A.沈從文《邊城》:船總的兩個兒子同時愛上了船夫的孫女翠翠,為了愛情,兩人沒有按照當地風俗決斗,

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

B.汪曾祺《鑒賞家》:果販葉三愛畫,與畫家成為知音;畫家死后,他不賣果子了,但還四處尋覓鮮果,

到墳上供一供;畫家送給他的畫,最后陪自己下葬。

C.孫犁《荷花淀》:水生嫂得知丈夫參軍,她雖然為難,但還是支持丈夫。后來緊跟丈夫也投身到抗戰(zhàn)的

行列中。美麗的荷花淀見證了水生嫂一家的進步。

D.馮夢龍《警世通言》:寺廟中的老僧將宰相府流出的洗碗水中的上等白米收集起來,曬干儲存。幾年后,

老僧將這些米送給被貶官而斷糧了的宰相一家吃。

5.材料一探討了宋詞“要眇宜修”的境界,請結合材料一的觀點賞析蘇軾的《江城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