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病機(中醫(yī)與養(yǎng)生課件)_第1頁
十三、病機(中醫(yī)與養(yǎng)生課件)_第2頁
十三、病機(中醫(yī)與養(yǎng)生課件)_第3頁
十三、病機(中醫(yī)與養(yǎng)生課件)_第4頁
十三、病機(中醫(yī)與養(yǎng)生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機與病機學概念病機:指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機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體,致使機體某一部位或層次的生理狀態(tài)遭到破壞,產生或形態(tài)、或功能、或代謝等方面的某種失調、障礙或損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時自行康復的病理變化。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第一節(jié):基本病機基本病機:指機體對于致病因素侵襲所產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應,是病機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静C邪正盛衰陰陽失調精氣血津液失常內生“五邪”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機體的抗病能力與致病邪氣之間相互斗爭中所發(fā)生的盛衰變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許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過程,就是邪正斗爭及其盛衰變化的過程?!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實的病機(一)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

1.虛實病機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虛的病機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虛實變化(1)虛實錯雜

虛中夾實——如脾虛所致水腫

實中夾虛——如邪熱熾盛灼津所致氣陰兩傷證(2)虛實轉化

由虛轉實

由實轉虛(3)虛實真假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真虛假實真實假虛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二)邪正盛衰與疾病轉歸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陰陽失調陰陽偏盛陰陽偏衰陰陽轉化陰陽互損陰陽亡失陰陽格拒二、陰陽失調陰陽失調:即陰陽之間失去平衡的簡稱。是指在疾病的發(fā)生過程中,由于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機體的陰陽雙方失去相對的平衡而出現的陰陽偏勝、偏衰、互損、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是疾病的基本病機之一。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一)陰陽偏勝1.陽偏盛:即陽勝。是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陽偏勝或機能亢奮,代謝活動亢進,機體反應性增強,陽熱過剩的病理狀態(tài)。特點:陽盛而陰未衰(或虛虧不甚)的“實熱證”。機理:是指人體陰陽雙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狀態(tài),屬“邪氣盛則實”的實證。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感受陽邪五志化火邪郁化火陰邪從陽化熱陽偏勝壯熱、面紅、目赤、便干、苔黃、脈數等癥狀臨床特點:熱、動、燥病機趨向:“陽勝則陰病”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陽偏勝病機示意圖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陰偏勝:即陰勝。是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陰氣偏勝,機能障礙或減退,產熱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謝產物積聚的病理狀態(tài)。特點:陰盛而陽氣未衰(或虛損不甚)的“實寒證”。機理: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感受寒濕過食生冷

陰偏勝形寒、肢冷、舌淡、下利、脈遲等癥狀臨床特點:寒、靜、濕病機趨向:“陰勝則陽病”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陰偏勝病機示意圖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二)陰陽偏衰1.陽偏衰:即陽虛。是指機體陽氣虛損,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狀態(tài)。

特點:陽不制陰,陰相對偏盛的“虛寒證”。

機理:是指人體陰陽雙方中的一方虛衰不足的病理狀態(tài),屬“精氣奪則虛”的虛證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失養(yǎng)勞倦內傷久病耗傷陽偏衰寒象: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舌淡脈遲等虛象:倦臥神疲、小便清長、下利清谷等臨床特點:以脾腎陽虛為主,尤以腎陽虛最為重要。鑒別:“陽虛則寒”:虛而有寒,以虛為主;“陰勝則寒”:以寒為主,虛象不明顯。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陽偏衰病機示意圖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陰偏衰:即陰虛。是指人體陰氣不足,因而出現燥、熱升、動和化氣太過等陽氣偏亢的病理狀態(tài)。特點:陰不制陽,陽相對亢盛的“虛熱證”。機理: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陽邪傷陰五志過極化火久病傷陰陰偏衰陰虛陽亢陰虛火旺陰虛內熱臨床特點:以肝腎陰虛為主,尤以腎陰虛最為重要。鑒別:“陰虛則熱”:虛而有熱,以虛為主;“陽勝則熱”:以熱為主,虛象不明顯。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陰偏衰病機示意圖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三)陰陽互損是指在陰或陽任何一方虛損的前提下,病變發(fā)展影響及相對的一方,形成陰陽兩虛的病機。1.陰損及陽:是指由于陰精或陰氣虧損,累及陽氣生化不足或無所依附而耗散,從而在陰虛的基礎上又導致陽虛,形成了以陰虛為主陰陽兩虛的病理狀態(tài)。2.陽損及陰:是指由于陽氣虛損,無陽則陰無以生,從而在陽虛的基礎上又導致陰虛,形成了以陽虛為主陰陽兩虛的病理狀態(tài)。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陰陽兩虛陰虛化生陽虛1.陰損及陽

2.陽損及陰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陰陽互損病機示意圖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四)陰陽格拒是在陰陽偏盛的基礎上,由于陰陽雙方相互排斥而出現寒熱真假病變的一類病機?!夺t(yī)學正傳》:“假熱者,水極似火,陰證似陽也”?!凹俸?,陽證似陰也”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陰寒內盛格陽于外面紅、煩熱、口渴、脈大等假熱之象。

(真寒假熱證)1.陰盛格陽:又稱格陽,是指陽氣極端虛弱,陽不制陰,偏盛之陰盤踞于內,逼迫陰陽之間不相維系,相互格拒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陽盛格陰:又稱格陰,是指邪熱極盛,陽氣被郁,深伏于里,不得外達四肢,而格陰于外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陽盛于內格陰于外四肢厥冷,脈沉伏等假寒之象。

(真熱假寒證)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五)陰陽亡失邪盛正虛素體陽虛疲勞過度汗吐下太過大汗淋漓、肌膚手足逆冷、倦臥、神疲、脈微欲絕。1.亡陽:是指機體陽氣大量亡失,使屬陽的功能突然嚴重衰竭,因而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是指機體的陰氣或陽氣突然大量地亡失,導致生命脈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亡陰:是指機體陰氣大量亡失,使屬陰的功能突然嚴重衰竭,因而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熱邪熾盛邪熱久留煎熬陰液其它因素喘渴煩躁,手足雖溫而汗多欲脫。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亡陰與亡陽陰亡亡陽陽亡亡陰陽散越陰耗竭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三、精氣血的失常是指精、氣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生理功能的異常,精、氣、血互根互用關系失常等病理變化?!跺\囊秘錄》“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窮于精者,萬邪蜂起”?!端貑枴ふ{經論》:“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一)精的失常1、精虛(腎精的虧損)2、精瘀(男性精道瘀滯)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房勞過度房室不節(jié)情志內傷邪阻精道臨床表現:排精不暢,伴精道疼痛、睪丸脹痛、小腹墜脹或血精。臨床表現:小兒生長發(fā)育異常,成人體弱多病,男子不育,女子不孕。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一)氣的失常1、氣的生化不足或耗損過多,從而形成氣虛的病理狀態(tài)。2、氣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氣的運動失?;蛭蓙y,從而表現為氣滯、氣逆、氣陷、氣閉或氣脫等氣機失調的病理狀態(tài)。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1、氣虛:氣虛是一身之氣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狀態(tài)。氣的化生不足如: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肺脾腎功能失調氣的消耗太多如:勞倦內傷、外感熱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精神萎頓、倦怠、神疲乏力、動輒氣喘、四肢無力、眩暈、自汗、易于感冒等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氣滯是指氣的流通不暢,郁而不通,導致臟腑經絡功能障礙的病理狀態(tài)。2、氣機失調:氣的升降出入失常情志抑郁不舒痰、濕、食積、瘀血等有形之邪臨床共同病理表現:悶、脹、痛臟腑功能失調(1)氣滯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氣逆是指氣的上升太過,下降不及而致臟腑之氣逆上為特征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2)氣逆情志內傷飲食冷熱不適多見于肺、胃、肝等臟腑病變肺氣上逆——咳逆氣喘等胃氣上逆——惡心、嘔吐、呃逆、噯氣等肝氣上逆——頭脹痛、面紅目赤、易怒等外邪侵犯痰濁壅滯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氣陷是指氣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過,以氣虛升舉無力而下陷為特征的一種的病理狀態(tài)。氣陷病機多由氣虛發(fā)展而來,與脾氣虛損關系最為密切。(3)氣陷氣陷的病理表現上氣不足:頭暈、眼花、耳鳴等。中氣下陷:胃、腎、子宮、肛門位置相對下移;少腹墜脹、便意頻頻。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氣閉是指氣機閉阻,外出嚴重障礙,以致清竅閉塞,出現昏厥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4)氣閉情志抑郁或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或外邪、痰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甚或四肢拘攣;呼吸困難,氣急鼻煽或面青唇紫。氣脫是指氣不內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機能突然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5)氣脫正不敵邪,正氣驟傷、慢性長期消耗、汗吐下太過、大出血面色蒼白、汗出不止、目閉;口開、全身癱軟、手撒、二便失禁、脈微欲絕等。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氣脫氣脫與亡陰亡陽的鑒別亡陰亡陽均為氣的大量脫失,臨床均可見機能嚴重衰竭的表現如:呼吸衰微,四肢癱軟等陽氣突然大量亡失,可并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寒象。陰氣突然大量亡失,可并見大汗而皮膚尚溫,煩躁、脈數疾等熱象。但見氣虛不固,機能衰退竭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三)血的失常1、血虛: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養(yǎng)功能減退的病理狀態(tài)。失血過多久病不愈慢性消耗面色不華,唇甲爪甲色淡無華,頭目眩暈,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形體瘦怯,或手足麻木,關節(jié)屈伸不利,或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等。脾胃虛弱化生障礙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血運失常(1)血瘀:是指血液運行遲緩或瘀滯不暢的病理狀態(tài)。血寒血熱氣虛痰阻血瘀瘀血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血寒是指血脈受寒,血流滯緩,乃至停止不行的病理狀態(tài)寒凝心脈寒凝肝脈寒凝肌膚心脈血氣痹阻,真心痛肝經血氣瘀滯,脅下、少腹、陰部冷痛,痛經、閉經等。凍瘡等疼痛、手足、爪甲及舌色青紫。寒瘀互結癥積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出血: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脈外的病理變化。血熱外傷瘀血氣虛出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斑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是指血分有熱,使血液運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狀態(tài)。外感溫熱病邪五志過極臨床以既有熱象,又有動血、出血等為其特征??沙霈F身熱以夜間為甚,舌質紅絳,心煩或躁擾發(fā)狂、譫語,甚則昏迷,或衄血、吐血、尿血、月經提前量多、脈數等癥。外感寒邪入里化熱血熱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三)精氣血關系失調1.精與氣血的關系失調精氣兩虛精血不足氣滯精瘀血瘀靖阻生長、生育遲緩,生殖功能障礙,早衰面色無華、眩暈、健忘,腰膝酸軟,男子精少不育,女子月經不調、不孕。脅肋脹痛、精神抑郁、喜太息,陰部重墜感,或見血精、陰部結節(jié)等。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2.氣與血關系的失調氣病影響血病氣虛氣虛氣逆氣滯氣虛血虛(氣不生血)血瘀(推動無力)出血(氣不攝血)血瘀(血行受阻)出血(血隨氣逆)血病影響氣病血虛血脫血瘀氣虛(血不生氣)氣滯(氣行受阻)氣散(氣隨血脫)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一)津液不足干燥;血燥生風等。熱盛傷津津液丟失過多生成不足慢性病耗損傷津(失水)脫液(失水和精微)形瘦骨立,大肉盡脫,毛發(fā)枯槁,手足震顫,肌肉目閏動,舌光紅無苔或少苔。四、津液代謝失常本文檔共52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58分(二)津液輸布排泄障礙津液的輸布排泄障礙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