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犯罪構成與人權保障
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它在保障人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刑法是通過對具體犯罪行為特征的描述及其法定刑的輕重設置來體現(xiàn)罪刑法定原則的精神。刑法就是規(guī)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它對犯罪的規(guī)格、刑罰的適用都進行了詳盡規(guī)定。從這意義上說,刑法是國家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的依據(jù)。但刑法在正面規(guī)定犯罪與刑罰的同時,也從反面向人們顯示:只有犯罪者才有權得到刑罰處罰;沒有犯罪的人,任何人與部門都不能予以刑罰處罰。從這個意義上說,刑罰又是保護人權的大憲章。對于犯罪人如此,對于其他人亦然。不同法系的國家都采取了犯罪構成的形式,對不同犯罪的規(guī)格進行了規(guī)定,但又有不同的特點,尤其在保障人權方面,不同的犯罪構成體現(xiàn)著不同的價值追求。
一、大陸法系的犯罪構成
以德日為代表的犯罪構成體系,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構成,由于這三個要件之間具有遞進式的邏輯結(jié)構,因而亦被稱為遞進式的犯罪構成體系。[②]
1、構成要件該當性
構成要件該當性是指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guī)定的某個具體特征。構成要件該當性中,又包括以下內(nèi)容:構成要件的行為。該當構成要件的行為稱為實行行為。行為又可以分為作為與不作為,由此構成作為犯與不作為犯。與實行行為相關的問題有實行行為性、間接正犯、原因自由行為等。所謂實行行為性,是指某一行為構成犯罪,其前提是該行為必須具有危害社會的基本屬性,否則,如意圖讓他人乘坐飛機發(fā)生事故后死亡而勸說他人乘坐飛機,果真發(fā)生他人死亡的行為,不能認為是犯罪行為。間接正犯是指利用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實施危害行為的情形,對于利用者就要追究刑事責任,但被利用者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原因自由行為是指行為人在原因設定階段具有刑事責任,但在致果行為時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情形。對于原因自由行為人通說認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因果關系,指行為與結(jié)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重要因果問題,也就是構成要件該當性的問題。構成要件的故意,指在認識符合構成要件的外在客觀事實之后并企圖實現(xiàn)的意思。一般認為,構成要件的故意不包括違法性意識,因而與作為責任要素的故意在內(nèi)容上存在差別。構成要件的過失,指不認識也不容忍構成要件的結(jié)果,由于不注意,即由于違反注意義務引起結(jié)果的發(fā)生。構成要件該當性實質(zhì)上就是危害行為,如果一個行為不具有危害社會的性質(zhì),就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2、違法性
行為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還不屬于犯罪,是否構成犯罪,還須考察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構成要件是違法行為的類型,如果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一般可以推定該行為屬于違法。但如果行為具有刑法上所規(guī)定或者法秩序所認可的違法性阻卻事由,則該行為就不屬于犯罪。這種違法性阻卻事由包括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法定的違法性阻卻事由和自救行為、義務沖突等超法規(guī)的違法性阻卻事由。可罰的違法性,是指某一行為,如盜竊一張紙,表面上雖然具有違法性,但由于違法性太小,不具有刑法上的違法性,通常不認為構成犯罪,因此也不能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行為只有具有可罰的違法性時,對其行為人才有可能追究刑事責任。[③]
3、有責性
有責性是指能對行為人的犯罪行為進行譴責。某一行為構成犯罪,除行為該當構成要件并屬于違法之外,行為人亦必須負有責任。在有責性中,包括以下要素:責任能力,即成為譴責可能性前提的資格。凡是具有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人,就認為具有責任能力。故意責任,作為責任要素的故意是指在認識構成要件事實的基礎上,具有違法性意識以及產(chǎn)生這種意識的可能性。過失責任,作為責任要素的過失是指違反主觀注意義務而具有譴責可能性。期待可能性,是指在行為當時的具體情況下,期待行為人做出合法行為的可能性。刑法不強人所難。如果在特定的條件下,根據(jù)一般人的標準或根據(jù)行為人的標準或者根據(jù)法律的標準,[④]難以期待行為人作出合法行為,就不能要求行為人對其危害行為負擔刑事責任。
二、英美法系的犯罪構成
英美刑法對犯罪的成立條件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研究的。犯罪的本體條件主要是從國家角度對犯罪的成立條件進行說明,是從積極意義上說明犯罪的成立條件;犯罪的合法辯護條件是從被告人角度對犯罪的成立條件進行說明,是從消極意義上說明成立犯罪應具備的條件。犯罪行為和犯罪心態(tài),是犯罪本體要件。要成立犯罪,除應具有犯罪主體要件外,還必須排除合法辯護的可能,即具備責任充足條件。在理論結(jié)構上,犯罪本體要件為第一層次,責任充足條件為第二層次,這就是美國刑法犯罪構成的雙層模式。[⑤]其中涉及人權保障的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犯罪行為
犯罪行為是英美法系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犯罪行為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犯罪行為,指犯罪心理以外的一切犯罪要件,也就是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包括犯罪行為、犯罪結(jié)果和犯罪情節(jié)等。狹義上的犯罪行為指有意識的行為,它由行為和意識構成。犯罪行為是法律予以禁止并力求防止的有害行為,它是構成犯罪的首要因素。
2、犯罪意圖
犯罪意圖,又稱為犯罪心理,是英美法系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皼]有犯罪意圖的行為,不能構成犯罪”是英美刑法的一條原則,它充分體現(xiàn)了犯罪意圖在構成犯罪中的重要意義。在美國刑法中,犯罪意圖分為以下四種:蓄意,指行為人行動時自覺目的就是引起法律規(guī)定為犯罪的結(jié)果,或者自覺目的就是實施法律規(guī)定為犯罪的行為。明知,指行為人行動時明知道他的行為就是法律規(guī)定為犯罪的行為或者明知道存在著法律規(guī)定為犯罪的情節(jié)。輕率,指行為人輕率地對待法律規(guī)定為犯罪的結(jié)果或情節(jié),當行動時他認識到并有意漠視可能發(fā)生此種結(jié)果或者存在此種情節(jié)的實質(zhì)性的無可辯解的危險。疏忽,指行為人疏忽地對待法律規(guī)定為犯罪的結(jié)果或情節(jié),當行為時他沒有察覺到可能發(fā)生此種結(jié)果或者存在此種情節(jié)的實質(zhì)性的無可辯解的危險。從犯罪意圖的內(nèi)容來看,主要是行為人對于其犯罪行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是構成犯罪的基本因素。與犯罪意圖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嚴格責任。嚴格責任是基于對公眾健康和福利的社會需要的考慮,針對缺乏犯罪心態(tài)的行為而要求行為人承擔的一種刑事責任。考慮到刑事處分的嚴厲性以及確保恪守衡平原則,法律一般只對輕罪規(guī)定嚴格責任。
3、合法抗辯
合法抗辯,又稱為免責理由,它具有訴訟法的特點,它在長期司法實踐中,對于刑事訴訟中的辯護理由加以理性總結(jié)形成的,并從訴訟原則上升為實際上的總則性規(guī)范。內(nèi)容包括:未成年、錯誤、精神病、醉態(tài)、脅迫、圈套、安樂死、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難等。在英美法系,被告人享有廣泛的合法辯護理由,有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也有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被告人可以利用此權利,充分地對自己進行保護。
三、前蘇聯(lián)和我國的犯罪構成
以前蘇聯(lián)及我國為代表的犯罪構成體系,由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構成。[⑥]
1、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刑法總則條文在規(guī)定犯罪的概念時概括列舉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分則條文則規(guī)定了各個具體犯罪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的某一
方面。由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集中表現(xiàn)在犯罪對社會關系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侵害上,因此,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成立都不可缺少的要件,只不過不同的犯罪所侵犯的具體客體有所不同而已。由于犯罪對社會關系的侵犯通常通過對一定的物或人即犯罪對象的侵犯體現(xiàn)出來,因此犯罪對象也是許多犯罪成立的必備條件。當然,犯罪分子的行為作用于犯罪對象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其背后體現(xiàn)的仍是具體的社會關系。如果行為沒有侵害犯罪客體,如對于無被害人的“犯罪”,或者取得被害人同意的“犯罪”,通常都予以非罪化處理。對于這樣的行為,是不能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的。
2、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xiàn),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jié)果以及危害行為與危害結(jié)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犯罪客觀方面是表明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xiàn)的要件。說明犯罪客觀方面的事實特征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起來,首先包括危害行為。只有通過危害行為,社會關系才會受到侵犯。犯罪本身就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犯罪構成的其他要件其實都是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嚴重程度的事實特征,因此,危害行為是犯罪構成的核心要件。其次,犯罪客觀方面包括危害結(jié)果。危害結(jié)果即危害行為對社會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果行為不可能給社會造成危害,不屬于犯罪行為。危害行為和危害結(jié)果是任何犯罪成立必須具備的犯罪客觀方面要件,除危害行為和危害結(jié)果外,有些行為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實施或采取特定的方法、手段實施才能構成犯罪。因此特定的時間、地點、方法成為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選擇要件。這些選擇要件對某些犯罪的成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3、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行為的自然人與單位,因此,犯罪主體是表明行為必須由什么人實施才能構成犯罪的要件。犯罪主體主要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危害行為的自然人。除自然人外,單位也可以構成一些犯罪的主體。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或不能辨認、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自然人不具備犯罪主體資格,達到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自然人只能成為刑法所列舉的某些特別嚴重犯罪的主體。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稱為一般主體。此外,有些犯罪還需要行為人具有特定的身份或職務才能構成,這類犯罪的主體稱為特殊主體。
4、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因此,犯罪主觀方面是表明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行為人所抱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要件。犯罪主觀方面首先包括罪過,即犯罪的故意或過失。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主觀上既無故意又無過失,即使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jié)果,行為人也不負刑事責任。因此,罪過是一切犯罪成立所必備的主觀方面要件。此外,刑法規(guī)定某些犯罪必須具備一定的目的才能構成,因此犯罪目的是部分犯罪主觀方面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刑法理論上的主觀違法要素,是指某些行為只有在行為人具有特定的主觀心理、目的或者內(nèi)心傾向時,行為才是可罰的,否則不能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如偽證罪是行為人的“虛偽的陳述”,仿造貨幣罪中的“行使目的”,強制猥褻罪中的“滿足性欲”的內(nèi)心傾向,[⑦]都是行為成立犯罪的條件,因而也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依據(jù)之一。如果缺少了這些條件,對有關人員就不能以這些犯罪追究責任。
四、不同的犯罪構成在保障人權的對比分析
不同國家的刑法雖然都對犯罪的成立條件進行了論述,但不同的犯罪構成理論在認定犯罪、保障人權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
在對犯罪的評價、認定的時候,大陸法系遵循遞進式評價原則。大陸法系對犯罪行為的評價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對構成要件的判斷,是一種抽象的、定型的事實判斷;對違法性的判斷,是一種具體的、非定型的價值判斷,此判斷與具體行為人相分離、與行為人的人格的非難相分離,是一種客觀判斷;對責任的判斷,也是一種具體的、非定型的價值判斷,但這種判斷與具體的行為人緊密結(jié)合,是以對行為人的人格非難為內(nèi)容。這三個判斷一個比一個深入,一個比一個具體,符合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但突出了對被告人的追訴,而對被告人的人權保護、辯護權行使則強調(diào)得不夠。
英美法系則遵循控辯交鋒原則。英美刑法的犯罪構成分為實際意義上的犯罪要件和訴訟意義上的犯罪要件。實際意義上的犯罪要件是指犯罪行為和犯罪意圖,這種意義包含在犯罪定義之中。犯罪定義之外的責任要件是訴訟意義上的犯罪要件,通過合法抗辯事由體現(xiàn)出來。司法機關認定犯罪的過程,就是控訴方與辯護方控辯交鋒的過程。這一認定犯罪過程,注重了對被告人人權的保護,因為被告人可以有多種辯護理由予以行使。但由于控辯交往,訴訟效率則必然低下。
蘇聯(lián)與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在對犯罪的評價與認定時,遵循的是整體性原則。四個構成要件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這樣的犯罪規(guī)格,必然會引導司法人按照“四個要件”規(guī)定的條條框框去“按圖索驥”。只要一個行為具備了法律規(guī)定的“要件”,行為就構成犯罪,行為人就要受追究。這樣的犯罪規(guī)格,必然難以引起司法人去關注許多影響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案外因素,如前科、累犯、各式各樣的從輕或從重的酌定情節(jié)。由于司法人員尋找“要件”的執(zhí)著,被告人的辯護權就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其行使也往往形式意義大于實質(zhì)意義。
不同國家犯罪構成對犯罪規(guī)格規(guī)定的不同,主要是出自它們的歷史傳統(tǒng)、法律淵源、哲學基礎、以及訴訟模式等方面的原因。英美法系堅持從具體到具體的思維方式,堅持實證主義的哲學理論,注重實用。大陸法系起源于羅馬法,具有成文法的傳統(tǒng),堅持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習慣,注重理論思辯。蘇聯(lián)和我國刑法理論主要借鑒于大陸法系理論,但又結(jié)合自己的統(tǒng)治需要,對犯罪構成理論進行了較大的變革。但這種變革是否符合具有實際意義,正在接受理論和實踐的檢驗。[⑧]
注釋
[①]我國刑法理論界一般認為,犯罪構成是指依照刑法的規(guī)定,決定某種行為的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tǒng)一。參見本高銘暄主編:《新編中國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頁。本文所稱的犯罪構成,除指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外,還泛指英美法法系中的犯罪成立條件和大陸法系中犯罪構成要件的該當性、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買房有物業(yè)合同范本
- bt合同ppp合同范本
- 企業(yè)人事聘用合同范本
- 出租保安服裝合同范本
- 單位購儀器合同范本
- 先打款后開票合同范本
- 協(xié)議付款合同范例
- 上門宴席服務合同范本
- 東莞企業(yè)勞務合同范本
- 兒童游泳班合同范本
- 2025年企業(yè)法務顧問聘用協(xié)議范本
- 教育部人文社科 申請書
- 無菌手術臺鋪置的細節(jié)管理
- 《康復評定技術》課件-第五章 運動控制
- 議論文8(試題+審題+范文+點評+素材)-2025年高考語文寫作復習
- 【理特咨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醫(yī)藥大健康行業(yè)應用進展報告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小學部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6第1課時Startup
- 2025江蘇蘇州高新區(qū)獅山商務創(chuàng)新區(qū)下屬國企業(yè)招聘9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蒙牛集團實施財務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8800字(論文)
- 平拋運動的經(jīng)典例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