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心理學思想詳解演示文稿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優(yōu)選)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心理學思想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政治由于教會信條變得不可質疑,它便在黑暗時代擁有了巨大的權力。教會要設法解決的問題是內部不一致的問題。人們要么是基督徒,要么是異教徒,異教徒則受到嚴酷的懲罰。教會擁有大量財產;教皇可以廢立國王;而且牧師控制著公民的行為、感情和思想。十字軍對穆斯林的八次東征(公元1095—1291)反映了基督教的勢力,他們把教徒組織起來,以阻止伊斯蘭教的勢力在歐洲的迅速擴張。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11、12世紀以后,教會成為一種龐大的力量。教皇凌駕于國王之上,而且羅馬帝國的皇帝也臣服階下。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哲學發(fā)展1.早期.1000年以前奧古斯丁.教父哲學2.盛期.1000~1300年阿奎那的經院哲學3.后期1300~1453年唯名論*羅吉爾,培根*鄧斯,司各脫*威廉,奧卡姻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早期(1)教父哲學:公元1世紀,基督教興起。開始,它是起義失敗后,下層人民對羅馬統治現實的不滿、反抗和自我解脫。隨著教徒中富人、統治者人數的增多以及羅馬統治者對其政策的變化,基督教很快變成國教公元2世紀,東方的亞歷山大、小亞細亞和西方的羅馬、迦太基等形成了幾個基督教神學中心。其中一些人利用希臘哲學(主要是柏拉圖主義)為基督教制定了一整套的教義體系,這就是所謂的教父哲學(patristicphilosophy),那些對制定、論證和宣講教義有功者,被尊稱為教父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教父哲學的特點是:神學替代哲學,靈性替代理性,內省替代觀察,描述替代分析,信仰替代理智,宗教觀替代科學觀教父哲學后期發(fā)展為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是教會講授的基督教哲學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圣戰(zhàn)使西方世界接觸到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對待這些著作?三個階段:(1)起初,他們歡迎這些著作,(2)然而,一旦他們意識到它們與教會信條不一致時,便將其定為異教讀物。(3)最后,他們努力修改這些著作,尤其是修改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將這些修改過的著作與教會的信條融合起來。一些西方思想史上最有睿智之人承擔了這項重要任務,他們把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神學融合起來,而且他們指出了這種融合對于人生的含義。這種融合后來被稱為經院主義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中世紀心理學思想(476--1640)包孕在宗教神學中,崇尚信仰、上帝,更為重視意志和情感,突出官能的作用和內省的價值,稱為官能心理學早期:以新柏拉圖主義為根基的奧古斯丁的官能心理學后期:亞里士多德式的官能心理學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早期:奧古斯丁354—430羅馬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1.宣傳心身二元論
他認為靈魂和身體均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各自獨立存在的.其中,身體占有空間的,有動有變的,而靈魂則是非物質的,不可分的,不占空間的,且是永存不朽的.靈魂是人的整個生命和一切行為的主宰者。靈魂盡管無時不支配著身體,但有時卻意識不到身體過程。在這里,奧古斯丁已預示有無意識的活動存在。
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2.提出內省法他認為,心理是主觀自生的內部經驗,無法為他人直接認識,靈魂只有通過內省才能接近,并以自我報告的形式,陳述出來讓人了解,此即內省法(introspectivemethod)。他說:經過反省就知道人體內有靈魂的存在。比如說,我懷疑,這個懷疑者是誰?就是靈魂。一個人說,他有懷疑,就是他了解他在懷疑。有懷疑就表明他記憶這個懷疑,也就是在思想,所以靈魂知道自己在思想,理解自己是非物質的。因此,心靈是通過自己認識自己的。在歐洲歷史上人們就把奧古斯丁看作是心理學上第一個內省主義者。
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3.首創(chuàng)官能心理學
官能心理學思想早在古希臘就已萌發(fā),如亞里士多德的二元論心理學思想中處有堅持把心理同生命聯結起來的這一主要的機能(或功能)(function)思想外,還有隱德來希(intelechy)即追求目的、完成、潛能實現的官能(faculties)思想。但官能心理學明確的闡述者則為奧古斯丁。他認為,人的靈魂是天生固有各種專司相應心理活動的官能或能力。他把靈魂分為記憶、理智和意志三種官能。
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4.強調意志強調意志是心理生活的根本,其余只是意志的表現如簡單的知覺,也含有意志,因為不注意,就知覺不到,而注意是意志的作用。奧古斯丁重視意志的作用,與他崇尚宗教信仰有關。他的原則是,首先信仰,然后理解,理解為了信仰。因此,他認為不信仰上帝則不能認識上帝,要為善必先有向善的意志。在他看來,意志決定動機,不是動機決定意志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盛期:托馬斯.阿奎那圣·托馬斯·阿奎那(St.ThomasAquinas,1225—1274)是一位身材高大、善于反省的人,他的學生把他稱作“沉默的公?!保╠umbox)。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阿奎那作了大量工作以融合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著作和基督教的傳統。這是他的主要功績,但這也帶來了重大的負面影響。一旦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被納入教會信條,它們就不可質疑。因此,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幾乎變得和《圣經》一樣神圣。這是不幸的,因為亞里士多德的許多觀點后來被證明為錯誤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信仰與理性的調和教會對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就和早期對待柏拉圖的觀點一樣,他們將其觀點中與神學最為一致的加以強調;那些與神學不一致的觀點,要么被篡改,要么被忽略。亞里士多德的一些觀點稍作改動或修飾,可以被認為是基督教信條的證據——例如,其主動理性不朽的觀點、其自然層級論(自然中的層級設計)、其地球中心論及其不動的推動者的觀點。亞里士多德如此地重視理性,以至于人們很難忽視這一點。畢竟,亞里士多德所創(chuàng)立的龐大的知識體系正是理性指導下經驗觀察的產物。這種突出理性的觀點使教會陷于為難境地,因為教會在其創(chuàng)始之初就強調了啟示、信仰和精神,而輕視經驗觀察和理性。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阿奎那最偉大的工作(和貢獻)就是調和信仰和理性。他通過成功地論證理性和信仰并不沖突,從而完成了這項工作。阿奎那認為,一切方法都指向同一個真理——上帝及其榮耀。因此,認識上帝可以通過啟示、《圣經》、對內部經驗的審視;或者通過邏輯、理性和對自然的考察。理性和信仰不可能沖突,因為它們都指向同一個終極現實:上帝。哲學家使用邏輯證據和證明來證實上帝的存在;而基督教神學家把上帝的存在作為信仰。兩者是殊途同歸。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阿奎那的影響盡管阿奎那的目標是通過承認理性是理解上帝的方法,從而加強教會的地位,然而他的著作卻起到相反作用。一些哲學家追隨阿奎那的思想,認為信仰和理性可以分開加以研究而不用考慮其神學含義。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經院哲學的局限通過檢驗自然并試圖獲得看似能夠控制自然的原理:大多數希臘哲學家所做;把某物假定為真理,然后試圖使自然與那個真理相符:基督教神學家嘗試。自奧古斯丁起至阿奎那,包括阿奎那本人,做學問就是去證明教會教條的合理性。新的知識惟有當其能被證明與教會信條相一致,才能被接受;否則,新的知識就遭到棄絕?!罢胬怼币呀洷徽业?,無須到別處尋找。
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經院哲學家和在他們之前的古希臘主要哲學家一樣,尋求在表象世界之外的普遍真理或原理。畢達哥拉斯學派而言:數字關系;柏拉圖:純粹的形式或理念;經院哲學家:它是上帝。他們都假定,在感官經驗的世界之外,還存在更為高級的真理。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唯名與唯實之爭是否真正地存在著諸如“貓”、“人”或“甜”的本質,它們是否不依靠個別的事物而獨立地存在著??那些聲稱共相和本質具有真實而獨立的存在的人稱為唯實論者。而另外一些人認為,所謂的共相無非就是語言符號,以便對彼此相似的事物或事件加以分類。共相無非就是便于總結相似經驗的語言符號。這些人稱為唯名論者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都接受唯實論。而唯名論與經驗主義、非理性主義哲學更為一致。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威廉.奧卡姆
威廉.奧卡姆(WilliamofOccam,約公元1290—1350)是在英國出生的方濟各教會(Franciscan)的修道士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奧卡姆認為,解釋事物時應避免作不必要的假設,解釋應該盡可能地保持吝嗇(簡潔)。無關的假設應該從解釋或論述中“剃除”,這就是著名的奧卡姆剃刀。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經驗具有共同的特征,從而使我們能使用共同的符號來描述那些經驗;但是,這些符號的使用并不意味著在我們的經驗之外,存在著純粹的理念、本質或形式。沒有必要假設本質的存在;我們可以簡單的假定,自然就是我們經驗中的自然。奧卡姆認為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感官能告訴我們世界的本來面貌,而且我們可以直接認識世界,而無需擔心在經驗之外潛藏著什么。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奧卡姆的經驗主義超越了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認為,感覺經驗是知識的基礎,但仍需運用理性來從個別經驗中抽取出共相和本質。對奧卡姆而言,感覺經驗提供了世界的知識奧卡姆的哲學標志著經院主義的結束。盡管教會進行了壓制,奧卡姆的觀點仍被廣泛地傳授,其觀點可被視為現代經驗哲學的開端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文藝復興時間:14末—16末,歐洲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度時期文藝復興:指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實際上是歐洲新興市民階級通過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以世俗文化來否定宗教文化,建立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新思想、新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始于意大利、擴展到德、法、英、荷等其它歐洲國家。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文藝復興意味著“重生”,在這個時期,人們更傾向于重新使用開放式的探索方法,這種方法曾是古希臘早期哲學的一大特色。歐洲逐漸由以上帝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的歷史時期,注意力已從天堂轉向了人間。即使上帝存在,他也存在于自然之中;因此,研究自然便是研究上帝。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humanism)這個詞在文藝復興時期并不意指人道主義(humanitarianism)。也就是說,它并不是指對人類福利事業(yè)的深切關注;它也不是指仁慈(humaneness)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期意指對人的熱切關心,這種關心程度就好比我們第一次發(fā)現了自己。人們把興趣集中于廣泛的人類活動中。我們是如何思考、行動和感覺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呢?這些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反映在四大主題之中,它們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色。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主題1.個人主義。即對人類潛能和成就的高度關心。人們相信個人的能力能使世界向積極的方向轉變,這就創(chuàng)造了一種樂觀主義的精神。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2.個人信仰。所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盡管如此,他們卻希望宗教能更加個人化,而不是那么正式和儀式化。他們主張宗教是個人能體驗到的,而不是由教會統治集團所強加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3.對過去的強烈興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變得迷戀于過去。他們尤其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詩人、哲學家和政治家感興趣。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想通過閱讀知道古人真正說了些什么,而不是別的什么人對他們的解釋。他們想為那些舊手稿尋求真正的原作者,因為一些手稿的原作者并不正確;而且他們試圖揭露對原作者的胡編亂造。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4.反亞里士多德主義。許多人文主義者認為,教會過分地信奉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已經到了將其哲學奉為《圣經》的程度。援引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章節(jié)通??梢越鉀Q神學上的爭論。這對人文主義者來說是荒謬的,因為亞里士多德也只是凡夫俗子,而且和任何人一樣,他也會犯錯。人文主義者感到遺憾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基督教神學一起被用于創(chuàng)立一整套規(guī)章、制度和信仰;一個人要想成為基督徒,就不得不接受它們。接受教會教條變得比與上帝的個人關系更為重要;因此,人文主義者嚴厲地批判了教會的教條。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文藝復興的時代特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一些人在藝術方面表現出個人能力(如達·芬奇),一些人在政治方面表現出個人能力(如馬基雅弗利),一些人在教育方面表現出個人能力(如胡安·路易斯·維夫斯,JuanLuisVinci,1492-1540),還有些人在文學方面表現出個人能力(如莎士比亞)。他們所強調的主題都是同樣的——都強調了個人:人是有能力改善事物的,他們并不僅僅按照事物原來的方式去接受它,或者說,他們并不僅僅希望事情本身會變得更好。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一個矛盾的時代(aparadoxicaltime)1.一方面,對人類潛能探究的興趣劇增,并且還伴有巨大的人類成就。在這一點上,文藝復興類似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2.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充滿迫害、迷信、搜捕巫師、火刑、恐懼、折磨以及驅邪降魔的時代。盡管占星者和煉丹者通常都非常受到人們歡迎和尊重,然而異常的人卻受到非常殘酷的對待。戰(zhàn)爭毀壞了法國和德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黑死病使歐洲的人口幾乎減少了一半,而且梅毒肆虐橫行。盡管困難重重,這個時期卻擁有幾乎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力。文藝復興展示了人性中最好和最壞的方面——現代哲學和科學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天文學研究的突破一些天文物理學家的研究對教會信條的打擊卻是最致命的,他們的研究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檢驗自然界的秘密,其影響力是最大的。這種新的方法就叫做科學。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托勒密
托勒密(Ptolemy)是位希臘裔的埃及人,他于公元2世紀在其著作《大綜合論》中概括了當時和古代的數學和天文學觀測成就。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托勒密的觀點:包括地球在內的天體是球形的;而且太陽、月亮、恒星和行星在圓形的、統一的軌道上圍繞地球轉動。地球不但是太陽系的中心,而且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托勒密體系中的宇宙觀卻一直盛行到17世紀。托勒密體系之所以盛行不衰,至少有三個原因:這與感官提供的證據相吻合(地球看上去的確是宇宙固定不變的中心)。在沒有現代測量工具的情況下,這是人們所能指望得出的最準確預測。后來這與基督教神學相一致,因為它賦予人類在宇宙中的中心位置,因而符合《圣經》中上帝造人的記載。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在中世紀的神學中,托勒密的許多學說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樣,成為官方教會信條的一部分,因而不可質疑。建立于托勒密體系之上的世界觀在哲學、神學、科學和日常生活中確立了牢固的地位。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尼古拉·哥白尼直到一位名為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的羅馬天主教教士發(fā)表其著作《天體運行論》,托勒密體系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哥白尼于1473年2月9日出生在波蘭北部的托倫。盡管哥白尼的日心說的報道自1515年左右就開始傳播,他的《天體運行論》直到1543年才被出版,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當《天體運行論》出版的時候,只有當時最好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才能理解其內容。也許由于它與教會信條表面上的一致,而且深奧難懂,這本書并沒有立刻被教會視為一種威脅在教會內部,挑戰(zhàn)地心說就是挑戰(zhàn)教會信條,因而就是異教徒。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的復蘇在15世紀和16世紀,人們恢復了對柏拉圖哲學的強烈興趣,而柏拉圖主義中的畢達哥拉斯派觀點在這次復興中得到了重視。接受哥白尼的觀點意味著接受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式的觀點,即宇宙根據數學的原理而運行,而且這些數學原理總是盡可能地簡單與和諧。最初接受哥白尼理論的是像他本人一樣擁護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式觀點的數學家,這絕非偶然。對那些擁護非數學的亞里士多德式哲學觀點的人來說,違背觀察而贊成數學式的簡單化,這種觀點是荒謬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人們改信哥白尼的日心說的進程是緩慢的。路德曾經說,“這個蠢才想要把整個天文科學顛倒過來約翰尼斯·開普勒就是最初改信日心說的人之一,他是一位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式的數學家。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約翰尼斯·開普勒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Kepler,1571—1630)出生于德國符騰堡公國的威爾。他起初作研究是為了成為路德教的牧師,但因無法接受路德教刻板的教條,轉而研究數學和天文學。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開普勒認為真正的實在就是存在于表象世界之外的數學式的和諧。感覺世界——表象世界是某種不變的數學世界的低級反映。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通過數學演繹和觀察,他發(fā)現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的軌道是橢圓的,而不是圓形的(和哥白尼所認為的一樣)。他通過觀察得出了行星運轉的速度與它們距離太陽的遠近呈反比,因而促使牛頓提出了重力的概念。闡明了所有的行星運動都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來表達。也許開普勒對科學最重要的貢獻在于,他堅持認為所有的數學演繹都應該得到經驗觀察的證明。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與哥白尼和開普勒一樣,伽利略把宇宙視為一架完美的機器,惟有用數學術語才能夠理解這架機器的工作原理。伽利略把解釋存在于世界表象之外的真實的數學實在視為己任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發(fā)明望遠鏡其他拒絕用伽利略的望遠鏡觀察天體的人斷言:“如果上帝想要人類通過使用這樣的發(fā)明來獲得知識,他早就會賦予人類一雙望遠鏡式的眼睛?!保↘uhn,1957,p226)另外一些看過望遠鏡的人確實認可了他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但是宣稱所觀察到的新的東西根本就不在天空,它們只是望遠鏡本身引起的幻象”(Kuhn,1957,p.226)。
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客觀實在和主觀實在(1)客觀實在的存在獨立于人的知覺,其屬性在歷史上稱第一性的質(primaryqualities)。第一性的質是絕對、客觀而不變的,而且能用精確的數學式來表達。它們包括數量、形狀、大小、位置和動靜。第一性的質構成了物質的實在(2)此外,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實在,它是由感覺器官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種實在就是后來所稱的第二性的質(secondaryqualities)。第二性的質(它構成了主觀實在)是純粹的心理經驗,它在物質世界中沒有其副本。第二性的質包括對顏色、聲音、溫度、氣味和味道的經驗。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兩者的關系:(1)對伽利略而言,第二性的質是相對的、主觀而動搖不定的。在第一性的質中(如柏拉圖的形式),我們能夠獲得真正的知識,在第二性的質中,我們僅能形成意見和幻覺。(2)盡管第二性的質可能看上去和第一性的質一樣實在,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第一性的質是實在的,第二性的質只是用來描述我們主觀(心理)經驗的名字:因此我認為這些味道、氣味、顏色等物體的各個方面看上去可能存在,而實際上它們無非只是名字而已,但它們駐在敏感的身體中;如果沒有身體,每種第一性的質也就被取消和湮滅了。然而,一旦我們給予它們名字,我們卻使自己相信它們也像[第一性的質]那樣確實存在著。(Burtt,1932,p.85)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3)在對物理世界的研究中,第二性的質充其量只是無關因素。如果一個物質與另外一個物質相撞,它們的顏色、氣味或味道與它們后來的運行軌跡無關。對伽利略而言,正是物質實在,而非主觀實在,能夠而且應該科學地加以研究。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意識經驗科學的不可能性由于我們許多的意識經驗包含著第二性的質,而且由于永遠無法從數學上描述或理解這些屬性,所以伽利略認為永遠無法用客觀的科學方法研究意識。這樣,伽利略就把我們現在包含在心理學中的內容排除在科學之外,而且許多現代自然科學家也拒絕把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其拒絕的理由和伽利略一樣。自伽利略時代起,人們付出了許多努力,對認識經驗進行了量化。然而,這些努力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成功,則一直是而且現在仍是有許多爭議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影響(1)標志著一個重要的哲學轉向,即人在世界上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在伽利略之前,哲學家和神學家?guī)缀鹾翢o例外地給予人在世界上以突出的地位。如果世界上的事物有好與壞、變與不變之分,那么人類也是如此。人被視為一個反映著巨大的宏觀世界的微觀世界?!霸谫だ灾?,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人和自然都是一個比之更大的整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人在其中的位置更為重要”(Burtt,1932,p.89),伽利略改變了這一觀點。那些最基本的人類經驗——我們的歡樂、失望、激情和抱負,我們的視覺、聽覺和嗅覺經驗——現在被認為比外在于人類經驗的現實世界更低一等。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這是我們在歷史上第一次把人的意識經驗看作次要、不真實而且完全依賴感覺的,而感覺則是虛假的。外在于人類的世界是真實、重要且受尊重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2)駁斥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是伽利略要反對的主要目標。伽利略使用經驗觀察和數學推理,駁斥了亞里士多德式的一條條“真理”,使之變得不可信,因而也就攻擊了教會信條的核心。伽利略70歲時,雙腿因風濕病而跛了,而且雙目幾乎失明。他被帶到宗教裁判所,被要求放棄他所得出的科學的結論。他的余生被軟禁了起來,盡管他的著作被禁,他仍然繼續(xù)秘密地寫作。伽利略認為他寫得最好的一部著作,《兩種科學的對話》(1638)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寫成的,這本書后來被偷偷帶出意大利。伽利略于1642年1月9日去世。直到1992年10月31日,天主教會才正式赦免了伽利略的“過失”(Reston,1994,p.283)。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3.唯物觀的復興哥白尼、開普勒和伽利略的著作使德謨克利特古老的唯物主義觀點得以復興。宇宙所包含的物質的運動似乎由其外力來決定的。在物體構成的圖式中,上帝的重要性減小到了最低;即便是人的地位,現在也受到了嚴重的懷疑。人類是否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如果是,就可用自然科學來解釋人類。人類有沒有特別之處使他們在自然界中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有,人類有多么特別呢?是什么特別的規(guī)律在控制著人類的行為呢?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新科學傾向于把人類視為自然現象的一部分。牛頓劃時代的成就更進一步地說明了唯物主義宇宙觀,并且促進了那種觀點的推廣。很快,宇宙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宇宙中的一切都被視為物質的和機械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艾薩克·牛頓薩克·牛頓(IssacNewton,1642—1727)于1642年12月25日出生于英國的一個小鎮(zhèn)伍爾肖堡(Woolshope),他生于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頓的父親在其出生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母親改嫁,把他送到了鄰近一個鎮(zhèn)的外婆家。牛頓在學校是一個平庸的學生,但在制造像風車和水鐘這樣的機械裝置時卻展示了巨大的天賦。牛頓的母親的第二個丈夫去世后,她把牛頓從學校帶走,把他送回了伍爾肖堡,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農夫。牛頓的一位老師認識到他的潛力,說服其母親把他送入劍橋大學。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牛頓于1661年進入劍橋的三一學院,師從數學教授巴羅(Barrow,I.),四年后獲得了學位。牛頓用了18個月寫成了其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1995),這本書一出版即受到好評并被認為是一本杰作。牛頓清楚地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他從前人的著作那里受益良多。他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看得更遠?!保˙lackburn,1994,p.260)那些巨人包括哥白尼、開普勒和伽利略。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他所用的證明方法和伽利略的一樣,包括觀察法、數學演繹法和實驗法。牛頓是一個深受宗教影響的人,從他那里,我們完全倒退到了早先的路子,這是一種以信仰為指引而了解上帝的方法。由于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客觀地觀察宇宙成為理解上帝的一種方法。在這一點上,他與大多數經院學者和哥白尼以及開普勒的觀點一致。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1.理神論盡管牛頓相信上帝是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但其著作卻大大地削弱了上帝的影響。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他置宇宙于運動之中,而本身卻并未卷入其中:理神論的觀點。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2.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綜合了在它之前的許多發(fā)現,例如開普勒發(fā)現行星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形的,伽利略測量了落體的加速度。這一條定律就能夠解釋宇宙中一切物體的運動。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3.機械觀盡管宇宙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一架機器,其運轉原理卻是人類能夠發(fā)現的,而且牛頓發(fā)現,這些原理可以精確地用數學術語來表達——因此他總結道:“上帝就是一位數學家。”同樣地,依據牛頓原理人類也將被視為另一架受其操縱的機器,這種情形的發(fā)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牛頓科學原理的總結1.盡管上帝是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但他并沒有積極地介入世界中的事件中去(理神論)。因此,把物質世界中任何一個特殊事物或事件解釋為上帝的意志是不合適的。2.物質世界中的一切無一例外都受自然規(guī)律的控制。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3.自然規(guī)律并沒有目的,因此應該廢除亞里士多德的目的因。換言之,永遠不能靠設想事物擁有內在的屬性來解釋自然事件。例如,物體墜落并不像亞里士多德所假設的那樣,是有一種向下墜落的內在傾向,而是因為有各種外力作用于物體。作為一個信奉牛頓學說的科學家,就一定不能援引目的論的解釋。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4.可以接受奧卡姆剃刀。對事物的解釋永遠要盡可能的簡單。對于上帝而言,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對數學家和科學家也同樣如此。牛頓對于宇宙的構想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一切事物都可作如下解釋:(a)空間,包含著許多的點;(b)時間,包含無數的瞬間;(c)物質,存在于空間中并且有質量;(d)力,使物質的運動產生變化。牛頓及其同道相信,整個的物質世界都可以由這四個概念構成。事實上,對任何一種自然事件的解釋,就是指用空間、時間、物質和外力這些數學的術語將之重新闡釋。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5.自然規(guī)律是絕對的,但是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間,我們的理解都是有缺陷的。因此,科學家總有必要接受可能性,而不是滿足于確定性。這是因為人類的無知,而不是因為自然規(guī)律的可變性。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6.分類并不是解釋。狗追貓似乎是狗的一個特性,但這并不能解釋狗為什么經常會追貓。要理解物體為什么那樣,就有必要知道被作用的物體的物理屬性(如它的質量),作用于物體的外力的性質。既不能把任何目的歸因于物體,也不能將目的歸因于作用于物體的外力。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弗朗西斯·培根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倫敦的一個有名望的政治家族。他在劍橋大學學習了3年以后,去法國為一位大使工作。然后他回到英國從事法律工作,并在1584年當選為議會議員。他最有影響的著作《新工具》(1620/1994)出版后不久,就被議會控告受賄。他被判以大量的罰款(但他從來沒有繳納),并被監(jiān)禁在倫敦塔一段時間。在他60歲時被迫從法律和立法事務中退出來,這使他潛心于科學和哲學研究,并很快出版了許多重要的著作。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他與伽利略是同代人,比哥白尼年輕100歲,比笛卡爾(我們隨后就要提到他)年長35歲。人們習慣上把培根視為反抗過去的權威,尤其是反抗亞里士多德的新科學代言人。他的睿智和才華橫溢的寫作風格使得一些人推測,他就是莎士比亞一些戲劇的真正作者。培根是一位激進的經驗主義者,他認為惟有通過對自然界直接而客觀的研究才能了解它。根據《圣經》、信仰抑或任何哲學、神學的權威而寫的有關自然界應該如何的文章,只會阻礙人們認識世界到底是如何運作。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1.科學方法(1)歸納法(實證主義)(有別于)伽利略:伽利略尋求的是普遍原理(定律),它們能用數學的方式來表達,也可以從中作出演繹,這種方法幾乎不需要實驗。對伽利略來說,發(fā)現支配著物質世界的定律是重要的。一旦這些定律被分離,并且用數學式表達出來,便可以演繹出這些定律的許多表現形式演繹是指根據普遍原理預測特殊的事件。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培根(歸納法)認為:科學是從觀察到總結。培根并不否認理性能力的重要性,但他認為理性能力應該用來理解自然界中的事實,而不是理解人類想像中的虛構之事。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培根堅持激進的經驗主義,明確宣稱科學的最終權威將是經驗觀察。培根只相信對自然界作直接的觀察和記錄。經驗觀察就是真實的知識的基礎,沒有任何權威、理論、名詞、數學公式、信仰和想像可以取代它。培根對科學所采取的方法史稱實證主義。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2)克服個人偏見培根認為事先接受某一理論很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觀察,以至于產生偏差??茖W家也是人,而且和其他人一樣,他們的成見會影響其觀察。培根堅持認為科學家應該洗凈他們腦中的偏見,這一點是領先于他的時代的。庫恩在其范式論中指出:現在人們基本上一致認為,所有科學家的觀察(或任何科學家的觀察)都帶有“先入之見”。也就是說,一個人所持的理論影響著他所觀察的內容,而且也影響著他對觀察內容的解釋。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幻象說培根在其著名的《幻象》(“idol”)一文總結了錯誤的四大根源,他認為它們可能潛入科學研究?!ざ囱ɑ孟螅╥dolofthecave)是源于一個人的理智稟賦、經驗、教育和感覺的偏見。其中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會影響個人如何知覺和解釋這個世界?!しN族幻象(idolsofthetribe)是人類天性中的偏見。所有人都擁有想象、意愿和希望的能力,而這些人類的屬性可能而且通常會歪曲知覺。例如,人們通常把事情看成他們希望的那樣,而不是事情的本來面目。因此,人的天性就有選擇性知覺的傾向?!な袌龌孟?idolsofthemarketplace)是由于過分受到詞語意義的影響而產生的偏見。文字標簽和文字描述會影響人對世界的理解,并且歪曲人對世界的觀察。培根認為許多哲學爭論是圍繞著詞語的定義,而不是圍繞著現實的本質而展開的?!龌孟?idolsofthetheater)是由于對任何一種觀點的盲目遵從而產生的偏見,這種觀點可以是哲學上的,也可以是神學上的。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科學應該提供有用的知識為科學應該時時受其實用性結果的評判科學能夠而且應該使世界變得更美好??茖W應該提供知識以改進技術,而改進的技術則將改善這個世界。培根(1620/1944)把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的發(fā)明作為證據,來證明科技知識的力量。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影響培根在科學上提出的歸納法在歷史上倍受冷落,而伽利略和牛頓所提出的演繹法卻極受重視。富有成效的科學需要大膽的理論和假設檢驗,這與培根的觀點相反。對事物的預感甚至信念并非壞事;真正糟糕的是,在事實表明需要修正那些預感或信念的時候,卻拒絕作出修改。一位著名的科學哲學家指出,重要的科學發(fā)現從來都不是從歸納中產生的,正如培根所認為的那樣:“大膽的觀點、未經證實的預見和猜測性的思想是我們解釋自然的惟一方法……我們掌握自然的惟一工具……實驗就是預先計劃好的行動,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受到理論的指導。本文檔共87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57分勒奈·笛卡爾
勒奈·笛卡爾(ReneDescartes,1596—1650)于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法國的萊耳市一個富裕的家庭;是一位真正的文藝復興時期人物;他曾是士兵、數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此外,他也是位世俗之人,能夠享受賭博、跳舞和冒險的樂趣。但他非常孤僻,喜歡獨處而且避免與人有情感上的瓜葛。他曾名躁一時而移居荷蘭;在荷蘭,他曾搬家24次卻沒有留下進一步聯系的住址,以免受打擾。笛卡爾在學生時代尤其喜歡數學;他21歲時,已經掌握了這一門課所要求學習的所有內容。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起重機設計課程設計
- 2025年度港口航道疏?;以幚砗贤?篇
- 路面施工課程設計
- 該不該學構圖課程設計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出售合同范本(含房屋交易售后服務承諾)3篇
- 2025年度校園文化節(jié)贊助商權益分配合同3篇
- 2025年廣告業(yè)務員個人工作計劃范文(2篇)
- 某加油站油品跑冒漏事故應急預案模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知識產權戰(zhàn)略合作協議2篇
- 2025年集郵進校園活動業(yè)務校長講話稿(2篇)
- 初中英語2023年中考專題訓練任務型閱讀-完成表格篇
- 全國各城市的50年一遇雪壓和風壓
- 寧夏農產品物流發(fā)展現狀的探究 物流管理專業(yè)
- 《青蛙賣泥塘》說課課件
-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課件【全冊】
- 新概念英語第4冊課文(中英文對照)
- 七年級數學上冊專題18 一元一次方程有整數解(解析版)
-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譜樂譜
- 酒店安全生產責任制
- 漢字文化解密學習通超星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福建地理概況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