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教案:《比的應用》教案:《比的應用》1
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1.能用密度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2.能用密度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實力目標1.培育學生運用所學物理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運用數(shù)學學問解決物理問題的實力.
2.通過解題培育學生的抽象思維實力.
德育目標1.培育學生規(guī)范解題,仔細細致的良好行為習慣.
2.培育學生克服困難,解決疑難問題的良好品質.
3.通過公式變形及計算題規(guī)范格式的學習,培育學生仔細做作業(yè),以形成整齊、規(guī)范的`作業(yè)習慣,以美的作業(yè)給人以享受.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這一節(jié)主要是運用密度學問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學會敏捷運用學問,教材首先提出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思索,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并把學生引向運用密度學問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初步感覺到密度學問很有用處,能解決許多問題.然后說明運用密度學問解決實際問題須要用到各種物質的密度,給出了一些物質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個問題為線索,講解并描述運用密度學問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材留意啟發(fā)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給出解答,以利于學生動腦思索,獨立地解決問題,培育實力.最終用一個例題作示范進一步教給學生敏捷運用學問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法建議本節(jié)課可用正遷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類比而導出密度的推導公式,可采納自學、探討、示范的方法.
教案:《比的應用》2
教材分析
《比的應用》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第十一冊第三單元49頁的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shù)的聯(lián)系,已駕馭簡潔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學問應用于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駕馭了《比的應用》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實際生活、現(xiàn)實工作中把一個數(shù)量根據(jù)肯定的比進行安排的問題,也為以后學習“比例”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分數(shù)的意義等學問后,能將學問融會貫穿,能將平均分與不平均分份數(shù)的學問聯(lián)系和應用起來,使學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安排的方法。老師只起到啟發(fā),點撥和深化引導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根據(jù)肯定的比進行安排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駕馭按比例安排問題的特征,能運用按比例安排的學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肯定比例進行安排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問:我班男女生人數(shù)各是多少?你能依據(jù)我班男女生人數(shù)用比的學問和分數(shù)的學問來說一句話嗎?
學生匯報:(略)
二、情境導入:出示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指標簽上的1:4的比提問,這表示什么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安排問題都不能平均安排,剛才你們說的按人數(shù)的比去分,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比的應用,也可以說是按比例安排。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指出:按比例安排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根據(jù)肯定的比來安排。
三、探究新知
出示例2某種清潔劑是濃縮液和水按1:4的體積比配置的?,F(xiàn)有一瓶500毫升的這種清潔劑,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讀題后,問1:4什么意思?濃縮液的體積占這瓶清潔劑的幾分之幾?水的體積占這瓶清潔劑的幾分之幾?
你會怎樣做這道題?
提問:多找學生說說,要求說出每步算出來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
解法1:總份數(shù)1+4=5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濃縮液有100×1=100(毫升)
水有100×4=400(毫升)
解法2:總份數(shù)1+4=5
濃縮液有500×1/5=100(毫升)
水有500×4/5=400(毫升)
答:濃縮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
這道題做得對不對呢?我們怎么檢驗?
提問后老師總結:把計算出來的濃縮液的體積加上水的體積是否等于500;也可以把計算結果去比,看是否是1:4。
強調(diào):檢驗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他能告知我們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能幫助我們養(yǎng)成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仔細負責的學習看法。
老師總結并強調(diào)計算方法:首先看清題里的條件給的是哪幾個量的比再看題中給的量是否是這幾個量的'和,而后在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
四、鞏固練習:出示練習題(49頁做一做)
(1)某婦產(chǎn)醫(yī)院上月新生嬰兒303名,男女嬰兒人數(shù)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嬰兒各有多少人?
(2)學校把栽70棵樹的任務,按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shù)安排給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個班各應栽多少棵?
讀題后,學生獨立做,二人板演
老師集體訂正,要求說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老師問:假如題中給的條件有幾個量的“比”,而“和”沒有干脆給出,怎么辦?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練習十二第5題
用120厘米的鐵絲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學生思索,120厘米是這個長方體的什么?是一個(長+寬+高)嗎?應當先怎么做?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板書:3+2+1=6
120÷4=30(厘米)
30÷6=5(厘米)5×3=15(厘米)5×2=10(厘米)5×1=5(厘米)15×10×5=7500(平方厘米)
五、拓展練習
小張、小王和小李合伙買彩票,結果他們中了一個二等獎,獎金金額為9000元。獎金應當怎樣安排最合理?(有的說平均分,有的說按出資多少去分)
學生發(fā)表看法后,出示下面條件本期彩票小張出資200元,小王出資300元。小李出資400元,他們?nèi)烁鲬值锚劷鸲嗌僭?/p>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七、布置作業(yè)練習十二
教案:《比的應用》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shù)量關系,工程問題應用題。
2、駕馭一般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
3、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重點:
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打算: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打算:
1、口答,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產(chǎn)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們要幾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加工80個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80÷4=20(個)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2、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
1÷4=
(把工作總量看作“1”)
(2)一項工程,甲單獨修建,須要4天完成,乙單獨修建,須要8天完成。
①甲隊獨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②乙隊獨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③兩隊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小結:剛才這幾道題中,工作總量所以用“1”表示,因為工作總量不再是一個詳細的數(shù)量,而工作效率是一個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實質上是單位時間完成了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8天完成,小學數(shù)學教案《工程問題應用題》。由乙工程隊單獨施工,須要12天完成。兩隊共同施工須要多少天完成?
(1)審題后,想:這道題需我們求什么?你可以依據(jù)哪個關系式來解答?
(2)學生嘗試做,并同桌溝通。
(3)反饋說明。
1÷(+)=1÷(+)=1÷=4(天)
(把工作總量看作“1”,兩隊的工作效率就是+。)
老師:假如不把工作總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結果會怎樣?
學生任選一個數(shù)列式計算。
小結: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不過看作“1”是最簡捷、最常用的。
2、練一練。
(1)填空。
①甲做一項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這項工作的(),3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②一項工程,甲隊獨做須要36天完成,乙隊獨做須要45天完成。兩隊合做,一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天可以完成。
(2)修一條馬路,甲隊獨做需10天,乙隊獨做需15天,甲乙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
(全班練,抽學生寫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四人小組探討。剛才練的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么解的?
老師:這就是我們今日學的工程問題。(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1、變式練習
打印一份稿件,甲單獨干要10小時,乙單獨干要12小時,丙單獨干要15小時。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時,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
(2)三人合打一小時后,還剩下幾分之幾?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幾小時可以完成?
1÷(++)=4(小時)
(4)甲、乙兩人合干5小時,可以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5=
(四人小組溝通,想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2、看書,質疑。
四、教學小結:
今日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是怎樣來解答這些應用題的?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P70[67]
教案:《比的應用》4
靜電現(xiàn)象的應用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靜電平衡狀態(tài),
2.知道處于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導體的特征。
3.知道靜電的應用與防止。
學習重、難點靜電平衡狀態(tài)導體特征
學法指導自主、合作、探究
學問鏈接
1.電場的強弱用來描述,此物理量為量;定義式為,單位是:。
2.電場的疊加原理:。
學習過程用案人自我創(chuàng)新
1.靜電感應現(xiàn)象是指:
2.靜電平衡狀態(tài)是指:
3.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導體的特征
⑴處于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的導體,內(nèi)部場強。
⑵處于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的導體,表面上任一點的場強方向與該點表面
,表面場強為零。
⑶處于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的.導體是個體,其表面是個面。
4.靜電平衡時,導體上的電荷分布有以下兩個特點:
⑴導體內(nèi)部:。
⑵在導體表面:。
5.靜電的防止與應用
⑴尖端放電
⑵靜電屏蔽
⑶靜電除塵
1.如圖所示,接地的金屬板右側有固定的點電荷+Q,a、b點是金屬板右側表面的兩點,其中a到+Q的距離較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靜電感應,金屬板右側表面帶負電,左側表面帶正電。
B.由于靜電感應,金屬板右側表面帶負電,左側表面不帶電。
C.整個導體,包括表面上的a、b點,是一個等勢體,且電勢等于零
D.a、b兩點的電場強度不為零,且a、b兩點場強方向相同.但a點的場強比b點的場強要強(大)一些.
2.一金屬球,原來不帶電,現(xiàn)沿球的直徑的延長線放置一勻稱的帶電細桿MN,如圖所示,金屬球上感應電荷產(chǎn)生的電場在球內(nèi)直徑a、b、c三點的場強大小分別為Ea、Eb、Ec,三者相比()
A.Ea最大
B.Eb最大
C.Ec最大
D.Ea=Eb=Ec
教案:《比的應用》5
1、通過“讀讀背背”五組古代名言警句,體會學習生活工作中做人的一些道理,培育積累好句的習慣。2、閱讀短文,讓學生了解典故的來龍去脈,會應用成語。
通過學習五組名言體會做人的道理,了解成語的意思并應用。
一、完成第一組──讀讀背背
1、明確學習古代名言警句的重要性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古代名句)。名言佳句是勞動人民才智的結晶,它有很強的說理性和感召力,比方深刻,意義久長。
2、自學名言后,再全班溝通激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學習名言。學生可利用工具書自查生字詞或問同學,只要能讀懂句子即可,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稍作點撥,不必逐句講解。
⑴讀一讀名言,不理解的`
⑵溝通自學成果,同學間可相互讀,有錯誤相互提出
⑶同位講自己怎樣記憶這些詞:
①傲慢招來損失,虛心得到好處
②一點點失誤,可造成很大的錯誤
③學業(yè)精深靠勤奮,做事勝利靠思索
④要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⑤事情的勝利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⑷再讀名句,在體會的基礎上熟記
3、你還知道古代名言嗎?說給大家聽
4、背誦:
⑴小組背誦;
⑵個人背誦;
⑶抽查背誦
5、激勵學生收集名言佳句(看誰收集的多)
二、完成其次題──閱讀
1、導入:板書:心中有數(shù)
2、閱讀短問,想想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講文與可每天都到竹林去,熟識竹子,畫得竹子生動活現(xiàn))
3、仔細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體會短文的敘述依次。板書畫竹精彩──活動竹林細視察──畫被貓毀──畫竹秘訣
4、再讀課文,找出文與可畫竹的秘訣。
5、深化讀課文,從“心中有數(shù)”入手理解短文
6、歸納總結發(fā)言:做事之前,要對事情有全面的了解充分的把握。
1、了解課本劇《陶罐與鐵罐》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議題。
2、培育學生文明、大方的交際習慣,熬煉口語表達,提高表演實力。
提高口語表達實力;培育文明、大方的習慣。
一、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1、在19課課文中,我們學習了《陶罐與鐵罐》,對課文有了深刻地了解,我們在對陶罐虛心看法贊許的同時,也對鐵罐的傲慢自大感到生氣,今日我們就要用自己的表情演示這個課本劇。
2、感悟課文內(nèi)容,體會陶罐和鐵罐各自的品性。
3、再讀課文,深化感情,體會每個角色。
二、合作學習,探討角色
1、表演前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怎樣改編課文中角色的語言,怎樣表現(xiàn)不同角色的神態(tài)、動作。
2、在小組內(nèi)自編自導自演,讓幾名學生戴上頭飾扮演角色,其他學生充當導演,獻計獻策。
3、恰當夸張?zhí)展?、鐵罐的表情動作。
4、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充溢劇本內(nèi)容和表演技巧。
三、班級表演,學生點評
1、以小組為單位出劇目,在班內(nèi)表演。
2、學生評出最佳劇目,最佳角色,同時對劇本改革提出最佳劇目,在班上溝通。
四、老師總結
1、要敢于顯示自己,表演要大方。
2、辨別是非,提高分析實力
3、多加練習,提高口語表達實力。
編寫事物之間的故事,故事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晰語句通順。
課前預習,習作要求或編提示中的故事或另編故事。
一、讀懂要求,深化探討
1、這是一次編寫童話的作文練習,旨在培育學生的想象力,將想象的內(nèi)容清晰,明白地寫下來。
2、想象每組詞語它們有哪些相關之處,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編寫好玩的故事。
二、合作探討,探討寫作
1、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探討,每個學生把自己要寫什么,怎樣寫,講給同學們聽。一個學生敘述完畢,小組內(nèi)探討其優(yōu)點和不足,指出應怎樣寫。
2、逐一探討每個人的習作后,小組中評出誰講的最好,誰講的次之,應當正,誰的習作應重寫,老師詳細指導。
三、拓展思路,激活想象力同學們,我們編的故事這怎樣才能合理,怎樣才有新意?(綻開想象)
1、夜晚鉛筆、橡皮、轉筆刀在談論什么?(如:不愛學習,不珍惜它們)
2、小溪、河流、大海在深夜哭泣,訴說什么?在(如:填河筑田,污染環(huán)境)3、眼睛、耳朵、鼻子、嘴在爭吵什么?(如自己本事大)
四、自由擬題,自主寫作老師提示,所寫內(nèi)容要綻開想象,有新意,句通意明。
五、師生共評,互批互改
1、探討評改要求,小組內(nèi)送出好文章,在班上宣讀,確定優(yōu)點,啟發(fā)別的學生學習。
2、同位相互批閱作文。
教案:《比的應用》6
考綱要求
1、理解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知道力學中常見的功能關系
2、學會應用功能關系及能量守恒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一、功能關系
1、功是能的轉化的量度:
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做功的數(shù)值就是能量轉化的數(shù)值。不同形式的能的轉化又與不同形式的功相聯(lián)系。
2、力學領域中功能關系的幾種主要表現(xiàn)形式:
⑴合外力的功等于動能的增量,即:W合=
⑵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即:WG=
⑶彈簧彈力的功等于彈性勢能增量的負值:即:WF=
(4)除重力和彈簧彈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總功于。
二、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憑空產(chǎn)生,也不能憑空消逝,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正確理解:
⑴某種形式的能削減,肯定存在其它形式的能增加,且削減量和增加量肯定相等。
⑵某個物體的能量削減,肯定存在其它物體的能量增加,且削減量和增加量肯定相等。
三、摩擦力做功的特點
1、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負功,還可以不做功。
2、一對靜摩擦力的功的代數(shù)和總是等于。靜摩擦力做功只實現(xiàn)系統(tǒng)內(nèi)不同物體間機械能的轉移,而不存在機械能與其他形式能之間的`轉化。
3、一對滑動摩擦力的功的代數(shù)和總為負值—fs相對(s相對為物體間的相對位移),其肯定值等于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
類型一:功能關系的敏捷應用
例1、一滑塊放在如圖所示的凹形斜面上,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用拉力F沿斜面對下拉小滑塊,小滑塊沿斜面運動了一段距離。若已知在這過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為A,斜面對滑塊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為B,重力所做的功為C,空氣阻力所做的功為D,則小滑塊的動能的增量為,重力勢能的增量為,機械能的增量為。
針對訓練1:如圖,卷揚機的繩索通過定滑輪用力F拉位于粗糙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動。在移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對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動能與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F對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勢能
D、F對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機械能與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針對訓練2:在離地面高為h處豎直上拋一質量為m的物塊,拋出時的速度為v0,當它落到地面時速度為v,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則在此過程中物塊克服空氣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類型二:滑動摩擦力的功與內(nèi)能的關系
例2、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安裝有水平傳送帶,用水平傳送帶傳送工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以恒定速率v=2m/s,運輸質量為m=0。5kg的工件,工件都是以v0=1m/s的初速度從A位置滑上傳送帶。工件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每當前一個工件在傳送帶上停止相對滑動后,后一個工件馬上滑上傳送帶。取g=10m/s2。求:
(1)傳送帶摩擦力對每個工件做的功。
(2)每個工件與傳送帶之間因摩擦而產(chǎn)生的熱量。
(3)傳送每個工件電動機做的功。
針對訓練3:一足夠長的水平傳送帶以恒定的速度運動,現(xiàn)將質量為M2。0kg的小物塊拋上傳送帶,如圖a所示。地面視察者記錄了小物塊拋上傳送帶后0~6s內(nèi)的速度隨時間改變的關系,如圖b所示(取向右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g取10m/s2。
(1)指出傳送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計算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計算0—6s內(nèi)傳送帶對小物塊做的功。
(4)計算0—6s內(nèi)由于物塊與傳送帶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
類型三:能的轉化與守恒
例3、如圖甲所示,質量mB=1kg的平板小車B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1=1m/s的速度向左勻速運動。當t=0時,質量mA=2kg的小鐵塊A以v2=2m/s的速度水平向右滑上小車,A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若A最終沒有滑出小車,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g=10m/s2,求:
(1)A在小車上停止運動時,小車的速度為多大?
(2)小車的長度至少為多少?
(3)在圖乙所示的坐標紙中畫出1。5s內(nèi)小車B運動的速度一時間圖象。
針對訓練4:如圖是為了檢驗某種防護罩承受沖擊力的裝置,M是半徑為R=1。0m的固定于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圓弧軌道,軌道上端切線水平。N為待檢驗的固定曲面,該曲面在豎直面內(nèi)的截面為半徑的圓弧,圓弧下端切線水平且圓心恰好位于M軌道的上端點。M的下端相切處放置豎直向上的彈簧槍,可放射速度不同的質量m=0。01kg的小鋼珠,假設某次放射的鋼珠沿軌道恰好能經(jīng)過M的上端點,水平飛出后落到曲面N的某一點上,取g=10m/s2。求:
(1)放射該鋼球前,彈簧的彈性勢能EP多大?
(2)鋼珠從M圓弧軌道最高點飛出至落到圓弧N上所用的時間是多少(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教案:《比的應用》7
1.相識什么是物體的慣性;
2.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帶有木柄的錘,長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屬棒(直徑10毫米左右)。
1.把一個錘頭松套在木柄上端,錘頭能夠輕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對準地面快速撞擊幾下,就很難把錘頭取下來了。
2.把幾塊大小形態(tài)相同的長方塊(用其他表面較光滑的稍重的物體也可以,如大棋子、滿裝的火柴盒等)疊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屬棒對準其中任一塊水平敲擊,則被擊的一塊飛出,其余的仍舊疊在原位。
1.離弦的箭為什么能接著前進?
2.劈柴時,斧頭被夾在柴中。這時假如把柴的'未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柴就會劈開;假如把柴的已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斧頭就會被退出來,怎樣說明這個現(xiàn)象?
教案:《比的應用》8
復習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化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P123—124《愛護水資源》
復習目標:
1.閱讀分析教材供應的材料,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
2.小組合作試驗獲得滴水龍頭、洗臉,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估算、推算出相
關數(shù)據(jù)。
3.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對比,增加節(jié)水意識。
通過綜合應用,培育學生應用數(shù)學學問與方法解決實際的實力,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愛好。
教學打算:課件
課時支配:第四課時
課前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思索
1.播放20xx年5月太湖水污染,無錫自來水變質,市民搶購純
凈水的場景。
2.播放我國北方干旱的場景。
說說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課題——《愛護水資源》。
二、閱讀資料,了解國情
閱讀教材供應的這段資料后,先讓學生結合詳細情境,說說資料中有關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實際含義,再讓學生說說相關的感想:重點要使學生體會到: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比較少的國家,而且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試驗,完成圖表。
從下面隨意選擇一項試驗,先小組合作獲得數(shù)據(jù),再通過計算完成統(tǒng)計圖表。
試驗一、了解一個滴水的龍頭在一段時間里流失的水量。
試驗二、比較刷牙、洗臉時連續(xù)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試驗三、比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時的用水量。
小組分工合作,老師分頭指導。
做滴水龍頭在一段時間內(nèi)流失水量的試驗時,一要為每組學生打算好量杯和計時工具;二要提示學生每隔半分鐘作一次記錄。推算1小時、1天、1年流失的水量時,先要依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算出平均每分鐘流失的水量,再用這個數(shù)據(jù)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示學生運用計算器,并留意單位的換算。
做不同用水狀態(tài)下刷牙、洗臉的用水量試驗時,一要為每組學生打算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導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
先記錄一個同學用流水刷牙、洗臉的時間,再把相同時間流出的水收集起來,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時的用水量試驗時,可用容器干脆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節(jié)約多少噸水時,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學1天能節(jié)約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結果乘365天,最終依據(jù)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節(jié)約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換算成以“噸”作單位的數(shù)。
四、分析數(shù)據(jù),暢談體會。
通過試驗和計算,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視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奢侈水的現(xiàn)象,想想哪些節(jié)約用水用水的方法,在全班溝通。
五、順勢引領,課外延長。
節(jié)水、護水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課后每人寫一條節(jié)水、護水的廣告詞。
教案:《比的應用》9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其次單元p41,p42"百分數(shù)的應用(四)"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shù)的有關學問,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打算。
1,口算。
20÷10%=120×90%=1—100%=50÷20%=
40×20%=200×9%=200%+120%=70×5%=
2,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diào)查利率并了解有關儲蓄的學問(對利率進行板書)。
3,師小結,引出課題。
二,探究思索。
1,出示例題(教科書p41頁)咱們就以笑笑的300元為例,假如你有300元錢,準備怎樣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1)學生要自己個人的意愿分別存款。(并且進行板書)
(2)師小結:同學們想得很周到,我們存錢時應當依據(jù)自己的實際狀況,確定怎樣存,剛才同學們說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原委是多少呢(老師給出計算利息公式:稅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限,并給出年利率表,學生計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師:從去年起先,個人在銀行存款所得利息應按5%納稅,這就是利息稅。國家將這部分稅收用于社會福利事業(yè)。
師: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應交多少利息稅
學生寫完后匯報:
師:只有國債和教化儲蓄是不須要交利息稅的。
練習:41頁試一試1
三,練習鞏固。
1,小明的爸爸準備把5000元錢存入銀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華把得到的2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她打算到期后將錢全部取出捐給"希望工程"。假如按年利率2。25%計算,到期后小華可以捐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3,李老師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稅率為20%。到期后,李老師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師交了多少利息稅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案:《比的應用》10
課時:1
教學打算:學生打算超市購物小票
教學目標:1、能正確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實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和小數(shù)打交道,最常接觸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買完東西,我們就會拿到一張電腦小票,見過嗎?有沒有在超市買東西出過錯誤的?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shù)學模型
1、出示電腦小票,視察。
2、誰能說明一下這張電腦小票?
3、我們來核對一下吧。怎樣核對?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書上。
4、還可以怎樣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試一試。4.2+12.3+5.8+2.7,15—1.2—3.8細致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嗎?發(fā)覺了什么?
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
a-b-c=a-(b+c)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能結合電腦小票的問題說一說嗎?
三、運用數(shù)學模型
1、第17頁第2題。
2、第16頁第2題。
3、第17頁第3、4題。
四、總結。
教學反思:教材創(chuàng)設了核對電腦小票的情境,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課改精神。學生探討如何核對找回來的錢對不對的問題??梢杂脙煞N方法計算。找出更簡便的方法。這樣聯(lián)系實際,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簡便計算的算理。
教案:《比的應用》11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泥做的六面體或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2、培育學生空間想象力和造型實力。
教學重點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是由哪些基本形體切挖的。
教學難點
各個形體的切挖改變及整體的把握。
教學具打算
師:范圖、實例、制作材料
生:蘿卜、橘子、蘋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4分鐘)。
(1)復習幾何形體,回顧圓柱體、六面體、圓錐體、球體等造型:這些都是大家所熟識的幾何形體,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生答。
師問:我把他們稱為圓柱形、六面形、圓錐形、球形,對不對?為什么?因為它們都是有長、寬、高的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幫助學生理解)
你們在下面的圖片中看到了它們當中誰的身影?
師:立方體和圓柱體是我們最熟識的形體之一,它們看似簡潔,可千萬別小瞧了它,我們生活中許多東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車,不管是造型簡潔或者繁雜的,都是從六面體和圓柱體的基本形改變而來的。今日我們學習用單個六面體或圓柱體進行形體切挖的練習。(觀賞課本范圖,講解結構)
2、發(fā)展階段(8分鐘)。
⑴觀賞課本圖片,加深形體感受,了解草圖畫法。
⑵請大家依據(jù)課本范圖嘗試制作一個凱旋門,留意小結制作方法,師總結。
⑶觀賞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想象。
3、本課練習。
依據(jù)草圖,在帶來的材料上進行切挖練習。
4、生作業(yè),師巡察輔導(23分鐘)
5、作品展示(5分鐘)
作品擺在展示臺上,生評價,師總結。
6、拓展
紙雖然是一種平面的材料,但在紙上進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為立體的形體,也能成為一件精致的藝術品。大家可以回家嘗試著制作。
教案:《比的應用》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推斷應用題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能正確的用比例的學問解答比較簡潔的應用題。
3、培育學生的分析、推斷和推理實力。
教學重點:正確的推斷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比例關系。
教訓難點:能依據(j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實際操作,引入新學問。
(1)、讓12個學生上講臺,站成相同的幾組,可以怎樣站?全班有48人,像他們這樣站可以站成幾組,或者每組可以站幾人?
(2)、讓學生說說“每組人數(shù)、組數(shù)和總人數(shù)”這三個量的關系,每組人數(shù)、組數(shù)成什么比例關系。
(3)、全班有48人,像他們這樣站可以站成幾組,或者每組可以站幾人?
(4)你是怎樣算的',可以列出式子嗎?
二、教學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了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馬路長多少千米?
1、指導分析,理解題意。
2、學生自己想方法解答。
3、師生探究用比例的學問解答。
A、這道題中涉及到的量有哪些?
B、哪種量肯定(不變)?從哪里知道的?
C、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推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D、假如我們把甲乙兩地之間的馬路長看著X千米,那么我們依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可以列出一個怎樣的方程?
2小時和140千米相對應,5小時和X千米相對應,即可以列出比例:
140:2=X:5
E、學生列式并解答。
F、說說怎樣檢驗我們的計算結果呢?
4、假如把例1中的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交換,又該怎樣來解答呢?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甲、乙兩地之間的馬路長350千米,從甲地到乙地須要幾小時?
學生自己解答,老師剛好收集和處理反饋信息。
三、教學例2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70千米,5小時到達,假如須要4小時到達,平均每小時需行駛多少千米?
1、引導分析,理解題意,找到相關的量。
2、精確推斷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
3、學生解答,剛好收集和處理反饋信息。
比較例1、例2的異同。
四、小結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要正確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精確的推斷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然后依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解答。
教案:《比的應用》13
科學探究目標:
1、能說出搜集有關應用磁鐵解決生活和生產(chǎn)中實際問題的信息資料的方法。
2、能通過視察和測試,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運用了磁鐵。
情感看法價值觀目標:
1、情愿關注磁鐵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狀況。
2、能從別人那里獲得有關磁鐵在實際生活和生產(chǎn)中應用的實例。
科學學問目標:
1、能列舉我國古代人們利用磁鐵的實例。
2、能說出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獨創(chuàng)之一。
STSE目標:
能舉出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利用磁鐵和磁性材料的實例。
教具打算:小電機、小喇叭、耳機、話筒、大頭針、圖片資料。
課時支配:
學問點課例老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對教材另作處理的理由
相識磁的應用磁的應用一、教學引入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獨創(chuàng)之一,兩千多年前,中國人最早發(fā)覺了磁石,制作了司南。在現(xiàn)代社會中,磁在很多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活動二:
找找磁在生活中的應用
1、說說人們利用磁能做什么?
2、探討:磁具有廣泛的用途,我們還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磁?
三、活動三:哪里有磁鐵?
1、想方法檢驗一下,音箱、話筒等物體中有沒有磁鐵?
2、下面這臺機器中裝有磁鐵,讓我們來找一找。給這臺機器起個名字吧!
3、在哪些家用電器中還用到了磁鐵?把自己的發(fā)覺與同學說一說。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磁的.應用,并進行全班溝通
學生舉出實例
小組合作檢查,找出磁鐵。并把發(fā)覺全班溝通。
起名:垃圾分類機
學生舉例加深對磁的相識
讓學生相識到磁的用途真多!
相識磁的作用
加深對磁的相識
學問點課例老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對教材另作處理的理由
相識磁的應用磁的應用
四、活動三:磁懸浮列車
1、引導學生看圖
探討:磁懸浮列車是依據(jù)磁鐵的什么性質設計而成的?與一般列車相比,有哪些優(yōu)點?
2、感受一下磁懸浮的力氣吧?
3、學習科學在線
五、拓展:磁記憶
1、你知道嗎?磁還可以用來記錄信息。錄音機就是用磁帶記錄聲音的,計算機磁盤也是用磁來儲存信息的。
2、還能舉出更多的例子嗎?
學生看圖
學生回答:依據(jù)磁鐵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設計而成的。
優(yōu)點:速度快、噪音小。
教案:《比的應用》14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四年(一)班的張華同學這幾天可忙拉,她正打算著下周的的數(shù)學奧數(shù)。你看,現(xiàn)在她剛要去李誠家請教數(shù)學題。
。(大屏幕顯示器上出現(xiàn)了配樂動畫演示)
1,配樂動畫:張華在從自己家向李誠家走去。(或者線段圖)
①,指導視察,提出問題: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6分鐘,走了多少米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張華走了多少米。
師:好,你來說說是怎么做的?
②,學生口頭列式回答后,復習數(shù)量關系:速度x時間=路程
師:也就是說求張華走的路程就相當于求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出示紅字“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有一天,張華放學回家,正打算做作業(yè),發(fā)覺不當心將同桌李誠的作業(yè)本帶回了家,她抓緊打電話給李誠,兩人在電話里商議了一會兒,假如步行的話,有幾種方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yè)還給李誠?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方法?看哪組的同學方法最多?
(以四人小組探討的形式)
師:好,哪組的同學想出來的,派一名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一般會有三種想法:一是讓張華帶給李誠。二是李誠自己去取,三是兩人同時從家里動身,在路上相遇。)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yōu)樗麄兿氤龅姆椒?,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其次次有幾個人在運動?而第三次呢?
2,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①,設問:兩個人,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類問題中的有關學問。)
②揭示課題:[板書:相遇問題]
二,指導視察,學習新知。(—),教學打算題
1,示題: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動身,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
2,讀題,提出思索問題:幾個人運動?運動的方式和結果怎樣?、帶著視察動畫演示。
3,動畫演示,指導視察,幫助理解概念:
A,電腦動畫顯示第一次(全過程)。
交待線段的長表示兩家間的路程,線段的兩端表示兩家的住地。畫面為:張華走過的路用紅色線段表示,李城走過的路用藍色線段表示。
B,電腦動畫顯示其次次(全過程)。
(1),兩個人動身的時間,地點,運動的方向,最終的結果是怎樣?帶著問題讓學生再次細致視察動畫顯示。
(2),相識概念: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師:這是幾人在運動[板書:兩個人]
師:兩人動身的時間相同嗎[板書:同時]
師:他們運動的方向又是怎樣[板書:相對]
師:最終結果是怎樣的。[板書:相遇]
4,填寫表格,通過電腦動畫顯示,師生共同探討兩人行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改變狀況,把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1),電腦動畫顯示,老師按動鼠標,屏幕顯示兩人同時動身,相向而行1分鐘。
師:(1)兩人一分鐘所走路程各是多少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兩人還相距多少米(390—130=260米)(板書)
(2),用同樣的方法電腦接著顯示,兩人接著同時動身再走一分鐘填寫表格后
指導學生視察體會:當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兩人間的距離反而削減。(3),用同樣的方法電腦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動身,再走一分鐘,也就是兩人共同走了3分鐘。
老師指著屏幕上的線段圖和表格提問:張華和李城3分鐘走的路程分別是多少(180米,210米)他們走的路程和是多少(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鐘,兩人距離是0,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兩人同時動身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為0時,也就是兩人走到同一個地點,表示他們相遇了。(老師按動鼠標,在兩人相遇點上發(fā)出響聲三下,電腦顯示器隨之出現(xiàn)"相遇"兩字)
老師按動鼠標,鼠標指著"390米"字眼,線段全長閃礫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提問學生:兩人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師:完成上面這道題,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要求同學們上課時將練習本打算在桌角。)
(二),教學例五。l,自學例題
①,示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jīng)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全班齊讀。
(2)讀題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
思索:兩家的距離跟兩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可以用關系式表示嗎
2,指導視察動畫顯示。
(1)第一次動畫顯示。
老師只需顯示電腦動畫,讓學生說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動身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結果。
(2)其次次動畫顯示。
老師提問: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請學生再次仔細視察動畫軟件顯示,分小組探討問題。(看哪組的做法最多。)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兩家的距離
3,嘗試列式計算,并分組探討列式依據(jù)。
4,檢查學生列式狀況,要求說出兩種列式依據(jù)。
老師把一名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讓他說出列式依據(jù)。學生先回答,老師再用電腦動畫顯示加以證明。
5,老師演示動畫,證明學生的算法。
第一種算法:
師:65x4求出什么(電腦動畫顯示:小強所走的紅色線段閃耀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70x4求出什么(電腦動畫顯示:小麗所走的籃色線段閃耀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來(小強和小麗兩人共走的整段線段閃耀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其次種算法:
師:65+70求出什么(動畫顯示把小強和小麗第一分鐘走的那段閃耀,并移動到下面)
師:65+70的和為什么乘以4?(動畫顯示小強和小麗共走了4分鐘,每分鐘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個(65米+70米)
65+70
6,兩種算法對比。
(1),在數(shù)學學問上有什么聯(lián)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區(qū)分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解法思路上不同,結果相同,而兩種
算法的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正好符合乘法安排律。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己探究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大家駕馭了沒?
1。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如圖),經(jīng)過5分兩人相遲,兩地相距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
簡略說說做法。
四拓展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
師: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時間一樣的相遇問題不多,一般是一個先走了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才起先走,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屏幕出示)
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要求同學畫線段圖)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板書)
師:求兩地間的鐵路長也就是求什么?(同桌探討)
師:(指名)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將該同學的作業(yè)放出來。
并提問學生,請他說出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做講出算法的思路。
五、談談你的收獲
師:哪位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案:《比的應用》15
1.一個車間,原來每月用煤150噸,改進技術后,每月用煤127.5噸,節(jié)約了百分之幾?
2.一塊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噸,比前年增產(chǎn)了5噸。這塊棉花地皮棉產(chǎn)量增長了幾成?
3.某連鎖店十一月份營業(yè)額34.5萬元,比十月份增加了4.5萬元。十一月份營業(yè)額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幾?
4.一件商品,由原來的96元降到了84元。降低了百分之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份第二季度數(shù)據(jù)資產(chǎn)質押借款保證合同安全審計附件
- 2019-2025年期貨從業(yè)資格之期貨基礎知識模考預測題庫(奪冠系列)
- 2025租房合同模板CC
- 2025家居定制家具購銷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冰箱供貨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外合作經(jīng)營合同示范文本
- 2025房屋買賣居間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外墻涂料施工及景觀綠化不銹鋼圍欄工程合同
- 養(yǎng)牛入股合同樣本
- 機構職能體系 司法責任制
- 四季之美課件77
- 光伏發(fā)電站項目安全技術交底資料
- JJF(京) 63-2018 微差壓表校準規(guī)范
- 富血小板血漿(PRP)臨床實踐與病例分享課件
- EHS(環(huán)境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 GB/T 32124-2024磷石膏的處理處置規(guī)范
- 裝配鉗工試題及答案
- 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南
- 農(nóng)業(yè)推廣學復習要點
- 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
- 【人教版】《勞動教育》六上 勞動項目六《制造手工肥皂》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