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幾大行星_第1頁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_第2頁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_第3頁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_第4頁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第一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太陽系有幾大行星水星簡介地球簡介火星簡介木星簡介土星簡介天王星簡介金星簡介海王星簡介冥王星簡介

第三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金星簡介第四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與月亮之外最亮的天體,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與太陽的最大夾角恆小於48度,僅可見于日出之前或日後之後,故有「晨昏星」之稱,我國古代曾把它誤認為兩顆星:啟明與長庚。金星的公轉週期,半徑、質量與密度,皆與地球相近,故天文學家常稱金星為地球的姐妹星。但金星的大氣組成和地球迥然不同,95%為二氧化碳,氮約佔2~4%,氧氣的含量不到0.003%。金星的大氣壓力,約為地球大氣壓力的90倍,表面溫度高達攝氏450度,足可熔鉛。金星的表面雲(yún)霧彌漫,靠可見光無法透視金星的大氣﹙如左半圖﹚,而微波則可穿透其大氣層,得以分辨金星的表面﹙如右半圖﹚。金星與地球的內部成份與結構很近似,天文學家認為它們的起源與歷史也應相近,但為何它們的大氣組成,表面溫度有如此懸殊的差異?現(xiàn)在多數(shù)的研究者認為金星發(fā)生了失控的溫室效應,金星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容許來自太陽的可見光與紫外線通過,但阻礙熱以紅外線的方式重新輻射到金星之外,表面溫度不斷上昇,造成今日所見的狀態(tài)。第五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水星簡介第六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水星簡介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在天空和太陽之間的夾角永遠小於28度,因此常受陽光的影響觀測不易。水星的表面與月球非常類似,滿佈隕石坑,其中最著名的是CalorisBasin。水星沒有衛(wèi)星,它的軌道在九大行星中也是較特殊的,水星的軌道離心率為0.206,而公轉軌道和黃道面的夾角也高達7度。水星的大氣非常稀薄,主要的成份有極微量的氦、鈉、氫和氧。水星的大氣成份,來自受太陽風吹襲與撞擊出的表面物質。由於水星表面的高溫,大氣分子很容易脫離水星,所以水星並沒有穩(wěn)定的大氣,需要靠太陽風不斷的補給。由於水星的大氣稀薄,無法保持穩(wěn)定的表面溫度,水星的日夜溫差非常極端,白天溫度可高達攝氏430度,足以融化鋅,而夜間的溫度降至攝氏零下173度,可以讓鈍氣氪凝結。水星的密度高達5.4公克/公分3,所以天文學家相信,水星有相當大的鐵核。以體積計算,水星的鐵質核心約佔全部體積的42%。相較之下,地球核心只佔總體積的16%,火星的核心更只佔總體積的9%。受太陽所引起的潮汐力的影響,水星的自轉周期長達59個地球日,而它的公轉周期約是88個地球日,水星的自轉與公轉的時間比幾近2:3。水星是本太陽系裡,自轉/公轉產生共振的比率不是1:1的天體。唯一曾經造訪水星的探測船是水手10號,它分別在1973年與1974年飛越水星三次,但只探測了45%的水星表面,發(fā)現(xiàn)水星有磁場是水手10號探測任務的重大成就之一。水星的磁場約是地球磁場的1%,乍聽之下似乎不大,但水星自轉非常緩慢,它如何維持這麼強的磁場,仍是有待解決的水星謎題。美國計劃在1999年進行二次水星探測任務,以進一步了解這個最靠近太陽的行星。第七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地球簡介由外太空看地球,地球為一藍色的行星,70%的表面佈有「生命之泉」的液態(tài)水。地球是現(xiàn)知的本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體。第八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冥王星簡介第九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845年找到了海王星之後,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海王星並不足以解釋,天王星軌道所受擾動的程度。而海王星的軌道,也像受另一個未知天體的引響。所以,很自然的引發(fā)了,尋找太陽系第九個行星的工作。1930年二月十八日,美國天文學家湯苞(ClydeW.Tombaugh,1906-1997),在他所拍的乾版厎片上,發(fā)現(xiàn)了亮度為十五視星等的第九顆行星,後來命名為冥王星(Pluto)。Pluto在羅馬神話中,是掌管冥界的神祗。在尋找冥王星的初期,天文學家沿用海王星發(fā)現(xiàn)的模式──計算、預測與拍照尋找。所以在表面上,冥王星的發(fā)現(xiàn),像是天體物理計算的另一次重大成就。不過,後來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天王星與海王星軌道的不規(guī)則,事實上並不存在。另則,冥王星的質量也太小,不足以造成原來認為存在的干擾?,F(xiàn)在回顧,我們只能說冥王星的發(fā)現(xiàn),幸運的成份居多。冥王星的軌道面和黃道面夾17.2度,軌道較扁長,離心率達0.248。近日點時,距太陽29.64AU,遠日點時,距太陽49.24AU。在1979年一月與1999年三月間,進入海王星的軌道之內,成為本太陽系次遠的行星。冥王星的公轉周期為247.7年,發(fā)現(xiàn)至今繞行了不到1/4軌道。因冥王星距離遠且體積小,其質量甚至小於部份的衛(wèi)星,哈柏太空望遠鏡最近才略辨其表面特徵,我們對冥王星的認知相當有限。過去的外行星探測器,如先鋒者、水手號與航行者皆未造訪冥王星,揭開它神祕的面紗的任務,只有留待未來發(fā)射的其他探測器來完成。

雙行星:冥王星與冥衛(wèi)一

第十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火星簡介火星是太陽系第四個行星,在晴朗的夜空裏,代表戰(zhàn)神的火星閃著火色的光芒,吸引著古今千萬人的視線。十萬年前有一顆來自火星的巖石墜落於地球的極區(qū),冰封。人們在此隕石裏發(fā)現(xiàn)了,可能是生命所留下的痕跡化石,這化石是三十億年前在火星上形成的,科學家正積極的研究,並探測這顆表面充滿神密河道及火山的星球,火星上曾經有生命嗎?生命如何形成?第十一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木星簡介第十二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小行星帶外之行星,其性質與組成和內行星有很大的差異,它們大多有厚重的大氣,大氣的主成份為氫、氦、甲烷與氨,外行星的典型代表為木星,故外行星常通稱為「類木行星(Jovianplanets)」。木星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它的組成較不像行星,而與恆星類似,天文學家常稱木星為「未成形的恆星」。木星至少有十六個衛(wèi)星,其中有四個與月亮大小相當(木衛(wèi)一~四),為伽利略在1610年用新發(fā)明的望遠鏡所發(fā)現(xiàn),故又合稱為伽利略衛(wèi)星。伽利略的發(fā)現(xiàn)是哥白尼日心學說的第一個實測證據(jù)。木星的自轉週期相當短,大約為10小時,赤道的自轉較快,而兩極稍慢。木星最顯著的特徵為明暗交替的帶狀條紋與斑點,咸信帶狀條紋係源自快速的自轉,而斑點為差速自轉所引起的氣旋與風暴。木星簡介第十三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天王星簡介天王星的自轉軸與其公轉面近乎平行,換言之,天王星是躺在軌道面上自轉,因此它的自轉週期一直很難準確測量,航行者2號飛越時,才測出其上大氣層的白轉週期為17.24小時。天王星上大氣層的溫度只有攝氏-213度,水和氨皆凍結成冰晶難以探測。天王星接受的太陽輻射很少,又缺乏內部能源,所以大氣層裡很平靜。天王星有15顆衛(wèi)星,並有光環(huán)系統(tǒng)。為何天王星會帶著它的衛(wèi)星與環(huán)系躺在繞日軌道上公轉?有研究者認為,天王星在形成的初期,曾受地球大小的天體撞擊,導致自轉方向發(fā)生變化,而撞下來的許多碎片也在赤道面上空散開,然後才逐漸形成衛(wèi)星與環(huán)系。第十四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土星簡介要求任何人去辨識一疊未標示的天文圖片,土星也許是最易被正確辨識的天體。長期以來,土星的美麗的光環(huán)系即吸引觀星者的目光,光環(huán)的主要組成物質為小冰塊、塵埃與小石塊,土星光環(huán)至少由五道同心環(huán)所組成,比較明顯的部分總寘度達六萬公里,而厚度則少於數(shù)公里。土星是目前己知衛(wèi)星最多的大行星,總數(shù)多達23顆,其中17顆有詳細的觀測數(shù)據(jù)。土星的密度為0.7公克/立方公分,而水的密度為1公克/立方公分,亦即如你能找到一個夠大的水盆來裝土星,土星將漂浮在水面上。第十五頁,共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海王星簡介1845年找到了海王星之後,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海王星並不足以解釋,天王星軌道所受擾動的程度。而海王星的軌道,也像受另一個未知天體的引響。所以,很自然的引發(fā)了,尋找太陽系第九個行星的工作。1930年二月十八日,美國天文學家湯苞(ClydeW.Tombaugh,1906-1997),在他所拍的乾版厎片上,發(fā)現(xiàn)了亮度為十五視星等的第九顆行星,後來命名為冥王星(Pluto)。Pluto在羅馬神話中,是掌管冥界的神祗。在尋找冥王星的初期,天文學家沿用海王星發(fā)現(xiàn)的模式──計算、預測與拍照尋找。所以在表面上,冥王星的發(fā)現(xiàn),像是天體物理計算的另一次重大成就。不過,後來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天王星與海王星軌道的不規(guī)則,事實上並不存在。另則,冥王星的質量也太小,不足以造成原來認為存在的干擾。現(xiàn)在回顧,我們只能說冥王星的發(fā)現(xiàn),幸運的成份居多。冥王星的軌道面和黃道面夾17.2度,軌道較扁長,離心率達0.248。近日點時,距太陽29.64AU,遠日點時,距太陽49.24AU。在1979年一月與1999年三月間,進入海王星的軌道之內,成為本太陽系次遠的行星。冥王星的公轉周期為247.7年,發(fā)現(xiàn)至今繞行了不到1/4軌道。因冥王星距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