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復習課外文言文翻譯_第1頁
八下復習課外文言文翻譯_第2頁
八下復習課外文言文翻譯_第3頁
八下復習課外文言文翻譯_第4頁
八下復習課外文言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八下課外文言文翻譯1、《右溪記》原文及翻譯2、齊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憂國愛民,4、饒州路大饑米價翔踴原文及翻譯5、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原文及翻譯6、石渠記7、業(yè)不知書,忠烈武勇8、游江9、范仲淹罷宴的翻譯10、《右溪記》原文及翻譯11、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12、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13、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14、小石城山記15、范仲淹家貧,就學于南都書舍,16、觀第五泄記17、六一居士初謫滁山原文及翻譯18、蘇秦刺股的原文+翻譯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譯:20、德佑初,江上報急,1、《右溪記》原文及翻譯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解讀: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這里石奇泉清.草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美異常.但長期不為人所知.以致默默無聞.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對它進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銘文.取名右溪.這篇精美的散文著重描寫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記敘了對它整修的經(jīng)過.行文流暢簡潔.文筆雋永淡雅.風格純真自然.狀物記事.層次分明.僅僅用140個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繪得清清楚楚.譯文:在道州城西邊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它向南流幾十步遠.匯入營溪.溪水兩岸.全都是怪石.它們傾斜嵌疊.回旋盤曲.姿態(tài)奇特.不能夠用語言來形容.清澈的溪流撞擊著巖石.便激起沖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蔭影相互掩映.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那是很適合隱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市民游覽的勝地.喜歡清靜者休憩的園林.可是自從道州成為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guān)愛,我在溪水邊徘徊.為此惋惜!于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造了亭閣.栽上了松樹.桂樹.又種植了鮮花香草.來增益它優(yōu)美的景致.因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為[右溪".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為了讓后來的人知道.作者:元結(jié)(719-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唐代文學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qū)者之一.天寶十二年(753)舉進士.曾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水部員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職.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間.曾兩度上書.請求蠲免百姓租稅.深受道州人民的愛戴.其詩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現(xiàn)實和社會矛盾.文風質(zhì)樸.清淡簡潔.純真自然.明人輯有<元次山集>.注釋:①道州:州名.唐時屬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縣.②營溪:河流名.發(fā)源于今湖南省寧遠縣南.流經(jīng)道縣.北至零陵縣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陰:樹蔭.蔭:遮蓋.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⑦人間:與前文[山野"對稱.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靜者:喜歡清靜的人.⑨置州已來:成為州的治所以來.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營州.后改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齊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②,田氏視之,乃嘆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北娍秃椭珥憽uU氏之子年十二,預(yù)于次③,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噆膚④,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納生人、虎狼生肉者哉⑤?”【注釋】①祖——為人送行。②雁——畢沅:“《說文》云:‘雁,鵝也?!伺c鴻雁異?!雹垲A(yù)于次——預(yù),參預(yù)。次,中間。④蚊蚋噆膚——蚋,音ru(銳),與蚊類似的昆蟲,叮吸牲畜和人血,ì叮咬后有奇癢。噆,音zǎn,叮咬。⑤非——盧文弨:“‘非’疑當作‘豈’。”【譯文】齊國的田氏在廳堂中為人餞行,來吃飯的客人有千把人。座位中有人獻上魚和鵝,田氏看著這些菜,便嘆道:“天對于人類太豐厚了,生殖五谷,又生出魚類和鳥類供人食用?!笨腿藗兿窕芈曇粯痈胶退?,鮑氏的兒子只有十二歲,也在座位中,走上前說:“事實并不像你所說的那樣。天地萬物與人共同生存,都是同類的生物。同類中沒有貴賤之分,僅僅以身體的大小、智慧和力量互相宰制,依次互相吞食,并不是誰為誰而生存。人類獲取可以吃的東西去吃它,難道是上天本來為人而生的?而且蚊子蚋蟲叮咬人的皮膚,老虎豺狼吃食人的骨肉,難道是上天本來為蚊子蚋蟲而生人、為老虎豺狼而生肉的嗎?”3、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也。”王曰:“何謂也?”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也?!?/p>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庇谑桥e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宣王說:“寡人憂國憂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賢士共治齊國?!蓖醵愤M一步說:“臣以為大王憂國憂民遠不如愛惜一尺縐紗?!毙鯁柕溃骸按嗽捲踔v?”回答說:“大王做帽子,不用身邊的人而請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為他們手藝高超,會做帽子??墒乾F(xiàn)在大王治理齊國,不問才德,非親不用,故我私下以為在大王心中,國家社稷不若一尺縐紗?!?/p>

宣王頓悟,謝罪道:“寡人于國有罪。”于是,選拔五位賢士任職,齊國因而大治4、饒州路大饑米價翔踴原文及翻譯一、原文:饒州路①大饑,米價翔踴②,總管王都中③以官倉之米定其價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為須糶④以下等價,民乃可得食,未報,輒于下等減價十之二,使民就糶。行省怒其專擅,都中曰:“饒去杭幾二千里,比⑤議定往還,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則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與言曰:“公為我輩減米價,公果得罪,我輩當鬻⑥妻子以代公償?!毙惺》轿?,都中乃得免。——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有改動【注釋】①路:元代行政區(qū)劃單位。②翔踴:物價飛漲。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員,官至兩任行省參知政事。④糶:賣出糧食。⑤比:#from饒州路大饑米價翔踴等到⑥鬻(yù):賣。二、翻譯:急迫地)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讀書人)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殮棺?。ㄏ略岬奈锲罚┙运淳摺9珣撊唬ㄊб獾臉幼樱?,即徹宴席,厚赒(救濟)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譯文:

范仲淹鎮(zhèn)守邠州時,閑暇帶領(lǐng)部屬登上城樓準備酒宴,還沒有開始舉杯飲時,看見數(shù)十個帶孝的人正在準備裝殮之物.他馬上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客居此處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準備出殯葬在近郊,可是棺槨等物尚未齊備.范仲淹很傷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濟了他們,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感動的流下眼淚的.

10、《右溪記》原文及翻譯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解讀: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這里石奇泉清.草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美異常.但長期不為人所知.以致默默無聞.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對它進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銘文.取名右溪.這篇精美的散文著重描寫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記敘了對它整修的經(jīng)過.行文流暢簡潔.文筆雋永淡雅.風格純真自然.狀物記事.層次分明.僅僅用140個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繪得清清楚楚.譯文:在道州城西邊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它向南流幾十步遠.匯入營溪.溪水兩岸.全都是怪石.它們傾斜嵌疊.回旋盤曲.姿態(tài)奇特.不能夠用語言來形容.清澈的溪流撞擊著巖石.便激起沖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蔭影相互掩映.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那是很適合隱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市民游覽的勝地.喜歡清靜者休憩的園林.可是自從道州成為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guān)愛,我在溪水邊徘徊.為此惋惜!于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造了亭閣.栽上了松樹.桂樹.又種植了鮮花香草.來增益它優(yōu)美的景致.因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為[右溪".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為了讓后來的人知道.

11、一、原文:

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吾知之,獨于碧不甚了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比之舍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初篁則較淡;溫于玉,滑于紈;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二、12、一、原文: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選自《宋名臣言行錄》)二、翻譯: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著眼淚辭別母親,離開家去應(yīng)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不分晝夜地刻苦讀書。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夜里有時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臉。范仲淹常常連頓稠粥都吃不飽,每天直到太陽偏西才開始吃飯。就這樣,他領(lǐng)悟了《六經(jīng)》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對自己說:“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3、原文: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莫敢往別,王侍制質(zhì)獨扶病餞于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范公天下賢者,顧質(zhì)何敢望之;若得為范公黨人,公之賜質(zhì)厚矣!”聞?wù)邽橹s頸。

譯文:當初,范文正公被貶到饒州,朝廷正糾治朋黨,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別,只有待制顧質(zhì)獨自抱病在國都城門(為范仲淹)餞行,大臣們責怪他說:“你,是長者,為什么要把自己攪進朋黨里面去?”顧質(zhì)說:“范先生是天下的賢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讓我做了范先生的朋黨,那我感到太榮幸了?!甭牭降娜硕紤M愧得縮脖子。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⑦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⑩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落霜結(jié)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此根據(jù)這里的山脈河流,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

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14、小石城山記

作者:[唐]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1]。其上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3],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4],及是愈以為誠有。有怪其不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被蛟唬骸捌錃庵`,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笔嵌哂辔葱胖?。——選自中華書局校點本《柳宗元集》

【注釋】[1]垠(yín銀):邊界。[2]睥睨(pìnì避逆):城墻上的小墻,亦稱女墻。(lì麗):棟。[3]數(shù)(cù醋):密。[4]造物者:指創(chuàng)造萬物的上帝。[5]更(gēng耕):經(jīng)歷、經(jīng)過。伎:同“技”;技藝、長處。

【譯文】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墻和棟梁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象堡壘,有一個洞象門。從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zhì)地堅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唉!我懷疑上帝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上帝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湊的中原地區(qū)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jīng)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上帝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上帝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币灿腥苏f:“這地方山川鐘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產(chǎn)奇峰怪石?!边@二種說法,我都不信。(汪賢度)15、【原文】

范仲淹家貧,就學于南都書舍,日煮粥一釜,經(jīng)夜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其二,斷齏數(shù)莖啖之。留守有子同學,歸告其父,饋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敗矣,留守自訝曰:“大人聞汝清苦,遺以食物,何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饌,后日豈能復啖此粥乎!”

【注釋】

1:南都書舍:即南都書院。2:釜(fǔ::鍋。3:畫:劃。4:齏(jī::腌菜或醬菜。5:啖:吃。

6:留守:官職名稱。7:同學:一起學習。8:置:放。9:既而:不久。10:悉:全,都。

11:?。簤?,腐爛。12:大人:指自己的父親。13:聞:聽說。14:遺(wèi):饋贈,贈送。

15:何:為什么。16:蓋:因為。17:安:安定。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饌(zhuàn):菜肴20:后日:以后。21:歸:返回。22:清苦:清淡貧苦

23:饋:贈送;贈與。24:大人:指自己的父親。25:饋以佳肴:送給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敗矣:范仲淹(將食物:放在了一邊,不久后食物全腐爛了。

【翻譯】

范仲淹家里貧窮,他在南都學院讀書時,天天煮兩升米,來做一大鍋粥,經(jīng)過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拿兩塊,和一些腌菜吃。留守有個兒子和他一起學習,那個留守的兒子要回到家鄉(xiāng)陪父親,臨走前送給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范仲淹放在了一邊,不久后食物全腐爛了。留守的兒子說:“家父聽說你過得清淡貧苦,送來這些吃的,可你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說:“不是我不感謝你們的好心,只是因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豐盛的飯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會平靜安心得再吃下這些粥呢?”16、【原文】

觀第五泄記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疾趨,度石罅,瀑見。石青削,不容寸膚,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游人坐欹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語。時夜已午,魈⑾呼虎之聲,如在床幾間。彼此諦觀,須眉毛發(fā),種種皆豎,俱若鬼矣。

【注釋】

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今浙江諸暨境內(nèi),此處有五級瀑布,當?shù)厝朔Q瀑布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

②山門:廟門;指五泄寺的大門。③青削:顏色青綠,陡峭如刀削。

④寸膚:古代計算長度,一指寬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寬度叫膚。此處形容山石林立,間隔極窄。

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墻。此處為名詞用如狀語,指像城墻環(huán)繞一樣。

⑥怒石橫激:突兀的巖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⑦掣折:轉(zhuǎn)折。⑧欹(qī):斜靠。

⑨以:用緯:編織物的橫線。

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種怪誕的形象。牛鬼是佛經(jīng)中所說的地獄中的牛頭虎,蛇神指蛇精。

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⑿諦觀:仔細看。

【翻譯】

從廟門往右拐,有一個石頭鋪的小路。走幾步聽到很響的打雷聲,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說:“這是瀑布的聲音?!笨觳阶呷ィ~過一塊石頭縫隙,就看見了瀑布。石頭青綠,陡峭如刀削,達不到寸膚(長度單位)的寬度,三面石頭就像外城一樣聳立。瀑布在青壁間落下,震撼著山谷,就像直著向下噴出雪花一樣,突兀的巖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邊水浪突然卷起來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

游人們有的人坐,有的人靠著巖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臉接住迸起的水沫,開始就像一絲涼線,空空的都像編織物的橫線,到了飛雨瀉崖,還留戀不想回去。傍晚回來,游人們各自寫詩贊嘆。所看到的景色已經(jīng)非常綺麗,回想起來更加變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種怪誕形象,不知該怎么描述。這時已經(jīng)半夜,山鬼呼嘯、老虎嚎叫的聲音,就像在床邊一樣。大家相互仔細看著對方,胡子眉毛頭發(fā)汗毛,全都豎立起來了,就好像鬼一樣。

17、六一居士初謫滁山原文及翻譯《原文》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椤逡弧癄?,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本邮吭唬骸拔嵋蛑豢商樱灰嘀虿槐靥右?;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薄蹲g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xiāng)時,自號醉翁。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yǎng)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的是什么?”居士說:“我家里藏了書一萬卷,集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盤,又經(jīng)常備好酒一壺?!笨腿苏f:“這只是五個一,怎么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子所譏諷的那個害怕影子卻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喘氣,干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本邮空f:“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但也知道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標明我的樂趣罷了?!薄饵c評》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18、蘇秦刺股的原文+翻譯.滿意答案熱心問友2011-08-04.原文:蘇秦乃洛陽人,學縱橫之術(shù),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資用匱乏,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fā)奮讀書,曰:“安有說人主而不得者乎?”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齊、楚、燕、趙、魏、韓抗秦,佩六國相印。譯文:蘇秦是洛陽人,學合縱與連橫的策略,勸說秦王,寫了十多個建議書都沒有派上用處,最后他所有的錢都用完了,悲慘而歸。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為他縫紉,他的嫂子不為他做飯,他的父母親也不認他這個兒子。蘇秦嘆了口氣,說:“都是我的錯??!”就發(fā)誓要勤奮讀書,說:“哪有事情辦不成的?!”讀書快要睡著的時候,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腳。后來聯(lián)合了齊、楚、燕、趙、魏和韓國反抗秦國,然后帶上了六國的相印。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譯:一、原文: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譯及點評滁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