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德國古典美學要點課件_第1頁
第五章-德國古典美學要點課件_第2頁
第五章-德國古典美學要點課件_第3頁
第五章-德國古典美學要點課件_第4頁
第五章-德國古典美學要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德國古典美學課前音樂欣賞第五章德國古典美學

第一節(jié)康德美學思想第二節(jié)黑格爾美學思想德國古典美學:這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在德國以康德、費希特、謝林、歌德、席勒和黑格爾等為代表,所形成的一個美學流派。這個流派,不僅以德國古典哲學作為理論基礎,而且就是德國古典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德國古典美學是繼古希臘羅馬美學之后西方美學史上第二個高峰。在法國發(fā)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fā)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他推翻了前世紀末歐洲各大學所采用的陳舊的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體系。費希特和謝林開始了哲學的改造工作,黑格爾完成了新的體系。從人們有思維以來,還從未有過象黑格爾體系那樣包羅萬象的哲學體系。

——恩格斯

從恩格斯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德國古典哲學是從康德到黑格爾所進行的一場哲學史上的革命。其體系的廣大和包羅萬象,是人類自有哲學以來,還從未有過的。恩格斯德國古典美學現(xiàn)代性的四個維度一對啟蒙的深化和改造二審美公共性的建立三回歸生活世界四解放的維度德國古典美學的代表人物有:康德、歌德、席勒、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本章介紹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兩位:康德和黑格爾。第一節(jié)康德美學思想

康德康德(ImmanudKant,1724—1804)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人,也是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基人。理性派主張所謂天賦觀念,人的理性有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性,人靠理性就能獲得普遍必然的真理??档掳阉麄兎Q為獨斷論者。經驗派反對天賦觀念說,認為一切觀念都來自感覺經驗,人的心靈只是一塊“白板”,要由經驗把印象或知識刻印在上面。這一派的極端分子甚至根本否認有所請普遍必然的真理,也不承認因果聯(lián)系。康德稱他們?yōu)榫訜o定所的游牧民族??档乱弧⒖档碌恼軐W思想康德相信當時一種流行見解:如果有兩種相反的意見相持不下,真理必在其中間。因此,他想取兩派的合理成分,擯棄其弱點,構成一種新的哲學。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調和”即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體系。康德的新體系:

一般心意機能認識能力先驗原理應用于

認識能力知性合規(guī)律性自然愉快及不愉快的情感判斷力理性合目的性藝術欲求機能理性最后目的自由

二、康德對美的分析康德對美的分析是從分析鑒賞(鑒賞是評判美的能力)判斷(Geschmachsureil)即審美的判斷入手的??档抡J為,判斷力是把特殊包涵在普遍之中來思維的能力。有兩種判斷,一種是先有普遍,再找特殊,這就是規(guī)定判斷或科學判斷,另一種是先有特殊,再找普遍,這才是審美判斷或反思判斷。他從形式邏輯判斷的質、量、關系和方式四個方面對審美判斷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審美判斷四契機學說。(一)審美判斷的第一契機(質)康德說,我們判別某一對象美或不美,并不是對某個對象作出邏輯判斷,而是藉助想象力作出情感上的判斷,看它是否引起主體的快感或不快感??档聦徝琅袛嗟牡谝黄鯔C做出如下總結:“審美趣味是一種不憑任何利害計較而單憑快感或不快感來對一個對象或一種形象顯現(xiàn)方式進行判斷的能力。這樣一種快感的對象就是美的”??档抡J為,從量的方面看,審美判斷是無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的。關于審美判斷的第二契機,康德下結論說:“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二)審美判斷的第二契機(量)(三)審美判斷的第三契機(關系)

從關系上看,審美判斷沒有目的又有合目的性??档抡J為,審美判斷“既無客觀的也無主觀的目的”。他對審美判斷的第三契機作了如下總結:“美是一個對象的符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覺到這形式美時并不憑對于某一目的的表現(xiàn)”。(四)審美判斷的第四契機(方式)

從方式上看,即從判斷的可能性,現(xiàn)實性和必然性看,審美判斷不但是可能性、現(xiàn)實性;而且要求必然性。也就是說,審美對象對任何人都具有必然性,必然引起審美快感,二者之間有著必然聯(lián)系。關于審美判斷的第四契機康德總結說:“美是不依賴概念而被當作一種必然的愉快的對象?!笨档掳堰@一切都建立在先驗的“共同感”的假定上面,其哲學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的。但他鮮明突出了美的本質和特性問題,使這一問題的探討進入了新的階段;明確提出了美感經驗的理性基礎和社會性問題,從而把美的問題同人的全部心理和人類整體聯(lián)結起來。

三、康德其他的美學思想

(一)崇高論(與朗基努斯、席勒的比較)

(二)藝術的本質特征——游戲說(三)審美觀念

(四)天才論

黑格爾(Hegel,1770-1831)是德國古典哲學、美學的集大成者。主要著述有《精神現(xiàn)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等。黑格爾第二節(jié)黑格爾美學思想

一、黑格爾哲學思想:

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核心是“絕對理念”(絕對精神)。它是超自然、超人類的一種“宇宙精神”。它是先于自然和社會而獨立存在的客觀普遍的思維,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世界的歷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運動的歷史。這個“宇宙精神”(絕對精神、理念)經歷三個發(fā)展階段:邏輯階段、自然階段、精神階段。黑格爾又進一步把人類精神分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三個層次。絕對精神包括:藝術、宗教、哲學。藝術以直觀的形式體現(xiàn)絕對精神。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體現(xiàn)絕對精神。哲學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體現(xiàn)絕對精神。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體系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假設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將其作為世界之源,顛倒了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但他的哲學包含著辯證法的合理內容。二、《美學》的基本內容:(一)美的本質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

藝術的任務在于用感性形象來表現(xiàn)理念,以供直接觀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純粹心靈性的形式來表現(xiàn)。因為藝術表現(xiàn)的價值和意義在于理念和形象兩個方面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所以藝術去符合藝術概念的實際作品中所達到的高度和優(yōu)點,就要取決于理念與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為統(tǒng)一體的程度。黑格爾由此得出結論:“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這個定義包括兩種因素、一層關系:1、理念是美的內核、美的本質。黑格爾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與具體實在的統(tǒng)一,只有出現(xiàn)在實在里面而且與這實在結成統(tǒng)一體的概念才是理念。2、“感性顯現(xiàn)”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觀(指理念的感性化、具體化)。美是理念的外觀、放射,只有當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樣式時,藝術美才得以實現(xiàn)。3、“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的命題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八囆g的內容就是理念,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要把這兩個方面調和成一種自由的統(tǒng)一的整體?!彼纳羁绦栽谟谡撌隽怂囆g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充滿辯證的藝術思維。4、值得注意的是在統(tǒng)一中,黑格爾注重的仍是理念的作用,理念是美的基礎?!懊赖氖挛锍死砟钔猓瑳]有別的內容?!痹诿赖谋举|的認識上,黑格爾顛倒了物質與精神、感性與理性的關系,犯了首足顛倒的錯誤。

(二)自然美與藝術美1、自然美:黑格爾認為,自然是純感性物質的、自在的,無美可言,談不上精神理念。出現(xiàn)了人,生命才有美可言。自然美是因人而美,只有在自然形象附合某種概念(精神),體現(xiàn)出精神的灌注與精神相統(tǒng)一時才顯出美。

2、藝術美:

藝術美是內在精神心靈的自由體現(xiàn)在外在事物中。藝術是主體心靈的外觀體現(xiàn)。它主要把生氣、精神灌注于生命形象,要對外在事物進行“清洗”,拋卻偶然不符合心靈要求的東西,把本質特征顯示出來。藝術美是人的實踐與創(chuàng)造,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藝術正是按照人的心靈需要來人化自然,人化環(huán)境的實踐活動。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在外在世界留下人心靈的烙印,復現(xiàn)人自身的人性化世界。美的創(chuàng)造是人類改造世界的一種獨特的實踐方式。在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系上,黑格爾強調藝術美高于自然美:

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現(xiàn)的美,心靈及其產品比自然現(xiàn)象高多少,藝術就比自然要高多少。3、藝術美的實現(xiàn):藝術美作為理想,不能體現(xiàn)為普遍概念,而是要轉化為有定性的存在,這就涉及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形象、環(huán)境情節(jié)、矛盾沖突。①理想性格:黑格爾認為理想性格應該有三種品性:豐富性(整體性)、明確性(特殊性)和堅定性。

人不只具有一個神來形成他的情致;人的心胸是廣大的,一個真正的人就同時具有許多神,許多神各代表一種力量,而人卻把這些力量全包羅在他的心里,全體奧林匹斯神都要聚集在他的胸里。

——黑格爾奧林匹斯山②理想環(huán)境:

黑格爾論環(huán)境時,涉及這樣幾個概念:一般世界狀況、情境、情致。

一般世界狀況指一般背景,時代背景或社會背景,精神文化生活。如法律、道德倫理、宗教、習俗等信條、理想。它們是絕對精神的外化,又稱普遍力量。情境是指一般世界狀況的具體化,引起人物動作、展示性格的“機緣”,人物性格產生活動的具體背景。情致是普遍力量或一般世界狀況在人的個性中的體現(xiàn)。

理想的環(huán)境:包括理想的一般世界狀況和理想的情境兩方面。理想的世界狀況、社會時代是古希臘的英雄時代。理想的情境是沖突的情境。古希臘的英雄(三)藝術發(fā)展的歷史類型說黑格爾以歷史和邏輯相結合的方法論述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產生的不同藝術類型。

1、象征型藝術:

這是最初的藝術。形式壓倒內容,物質壓倒(大于)精神。最典型的象征藝術是原始的東方建筑,印度、埃及、波斯的神廟、金字塔。金字塔2、古典型藝術:較高的藝術類型,內容與形式達到完滿的契合。最典型的古典型藝術的代表是古希臘藝術。希臘雕塑3、浪漫型藝術:

精神內容超出物質形式,精神完全拋開外在世界,返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浪漫型藝術的代表是基督教藝術,愛情題材的騎士風尚和文藝復興以來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獨立性的作品。騎士精神(四)詩論與悲劇論1、詩論:詩的本質是對世界形象的把握和認識。黑格爾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散文的、詩的、哲學的。①散文的方式:與日常的實踐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單憑知解力的思維方式。②詩的方式:詩或藝術把握的方式始終不脫開形象和感情,是寓于現(xiàn)象和情感的思維。③哲學的方式:是以概念的形式顯示理念的內容。詩的分類:黑格爾把詩分為三類:

①史詩:具有反映描寫現(xiàn)實生活的客觀性。②抒情詩:從內心生活出發(fā),主觀抒情為特點。③戲劇體詩:是史詩和藝術的最高層次,兼容史詩的客觀性和抒情詩的主觀性特點。2、悲劇論:

悲劇的本質:兩種片面真理的沖突。黑格爾的悲劇理論建立在沖突說的基礎上,理念的沖突及解決構成悲劇的本質。沖突矛盾,是生命的本質。沖突有三種:①物理或自然情況引起的沖突;②由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產生的心靈的沖突(比如家庭出身、地位、種族差別、自然情欲等);

③由心靈、精神本身的差異而產生的分裂、形成的沖突。第三種沖突才是理想的沖突,是形成悲劇的基礎,其根源在精神力量之間的差異。悲劇沖突本質上是兩種普遍力量的沖突,是精神本身的沖突,每一對立方面都有合理性,都有辯護的理由,都要否定對方存在。實質是兩個片面的真理、兩個特殊性之間的沖突。悲劇沖突的結果(結局)是片面性的失敗與否定,恢復普遍力量的統(tǒng)一和平靜,絕對精神的統(tǒng)一與和解,實現(xiàn)倫理關系、永恒正義的統(tǒng)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