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方言陽聲韻的演變_第1頁
太谷方言陽聲韻的演變_第2頁
太谷方言陽聲韻的演變_第3頁
太谷方言陽聲韻的演變_第4頁
太谷方言陽聲韻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太谷方言陽聲韻的演變**本文寫作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晉方言語音百年來的演變研究》(07AYY002)的資助,特表謝忱!喬全生王為民(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中國山西030006)提要:通過對太谷方言陽聲韻百年前及百年來的演變分析,認為太谷方言鼻音韻尾弱化消失的過程與其他漢語方言存在明顯不同,這種不同是晉方言的特征之一。太谷方言鼻音韻尾弱化消失的依次是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低元音后附舌頭鼻音、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在低元音后附舌頭鼻音的演變中,有無腭化介音是決定其演變結果的重要條件,在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的演變中,有無合口介音是決定其演變結果的重要條件。關鍵詞:太谷方言陽聲韻鼻化1抵腭韻字讀音的演變由于太谷方言的閉口韻早已并入了抵腭韻,因此本文所謂的抵腭韻自然包括歷史上的閉口韻。1.1山咸攝字讀音的演變在討論山咸攝字讀音的演變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些在20世紀初、20世紀中和20世紀后3個不同時期的讀音狀況。20世紀初期的讀音以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方言字匯》為依據,20世紀中期的讀音以楊述祖(1983)《太谷方言志》,20世紀后期的讀音以我們最新的調查為依據。1.1.11.1.1.1山攝字的讀音狀況1.1.1.1.1山攝一等字的讀音表1山攝一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灘檀殘干盤端汆酸官山開一平寒透山開一平寒定山開一平寒從山開一平寒見山合一平桓並山合一平桓端山合一平桓清山合一平桓心山合一平桓見初期ptyetsu中期ptyets后期ptyets1.1.1.1.2山攝二等字的讀音表2山攝二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扮山艱刪顏鰥撰關還山開二平山幫山開二平山生山開二平山見山開二平刪生山開二平刪疑山合二平山見山合二上潸崇山合二平刪見山合二平刪影初期ieikua中期ieikua后期ieikua1.1.1.1.3山攝三等字的讀音表3-1山攝三等字的讀音(開口)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鞭仙纏善件延建言憲山開三平仙幫山開三平仙心山開三平仙澄山開三上狝禪山開三上仙群山開三平仙以山開三去愿見山開三平元疑山開三去愿曉初期iesietieie中期ieeseietiie后期ieeseietiie表3-2山攝三等字的讀音(合口)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全傳專軟捲員反勸元山合三平仙心山合三平仙澄山合三平仙章山合三上狝日山合三上狝見山合三平仙云山合三上阮幫山合三平愿溪山合三去元疑初期uuyefaye中期euee/yefay后期eee/yefay(注:“/”前為白讀,后為文讀,下同)1.1.1.1.4山攝四等字的讀音表4山攝四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片顛年千肩牽賢玄淵山開四去霰滂山開四平先端山開四平先泥山開四平先清山開四平先見山開四平先溪山開四平先匣山合四平先匣山合四平先影初期ieieietitieieye中期ieieietitieieye后期ieieietitieieye1.1.1.1.1.1.2.1表5咸攝一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貪男參感含擔三甘酣咸開一平覃透咸開一平覃泥咸開一平覃清咸開一上感見咸開一平覃匣咸開一平談端咸開一平談心咸開一平談見咸開一平談匣初期xata中期xta后期xta1.1.1.2.2表6咸攝二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戰(zhàn)斬饞鹻咸攙監(jiān)嵌銜咸開二去陷知咸開二上豏莊咸開二平覃清咸開二上感見咸開二平咸匣咸開二平銜初咸開二平銜見咸開二平銜見咸開二平銜匣初期ieietsaieieie中期itsaieieie后期itsaieieie1.1.1.2.3表7咸攝三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尖占沾染鉗欠嚴泛凡咸開三平鹽精咸開三上鹽章咸開三平鹽知咸開三上琰日咸開三平鹽群咸開三去釅溪咸開三平嚴疑咸合三去梵滂咸合三平凡並初期ietsiie中期ietsi后期ietsi1.1.1.2.4表8咸攝四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點添甜念兼謙嫌咸開四上忝端咸開四平添透咸開四平添定咸開四去?日咸開四平添見咸開四平添溪咸開四平添匣初期ietie?ietiei中期iet/tie?ti后期iet/ti?ti1.1.1.1.2.1百年前,太谷方言山咸攝字的鼻音韻尾都發(fā)生了弱化,變成了鼻化韻,這是一項值得注意的變化。這一變化奠定了百年來太谷方言進一步發(fā)展演變的基礎。由于鼻音韻尾的弱化,韻尾對韻腹的穩(wěn)定作用也趨于弱化,太谷方言山咸攝字發(fā)生了元音高化現(xiàn)象。不過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有其條件的,基本條件是有腭化介音或聲母為鈍音(即P系、k系)的一等非腭化音。1.1.2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銳音的非腭化音節(jié)的元音也發(fā)生了元音高化現(xiàn)象,如“占”、“沾”、“纏”、“善”等字,細審這些發(fā)生元音高化的非腭化音節(jié),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字都是知系的三等字,而這些字原來都是有腭化介音的。這說明當這些知系三等字還有腭化介音的時候,太谷方言山咸攝的鼻音韻尾就已經弱化為鼻化韻了。四等韻本身沒有腭化介音,而我們看到太谷方言的山咸攝四等韻也發(fā)生了元音高化現(xiàn)象,且它們現(xiàn)在都有腭化介音,因此我們相信,太谷方言的鼻音韻尾弱化一定發(fā)生在四等韻產生腭化介音之后。這也就是說,太谷方言的鼻音韻尾弱化發(fā)生在四等韻產生腭化介音之后知系三等字丟失腭化介音之前,同時元音高化也發(fā)生在這一階段。由于整個山咸攝沒有莊組三等字,而知二莊二及精組洪音字都沒有發(fā)生元音高化現(xiàn)象,因此我們推測元音高化發(fā)生在早期韻圖之后,即知二莊和知三章分別合并之后,這也和四等韻產生腭化介音的時間是吻合的。此外,所有山咸攝合口三等輕唇音字都沒有發(fā)生元音高化現(xiàn)象,這又進一步說明,太谷方言山咸攝鼻音韻尾弱化為鼻化韻的時間在輕唇化之后,這很容易理解,因為輕唇化導致合口三等的腭化介音丟失,不符合元音高化的條件了。綜合這些條件,我們推測太谷方言鼻音韻尾弱化為鼻化韻發(fā)生的時間大致應在《中原音韻》時代。這還可以由山咸攝開口二等見系字的元音高化得到證明。1.1.2.1.2山攝一等合口端組及精組擦音字腭化的時間另外,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山攝一等合口端組字及精組擦音字早在百年前就發(fā)生了腭化,它們的元音也符合了元音高化的基本條件,即有腭化介音,故也發(fā)生了這種現(xiàn)象。從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結果來看,山攝一等合口腭化首先在端組字上發(fā)生,然后波及精組擦音字,然而并沒有波及精組的塞音和塞擦音。從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時間來看,精組擦音的腭化一定發(fā)生在精組細音腭化之后,否則它們必定和其他精組細音字一起腭化了,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在高本漢記錄的20世紀初太谷方言的語音來看,“酸”仍然讀[],聲母并沒有腭化。這個字在中期和后期的腭化音讀法應該是受普通話影響而發(fā)生的變化。由此,我們推測山攝一等合口端組及精組擦音字腭化介音的產生發(fā)生在精組細音聲母腭化之后,是很晚才產生的現(xiàn)象。這也說明,腭化音節(jié)中的鼻化韻元音升高現(xiàn)象是循環(huán)演變現(xiàn)象,只要條件符合,這種現(xiàn)象就會產生。1.1.2.1.3在1.1.2.1中,我們曾指出聲母為鈍音的非腭化音節(jié)也發(fā)生了元音高化現(xiàn)象。它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即一等字。我們可以看到山攝二等的開口字“扮”、合口字“鰥”、“關”、“還我們在1.1.2.1.2中討論了表9故事標音中的山咸攝一等字讀音例字漢看搬讀音e這些見系幫系一等字都有腭化介音。這些故事應該口耳相傳的,反映的是較早的太谷方言語音。這些字在后來的語音演變中丟失了腭化介音,但這一現(xiàn)象一定發(fā)生在元音高化之后,且在高本漢記錄太谷方言之前就發(fā)生了,這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現(xiàn)象。聲母為鈍音的非腭化音節(jié)也發(fā)生了元音高化現(xiàn)象。但若仔細考察這些字讀音的演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們原來也曾產生腭化介音。它們是符合元音高化的條件的。綜上所論,百年前太谷方言山咸攝字所發(fā)生的變化主要是鼻音韻尾的弱化及元音高化,其元音高化的條件是具有腭化介音。1.1.2百年來,太谷方言山咸攝字發(fā)生的音變主要是非腭化韻元音的進一步升高,即>。這一音變發(fā)生的范圍都是非腭化音節(jié)。在1.2.1中,我們曾證明山咸攝的這些非腭化韻曾經也存在過腭化介音。但是這些韻的腭化介音在高本漢時代的太谷方言單字音中就已經存在了。這些非腭化韻的元音在高本漢時代比腭化韻的韻的元音要低。這就說明,這些非腭化韻的腭化介音產生的時間要比腭化韻腭化介音產生的時間要晚,且它們在后來的演變中消失了。但這種消失一定發(fā)生在元音高化之后。這樣這些非腭化韻便與腭化韻形成對立的韻,因為這是它們存在著有無介音的對立。有腭化介音的音節(jié),其主要元音舌位高,沒有腭化介音的音節(jié),其主要元音舌位稍低,但比從來就沒有腭化介音的音節(jié)元音要高。這從表至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時,我們認為高本漢記錄的和很有可能是同位音。前者由于沒有腭化介音,舌位顯得稍低,而后者因為有腭化介音,舌位顯得稍高。我們知道,高本漢不相信音位學,因此他的記音是音素性記音?,F(xiàn)在我們一般采用音位記音,所以>的變化應該是音值性變化,而不是音位性變化。由于高本漢沒有對太谷方言進行音系分析,所以沒有制定同音字表,因此上述變化到底是音值性的還是音位性的,還有待進一步考察。不過,從音變的角度看,我們認為是音值性演變的可能性較大。1.1.從太谷方言山咸攝字讀音的演變來看,鼻音韻尾弱化為鼻化韻是所有演變的起點。由此可以看出,相較陽聲韻,鼻化韻同陰聲韻一樣是不穩(wěn)定的。太谷方言是晉方言核心地區(qū)的典型方言,晉方言核心地區(qū)腭化音節(jié)中的元音傾向于前高化,太谷方言也不例外。1.2深臻攝讀音的演變1.2.1深臻攝字在三個時期的讀音狀況1.2.1.1深攝字的讀音狀況表9深攝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稟臨心沈甚今琴音淫深開三上侵幫深開三平侵來深開三平侵心深開三上寢書深開三上寢禪深開三平侵見深開三平侵群深開三平侵影深開三平侵以初期eitst中期iist后期iist1.2.1.21.2.1.2.1表10臻攝一等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吞跟懇痕盤敦尊坤溫臻開一平痕透臻開一平痕見臻開一上很溪臻開一平痕匣臻合一上混幫臻合一平魂端臻合一平魂精臻合一平魂溪臻合一平魂影初期potu中期ptuts后期ptuts1.2.1.2.2表11-1臻攝三等字的讀音(開口)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賓津珍巾銀斤勤欣隱臻開三平真幫臻開三平真精臻開三平真知臻開三平真見臻開三平真疑臻開三平殷見臻開三平殷群臻開三平殷影臻開三平隱影初期iti?it中期iti?it后期iti?it表11-2臻攝三等字的讀音(合口)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倫俊椿春均紛文君訓臻合三平諄來臻合三去稕精臻合三平諄徹臻合三平諄昌臻合三平諄見臻合三平文滂臻合三平文明臻合三平文見臻合三去問曉初期yuyuuoyu中期yuyuvyu后期yuyuvyu1.2.2深臻攝字讀音的演變1.2.2.1百年前已完成的演變同山咸攝一樣,百年前深臻兩攝字鼻音韻尾合并且弱化為鼻化韻了,這一點由表9-表11可以看出,而這是它們后來一切演變的基礎。從表9-表11還可以看出,到20世紀初深臻兩攝的合口一等字(除影母字外)及合口三等字(除唇音字外)都變成了高元音鼻化韻,而其他則讀中元音鼻化韻或。我們認為和是同位音,它們的分布呈互補狀態(tài),前者出現(xiàn)在有腭化介音的韻,后者則否。深臻兩攝的開合韻本來是同韻的,它們的主元音本來是相同的。在這個系列的演變中有沒有腭化介音不是演變的關鍵,而有沒有合口介音卻是兩類不同演變結果的根本原因。但恩人尋味的是影母合口字,它雖然有合口介音,但它同唇音字一樣,沒有變成高元音。其中的原因,我們將在討論穿鼻韻時一并討論,因為這種現(xiàn)象還涉及到穿鼻韻中字。2.2.2百年來發(fā)生的演變百年來,深臻兩攝讀音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2.2.1中,我們曾經談到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高本漢在20世紀初采用的音值記音法,而我們現(xiàn)在一般采用音位記音法。從音位這個角度說,深臻兩攝讀音其實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另外,涉及到深臻兩攝讀音變化的是零聲母合口字的合口介音u變成了唇齒濁擦音v,不過這是個涉及晉方言聲母的演變的問題,待到討論太谷方言聲母時再作詳細討論。1.2.3小結百年來,太谷方言的深臻兩攝字沒有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其表面上的變化是記音方法不同造成的,是音值的變化,而不是音位上的變化。2穿鼻韻字讀音的演變2.1江宕攝讀音的演變2.1.1江宕攝字在三個時期的讀音狀況2.1.1.1江攝字的讀音狀況表12江攝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邦棒樁撞窗雙江腔項江開二平江幫江開二上講並江開二平江知江開二去絳澄江開二平江初江開二去絳生江開二平江見江開二平江溪江開二上講匣初期potsutsu——fuiii中期puotsuotsuotsuotsuotitii后期ppuo——tsuotsuotsuotitii2.1.1.2宕攝字的讀音2.1.1.2.1宕攝一等字的讀音表13宕攝一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旁當蒼剛昂光荒皇汪宕開一平唐並宕開一平唐端宕開一平唐清宕開一平唐見宕開一平唐疑宕合一平唐見宕合一平唐曉宕合一平唐匣宕合一平唐影初期potskuxuxuu中期puotskkuoxuoxuovuo后期puotskkuoxuoxuov2.1.1.2.2宕攝三等字的讀音表14宕攝三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娘將張莊昌疆方匡王宕開三平陽泥宕開三平陽精宕開三平陽知宕開三平陽莊宕開三平陽昌宕開三平陽見宕合三平陽幫宕合三平陽溪宕合三平陽云初期?iitstsutsku中期?iitstsuostifuoku后期?iitstsuostifuoku2.1.2江宕攝讀音的演變2.1.2.1百年前已完成的演變百年前,太谷方言江宕攝字已經完全丟失了鼻音韻尾,進入陰聲韻的行列。同時宕攝的開口莊組字同江攝的開口莊組字一樣已經增生了合口介音轉入合口。2.1.2.2百年來發(fā)生的演變高本漢記錄的20世紀初太谷方言江宕攝字的讀音同時和假攝二等字、果攝合口字及效攝字同韻。但是現(xiàn)代太谷方言的江宕攝字的讀音只和假攝二等字和果攝合口字同韻與效攝無關。這是百年來江宕攝字最主要的變化。但這是否是語音演變的實際,值得討論和澄清。我們認為高本漢的記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高本漢對太谷方言沒有進行音系整理,采用音值記音法造成的。另外,這個問題也和當初趙元任等學者對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翻譯時所定的原則有關。對此我們在《百年來太谷方言陰聲韻的演變》中已經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和說明,這里僅撮其要。我們先來看一下高本漢的音標符號,及國際音標翻譯符號,如圖1和圖2所示。圖1圖2趙元任等在翻譯《方言字匯》時,采用寬式音標將和合并為,保留。但是對譯的是高本漢的ω,這個ω是o和之間的音。我們知道o和之間有兩個音,和。這個音到底是指哪一個,高本漢對此沒有進行細分。高本漢有時用ω記錄,有時又用它記錄。相同的符號記錄不同的音,這主要是由于他采用的符號系統(tǒng)中后元音只有4級不足以區(qū)別和。對此趙元任等在翻譯時已經意識到了,比如他們就指出“比方原文寫上海‘惡’的元音為ω(或a?),我們對譯作國際音標部位比ω(或a?)略高的?,那并不是說我們所聽出來的上?!異骸忠舻拇_比高氏所聽的部位較高,乃是因為在那部位國際音標沒有符號而用一個最近似的符號的辦法。這本來是一切對譯的當然的前提,現(xiàn)在因為在這幾個后元音特別容易發(fā)生誤會,所以要特別聲明一下?!眲e的方言一般不存在和之間的對立,而太谷方言卻正好存在,這是表面上看來近百年來太谷方言發(fā)生較大變化的原因。但是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高本漢在記音時沒有對太谷方言進行音系處理,沒有制定同音字表,沒有能正確地處理好是否同韻的關系。否則,如果對太谷進行音系處理,高本漢就會采用不同的符號來處理假攝二等、果攝合口及效攝之間音值上的對立關系,尤其是假攝二等和效攝音值上的對立關系,而不是采用同一個符號來記錄這處于o和之間的音。2.1.3小結百年來,太谷方言江宕攝字的演變與深臻攝的演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江宕攝一部分字的演變是音值上的變化而不是音位上的變化,這主要是開口和齊齒兩類字。不同之處是,江宕攝還有部分字是屬于音位上的變化,而不僅僅是音值上的變化,這主要是合口字。2.2梗曾通攝字的演變2.2.1梗曾通三攝字在三個時期的讀音狀況2.2.1.1梗攝字的讀音狀況2.2.1.1.1梗攝二等字的讀音表15梗攝二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烹撐更行棚爭耿幸橫宏梗開二平庚滂梗開二平庚徹梗開二平庚見梗開二去映匣梗開二平耕並梗開二平耕莊梗開二上耿見梗開二上耿匣梗合二平庚匣梗合二平耕匣初期ptsipi中期ptskipki/后期ptskipkix2.2.1.1.2梗攝三等字的讀音表16-1梗攝三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兵京英精貞征輕兄傾梗開三平庚幫梗開三平庚見梗開三平清明梗開三平清精梗開三平清知梗開三平清章梗開三平清溪梗合三平庚曉梗合三平清溪初期piiit中期piiity/后期piiity/2.2.1.1.3梗攝四等字的讀音表17梗攝四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瓶丁聽寧星經行螢迥梗開四平青並梗開四平青端梗開四平青透梗開四平青泥梗開四平青心梗開四平青見梗開四平青匣梗合四平青匣梗合四上青匣初期iiiitii————中期iiiitii后期iiiitiiyu2.2.1.2曾攝字的讀音狀況2.2.1.2.1曾攝一等字的讀音表18曾攝一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崩朋登增曾僧肯恒弘曾開一平登幫曾開一平登滂曾開一平登端曾開一平登精曾開一平登從曾開一平登心曾開一平登溪曾開一平登匣曾合一平登匣初期tskx——中期pptskxxu后期pptskxoxu2.2.1.2.2曾攝三等字的讀音表19曾攝三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冰憑征懲蒸仍凝興蠅曾開三平蒸幫曾開三平蒸並曾開三平蒸知曾開三平蒸澄曾開三平蒸章曾開三平蒸日曾開三平蒸疑曾開三平蒸曉曾開三平蒸以初期piio?中期pii?后期pii?2.2.1.3通攝字的讀音狀況2.2.1.3.1通攝一等字的讀音表20通攝一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蓬東鬃公翁冬膿宗宋通合一平東並通合一平東端通合一平東經通合一平東見通合一平東影通合一平冬端通合一平冬泥通合一平冬精通合一平冬心初期kuntsu中期ptuku/tsusu后期ptuku/tsusu2.2.1.3.2通攝三等字的讀音表21通攝三等字的讀音例例字音韻地位時間風中戎弓封冢茸恭雍通合三平東幫通合三平東知通合三平東日通合三平東見通合三平鐘幫通合三上腫知通合三平鐘日通合三平鐘見通合三平鐘影初期kuuku中期f/zukuf/zukuyu后期fkufkuyu2.2.22.2.2.1百年前已經完成的演變同深臻兩攝一樣,梗曾通三攝字在20世紀初之前已經完成了鼻音韻尾的弱化變成了鼻化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五攝有共同的演變結果,即開口和齊齒都是中元音o/鼻化韻,合口和撮口都是高元音u鼻化韻。但合口韻中的唇音字和大部分零聲母字除外,這一點我們在1.2.2.1提到過。太谷方言深臻梗曾通這5攝的演變結果說明,它們是在和合并之后發(fā)生的。從太谷方言這5攝現(xiàn)在的非前元音讀音形式,及晉方言核心地帶深臻梗曾通5攝的關系及讀音形式來看,我們認為太谷是深臻兩攝的并入了梗曾通攝的。我們在前人曾說過“在這一系列演變中有沒有腭化介音不是演變的關鍵,而有沒有合口介音卻是兩類不同演變結果的根本原因?!贝揭糇秩菀桌斫?,它們的合口介音被聲母的圓唇性特征取代,結果導致唇音字在形式上失去部分合口字的性質。影母合口字的演變是什么原因呢?從后來與影母合并的唇音三等微母字及日母字也發(fā)生了同樣演變的現(xiàn)象來看,這一演變當發(fā)生在影微合流及部分日母字變成零聲母之后。其實這不光是太谷方言的現(xiàn)象,北京話當中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如沃讀而不讀,只不過前者是鼻化韻的演變,而普通話則是入聲韻的演變而已。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零聲母發(fā)生了這一演變,還需要深入研究。2.2.2.2百年來發(fā)生的演變我們在1.2.2.2中就指出深臻兩攝讀音百年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o>。前面我們認為這只是個同位音的演變而已。通過深臻與梗曾通的比較,結合它們在百年前的演變,我們認為深臻兩攝的n韻尾先變成,然后其前元音也變成了后圓唇元音,并與梗曾通合流。這是百年前已經完成的演變。隨著韻尾的弱化,開口字元音的圓唇性也逐漸弱化,變成非圓唇元音,但是由于太谷方言所有的鼻音韻尾已經弱化為鼻化韻,只不過,江宕攝的鼻音韻尾已完全脫落,而山咸攝的鼻音韻尾是先變成n韻尾,然后才弱化,因此山咸攝的鼻化韻都是前元音鼻化韻,而深臻梗曾通則不同,它們的元音是后元音。在太古方言只有一套鼻化的情況下,鼻化韻在中元音上只有前后的對比,后元音的圓唇與否變得沒有意義。因此,o>的發(fā)生是很自然的變化。3太谷方言陽聲韻的特點及其演變3.1太谷方言陽聲韻鼻音韻尾弱化的過程從太谷方言鼻音韻尾的演變來看,太谷方言江宕攝鼻音韻尾最早丟失了,它們是先經過弱化還是直接丟失了現(xiàn)在很難證明。不過我們知道這是晉方言的一項特征之一,喬全生(2004/2008)認為早在唐五代時期,西北方言江宕攝的韻尾就丟失了,而晉方言的核心地區(qū)繼承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特征,可見太谷方言江宕攝的鼻音韻尾最早丟失是既定的事實。這一點由太谷方言鼻音韻尾的現(xiàn)狀也可以看出。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山咸攝與深臻梗曾通攝的鼻音韻尾是那一類先弱化。前面我們已經指出山咸攝的鼻音韻尾演變過程是咸攝的m韻尾變成n韻尾與山攝合并,然后n鼻音韻尾弱化。深臻梗曾通則不同,其過程是深臻兩攝的n韻尾變成,然后韻尾弱化。那么是山咸攝的n鼻音韻尾先弱化,還是深臻梗曾通的韻尾先弱化。從太谷方言鼻化韻的演變結果來看,我們推測山咸攝的韻尾先弱化,因為我們看到山咸攝的腭化音節(jié)鼻化韻中的元音已經升高,由低元音變成了前中元音,而這一切是需要時間的。3.2太谷方言鼻化韻與其他方言鼻化韻形成的差異MatthewChen(陳淵泉,1975)和張琨(1983/1993)曾指出鼻化作用發(fā)生在低元音后邊比較普遍且多半發(fā)生在n鼻音韻尾的韻母上,也就是說n鼻音低元音韻是最早變成鼻化韻的。張琨(1983/1993)則進一步指出,漢語方言的鼻音韻尾,“最保存的一組是后高(圓唇)元音后附舌根音韻尾(*o),其次是前高(不圓唇)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