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橋梁施工(分離24.5m)_第1頁
T梁橋梁施工(分離24.5m)_第2頁
T梁橋梁施工(分離24.5m)_第3頁
T梁橋梁施工(分離24.5m)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說 明一、技術標準與設計規(guī)范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2.《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 JTGD60-20043.《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 JTGD62-2004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 JTJ041-20005.《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技術規(guī)范》(JTGD81-2006)二、技術指標主要技術指標表公路等級高速公路路基寬度(m)24.5汽車荷載等級公路—Ⅰ級行車道數雙向四車道橋面寬度(m)整體式路基:2×12.0;分離式路基:2×12.25跨徑(m)30斜度(°)0單幅橋梁片數5梁間距(m)2.40預制梁長(m)中跨為29.30;邊跨為29.57預制梁高(m)2.0預制梁最大吊裝重量(kN)邊梁767;中梁757

設計安全等級 一級三、主要材料混凝土水泥:應采用高品質的強度等級為62.5、52.5、42.5的硅酸鹽水泥,同一座橋的預制梁應采用同一品種水泥。粗骨料:應采用連續(xù)級配,碎石宜采用錘擊式破碎生產。碎石最大粒徑不宜超過20mm,以防混凝土澆筑困難或振搗不密實?;炷粒侯A制T梁及橫隔梁、濕接縫、封錨端、墩頂現澆連續(xù)段、橋面現澆混凝土均采用C50;橋面鋪裝采用瀝青混凝土。普通鋼筋普通鋼筋采用 R235和HRB335鋼筋,鋼筋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3013-1991)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1998)的規(guī)定。凡鋼筋直徑大于等于 12mm者,采用HRB335熱軋帶肋鋼;凡鋼筋直徑小于12mm者,采用R235(A3)鋼。本冊圖紙中 R235鋼筋主要采用了直徑 d=8mm與d=10mm 兩種規(guī)格;HRB335鋼筋主要采用了直徑 d=12mm、16mm、25mm、28mm四種規(guī)格。預應力鋼筋采用抗拉強度標準值 fpk 1680MPa,公稱直徑d=15.2mm的低松弛高強度鋼絞線,其力學性能指標應符合《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 (GB/T5224-2003)的規(guī)定。其他材料鋼板:鋼板應采用《碳素結構鋼》GB700-1988規(guī)定的Q235B鋼板。錨具:預制T梁正彎矩鋼束采用15-8型、15-9型、15-10型及15-11型系列錨具及其配件,預應力管道采用圓形金屬波紋管;預制梁在墩頂處的負彎矩鋼束采用BM15-5型扁錨及其配件,管道采用扁形金屬波紋管。支座:可采用板式橡膠支座或盆式橡膠支座,其材料和力學性能均應符合現行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四、設計要點本通用圖的結構體系為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按全預應力構件設計。設計計算采用平面桿系結構計算軟件計算,橫向分配系數按剛接梁法計算,并采用空間結構計算軟件校核。設計參數(1)混凝土:重力密度26.0kN/m3,彈性模量Ec3.45104MPa。(2)瀝青混凝土:重力密度24.0kN/m3。(3)預應力鋼筋:彈性模量Ep1.95105MPa,松馳率0.035,松馳系數

0.3。錨具:錨具變形、鋼筋回縮按6mm(一端)計算;金屬波紋管摩阻系數 0.25,偏差系數k 0.0015。(5)支座不均勻沉降: 5mm。豎向梯度溫度效應:按《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D62-2004)規(guī)定取值。一片梁梁端支點最大反力:一片梁梁端支點最大反力部位恒載(kN)恒+汽(kN)中梁反力邊支點5821168中支點13212102邊梁反力邊支點6431220中支點14252240本套圖紙設計中橋面現澆層采用φ8綁扎鋼筋,數量按φ8綁扎鋼筋計算,使用時也可采用規(guī)格為網格 100mm×100mm的φ6帶肋焊接鋼筋網。五、施工要點有關橋梁的施工工藝、材料要求及質量標準,除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41-2000)有關條文辦理外,還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T梁預制澆筑T梁混凝土前應嚴格檢查伸縮縫、護欄、泄水管、支座等附屬設施的預埋件是否齊全,確定無誤后方能澆筑。施工時,應保證預應力管道及鋼筋位置準確。梁端 2m范圍的混凝土特別是錨下混凝土局部應力大、鋼筋密,應充分振搗密實,嚴格控制其質量。為了防止預制梁上拱過大,預制梁與橋面現澆層由于齡期差別而產生過大收縮差,存梁期不超過90d,若累計上拱值超過計算值10mm,應采取控制措施。預制梁應設置向下的二次拋物線反拱。預制 T梁在鋼束張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計算值及二期恒載所產生的下撓值如下表所示,施工單位可根據工地的具體情況(如存梁期、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區(qū)氣候等)以及經驗設置反拱。反拱值的設計原則是使梁體在二期恒載施加前上拱度不超過20mm,橋梁施工完成后橋梁不出現下撓。預制梁設置反拱時,預應力管道也同時設置反拱。預加力引起的上拱度及二期恒載產生的下撓值表位置鋼束張拉完上存梁30d上存梁60d上存梁90d上拱二期恒載產生拱度(mm)拱度(mm)拱度(mm)度(mm)的下撓值(mm)邊邊跨26.044.747.348.7-5.8梁中跨21.737.639.941.0-1.4中邊跨20.736.138.339.4-4.3梁中跨16.729.331.132.0-1.1(表中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負值表示位移向下)為防止同橋跨及相鄰橋跨預制梁之間高差過大, 同一跨橋各預制梁的存梁時間應基本一致,相鄰跨的預制梁的存梁時間亦應相近。(3)T梁預制時,除注意按本冊設計圖紙預埋鋼筋和預埋件外,橋面系、伸縮

梁內。預應力工藝(1)預應力管道的位置必須嚴格按設計圖所提供的坐標定位并用定位鋼筋固定,定位鋼筋與 T梁腹板箍筋點焊連接,嚴防錯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與鋼筋發(fā)生碰撞,應保證管道位置不變而適當挪動普通鋼筋位置。澆筑前應檢查波紋管是否密封,防止?jié)仓炷習r阻塞管道。(2)預制T梁預應力鋼束必須待混凝土立方體強度達到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的85%后,且混凝土齡期不小于7d,方可張拉。預制梁內正彎矩鋼束及墩頂連續(xù)段處的負彎矩鋼束均采用兩端同時張拉,錨下控制應力為0.75fpk1395MPa。施加預應力應采用張拉力與引伸量雙控。當預應力鋼束張拉達到設計張拉力時,實際引伸量值與理論引伸量值的誤差應控制在6%以內。實際引伸量值應扣除鋼束的非彈性變形影響。(4)T梁預應力鋼束張拉過程中必須采取措施以防梁體發(fā)生過大側彎,建議張拉順序為:50%N2→100%N3→100%N2→100%N1。(5)管道壓漿采用C50水泥漿,要求壓漿飽滿。T梁安裝(1)結構連續(xù)一聯上構施工順序: T梁預制→架梁,澆注墩頂現澆連續(xù)段及翼緣板、橫隔梁濕接縫,張拉中間墩墩頂 T梁負彎矩鋼束→形成連續(xù)體系→澆縫、護欄及其它相關附屬構造的相應預埋件, 均應參照有關圖紙施工預埋在預制筑橋面現澆層混凝土→ 安裝護欄,澆筑瀝青混凝土鋪裝、安裝附屬設施→ 成橋。 的預埋鋼筋。(2)預制梁采用設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裝方法 (圖中未示吊繩穿孔)。預制梁 (5)預制梁簡支安裝時,應設置臨時支座,待橋面現澆層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運輸、起吊過程中,應注意保持梁體的橫向穩(wěn)定,預制梁架設后應采取有效措 才能拆除。施加強橫向臨時支撐,并及時連接現澆連續(xù)段連接鋼筋和翼緣板、橫隔梁接縫 六、適用范圍鋼筋等,以增加梁體的穩(wěn)定性和整體性。 1.處于平曲線段上的橋梁,可通過改變預制梁長來適應。本冊圖紙適用于(3)預制梁若采用架橋機吊裝架設,必須在預制梁之間的橫隔梁和翼板濕接縫 預制梁長變化范圍在±500mm范圍內,梁長變化段應設置在靠梁端的第一個中混凝土澆筑并達到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的 85%后,同時采取壓力擴散措施,方 橫隔梁與腹板變寬點之間,但預制梁內預應力鋼束變化段應設置在跨中直線段可在其上運梁。架橋機在橋上行駛時必須使架橋機重量落在梁肋上, 施工單位應 內;橫橋向可通過調整邊梁外翼板懸臂長度來適應曲線變化。若梁長超過此范按所采用的架橋機型號對 T梁進行施工荷載驗算,驗算通過后方可施工。 圍需根據各橋具體情況進行計算與設計調整。(4)待墩頂現澆連續(xù)段混凝土立方體強度達到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的 85% 2.本冊圖紙采用 80型伸縮縫或 160型伸縮縫,使用本通用圖時,應根據后,方可張拉連續(xù)束。 橋位處氣象條件,選擇不超過160型伸縮縫所適宜的一聯長度。 80型伸縮縫設4.其他 置在過渡墩處時,可采取增加封錨段長度、移動梁體或增加梁長等方法,使梁(1)施工時,應注意正確設置橫隔梁下緣橫坡,并準確放樣橫隔梁鋼筋骨架, 端間距為80mm。施工時應根據伸縮縫安裝時的溫度來確定其安裝寬度。以期給搭接鋼筋的順利焊接及綁扎創(chuàng)造條件。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