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課內外對比閱讀練習-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過秦論》課內外對比閱讀練習-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過秦論》課內外對比閱讀練習-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過秦論》課內外對比閱讀練習-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過秦論》課內外對比閱讀練習-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過秦論》課內外對比閱讀專項練習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

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

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照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威陽,銷鋒鎬,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

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

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

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

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

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

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檀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

成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

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

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

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嚏,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過秦論》節(jié)選)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

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

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

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

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第六十四章)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

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司馬遷《賈生列傳》節(jié)選)

(1)下列各選項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

法.

B.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

法.

C.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

法.

D.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

法.

(2)下列選項對《過秦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過秦論》是呈獻給皇帝的一篇政論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自

信與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凸顯出作者的政治熱情和滿腹才學.

B.從歷史角度來看,賈誼把秦朝的成敗歸結在一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

勢異也"是絕對正確的,后人都應該以史為借鑒,避免重蹈覆轍.

C.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上看,賈誼當時上書皇帝,是想要皇上認真吸取前

朝滅亡的經(jīng)驗,實行仁政來治理國家.

D.《過秦論》的核心思想是"仁",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當時可以說諸子

百家遺風猶存,賈誼本人思想主要以儒家為主.

(3)下列選項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八州是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和豫州.古時

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B.七廟,古代天子的宗廟.約到漢朝定"型",即帝王設七廟供奉祖先,太祖

廟位居正中其左右各為三昭三穆.

C.敲撲,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D.《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傳世本共八十一章,收錄了老子的部分作品,

書中所述基本都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

自然而不敢為.

(5)老子認為"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請結合

老子和《過秦論》中賈誼的觀點,說說秦滅亡的相關原因對后世統(tǒng)治者的意

義.

【答案】:

(1)B

(2)B

(3)D

(4①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

②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學

習別人所不學習的,來補救眾人所經(jīng)常犯的過錯,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

性而不會妄加干預。

(5)①老子認為"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

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②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泰“仁義不施而不能守天下",就是統(tǒng)治

階級不懂得考慮如何緩和社會矛盾,以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政權,這是最終導

致秦滅亡的深刻教訓I。

③后世統(tǒng)治者不僅要以史為鑒,多行仁義之舉,還要善始善終,始終

謹慎對待,才能真正避免重蹈覆轍。

【解析】

(1)"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中間不能斷開,"漢興至孝文

二十余年"指漢朝從建立到孝文帝這一段時間,所以不能斷開,排除AC

兩項。"正朔"不能斷開,固定短語,指歷法,排除D項。句意:賈誼認

為漢朝從建立到孝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國家安定,正是應該修正歷法,

變易服色,制定法令制度,確立官職名稱,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

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從五行之說,創(chuàng)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

法。故選B。

(2)B."賈誼把秦朝的成敗歸結在一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是絕對正確的"錯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秦國的滅亡還有其他諸多歷史

原因。故選B。

(3)D."收錄了老子的部分作品"錯誤?!独献印肥欠駷槔献铀鴼v

來存有爭議。故選

Do

(4)①振:抖。察察:潔白。汶汶:塵埃。譯文:我聽說:剛洗過頭

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

俗塵埃的污染呢?

②是以:因此。欲:追求。輔:遵循。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

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來補救眾人所經(jīng)

常犯的過錯,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會妄加干預。

(5)"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人

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遭受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

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賈誼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在于

"仁義不施而不能守天下",指統(tǒng)治者因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勢發(fā)

生了變化。后世統(tǒng)治者要做到善始善終,始終謹慎對待。還要吸取歷史經(jīng)

驗教訓,認識到泰王朝滅亡的關鍵在于失掉民心和過分迷信武力,封建統(tǒng)

治者野心大而虐待人民,終于被人民滅亡。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1)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

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

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糜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銷鋒摘,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

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

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

之業(yè)也。(賈誼《過秦論》)

(2)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庇致勴椨鹨嘀赝?/p>

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

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

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己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

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

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

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

不謬哉!(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對下面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奮六世之余烈一一奮:奮發(fā)

B.俯首系頸,委命下吏——委:交付

C.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將:率領

D.而不自責,過矣——過:過頭

2.對下面句中劃線詞的意義與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木直中繩,,以為輪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分裂天下畫封王侯

C.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蒙故業(yè),國遺策

D.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乘勢起隴畝之中

3.對本段文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第一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時的秦何等強大,意在與后來秦滅亡之

迅速形成對比,突出文章中心。

B.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諷刺秦始皇自以為可以保其帝業(yè),傳之萬世以

至無窮。

C.第一段作者賈誼依次從政治、軍事、文化、刑罰、險固的地理形勢

等方面鋪敘秦始皇鞏固政權的一系列措施,顯出暴政,意在為下文的“仁

義不施"埋下伏筆。

D.第二段作者司馬遷肯定了項羽起兵反秦,推翻秦王朝的歷史功績,

分析了他失敗的原因,批駁了他的宿命論思想。

4.將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2)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3)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答案】

1.D

2.A

3.B

4.(1)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

(2)炫耀自己的戰(zhàn)功,逞個人才智,卻不效仿古人。

(3)竟然稱說,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難道不荒謬嗎?

三、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選文(一)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

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

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

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穆棘矜,非話于鉤

戟長錢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

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

長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

七廟攜,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選文(二)

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父武為秦裨將軍。攻楚,大破之,殺項燕,

虜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而弟毅

位至上卿。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

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洪,至遼東,延袤萬余里。于是渡河,據(jù)陽山,

逶蛇而北。暴師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時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寵蒙

氏,信任賢之。時中車府令趙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毅不敢阿

法,當高罪死,除其宦職,帝赦之,復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會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時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從。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

法治之而不為己也,因有賊心,乃與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陰謀,立胡亥為

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

復請之。使者以蒙恬屬吏,囚于陽周,而系蒙毅于代。喪至咸陽,已葬,

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趙高欲滅蒙氏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二世乃

遣御史曲宮賜蒙毅死,又上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君之過多矣,而卿

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無過而死乎?"

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洪屬之遼東,城塹萬余里,此其中不

能無絕地脈乎?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太史公日:吾適北邊,行觀長城亭障,塹山埋谷,固輕百姓力矣。夫

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痊,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諫,

振百姓之急,養(yǎng)老存孤,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

脈哉?

(選自《史記?蒙恬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趙高欲滅蒙氏'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

B.趙高欲滅蒙氏'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

C.趙高欲滅蒙'氏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

D.趙高欲滅蒙氏'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威震于殊俗殊俗:指邊遠地區(qū)的民族

B.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C.躡足行伍之間躡足:置身于……

D.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攻守:戰(zhàn)爭中處于進攻和防守狀態(tài)

3.對文章內容分析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蒙氏家族為秦統(tǒng)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蒙恬蒙毅兄弟也曾得高爵

顯位,但最終兄弟倆均遭秦始皇殺害。

B.秦始皇讓蒙毅審判犯罪的趙高,蒙毅不違背法律,判了趙高死罪,

因而被革掉官職,后來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復了他的官職。

C.秦始皇外出巡游,在沙丘病死,趙高和李斯擁立太子胡亥在沙丘做

了皇帝,這就是二世皇帝。

D.面對處死自己的命令,蒙恬起初對當權者還抱有幻想,要向皇上請

求復核,后來又自己歸罪為修長城挖斷了地脈,這反映了他的愚忠和迷信。

4.將選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過秦論》)

(2)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過秦論》)

(3)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

險塞。(《史記?蒙恬列傳》)

【答案】

1.A

2.D

3.D

4.(1)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豪杰像云一樣聚集,

回聲似的應和他,許多人都背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

(2)假使拿東方諸侯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就

更不能相提并論了。

(3)便派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向北驅逐戎秋,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土地。

修筑長城,依據(jù)地形,用來控制險要的軍事重地。

試題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

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

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p>

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趙高欲滅蒙氏'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

舉劾之"的意思是:趙高想要滅絕蒙氏家族,日日夜夜毀謗蒙氏兄弟,搜

求他們的罪過,檢舉彈劾他們。其中,"趙高欲滅蒙氏",主謂賓俱全,

此處應斷開,排除C;"日夜毀惡蒙氏"主謂賓俱全,此處應斷開,排除

BD0

故選A。

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

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

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針對文言實詞的意思設題,然后把加點詞

的現(xiàn)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講得通。本題中,D項,"攻守:戰(zhàn)爭中處

于進攻和防守狀態(tài)"錯,攻守: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攻打六國,奪取全國

政權的時候。守,指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

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jù)人名、

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

比較分析。本題中,

A項,"兄弟倆均遭秦始皇殺害"錯誤,殺害蒙氏兄弟的不是秦始皇,

原文為"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p>

B項,"因而他被除掉官職,后來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復了他的官權”

錯誤,被免除官職的是趙高,被皇上赦免和復職的也是趙高。原文為"毅不敢

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職,帝赦之,復其官爵"。

C項,趙高和李斯擁立太子胡亥在咸陽做了皇帝,不是沙丘,原文為"喪

至咸陽,已葬,

太子立為二世皇帝”。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

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

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

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斬:砍下;揭:舉起;云、響:名詞作

狀語,像白云一樣,像回聲一樣。景:通假字,"影"。同時,名詞作狀

語,像影子一樣。第二句中,試使:假使;度、絮:比較。第三句中,將:

率領;北:名詞作狀語,向北;因:依據(jù)。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

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

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

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穆棘矜,非話于鉤

戟長錢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

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藜

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人

世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

隙,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王懷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親士民,以暴虐為天下始。今秦二世

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亡。夫寒者利短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嗷嗷(眾

多的愁怨聲),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

而任忠賢,以禮天下,天下集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

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艘或蘢度筮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

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

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應時,

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

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B.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

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C.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

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D.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

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2.對文中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朱:指的是春秋時的范蠡,吳越爭霸時,范蠡為越國大將軍。吳

國被滅后,范蠡功成身退,經(jīng)商致富,被稱為陶朱公。后人常用"陶朱"

作為富人的代稱。

B.山東:早在戰(zhàn)國時期,"山東"這一名稱就出現(xiàn)了。那時,秦國踞

關中,六國則在靖山、函谷關以東,那時的"山東",是泛指靖山以東的

黃河流域。

C.八州:當時,六國分居于八州,秦居荊州。古時天下分九州,一般

認為包括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雍州、梁州。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

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

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且夫"一句,寫秦朝江山依舊,險關如故,說明秦非亡于地理形

勢的變化。

B."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說明作者勸說統(tǒng)治者施行仁義以安民。

C.第二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上的集中議論,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

水到渠成。

D.陳勝與山東六國進行對比,說明山東六國未能戰(zhàn)勝秦國的原因在于

他們不施行仁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應,贏糧而景從。

(2)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紫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答案:

(1)C

(2)B

(3)D

(4)①(他們)砍下樹木做武器,高舉竹竿當旗幟,天下的老百姓像

云那樣集攏來,像回聲那樣應聲而起,擔著糧食如影隨形似的那樣緊緊跟

著。

②假使拿靖山以東的各個國家與陳涉的軍隊比較長短,較量一下權勢,

衡量一下軍力,簡直不能相提并論。

(1)C句子譯為: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比始皇更加暴虐無道,重新

修建阿房宮,使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辦事苛刻狠毒,賞罰

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此術"譯為"這種辦法",中間不可斷開,

排除BD."嚴誅"譯為"殺戮更加嚴酷",中間不可斷開,故選C。

(2)B"國踞關中"錯,秦居雍州。

(3)D"東六國”錯,應是九國。

(4)①斬木,砍下樹木;兵,武器;云,像云那樣;贏糧而景從,擔

著糧食如影隨形似的那樣緊緊跟著。譯為:(他們)砍下樹木做武器,高

舉竹竿當旗幟,天下的老百姓像云那樣集攏來,像回聲那樣應聲而起,擔

著糧食如影隨形似的那樣緊緊跟著。

②使,假使;山東,靖山以東;度長絮大,比較長短;同年而語,相

提并論。譯為:假使拿靖山以東的各個國家與陳涉的軍隊比較長短,較量

一下權勢,衡量一下軍力,簡直不能相提并論。

譯文: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震懾著邊遠地區(qū)??墒?,陳涉不過是個用

破罐子作窗戶,用繩子系門戶的貧家子弟,是下底層一類的人,是做了被

遷謫戍邊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德,也

不像陶朱公、猗頓那樣的富有。他置身于戍卒的隊伍中,突然興起在田間

小道間,率領著困乏不堪的士兵,率領著幾百民眾,掉轉頭來進攻秦國,

砍削樹枝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百姓像云彩那樣聚集著,像回聲

那樣應和著,背著糧食,像影子一般跟隨著他。靖山以東的諸國的英雄豪

杰就一并起義,消滅了秦王朝。

況且那天下并沒有縮小削弱,雍州的地勢,靖山和函谷關的險固,是

保持原來的樣子。陳涉的地位,沒有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

中山的國君更加尊貴;鋤頭木棍也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謫戍邊的士

兵也不能和九國部隊抗衡;陳涉的謀略,行軍用兵的戰(zhàn)略,也比不上先前

九國的武將謀臣??墒菞l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yè)完全相反,為

什么呢?假使拿東方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就更

不能相提并論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小小的地方,發(fā)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

管轄全國,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已經(jīng)一百多年了;這之后把天下作為家

業(yè),用靖山、函谷關作為自己的內宮;陳涉一人起義國家就滅亡了,秦王

子嬰死在別人(項羽)手里,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不施

行仁義之政,致使攻和守的形勢不同。

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把殘暴苛虐作為

治理天下的前提。當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沒有人不伸長脖子盼著

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凍的人穿上粗布短襖就覺得很好,挨餓的人吃上糟糠

也覺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執(zhí)正的憑借。這就是說勞

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貞賢能的人,

以威信仁德對待天下人,天下人就歸附了。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比始皇

更加暴虐無道,重新修建阿房宮,使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

辦事苛刻狠毒,賞罰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于是奸險欺詐之事紛起,

上下互相欺騙,蒙受罪罰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連綿

不斷,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難。

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后

做事的借鑒).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于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

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了解興盛衰亡的規(guī)律,詳知謀略和形勢

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

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劉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陽景王章之后也。祖父憲,元帝時封為式侯,

父萌嗣。王莽篡位,國除,因為式人焉。

天鳳年,瑯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時寇賊蜂起,眾盜以崇勇猛,皆附之,

一歲間至萬余人。崇同郡人逢安、東海人徐宣等各起兵,合數(shù)萬人,復引

從崇。初,崇等以困窮為寇,無攻城徇地之計。眾既浸盛,乃相與為約:

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chuàng)。以言辭為約束,無文書、旌旗。王莽遣軍擊之,

崇等欲戰(zhàn),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由是號曰赤眉。遂大

破之。

初,赤眉過式,掠盆子及二兄恭、茂,皆在軍中。及恭隨崇等降更始,

即封為式侯。恭以明經(jīng)數(shù)言事,拜侍中,從更始居長安。盆子與茂留軍中,

主芻牧牛,號曰牛吏。及崇等欲立帝,求軍中景王后者,得七十余人,唯

盆子與茂及前西安侯劉孝最為近屬。崇嘗聞古天子將兵稱上將軍,乃書札

為符曰"上將軍",又以兩空札置笥中,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盆子

探得符,諸將乃皆稱臣拜。盆子時年十五,被發(fā)徒跣,敝衣赭汗,見眾拜,

恐畏欲啼。茂謂曰:"善藏符。"盆子即嚙折棄之,而猶從牧兒遨。

軍及高陵,入長安城,更始來降。盆子居長樂宮,諸將日會論功,爭

言灌呼,拔劍擊柱,不能相一。又數(shù)虜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復固守。

盆子惶恐,日夜啼泣。劉恭見赤眉眾亂,知其必敗,自恐兄弟俱禍,密教

盆子歸璽綬,習為辭讓之言。建武二年正月朔,崇等大會,盆子下床解璽

綬,叩頭曰:"今設置縣官而為賊如故。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

避賢圣。"因涕泣噓唏。崇等及會者數(shù)百人,莫不哀憐之,乃皆避席頓首

曰:"臣無狀,負陛下。請自今已后,不敢復放縱。"既罷出,各閉營自

守,三輔翕然,百姓爭還長安,市里且滿。后二十余日,赤眉貪財物,復

出大掠。城中糧食盡,遂收載珍寶,因大縱火燒宮室,引兵而西。

光武遣軍分為二道,以要其還路。赤眉忽遇大軍,驚震不知所為。樊

崇竟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

寶劍及玉璧各一。明旦,大陳兵馬臨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觀之。謂盆子

曰:"自知當死不?"對曰:”罪當應死,猶幸上憐赦之耳。"帝又謂崇

等日:"卿所謂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者也。"

帝憐盆子,賞賜甚厚,以為趙王郎中。后病失明,賜滎陽均輸官地,

以為列肆,使食其稅終身。

(取材于《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

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眾既濠盛浸:日益,更加

B.主角牧牛芻:割草

C.爭言耀呼B:喧嘩鼓噪

D.以睪其還路要:邀請,約請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乃_相與為約

乃"書札為符曰"上將軍"

B.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

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

C.唯盆子與......最過近屬

義為辭讓之言

D.今設置縣官畫為賊如故

令盆子君臣列畫觀之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chuàng)

殺人者償命,打傷人要抵罪

B.被發(fā)徒跣,敝衣赭汗

披頭散發(fā)光著兩只腳,穿著破衣服,漲紅了臉,滿頭大汗

C.各閉營自守,三輔翕然

各自閉門堅守軍營,三輔地區(qū)關城合并

D.以為列肆,使食其稅終身(把滎陽的均輸官地)作為商鋪區(qū),讓他

終生享用這里的官稅

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盆子是城陽景王劉章的后代,因此,當樊崇想建立政權時,作為

漢室后裔的劉盆子便被推上了帝座。

B.樊崇勇猛,有雄厚的群眾基礎,他率領的赤眉軍早先紀律嚴明,戰(zhàn)

斗力強,為擊敗王莽做出重大貢獻。

C.劉恭對赤眉軍的失敗有預見,擔心弟弟劉盆子被牽累,禍及劉氏兄

弟,因此偷偷地教劉盆子交還璽綬。

D.本文除了敘寫劉盆子的生平之外,還記錄了赤眉軍從興起、壯大到

最終投降光武帝這一盛衰變化的過程。

10.請結合本文和下面《過秦論》的節(jié)選部分,分析由樊崇和陳涉領

導的這兩次農民起義在哪些方面具有相似之處。(8分)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

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

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答案】

6.(3分)D

7.(3分)A

8.(3分)C

9.(3分)A

10.【評分參考:本題8分,每條2分,要點和結合原文,各1分。意

思對即可。如有其他合理認識,亦可酌情賦分。】

(答案要點與示例)

起義原因——(示例)這兩次起義都是被迫起義:樊崇是以困窮為寇,

陳涉是帶領“疲弊之卒"起義。

起義影響——(示例)這兩次起義號召力都很強:樊崇因勇猛過人,

許多人依附他,后來達到幾萬人;陳涉起義后,天下人云集響應,許多人

背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

起義人員——(示例)這兩次起義的參與者才能、謀略、文化水平都

不高:樊崇人馬日漸壯大后,只有口頭約束,沒有文書、旌旗等正規(guī)管理;

陳涉出身低微,隊伍中也沒有才能出眾,可匹敵孔子、墨子的賢達謀士。

起義效果——(示例)這兩次起義都給予當時統(tǒng)治政權沉重打擊:樊

崇大破王莽部隊,攻入長安,后迫使更始帝投降;陳涉起義加速推翻了秦

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

【參考譯文】

劉盆子,太山郡式縣人,是城陽景王劉章的后代。他的祖父劉憲,在

元帝時被封為式侯,父親劉萌繼承了爵位。王莽篡奪了王位后,封國被取

消,劉盆子就成了式縣人了。

王莽天鳳年間,瑯邪人樊崇在莒縣起兵,當時盜匪四起,許多盜賊因

為樊崇勇猛,都依附他,一年之內發(fā)展到了一萬多人。樊崇的同郡人逢安、

東海人徐宣等人各自起兵,一共有幾萬人,又率眾前來跟從樊崇。起初,

樊崇等人只是因為窮困窘迫才去做盜匪的,并沒有攻占城池掠取土地的計

劃?,F(xiàn)在人馬日漸壯大,就一起約定:殺人者償命,打傷人要抵罪。只有

口頭的約束,而沒有文書、旌旗。王莽派遣部隊攻打他們,樊崇等要和他

們交戰(zhàn),又怕手下的人和王莽的士兵混在一起,就把他們的眉毛全部染紅

用來區(qū)別,因此稱為赤眉軍。于是赤眉軍大敗王莽軍隊。

當初,赤眉軍經(jīng)過式縣,劫掠了劉盆子以及他的兩個兄長劉恭、劉茂,

都安置在軍中。到劉恭跟隨樊崇等歸順更始帝,即被封為式侯。劉恭因為

精通經(jīng)書多次進言論事,被封為侍中,在長安中侍奉更始帝。劉盆子與劉

茂留在軍中,負責割草牧牛,被稱為牛吏。到了樊崇想要擁立新皇帝時,

在軍中尋找景王的后代,一共找到七十多個人,只有劉盆子、劉茂以及前

西安侯劉孝是最近的后裔。樊崇曾經(jīng)聽說古代天子帶兵時稱為上將軍,于

是就在竹簡上寫上"上將軍"作為符書,又拿了兩個空竹簡放在竹筐里,

讓劉盆子等三個人站在中間,按年紀長幼順序抽取竹簡。劉盆子拿到了符

書,將領們都向他稱臣跪拜。劉盆子當時只有十五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