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考點9文言文閱讀[2016新課標全國卷乙卷(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臺閣典憲,首相韓琦每咨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chǎn)銀,或盜取之,大理當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惫虪幹煜掠兴咀h,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shù)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使諭以指意,邊害訖息。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zhì)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寧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明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還京師。旋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帝臨哭,輟朝三日。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繩墨,蹈規(guī)矩;然性吝嗇,殖貨至巨萬。初薦王安石,及同輔政,知上方向之,陰為子孫計,凡更張庶事,一切聽順,而外若不與之者。嘗遣子孝寬參其謀,至上前略無所異,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寬至樞密以報之。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節(jié)選自《宋史·曾公亮傳》)1.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對文中詞畫線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曾公亮初入仕途,為民興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后任職會稽縣,當時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興修水利工程,將水引入曹娥江,民眾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經(jīng)歷練,通曉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務,首相韓琦每每向他咨詢;密州有人偷盜民田產(chǎn)銀,他認為判處死刑過重,據(jù)理力爭,最終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D。曾公亮老謀深算,暗中為子孫計。他為人深沉,思慮周密,曾舉薦王安石,安石受到寵信,他考慮子孫前程,不露痕跡地處處隨順安石,終于得到回報.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答案1.B2.C3.C4.(1)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2)蘇軾曾從容地責備公亮不能糾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作答此題,可用排除法?!氨I悉竄他境”是一個完整的主謂賓結(jié)構,“至夜戶不閉”是曾公亮“為政有能聲”的表現(xiàn),C、D兩項均為“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顯然不合適;“(使客)移書詰盜”是省略主語的連動結(jié)構,A項斷為“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顯然語意和結(jié)構都不通.據(jù)此可得出答案。2.本題考查識記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一要調(diào)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與選項進行認真核對,發(fā)現(xiàn)不正確之處;二要結(jié)合原文具體內(nèi)容理解,發(fā)現(xiàn)不正確之處.C項,“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不正確?!坝兴尽睉赣芯唧w職務、做具體工作的官吏。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的基本思路是“題文對照”.主要對照選項第一句的概括是否準確,第二句的分析與原文內(nèi)容在人物、時間、事件、邏輯關系等方面有無差別。C項,“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錯誤,從文中來看,是只派趙滋前去。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一要譯對句子大意,二要準確把握關鍵詞的翻譯.(1)中的關鍵詞:“錫”“虔”“人主"“安"。(2)中的關鍵詞:“責”“譏”“固”.[2016新課標全國卷甲卷(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陳登云,字從龍,唐山人。萬歷五年進士。除鄢陵知縣,征授御史。出按遼東,疏陳安攘十策,又請速首功之賞。改巡山西。還朝,會廷臣方爭建儲。登云謂議不早決,由貴妃家陰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災異抗疏,劾妃父鄭承憲,言:“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且廣結(jié)術士之流曩陛下重懲科場冒籍承憲妻每揚言事由己發(fā)用以恐喝勛貴簧鼓朝紳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宮與太后家亦謹避其鋒矣。陛下享國久長,自由敬德所致,而承憲每對人言,以為不立東宮之效。干撓盛典,蓄隱邪謀,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貴妃、承憲皆怒,同列亦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論吏部尚書陸光祖,又論貶四川提學副使馮時可,論罷應天巡撫李淶、順天巡撫王致祥,又論禮部侍郎韓世能、尚書羅萬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檢.朝右皆憚之.時方考選科道,登云因疏言:“近歲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則摧剛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則化直為佞。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齟齬,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來,以剛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黨,逐嗜乞憐,如所謂‘七豺'‘八狗’者,言路顧居其半。夫臺諫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賤辱至此,安望其抗顏直繩,為國家鋤大奸、殲巨蠹哉!與其誤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進.”因條數(shù)事以獻。出按河南。歲大饑,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風裁峻厲。以久次當擢京卿,累寢不下,遂移疾歸。尋卒.(節(jié)選自《明史·陳登云傳》)1.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且廣結(jié)術士之流/曩陛下重懲科場/冒籍承憲妻每揚言事由己發(fā)/用以恐喝勛貴/簧鼓朝紳/B.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且廣結(jié)術士之流/曩陛下重懲科場冒籍/承憲妻每揚言/事由己發(fā)用以恐喝勛貴/簧鼓朝紳/C.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且廣結(jié)術士之流/曩陛下重懲科場冒籍/承憲妻每揚言事由己發(fā)/用以恐喝勛貴/簧鼓朝紳/D。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且廣結(jié)術士之流/曩陛下重懲科場/冒籍承憲妻每揚言/事由己發(fā)用以恐喝勛貴/簧鼓朝紳/2.下列對文中畫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樣道理。B。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wèi)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D。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陳登云不畏權貴,彈劾貴妃之父.他出于對朝廷的忠心,即便對鄭承憲這樣的國戚,也大膽揭發(fā)對方為非作歹,包藏禍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發(fā)怒。B。陳登云敢于直言,檢舉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發(fā)現(xiàn)諸多問題,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貶職或罷免,以至朝廷大官們都很畏懼他。C。陳登云上疏指出,選才慎于始進.他認為二十年來,剛直者很少被提拔進京,在朝者卻背公結(jié)黨,諂媚權貴,與其誤用后罷免,不如進用時慎重。D.陳登云關心百姓,奏請救助災區(qū)。在他巡視河南期間,當?shù)啬瓿汕甘?,百姓相?他向朝廷呈告災情,皇上當即派遣寺丞鍾化民籌措錢款賑濟災民。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齟齬,多不能安其身.(2)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答案1.C2.D3.D4.(1)其中難道沒有剛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觸排擠,大多無法安身。(2)副使崔應麟見到百姓吃湖澤中的雁糞,便裝入袋中給陳登云看,登云隨即送至朝廷。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斷句的前提是通讀文段,明確大意?!瓣俦菹轮貞涂茍雒凹苯Y(jié)構完整,可排除A、D兩項?!懊繐P言事由己發(fā)”為“承憲妻”的行為,目的是“用以恐喝勛貴/簧鼓朝紳”,“用以”前面應斷開,可以排除B項.答案為C項。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皩嶋H是官員……委婉說法"錯,移疾指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要求隱退的委婉語。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項中“皇上當即派遣寺丞鍾化民籌措錢款賑濟災民”錯誤.文中“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赍帑金振之”意思是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鍾化民帶著國庫中的錢幣賑濟百姓.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2016新課標全國卷丙卷(Ⅲ卷)]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問題。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jīng)局校書。與修《大明會典》成,遷左中允。武宗立,以東宮恩,進左諭德,充講官,纂修《孝宗實錄》.時詞臣不附劉瑾,瑾惡之。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費宏為禮部尚書。禮部事視他部為簡,自珪數(shù)有執(zhí)爭,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稱“大慶法王”。番僧乞田百頃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稱大慶法王與圣旨并。珪佯不知,執(zhí)奏:“孰為大慶法王?敢與至尊并書,大不敬。”詔勿問,田亦竟止。珪居閑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然執(zhí)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幸去。教坊司臧賢請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請改鑄方印。珪格不行.賢日夜騰謗于諸閹間,冀去珪.流寇擾河南,太監(jiān)陸訚謀督師,下廷議,莫敢先發(fā).珪厲聲曰:“師老民疲,賊日熾,以冒功者多,僨事者漏罰,失將士心。先所遣已無功,可復遣耶?今賊橫行郊圻肘腋間,民囂然思亂,禍旦夕及宗社。吾儕死不償責,諸公安得首鼠兩端."由是議罷。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張羽奏云南災.珪因極言四方災變可畏。八年五月,復奏四月災,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變六十九事。今自去秋來,地震天鳴,雹降星殞,龍虎出見,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與焉,災未有若是甚者?!睒O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會戶部尚書孫交亦以守正見忤,遂矯旨令二人致仕.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珪歸三年,御史盧雍稱珪在位有古大臣風,家無儲蓄,日給為累,乞頒月廩、歲隸,以示優(yōu)禮。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而珪適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請恤典.撫、按以為言,詔廕其子中書舍人。嘉靖元年錄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謚文毅.(節(jié)選自《明史·傅珪傳》)1.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B.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C。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D。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2.下列對文中加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擠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B。教坊司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務。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guī)定年齡而離職.D.歷史上的“兩京”有多種所指,文中則指明代永樂年間遷都以后的南北兩處京城.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頂是A.傅珪進入仕途,參與纂修文獻。弘治年間,他兼任司經(jīng)局校書,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得以升職;武宗繼位,他進位左諭德,充講官,修撰《孝宗實錄》。B.傅珪任職禮部.勸諫講究策略。他擔任禮部尚書時,由于屢有爭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頃,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稱大慶法王,不理會給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誣蔑報復。每遇大事,他都能堅持己見,不肯隨意改易,因而觸怒許多人;后因得罪權貴被迫退休,雖有言官請留,他仍堅持離職.D.傅珪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評。御史盧雍稱贊他在位時有古代大臣風范,歸鄉(xiāng)后家無積蓄,艱難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為先朝守正大臣,追謚為文毅。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2)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答案1.B2.A3.C4.(1)極力奏陳其時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指斥受寵的權貴,權貴愈加痛恨他。(2)又認為傅珪剛正忠實,敢于直言,應當起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復。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將選項進行對比,判斷不同處的正誤,最后通過排除法得到正確選項。A、B兩項中,不同處是“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和“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從動詞“鐫(降級、削職)"的意思來分析,與之對應的賓語應該是“官”而不是“修者”。排除A項.那么D項也可以排除。B、C兩項中,不同之處是“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和“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左中允和翰林學士都是官職名,“進左中允”和“再遷翰林學士”應該是相對應的,所以排除C項。2.本題考查識記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土地、戶籍”事務不歸禮部掌管,應歸戶部掌管。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他仍堅持離職”錯誤,文中“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的意思是兩京的言官上奏請求皇帝留下傅珪,但皇帝不答應.這里“不聽”的主語是皇上,不是傅珪.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2016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構指5赜洠鳎堘窌x太康中,張茂先①為建安從事,游于洞山。緣溪深入,有老人枕書石上臥,茂先坐與論說.視其所枕書,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異之.老人問茂先曰:“君讀書幾何?”茂先曰:“華之未讀者,二十年內(nèi)書,若二十年外書,則華固已讀盡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書愈富。又問:“何書?”老人曰:“萬國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鑰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瑯嬛福地"。問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秘籍.”指二犬曰:“此癡龍也,守此二千年矣。"開門肅茂先入,見所藏書,皆秦漢以前及海外諸國事,多所未聞,如《三墳》《九丘》《連山》《歸藏》《梼杌》《春秋》諸書,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茂先為停信宿而出,謂老人曰:“異日裹糧再訪,縱觀群書?!崩先诵Σ淮?,送茂先出。甫出,門石忽然自閉。茂先回視之,但見雜草藤蘿,繞石而生,石上苔蘚亦合,初無縫隙。茂先癡佇視,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書史,咸陽火正熾。此中有全書,并不遺只字.上溯書契前,結(jié)繩亦有記。繇前視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讀書三十乘,千萬中一二。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石彭與鳧毛,所見同兒稚。欲入問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絕壁間,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門,可望不可企。坐臥十年許,此中或開示。(選自賈誼《治安策》)【注】①張茂先:名華,字茂先。西晉文學家。1.對下列句子中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門肅茂先入肅:恭敬的樣子。B.茂先為停信宿而出
信宿:兩三天。C.異日裹糧再訪
裹糧:攜帶糧食。D。讀書三十乘
乘:車。2.下列各組句子中,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茂先坐與論說
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B.若二十年外書
若望仆不相師C.多所未聞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D.望石再拜而去
畢禮而歸之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張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當張茂先提出“裹糧再訪”的請求時,老人又笑而不答。兩“笑”之下,老人寬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個充滿神異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記》則借虛構桃源仙境寄托社會理想:兩文有異曲同工之妙。C.本文敘事簡練,描寫細膩,結(jié)尾議及“嬴氏焚書史”,旨在批評秦王嬴政焚書坑儒,導致典籍損毀的行為,體現(xiàn)了“記”敘議結(jié)合的特征。D。張岱行文善于渲染,筆墨傳神:說老人,則有“枕書石上臥”;寫福地,則有癡龍“守此二千年矣”。結(jié)尾用韻文的形式點明主旨,發(fā)人深思。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2)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5.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答案1.A2.B3.C4.(1)張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給他吃,食物的鮮美潔凈不是人間能擁有的.(2)(經(jīng)過此事)才知道我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四季的轉(zhuǎn)換。5.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根據(jù)文中語境可知,這里的“肅”應是動詞,意思是“恭敬的樣子”時“肅”是形容詞,所以A項錯?!懊C”在此處正確的意思為“恭敬地引進”。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做題時要根據(jù)具體的文言語境正確理解所給虛詞的意義及用法.A項,兩個“與”都是介詞,可譯為“和”。B項,前面的“若"為連詞,可譯為“至于”,后面的“若”為動詞,可譯為“好像”.C項,兩個“所"都是代詞,用在動詞之前,構成名詞性的詞組,指代人或事物;D項,兩個“而”都是連詞,表示承接關系。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做題時要結(jié)合原文進行辨別分析,尋找與文意不相符的說法.C項中的“旨在批評秦王嬴政焚書坑儒,導致典籍損毀的行為"錯,這里主要是與“嬴氏焚書”形成對比,突出瑯嬛福地書籍保存完好無損。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譯要以正確理解句子的含意為基礎,要注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做題時要注意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盡可能做到字字落實。同時,還要把握句式特點和句子的語氣,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第(1)句重點詞為“爽然”“餉”“鮮潔”等;第(2)句重點詞為“方”“見小"“蛄蟪”等。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掌握文中對話、轉(zhuǎn)述、引用的規(guī)律;把握句首、句中、句尾的常用詞語。如文段中的“矣”“也”一般用在句尾,“夫"“因謂”則一般用在句首。參考譯文:向陛下進言的人都說,天下已經(jīng)安定,已經(jīng)治理得很好了.我卻認為不是那么回事。說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且已經(jīng)大治的人,不是愚昧無知,就是阿諛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治亂大體的人.有人拿著火種到堆積的木柴下,自己睡在木柴上,火還沒有燃燒起來的時候,他便認為這是安寧的地方.如今國家的局勢,與此有什么不同啊![2016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李臺州傳[宋]楊萬里李臺州名宗質(zhì),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zhì)而罹靖康之亂,母子相失.宗質(zhì)以父蔭,既長,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馬季思官蜀,宗質(zhì)曰:“吾求母,東南無之,必也蜀?”從之西.舟所經(jīng)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歸,不食。司馬家人哀之,必寬譬之,飲泣強食.季思秩滿東下,所經(jīng)復然,竟不得.至荊州,復然。日旦夕號呼,嗌痛氣憊,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頃之,一乞媼至前,揖曰:“官人與我一文兩文。”宗質(zhì)起揖之坐,禮以客主。既飲茗,問其里若姓.媼勃然怒曰:“官人能與我?guī)族X,何遽問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質(zhì)起敬,謝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霽怒,試言之,何害?恐或鄉(xiāng)鄰或親族也,某倒囊錢為阿婆壽.”媼喜曰:“老婆姓異甚,不可言?!弊谫|(zhì)力懇請,忽曰:“我姓展."宗質(zhì)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媼曰:“官人勿誤,吾兒有驗,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弊谫|(zhì)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觀者數(shù)十百人,皆嘆息泣下。宗質(zhì)負其母歸,季思與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輿孝養(yǎng)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終,宗質(zhì)亦白首矣。宗質(zhì)乾道庚寅為洪,時予為奉新縣令,屢謁之,不知其母子間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質(zhì)造朝,除知臺州。朝士云:“李臺州,曾覿姻家也。覿無子,子臺州之子?!庇枰灰姴桓以?,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臺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為宰掾。談間,公為予言李臺州母子事。予生八年,喪先太夫人,終身飲恨。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為之傳.贊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比衾钆_州,生而不知失母,壯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東坡先生頌朱壽昌,至今詠歌以為美談.若李臺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為士大夫言之,聞者必泣.人誰無母?有母誰無是心哉?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選自《楊萬里集箋?!罚?.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生宗質(zhì)而罹靖康之亂罹:遭遇B.愿霽怒
霽:停止C.除知臺州
除:罷免D.終身飲恨
飲:含著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處的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洽贃|南無之,必也蜀
②必寬譬之,飲泣強食③宗質(zhì)負其母歸④予一見不敢再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3.文末加粗部分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B.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C。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D.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4.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李臺州“至孝”的一組是①既長,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經(jīng)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③某倒囊錢為阿婆壽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輿孝養(yǎng)者十余年⑥覿無子,子臺州之子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⑤⑥D(zhuǎn)。②④⑥5.下面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宗質(zhì)出生后因戰(zhàn)亂母子失散,長大后曾四處尋訪母親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飯不思,黯然神傷。B。作者楊萬里素來仰慕李臺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臺州去世之后,才寫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傳頌其事跡.C。為一位官員作傳,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卻記敘其尋母盡孝之事,楊萬里有褒揚孝道、規(guī)勸世風之意。D。文章記李臺州事跡,以尋母、認母、侍母為線索,集中筆墨描寫認母場景,詳略得當,主次分明。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季思秩滿東下,所經(jīng)復然,竟不得。(2)宗質(zhì)起揖之坐,禮以客主.(3)若李臺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于神明乎?答案1.C2.C3.B4.A5.B6.(1)季思任期已滿,向東而下,所經(jīng)過的地方李臺州仍然這樣,始終沒有找到.(2)宗質(zhì)站起來向她作揖請她坐下,用主客之禮禮待她。(3)像李臺州,他的事跡難道和朱壽昌有什么不同嗎?這不就是所說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嗎?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除”在文中應譯作“任命”“授職”.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為疑問句,李臺州找遍東南地方,未能找到母親,揣測或許能夠在西南蜀地找到母親,句末應填入表示疑問語氣的語助詞“乎"。②由上下句可知,李臺州找不到母親,痛苦不堪,吃不下飯,在姻親司馬季思一家的寬慰之下,才肯就食,可知空白處應填入“乃”.③“負其母”修飾“歸",作狀語,橫線處應填入表修飾關系的連詞“以”.④是陳述句,橫線處句末應填入表陳述語氣的句末語助詞“也”。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斷句應在通讀文段,把握大意的基礎上,借助文中充當主語的代詞、名詞及起連接作用的連詞等的幫助,逐項排除錯項,找出正確的點斷句子。“而有母不待求母”說有母親在身邊不用尋找母親的現(xiàn)象,據(jù)此可知A、D兩項中“不待"后點斷錯誤,應排除?!拔磭L失母”為完整句子,“未嘗"后點斷錯誤,據(jù)此排除C項.正確選項為B。4.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③是說李臺州將口袋里的錢倒出來為老乞婆祝壽,此時李臺州并不知曉老乞婆就是自己的母親,不能反映李臺州“至孝”。④是說李臺州袒露右臂給老乞婆看,證明自己就是老乞婆的兒子,母子兩人相互抱著痛哭,屬一般敘述性文字,不能反映李臺州“至孝”。⑥是說曾覿沒有兒子,過繼了李臺州的兒子做兒子,應是敘述別人的事情,亦不能反映李臺州“至孝”。排除此三句,故選A項。5.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項中“作者楊萬里素來仰慕李臺州至孝之名”錯誤。楊萬里是在李臺州去世后,與丞相京公交談中才知道李臺州母子之間的故事,才了解李臺州至孝之名。6.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2016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晏子對曰:“法其節(jié)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誠于愛民,果于行善,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若其衣服節(jié)儉而眾說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古者常有處橧巢②窟穴而不惡,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歸其仁。及三代作服,為益敬也。服之輕重便于身,用財之費順于民。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濕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濕潤,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鏤,示民知節(jié)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過足以敬,宮室之美過避潤濕,用力甚多,用財甚費,與民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節(jié)儉也,則雖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窮臺榭之高,極污池之深而不止,務于刻鏤之巧、文章之觀而不厭,則亦與民而仇矣.若臣之慮,恐國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藁邑。晏子辭曰:“吾君好治宮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盤游玩好,以飭女子,民之財竭矣;又好興師,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財,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嬰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晏子曰:“嬰聞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國而度家,宗君而處身,曷為獨不欲富與貴也!”公曰:“然則曷以祿夫子?”晏子對曰:“君商漁鹽,關市譏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罰,若死者刑,若刑者罰,若罰者免。若此三言者,嬰之祿,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無事焉,請以從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問大國,大國之君曰:“齊安矣?!笔谷藛栃?,小國之君曰:“齊不加我矣。"(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湯、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關市:指集市。譏:稽查,盤問。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若其衣服節(jié)儉而眾說也
說:同“悅”,高興B。土事不文,木事不鏤
文:花紋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zhuǎn)。宗君而處身
宗:尊崇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如此,則諸侯其至乎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B。服之輕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藍C.然則曷以祿夫子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D.關市譏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3.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晏子認為,古代圣王誠心誠意地愛護百姓,實實在在地對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義而歸附他們。B.晏子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使天下歸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過時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風尚。C.面對景公的封賞,晏子并不領情,他毅然決然地予以拒絕,并且指出了景公窮奢極欲與窮兵黷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對話的方式,批評了景公治理國家的錯誤觀點和做法,表達了晏子減少賦稅、減輕刑罰等政治主張。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濕也。(2)公乃愿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3)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答案1.B2.D3.A4.B5.(1)他們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為了避風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為了避潮濕。(2)您卻還想讓諸侯來歸附,不是很難嗎?您的話錯了。(3)這樣做是可以的。雖然這樣,難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貴嗎?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拔摹?,此處為動詞,裝飾花紋。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副詞,或許,大概;代詞,他們。B項,介詞,對于;介詞,從.C項,介詞,拿,用;連詞,表目的,來。D項,均為連詞,表轉(zhuǎn)折,卻。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夫”為句首發(fā)語詞,下面從“冠"“衣"“身服"“首服”等角度進行評論,“不務”為“不必追求”“不致力”的意思,據(jù)此可正確斷句。4.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白钪匾牟皇侨》ㄒ堰^時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風尚"錯解文意,文章論述的重點是勸說君王要施行仁政,對“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進行了批評。同時認為“若法其節(jié)儉也……庶其有益”。5.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2016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祖諱汝霖,號雨若。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肯臨池學書,字丑拙,試有司,輒不利。遂輸粟入太學,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館,家難漸至.大父讀書龍光樓,輟其梯,軸轤傳食,不下樓者三年。江西鄧文潔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郵亭,文潔對大父邑邑不樂,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近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輒欷歔.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yè)."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獲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潔曰:“有是乎?吾且面試子?!蹦四椤傲槨鳖},大父走筆成,文不加點。文潔驚喜,擊節(jié)曰:“子文當名世,何止科名?陽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讀書雞鳴山,晝夜不輟,病目眚,下幃靜坐者三月.友人以經(jīng)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入闈,日未午,即完牘,牘落一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矣,教諭忿恚而泣。公簡其牘少七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惫唬骸柏饺∪粜Y來!"公一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jīng)》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進士,授清江令,調(diào)廣昌,僚寀多名下士。貞父黃先生善謔弄,易大父為紈袴子。巡方下疑獄,令五縣會鞫之。貞父語同寅曰:“爰書例應屬我,我勿受,諸君亦勿受,吾將以困張廣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筆數(shù)千言,皆引經(jīng)據(jù)典,斷案如老吏.貞父歙然張口稱:“奇才!奇才!"遂與大父定交,稱莫逆.滿六載,考卓異第一。(選自張岱《家傳》,有刪節(jié))注:①文恭:張元汴,號陽和,謚文恭;張汝霖的父親,張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1.對下列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事文墨久矣
事:從事B。病目眚
?。浩vC。詈不佳
詈:責罵D。令五縣會鞫之
鞫:審訊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汝霖早年雖博覽群書,但在科舉方面并不順利,直至他父親去世都沒有考取功名。B。鄧文潔公聽信別人的傳言,認為張汝霖已難以造就,后通過當面測試才改變了看法.C.張汝霖參加科考時差點因老教諭的昏聵而名落孫山,幸賴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黃貞父斷案時遇到難題,無法解決,張汝霖下筆千言,精準斷案,黃稱贊他為奇才。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yè)。(2)友人以經(jīng)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4.根據(jù)文中張汝霖的科舉經(jīng)歷,概括當時科舉考試的相關特點。答案1.B2.D3.(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兒子讀書,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業(yè).(2)朋友用經(jīng)書中的考題彼此商量,(考題)一傳入他耳中文章馬上就形成了,后來再有談到(考題)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聽了。4.考生書法的優(yōu)劣對考試成績有影響;可捐納財貨進入太學;考題出自經(jīng)書;考官的喜好直接決定考試結(jié)果。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病:生病.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黃貞父斷案時遇到難題,無法解決”錯誤,由原文“爰書例應屬我……吾將以困張廣昌”可知,黃貞父是故意拿斷案為難張汝霖。3.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根據(jù)上下文認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準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翻譯.翻譯要注意字句的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還要做到文從字順.4.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答題時,應明確題干具體要求,在文本中認真篩選相關信息。如根據(jù)“字丑拙,試有司,輒不利"可知,考生書法的優(yōu)劣對考試成績有影響;根據(jù)“《易經(jīng)》以大父擬元”可知,考題出自經(jīng)書;根據(jù)李九我挑選張汝霖的考卷的過程可知,考官的喜好對考試結(jié)果有影響;等等。[2016北京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桓公問于管子曰:“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zhàn)斗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于楚。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即以戰(zhàn)斗之道當之矣。”公曰:“何謂也?”管子對曰:“公貴買其鹿?!被腹词谷酥I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于莊山。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萬,求生鹿于楚。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賞有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盡齊之寶?!背窦瘁屍涓r(nóng)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賈人曰:“子為我至生鹿,二十賜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則是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背信跃油馇舐?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錢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對曰:“楚錢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諾。"因令人閉關,不與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石四百.齊因令人載粟處芊【2】之南,楚人降齊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腹珕栍诠茏釉唬骸拔嵊笾坪馍健?】之術,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天下爭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惫唬骸爸Z。"因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不敢辯其價.齊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價再什以上?!焙馍街襻屍浔?修械器之巧。齊即令隰朋購粟于趙.趙糶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載粟而之齊。齊修械器十七月,修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衡山械器盡,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內(nèi)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取材于《管子·輕重》)注釋:【1】隰朋:春秋時齊國大夫?!?】芊:地名。位于齊楚接壤處?!?】衡山:齊魯之間的小國?!?】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購買兵器的策略。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于莊山將:率領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C.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
賦:給予D。衡山之民釋其本
本:農(nóng)耕2.下列各組語句中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使人之楚買生鹿
載粟而之齊B。其人民習戰(zhàn)斗之道
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D。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錢五倍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藏谷十之六把十分之六的糧食儲藏起來B.天且以齊私楚也上天將用齊國(的金錢)惠及楚國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衡山兵器的價格一定翻倍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燕、代、秦就帶領衡山的使節(jié)回國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楚民即釋其耕農(nóng)而畋鹿.②內(nèi)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5.在下面每個人物后的橫線上寫出一個恰當?shù)氖煺Z或成語,用來評價人物在文中的表現(xiàn)。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
6.本文講述了管子運用謀略的故事,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回答.答案1.C2.B3.D4.①楚國百姓就放棄了農(nóng)耕而去捕鹿。②(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沒有武器來應對兩個敵國,就帶領全國歸順齊國了。5.桓公:從善如流(虛心納諫擇善而從從諫如流)管子: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神機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淺)6.①用經(jīng)濟、金融手段戰(zhàn)勝敵國②糧食安全對一個國家是極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實施謀略的保證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賦:征收賦稅。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都是動詞,前往,到……去.B項,代詞,它的/副詞,表祈使。C項,都是副詞,果然。D項,都是介詞,用.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語句的能力.“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中“其使”指的是燕、代、秦國的使節(jié),而非衡山的使節(jié).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5.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抓住文中人物的事跡來概括.桓公重用管子,有事征求并遵從管子的意見,最終使得楚國服從、衡山國歸順,這是桓公從善如流(或“虛心納諫”)的結(jié)果,因此可用相應的成語或熟語評價桓公的表現(xiàn)。管子沒有勸桓公出兵攻伐楚國,而是利用計謀使楚國臣服,可見其有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智謀;管子料到楚王會向齊國求購糧食,也料到燕、代等國必跟從齊國收購衡山國的兵器,可見其神機妙算;等等.而衡山之君為一時利益所迷惑,鼠目寸光,愚不可及,最終為人所制.據(jù)此可以歸納出相應的成語或熟語來評價管子和衡山之君的表現(xiàn).6.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題干中的“哪些"提示考生答案點不止一個,那么考生可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答時,要分析管子具體運用了什么樣的謀略.管子用珍貴的寶物高價購買楚國的活鹿,讓楚國人民棄農(nóng)耕而捕鹿,這是一種經(jīng)濟手段。楚國人因缺糧而屈服,可見糧食安全對一個國家是極為重要的。如此分析,便不難得出答案.[2016上海卷]一.閱讀下文,完成問題。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學能屬文,美須眉,善談論.郡將夏侯威異之,以兄霸之子妻之。舉上計吏,州四辟從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親多告絕,祜獨安其室,恩禮有加焉.②帝將有滅吳之志,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南夏,甚得江漢之心。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余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①令吳罷守,于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余頃,大獲其利。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以下,侍衛(wèi)者不過十數(shù)人,而頗以畋漁廢政。嘗欲夜出,軍司徐胤執(zhí)棨當營門曰:“將軍都督萬里,安可輕脫!將軍之安危,亦國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祜改容謝之,此后稀出矣。③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zhàn),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吳將鄧香掠夏口,祜募生縛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游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于是吳人翕然悅服,稱為“羊公",不之名也。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箛L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④祜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令有歸戴者,祜默然不應,退告諸子曰:“人臣樹私則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識吾此意.”(節(jié)選自《晉書·羊祜傳》)【注】①詭計:奇計。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博學能屬文(2)祜獨安其室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1)皆計所侵,送絹償之A.侵占 B.侵犯C.侵害D.侵襲(2)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A.結(jié)交 B.連接 C.往來D.溝通3.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今君乃亡趙走燕B.稱為“羊公”,不之名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祜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D.人臣樹私則背公及諸河,則在舟中矣4.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zhàn),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5.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應當。6.依據(jù)②③兩段相關事跡,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質(zhì),完成表格。相關事跡羊祜的品質(zhì)安邊墾田(1)徐胤當門(2)鄧香歸降(3)陸抗服藥(4)答案1.(1)連綴,寫作(2)安撫2.(1)A(2)C3.C4。每次與吳人交戰(zhàn),約定好日期才出戰(zhàn),不用偷襲的方法。將帥中有想進獻詭詐計謀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讓他喝,使他說不出口。5.不謀權私6.(1)足智多謀(2)聞過能改(3)寬厚待人(4)坦蕩磊落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1)“屬文”中,“文”是指“文章",“屬”的意思應該是連綴、寫作?!鞍病?從原文的“獨安其室,恩禮有加”中的“恩禮有加"分析,“安”應該是安撫的意思。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作答本題,注重把握加點詞語前后文的意思和四個選項中意思的區(qū)別。第(1)題,從“送絹償之”分析,“侵”應該是“侵占”的意思;第(2)題,從“使命”分析,“交通”指的是人與人的交往,即“往來”.3。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副詞,才/副詞,竟然,卻。B項,代詞,他/賓語前置的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乙方租憑合同范本
- 個人辦公設備買賣協(xié)議
- 學校購買led合同范本
- 勞動合同續(xù)簽如何處理爭議
- 造價員合同范本
- 中風預防中藥注射液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勞務公司借款協(xié)議
- 婚紗攝影借款合同
- 醫(yī)用直線加速器技術改進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zhì)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家庭健康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4版 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解讀
- 圍填海項目生態(tài)保護修復方案編制技術指南(試行)
- 2024年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應急通信保障中心招聘高頻500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物體打擊傷亡事故應急處置卡
- 2024-2030年中國飛機AFP和ATL復合材料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祝?!饭_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
- 20兆瓦光伏漁光互補電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2024年中考英語真題【附真題答案】
- 七年級英語上冊(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讀課件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術規(guī)范
-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申報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