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齊桓晉文之事》課件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齊桓晉文之事》課件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齊桓晉文之事》課件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齊桓晉文之事》課件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齊桓晉文之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齊桓晉文之事預習梳理與積累研習討論與鑒賞練習思考與運用

預習梳理與積累預習助讀【認識作者】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將其與孔子并稱為“孔孟”,且稱其為“亞圣”。孟子受業(yè)于子思的門人。他曾游歷齊、宋、滕、魏等國。因主張不被采納,晚年與弟子萬章等著書立說。把孔子“仁”的觀念發(fā)展為“仁政”學說。其學說對后世影響很大。孟子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后人將他與孔子的思想理論合稱為“孔孟之道”?!玖私獗尘啊?/p>

戰(zhàn)國中期,是諸侯之間爭斗不息、兼并不斷的時代,“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廣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齊國在東方諸侯國中又號稱強國,齊宣王子承父業(yè),在稷下擴置學宮,招攬學士,任其講學議論。孟子這時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齊宣王身邊供職。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齊宣王問有關齊桓、晉文稱霸之事的時候,針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提出了“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張?!鞠嚓P鏈接】

《孟子》,儒家經(jīng)典之一?,F(xiàn)存七篇,書中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為研究孟子及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知識積累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通假字(2)一詞多義

(3)詞類活用

(4)古今異義

(5)重要虛詞

3.特殊句式(1)無傷也,是乃仁術也(判斷句)(2)吾何快于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3)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4)臣未之聞也(賓語前置

)(5)何由知吾可也(賓語前置)(6)牛何之(賓語前置)(7)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賓語前置

)(9)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主謂倒裝

)(10)百姓之不見保(被動句

)4.文化常識①春秋五霸:一說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一說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②寡人:即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③四海:古以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各按方位為“東?!薄澳虾!薄拔骱!焙汀氨焙!?但亦因時而異,說法不一。猶言天下,多將五湖四海聯(lián)系在一起,喻指全國各地。也指全世界各處。④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睹献印る墓稀?“殷曰序,周曰庠?!?/p>

研習討論與鑒賞2.齊宣王問:“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從中可以看出齊宣王具有怎樣的心理?孟子是怎樣應對的?參考答案:齊宣王有畏難心理,他認為王天下很難。孟子從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別具眼光地指出齊宣王不是吝嗇,而是有“不忍之心”,而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礎。3.在孟子明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觀點后,齊宣王還是對心中的“大欲”念念不忘。他的“大欲”是什么?參考答案:“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奔赐ㄟ^武力戰(zhàn)爭,開疆拓土,稱霸天下。4.文章結(jié)尾,孟子用“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一段文字,寫出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這一段文字用四個排比句,形象地寫出了小農(nóng)生產(chǎn)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的情景,不但增強了思想上的說服力,而且增強了情緒上的感染力。【任務二】

體會說理藝術1.面對齊宣王“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急切盼望,孟子為什么卻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參考答案:孟子主張行“王道”,反對武力稱霸,所以借口“無道”和“無傳”巧妙地撇開齊桓、晉文之事。話雖說得委婉,但一語撇開,實則斬釘截鐵地表明了“霸道”不值一談。通過撇開“霸道”以引出“王道”,一開始便納入駁辯之局,文勢頓挫生姿。2.面對齊宣王“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詢問,孟子為什么沒有立即回答,卻講了“百鈞”和“輿薪”的事情?參考答案:這是孟子的“迂回戰(zhàn)術”,在孟子看來,不忍之心之所以合于王者,是因為以此心推恩于百姓,就能“保民”而得到百姓的擁護。但是齊宣王雖然對牛有不忍之心,卻并未推恩于百姓。要說服宣王行“王道”,就必須使他懂得推恩的道理。所以這一節(jié)對于宣王“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提問并不直接作答,而是巧妙設喻,用迂回之法為下文論推恩的問題做準備。3.面對齊宣王“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的態(tài)度,孟子是如何巧妙引導齊宣王到“發(fā)政施仁”,實行“王道”這一正途上去的?參考答案:孟子抓住齊宣王的“大欲”,連連反問,最終揭示其“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圖霸夙愿,并一針見血地指出:“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庇忠脏u人與楚人戰(zhàn)為例,詳細剖析,曉之以利害,指出只有放棄稱霸的企圖,反本而行王道,才能一統(tǒng)天下。這樣,齊宣王的圖霸大欲便失去了成立的基礎,不得不重視孟子“保民而王”的觀點了。課堂活動孟子政治理論里面的理想社會是什么樣的?你認為這種理想在當時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參考答案:孟子描繪了一個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道德高尚,生活既恬靜又和諧,帶有浪漫色彩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首先,這個社會的核心人物——國君有仁愛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國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來,天下“疾其君者”欲歸附之。再次,人民生活富足,有恒產(chǎn),足溫飽,知孝悌,懂禮節(jié),不僅自己家中安樂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滿愛心,整個社會不再有受難之人??傊?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他的理想社會與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樣,只能是烏托邦式的空想。在古代,尤其是在那樣一個“霸道”之風盛行的社會,是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的。整合建構(gòu)【思路整合】

【審美鑒賞】

生動的比喻,巧妙的排比本文善于用生動的比喻闡明抽象的道理。如用“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突出齊宣王的“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又如以“挾太山以超北?!迸c“為長者折枝”形象地說明前者是絕對做不到的,而后者不過是舉手之勞。再如以“天下可運于掌”具體形象地說明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本文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如“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恩焉”以不可辯駁的氣勢說明“不能”有別于“不為”。它的淺顯易懂,還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簡馭繁,把難懂的道理講得清楚明白。又如“為肥甘不足于口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使齊宣王為生活奢侈而自感慚愧,進而去檢點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又迫使齊宣王朝著王天下的方向邁進。再如“今王發(fā)政施仁……皆欲赴訴于王”,從“仕者”“耕者”“商賈”“行旅”和“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發(fā)政施仁”的好處,在齊宣王面前展開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麗遠景;“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則形象地寫出了小農(nóng)生產(chǎn)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的情景,增強了說服力和感染力?!舅夭耐诰颉?/p>

練習思考與運用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C解析:A項,“悌”應讀“tì”;B項,“度”應讀“duó”;D項,“便”應讀“pián”。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B解析:B項,“超”在文中是“躍過”的意思。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D解析:D項,“是故”,因此。4.下列對文中相關語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惟救死而恐不贍?!@樣,只把父母、妻子、兒女從死亡中救出來,恐怕還來不及。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哪有仁愛的人在統(tǒng)治期間,陷害百姓卻有所作為的呢?C.奚暇治禮義哉?——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D.放辟邪侈,無不為已?!蛔袷囟Y義法度,無所不為。答案:A解析:A項句意應為:這樣,只是使自己擺脫死亡還怕不足。二、思考與探究5.東漢趙岐首稱孟子為“亞圣”,唐代韓愈稱孟子為“孔子以后一人,功不在禹下”。孟子是一個提倡社會和諧的人,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泵献邮且粋€睿智理性的人,他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泵献?/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