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主題預備(憂患意識、提前謀劃)古語集錦(20條)_第1頁
治理主題預備(憂患意識、提前謀劃)古語集錦(20條)_第2頁
治理主題預備(憂患意識、提前謀劃)古語集錦(20條)_第3頁
治理主題預備(憂患意識、提前謀劃)古語集錦(20條)_第4頁
治理主題預備(憂患意識、提前謀劃)古語集錦(20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治理主題預備(憂患意識、提前謀劃)古

語集錦(20條).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原文:“《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guī)J釋義:即使處在安樂的環(huán)境中,也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紤]到危險就會有所準備,事先有了準備才可以避免禍患。強調(diào):無論何時都要提高警惕,防止禍患。用法提示:《書》即《尚書》?!渡袝?商書?說命中》有載:“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弊笄鹈鲗ζ溥M行了加工整理,就變成了“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安全,是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安全,是個人幸福、社會穩(wěn)定、國家繁榮的重要前提。在公文寫作中,凡是涉及安全的問題都能用到這句話。比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J我們要樹立“大安全觀:另外,在一些規(guī)章制度出臺之前,也可以用到這句話。比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睘橛行Х乐筙X情況發(fā)生,特制定此制度。.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出處:商?姬昌《周易?既濟》。原文:“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J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原文:“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豈可以水未橫流,便欲自毀堤防?臣竊思度未見其可J釋義:事先防備意外之事,是治理國家的常道。形容: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在平日時時預防意外事件的發(fā)生,以免遇到災害、戰(zhàn)亂時無法應付,危及國家民族。用法提示:這段話是魏徵對唐太宗說的,唐太宗依舊“從諫如流”,采納了魏徵的建議。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重在要求大家平時謹慎,不可大意,給人一種嚴肅、緊張的情緒。即便是從修身說起,最后也要落在治國理政上面。比如,“備豫不虞,為國常道?!鼻斑M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zhàn)略性、顛覆性錯誤。.船到江心補漏遲。出處:元?關漢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原文:“恁時節(jié),船到江心補漏遲,煩惱怨他誰。事要前思,免勞后悔?!贬屃x:船駛到了江心才想起來補漏洞,已經(jīng)晚了。比喻:補救不及時,對事情毫無幫助。用法提示:這句話常與“書到用時方恨少”一起出現(xiàn),雖然對象不一樣,但是都強調(diào)要提前做好準備。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可以用在安全、黨性、廉潔等方面,提醒大家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從頭根治,之后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不然終成禍患。比如,黨性的學思踐悟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打任何折扣、耍任何小聰明,到頭來只會“船到江心補漏遲”,徒使自己的黨性受損。.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出處: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jīng)?豳風?鷗鵑》。原文:“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釋義:趁著天未陰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將窗扇門戶縛緊。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成語“未雨綢繆”即出自此處。用法提示:豳,即邠,古都邑名,在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夺亠L》中的詩一般都很能體現(xiàn)地方特色,也給了我們一個認識歷史上的陜西的機會。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就可以當作“未雨綢繆”來用,如安全方面做好預防,用人方面提前培養(yǎng),活動方面積極準備,實現(xiàn)理想之前努力學習等;同時也體現(xiàn)一種長遠的眼光。比如,“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边@就需要領導干部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有“傳棒接力”的精神,積極為“板凳隊員”創(chuàng)造成才的條件、鍛煉的機會。.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原文:“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北制。君子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釋義:不能預測意外,沒有準備計劃,就不要出兵作戰(zhàn)。比喻:沒有準備好,就不要貿(mào)然做事。用法提示:“君子曰”是古代寫史書時一種不成文的習慣,后來的史家也遵循這種慣例。這說明,“不備不虞,不可以師”這個觀點,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的看法、經(jīng)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的獨特性在于,它是從反面來論述提前預備的重要性的,后面的內(nèi)容可以是沒有預備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后果,以此來強調(diào)要做好準備。比如,“不備不虞,不可以師?!边^去,有女子出嫁戴耳環(huán)的風俗,耳朵眼都是提前扎好的。如果臨出嫁上轎時,再匆忙扎耳朵眼,顯然是為時已晚了。所以,做工作要未雨綢繆。.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出處:秦漢?黃石公《素書?安禮》。原文:“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饑在賤農(nóng),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J釋義:怨仇的釀成,在于不寬恕人的小過;禍患的形成,在于事先沒有周到地謀劃。形容要心胸寬廣,有長遠眼光。用法提示:《素書》相傳為黃石公所作,還說他將這本書傳給了張良,而且張良就是憑借著這本書,輔佐劉邦定江山的。傳說如此,真假參半。不過這本書中確實有很多關于立身治國、揆度宇宙的奇思妙想,從而也被視為奇書、天書。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前說胸懷,后說眼光,最適合用在修身方面,作為對領導干部的要求。比如,“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J大家來自不同部門和單位,要“和而不同”,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最后形成真正符合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要求的文件。.智者之慮,慮于未形;達者所規(guī),規(guī)于未兆。出處:三國魏?阮璃《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原文:“然智者之慮,慮于未形;達者所規(guī),規(guī)于未兆。是故子胥知姑蘇之有麋鹿,輔果識智伯之為趙禽J釋義:聰敏的人考慮問題,事前都有計劃和打算;曠達的人謀劃一些事情,都具有預見性。前后兩句都是在強調(diào)提前預備。用法提示:阮璃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兒子名聲大噪,那便是大名鼎鼎的阮籍。在公文寫作中,這種以“智者”“達者”為學習對象的句子也算是一大類,屬于正面引導型,后面的內(nèi)容可以是引導性、要求性的:古人如此,今人應該如何。比如,“智者之慮,慮于未形;達者所規(guī),規(guī)于未兆J新時代的軍隊指揮員要把未來戰(zhàn)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想透,把可能出現(xiàn)的敵情謀深,把可能用上的預案備齊。釋義:君子會提前思慮禍患的發(fā)生,然后事先采取預防措施。“豫”,通“預二類似還有《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君子行》和曹植《君子行》中的“君子防未然用法提示:這一句后來變成“防患于未然”,更為家喻戶曉?!胺阑加谖慈弧俺鲎郧迨窭ァ洱垐D耳錄》第六十二回:“他是單身行人,懷內(nèi)又揣著四封銀子,自古’君子防患于未然'?!痹诠膶懽髦?,安全問題,再怎么強調(diào)也不過分,尤其是那些存在安全隱患的工作,更要“思患而豫防之二.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原文:“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跆,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J釋義: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哲學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今指事先做好計劃或準備。用法提示:這句話現(xiàn)在一般都寫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古代“預”“豫”有時是不分的。這是古人對底線思維高度凝練的概括一一“底線思維”一詞在公文寫作時也可以用。雖然這樣的“因果關系”說得未免有些絕對,但是事先做好計劃或準備總是好的,起碼成功的概率會大一些。在公文寫作中,要注意這句話中的兩個著力點。著力點不同,后面接的內(nèi)容自然就不一樣。所謂“預”,就是預知、預見、預防、預備,后面可以接事前準備的想法、措施;所謂“立”,就是立住、站起、成功、勝利,后面的內(nèi)容可以是對事情的詳細展開,“預”會如何,“不預”又會如何。.歲豐仍節(jié)儉,時泰更銷兵。出處:唐?白居易《太平樂詞二首》(其一)。原文:“歲豐仍節(jié)儉,時泰更銷兵。圣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贬屃x:豐收年景也要節(jié)儉,太平時期更要防范戰(zhàn)爭。比喻:提前預備,早做防范。用法提示:治國理政和上班工作不一樣,上班工作還有個雙休呢,治國理政卻是一刻也不能懈怠。這聯(lián)詩主要說了“儉”和“兵”兩個方面,但是在公文寫作中,我們?nèi)匀豢梢杂纱嘶貧w到那個問題 憂患意識。比如,“歲豐仍節(jié)儉,時泰更銷兵?!彪m然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不能忘記,我們?nèi)蕴幱谏鐣髁x初級階段,仍舊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需要盡可能地節(jié)約每一點有限資源,每一分財力、物力。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強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出處:北宋?蘇軾《晁錯論》。原文:“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J釋義:表面上社會安定沒有禍亂,而實際上卻存在著不安定因素。比喻:要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及時解決問題。用法提示:晁錯是西漢景帝時期的一位政治改革家,因力主“削藩”而直接導致“七國之亂”,后來被殺。蘇軾博學多才,除了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寫人物評傳,《晁錯論》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篇。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組織,生存和發(fā)展最主要的威脅,往往不是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與變故,而恰恰是那些不易察覺、緩慢積累起來的倦怠與松懈。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可用于提醒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擦亮眼睛,保持警惕。比如,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睂簳r難以看清的方面,要密切跟蹤、未雨綢繆、靈活應對。.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于未萌。出處:戰(zhàn)國?商鞅《商君書?更法》。原文:“語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于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西漢?劉向等《戰(zhàn)國策?趙策二》中也有相同的話。釋義:愚昧的人在事情已經(jīng)成功之時仍然不知道事情已經(jīng)結束了,而有智慧的人未雨綢繆,在事情還沒有發(fā)生之前就能預測到結果,從而成功。多用于強調(diào)人對事要有預見。用法提示:“知”在古代可以說是“身兼二職”:一是作“知道”講,二是通“智”字。這句話的道理是:有的人懵懵懂懂,辦事時糊糊涂涂,事情結束了也不知事情是什么時候做完的、是怎么做完的;就算是成功,也是僥幸的。而有的人,則慮事深遠,在事先就已預見到事情將會如何發(fā)展,從而制定出方略,這樣的人更可靠,辦事成功的希望也更大。在公文寫作中,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無疑都要選擇第二種,深謀遠慮、治于未病、經(jīng)略將來。比如,“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于未萌?!笔裁磿r候都比別人早想一些,什么事情都比別人多想一步,或許就能在問題出現(xiàn)之前將其解決,用更少的成本換來更大的成績。.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出處:春秋-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贬屃x:做事,要在尚未發(fā)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chǎn)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強調(diào):要有憂患意識,凡是提前做準備。用法提示:中國的哲學博大精深,其中之一便是時間的哲學。古人主張,要在時間流中去探討事物的衍生規(guī)律,獲得處理問題的智慧。中醫(yī)講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之時醫(yī)治,等顯現(xiàn)出來就已經(jīng)晚了。推而廣之,處理問題,治國理政,要學會“下先手棋”。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可以描述當今經(jīng)濟形勢,也可以描述黨建。比如,當前,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許多不同以往的新特點、新情況,對于各種問題,我們要“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另外,“下先手棋”這四個字也是經(jīng)常用到的詞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出處:商-姬昌《周易?系辭下》。原文:“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J釋義:安定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生存的時候不忘記可能滅亡,國家大治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xiàn)的禍亂。強調(diào):當政者要有憂患意識,對可能威脅國家前途命運的困難和危險時刻保持警惕。有成語“安不忘?!薄S梅ㄌ崾荆涸诠膶懽髦?,這句話的應用對象應該具有一定的高度或者普遍性,最好是那種稍有疏忽差池就可能產(chǎn)生廣泛的社會影響的。比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J這是我們的態(tài)度,更是我們的價值觀。而推動國家發(fā)展,核心價值觀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出處:戰(zhàn)國?孟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孟子?盡心上》。原文:“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J釋義:一是君子不會站立在危墻下面,比喻:防患于未然,預先覺察潛在的危險,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君子要遠離危險的地方,比喻: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危險境地,要及時離開。用法提示:“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是對“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的改寫,意思是一樣的,而且更通用了。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也有兩個方面的應用:一是事發(fā)前的預防。比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J消防安全一定要得到重視,即便形勢很好,我們?nèi)砸3智逍训念^腦,能敏銳發(fā)現(xiàn)問題的苗頭。二是發(fā)現(xiàn)危險后的應對。比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J不要忽視日常的“禮尚往來”,廉潔自律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出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原文:“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备绲倪€有西漢?劉向《列女傳?齊威虞姬》:“經(jīng)瓜田不躡履,過李園不正冠釋義:經(jīng)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面,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別人懷疑你偷瓜摘李子。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開容易發(fā)生嫌疑的地方。成語“瓜田李下”即出于此處。用法提示:曹植似乎是那種“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我自己不會去做”的人。他告訴別人“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自己卻恃才傲物、自得其樂,無時無刻不處于曹丕的懷疑之地。在公文寫作中,這聯(lián)詩可以用于個人修身方面,也可以用于黨建方面,凡事多想一步,尤其是對不好的事情要多加留心。比如,古人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J不好的地方連去都不要去,不好的人連見都不要見,不好的事連碰都不要碰。.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出處:西漢?劉向等《戰(zhàn)國策?楚策四》。原文:“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人乎?釋義:世人有時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福運,有時也會遇到意外的災禍。形容對于意外之事要早做準備,冷靜對待。用法提示:春申君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姓黃名歇,楚國大臣,曾任楚相。根據(jù)《越絕書》的記載,黃歇最后是被楚幽王所殺的,頗為惋惜。朱英是戰(zhàn)國時期一個普通的門客,但他卻和黃歇一起為后人貢獻了一個成語:“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工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醒:要在“無妄之禍”之前早做準備,還在于教育:要坦然面對生命中的福和禍。比如,“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秉h員領導干部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必須始終保持頭腦“冷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處:春秋戰(zhàn)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衛(wèi)靈公》。原文:“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釋義: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用法提示:孔子的原意是告訴子貢,要先了解這個國家的內(nèi)情,有了良好的關系,然后才能得到有所貢獻的機會,完成仁的目的。后來這句話的意思有所改變,除了提前做好準備,還有修煉自身本領的意思。在公文寫作中,這句話的兩方面意思都可以用,前者注重預備,后者側(cè)重修身。比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鳖I導干部如果不加強學習,不加強知識武裝,就可能跟不上形勢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