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軀干名中醫(yī)授學資料_第1頁
望軀干名中醫(yī)授學資料_第2頁
望軀干名中醫(yī)授學資料_第3頁
望軀干名中醫(yī)授學資料_第4頁
望軀干名中醫(yī)授學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三、望軀體

(一)望頸項

(二)望胸脅

(三)望腹部

(四)望腰背部

目前一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

(一)望頸項

正常:頸項直立,兩側對稱,氣管居中,頸脈不顯。頸項轉(zhuǎn)側自如,活動適度。外形

癭瘤:頸前喉結處腫塊突起,隨吞咽移動——肝郁氣結痰凝/地方水土失調(diào)。

瘰疬:頸前頜下腫塊如豆,累累如串珠——虛火煉痰/風火時毒。

目前二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

頸瘺:頸部癰腫,潰不收口,成管成瘺——痰火凝結,氣血凝滯。

項癰、頸癰:項頸紅腫,潰爛流膿——風熱痰毒蘊結。

氣管偏移:氣管向一側偏移。移向健側——懸飲、氣胸;移向患側——腫瘤牽拉。目前三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

2動態(tài)

項強:項部拘緊或強硬——風寒表證/熱盛動風/肝陽上亢/落枕。

項軟:頸項軟弱,抬頭無力——佝僂病(腎精虧損)/病危(精氣衰竭)。

頸脈搏動:安靜時人迎脈搏動明顯——肝陽上亢/血虛重證。

頸脈怒張:頸脈怒張,臥時更顯——心血瘀阻,肺氣壅塞/心腎陽衰,水氣凌心。目前四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

頸項直立,兩側對稱,氣管居中,頸脈不顯.頸項轉(zhuǎn)側自如,活動適度.正常頸項目前五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6

肝郁氣結痰凝/地方水土失調(diào)。癭瘤目前六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7

痰火久結氣血凝滯腐敗潰破頸瘺目前七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8

風寒表證/熱盛動風/肝陽上亢/睡姿不當項強目前八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9

佝僂病(腎精虧損)/病危(精氣衰竭)項軟目前九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0

(二)望胸脅

1.外形

正常外形:胸廓呈扁圓柱形,兩側對稱;左右徑大于前后徑(1.5:1),小兒、老人左右徑與前后徑相近;鎖骨上下窩對稱。

扁平胸:前后徑小于左右徑一半,形瘦骨突——肺腎陰虛/氣陰兩虛/體質(zhì)虛弱。

桶狀胸:前后徑與左右徑約相等,頸短肩抬——久病咳喘,肺氣不宣。

目前十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1

雞胸:胸骨下部明顯前突,側壁凹陷——腎氣不充,骨骼失養(yǎng)。

胸廓不對稱:一側塌陷——肺痿/懸飲后遺癥/肺部術后;一側膨隆——懸飲病/氣胸。

肋骨串珠:肋骨與肋軟骨變厚,增大,形似串珠——佝僂?。I氣不足,骨骼失養(yǎng))。

乳房潰腫:哺乳期乳房紅腫熱痛,乳汁不暢——乳癰(肝郁胃熱/外感毒邪)。目前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2

2.動態(tài)

正常呼吸:呼吸均勻,節(jié)律整齊,16-18次/分,胸廓起伏對稱。婦女胸式呼吸為主,男子、兒童腹式呼吸為主。

呼吸形式改變:胸式↑,腹式↓——鼓脹/積聚/妊娠;胸式↓,腹式↑——肺癆/懸飲/胸外傷。

呼吸時間改變:吸氣延長——急喉風/白喉/肺熱壅盛;呼吸延長——哮病/肺脹。

目前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3

呼吸強度改變:呼吸急促,起伏顯著——實熱證(邪熱痰濁);呼吸微弱,起伏不顯——虛寒證(肺氣虧虛)。

呼吸規(guī)律改變:呼吸節(jié)律不整——肺氣虛衰,病重(潮式/暫停)兩側呼吸不對稱——懸飲,肺腫瘤(一側減弱)。目前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4

胸廓呈扁圓柱形兩側對稱;左右徑大于前后徑(1.5:1),小兒、老人左右徑與前后徑相近;鎖骨上下窩對稱。正常胸脅目前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5

扁平胸肺腎陰虛/氣陰兩虛/體質(zhì)虛弱。目前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6

久病咳喘,肺氣壅滯,胸廓變形。桶狀胸目前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7

腎氣不充,骨骼失養(yǎng),發(fā)育異常。雞胸目前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8

(三)望腹部

1.正常腹部:

外形:平坦對稱,立位稍隆,臥位稍凹。2.腹部外形異常

腹部膨?。号P位時前腹壁明顯高于胸恥連線。單腹膨脹,四肢消瘦——鼓脹病(肝郁濕阻血瘀);腹脹身腫——水腫病(肺脾腎臟失調(diào),水泛肌膚);局部膨隆——癥積病(肝郁血瘀)。目前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19

腹部凹陷:臥位時前腹壁明顯低于胸恥連線。腹凹形瘦——脾胃虛弱(久病,吐瀉,津傷);腹凹著脊——精氣耗竭,病危。

腹壁青筋暴露——鼓脹病(肝郁血瘀,脈絡瘀阻)。

腹壁突起——疝氣(臍疝/直疝)。2.腹部動態(tài)異常與呼吸活動有關,參見“望胸脅”。目前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0

平坦對稱,立位稍隆,臥位稍凹正常腹部

目前二十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1

鼓脹病(肝郁濕阻血瘀)水腫病(氣化失調(diào),水泛肌膚)癥積病(肝郁血瘀)腹部膨隆目前二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2

脾胃虛弱(久病,吐瀉,津傷)精氣耗竭(病危)腹部凹陷目前二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3

(四)望腰背部

正常:人體兩側對稱,直立時脊柱居中;脊柱彎曲為:頸、腰稍前曲,胸、骶稍后彎,但無左右側彎;俯仰轉(zhuǎn)側自如。1.外形異常

脊柱后突

胸椎后突,前胸塌陷——龜背(腎虛失養(yǎng)/脊椎疾患);后背彎曲,兩肩下垂——背曲肩隨(臟腑精氣衰虛)。目前二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4

脊疳:久病極瘦,脊突似鋸——臟腑精氣衰敗。

脊椎側彎——坐姿不良/腎虛失養(yǎng)/一側胸病。

發(fā)背:背部癰疽疔癤——火毒凝添滯肌腠。

纏腰火丹:腰部皮膚水泡簇生如帶——外感火毒/濕熱浸淫。2.動態(tài)

角弓反張:脊背后彎,反折如弓,兼項強抽搐——肝風內(nèi)動(破傷風,馬錢子中毒)。

腰部拘急:腰痛難側,活動受限——寒濕腰痛,跌仆閃挫。

目前二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5

兩側對稱,脊柱居中;生理彎曲;俯仰轉(zhuǎn)側自如。正常背腰部目前二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6

龜背:(腎虛失養(yǎng)/脊椎疾患)脊柱后突目前二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7

外感火毒,血熱相搏/濕熱浸淫,蘊阻肌膚。纏腰火丹目前二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8

四、望四肢(一)望手足

(二)望掌腕

(三)望指趾

目前二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29

(一)望手足

1.外形

四肢萎縮——氣血虧虛/經(jīng)絡閉阻(萎證,中風)。

肢體腫脹——熱壅血瘀/水腫病/絲蟲病。

膝部腫大——熱痹/鶴膝風。

小腿青筋——寒濕入侵,絡脈血瘀。

下肢畸形:O型腿、X型腿——腎氣不足。

正常四肢:

四肢均稱,無畸形,活動自如。

目前二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0

2.動態(tài)

肢體痿廢——痿病/中風偏癱/截癱。

四肢抽搐——肝風內(nèi)動(筋脈拘急)。

手足拘急——寒邪凝滯/氣血虧虛。

手足顫動——血虛失養(yǎng)/動風先兆。

手足蠕動——氣血虧虛/陰虛動風。

揚手擲足——熱擾心神。

循衣摸床,撮空理線——重病失神。

目前三十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1

(二)望掌腕

1.形澤

手掌厚?。汉駥崱K氣充實;瘦薄——臟氣不足。

掌腕潤燥:掌腕滑澤——津液充足;掌腕干澀——津液不足;手掌皮膚干裂粗厚:鵝掌風——風濕蘊結/血虛風燥)。目前三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2

2.魚際手太陰肺經(jīng)起于中焦(脾胃),故人之胃氣亦隨肺經(jīng)而顯之于魚際部。

魚際未削——胃有生氣(氣血有源,充養(yǎng)肌肉);

魚際削脫——胃無生氣(氣血無源,肌肉失充)。

魚絡色青——胃中有寒(寒凝經(jīng)脈,絡脈不暢);

魚絡色赤——胃中有熱(熱迫血行,充斥脈絡)。目前三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3

(三)望指趾

1.形態(tài)

手指攣急:雞爪風——血虛感寒。

手指變形:

梭狀指——風濕久蘊,筋脈拘攣。

杵狀指——心肺氣虛,血瘀濕阻。

脫疽——虛火寒濕,氣血痹阻,骨肉腐爛。

癟螺——傷津太過。

目前三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4

2.爪甲

正常爪甲:紅潤光澤,堅韌弧形。

甲色候病:深紅——里熱證(血熱沸騰,充斥絡道);鮮紅——虛熱證(陰液不足,虛熱內(nèi)生);淺淡——氣血兩虛/陽虛(不充絡道);色黃——濕熱黃疸(濕熱熏蒸,膽汁外溢);紫黑——血瘀(血絡瘀閉,血行不暢)。目前三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5

甲態(tài)候病醫(yī)生以拇食指壓迫病人甲端,使之褪色,再行放開,觀察血色變化。壓指色白,放之即紅——氣血流暢;壓指色白,放之復慢——氣滯或血瘀;壓指色白,放之仍白——氣血已虧。目前三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6

四肢均稱,無畸形,活動自如。正常四肢目前三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7

氣血虧虛,經(jīng)絡閉阻,肢體失養(yǎng)。四肢萎縮目前三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8

水液代謝氣化失常,水濕泛濫于肌膚。肢體水腫目前三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39

寒濕久留,氣血虧虛。鶴膝風目前三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0

先天不足,腎氣不充,后天失養(yǎng),發(fā)育不良?!癘”型腿目前四十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1

寒邪凝滯,氣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手足拘急目前四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2

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神識不清,重病失神.目前四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3

胃中有熱,熱迫血行,充斥脈絡。魚際色赤目前四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4

風濕久蘊,筋脈拘攣。梭狀指目前四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5

心肺氣虛,血瘀濕阻。杵狀指目前四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6

虛火寒濕,氣血痹阻,骨肉腐爛。脫疽目前四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7

五、望二陰

(一)望前陰

(二)望后陰

目前四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8

(一)望前陰

1.外陰腫脹(陰腫)

陰腫但不癢不痛——水腫??;

陰囊腫大,立顯臥消——疝氣(血行不暢);

外陰腫痛——肝經(jīng)濕熱下注。2.外陰收縮(陰縮)

外陰收縮,拘急疼痛——外感寒邪,肝脈拘急。目前四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49

3.外陰生瘡(陰瘡)

陰瘡硬結,流膿流水——肝經(jīng)濕熱/梅毒感染;

陰瘡硬結呈菜花樣,腐臭——陰部癌腫。4.陰囊濕癢

陰囊瘙癢,濕爛熱痛——腎囊風(濕熱蘊結);

陰囊瘙癢,皮粗變厚——陰虛血燥。5.睪丸異常

過小或隱睪——發(fā)育異常/痄腮后遺癥。6.陰戶突物

陰挺——脾虛氣陷,產(chǎn)后勞傷。

目前四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0

(二)望后陰

肛癰——濕熱下注/外感邪毒。

肛裂——血熱腸燥,便結撐傷。

痔瘡——濕熱蘊腸/血熱腸燥。

肛瘺——肛癰潰后,不斂成瘺。

脫肛——脾虛氣陷,內(nèi)臟下垂。

目前五十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1

腸入陰囊,水瘀停積,血行不暢,睪丸腫脹。疝氣目前五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2

硬結潰后呈菜花樣,有腐臭氣。陰部癌腫目前五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3

脾虛氣陷,產(chǎn)后勞傷,胞宮下墜。陰挺目前五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4

血熱腸燥,便結撐傷。肛裂目前五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5

外痔混合痔痔瘡濕熱蘊腸/血熱腸燥目前五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6

肛癰潰后,不斂成瘺.(探針探查)肛瘺目前五十六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7

脾虛氣陷,內(nèi)臟下垂。脫肛目前五十七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8

六、望皮膚

(一)色澤異常

(二)形態(tài)異常

(三)皮膚病癥

目前五十八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59

(一)色澤異常正常皮膚:豐滿而有彈性,榮潤而有光澤——精氣旺盛,津液充沛,營血充足。

皮膚發(fā)赤:膚赤如丹,灼熱腫脹(丹毒)。

發(fā)于頭面:抱頭火丹——風熱化火;

發(fā)于小腿:流火——濕熱化火;發(fā)于全身,游走不定:赤游丹——外傷染毒。

皮膚發(fā)黃:黃疸——濕熱/疫毒/脾虛/血瘀。目前五十九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60

皮膚發(fā)黑:

面額色黑——勞損傷腎;周身發(fā)黑——腎陽虛衰。

皮膚白斑:大小不等,邊界清楚,病程緩慢。白駁風——風濕侵襲,氣血失和,血不榮膚。(二)形態(tài)異常

皮膚干燥——津液已傷,營血虧虛;

肌膚甲錯——血瘀日久,肌膚失養(yǎng);

皮膚硬化——內(nèi)外病因,瘀血阻滯;

肌膚腫脹——水腫病。目前六十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61

(三)皮膚病癥

1.斑疹

陽斑:色多紅紫,形似錦紋,身熱脈數(shù)——溫熱邪毒,內(nèi)迫營血;

陰斑:色多青紫,隱隱稀少,肢涼脈虛——脾不統(tǒng)血/寒凝氣血。

麻疹:疹色桃紅,形似麻粒,先見顏面,漸及軀肢,逐漸消退——外感風熱時邪。目前六十一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62

風疹:疹色淡紅,細小稀疏,皮膚搔癢,癥狀輕微——外感風邪。癮疹:淡紅淡白,形似丘疹,皮膚搔癢,融合成片,出沒迅速——外感風邪/皮膚過敏。

斑疹辨順逆:色紅身熱,先體后肢,斑疹發(fā)后熱退神清——邪去正安(順證);色深或紫,先肢后體,斑疹發(fā)后壯熱神昏——邪氣內(nèi)陷(逆證)。

目前六十二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63

2.水皰

白:白色皰疹,晶瑩如粟,擦破流水,多發(fā)胸頸,偶見四肢——濕溫病(濕熱郁表,汗出不徹)。晶瑩飽滿,顆粒清楚:晶——精氣充足(順證);色枯而白,干癟無漿:枯——邪毒內(nèi)陷(逆證)。

水痘:小兒粉紅色斑丘疹,橢圓水瘡,頂滿無臍,晶瑩明亮,漿液稀薄,分批出現(xiàn),大小不等——外感時邪,內(nèi)蘊濕熱。

濕疹:皮膚紅斑、丘疹、水瘡、流液、糜爛——濕熱蘊結,復感風邪。

目前六十三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64

3.瘡瘍

癰:紅腫高大,根盤緊束,焮熱疼痛——濕熱火毒蘊結,氣血瘀滯。

疽:漫腫無頭,皮色少變,麻木少痛——氣血虧虛,陰寒凝滯。

疔:形小如粟,頂白根硬,麻木癢痛——疫毒蘊結。

癤:形小而圓,熱腫不甚,出膿即愈——火熱蘊結。

目前六十四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目前六十五頁\總數(shù)七十九頁\編于十九點66

豐滿而有彈性,榮潤而有光澤——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